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部炎性假瘤48例临床诊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曹博[1](2020)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流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拟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确诊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病理和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1.4:1。发病年龄从15岁-57岁不等,患者多以血尿(75%)、下尿路症状(58.3%)和腹痛(33.3%)为首发症状就诊,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较低。辅助检查(彩超、CT、磁共振、膀胱镜检等)往往提示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影像学常表现为恶性肿瘤,提示膀胱内实性占位,病灶可见于膀胱各壁,肿瘤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容积从0.6cmx1.5cmx2.1cm~2.5cmx5.1cmx6.9m不等,10例为单一病灶,2例为多中心病灶。彩超和CT见瘤体内可有血流信号,低密度均匀或不均一,部分病灶侵犯膀胱深及层,边界模糊不清。CT增强扫描部分肿瘤表现出“快进慢出”现象,是与其他膀胱恶性肿瘤鉴别的一个征象。膀胱镜下肿物呈菜花状、团块状或息肉样,表面可见血管或溃疡,基底较宽,周围粘膜水肿。8例患者病理活检示:4例为膀胱梭形细胞肿瘤,2例确诊为IMTUB,1例为黏膜慢性炎症伴出血,1例提示膀胱上皮样肿瘤,倾向恶性。术前活检明确诊断率为仅为25%,这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多样且交叉,部分瘤体隐藏于膀胱肌层有关。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手术治疗:6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6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症状在术后1周内消失,术后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9天(6~13天),在不考虑远期复发情况下,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上要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本病通过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确诊,术后病理标本示切缘阴性,肉眼观大体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组织呈灰白、灰黄或灰红,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未见明显坏死及钙化;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紧密或散在排列,背景中可见炎症细胞如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提示:免疫组化所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8例66.67%)、波形蛋白 Vimentin(+)(12 例 100%)、平滑肌抗体 SMA(+)(11 例 91.67%)、细胞角蛋白 CK(+)(8 例 80%),S-100(-)(12 例 100%)、CD117(-)(100%)。其中FISH检测ALK基因断裂具有较高特异性,有利于与膀胱恶性肿瘤快速鉴别。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彩超,彩超提示膀胱未见异常,8例患者术后行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内可见手术瘢痕,未见肿瘤复发。电话随访,3例患者诉术后偶有尿痛,尿频,下腹痛外;余患者未诉不适。手术治疗症状消失,效果满意。随访时间最短6月,最长88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结论IMTUB是一种中间型并具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往往倾向提示恶性病变,易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是本病确诊的标准,首选手术治疗,TURBT及膀胱部分切治疗均有效,患者预后较好,但不排除远期复发及转移可能,术后仍建议定期复查。
田艳华[2](2020)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5例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期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5例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包括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经病理确诊的IMT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2岁。发病部位:喉2例,中耳乳突1例,口咽1例,鼻腔及鼻窦1例。病变位于咽喉部的病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病变位于中耳的病例表现为耳部流脓、听力下降、面瘫;病变位于鼻腔鼻窦的病例表现为颜面部疼痛的症状。查体可见肿瘤表现为光滑肿物或肉芽样物。咽喉部IMT的CT平扫仅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无特异性表现,CT增强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中耳和上颌窦IMT的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并伴有骨质破坏。上颌窦IMT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病例1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电刀处理切缘。病例2行右侧乳突根治术,右侧外耳道成形术。病例3行低温等离子咽部肿物切除术,完全切除病损。病例4行支撑喉镜下取活检,术中2次冰冻结果示:(喉)鳞状上皮增生,并见大量坏死组织,有渗出。考虑为炎性病变,未再做特殊处理,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病例5采用类固醇激素+手术治疗。病例1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病例2术后10个月后复发,13个月后因病情恶化死亡。病例3、病例4术后随访至今,痊愈,未复发。病例5术后1个月后复发,再次行上颌骨部分截除术,患者拒绝行术后放疗,随访7个月,双侧视力丧失、死亡。结论1.头颈部IMT临床罕见,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完整的手术切除是IMT的首选治疗方法,若切缘阳性,可选择放疗、化疗、ALK分子靶向药物或类固醇激素等进一步治疗。2.大部分喉IMT的生物学性质偏向良性,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此外,单一抗感染治疗也具有一定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即肿瘤无恶变倾向的前提下,可以先行抗感染保守治疗,观察病灶变化,若病灶无明显消退迹象,可再行手术治疗,术后应长期随访。3.鼻窦IMT和中耳IMT的侵袭性较强,仅采用单一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差,可以同时辅以类固醇激素、放疗、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周敏[3](2020)在《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指导早期治疗,改善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03月至2019年04月期间所有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185例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其中肺结核空洞87例、肺癌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7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9例、侵袭性肺真菌空洞6例、肺炎性假瘤空洞4例、肺转移瘤空洞1例。1.一般资料: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间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在各病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脓肿、侵袭性肺真菌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然而,BMI在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资料:(1)肺结核空洞主要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数空洞不规则,内壁光滑,洞壁钙化常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和卫星病灶是肺结核的特异性CT征象;(2)肺癌空洞以偏心空洞多见,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毛糙,常伴淋巴结增大。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是肺癌的特异性CT征象;(3)肺真菌空洞的CT征象主要包括洞内球征、空气新月征;(4)肺炎性空洞以中心性空洞为主,洞壁周围常见GGO、斑片状浸润影。气-液平面和胸腔积液是肺炎性空洞的特异性CT征象;(5)以3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5mm、15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良、恶性空洞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65.9%的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仅有35.4%的非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3.实验室资料:(1)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69.2%;(2)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0.0%、47.4%,特异度分别为89.5%、89.5%。而NSE在肺癌空洞与非肺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GM试验在肺真菌空洞与非肺真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WBC、NE%、PCT、ESR及CRP的诊断肺部炎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0.6%、72.7%、57.6%、93.9%、90.9%,特异度分别为89.4%、86.4%、92.4%、24.2%、28.7%。4.联合分析结果:(1)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结核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6.2%),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6%);(2)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癌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3.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81.6%);(3)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侵袭性肺真菌病特异性CT征象与G试验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00.0%),特异度也较高(95%);(4)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炎性疾病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0%)。结论:1.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年龄差异对病变性质具有提示作用,性别差异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诊断无临床价值。ALB对孤立性空洞疾病的急、慢性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MI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性质判定无临床意义。2.以5mm、15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的初步判定有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以3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3.联合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明显提高肺部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程伟伟[4](2020)在《183例肺部空洞性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肺部空洞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性质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CT影像、病理结果等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胸部CT下诊断为肺部空洞性病变且病理诊断明确的病患183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病史(肿瘤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发热、盗汗乏力、消瘦、声嘶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感染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肺部肿瘤指标(CEA、CA125、CYFRA21-1、SCC、Pro-GRP、NSE)、胸部CT资料(病灶是否单发、病灶位置、空洞直径大小、病灶形态、是否有厚壁、内壁是否均匀、洞壁是否含有钙化、是否伴随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卫星灶、胸腔积液、胸膜凹陷等)。根据病理结果将183例病例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分别就以上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临床表现、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在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能力。结果:在收集入组的183例肺部空洞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组有98例,占53.55%;良性组有85例,占46.45%;病人的年龄、吸烟史在两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有无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表现中,胸痛多见于恶性组(P<0.05),发热多见于良性组(P<0.05)。在实验室检查中,炎症指标中仅血沉在良恶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部肿瘤标志物中,CYFRA21-1、CEA、CA125、NSE、SCC在恶性病变患者中升高的例数明显多于良性空洞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在两组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183例患者中,单发性空洞共154例,占比为84.15%,多发性空洞29例,占比为15.85%。空洞是否单发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54例单发的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胸部CT表现中,病灶的位置、空洞直径大小、是否偏心、是否规则、洞壁钙化、内壁凹凸不平、伴内容物、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卫星灶、淋巴结肿大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部CT影像学显示病灶位于右下肺的、不规整的、偏心分布、伴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淋巴结肿大的空洞性病变患者应着重注意排查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综合分析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及病理学结果,可以提高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王果[5](2019)在《清肺解毒、化痰散瘀辨治肺炎性假瘤(咳嗽)2月内占位影像消失1例报告》文中提出肺炎性假瘤可能与免疫因素(变态反应),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有关。症状及X线、CT表现很难与肺癌相鉴别,极易误诊,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有复发可能。从中医角度可归属为积聚范畴,与正气亏虚,外邪入侵,气机不畅,痰血搏结有关,临床诊治围绕痰凝血瘀为机理,治以消痰化瘀,清肺解毒,短期肺内瘤体消失,治疗效果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方法。附验案1则。
郭晶晶[6](2019)在《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138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3月确诊的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13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分布于25-80岁,平均(51±14)岁;以45-54岁最多见(25.4%)。以孤立性结节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112例(81.2%),以孤立性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26例(18.8%)。100例(72.5%)患者无症状,于体检时意外发现;38例(27.5%)患者有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背疼痛、咯血或痰中带血。117例(84.8%)患者无基础疾病;21例(15.2%)患者有基础疾病,常见基础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104例(75.4%)患者的病灶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138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内部密度不均匀(76.8%)、不典型胸膜凹陷征(31.9%)、长毛刺征(3].2%)、胸膜粘连(26.1%)、空洞(24.6%)、密度均匀(23.2%)、钙化(21.7%)、浅分叶征(21.7%)、典型胸膜凹陷征(20.3%)、深分叶征(12.3%)、短毛刺征(10.1%)、边缘光滑(9.4%)。68例(49.3%)患者行CT增强扫描,结果表现为:无强化(43例),不均匀强化(24例),均匀强化(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术前诊断为肺癌127例(92.0%)、炎性假瘤6例(4.4%)、曲菌球3例(2.2%)、错构瘤2例(1.4%)。41例失访,97例患者术后随访19-73月:58例患者术后行规范抗结核治疗,疗程≥6个月;39例患者术后未行抗结核治疗(26例)或抗结核疗程不足6个月(13例)。97例随访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在本研究中,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多见于男性,好发于45-54岁,临床上以无症状者居多,发病人群中无基础疾病者最常见。影像学上,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位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具有钙化、空洞、边缘光滑、无分叶或浅分叶、无毛刺或长毛刺、胸膜粘连或不典型胸膜凹陷、增强扫描呈现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等特征时,应首先考虑肺结核。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患者术后应常规抗结核治疗。
李丽君,张小芳,赵东赤[7](2018)在《儿童肺炎性假瘤1例》文中认为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的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是由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相关继发病变形成的肿块,此病少见,既往文献报道以成人为主,儿童患此病易被误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收治1例肺炎性假瘤患儿,为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儿童肺炎性假瘤的认识,以免漏诊或误诊,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男,11岁,因"咯血原因待查"入院,患儿2个月前因咳嗽、发热在当地医院行肺部CT发现右下肺大面积斑片影,间断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肺部CT斑片影无缩小,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咯鲜血4次,50~100 mL/次,偶有血块,无咳嗽
余兵,何权瀛[8](2017)在《国内肺炎性假瘤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究国内肺炎性假瘤的误诊现状、误诊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 汇总分析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在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刊登的有关肺炎性假瘤的文献118篇,其中涉及误诊率的文献44篇,对肺炎性假瘤的误诊率,误诊疾病种类,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有关误诊率的44篇文献中共包括肺炎性假瘤患者1 286例,其中误诊1 012例,误诊率高达78.84%。肺炎性假瘤最常被误诊为肺癌(65.81%)、肺结核(15.42%)、肺良性肿瘤(9.59%)等,肺结核中包括肺结核球72例,占7.11%。绝大多患者并未因误诊而导致不良临床后果,尚无因误诊导致死亡的报道,但少数患者因误诊导致了手术扩大化。主要误诊原因为肺炎性假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及对影像征象中病灶的细微特征认识不足等。绝大多数误诊病例经手术活检等,最终通过病理明确诊断。结论 肺炎性假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病变影像缺乏特征性,极易误诊。其影像征象上的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细微特征需引起重视。临床医师亟待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尽可能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
王永[9](2016)在《109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发病具体原因不清,临床影像学又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误诊率高,容易误诊为肺癌、结核、机化性肺炎等肺占位性病变,导致患者不能给予及时合理治疗。同时肺炎性假瘤的命名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目前仍有许多临床医生沿袭老的叫法,导致部分病例无法准确命名和精确治疗,希望通过相关探讨,总结肺炎性假瘤临床和诊治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病理、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省立医院肺炎性假瘤的的诊治情况并参考相关文献,明确炎性假瘤的特点和现实诊治情况,进一步优化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为炎性假瘤的诊治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至2013年8月间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炎性假瘤的109例病例,调取病理切片、住院期间的病历记录和影像学资料,病理切片均经过重新新HE染色、GM染色和抗酸染色,分析记录临床资料,重新阅读胸部CT片并记录其结果。结果:(1)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仅有9例(占8.3%),误诊高达91.7%;其余诊断为结核球、肺癌、错构瘤及肺部占位病变者分别2例(占1.8%)、23例(占21.1%)、1例占(0.92%)和74例(占67.89%)。(2)经过重新染色后分析其中细菌感染者有11例,放线菌感染者2例,隐球菌感染者1例,结核感染者3例;(3)典型的CT表现为:病变多位于外周,并与胸膜相连、胸膜增厚,无肋骨或软组织受累或破坏;病变内可见液性暗区、透光征,病灶周围可见条索状、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4)合并症情况:合并有糖尿病患者6例,有乙肝及肝功能异常8例,丙肝1例,梅毒1例。(5)术前实验室检查:RBC降低35例,占32.1%,HGB降低32例,占29.4%,白细胞增高11例,占10.1%,白细胞降低10例,占9.2%,白蛋白降低24例,占22.0%;行气管镜检查36例,病理均诊断为慢性炎症。(6)成功随访27例,有1例患者第2年复发,症状较轻,未再次手术。其余26例术后恢复良好,多次随访无其他疾病。(7)病变的部位:有胸部CT资料的有42例,结合手术记录:右下叶21例,右上叶25例,右中叶11例,左下叶22例,左上叶24例,右肺多于左肺。(8)氟中毒的CT表现主要表现为肺外带纹理增多,合并多个细条影及网格影,其中间质性肺水肿2例、肺泡性肺水肿1例、6例为肺纤维化的表现。结论:肺炎性假瘤的误诊率高,容易误诊为肺癌,结核病等。经过重新分析病理片,发现一些所谓的炎性假瘤有的是细菌、结核、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影像学有其特点可以和其他肺占位性疾病相区别。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影像并结合病理来判断。特别是术前尽量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肺组织活检进行明确,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肺炎性假瘤的有效方法,经过随访效果满意。
唐以军,卢进昌,罗强,熊畅,王梅芳[10](2012)在《48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内科治疗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48例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资料。结果48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最终外科手术治疗23例(47.9%),放弃治疗8例,内科治疗17例(35.4%),其中病灶吸收明显者8例,病灶略有吸收者5例,病灶增大者4例。结论外科手术应为肺部炎性假瘤首选治疗方案;内科治疗可能有效,对于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能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二、肺部炎性假瘤48例临床诊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部炎性假瘤48例临床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
1.1 前言 |
1.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2.3 随访 |
1.3 结果 |
1.3.1 基本资料 |
1.3.2 常规检查 |
1.3.3 影像学资料 |
1.3.4 膀胱镜检 |
1.3.5 诊治方案 |
1.3.6 术后病理 |
1.3.7 预后 |
1.4 讨论 |
1.5 结论 |
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泌尿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概述 |
2.1 前言 |
2.2 泌尿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流行病学及病因 |
2.3 临床特征 |
2.3.1 腹膜后IMT |
2.3.2 肾上腺IMT |
2.3.3 肾脏IMT |
2.3.4 膀胱及前列腺IMT |
2.3.5 精索IMT |
2.4 影像学检查 |
2.4.1 彩超 |
2.4.2 CT |
2.4.3 MRI |
2.5 病理学检查 |
2.6 免疫组化 |
2.7 泌尿系IMT的诊断 |
2.7.1 常规诊断 |
2.7.2 ALK基因诊断 |
2.7.3 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2.8.1 手术治疗 |
2.8.2 放射治疗 |
2.8.3 化学药物治疗 |
2.8.4 抗炎治疗 |
2.8.5 新进展-靶向治疗 |
2.9 预后 |
2.10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病因 |
2.2 临床表现 |
2.3 辅助检查 |
2.4 诊断和鉴别诊断 |
2.5 治疗及预后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2 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临床病例资料 |
4.2 辅助检查 |
4.3 治疗及预后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收集 |
2 影像学资料 |
2.1 CT扫描技术 |
2.2 后处理技术 |
2.3 孤立性肺空洞的CT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
3 实验室检验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孤立性肺空洞的疾病构成 |
2 一般资料 |
3 影像学分析 |
3.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4 临床资料分析 |
4.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T-SPOT.TB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各项肺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各项真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各项感染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5 联合分析 |
5.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真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与性别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1.2 BMI与 ALB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2 CT征象及T-SPOT.TB在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3 CT征象及肺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4 CT征象及真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5 CT征象及感染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6 CT征象在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
7 CT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183例肺部空洞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影像学资料 |
3.研究方法 |
4.统计学资料 |
结果 |
1.病理分布 |
2.一般资料 |
3.临床症状 |
4.炎性指标 |
5.肿瘤指标 |
6.疾病分布 |
7.影像学分布 |
讨论 |
1.癌性肺空洞 |
2.肺结核空洞 |
3.肺脓肿空洞 |
4.真菌性空洞 |
5.机化性肺炎空洞 |
6.空洞性肺转移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进展 |
1.肺部空洞概述 |
2.传统诊断方法 |
3.获取病理组织的法 |
3.1 胸水脱落细胞学查 |
3.2 支气管镜 |
4.影响活检阳性率的因素 |
5.支气管镜下活检的并发症 |
6.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
7.PET-CT和 MR在肺穿刺上的应用 |
8.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5)清肺解毒、化痰散瘀辨治肺炎性假瘤(咳嗽)2月内占位影像消失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
2 文献回顾 |
3 辨证施治 |
4 结语 |
(6)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13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结果 |
1 基线资料 |
2 临床症状 |
3 基础疾病 |
4 影像学分析 |
5 诊断和治疗 |
6 术后随访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9)109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 结论 |
6.课题中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48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内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本组男性31 |
二、临床表现 |
三、诊断及治疗 |
讨 论 |
四、肺部炎性假瘤48例临床诊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D]. 曹博. 郑州大学, 2020(02)
- [2]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分析[D]. 田艳华. 吉林大学, 2020(08)
- [3]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D]. 周敏.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4]183例肺部空洞性病变的临床分析[D]. 程伟伟.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5]清肺解毒、化痰散瘀辨治肺炎性假瘤(咳嗽)2月内占位影像消失1例报告[J]. 王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06)
- [6]以孤立性结节或肿块为首发表现的肺结核138例临床分析[D]. 郭晶晶. 苏州大学, 2019(04)
- [7]儿童肺炎性假瘤1例[J]. 李丽君,张小芳,赵东赤.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24)
- [8]国内肺炎性假瘤误诊分析[J]. 余兵,何权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7(06)
- [9]109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分析[D]. 王永.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2)
- [10]48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内科治疗体会[J]. 唐以军,卢进昌,罗强,熊畅,王梅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