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CDMA技术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梅玲[1](2019)在《基于动态标准网络的企业竞争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5G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国际厂商均在争夺5G市场上的主导权,而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我国占据话语权,提升我国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标准之间的引用关系反映了标准之间的知识关联,标准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制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均反映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因此为了解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发展的现状,技术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标准制定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参与标准制定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有必要对标准之间的引用关系及其起草单位进行分析研究。现有研究中大部分是分别对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引用关系和标准起草单位合作关系进行研究,较少将标准引用关系与起草单位合作关系联系起来。本文引入复杂网络和层次分析法对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引用关系与起草单位合作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以1250项移动通信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其223家标准起草单位为样本,在此基础上构建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引用网络和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这样的双层网络。通过对网络结构的分析,发现这两个网络均具有无标度特性,标准引用网络没有小世界特性,而起草单位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标准进行排序,发现移动通信行业的核心标准;通过对起草单位的分析,发现在移动通信行业中对于标准而言较为重要的起草单位以及制定标准对起草单位的影响;通过对移动通信行业双层网络进行时间推移和技术分类,发现核心标准与起草单位的动态变化。基于各网络的分析结果,本文总结性地提出了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中的孤立标准较多,但在逐步减少、各网络整体密度偏低、核心起草单位较固定等结论。根据这些结论,结合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化相关知识,提出重视发展核心标准和核心起草单位、引导孤立标准融入网络、适当增加标准之间引用、加强各起草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各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制定等建议,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黄晶晶[2](2018)在《移动通信技术所经历的时代浅析》文中指出近年来电信业发展迅猛,尤其是蜂窝小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大用户不会再因终端设备的的局限性收到束缚。特别是现今的移动通信技术将逐渐演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技术,甚至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将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第一个时代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到展望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
曹红瑛[3](2018)在《WCD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WCDMA技术具有成本低、频谱效率高、数据传输速度快、功耗低、容量高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使得其在移动通信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数量和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现有的WCDMA无线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其在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应不断优化WCDMA无线网络。基于此,本文从WCDMA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其优化的基本流程,并就其在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孙明慧[4](2017)在《基于ZigBee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水利水文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而负责对其处理的是水文监测技术,这项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集合,可以对水利水文的重要信息进行正确的反映,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对江、河等水资源的监测,具体的监测对象也涉及很多方面,如水位和流量等正确的反映水利水文的关键性的参数,通过这些信息的采集能够对水文等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检测,从而正确的对洪涝灾害、防洪等信息进行预测和对一些关键性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本文设计了水文检测系统,通过测试表明,ZigBee满足水文监测系统的要求,它与3G技术相结合,是实现水文监测一个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整体的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传感器节点和网络协调器节点分别进行了硬件设计,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有处理器模块的选择、无线收发模块的选择和设计、电源模块的设计、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然后就对其它外围电路进行设计,完成之后对各个节点进行软件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软件设计的主要介绍的是对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协议栈进行了移植操作,然后在其平台上面进行相关的程序的设计;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只是组建了小型的ZigBee网络,然后完成部分功能的调试操作,最后给出相应的测试硬件图和测试结论。通过测试表明,本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能够对水文、水利信息进行相应的监测,这对此方面的预防等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过本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后续的研究希望改善。
昌先艳[5](2014)在《联通3G在建筑行业无线视频监控方面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也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中国联通以WCDMA制式为基础的3G网络性能已经达到了高速高质的要求,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除了传统移动电话业务外的其他更多网络服务项目。本文先描述中国联通WCDMA网络现状和WCDMA3G行业应用APN接入业务,深入阐述了一些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方式和传输方式。客观深入的剖析了高速发展的中国日益凸显建筑安全监管问题,列举了当前建筑行业的一些因监控不严而产生的严重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迫切需求,联想到基于WCDMA技术的3G移动网络的快速便捷和当前市场上十分成熟的视频监控体系,提出了用于改善建筑行业安全监控的基于WCDMA的建筑工程视频监控方案,然后对该项目进行设计需求和可行性分析,得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工作流程和衔接要求,最终制定出整体方案。
刘小英[6](2014)在《WCDMA的历史与发展未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WCDMA技术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分析了WCDMA技术的起源、发展转折点、技术优势,以探索其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作为研究目的,通过与2G通信系统的对比,探索3G时代的WCDMA技术的业务研究方向。
郑红斌[7](2013)在《武汉联通WCDMA无线网规划与建设》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的WCDMA无线网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讨论了WCDMA无线网络的组网,并对武汉WCDMA系统的无线网络进行了规划设计。本文简要论述了WCDMA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WCDMA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描述了WCDMA标准R99、R4、R5/R6核心网组网方式,分析了各标准的优势及作用,以及技术标准的演进和支持的业务发展。并对WCDMA系统组网进行了探讨。。论文介绍了WCDMA基站建设项目立项、项目设计和基站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并结合实践工作介绍了武汉联通WCDMA一期至三期工程的建设规划思想和网络结构、WCDMA技术应用的发展,介绍WCDMA无线网络现状,浅析了网络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武汉WCDMA无线网络进行了规划设计,对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实际的WCDMA无线基站、RNC建设实施完成的测试和指标对比,对规划设计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柴猛[8](2013)在《在网络规划中应用WCDMA关键技术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WCDMA技术作为3G标准之一,随着3G技术的快速发展,WCDMA技术也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如今,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因此在网络规划中如何有效解决频率、核心网络和无线接入点已经成为最关键的应用技术,要想完善网络规划,必须确定全球统一的频谱段,统一的核心网络和确定的无线网接入系统。
马晓强[9](2013)在《WCDMA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移动通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充分成熟,发展潜力接近极限,处于产品淘汰的边缘。在3G迅速部署的时代,WCDMA作为3G技术中最成熟,终端最丰富,商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在中国联通的运营下,已经拥有了巨大的用户群,并且还在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于是WCDMA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一所通信类的高职院校,笔者所在单位需要处处与通信运营商齐头并进,所以,在移动通信的专业教学需求下,设计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专业功能完善的以WCDMA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平台,是必须考虑的项目。加上建设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了该论文的建设项目。该平台广泛覆盖通信行业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集西南片区内学生教学、员工培训、职业鉴定、科研等功能为一体,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论文讨论的WCDMA教学平台,以WCDMA全网为研究对象。论文从WCDMA的运营现状出发,首先阐述WCDMA现在的商用情况,简要的研究了WCDMA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教学平台的构想,重点分析了核心网与无线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包括目前平台版本以及后续升级扩建的要求等。最后,论文介绍该教学平台的具体工程实施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目前WCDMA系统运营状况,提出项目建设需求。分析WCDMA核心网版本,按照现网运营最广的版本构建教学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该平台完全与企业一线环境一致,采取开放式结构,可考虑与其他教学平台连接,实现业务互通。2、深入的研究该教学平台最理想的组网结构。选取目前国内知名厂商设备,充分考虑后期升级与扩容要求,对所选设备进行规划,确定核心网、无线侧网元数量、单板配置、承载方式、教学业务内容。3、对教学平台的数据进行规划,同时对教学平台排队软件进行原理设计。完成设备互联互通,并且考虑后期升级与扩容的可能,确保后期的可用性及可持续应用。4、对工程实施及平台建设中的业务调试进行研究。其中,着重考虑业务调试后的可恢复性,便于在学生使用过程中减轻教师的维护负担。在建设完成之后笔者主导并参与了平台的调测与验收工作,后续的教学设计仍在探索总结当中。
赵博[10](2013)在《WCDMA网络技术在银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文中指出银行业原受地点固定、地域通讯条件等限制的传统运营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各行业以及居民对资金频繁提取使用的要求,离行式ATM、移动网点等银行业务新模式便应运而生。离行式ATM、移动网点可实现随处设置,灵活调配部署,新的银行运营模式完全取代和扭转了传统银行业务量过小、租赁专线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迅速拓展银行业务具有重要作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能够实现多点设置、移动随意、调配灵活的高速无线网络技术。在WCDMA技术的支持下,银行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及运营成本,业务量可得到迅速提升。本文首先对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目前使用较多的三种3G标准(即WCDMA、CDMA2000和TD-SCDMA)有关的各项参数进行了比对,凸显了WCDMA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对WCDMA的基本原理和WCDMA核心技术以及其所涉及的移动通信技术都进行了较为认真、详细的分析。本文然后对现在银行业务中所使用的无线WCDMA网络基础架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突出了WCDMA结构较有线网络的特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应用体系的结构给出了一个组网设计方案,最后,针对WCDMA无线体系给出了进行相应项目的严格测试方案及安全方案,确保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日常应用的各种需要。本文也为银行业的备份无线网络提出了设计思路,目前在上海部分银行已有试点,运行情况良好,使银行的业务连续性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WCDMA技术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CDMA技术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动态标准网络的企业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标准网络研究 |
一、专利关系网络 |
二、标准关系网络 |
第二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化研究 |
一、标准的演化过程 |
二、标准扩散与标准竞争 |
三、标准专利许可 |
四、技术标准模式 |
五、技术标准的时间推移 |
第三节 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方法 |
一、基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 |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研究 |
三、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研究 |
四、基于节点重要性排序方法的研究 |
第二章 标准与起草单位双层网络模型 |
第一节 双层网络模型的构建 |
一、建立标准引用关系矩阵 |
二、建立标准起草单位合作关系矩阵 |
三、建立标准与起草单位关系矩阵 |
四、构建标准与起草单位双层网络模型 |
第二节 双层网络指标 |
一、网络结构指标 |
二、核心标准指标 |
三、层次分析法 |
四、核心起草单位指标 |
第三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与起草单位双层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核心标准分析 |
四、核心起草单位分析 |
第三章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动态演化分析 |
第一节 1978 年-2001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二节 2002 年-2007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三节 2008 年-2012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四节 2013 年-2017 年的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五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的时间演化 |
一、核心标准的演化趋势 |
二、核心起草单位的变化趋势 |
第四章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技术模式分析 |
第一节 GSM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二节 CDMA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三节 WCDMA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四节 TD-SCDMA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五节 CDMA2000 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六节 LTE技术标准网络 |
一、双层网络的构建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三、标准引用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四、标准起草单位合作网络核心节点分析 |
第七节 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网络的技术分类 |
一、核心标准的变化趋势 |
二、核心起草单位的变化趋势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分析 |
一、移动通信行业标准 |
二、移动通信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
三、移动通信行业标准与起草单位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引导孤立标准融入网络 |
二、适当增加标准之间的引用 |
三、重视发展核心标准 |
四、重视主要的起草单位 |
五、各起草单位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 |
六、各起草单位应该多参与标准制定 |
第三节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移动通信技术所经历的时代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
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
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
3.1 WCDMA |
3.2 TD-SCDMA |
3.3 CDMA2000 |
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
5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
6结语 |
(4)基于ZigBee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相关技术概述 |
1.1 IEEE802.15.4标准 |
1.1.1 物理层 |
1.1.2 MAC层 |
1.2 ZigBee技术简介 |
1.3 ZigBee网络体系结构 |
1.3.1 ZigBee协议栈 |
1.3.2 物理层 |
1.3.3 MAC层 |
1.3.4 网络层 |
1.3.5 应用层 |
1.4 3G技术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1.1 功能性需求 |
2.1.2 非功能性需求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2.2.1 系统组成 |
2.2.2 工作模式 |
2.2.3 方案选择优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协调器节点 |
3.1.1 处理器选择 |
3.1.2 ZigBee通信模块 |
3.1.3 供电系统设计 |
3.1.4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3.1.5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
3.2 传感器节点 |
3.2.1 通用处理接口设计 |
3.2.2 测量接口电路设计 |
3.3 3G无线通信节点 |
3.3.1 USIM卡接口 |
3.3.2 EM770W模块电源接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整体设计 |
4.2 协调器节点 |
4.2.1 软件框架 |
4.2.2 工作流程 |
4.2.3 操作系统移植 |
4.2.4 主程序设计 |
4.3 传感器节点 |
4.3.1 工作流程 |
4.3.2 协议栈移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标 |
5.2 测试方法 |
5.3 系统调试 |
5.3.1 平台搭建 |
5.3.2 网络测试 |
5.3.3 数据测试 |
5.4 传感器在水文监测的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联通3G在建筑行业无线视频监控方面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中国联通的3G网络 |
2.0 中国联通概况 |
2.1 中国联通3G建设对宏观经济影响 |
2.2 联通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
2.3 联通36行业发展方向 |
2.4 3G技术简介 |
2.5 无线数据传输市场概述 |
2.5.1 无线数传应用发展背景 |
2.5.2 移动终端无线数传 |
2.5.3 固定设备无线数传 |
2.5.4 车载终端无线数传 |
2.6 无线数据业务简介 |
2.6.1 产品概述 |
2.6.2 应用场景 |
2.6.3 组网方式 |
2.6.3.1 基于专线电路(GRE协议)无线数传方式 |
2.6.3.2 基于专线电路(L2TP协议)无线数传方式 |
2.7 3G行业应用APN接入技术 |
2.7.1 APN基本概念 |
2.7.2 WCDMA 3G行业应用APN技术介绍 |
2.7.3 中国联通WCDMA 3G行业应用APN的接入方式 |
2.7.4 中国联通WCDMA 3G行业应用APN技术优势 |
2.7.5 中国联通WCDMA APN业务优势 |
第三章 建筑行业视频监控需求分析 |
3.1 行业概述 |
3.2 建筑行业视频监控需求 |
3.3 建筑行业视频监控优越性 |
第四章 建筑行业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
4.1 3G无线视频监控简介 |
4.2 视频监控结构设计 |
4.3 监控管理中心 |
4.4 移动终端3G手机的视频监控 |
4.5 3G无线视频监控示意图 |
第五章 住建局建筑工地监控项目的应用分析 |
5.1 客户需求分析 |
5.2. 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 |
5.2.1 设计原则 |
5.2.2 设计规范 |
5.3 系统解决方案 |
5.3.1 方案优势 |
5.3.2 系统功能 |
5.3.3 中国联通系统 |
5.3.3.1 系统组网拓扑图 |
5.3.3.2 存储策略 |
5.3.3.3 平台服务器组群介绍 |
5.3.4 承载网络 |
5.3.4.1 核心网安全 |
5.3.4.2 客户内网至联通 |
5.3.4.3 无线网络安全 |
5.3.5 中国联通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说明 |
5.3.5.1 中国联通监控管理子系统 |
5.3.5.2 录像服务器子系统 |
5.3.5.3 中国联通流媒体转发子系统 |
5.3.5.4 监控中心子系统 |
5.3.5.5 报警子系统 |
5.3.5.6 网管子系统 |
5.3.5.7 客户端子系统 |
5.3.5.8 软件功能介绍 |
5.3.6 系统可靠性 |
5.3.7 系统安全性 |
5.3.7.1 多级用户名密码认证机制 |
5.3.7.2 DES加密传输协议 |
5.3.7.3 独有的网络传输协议 |
5.3.7.4 嵌入式系统 |
5.4 执法解决功能 |
5.4.1 WCDMA平板电脑+便携打印机 |
5.4.2 上网本功能优势 |
5.5 移动式无线考勤功能 |
5.6 诚信综合评价功能 |
5.6.1 实现目标 |
5.6.2 解决方案建议 |
5.6.2.1 系统组成 |
5.6.2.2 诚信综合评价 |
5.6.2.3 地理信息应用 |
5.6.2.4 工地巡更 |
5.6.2.5 系统接口 |
5.7 系统应用范围 |
5.7.1 深圳市住建局监控项目 |
5.7.1.1 系统组网 |
5.7.1.2 运作模式 |
5.7.1.3 受益客户 |
5.7.1.4 效果演示 |
第六章 3G无线视频监控优劣势与展望 |
6.1 3G无线视频监控优势 |
6.2 3G无线视频监控面临的困难 |
6.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WCDMA的历史与发展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WCDMA技术的起源 |
二、WCDMA面临的市场现状和机遇 |
三、WCDMA技术的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 |
四、结语 |
(7)武汉联通WCDMA无线网规划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WCDMA技术概述 |
2.1 WCDMA发展概述 |
2.2 WCDMA关键技术 |
2.2.1 前向功率规划 |
2.2.2 功控规划 |
2.2.3 容量规划 |
2.2.4 软切换 |
2.3 无线网络规划分析 |
2.3.1 链路预算原则 |
2.3.2 覆盖与容量 |
2.3.3 软切换 |
第三章 WCDMA网络结构及演进 |
3.1 WCDMA系统组成 |
3.2 WCDMA无线网络结构 |
3.3 WCDMA核心网络组网 |
3.3.1 R99核心网络特征 |
3.3.2 R4核心网络特征 |
3.3.3 R5/R6核心网络特征 |
3.4 WCDMA标准版本选择 |
第四章 武汉WCDMA无线网络建设目标和原则 |
4.1 工程建设目标 |
4.2 各建设阶段WCDMA网络建设原则 |
4.2.1 WCDMA初期建设原则 |
4.2.2 WCDMA中期建设原则变化 |
4.2.3 WCDMA中后期建设原则变化 |
第五章 武汉WCDMA无线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
5.1 规划城市介绍 |
5.2 WCDMA无线网络现状 |
5.2.1 WCDMA无线网络规模 |
5.2.2 RNC设置现状 |
5.2.3 HSPA+功能分布现状 |
5.3 武汉WCDMA无线网络存在问题 |
5.4 2012年度武汉WCDMA无线网络建设目标 |
第六章 2012年度武汉WCDMA基站建设 |
6.1 建设方案分析 |
6.1.1 市区以及县城城区补盲方案 |
6.1.2 重要交通干线方案 |
6.2 武汉WCDMA基站建设具体案例 |
6.2.1 城区补盲方案举例—单站(投诉方面)举例 |
6.2.2 乡镇覆盖方案举例 |
第七章 2012年度武汉WCDMA RNC建设 |
7.1 RNC设置原则 |
7.2 武汉WCDMA 2012年RNC设置方案 |
7.2.1 新增RNC设置方案 |
7.2.2 扩容RNC设置方案 |
7.2.3 Iur接口配置 |
第八章 2012年武汉WCDMA HSPA+建设 |
8.1 HSPA+版本演进概述 |
8.2 HSPA+项目概况 |
8.3 本期工程64QAM升级功能 |
8.4 HSPA+业务定位 |
8.5 本地HSPA+工程建设原则 |
8.6 建设方案小结 |
第九章 武汉2012年WCDMA无线网建设实施效果评估 |
9.1 现网WCDMA网业务量分析 |
9.2 网络质量分析 |
9.3 现网覆盖范围 |
9.4 路测对比情况分析 |
9.5 RNC负荷及布局改善效果评估 |
9.6 IUR接口IP化改造效果 |
第十章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在网络规划中应用WCDMA关键技术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网络规划中WCDMA关键技术中的无线技术 |
2.1 无线信道编码技术的分析 |
2.2 扩频与调制技术分析 |
2.3 分集接收技术的分析 |
2.4 功率控制技术的分析 |
2.5 软切换技术的分析 |
3 W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智能技术分析 |
3.1 WCDMA技术中的智能天线技术分析 |
3.2 WCDMA技术中的智能接收技术分析 |
4 智能无线资源和网络管理技术分析 |
(9)WCDMA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
1.2 教学平台国内研究状况 |
1.3 工作单位教学设备现状 |
1.4 本论文的选题、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二章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需求分析 |
2.1 WCDMA 技术与运营分析 |
2.1.1 早期移动通信系统 |
2.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
2.1.3 WCDMA 运营现状分析 |
2.2 教学平台版本依据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设计 |
3.1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总体规划 |
3.1.1 主要网元功能 |
3.1.2 WCDMA 教学平台规划汇总 |
3.2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设备选择 |
3.2.1 BBU-DBS3900 |
3.2.2 RNC-BSC6810 |
3.2.3 MSC Server-MsoftX 3000 |
3.2.4 MGW-UMG8900 |
3.2.5 HLR -HLR9820 |
3.3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组网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CDMA 教学平台实现 |
4.1 系统数据规划 |
4.1.1 概述 |
4.1.2 数据规划与配置 |
4.2 数据配置 |
4.3 WCDMA 教学平台工程实施 |
4.4 教学平台用排队软件简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CDMA 教学平台测试与试运行 |
5.1 业务调试 |
5.1.1 NodeB 调试 |
5.1.2 RNC 调试 |
5.1.3 UMG8900 调试 |
5.1.4 MSoftX 3000 调试 |
5.1.5 HLR9820 调试 |
5.2 教学平台试运行的故障处理 |
5.3 教学平台其他信息汇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WCDMA网络技术在银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1.4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WCDMA 的基本原理及核心技术 |
2.1 WCDMA 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
2.1.1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技术 |
2.1.2 3G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
2.2 WCDMA 核心技术及标准化 |
2.3 VPDN 技术在 WCDMA 系统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CDMA 在银行中的应用需求及可行性研究 |
3.1 离行式 ATM 机的使用现状 |
3.2 有线网络物理空间的局限性 |
3.3 银行无线网络需求状况分析 |
3.4 WCDMA 在银行无线网络中的优势及可行性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CDMA 网络体系在银行中的构建 |
4.1 应用网络体系组网模式 |
4.2 应用网络体系设备选型方案 |
4.3 应用网络体系实施方案 |
4.4 应用网络体系安全性分析 |
4.5 备份网络体系实施方案 |
4.5.1 备份网络体系构建 |
4.5.2 备份网络体系应急操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配置、测试与应用 |
5.1 应用网络体系设备连接与关键配置 |
5.2 应用网络体系的测试 |
5.2.1 网络的连通性及可用性测试 |
5.2.2 网络的链路保活功能测试 |
5.2.3 网络的按需拨号功能测试 |
5.3 应用网络体系应用状况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回顾 |
6.2 成果及意义 |
6.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 |
四、WCDMA技术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态标准网络的企业竞争力分析[D]. 黄梅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2]移动通信技术所经历的时代浅析[J]. 黄晶晶. 福建电脑, 2018(03)
- [3]WCD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方向[J]. 曹红瑛.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2)
- [4]基于ZigBee技术的水文监测系统设计[D]. 孙明慧.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1)
- [5]联通3G在建筑行业无线视频监控方面的应用探讨[D]. 昌先艳.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6]WCDMA的历史与发展未来[J]. 刘小英. 中国新通信, 2014(05)
- [7]武汉联通WCDMA无线网规划与建设[D]. 郑红斌.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8]在网络规划中应用WCDMA关键技术的分析[J]. 柴猛.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05)
- [9]WCDMA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 马晓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10]WCDMA网络技术在银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D]. 赵博.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标签:中国移动论文; 通信论文;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视频监控论文; 网络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