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贪玩的小女孩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论文文献综述)
陈潘美琪[1](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最新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八年级)》;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治疗失眠的妙方》;《我是何种猫》》文中研究说明
杨广生[2](2017)在《农民工返乡对家庭子女教育影响的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的发展,背井离乡,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其中,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较早受到社会关注和学者研究的问题之一,研究普遍认为,农民工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也包括心理素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家庭收入效应”和“亲情照料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两者孰轻孰重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并不多,且研究目标和路径不同、研究对象及区域不一,所得出的结论也往往大相径庭。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是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受国家经济形势、就业政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呈现蓬勃之势。从逻辑上讲,既然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农民工外出打工造成的,如果农民工返乡就地择业创业,家庭收入不会降低,家庭教育功能得到增强,亲情照料短板得到补齐,就能解决其子女在教育方面的问题。那么,现实是否如此,农民工返乡之后的“家庭收入效应”、“亲情照料效应”是如何作用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都值得做深入的探讨。本研究以禄口街道铜山地区的返乡农民工及其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家庭收入、教育辅导及投入和其子女心理健康、安全监护、学习成绩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探究“家庭收入效应”和“亲情照料效应”作用于其子女教育问题的机制,揭示农民工返乡前后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差异性影响,为地方政府更好地扶持农民工群体返乡就业创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相关建议。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农民工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绝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教育、辅导,较好地适应父母缺位的日子。伴随着农民工返乡,家庭功能得以健全,“亲情照料效应”的影响大于“家庭收入效应”,但是返乡父母带给家庭子女更多的是亲情关怀,在监护照料等方面仍显不足;返乡农民工对家庭子女的教育影响更多是在感情、心理方面的正向激励,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能够得到显着增强,但并不与其家庭的收入呈正比(相关);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环境亟需优化、能力亟需增强,返乡之后并不能稳定、流动性较大。因此,研究分别从农民工家庭子女关爱层面和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陈启文[3](2017)在《袁隆平的世界》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人就像一粒种子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如同探悉一粒种子。一切早已不再是悬念,只是我接下来叙述的前提。这是一个命定为种子而生的人,一个命定要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通过一粒种子,可以追溯物种的起源。"万物的原则,起始于根基",这是古希腊数学家、
赵瑜[4](2011)在《篮球的秘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为什么要写篮球这部书?亲爱的读者们,当然包括更多的网民们,你摸过篮球吗?你参加过篮球运动吗?你喜欢观看篮球比赛吗?我想,大部分读者特别是男士们,回答是肯定的。即便你是一位少女,你也喜
陈晔,魏征,姬容昱[5](2010)在《西部往事》文中研究指明小时候听故事,最喜欢听到的开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仿佛加上了这个定语,故事就有了特别的意味,真实,古老,而又意蕴沉醉。正如在英语童书中一样,当用到"Long long ago"开头的时候,准会有一个好玩的故事在后面等着呢。对于成年人,"西部片"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它历史悠久,从电影诞生之初,就有西部片:尽管有史可考的西部片历史还要从1903年算起,但在这百多年中,有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在银幕内外上演着。翻看着这些故事,"西部往事"这样一个题目蓦然浮上心头。
肖毅彪[6](2006)在《贪玩女孩和她的十八项发明》文中认为 这位苗家小女孩名叫戴瑛瑛,城步苗族自治县一中的高一学生。这些年来,瑛瑛的发明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一系列奖励。她本人也于2003年获湖南省"十佳文明少年"荣誉称号。在与瑛瑛的交谈中,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她的18项专利中,竟有15项与旅游有关。她说,如果不是爸爸经常带她出去旅游,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她就不可能开阔视野,就不可能产生那么多的灵感和联想。外出旅游扩大眼界1989年7月,戴瑛瑛出生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这是一个地处湘西南海拔800米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但这里的人们却是异常的勤劳和聪颖。小瑛瑛的家庭并不是一个搞科研和发明的工程
肖毅彪[7](2005)在《走进《东方时空》的苗家女》文中研究指明有这样一位贪"玩"的苗家小女孩,从10岁开始"玩"发明,短短5年多时间,连续"玩"出了"取暖凳"、"闪光音乐计数跳绳带"、"录音书包"、"吸蚊抢""保健床"等17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发明家。"六一"前夕,她还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东方时空》栏目的特别节目,成为该栏目播出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东方之子"。
肖毅彪[8](2005)在《“贪玩”女孩和她的十五项发明》文中指出有这样一位“贪玩”的苗家小女孩,从10岁开始“玩”发明,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连续“玩”出了“取暖凳”、“闪光带音乐计数跳绳带”、“录音书包”、“吸蚊枪”等15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发明家。前不久,她还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东方时空》栏目的特别节目,成为该栏目创始以来年龄最小的“东方之子”。这位苗家小女孩名叫戴瑛瑛。目前她是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一中的高一学生。说来,这位小女孩的十五项发明,都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肖毅彪[9](2005)在《获得发明成就的苗家小妹》文中研究说明有这样一位贪"玩"的苗家小女孩,从10岁开始"玩"发明,短短5年多时间,连续"玩"出了"取暖凳"、"录音书包"、"吸蚊枪"、"保健床"等17项国家发明专利。"六一"前夕,她还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东方时空》栏目的特别节目,成为该栏目播出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东方之子"。
王丽琴[10](2005)在《秩序校园 ——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文中指出“教学秩序”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日常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的经典范畴中尚缺少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本研究选择“教学秩序”为关键词,就是想充分吸收“课堂纪律”、“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试图运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对影响教学秩序形成与发展的诸因素做深入的梳理,并努力采用更务实的研究方法对教学秩序发生与发展的进程做真实的描摹。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针对中小学生的教学秩序而进行的田野考察,重点在“拂晓小学”、“霞光中学”等学校展开,描摹了中小学生教学秩序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若干问题如“小学阶段教学秩序的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的‘秩序教育’之路”等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下编的考察重点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管理言行,考察方法除了倚重前文中的“现场考察”外,也把各种中小学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写作的教学随笔作为考察与分析对象,分别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特色与风格、教学管理角色与效果、教学管理能力等问题,并通过对一个特殊教育机构教学秩序的探访,对普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差生”教育等问题进行讨论。 除了前言、主体部分之外,论文还提供了8个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个案,通过这几个典型的秩序教育故事,讨论“个性化”、“人性化”的秩序教育取向问题。
二、贪玩的小女孩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贪玩的小女孩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论文提纲范文)
(1)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最新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八年级)》;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治疗失眠的妙方》;《我是何种猫》(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语料介绍 |
(一)汉译维 |
1.《最新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八年级)》介绍 |
(二)维译汉 |
1.《治疗睡眠的妙方》介绍 |
2.《我是何种猫》介绍 |
二、译文 |
(一)汉译维译文 |
(二)维译汉译文 |
治疗失眠的妙方 |
我是何种猫 |
三、原文 |
(一)汉译维原文 |
(二)维译汉原文 |
结语 |
致谢 |
(2)农民工返乡对家庭子女教育影响的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留守儿童的规模研究 |
2.2.2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特征研究 |
2.2.3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机制研究 |
2.2.4 留守儿童问题干预措施 |
2.2.5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调查方法与样本描述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方法 |
3.3 禄口街道区域基本情况 |
3.4 禄口街道教育状况 |
3.5 禄口街道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统计 |
第四章 农民工返乡对家庭子女教育影响 |
4.1 返乡前子女的教育问题调查分析 |
4.2 返乡后“家庭收入效应”调查分析 |
4.3 返乡后“亲情照料效应”调查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在农民工家庭子女关爱层面 |
5.2.2 在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层面 |
5.2.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返乡农民工家庭子女调查问卷 |
附录2: 返乡农民工家庭调查问卷 |
致谢 |
(4)篮球的秘密(论文提纲范文)
1.为什么要写篮球这部书? |
2.怎样理解篮球是永恒的这个说法? |
3.中国古代有类似篮球的运动吗? |
4.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
5.篮球何时进入中国? |
6.我们为什么挚爱篮球? |
7.我为什么要来东莞考察? |
8.中国篮球为什么发展缓慢? |
9.体育与教育该不该合为一体? |
10.打篮球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吗? |
11.东莞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打篮球吗? |
12.东莞的人文历史环境适宜打球吗? |
13.对东莞的人文历史还有哪些话说? |
14.东莞的体育传统厚不厚? |
15.东莞篮球是如何起步的? |
16.早年的球星有多酷? |
17.篮球何以成为老一代共产党人的最爱? |
18.怎样看待计划经济时代的篮球历程? |
19.80年代的中国篮球为何普遍降温? |
20.80年代的东莞篮球为何没有降温? |
21.袁李松先生怎样支持农民打篮球? |
22.常平农民是怎样逼近全国冠军的? |
23.常平农民是怎样夺取“丰收杯”桂冠的? |
24.卢元镇先生如何看待篮球文化之根? |
25.东莞的篮球环境变成啥样了? |
26.CBA冠军奖杯为何以牟作云命名? |
27.篮球人到底有没有出路? |
28.篮球人到东莞有出路吗? |
29.河北队郝焕新为啥要来宏远? |
30.马永忠一家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
31.我为啥喜欢张冠豪式的本土球王? |
32.中学生篮球队志在何方? |
33.宏远男篮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
34.中国篮球会不会重蹈足球覆辙? |
35.宏远男篮是怎样夺取CBA总冠军的? |
36.中国篮球职业化距离NBA还有多远? |
37.篮球改革为什么上冷下热? |
38.东莞篮球对中国篮坛变革是何作用? |
39.为什么要以大朗考察报告结束全书? |
40.新世纪俱乐部的希望在哪里? |
后记 |
(10)秩序校园 ——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选题缘由:一个从“私己”走向“连通”的问题 |
二、主题词解: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 |
三、相关研究:一片“贫瘠”而又丰饶的研究土壤 |
四、研究方法:一道“流行”而又寂寞的研究旅程 |
上编 学“秩序”的那群孩子——中小学教学秩序的发生与发展研究 |
第一章 课堂内外的秩序图景——小学新生教学秩序的主要表现形态 |
一、“向40分钟要质量”:一年级的课堂并不轻松 |
二、“先作业,再革命”:一年级的作业是道坎 |
三、“美好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课间十分钟印象记 |
四、考场初体验:站在考选起跑线上 |
五、“特殊与例外”:校园生活的另一番景象 |
讨论:告别“幼儿”,走向“学生”——小学生“秩序感”的基本特征及其反思 |
第二章 看得见的进步——小学新生“入序”过程的主要阶段、特征及机制 |
一、“渐入佳境”:新生“入序”的各个阶段及具体特征 |
二、秩序的背后:新生“入序”具象后的机制 |
讨论:秩序的代价——“入序”的副作用及其反思 |
第三章 “你看看这些孩子!”——小学新生主要“失序”行为及成因 |
一、课堂“失序”行为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
二、课外“失序”行为扫描: |
三、“不能全怪孩子”——影响新生教学秩序的主要因素 |
讨论:“有序”的理由与“无序”的价值——以“举手”和“插嘴”为例 |
第四章 我们不再是新生——小学生教学秩序的后续考察 |
一、“小不点”长大了:跟踪二(1)班 |
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探访五(1)班 |
讨论:“小学”不小——小学阶段教学秩序的总体特征与反思 |
第五章 走进中学——中学生教学秩序一瞥 |
一、城市的边缘——一所转制初中新生班主任工作田野考察 |
二、回望高中那三年——关于高中教学秩序的间接研究 |
讨论:长大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特色的“秩序教育”之路及其反思 |
下编 秩序是怎样制成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言行研究 |
第六章 “我们有办法”——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管理方法与策略扫描 |
一、“一二三、坐端正”:中小学教师眼中的“组织教学” |
二、苦口婆心:中小学教师的“说功”小议 |
三、赏罚分明:中小学教师眼中的赏识与惩戒 |
四、见贤思齐:榜样与偶像在“制序”过程中的作用 |
五、教室里的“孟母三迁”:班级座位的编排 |
讨论:明天这些办法是否依然有效?——教师教学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七章 “办法差异的背后”——不同年级教师的教学管理特色与风格 |
一、“火眼金睛”:小学教师的课堂监控与反馈能力印象 |
二、“课堂骗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教学管理技艺 |
三、“个人魅力”:高年级段教师教学管理特色 |
四、“走进心灵”:中学教师教学管理的信念及其反思 |
五、“顺其自然”还是“放任自流”: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观一瞥 |
讨论:“我不喜欢这样”——中小学教师“制序”风格的三维模型 |
第八章 “县官不如现管”——不同岗位教学管理角色与效果 |
一、大权在握、不堪负重: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反思 |
二、“三足鼎立,三分天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课堂印象 |
三、“我有我的美”:各种副科的课程魅力浅谈 |
四、“我也是老师”:校长、主任们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
五、红领巾的N种用途:少先队组织在小学教学秩序形成中的地位与价值 |
六、“成长驿站”哪天开门:心理辅导员走进中小学 |
讨论:我们都是教学的管理者——教师的管理者角色刍议 |
第九章 从“新手”到“专家”——不同专业化发展阶段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概览 |
一、新手上路,请多关照:新手时期教师教学管理状况及其困惑 |
二、“我们那时候”:老中青年教师教学管理理念的比较 |
三、“骨干、骨干,骨头榨干”:走近“骨干教师”的教学管理世界 |
四、名、特教师教给我们什么?:特级教师课堂的“特级管理”一瞥 |
讨论:教师是天生的管理者吗?——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形成过程初探 |
第十章 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秩序——“行走学校”探访记 |
一、慕名而来:媒体对“行走学校”的关注 |
二、目击“训练”:初识“择差教育” |
三、各抒己见:普通学校老师们的讨论 |
四、与“差生”零距离:短暂而诚恳的观察与交流 |
五、“仓皇”而去:离开“行走学校”后的情感历程 |
讨论:“差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秩序?——兼议中小学教师的“惩戒权”及与“体罚”的界限 |
个案 |
一、“我一分钟都坐不住,怎么办?”——小亮的故事 |
二、快乐的小麻雀——小倩的故事 |
三、“一二三,不坐端正”——小舟的故事 |
四、“不知道”也会告状了——小静的故事 |
五、徘徊于边缘的女孩——关于小丹的通信 |
六、不能忽视孩子心灵深处的温泉——小杰印象 |
七、爱哭的女孩——初一女生小莹的故事 |
八、我们班的“笑神经”——小骏的故事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代后记:怎样爱你最合适? |
四、贪玩的小女孩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最新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八年级)》;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治疗失眠的妙方》;《我是何种猫》[D]. 陈潘美琪. 新疆大学, 2020(07)
- [2]农民工返乡对家庭子女教育影响的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为例[D]. 杨广生.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袁隆平的世界[J]. 陈启文. 芙蓉, 2017(02)
- [4]篮球的秘密[J]. 赵瑜. 中国作家, 2011(08)
- [5]西部往事[J]. 陈晔,魏征,姬容昱. 电影, 2010(10)
- [6]贪玩女孩和她的十八项发明[J]. 肖毅彪.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6(11)
- [7]走进《东方时空》的苗家女[J]. 肖毅彪. 涉世之初, 2005(09)
- [8]“贪玩”女孩和她的十五项发明[J]. 肖毅彪. 健康生活, 2005(08)
- [9]获得发明成就的苗家小妹[J]. 肖毅彪. 金色少年, 2005(Z1)
- [10]秩序校园 ——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D]. 王丽琴.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