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性沥青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嘉森,薛永兵,郭旗,刘振民[1](2022)在《废旧塑料改性剂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近年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丙烯酸共聚物(EEA)等废旧塑料单独作为沥青改性剂及复配其他材料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当前较具有发展前景的塑料裂解改性沥青技术;同时,总结了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包括溶胀机理、离析机理、储存稳定性机理等;最后,对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于晓晓,李彦伟,蔡斌,颜川奇,黄卫东,黄宝山,王笑风,杨渭,王仕峰[2](2022)在《胶粉改性沥青研究进展:从分子到工程》文中指出从化学工程角度总结剖析了胶粉改性沥青(CRMA)加工难、性能变异性大和污染物排放等难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了胶粉的来源、组成和基本性质,阐述了胶粉在选择、破碎或活化、沥青结合料或混合料加工和回收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多网络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从工程角度综述了CRMA混合料的特性及其优化方法;展望了CRMA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发展建议。
望远福,范杰林,赵方华,张亮洪[3](2022)在《PVP修饰石墨烯复合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传统石墨烯存在成本高、与基质沥青相容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石墨烯进行处理,基于针入度分级体系、PG分级体系与黏度分级体系指标,评价研究PVP修饰石墨烯(PVP-G)复合SBS改性沥青的常规针入度指标性能、流变特性、黏度特性,优化了适宜的PVP-G掺配比例。在此基础上,采用3大路用性能试验、浸水APA试验、SCB弯拉疲劳试验与室内MMLS1/3试验,探讨了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疲劳性能与长期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添加PVP-G改善了SBS改性沥青高温、低温和抗老化特性,增强了沥青胶结料的弹性恢复性能与抗变形性能,改善了低温抗断裂性能与应力释放性能。1.5%PVP-G/4%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有优异的高温抗永久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在高温长期荷载及高温浸水综合作用下,1.5%PVP-G/4%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比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与耐久性。
孙泽强,周晓蕾,宋亮,王朝辉[4](2021)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推进公路建设绿色发展,促进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应用,系统梳理当前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现有制备工艺,选定了其常用级配,推荐矿料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全面对比分析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不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差异性。结果表明:湿法工艺较干法胶粉分散程度更高、混合料路用性能更佳、应用更广;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常采用AC-13级配,鉴于胶粉溶胀特性,建议将4.75、2.36、0.075 mm筛孔通过率分别控制在38%~50%、27%~37%、5%~6%;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弯曲破坏应变、疲劳寿命较SBS、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均更具优势,其均值分别达6 504次/mm、4 610.9με、369 833次(应变400με)。
鲁新虎,黄贇婕,董刚,宋亮,王朝辉[5](2021)在《新疆地区沥青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新疆地区沥青改性研究现状,系统调查并梳理了新疆基质沥青、SBS改性新疆沥青、胶粉改性新疆沥青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新疆沥青改性前后性能差异;基于沥青组分与改性机理探究新疆沥青的改性难题;总结新疆改性沥青性能提升工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新疆沥青改性后,其高低温性能、抗疲劳能力有较大提升,经SBS改性后针入度降低18%~20%、软化点提升28%~30%、延度提升39%~52%,经胶粉改性后针入度降低16%~27%、软化点提升27%~28%、延度变化不显着;低芳香分的克拉玛依沥青、高沥青质的塔河沥青等新疆基质沥青与SBS、胶粉等聚合物改性剂溶解度相差较大,改性过程中混溶不充分,易引发聚团现象,降低改性效果;通过改进改性工艺、掺加新型改性剂、助剂等手段,有助于解决新疆沥青改性难题。
罗航宇[6](2021)在《SBS改性沥青及透水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地面硬化率不断提高,从而产生了诸如城市热岛、城市内涝等问题。为了降低硬化地面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透水路面技术应运而生,其增加了地表水向土壤渗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还能够显着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透水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透水路面材料,具有优异的排水功能。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主要取决于胶结材料-高黏改性沥青,沥青的质量决定着透水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SBS改性剂作为今天最常用的改性剂之一,具有良好的高温和低温性能,因此本文决定用SBS作为沥青改性剂,对SBS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和储存稳定性能进行研究,使用SBS改性沥青制作高黏SBS改性沥青,进行集料黏附性试验;研究级配与外掺剂对透水沥青混合的性能的影响,制作出符合规范要求的透水沥青混合料。本文首先对SBS改性沥青进行研究。先研究SBS改性沥青的SBS用量、芳烃油用量、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对制备SBS改性沥青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SBS改性沥青最佳的工艺参数为SBS掺量为6%,芳烃油掺量为3%,搅拌时间为75min,搅拌温度为195℃。随后使用DCP(过氧化二异丙苯)、PDM(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过氧化氢异丙苯3种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10组不同稳定剂掺量的试验,得到添加DCP、PDM、过氧化氢异丙苯均能改善SBS改性沥青热存储稳定性,当DCP的掺量为5%时,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最佳。添加用量为SBS质量的3%硫磺对SBS改性沥青进行硫化,得到了符合规范要求的高黏SBS改性沥青,研究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得出改性温度对SBS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至关重要,通过硫化的SBS改性沥青性能可以得到一步提升,原因是增加了SBS网状结构间的交联作用,使SBS在沥青体系内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对集料的黏附性进行研究,发现SBS形成的网状结构阻碍了集料表面沥青层的迁移与脱附,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明显优于基质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在对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中,首先取PAC-20、PAC-16、PAC-10、PAC-13四种级配类型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并试拌,对其渗透系数、马歇尔稳定度等性能进行测试,确定集料级配类型对其性能的影响;然后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添加消石灰和木质纤维,研究其对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36mm通过率较低的配合比能制备透水性能优异的透水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的条件下,PAC-16和PAC-13级配满足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要求;消石灰等质量替代矿粉能够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纤维的加入能够透使水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增加,但随着木质纤维增加,最佳油石比也逐渐增加,要重新确定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佟天宇,常慧亮[7](2021)在《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指出改性沥青是道路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介绍了常见沥青改性剂的种类,分析了单一改性沥青及复合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优势并系统论述了现阶段改性沥青研究类别及状况。在确保沥青使用性能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改性沥青特性和发展背景提出了研究手段以及发展趋势上的建议。
王晓锋,梁波,陈玉凡,张宽宽[8](2021)在《电位滴定法在沥青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文中提出沥青的组成影响沥青路面的性能。环境和荷载使沥青组分的含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沥青老化、变硬变脆且粘结性降低,从而降低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老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对研究沥青材料的老化、沥青的改性和老化沥青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用广泛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原子力显微镜法及荧光显微镜法等在沥青的老化研究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发展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电位滴定法利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滴定剂对待测溶液中未知浓度的物质进行滴定,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程度的不同导致指示电极电位显示不同的电势。滴定终点前后,待测物质浓度发生明显改变,电位发生突跃,可根据电位突变时滴定剂的消耗量计算待测物质含量。对于给定的化学官能团,电极电位的变化是唯一的,并且与其浓度成比例。在沥青的检测中,该方法测试结果不受温度、沥青黑色背景、液体接界电位等因素的干扰,因此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沥青组分研究。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监控沥青的老化过程及指导老化沥青的再生角度,综述了电位滴定法在沥青酸碱组分检测与分类中的应用、沥青组分与性能的关系、含水量和硫含量以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中SBS含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它电化学方法在沥青老化前后的物质检测中的研究现状。通过电位滴定法将沥青老化前后组分的变化与沥青的性能及老化沥青再生机理研究相结合,为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王观竹,冯海满[9](2021)在《PVP修饰石墨烯/SBS复合改性沥青与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石墨烯存在成本高、与基质沥青相容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石墨烯(PVP-G)进行处理,基于针入度分级体系、PG分级体系与黏度分级体系指标评价了PVP修饰石墨烯复合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常规针入度指标性能、流变特性、黏度特性,优化了适宜的PVP-G掺配比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大路用性能试验、浸水汉堡(APA)试验、半圆弯拉(SCB)疲劳试验与室内MMLS1/3试验,探讨了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疲劳性能与长期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添加PVP-G改善了SBS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和抗老化特性,增强了沥青胶结料的弹性恢复性能与抗变形性能,改善了低温抗断裂性能与应力释放性能。1.5%PVP-G/4.0%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有优异的高温抗永久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在高温长期荷载及高温浸水综合作用下,1.5%PVP-G/4.0%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比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与耐久性。
曹嘉琦,王志祥[10](2021)在《SBS改性剂老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SBS聚合物改性剂老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揭示改性沥青老化的机理,首先制备不同老化成分组成的改性沥青,分析其物理特性及流变性能,然后基于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核磁共振试验分析老化沥青官能团的变化,最后基于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改性沥青老化前后宏观性能指标与微观结构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在短期老化过程中,基质沥青与改性剂同时老化,但SBS聚合物老化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较大,基质沥青影响相对较小;改性沥青在老化过程中SBS与基质沥青相互保护,共同减轻老化进度;SBS聚合物在老化过程中其结构的丁二烯比苯乙烯先降解。
二、改性沥青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沥青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废旧塑料改性剂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常见的废旧塑料改性剂 |
1.1 PE改性沥青 |
1.1.1 单独使用PE改性沥青 |
1.1.2 PE复配改性沥青 |
1.2 PP改性沥青 |
1.2.1 单独使用PP改性沥青 |
1.2.2 PP复配改性沥青 |
1.3 PS改性沥青 |
1.3.1 单独使用PS |
1.3.2 PS复配改性沥青 |
1.4 其他废旧塑料改性沥青 |
1.4.1 PVC改性沥青 |
1.4.2 EVA改性沥青 |
2 裂解塑料改性沥青 |
3 改性机理 |
3.1 溶胀 |
3.2 离析 |
3.3 储存稳定性 |
3.4 黏温性 |
3.5 低温性能 |
4 结语 |
(2)胶粉改性沥青研究进展:从分子到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胶粉的种类和性质 |
2 胶粉改性沥青的结构演化与性能 |
2.1 胶粉改性沥青 |
2.1.1 改性机理 |
2.1.2 影响因素 |
2.1.3 分类 |
2.2 活化胶粉改性沥青 |
2.3 其他胶粉改性沥青 |
3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
3.1 制备工艺 |
3.2 工艺参数 |
3.3 胶粉与沥青的相互作用 |
4 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 |
4.1 施工和易性 |
4.2 高温性能 |
4.3 低温性能 |
4.4 水稳定性 |
4.5 耐老化性能 |
4.6 储存稳定性 |
4.7 环保性 |
4.8 工程应用性 |
5 总结与展望 |
(3)PVP修饰石墨烯复合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原材料 |
(1)沥青: |
(2)PVP修饰石墨烯(PVP-G): |
1.2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 |
2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 |
2.1 针入度指标体系性能 |
2.2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 |
2.2.1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 |
2.2.2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BBR) |
2.3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黏韧性评价体系 |
2.3.1 动力黏度特性(60℃) |
2.3.2 测力延度试验(5℃) |
3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
3.1 常规路用性能 |
3.2 抗疲劳性能 |
3.3 荷载-水-温度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 |
3.4 长期使用性能 |
4 结语 |
(4)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工艺对比 |
3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调查与评价 |
4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调查与评价 |
4.1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
4.2 不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 |
5 展望 |
6 结论 |
(5)新疆地区沥青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沥青及其改性性能调查与评价 |
1.1 新疆基质沥青性能调查与评价 |
1.2 SBS改性新疆沥青性能 |
1.3 胶粉改性新疆沥青性能 |
2 新疆沥青改性机理研究进展 |
2.1 新疆沥青组分分析 |
2.1.1 新疆沥青组分 |
2.1.2 沥青S元素含量 |
2.1.3 沥青材料化学组成及溶解度分析 |
2.2 SBS改性机理分析 |
2.3 胶粉改性机理分析 |
3 新疆沥青性能提升工艺研究 |
(1) 剪切工艺: |
(2) 改性方法: |
(3) 新型改性剂: |
4 新疆沥青改性应用现状 |
5 结论与展望 |
(6)SBS改性沥青及透水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SBS改性沥青制备工艺研究 |
2.1 试验原材料 |
2.1.1 基质沥青 |
2.1.2 SBS改性剂 |
2.1.3 增溶剂 |
2.2 试验方法和仪器 |
2.3 制备流程 |
2.4 制备SBS改性沥青影响因素分析 |
2.5 正交试验设计 |
2.6 试验结果分析 |
2.6.1 SBS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2.6.2 芳烃油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2.6.3 搅拌时间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2.6.4 温度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2.7 搅拌温度确定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 |
3.1 稳定剂 |
3.2 制备流程和试验设计 |
3.3 试验方案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SBS改性沥青硫化与黏附性研究 |
4.1 高黏改性沥青的简介与控制指标 |
4.2 硫磺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4.3 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 |
4.4 SBS改性沥青机理分析 |
4.5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研究 |
4.5.1 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试验 |
4.5.2 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破坏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研究 |
5.1 原材料 |
5.1.1 沥青 |
5.1.2 集料与矿粉 |
5.2 试验方法 |
5.2.1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
5.2.2 冻融劈裂试验 |
5.2.3 空隙率 |
5.2.4 连通空隙率 |
5.2.5 渗水试验 |
5.3 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确定 |
5.4 试验仪器 |
5.5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5.1 2.36mm通过率与空隙率关系曲线 |
5.5.2 初选矿料级配下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 |
5.6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外掺剂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
6.1 外掺剂 |
6.2 试验方法 |
6.3 试验仪器 |
6.4 试验结果分析 |
6.4.1 消石灰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
6.4.2 纤维稳定剂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工作 |
7.2 本文主要结论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7)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沥青改性剂种类 |
2 改性沥青研究 |
2.1 掺杂单一改性剂的改性沥青 |
2.1.1 常用改性剂改性沥青 |
2.1.2纳米材料改性沥青 |
2.1.3 纤维材料改性沥青 |
2.1.4 废旧材料改性沥青 |
2.1.5 化学改性剂改性沥青 |
2.1.6 生物沥青 |
2.2 掺杂2种及以上改性剂的复合改性沥青 |
3 结束语 |
(8)电位滴定法在沥青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位滴定法在沥青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1.1 沥青酸碱成分的检测 |
1.2 沥青含水量的检测 |
1.3 沥青硫含量的检测 |
2 电位滴定法在SBS改性沥青研究中的应用 |
2.1 SBS含量检测 |
2.2 SBS改性沥青性能评价及加工设计 |
3 电位滴定法在老化沥青和再生沥青中的应用研究 |
3.1 老化沥青主要微观研究方法 |
3.2 电位滴定法在沥青老化和再生中的研究 |
3.2.1 电位滴定法在老化沥青中的研究 |
3.2.2 电位滴定法在再生沥青中的研究 |
3.3 其它电化学方法在老化沥青中的研究进展 |
4 结语与展望 |
(9)PVP修饰石墨烯/SBS复合改性沥青与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原材料 |
1.2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分析 |
2.2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分析 |
2.2.1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分析 |
2.2.2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分析 |
2.3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黏韧性评价体系 |
2.3.1 动力黏度特性(60℃)分析 |
2.3.2 测力延度试验(5℃)分析 |
2.4 PVP-G/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 |
2.4.1 常规路用性能分析 |
2.4.2 抗疲劳性能分析 |
2.4.3 荷载-水-温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
2.4.4 长期使用性能分析 |
3 结论 |
(10)SBS改性剂老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试验材料 |
1.2 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
2 试验方法和思路 |
2.1 温度扫描试验 |
2.2 BBR试验 |
2.3 MSCR试验 |
2.4 FTIR分析 |
2.5 13C-NMR分析 |
2.6 灰色关联分析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改性沥青性能 |
3.1.1 常规指标 |
3.1.2 温度扫描试验 |
3.1.3 BBR试验 |
3.1.4 MSCR试验 |
3.2 红外光谱分析 |
3.3 13C-NMR分析 |
3.4 灰色关联度分析 |
4 结论 |
四、改性沥青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废旧塑料改性剂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J]. 马嘉森,薛永兵,郭旗,刘振民. 中国塑料, 2022
- [2]胶粉改性沥青研究进展:从分子到工程[J]. 于晓晓,李彦伟,蔡斌,颜川奇,黄卫东,黄宝山,王笑风,杨渭,王仕峰. 合成橡胶工业, 2022(01)
- [3]PVP修饰石墨烯复合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J]. 望远福,范杰林,赵方华,张亮洪. 公路, 2022
- [4]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J]. 孙泽强,周晓蕾,宋亮,王朝辉. 中外公路, 2021
- [5]新疆地区沥青改性研究进展[J]. 鲁新虎,黄贇婕,董刚,宋亮,王朝辉. 中外公路, 2021
- [6]SBS改性沥青及透水混合料性能研究[D]. 罗航宇. 长春工程学院, 2021
- [7]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佟天宇,常慧亮. 炼油与化工, 2021(06)
- [8]电位滴定法在沥青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 王晓锋,梁波,陈玉凡,张宽宽. 材料导报, 2021
- [9]PVP修饰石墨烯/SBS复合改性沥青与混合料性能研究[J]. 王观竹,冯海满. 化工新型材料, 2021(11)
- [10]SBS改性剂老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J]. 曹嘉琦,王志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