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对 QTc 分散的影响

胺碘酮对 QTc 分散的影响

一、胺碘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赵新华,尹德录[1](2021)在《胺碘酮对人在体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评价静脉推注胺碘酮对人在体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使用铂电极导管记录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胺碘酮前后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的单相动作电位图形,测量各标测点的激动时间(AT)、动作电位时程(APD90)、复极时间(RT)、舒张期基线和平台期峰点之间的电位差幅度(AMP),计算各指标的离散度ATd、APDd、RTd。结果 29例患者静脉推注胺碘酮20 min前后,右室心尖部的AT、APD90、RT分别为(16.8±6.1)ms vs (24.3±5.5)ms、(248.3±10.6)ms vs (265.0±13.8)ms、(265.0±13.6)ms vs (282.1±17.3) ms(P均<0.01),而右室流出道的AT、APD90、RT分别为(19.1±5.7)msvs (26.2±6.6)ms、(260.0±18.6)ms vs (270.0±15.4)ms和(275.4±16.5)ms vs (294.7±16.4)ms(P均<0.01)。而AMP、ATd、APDd、RTd值较用药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可延长不同部位AT、APD90及RT,但对人在体心室复极离散度各指标无明显影响。

李淑娟,王红,王方方[2](2021)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电图参数(QT离散度、QRS时限、QTc间期)、心功能[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18%,69/71)高于对照组(80.28%,57/71),P<0.05。治疗后,两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均<0.05);且研究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T离散度均较治疗前降低,QRS时限均较治疗前缩短,QTc间期均较治疗前延长(P均<0.05);且研究组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QRS时限短于对照组,QTc间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O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CO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心电图参数和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王全立,李绍彩,黄宇玲[3](2020)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对心功能不全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依据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治疗组(使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各60例。两组均行相同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对策,对比两组心脏彩超检测结果、心电图检测结果、血清心衰指标物改善情况及心功、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末端B型利尿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QT间期较正值(QT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理想干预效果,且在提升心功能、增强左室收缩力、改善心衰因子、稳定心率、改善心室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邓绍文[4](2020)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进行转复时的成功率、转复所需时间等参数,同时记录给药后是否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进而评价伊布利特及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68±5.87岁,平均体重78.64±13.75kg,合并高血压的46例,合并糖尿病的6例,合并脑卒中的5例,合并心脏瓣膜病的1例。所有患者经术中环肺静脉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形消融后房颤未完全终止,随机分为尼非卡兰及伊布利特组,分别给予尼非卡兰以0.3mg/kg在5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伊布利特1mg在10分钟内注射完毕。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转复即刻的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间期)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组与尼非卡兰组转复成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55.3%VS 61.5%,P>0.05),但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短于伊布利特组(7.04±1.58 VS 10.63±4.39,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种药物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无统计学差异。2.在两组各自转复成功的亚组中,用药前QTc间期均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组中转复成功亚组的转复即刻QTc间期相似,无统计学差异(434.11±30.03 VS 431.35±33.99,P>0.05)。3.伊布利特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86.55±100.06 VS192.23±25.58,P<0.05;QTc间期:429.03±31.39 VS 393.63±35.48,P<0.05);尼非卡兰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60.89±61.14 VS 190.81±21.70,P<0.05;QTc间期:427.49±29.22 VS 397.51±25.11,P<0.05)。4.在两组各自的转复成功与转复失败的亚组中,转复成功组的左心房瘢痕区比例均要小于转复失败组的瘢痕区比例(伊布利特组:8.63±4.74%VS 15.18±6.99%,P<0.05;尼非卡兰组:11.11±11.16%VS 17.35±7.09%,P<0.05),而左心房内径大小及房颤病史在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要优于伊布利特,主要体现在转复所需时间较短,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需要注意其潜在的致恶性心律失常作用。2.左心房瘢痕区面积比例是两组药物术中转复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宝芸,陈君蓉,王鹏[5](2019)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7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血压、心电图指标,同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血压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和血压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QTc离散度及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着,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张涛,陈劢[6](2018)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心电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心电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普罗哌酮治疗,实验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QTd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QT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度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实验组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1.43%)(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心律失常变异性,安全性高,疗效显着。

靳飞鹏,高振华,孟银苔,贺青[7](2018)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胺碘酮)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普罗帕酮),每组36例。对比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Tc间期、QRS间期等心电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QTc间期均较治疗前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速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能有效改善心电指标,增强疗效。

彭维[8](2018)在《胺碘酮缩短疗程方案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QT、QTd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胺碘酮(amiodarone)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s),但在临床使用中采用其临床标准方案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后常引起QT间期(QT interval,QT)延长、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增大,从而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s,Tdp)等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显着升高,尤其是≥60岁的老年患者。本研究通过比较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缩短疗程方案与临床标准方案后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 interval of heart rate correction,QTc)、QT离散度、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 dispersion of heart rate correction,QTcd)随服药时间及其总剂量的变化趋势、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探讨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新的剂量与用法调整规律,从而初步建立胺碘酮在老年患者中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指导胺碘酮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纳入108例研究对象。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54)和对照组(B组,n=54)。A组服药方法:缩短疗程方案(胺碘酮新调整的剂量与用法方案),即口服胺碘酮0.2g/次每8小时1次,5日后改为0.2g/次每12小时1次,10日后改为0.2g/次每日1次维持;B组服药方法:临床标准方案(胺碘酮临床常规标准用法方案),即口服胺碘酮0.2g/次每8小时1次,7日后改为0.2g/次每12小时1次,14日后改为0.2g/次每日1次维持。记录108例研究对象的完整临床资料、12导联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相关指标、服药前及出院后1个月的24h动态心电图(24h holter monitoring,Holter)、临床疗效及其药物不良反应,使用Excel 2003软件、Empower软件和R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统计学分析。应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GAMM)绘制出两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后QT、QTc、QTd、QTcd随服药时间及其总剂量的变化曲线,并针对影响QT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通过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ITT)、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er protocol analysis,PP)和实际治疗分析(treatment received analysis)对比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药物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1.胺碘酮对QT、QTc、QTd的影响(1)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胺碘酮后导致QT>500ms的发生率分别为5.56%、22.2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2)实验组在服药7d内,QT、QTc、QTd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在服药第7d时,QT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QTc、QTd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5、0.275);在服药7d到14d内,QT、QTc、QTd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在服药第14d时,QT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QTc、QTd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0.976);在服药14d到30d内,QT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大,QTc、QTd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在服药第30d时,QT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QTc、QTd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0.847)。(3)对照组在服药7d内,QT、QTc、QTd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在服药第7d时,QT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QTc、QTd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0.519);在服药7d到14d内,QT、QTc、QTd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在服药第14d时,QT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QTc、QTd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0.601);在服药14d到30d内,QT、QTc、QTd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在服药第30d时,QT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Tc、QTd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0.110)。(4)在服药第7d、14d及30d时,实验组QT、QTc、QTd相比对照组较小,两组QT、QTc、Q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QT随服药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两组患者QTc、QTd、QTcd随服药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P>0.05(P=0.065、0.535、0.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疗效评价(1)ITT分析:实验组(n=54)与对照组(n=54)出院后1个月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的有效率分别为92.59%、8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经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回归分析得出P值>0.05(0.16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P分析:实验组(n=51)与对照组(n=42)出院后1个月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的有效率分别为98.04%、95.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经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回归分析得出P值>0.05(0.650),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际治疗分析:实验组(n=56)与对照组(n=42)出院后1个月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的有效率分别为98.21%、95.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经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回归分析得出P值>0.05(0.543),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TT分析、PP分析和实际治疗分析后得出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中变更组别或因不良反应未完成实验方案的患者对实验结果的临床疗效评估无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无差异。3.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1)药物安全性及依从性:实验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出院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胸片、肺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并继续随访6-12个月,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心律失常控制较好。(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8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两组间比较P<0.05(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回归分析得出P<0.05(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正常。(3)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结论:1.缩短疗程方案导致QT>500ms的发生率低于临床标准方案,提高了胺碘酮临床用药的安全性。2.缩短疗程方案相比标准临床方案延长QT相对较小,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种方案导致QT延长发生的主要时段为服药后7天内,而对QTc、QTd的影响无差异,减慢心率较轻,不增加复极离散度,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3.对于≥60岁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缩短疗程方案与临床标准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少,导致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低,安全性提高。

姚佳晨,刘艳辉,顾智淳,陈春,沈巍[9](2015)在《我院住院患者应用胺碘酮对QTc间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胺碘酮对住院患者QT/QTc间期的影响及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4年16月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使用胺碘酮的住院患者共59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合并用药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患者的平均心率、QT间期和QTc间期较用药前显着减慢(P<0.01)。59例患者中,12例用药后QTc>500 ms,5例患者用药后△QTc>50 ms且QTc<500 ms。研究中,共有8例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4例),阿奇霉素(3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例),多潘立酮(1例)。32例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患者中有3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用药中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结论:住院患者应用胺碘酮后QT间期、QTc间期均会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 ms、△QTc>50 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Tdp发生风险增加,应及时调整胺碘酮用药方案并严密监测心电图,避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顾智淳,刘晓琰,李峥,潘忙忙,张在丽[10](2014)在《胺碘酮对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着减慢(79.2±21.6)bpm比(72.9±13.1)bpm(P<0.01),QT间期(386.5±45.7)ms比(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着延长(413.9±32.1)ms比(438.0±44.4)ms(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但△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型糖尿病、合用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为延长QTc间期的因素(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二、胺碘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胺碘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胺碘酮对人在体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记录方法
    1.3 测量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对心功能不全伴心律失常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衰标志物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4)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胺碘酮、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对房颤治疗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1.3.2 心功能及血压:
        1.3.3 心电图指标:
        1.3.4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心功能及血压
    2.3 心电图指标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6)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心电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比较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指标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8)胺碘酮缩短疗程方案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QT、QTd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试验设计
    1.2 研究对象的来源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停药标准
    1.4 实验药物
    1.5 临床资料收集
    1.6 定义与赋值
    1.7 治疗方案
    1.8 观测及随访指标
        1.8.1 心电图各指标记录及其定义与测量
        1.8.2 实验室检查指标
        1.8.3 不良反应观察
    1.9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10 数据的处理和资料分析
    1.11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治疗方案完成情况及其流程图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QT延长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QT、QTc、QTd的比较
    2.5 QT、QTc、QTd、QTcd随胺碘酮服药时间的变化情况
        2.5.1 两组患者QT、QTc随胺碘酮服药时间的变化趋势
        2.5.2 两组患者QTd、QTcd随胺碘酮服药时间的变化趋势
    2.6 QT、QTc、QTd、QTcd随胺碘酮总剂量的变化情况
        2.6.1 两组患者QT、QTc随胺碘酮总剂量的变化趋势
        2.6.2 两组患者QTd、QTcd随胺碘酮总剂量的变化趋势
    2.7 临床疗效评价
        2.7.1 意向治疗分析
        2.7.2 遵循研究方案分析
        2.7.3 实际治疗分析
    2.8 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2.8.1 药物安全性及依从性
        2.8.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8.3 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8.4 血流动力学变化
第3章 讨论
    3.1 胺碘酮、心律失常概述及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QT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3.3 胺碘酮对老年患者QT、QTc、QTd的影响
    3.4 QT、QTd随胺碘酮服药时间及其总剂量的变化趋势
    3.5 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3.6 本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评估
    3.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我院住院患者应用胺碘酮对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资料
    1.2研究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2.2用药前后心率、QT/QTc变化
    2.3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使用情况
    2.4与胺碘酮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
3讨论
    3.1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3.2药物相关的QT间期延长
    3.4胺碘酮相关的安全性评价
    3.5小结

(10)胺碘酮对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用药前后心率、QT 间期、QTc 变化
    2.3 其他影响 QT 间期药物使用情况
    2.4 延长 QTc 间期影响因素分析
    2.5 与胺碘酮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3.2 延长 QT 间期的影响因素
    3.3 药物相关的 QT 间期延长
    3.4 胺碘酮相关的安全性评价
4 结语

四、胺碘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胺碘酮对人在体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J]. 陈宇,赵新华,尹德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04)
  • [2]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 李淑娟,王红,王方方.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1)
  • [3]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对心功能不全伴心律失常的疗效[J]. 王全立,李绍彩,黄宇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24)
  • [4]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D]. 邓绍文.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 李宝芸,陈君蓉,王鹏.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04)
  • [6]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心电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张涛,陈劢.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10)
  • [7]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变化的影响[J]. 靳飞鹏,高振华,孟银苔,贺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10)
  • [8]胺碘酮缩短疗程方案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QT、QTd的影响研究[D]. 彭维. 吉首大学, 2018(02)
  • [9]我院住院患者应用胺碘酮对QTc间期的影响[J]. 姚佳晨,刘艳辉,顾智淳,陈春,沈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5(08)
  • [10]胺碘酮对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 顾智淳,刘晓琰,李峥,潘忙忙,张在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06)

标签:;  ;  ;  ;  

胺碘酮对 QTc 分散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