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基于B/S面向对象的电子海图数据库(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徐义生[1](2020)在《基于多级节点的卫星资源动态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发展,卫星资源的管控力度越来越强,但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在通信终端和网控中心设计时允许手动设置卫星资源进行组网通信,导致经常出现资源被非法占用的情况;另一方面,卫星资源被分散到各个通信网中,忙闲不均是常态,有些资源长期闲置,而另一些迫切的通信需求又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了卫星通信系统效能的发挥。且各级卫星资源管理职能部门尚无成体系的资源管理与控制手段,往往依赖于人工预分配方式,效率偏低。针对上述问题,卫星资源动态管控系统以通信卫星资源为核心,围绕通信保障任务的高效实施和卫星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核心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对具体通信任务所需的卫星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对卫星资源的分配、使用和回收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建立网系之间、单位之间和任务之间的卫星资源调配机制,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和即时回收,提高资源的复用度,有效提高通信卫星资源的使用效能。基于多级节点的卫星动态管控系统采用了 B/S构架、Spring技术等,系统可以配置多级节点,综合应用以上技术可以确保开发出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本文在设计阶段便明确了系统的架构,科学的开展了需求分析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的,并逐步设计并实现了了系统管理、资源监视、装备管理、资源管理及任务管理等功能。在系统开发完成后,本文基于有关标准全面测试了系统的功能,测试结果说明本文开发出的系统已大致满足所有预期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本研究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1)充分了解行业背景及知识,深入挖掘企业痛点及用户需求,针对系统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明确了本系统所需满足的性能与功能需求。(2)对多级节点数据交互进行设计,便于上下级节点之间数据交互,提出了任务资源规划策略,为系统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3)对系统包括的系统管理、任务管理、资源管理、装备管理、资源监视五大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通过对以上关键部分的阐述,设计并实现了卫星资源动态管控系统。
袁浩[2](2020)在《基于web技术的泵站管理信息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逐步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高效的泵站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治水”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为当前较多的信肩息管理平台所具备的功能均较为单一,本文就根据泵站工程管理方面的所需将“泵站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提出,此系统能够使信息管理更加规范化,能达到减员增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使用此系统,不同的泵站之间能够完成数据共享,是相关管理者的操作平台带来便捷。本篇文章经由对泵站信息管理平台的网站进行设计及分析,最终使全部信息都能够得到动态管理,其运行后台具备简洁性、高效性与安全性。用户通过此系统可以利用网络对全部业务进行处理及查询,进而将操作的繁琐度减小,同时还能够是当前资源被充分合理的利用。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泵站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根据苏北地区泵站管理现状提出了泵站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简要回顾了 web技术的发展,泵站信息管理平台所处背景、研究意义、当前的发展状况、未来的发展方向。2.介绍研究使用的语言、结构及技术。主要包括编程开发语言C#、UML建模语言,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WEB开发用到的ASP.NET技术、AJAX技术、ADO.NET技术,B/S结构等,为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基于B/S结构,进一步详细的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层及业务层,对于系统结构进行了更加有效且合理的设计。3.对于“泵站信息管理平台”展开了具体的需求剖析,按照业务流程种类的不同面临的需求,对不同功能所需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简单分析了系统的安全及非功能方面的需求。4.完成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开发,测试及试运行等工作。以“泵站信息管理系统”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于用户管理、智能分析、信息监控、站点基础信息管理及新闻通知管理等各模块的模型构建及具体设计。
陈林会[3](2020)在《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部门是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各院系的教务系统虽然都是围绕着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实施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但是不同的学校又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像本文的研究对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有多个校区,在校学生上万人,学科行业性、应用性较强,与综合类大学的教学管理有较大不同,在学生的排课、选课、实验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有必要定制开发一套教务管理系统,以提高本学校的教务管理效率。本文以当前比较流行的Java EE开发平台,以及成熟的MySQL数据库来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设计。Java语言也是B/S开发模式下一种高效、具有良好跨平台特性的语言,所开发的软件扩展性较好,非常适合本高校业务部门多、需求变化多的实际。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以用例图的形式,对本教务管理系统涉及的用户角色、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本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如系统的性能、安全性等功能也进行介绍。根据分析,本系统总共可以划分为电子办公、数据中心、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程序管理、个人助理七大功能模块。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设计部分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给出了教务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网络物理部署结构。详细设计是教务系统设计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设计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细分功能点的描述,以及部分功能的业务流程图、时序图的设计,并给出了部分代码类、对象的设计。详细设计还包括教务系统数据库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测试实例,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成功、稳定实施表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有效促进了学校行政管理与教务、学生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协调,并为学校各系统的对接与搭建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学校各级部门的协同管理,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高效。
闫佳佳[4](2020)在《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前海上石油或其炼制品在开采、运输、装卸等过程中,导致排放和泄露进入到海洋环境中而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海洋污染。因此,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监控手段,及时且准确地获取溢油区域的监测数据,并且能对回传的数据进行快速和有效的分析处理,从而使海事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油污清除措施,提高水上反应能力,减少海洋污染,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海上特殊的监测环境,从实际项目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结合浮标跟踪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rc 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可实现对海上溢油区域的动态监控和立体监控。本文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以海事局溢油监管平台项目为开发背景,深入分析了当前海上溢油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数据实时传输效率、跟踪定位溢油扩散方向、直观化显示数据统计结果等为目标,对海上溢油监管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技术分析,提出基于Arc 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其次,根据由浮标、无人机和监测站三者组成的立体监控手段,提出了一种多种服务器共同服务的分布式建设方案来应对海量数据。开发和部署阿里云的IOT平台和视频直播服务实现无人机Pos数据、浮标采集数据和无人机航拍视频的实时传输,并转发到各个客户端显示;以Arc GIS Server为电子海图应用平台,在服务器实现集中管理海图相关功能,支持多用户的海图应用;以Tomcat为基础Web服务器,负责接收客户端发出的请求信息并将其转发给其它相应的服务器。该方案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解决了单一服务器性能不足、不易扩展的缺点。最后,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满足系统可行性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采用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前端开发框架实现客户端相关海图功能的操作,采用Echarts前端技术实现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直观化显示。在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后,搭建基于云服务器ECS的测试环境,对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展开全面测试。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Arc 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方案的不足之处,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服务器的处理性能和数据直观化显示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羌鹏[5](2020)在《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些年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在互联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当前,信息推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背后都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航运业作为庞大的基础性产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海量的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其内部的价值,是当前航运大数据研究的重点。船舶AIS数据是航运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船舶的时空信息,通过对它的可视化和分析,可以跟踪船舶轨迹、统计和分析船舶交通流和货物流等,无论对船舶运营、交通监督还是航运贸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搭建时空大数据处理平台,选用GeoMesa时空数据处理中间件,实现了船舶历史AIS及实时AIS数据的存储及分析,并利用地图服务器GeoServer和WebGIS工具包OpenLayers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为AIS船舶时空大数据的分析及可视化提供了一种实现方法。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大量的AIS历史数据以及源源不断的AIS实时数据,基于Hadoop生态圈搭建了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处理平台,选用了 Hadoop、Zookeeper、Hbase、Spark、Kafka、GeoMesa等分布式软件和GeoServer地图服务器进行AIS数据分析及可视化。(2)针对AIS历史数据,实现了基于GeoMesa ingest命令行指令工具以及基于接口的Scala编程方法实现数据导入;针对AIS流数据,设计并开发了 Kafka socket连接器和实时数据转换程序,将实时AIS数据转换为船舶时空数据存入Hbase数据库和新的Kafka 中。(3)提出了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的四个层次,基于GeoMesa的GeoTools Query接口实现了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的简单查询和复杂查询,并基于GeoMesa Spark实现了AIS数据的时空分析。(4)利用GeoServer发布了矢量电子海图,并对Hbase和Kafka中的AIS船舶时空大数据进行图层发布,结合OpenLayers实现了历史船位和实时船位的展示,船舶时空轨迹回放等功能。从AIS数据分析及展示的结果上看,基于GeoMesa以及GeoServer的整套时空数据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船舶时空数据的存储,分析及可视化。该平台是对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的有益探索,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碧云[6](2020)在《基于服务器推送技术的VTS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商务合作日益频繁,海上交通流量不断增大,海上交通运输业日渐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提高航道利用率,保障海上交通安全、高效,我国引入了国外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以下简称VTS),但是由于成本高,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同时为我国海上交通运输业甚至我国信息引入了安全隐患,因此,国产化VTS系统的研发刻不容缓。服务器掌握着主要信息数据资源,它可以最先发现事件变化,并主动地向客户端推送消息。本文以国产化VTS系统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其中的船舶动态数据管理子系统展开应用性研究,对比分析了多种服务器推送技术,如传统轮询、Ajax轮询、Ajax长轮询、WebSocket和Pushlet,分析了国外着名VTS系统的架构和数据信息流的结构,根据我国海事管理机构的实际工作需求,提出了适合国情并同时兼容目前已经大量部署的国际着名品牌的VTS系统的船舶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模型。提出了适合本VTS工程项目的服务器推送架构和系统接口模式;最后实现了部分系统功能模块。本文提出的双向HTTP协议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基于C/S模式的VTS船舶交通显控子系统与基于B/S模式的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客户端的互动操作,可以无缝连接目前存在的各种国际品牌的VTS系统。
袁一[7](2020)在《分布式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在自动测试系统领域也不例外。结合当前流行的SOA架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灵活、可重用的基本特性,将自动测试系统向SOA架构环境迁移是自动测试系统网络化的不二选择。而Web服务技术是目前实现SOA架构最合适的方案,但是在将自动测试系统的各类测试功能组件封装成可以通过网络被远程使用的测试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繁杂而又重复的工作,并且需要技术开发人员具备大量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所以提高了将自动测试系统Web服务化的技术门槛。同时大量的测试服务若是不加以管理则会给测试服务的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便。面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自动测试系统的特点出发,设计并完成了一套可将自动测试系统的TPS程序(测试程序集)自动封装成可远程使用的测试服务接口并对其进行注册管理的软件。主要工作内容为以下几点:1)对自动测试系统向SOA环境迁移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系统用户角色分类和相关的功能需求。2)基于各类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以B/S架构为基础,SSM框架结合Dubbo分布式框架为主体的系统软件层次架构和功能体系架构。3)从数据对象逻辑模型的构建出发,辅助数据库的E-R图,完成了系统数据库的具体设计与实现。同时在功能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以Vue+ElementUI前端框架为主要结构的系统页面设计与实现。4)针对目前两种不同的TPS测试程序的工作特性,编写出两套以CXF框架为基础架构的测试服务工程的程序模板,并采用黑盒模式方法通过测试服务信息采集、基于Beetl模板引擎的自动程序代码生成、Maven自动编译等技术实现了将TPS测试程序自动封装为可供远程调用的测试服务接口,并使用JUDDI应用程序作为测试服务接口的注册管理中心实现了对测试服务接口的集中管理。5)设计实现了基于关键词的测试服务搜索订阅功能,给用户搜索调用相关测试服务提供基础保障。目前,该分布式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管理系统软件已经进行了各项系统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性测试,并对其自动生成的测试服务工程程序进行了SoupUI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满足自动测试系统向SOA环境的迁移使用需求。
高磊[8](2020)在《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电网建设投入在整个电力建设投入的比重逐年持续增加,电网建设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投资比例的逐步转变也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期面临建设时序分配、资源均衡调配、风险合理规避、投资效益优化、电力稳定供应等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电网建设则可视为多主体、多要素、多目标、多阶段的协同决策研究问题。然而,传统的电网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各利益主体自利性和信息断层情况,难以根据项目特点优选出满足多方需求的建设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区域电网建设项目的工期、投资和资源调配不合理现状,并难以达到项目综合效益优化的目标。因此,本文开展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基于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特征和协同决策目标研究,分别构建了面向电网建设项目方案优选及方案实施的协同决策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分别引入多智能体技术、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模型应用系统提供了多主体协同决策的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了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开展了对国内外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问题的研究综述,并概述了电网规划和建设基本概念、利益相关者理论、多智能体模型及方法、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方法等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相应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2)研究了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主体特征及协同决策目标。首先,运用电网建设项目流程WBS结构,分析并识别了电网建设项目8类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其次,研究各主体的利益偏好和主体的自利性、目标差异性,以此为基础引出多主体协同决策的理念,分析了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逻辑和内容;同时,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流图识别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目标,归纳出协同决策应从不同角度合理满足电网项目的规划管理、建设条件、投资决策和建设运营这4类目标需求。该部分研究内容从协同决策目标方面为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3)构建了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基于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目标研究,将重要的目标抽象成为MAS中的Agent,构建了协同决策MAS模型的整体架构,以及其中各主要Agent的结构、功能以及通信模式;基于多Agent之间协商交互能力,利用Petri网和合同网协议描述方案优选的多Agent交互流程,并通过模糊Petri网的模糊规则对应可选择方案设置方案集,方案集由多Agent的模糊变量因素协同决策进行选择,最终,形成了基于FPN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进一步通过算例应用验证模型计算过程和有效性。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可以结合不同区域电网项目特点,考虑多方主体需求,提供建设方案优选的决策依据和方法。(4)构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在方案优选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一定区域内电网项目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协同决策的目标,建立适宜的目标函数,结合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电网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本文一方面建立面向电网规划实施过程的协同决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另一方面,建立面向电网建设实施过程的协同决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证明两阶段模型的合理性。模型和算法则纳入多智能体系统中,作为相应MAS的方法库和模型库一部分。该部分研究内容可以在工期、资金和资源约束条件下,考虑多方主体需求,提供满足建设方案实施中多目标优化的决策依据和方法。(5)构建了基于多主体需求的协同决策模型应用系统。基于两类协同决策模型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电网项目协同决策模型应用系统,该系统属于信息公开的系统,确保各方主体信息畅通、数据准确和完备,具备提供各方主体交流和互动决策的多项功能,同时,协同决策支持平台能够充分结合MAS技术,并利用优化算法功能,解决电网建设协同决策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其功能包括多智能体管理、多主体方管理、方案优选管理、多目标优化管理、空间地图管理等,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设计各类功能的子功能。该部分研究内容可以为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的规模化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将智能化、信息化方法应用于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为探索我国电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阶段的多主体协同决策及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邓翀翔[9](2020)在《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飞速发展,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已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水上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卫星定位技术与船舶航行跟踪设备的进步,在水上运输中对船舶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升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在船舶航行数据日益丰富与多样化的趋势下,如何将海量船舶航行数据高效存储与直观展示,是目前船舶管理研究中的重点工作。在已有研究中,船舶航行数据大多存储于传统CSV表格及关系型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整理与管理十分困难。并且,将船舶航行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的系统相对较少。在已有研发成果中大多以C/S开发模式为主,系统扩展性与共享性较低且兼容性较差。此外,已有系统多服务于海洋运输,面向内河航运的可视化系统并不多。在此情况下,本论文以内河船舶航行数据为数据基础,设计并构建B/S模式下的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用以减少人为工作量并将船舶蕴含信息更为直观的展现。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完成工作如下:(1)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研发技术研究与框架设计。在开发模式方面,针对用户查看设备多样的特点,采取B/S开发模式进行系统开发;在数据存储方面,针对船舶航行数据存储量大、管理低效的特点,系统采用Mongo DB分布式数据库对船舶航行数据进行存储;在服务器方面,采用Flask完成系统服务器框架的搭建;在前端展示方面,选取layui进行前端框架的设计与搭建。此外,为增强系统中对船舶航行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在地理底图方面,使用百度地图作为地理底图;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使用Echarts可视化图表库与Mapv可视化开源库对船舶航行数据中蕴含信息进行展示。(2)系统总体需求分析与各功能模块需求分析。结合目前内河船舶管理现况与已有相关研究,对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总体需求进行设计。同时,针对船舶管理部门具体使用需求,对系统中各功能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用户对地理底图、船舶位置可视化、船舶轨迹可视化、船舶信息查询、船舶信息统计与分析、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需求,为后续系统与各功能模块设计奠定基础。(3)系统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功能设计。在系统数据库设计中,首先对存储在CSV表格中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先处理与筛选。其次构建系统中用于存储船舶航行数据的Mongo DB数据库,并将数据进行导入迁移。最后使用Mongo DB Compass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筛选与整理,为系统构建提供数据基础。在系统功能设计中,结合各功能具体需求分析结果,对系统功能模块中用户操作使用流程、数据流程图及功能预设结果等进行详细设计。(4)系统实现与系统测试。在对系统及各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对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的框架搭建与系统研发。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用户管理、船舶位置可视化、船舶轨迹可视化、船舶信息查询、船舶信息统计分析及其他辅助功能。在系统测试方面,为对研发完成的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从系统功能与系统性能两个角度对系统进行测试。对系统各功能详细操作是否可顺利完成、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兼容性、系统各功能在不同数据级别下的执行响应时间进行测试,完成对系统较为综合的测试与评定。
付燕飞[10](2020)在《数字航海通告自动获取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海图,是现代航海导航的基本工具。海图制图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航海通告信息,及时地用于更正和更新海图产品,对于保障舰船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航海通告是海图生产、海图改正的重要数据来源。随着国内外海图制图工作由纯手工操作进入到以数据库为核心驱动的数字化阶段。近年来,基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航海通告在发布和应用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托网络和数字媒介,较之纸质、电报等传统载体,具有发布速度快、海图改正应用效率高、节约人力成本等优势。虽然目前依据相关国际条约,我国海图生产部门可以不定期地从国内外航海通告发布机构获取纸质航海通告,但是鉴于通过邮寄方式获取纸质文档的周期较长,不利于保障海图产品的现势性,所以通常将其作为资料备份或历史文档保存。因而,针对目前以互联网发布为主的数字航海通告发布模式,利用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准确、快速、及时地采集通告数据,提高海图制图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海图生产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国内外55个航海通告官方网站发布的数字航海通告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数字海图改正、数字航海通告的内容与结构、编发模式、计算机网络爬虫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结合我国海图生产部门对数字航海通告的具体需求及应用,设计了针对数字航海通告的自动获取与管理系统,包括六个主要模块:通告搜索策略、页面下载、URL去重、页面数据抽取、通告数据存储、智能监控与管理。通告搜索策略模块按照网页结构采用不同的搜索策略,主要根据通告网页内容结构、网页内容加载方式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模式,采用了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页面下载模块由动态网页渲染、网页自动导航交互、多线程并行下载三部分组成,多线程并行下载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爬取效率,动态网页渲染和网页自动导航交互是基于谷歌浏览器内核封装(Headless Chrome)进行渲染,利用编写好的导航脚本模拟用户操作顺序进行单次或多次自动点击加载。URL去重模块采用二层去重方法,提高URL去重能力,防止重复访问同一个URL。页面数据抽取分为页面预处理和数据抽取二个部分,预处理主要是剔除噪音信息,语言编码转换成统一编码,然后构建DOM(文档对象模型)树,数据抽取是按照所属网页层次结构采用对应的抽取规则,抽取有价值的通告数据。通告数据存储模块是根据航海通告数据库设计要求将研究所需的通告数据持久化至数据库中。智能监控与管理模块是实现系统智能化的关键之一,通过实时监控不同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地自动恢复处理或发出人工干预提示。在海图生产部门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实时自动下载和增量备份数字航海通告信息,为一体化海图生产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源,提高海图制图人员改正和更新海图产品的效率。
二、构建基于B/S面向对象的电子海图数据库(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基于B/S面向对象的电子海图数据库(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级节点的卫星资源动态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开发技术介绍 |
2.1 Spring |
2.2 Java |
2.3 Web Service |
2.4 Oracle11g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需求概述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管理模块 |
3.3.2 任务管理模块 |
3.3.3 装备管理模块 |
3.3.4 资源管理模块 |
3.3.5 资源监视模块 |
3.4 多级节点数据交互分析 |
3.5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级节点数据交互与任务资源规划设计 |
4.1 资源管理方式对比 |
4.1.1 集中式管控方式 |
4.1.2 分布式管控方式 |
4.2 系统总体部署结构设计 |
4.3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4 系统软件实现结构设计 |
4.5 系统信息交互关系设计 |
4.5.1 系统总体信息交互设计 |
4.5.2 上下级信息交互关系 |
4.6 数据交互设计总结 |
4.7 任务资源规划设计 |
4.7.1 候选资源的指标体系 |
4.7.2 基于TOPSIS的卫星资源选择模型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
5.1 系统设计原则 |
5.2 系统架构设计 |
5.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5.4 系统功能设计 |
5.4.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5.4.2 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
5.4.3 资源管理模块设计 |
5.4.4 装备管理模块设计 |
5.4.5 资源监视模块设计 |
5.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5.5.2 E-R图 |
5.5.3 数据库表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现 |
6.1 系统开发环境 |
6.2 系统功能实现 |
6.2.1 系统界面 |
6.2.2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6.2.3 任务管理模块实现 |
6.2.4 资源管理模块实现 |
6.2.5 装备管理模块实现 |
6.2.6 资源监视模块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测试的基本概念 |
7.2 测试说明 |
7.3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
7.4 测试方法 |
7.5 功能测试 |
7.6 性能测试 |
7.7 测试结果 |
7.8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工作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web技术的泵站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大中型泵站工程管理现状 |
1.2.2 国外大中型泵站工程管理现状 |
1.3 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主要技术简介 |
2.1 开发语言 |
2.2 SQL Server 2008 |
2.3 WEB程序开发技术 |
2.3.1 ASPNET技术 |
2.3.2 AJAX技术 |
2.3.3 ADONET技术 |
2.4 B/S结构简介 |
2.5 开发及运行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1 基本情况 |
3.2 业务需求分析 |
3.2.1 业务描述 |
3.2.2 角色分析 |
3.2.3 业务流程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新闻或通知的管理 |
3.3.2 泵站站点信息管理 |
3.3.3 信息监控 |
3.3.4 智能分析 |
3.3.5 用户管理 |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1 系统性需求分析 |
3.4.2 系统安全需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设计目标 |
4.2.2 系统结构 |
4.2.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3.1 新闻通知管理模块的设计 |
4.3.2 站点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4.3.3 信息监控模块的设计 |
4.3.4 智能分析模块的设计 |
4.3.5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实体关系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1 登陆系统 |
5.2 系统主页面 |
5.3 基本信息模块 |
5.4 实时监测模块 |
5.5 泵站实时控制模块 |
5.6 泵站最新运行信息模块 |
5.7 数据查询模块 |
5.8 水情数据分析模块 |
5.9 数据报表模块 |
5.10 退出系统模块 |
5.11 本章小结 |
第6章 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的 |
6.2 测试用例设计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C/S模式和B/S模式 |
2.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3 系统数据库环境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业务现状分析 |
3.1.1 学校教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2 业务问题分析 |
3.2 用户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3.1 电子办公功能 |
3.3.2 学籍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3 教学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程序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5 个人助理功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开发模式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4.1 电子办公功能结构设计 |
4.4.2 学籍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3 教务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4 程序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5 个人助理功能结构设计 |
4.5 业务流程设计 |
4.6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4.7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7.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8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8.1 通知公告处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2 成绩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3 教务管理处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4 学籍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教务系统首页 |
5.2 电子办公功能的实现 |
5.3 学籍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教学管理功能的实现 |
5.5 程序管理功能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测试环境及工具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3.1 测试用例设计 |
6.3.2 功能测试结果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Web电子海图的研究现状 |
1.2.2 海上溢油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ArcGIS Server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ArcGIS Server平台 |
2.1.1 ArcGIS Server概述 |
2.1.2 ArcGIS Server架构 |
2.1.3 ArcGIS Server服务访问方式 |
2.2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
2.2.1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介绍 |
2.2.2 Dojo开发框架 |
2.3 云平台 |
2.3.1 云平台概述 |
2.3.2 云平台的接入 |
2.3.3 云平台的通信协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系统框架设计 |
3.2.1 传统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结构设计 |
3.2.2 本系统结构设计 |
3.2.3 系统层次架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任务管理功能设计 |
3.3.2 实时监测功能设计 |
3.3.3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上溢油监管系统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服务器结构 |
4.2 Node JS服务 |
4.2.1 Node JS的原理 |
4.2.2 Socket.io模块 |
4.3 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传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基于IOT平台的数据传输设计与实现 |
4.3.2 基于视频直播服务的视频传输功能设计与实现 |
4.4 基于ArcGIS Server的电子海图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4.1 海图服务功能的整体设计 |
4.4.2 海图数据处理 |
4.4.3 海图服务的发布 |
4.5 系统数据库搭建 |
4.5.1 空间数据库搭建 |
4.5.2 非空间数据库搭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ArcGIS Server海上溢油监管系统客户端实现 |
5.1 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实现 |
5.1.1 登录认证模块 |
5.1.2 用户管理模块 |
5.2 海图相关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加载海图初始图层 |
5.2.2 海图基本功能实现 |
5.3 实时监测模块实现 |
5.3.1 实时监测功能模块 |
5.3.2 实时视频播放 |
5.3.3 实时任务监管 |
5.4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5.4.1 历史数据显示 |
5.4.2 数据统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ArcGIS Server海上溢油监管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性测试 |
6.2.1 用户登录及管理功能测试 |
6.2.2 任务管理功能测试 |
6.2.3 实时监测功能测试 |
6.2.4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
6.3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
6.4 本章小节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船舶时空数据 |
1.2.2 时空大数据处理 |
1.2.3 地图服务器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平台的系统架构 |
2.1 技术路线 |
2.2 关键技术 |
2.2.1 Hadoop |
2.2.2 ZooKeeper |
2.2.3 Hbase |
2.2.4 Spark |
2.2.5 GeoMesa |
2.2.6 Kafka |
2.2.7 GeoServer |
2.2.8 OpenLayers |
2.3 平台构建 |
2.3.1 总体架构 |
2.3.2 关键细节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GeoMesa的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处理 |
3.1 GeoMesa机制 |
3.1.1 数据处理过程 |
3.1.2 空间填充曲线 |
3.1.3 GeoHash算法 |
3.1.4 基于Z曲线的时空索引 |
3.2 AIS历史数据的处理 |
3.2.1 基于命令行模式的AIS数据存储 |
3.2.2 基于编程定制的AIS数据存储 |
3.3 AIS流数据的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4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
4.1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 |
4.1.1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的需求 |
4.1.2 基于Geomesa的AIS船舶时空大数据查询 |
4.1.3 基于GeoMesa-Spark的AIS船舶时空大数据时空分析 |
4.2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的可视化 |
4.2.1 电子海图可视化 |
4.2.2 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可视化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基于服务器推送技术的VTS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服务器推送技术概述 |
2.2 传统实时通信技术 |
2.2.1 传统轮询 |
2.2.2 Ajax轮询 |
2.2.3 基于Ajax长轮询方式 |
2.2.4 基于IFrame流方式 |
2.2.5 传统实时通信技术对比分析 |
2.3 WebSocket技术 |
2.4 Pushlet技术 |
2.4.1 Pushlet概述 |
2.4.2 Pushlet工作原理 |
2.4.3 Pushlet消息推送机制 |
2.4.4 Pushlet优势 |
2.5 SSH框架 |
2.5.1 Struts |
2.5.2 Sping |
2.5.3 Hibernate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模型和服务器推送技术在VTS中的应用 |
3.1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模型 |
3.1.1 VTS系统工作模式和流程分析 |
3.1.2 系统总体架构和工作流程 |
3.1.3 VTS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构成和功能模块 |
3.2 服务器推送架构和系统接口模式 |
3.2.1 服务器推送架构 |
3.2.2 服务器推送Pushlet技术的应用 |
3.2.3 系统接口模式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软件架构 |
4.2 数据推送设计 |
4.3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
4.3.1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 |
4.3.2 系统用例图 |
4.3.3 事件处理顺序图 |
4.3.4 数据库表的设计 |
4.3.5 基本库关联、表关联 |
4.3.6 船舶基本信息表 |
4.3.7 船舶动态表 |
4.3.8 AIS船舶到港自动申报 |
4.3.9 24小时抵港报 |
4.3.10 指泊计划申报 |
4.3.11 IP地址对表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服务端数据推送模式和双向HTTP协议接口的实现 |
5.3 船舶预到列表和事件接口的实现 |
5.3.1 实现思路 |
5.3.2 船舶预到列表和事件数据结构 |
5.3.3 存储过程的核心代码 |
5.4 其它模块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分布式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1 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架构 |
2.2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2.2.1 自动测试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
2.2.2 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2.2.3 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4 系统功能的UML用例图 |
2.2.5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2.3.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选择及组件选型 |
2.3.2 系统软件架构层次设计 |
2.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数据库及前端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3.1.1 数据实体模型设计 |
3.1.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3.1.3 数据库表详细实现 |
3.2 系统前端设计与实现 |
3.2.1 系统页面跳转关系设计 |
3.2.2 用户管理系统页面设计与实现 |
3.2.3 功能子系统页面设计与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各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用户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1 用户管理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
4.1.2 用户管理系统的实现 |
4.2 测试系统Web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2.1 测试系统Web服务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运行流程设计 |
4.2.2 测试系统Web服务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 测试系统Web服务工程生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测试服务程序流程及工程模板设计 |
4.3.2 测试系统Web服务工程生成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
4.3.3 测试系统Web服务工程生成系统的实现 |
4.4 测试系统Web服务注册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1 测试系统Web服务注册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
4.4.2 测试系统Web服务注册系统的实现 |
4.5 测试系统Web服务搜索订阅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5.1 测试系统Web服务搜索订阅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
4.5.2 测试系统Web服务搜索订阅系统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实验验证 |
5.1 系统测试方法介绍 |
5.2 测试环境及用例配置 |
5.2.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5.2.2 测试用例与流程设计 |
5.3 系统的功能测试 |
5.3.1 用户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5.3.2 测试系统Web服务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5.3.3 测试系统Web服务工程生成系统功能测试 |
5.3.4 测试服务工程运行测试 |
5.3.5 测试系统Web服务注册系统功能测试 |
5.3.6 测试系统Web服务搜索订阅系统功能测试 |
5.4 系统的非功能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电网建设多主体协同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
1.2.2 多智能体系统应用及协同决策的模拟 |
1.2.3 电网项目决策常用的优化模型和算法 |
1.2.4 协同决策支持平台系统应用研究 |
1.2.5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概述 |
2.1.1 电网规划概念和电网类型划分 |
2.1.2 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点内容 |
2.1.3 电网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优势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内涵 |
2.2.2 利益相关者识别方法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
2.3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相关理论 |
2.3.1 智能体(Agent)概念及分类 |
2.3.2 多智能体系统(MAS)概念及特征 |
2.3.3 Agent之间交互行为构成与协作模式 |
2.3.4 MAS交互行为的描述方法 |
2.4 多目标优化相关理论 |
2.4.1 多目标优化理论和解集特征 |
2.4.2 多目标优化智能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项目多主体特征与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1 电网项目建设流程分析 |
3.2 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主体识别与特征分析 |
3.2.1 利益相关主体界定因素 |
3.2.2 利益相关主体的识别 |
3.2.3 利益相关主体的特征和利益偏好 |
3.3 电网项目多主体决策面临的典型问题 |
3.3.1 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动态变化特征 |
3.3.2 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程度较差 |
3.4 电网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4.1 多主体协同决策逻辑和内容分析 |
3.4.2 多主体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 |
4.1 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的MAS应用基础 |
4.1.1 MAS技术应用的基本逻辑分析 |
4.1.2 MAS模型基本架构及模块分类 |
4.1.3 系统功能型Agent结构及功能设计 |
4.1.4 业务功能型Agent结构及功能设计 |
4.1.5 Agent之间通信设计 |
4.2 基于MAS技术的电网项目方案优选流程 |
4.2.1 Agent之间交互行为分析 |
4.2.2 MAS的协同决策交互过程 |
4.2.3 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流程分析 |
4.3 电网项目方案优选的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 |
4.3.1 模糊Petri网基本原理 |
4.3.2 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的策略集分析 |
4.3.3 基于FPN的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 |
4.3.4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 |
5.1 电网项目规划和建设实施阶段的目标侧重点 |
5.2 电网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决策的目标函数构建 |
5.2.1 建设周期目标函数 |
5.2.2 建设选址目标函数 |
5.2.3 投资决策目标函数 |
5.2.4 资源调配目标函数 |
5.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协同决策算法模型 |
5.3.1 多目标优化函数 |
5.3.2 约束条件 |
5.4 面向电网规划的MOPSO模型及应用 |
5.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4.2 MOPSO模型求解流程 |
5.4.3 算例分析 |
5.5 面向电网建设的NSGA-Ⅱ模型及应用 |
5.5.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5.2 NSGA-Ⅱ模型求解流程 |
5.5.3 算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的应用系统构建 |
6.1 应用系统构建的意义及原则 |
6.2 多主体需求分析 |
6.2.1 用户主体类型划分 |
6.2.2 用户主体需求分析 |
6.3 系统开发和结构设计 |
6.3.1 系统开发技术 |
6.3.2 系统结构设计 |
6.4 协同决策应用系统功能 |
6.4.1 系统功能树分析 |
6.4.2 系统功能应用研究 |
6.4.3 功能应用效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船舶航行数据研究现状 |
1.2.2 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与理论概述 |
2.1 B/S开发模式 |
2.2 地图API |
2.3 Flask框架 |
2.3.1 Flask框架概述 |
2.3.2 Flask扩展 |
2.4 Echarts可视化图表库 |
2.5 MongoDB数据库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管理模块分析 |
3.2.2 地图基本操作模块分析 |
3.2.3 船舶位置可视化模块分析 |
3.2.4 船舶轨迹可视化模块分析 |
3.2.5 船舶信息查询模块分析 |
3.2.6 统计分析模块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框架设计 |
4.2.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原始数据整理与特征分析 |
4.3.2 数据迁移 |
4.4 系统功能设计 |
4.4.1 地图基本操作模块 |
4.4.2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4.4.3 船舶位置可视化模块 |
4.4.4 船舶轨迹可视化模块 |
4.4.5 船舶信息查询模块 |
4.4.6 船舶信息统计与分析模块 |
4.4.7 其他辅助功能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
5.1 系统概述与开发环境 |
5.1.1 系统概述 |
5.1.2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2.1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5.2.2 船舶位置可视化模块 |
5.2.3 船舶轨迹可视化模块 |
5.2.4 船舶信息查询模块 |
5.2.5 船舶信息统计与分析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功能测试 |
6.1.1 测试环境 |
6.1.2 主要功能测试 |
6.2 系统性能测试 |
6.2.1 系统兼容性测试 |
6.2.2 系统执行时间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数字航海通告自动获取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海图与航海通告 |
2.1 海图相关概念 |
2.2 航海通告的编写规范 |
2.3 航海通告的类型 |
2.3.1 纸质航海通告 |
2.3.2 数字航海通告 |
2.4 海图改正的方法 |
2.5 海图再版的条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爬虫的相关技术 |
3.1 网络爬虫 |
3.1.1 爬虫原理及结构 |
3.1.2 网络爬虫分类 |
3.1.3 礼貌采集 |
3.2 网页搜索策略技术 |
3.2.1 广度优先策略 |
3.2.2 深度优先策略 |
3.2.3 最佳优先策略 |
3.3 深层网络采集技术 |
3.3.1 动态页面渲染技术 |
3.3.2 自动导航交互技术 |
3.4 网页分析技术 |
3.4.1 动静态网页 |
3.4.2 网站结构特征 |
3.4.3 URL特征研究 |
3.5 反爬虫解决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航海通告系统的设计 |
4.1 设计目标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设计基本思路 |
4.2.2 系统整体架构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航海通告系统的应用 |
5.1 开发与运用环境 |
5.2 通告搜索策略模块 |
5.3 页面下载模块 |
5.3.1 下载模块结构 |
5.3.2 多线程并行下载 |
5.3.3 网页自动导航交互 |
5.4 URL去重模块 |
5.5 页面数据抽取模块 |
5.6 通告数据存储模块 |
5.7 智能监控与管理模块 |
5.8 系统应用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构建基于B/S面向对象的电子海图数据库(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级节点的卫星资源动态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义生. 扬州大学, 2020(04)
- [2]基于web技术的泵站管理信息系统[D]. 袁浩. 扬州大学, 2020(04)
- [3]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林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4]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闫佳佳.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5]AIS船舶时空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研究[D]. 羌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基于服务器推送技术的VTS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碧云.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分布式测试系统Web服务封装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袁一.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8]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 高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9]内河船舶航行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 邓翀翔. 东南大学, 2020(01)
- [10]数字航海通告自动获取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付燕飞.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