一、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相雄[1](2019)在《PD-1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肾癌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肾癌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总结分析此类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提高对此类病人的临床诊治水平,揭示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2018年间我院收住院的肾癌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结石分为结石组和非结石组,总结其诊疗经验。第二部分是临床基础实验部分,收集上述病例的手术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D-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对结石组54例和非结石组133例肾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病人占同期诊断为肾癌的28.9%。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部位及大小、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症状、尿路感染、肾功能受损、肾盂积液上有统计学差异,结石组有临床症状的占72.22%,尿路感染38.39%,肾功能受损29.63%,肾盂积液59.26%。在结石组中,合并肾结石占74.07%,结石小于1 cm占比57.41%,合并的同侧结石占48.15%,合并对侧结石占24.07%。结石组中8例术前未拟诊为肿瘤,漏诊率为14.8%,肾盂癌漏诊占比最高,达62.5%。在临床基础实验部分,运用IHC检测免疫抑制性蛋白PD-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尿路结石及肿瘤类型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PD-1在结石组与非结石组均有表达,但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在cc RCC、p RCC、UTC中均有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 RCC中阳性表达率最高。结论:1.上尿路结石患者,当合并有尿路感染、肾盂积液或肾功能受损时,应警惕合并肾癌的可能。2.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很容易漏诊,特别是合并肾盂来源肿瘤时。3.PD-1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类型有关,以cc RCC阳性率最高;与是否合并结石无明显相关性。
何伸宝[2](2017)在《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8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例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8例患者年龄在1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3)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肿瘤发生在左肾7例,右肾11例,上述病例均为单侧单发;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偶然发现13例,有临床症状者5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腰痛与肉眼血尿;术前15例行B超和CT检查,3例行B超和MRI检查;治疗方法包括3例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开放保留肾单位术,2例行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11例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良性囊性肾瘤4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肾脏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理论上来讲,由于绝大多数良性肾脏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呈良性发展且有不错的预后,保留肾单位手术应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术中结合冰冻病理检查可以减少误诊与过度治疗。
常冬庆[3](2013)在《肾肿瘤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于肾癌的认识,客观的对肾癌治疗进行合理评价和归纳。2研究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治疗、病理及预后等因素,与有症状肾癌相比较。方法:1调阅我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1例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和统计患者病例中的一般情况、诊断、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回顾分析。2根据有无典型性临床表现分为偶发组和有症状组,将两组肾癌患者的基本情况、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病理情况预后等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所收集的病人中男77例(63.64%),女44例(36.36%),男女比例约为1.75:1,平均(57.06±11.66)岁,有症状肾癌49例(40.5%),偶发性肾癌72例(59.50%)。主要的辅助检查是B超和CT检查。其中肾癌根治术99例(81.84%),肾部分切除术19例(16.56%);术后常规行免疫治疗10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97例(80.17%),乳头细胞癌11例(9.09%),嫌色细胞癌6例(4.96%),多房囊性肾癌2例(1.65%),混合型肾细胞癌3例(2.48%),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2例(1.65%)。随访后计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6.78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4%,63%。2偶发组肾癌占纳入本研究全部肾癌的59.50%(72/116),偶发组肾癌患者性别、年龄、患侧肾、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20.83%行肾部分切除术(开放性及后腹腔镜下)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中常见肿瘤类型为97.22%,肿瘤直径(4.45±1.75)cm,临床分期83.33%为T1期,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9.57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7%,有症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9.58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由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无症状肾癌的就诊比例较高,典型的“肾癌三联征”不再是诊断肾癌的必备条件,而B超和CT对于肾癌的诊断更为重要,目前治疗肾癌的主流术式是LRN,但是LPN也逐渐在临床中应用。2偶发性肾癌具有大量早期肾癌临床特征,本研究中偶发性肾癌患者仍以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为主,效果满意,预后较好。因此,我们认为定期健康体检对于早期肾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魏本林,关志忱[4](2010)在《青年与老年肾癌的临床特点分析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青年与老年肾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TNM分期的异同。方法和材料:将我院2005-2009年期间收治的84例符合条件的肾癌病例,按照年龄分为小于等于40岁的青年组(36例)和大于40岁的中老年组(48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TNM分期做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偶发癌的比例较高,青年组52.78%(19/36),老年组62.50%(30/48)。有症状型肾癌,青年组比例(47.22%)高于中老年组(37.50%),均以腰痛和血尿为主,部分患者有腰痛和血尿两种症状,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肾癌的肾外表现青年组以血红细胞的改变为主(38.89%,14/36),中老年组以血压的改变为主(27.08%,13/48),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4.44%(34/36)和93.75%(45/48),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6.97%(32/33)和97.50%(39/40)。两组患者临床分期青年组T1期66.67%(24/36),T2期8.33%(3/36),T3期11.11%(4/36),T4期13.89%(5/36),有淋巴结转移的5.56%(2/36,均为N1),有远处转移的M1有2.78%(1/36);中老年组T1期62.50%(30/48),T2期10.42%(5/48),T3期12.50%(6/48),T4期14.58%(7/48),有淋巴结转移的N1有4.17%(2/48),N2有2.08%(1/48),远处转移的M1有2.08%(1/48)。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部分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结论:肾癌偶发癌的比例明显较文献报道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在青年组偶发癌的比例、临床表现、TNM分期及主要治疗方法与老年组一致,之间差别无显着性。
姜海,陈昭典,夏丹,朱选文,张志根,蔡松良[5](2007)在《青年型肾癌56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青年型肾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青年型肾癌56例。男36例,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32.4岁。偶发癌20例,症状癌36例。病程2 d~4年。临床症状有肉眼血尿18例、腰腹胀痛23例、消瘦乏力2例、发热3例、可触及肿块2例,其中有2项以上症状者12例。单侧55例,双侧1例。56例患者均行B超、CT检查,11例患者行KUB加IVU检查,2例行MR检查。5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6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随访7~108个月,平均64个月。结果B超诊断错构瘤4例,多囊肾1例,肾脏炎性肿块1例,肾肿瘤50例;B超检出率89.3%。CT诊断为错构瘤2例,肾肿瘤54例;CT检出率96.4%。行MR检查2例,诊断肾肿瘤1例,错构瘤1例。9例有症状者行KUB加IVU检查,5例示肾集合系统受压,1例未显影,1例示肾盏破坏,2例示肾外形增大;2例偶发癌者行KUB加IVU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0例偶发癌者肿瘤直径1.8~10.0 cm,平均4.8 cm;其中T1N0M0者16例,T2N0M0者3例,T3N0M0者1例。36例有症状者肿瘤直径2.5~13.0 cm,平均8.7 cm;其中T1N0M0者20例,T2N0M0者7例,T3N0M0者4例,淋巴结阳性者5例。偶发癌组20例中仅1例(T3N0M0)行根治术者于术后19个月肾窝复发,再次手术治疗,于术后53个月死于全身转移;偶发癌组的5年存活率为92.3%。症状癌组中8例因癌死亡,4例失访,5年存活率为66.7%。2组5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青年型肾癌恶性程度与普通人群肾癌相仿,根治性肾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合适的患者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南勋义,贺大林,邢俊平,党建功,王武生,王明珠,陈兴发,刘润明[6](2005)在《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癌临床分类方法,提高对隐匿型肾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隐匿型肾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隐匿型肾癌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男1例,女2例。年龄5052岁。右侧2例,左侧1例。T4N0M1期2例,T4N1M11例,病理分级G3、G2各1例,G121例。肿瘤大小分别为6 cm×5 cm×5 cm、8 cm×6 cm×5 cm、7 cm×5 cm×4 cm。结果3例均行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术后α-干扰素300 mg/d,白介素-2 200万U/d,转移癌灶用内放射-153钐(153Sm-EDTMP)治疗每月1次,5-Fu化疗以及全身支持治疗。随访519个月,1例生存15个月,1例生存19个月死亡,1例5个月后失访。结论依据临床表现不同,肾细胞癌分为4种类型。对隐匿型肾癌及时确诊并行肾癌根治术加术后积极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燕翔,丁强,方祖军,郑捷,姚孟树,张元芳[7](2004)在《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肾脏偶发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措施。 方法 1993年至 2 0 0 1年肾脏偶发癌 116例 ,男 81例 ,女 35例 ,平均发病年龄 (5 7.2± 15 .6 )岁 ;与同期收治症状癌 138例的发病、诊治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肾脏偶发癌占肾癌的 4 5 .7% (116 /2 5 4 ) ,近 5年占 4 7.5 % (84 /177)。健康体检发现者占偶发癌的 6 3.8% (74 /116 )。偶发癌性别、平均发病年龄、侧别、吸烟史与症状癌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P >0 .0 5 )。偶发癌B超检出率 98.2 % (10 8/110 )。按Robson分期 ,偶发癌Ⅰ~Ⅱ期占 6 9.0 % ,高于症状癌的 4 9.3% ;Ⅲ~Ⅳ期占 31.0 % ,低于症状癌的 5 0 .7% ,两者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5 )。偶发癌手术切除率 92 .2 % (10 7/116 ) ,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占 84 .1% ,明显高于症状癌的 6 0 .9% (P <0 .0 5 )。偶发癌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5 %和 81.3% ,明显高于症状癌的 70 .8%和 6 4 .2 % (P均 <0 .0 5 )。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相关 (RR =4 .95 ,P <0 .0 5 )。 结论 肾脏偶发癌占肾癌的比例较以前增加 ,适当条件下的健康体检有积极意义 ;肿瘤分期明显低于症状癌 ,3年和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症状癌 ,其预后与肿瘤分期相关 ;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
潘宏宏[8](2019)在《Ⅰ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点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Ⅰ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在临床病理特点、多期增强CT以及预后方面不同,进一步提高对PRCC亚型的认识,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了从2008.01-2018.05在福建省立医院及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确诊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共81例,其中Ⅰ型31例Ⅱ型45例和未知分型5例,对比两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初始症状、治疗方式、病理TMN分期、AJCC分期、Fuhrman分级上的差异,并比较多期增强CT中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CT值及皮质期-平扫期、实质期-平扫期及延迟期-平扫期之间CT差值的变化,同时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研究,再用Cox回归模型对独立预后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讨论。【结果】76例明确分型PRCC患者,男56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3.1岁,多数为偶然发现,有症状人数占40.8%。两种亚型在年龄(P=0.794)、性别(P=0.539)、初始症状(P=0.759)、治疗方式(P=0.910)上没有明显差异。而Ⅱ型中位肿瘤大小更大为4(3-6.2)cm,Ⅰ型为3.1(2-5)cm。同时两者在病理TNM分期、病理AJCC分期都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种亚型在多期增强CT中,平扫期(P=0.349)、皮质期(P=0.961)、实质期(P=0.742)、延迟期(P=0.781)CT值及皮质期-平扫期(P=0.768)、实质期-平扫期(P=0.905)及延迟期-平扫期(P=0.473)CT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3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Ⅰ型14例,Ⅱ型22例),38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Ⅰ型16例,Ⅱ型22例),2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0.4月,Ⅰ型1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100%,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0%;Ⅱ型1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5%,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6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种亚型无论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39)或者是无进展生存率(P=0.027)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时病理TNM分期、病理AJCC分期、术式是影响PRCC预后的相关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AJCC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对于局限性PRCC而言,Ⅰ型与Ⅱ型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238)及无进展生存率(P=0.2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Ⅱ型PRCC相比Ⅰ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分期、Fuhrman分级,肿瘤也更大,更具有侵袭性的病理特征,这也是Ⅱ型预后比Ⅰ型更差的主要原因,AJCC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的Ⅱ型与Ⅰ型一样同样具有良好的预后。在影像学方面,两种亚型在各期上的表现具有明显的重叠性,多期CT检查在增强各个时期的表现并不能明确地鉴别两种亚型。
徐磊,王伟,杨占坡,马洪顺[9](2017)在《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诊疗特点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的临床诊疗特点,阐述早期检出肾癌的重要意义。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总计肾癌患者10 065例,其中偶发肾癌患者4 251例,症状肾癌患者5 814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上平均差(MD)为-1.58(95%CI:-2.05-1.11),在肿瘤病理分级(G1和G2)、保留肾单位手术例数、临床分期(T1和T2)、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上比值比(OR)分别为3.01(95%CI:2.623.45)、3.47(95%CI:2.724.44)、3.95(95%CI:3.244.81)、0.20(95%CI:0.110.35)和0.24(95%CI:0.170.35),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手术年龄上MD为0.23(95%CI:-1.64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与症状肾癌相比,偶发肾癌具有肿瘤体积小、肿瘤病理分级低、临床分期早、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少等特点,因此早期发现肾癌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十分重要。
吴迪[10](2013)在《老年肾上腺疾病特点的临床分析(附352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352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对比观察,研究常见肾上腺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肾上腺疾病老年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011年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疾病的352例病人(其中321例接受手术治疗,31例保守治疗)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年龄21-81岁,平均40.45±13.62岁;按年龄分为3组:20岁-44岁为青年组,患者154例、45-59岁为中年组,患者131例、60岁以上为老年组,患者67例。男性161例,女性191例;单侧肾上腺占位336例(左侧171例,右侧165例),双侧占位16例(但只接受一次手术或保守治疗)。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包括入院及出院血压情况)、生化检查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等、影像学资料、术前诊断、术后病理诊断、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等相关资料,病理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内分泌激素及生化检查作为确定病种的标准。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各病种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及病种的分布,同类疾病各年龄组之间临床症状,生化检查结果,肿瘤大小、治疗的方式及愈后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显示,全部352例肾上腺疾病患者中有功能腺瘤271例;无功能腺瘤81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21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249例、开放手术72例;保守治疗31例。1.(1)无功能腺瘤在老年组患者中(52.24%,35/67)明显多于中年组(16.03%,21/131)和青年组(16.23%,25/129),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P<0.05)。(2)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在老年组中(38.81%,26/67)明显多于中年组(15.27%,20/131)和青年组中(7.79%,12/129),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P<0.05)。2.(1)库欣综合征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3年龄组实验室检查结果表现接近。(2)嗜铬细胞瘤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尿VMA的水平有下降趋势。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中嗜铬细胞瘤患者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5.45%、81.58%、83.67%,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5)。(3)老年组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查做出的初步诊断对比最终病理诊断,其准确率与其他2年龄组接近,可认为现行的常用实验室检查标准也适用于老年患者。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准确率分别为86.79%、82.26%、87.5%,无统计学差异(χ2=0.96,P>0.05)。3.(1)影像学检查发现弥漫性增生病变在老年组中(31.34%,21/67)比例高于中年组(19.85%,26/131)和青年组(9.1%,14/154),有统计学意义(χ2=19.61,P<0.05)。(2)肿瘤大小及部位3组患者表现相似,无统计学差异(χ2=2.02,P>0.05)。4.(1)治疗方式上以手术为主,占91.2%(321/352);31例选择保守治疗占8.8%(31/352);术式选择以腹腔镜微创治疗为首选,占77.57%(249/321)、开放手术占22.43%(72/321)。(2)老年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20.9%,14/67)的比例高于中年组(5.34%,7/131)和青年组(6.49%,10/154),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5)。(3)手术患者中老年组行肾上腺全切除术(50.94%,27/53)的比例高于中年组(30.65%,38/124)和青年组(29.17%,42/144,),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5.老年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与其他2组接近。老年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分别为109.7min、31.4ml、10.6天;中年组患者分别为113.6min、43.5ml、9.6天;青年组患者分别为126.5min、36.2ml、9.8天。6.术前有高血压症状的手术患者中,老年组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60%,15/25)比例低于中年组(86.14%,87/101)和青年组(91.31%,105/115),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术后仍需服用较多降压药物。结论1.肾上腺疾病老年组患者中无功能腺瘤发病比例高;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偶发瘤较多;初步诊断上相对更依靠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2.嗜铬细胞瘤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尿VMA的水平有下降趋势,怀疑为嗜铬细胞瘤的老年患者应重点考虑结合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库欣综合征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老年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水平可能与其他2组接近;老年患者可使用其他各类常见肾上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标准。3.肾上腺肿瘤大小及部位3组患者表现接近;老年组患者病变呈弥漫性增生的比例高。4.老年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的比例高;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行肾上腺全切除比例高,原因可能为老年患者组呈弥漫性增生改变的比例高。5.老年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的比例较低,老年患者术后应坚持监测血压并服用降压药物治疗。6.肾上腺疾病老年患者治疗原则上应结合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
二、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PD-1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的临床资料分析 |
2.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第三章 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 PD-1 的表达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路结石合并肾癌的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比表 |
致谢 |
(2)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肾肿瘤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肾肿瘤资料临床描述性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收集临床资料 |
3.1 基本情况 |
3.2 临床表现 |
3.3 影像学检查 |
3.4 仪器 |
3.5 治疗情况 |
3.6 手术方法 |
3.7 病理结果 |
4 预后随访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基本情况 |
2 临床表现 |
3 影像学检查 |
4 治疗情况 |
5 病理结果 |
6 预后 |
7 肾癌患者逐年就诊趋势 |
讨论 |
1 肾癌流行病学现状 |
2 肾癌的诊断 |
2.1 临床表现 |
2.2 影像学检查 |
3 肾癌的治疗 |
4 肾癌的预后 |
第二章 、偶发性与有症状肾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结果 |
0 患者基本情况及检查比较 |
1 治疗方法比较 |
2 病理结果比较 |
3 预后对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Reference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4)青年与老年肾癌的临床特点分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治疗: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及偶发癌比例。 |
2.2 局部症状及肿瘤的肾外表现。 |
2.3 影像学检查。 |
2.4 TNM分期。 |
2.5 治疗及生存率。 |
3. 讨论 |
4. 结论 |
(6)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报告 |
讨 论 |
一、隐匿型肾癌名称的探讨 |
二、肾细胞癌的其他临床类型 |
三、隐匿型肾癌的诊断 |
四、治疗 |
(7)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患者一般情况及辅助检查 |
二、肿瘤Robson分期及病理类型 |
三、治疗方式与预后 |
讨 论 |
(8)Ⅰ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点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CT检查方法 |
3 病理诊断及分期 |
4 治疗方法及随访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PRCC Ⅰ型与Ⅱ型临床病理特点 |
2 PRCC Ⅰ型与Ⅱ型在CT检查中的各期表现 |
3 PRCC Ⅰ型与Ⅱ型生存对比及预后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诊疗特点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数据来源和检索方式 |
二、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三、文献质量评价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Meta分析结果 |
1. 两组患者手术年龄的比较: |
2. 两组患者肿瘤直径的比较: |
3. 两组患者行NSS手术数量的比较: |
4. 两组患者临床T分期 (T1和T2) 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肿瘤病理分级 (G1和G2) 的比较: |
6. 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例数的比较: |
7. 两组患者远处器官转移例数的比较: |
三、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分析 |
讨论 |
(10)老年肾上腺疾病特点的临床分析(附35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选取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种分布 |
2.2 临床症状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影像学表现 |
2.5 治疗方式与术式选择 |
2.6 术中术后情况及愈后 |
3. 讨论 |
3.1 对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和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
3.2 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比较分析 |
3.3 对患者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分析 |
3.4 对患者治疗方式及手术术式选择的比较分析 |
3.5 对手术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的比较分析 |
3.6 展望未来与总结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PD-1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杨相雄.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8例报告)[D]. 何伸宝. 兰州大学, 2017(02)
- [3]肾肿瘤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常冬庆.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4]青年与老年肾癌的临床特点分析比较[J]. 魏本林,关志忱.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6)
- [5]青年型肾癌56例报告[J]. 姜海,陈昭典,夏丹,朱选文,张志根,蔡松良.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01)
- [6]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南勋义,贺大林,邢俊平,党建功,王武生,王明珠,陈兴发,刘润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5(12)
- [7]肾脏偶发癌临床分析(附116例报告)[J]. 燕翔,丁强,方祖军,郑捷,姚孟树,张元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01)
- [8]Ⅰ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点对比[D]. 潘宏宏.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9]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诊疗特点比较的Meta分析[J]. 徐磊,王伟,杨占坡,马洪顺.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03)
- [10]老年肾上腺疾病特点的临床分析(附352例报告)[D]. 吴迪.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