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

一、衍生金融工具种种(论文文献综述)

楚琦[1](2020)在《衍生金融工具、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文中指出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大课题,为了应对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不可控风险,企业纷纷开始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积极创新,推出了多种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基础金融工具上衍生而来的,它以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或数量为基础,其价格按照合约双方事先约定的规则变动,没有自主议价能力。它的初始投资额非常小,甚至可以为零,没有过高的进入门槛。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双方会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结算,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避险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将现货与期货的价格形成联结,转移系统性风险,保障收益稳定,增加未来现金流,提升企业价值。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将其视为一种投机工具,抛弃了套期保值的本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高风险。再加上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水平不高,衍生金融工具造成巨额亏损的丑闻屡见不鲜,人们谈之色变。那么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应用程度究竟如何?衍生金融工具是风险管理工具还是投机工具?是否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以后开始在年报中披露有关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所以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本文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股权结构特征的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偏好、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价值的作用、以及不同股权结构特征对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结果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股权结构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偏好的研究。实证结果证明,国有股比例越低、管理层持股越高、股权集中度越低的企业,越倾向于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二是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能够起到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三是股权结构、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三者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当公司国有股比例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时,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提升企业价值的效果。接着,本文将样本企业按产权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都能提高企业价值。而在研究不同股权结构对衍生金融工具提升企业价值作用的影响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展现了不同之处:在国有企业中,提高国有股比例将有利于保障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效果,提升企业价值;在非国有企业中,提高股权集中度则能够提高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水平,实现企业增值。另外,不论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都能够收获积极效果。本文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出发,拓展了公司治理因素对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效果的研究,以期补充现有研究中有关公司股权特征特征层面的薄弱部分,丰富当前有关金融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为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资料参考,提示有关管理者应当注意的重点问题,明晰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股权结构,从而提高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效果,同时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治理思路和路径选择。因此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干建玲[2](2019)在《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文中认为自从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其根源不断地探究与审视,逐渐认可了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衍生品。我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现今,已经初具规模。但我国企业在运用衍生工具时具有对衍生工具认识不到位、对期货市场了解不充分、人才匮乏、投机和衍生品种少等现实问题,并没有充分发挥衍生工具的核心价值。甚至由于衍生工具具有复杂性和高杠杆性,对企业报表数据产生巨大影响,常有企业运用衍生工具遭受了巨额亏损。近些年,我国证券市场以很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要依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高度关注信息的质量,其中披露的信息中是否含有盈余管理也受到了极其大的关注。因此,国内外学者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与维度。那么,是否应用衍生工具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会产生影响吗?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应用衍生工具会引起现金流波动性发生变化,引起企业的基本面信息发生改变,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产生影响。公司经营管理要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列报与披露要真实完整,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是一种制度安排,有效的内部控制会更好地约束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带来良好的约束和监督效果,进而抑制高管乱用、过度使用衍生工具,能使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得到有效的抑制。那么,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不同时,企业衍生工具的应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否存在显着不同?除此以外,我国体制具有特殊性,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有更大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产权性质不同时,企业衍生工具的应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否存在不同?如果在公司内控质量与产权性质同时影响下,衍生工具的应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又是否存在不同?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数据作为样本来源进行回归,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衍生工具的应用与盈余管理程度显着负相关;(2)相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使衍生工具的应用与盈余管理程度的负相关关系更显着;(3)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使衍生工具的应用与盈余管理程度的负相关关系更显着。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对衍生工具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2)以产权性质为分组变量,研究了产权性质对衍生工具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3)创新性的将内部控制质量与产权性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观察这两者对衍生工具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4)区分了衍生工具类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晏旬[3](2019)在《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入改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本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受到全球金融风暴余浪的波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国际交易市场和国内交易市场都出现了套期保值活动的失败和公司利益的亏损,引发我们对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正视运用过程中所需承担的市场风险的思考。经济学者和投资利益相关者始终聚焦于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或为自身投资的收益,或为经济市场的运转,大众己经清楚地了解到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相关经济行为信息的披露成为必要。而上市公司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规避是否对盈余管理起到作用,若起到了作用那么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这些都将成为信息使用者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对衍生金融工具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界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聚焦我国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分析了该行业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和盈余管理的现状,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选取该行业报表中披露使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1年-2017年七年的年度报告披露的相关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对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文章提出的三个假设。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三点结论: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向相关: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程度与金融上市工具盈余管理程度负向相关;其三,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程度与金融上市工具盈余管理持续性负向相关。文章结尾部分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了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风险管控水平,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体制系,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建议与对策。希望为上市公司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参考性依据。

赵嘉钰[4](2019)在《新准则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问题研究 ——以M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在处于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美国华尔街发生了次级贷款危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使得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此背景下,规避和管理自身经营风险成为许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追寻目标。伴随着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完善和发展,更多的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功能投入了关注,开始尝试运用套期保值业务防范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与我国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现状相适应,于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CAS24一套期保值》。我国首部套期保值准则在经过企业应用实践十几年来进行检验的过程,发现该准则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准则适用范围过窄、套期有效性的量化要求不合理、“净风险敞口”管理模式的套期关系难以指定、套期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空间等诸多问题。在旧CAS24套期保值准则存在诸多漏洞的情况下,同时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正处于与国际趋同的重要进程中,新CAS24套期会计准则的颁布施行是必然的。但在颁布之前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我国先是在2015年发布了《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暂行规定》。在征询了各方意见并在暂行规定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3月31日颁布了《CAS24—套期会计》这一项新套期会计准则。本文采用专题研究法,客观描述了2008年至2017年我国在深、沪主板上市的公司开展套期保值活动的情况和套期保值准则运用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新CAS24套期会计准则对旧准则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所做的改进,深入分析新CAS24套期会计准则改革带来的积极作用,指明其颁布施行的必然性。同时也指出其在应用过程中的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之后用M公司在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中对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加以佐证,证实了问题存在的客观性。最后在对准则应用问题及原因明晰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及建议,例如促进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进一步完善商品期货市场;加大对套期保值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化对新准则的理解;提升估值技术,完善准则应用环境;以及加强业财融合和套期保值管控平台体系建设以期推动我国旧准则向新准则的平稳过渡,以及新套期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的顺利运用。

樊庆刚,范建锁,姜兆,何晓晖,时慧[5](2017)在《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思考》文中提出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探讨的热点和致力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特点切入,引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难点,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戴冰[6](2016)在《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航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财务风险一直以来是企业风险中重要的环节,随着现代公司的经营水平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而衍生金融市场的出现,不仅给世界的金融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的元素,也带给了企业一定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顺应时代潮流,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开展财务风险管理。航天企业作为国家及社会发展的支柱行业,其所处行业及战略地位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展航天企业的衍生金融应用情况及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衍生金融工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程。此外,本文回顾了Markowize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ERM理论等理论研究,并完成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通过对10家航天类上市公司近四年财务相关数据的分析,本文总结了我国航天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资产负债率较高、应收账款较多、存货过大、净资产收益率低。并在分析问题成因为:宏观环境影响、公司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与风险控制不到位、筹资规模不合理、投资渠道单一、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经验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航天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有助于提升航天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评价机制、套期保值、进行企业资产结构调整及控制资产负债比等。

张楚源[7](2015)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政府更是积极推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在市场需求驱动和政府积极推动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品种日益丰富,交易量也日益增长。然而,与该市场的稳步发展相比,现行税制缺乏对衍生金融工具系统和明确的规范,相关税制明显滞后于该市场的发展。首先,本文通过规范性研究,从税制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关系、税制缺失对该市场的不利影响、构建相关税制对该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论证了“为什么要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问题。其次,通过罗列现行税制与衍生金融工具课税相关的规定,阐明现行税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再次,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相关税制的深入研究,为我国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税制提供借鉴。最后,针对现有税制在对衍生金融工具课税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具体方案。本文创新之处:(1)在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方法上,本文采用“原则性立法”与“分产品税制”相结合的构建模式。首先针对所有衍生金融工具制定一个较低标准的原则性税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发展较为成熟的衍生金融工具制定更为具体的课税规制进行补充。(2)在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税制时,采用了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建议新开征资本利得税和金融交易税,并将资本利得税作为主体税种。最后,由衷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最终形成有所裨益。

肖欢[8](2014)在《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且有些很复杂,可以进行避险、套期获利等,因此也给传统的信息披露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破坏力”不言而喻,因此衍生金融工具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以及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国引入衍生金融工具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很多上市公司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业上市公司。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其中规定了金融工具列报的内容,但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以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我国上市公司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方面难免存在问题,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以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为研究重点,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辅以一定的案例说明。第1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第2章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第3章介绍了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4章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选取了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具体对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研究,结合现状重点分析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第5章进一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简化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全面及时披露信息、提升我国准则质量、监管水平、人才培训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优化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参考。

时成[9](2013)在《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金融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新月异的财务管理需求,面对商品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利率汇率风险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金融市场环境决定了现代财务管理需积极充分地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衍生金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基础是发达的远期、期货市场,而国内远期市场相对欠发达,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条件都束缚其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大力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论文在现有的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理论研究与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与作用,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不但可以规避财务风险、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及投融资的便利、提高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风险与机会、成本与收益最优化的观点。论文的研究中以实际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归纳了我国现有衍生品市场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如何应用及其起到如何重要的作用,特别分析了衍生金融产品组合的应用,以达到企业防范风险、实现保值增值的作用,这是论文的创新点。论文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企业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效果建立了研究样本,以实际样本分析研究在我国金融市场条件下,由于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市场环境束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创新,交易市场价格制约企业参与衍生金融市场的操作价值。从实证结论来看,我国国内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没有达到国际上所证实的可以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但尽管我国衍生产品交易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衍生金融工具品种相对单一、交易流动性较低,国内企业正逐步参与到衍生金融产品运用中去,以实现企业汇率风险的管理、利率风险的管理、已经资产的增值与保值,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是巨大的。论文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将衍生金融工具理论应用在国内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对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包括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扩展衍生金融产品的运用范围;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充分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两面性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建立企业内部衍生金融工具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企业参与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外部环境。通过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发展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我国要借鉴国际经验,一方面优化企业内部制度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提高衍生金融工具的利用效率与价值;另一方面,在利率逐步市场化、人民币逐步走向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基础上,国内监管机构应全面推动金融现货市场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促进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接轨,相信衍生金融工具这把双刃剑将愈发发挥其正面作用,促进金融市场的和谐快速发展。

陈婷[10](2013)在《内部控制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核心产物,基于其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迄今为止,近四五十年的迅猛发展历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因高杠杆性而产生的“双刃剑”效应在彰显其极强生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1990年以来,我们目睹了国内外众多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引发的重大亏损和破产案件,但是灾难并没有让投资者减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热度。相反,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日新月异,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态势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成为国内企业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重大损失越来越多地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因素相联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可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因此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内部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问题更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内部控制这个视角来展开相关的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去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成因,反映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现状,最后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构建出多维度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衍生金融工具种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衍生金融工具种种(论文提纲范文)

(1)衍生金融工具、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
        (2)规范研究法
        (3)实证研究法
    1.4 创新之处
2.文献回顾
    2.1 衍生金融工具与股权结构的文献综述
    2.2 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文献综述
        2.2.1 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对企业价值无关论
        2.2.2 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对企业价值有关论
    2.3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文献综述
    2.4 文献评述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衍生金融工具基本概念与分类
        3.1.2 股权结构
        3.1.3 企业价值
    3.2 基础理论
        3.2.1 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动机理论
        3.2.2 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
        3.2.3 管理者自利理论
    3.3 研究假设
        3.3.1 衍生金融工具与股权结构
        3.3.2 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价值
        3.3.3 衍生金融工具、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
4.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数据来源
        4.1.2 研究变量定义
        4.1.3 实证模型设计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回归结果分析
        4.2.4 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
        4.2.5 稳健性检验
5.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2)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与衍生工具相关的文献研究
        2.1.1 衍生工具动因研究
        2.1.2 衍生工具经济后果研究
    2.2 衍生工具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 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分析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风险管理理论
        3.1.3 委托代理理论
        3.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5 信号传递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衍生工具与盈余管理
        3.2.2 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
        3.2.3 衍生工具、产权性质和盈余管理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设计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分组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选择
        4.3.1 盈余管理
        4.3.2 假设的模型设计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5.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进一步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促进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6.2.2 加强对衍生工具业务的监管
        6.2.3 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6.2.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综述
        1.3.2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1.3.3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套期保值理论
        2.2.2 套利投机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风险管理理论
        2.2.5 盈余管理理论
3 金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 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3.2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现状分析
    3.3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4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实证分析
    4.1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择
    4.4 模型的构建
    4.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回归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研究结果
5 建议与对策
    5.1 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
    5.2 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风险管控水平
    5.3 规范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体系
    5.4 加强金融监管
    5.5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5.6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新准则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问题研究 ——以M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国外及国内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2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相关概念
        2.1.1 衍生金融工具
        2.1.2 商品期货
        2.1.3 套期保值
        2.1.4 套期会计
    2.2 理论基础—风险管理理论
    2.3 我国套期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3 我国上市公司在套期保值活动中运用套期会计准则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我国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活动及运用套期会计现状
        3.1.1 上市公司总体开展套期保值活动现状
        3.1.2 有色金属业开展套期保值活动及运用套期会计现状
    3.2 新准则较旧准则所做改进及其影响
        3.2.1 增加套期工具的范围及被套期项目
        3.2.2 改进套期有效性评估——从“定量”到“定性”
        3.2.3 引入“再平衡机制”
        3.2.4 披露和列报
    3.3 套期会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3.1 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对套期会计准则使用度不够
        3.3.2 套期会计公允价值披露照搬准则原文、缺乏可靠性
        3.3.3 企业业务处理障碍重重
4 M公司商品期货套期会计准则应用情况分析
    4.1 M公司及其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简介
        4.1.1 公司简介
        4.1.2 公司套期保值风险分析
        4.1.3 公司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策略
        4.1.4 公司针对期货套期保值设置的管理机构及业务流程
    4.2 M公司商品期货套期保值具体业务实例会计处理
        4.2.1 公司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政策及业务实例简介
        4.2.2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
        4.2.3 旧准则下会计处理
    4.3 M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处理问题探析
    4.4 信息披露情况
5 对策与建议
    5.1 促进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进一步完善商品期货市场
    5.2 加大对套期保值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
    5.3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化对新准则的理解
    5.4 提升估值技术,完善准则应用环境
    5.5 业财融合,加强套期保值管控平台体系建设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三)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难点
    (一) 会计确认的难点
    (二) 会计计量的难点
    (三) 会计披露的难点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情况、会计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
    (一) 发展情况
    (二) 会计处理方式
    (三) 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修订会计准则,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规范
    (二)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要求
    (三) 进一步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
    (四) 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动态准备金

(6)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航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1.3.2 财务风险管理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衍生金融工具理论
        2.1.1 衍生金融工具理论
        2.1.2 衍生金融工具分类及特点
        2.1.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2.2 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2.2.1 风险的内涵
        2.2.2 风险的特征
    2.3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2.3.1 财务风险的内涵
        2.3.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2.4 风险评价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航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3.1 航天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现状
        3.1.1 航天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情况
        3.1.2 航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3.2 航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存问题
        3.2.1 资产负债率较高
        3.2.2 应收账款较多
        3.2.3 存货过大
        3.2.4 净资产收益率低
    3.3 航天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3.3.1 宏观环境的影响
        3.3.2 公司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与风险控制不到位
        3.3.3 筹资规模不合理投资渠道单一
        3.3.4 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经验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对策
    4.1 财务风险管理总体建议
        4.1.1 完善财务风险的评价及预警机制
        4.1.2 完善筹资投资环节的财务风险管理
        4.1.3 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4.1.4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对策
    4.2 使用套期保值策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4.3 调整企业资产结构控制库存及应收账款
    4.4 科学控制资产负债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本文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及市场现状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1.2 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型
        2.1.3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点
    2.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现状
        2.2.1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广度
        2.2.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深度
        2.2.3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结构现状
        2.2.4 政府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管制
        2.2.5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特征
第3章 关于我国衍生金融税制的理论分析
    3.1 税制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关系
        3.1.1 衍生金融工具的自由化与税制的稳定性
        3.1.2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流动性与税负
    3.2 税制缺失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影响
        3.2.1 税制缺失造成金融市场结构失衡
        3.2.2 税制缺失引起政策性风险
    3.3 税制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影响
        3.3.1 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引导
        3.3.2 有利于政府改变对市场干预方式
第4章 我国现行税制中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规定及不足
    4.1 我国现行税制中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规定
        4.1.1 印花税
        4.1.2 营业税
        4.1.3 企业所得税
        4.1.4 个人所得税
    4.2 我国现行税制对衍生金融工具征税的不足
        4.2.1 税制建设滞后于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
        4.2.2 亏损抵扣机制不合理
        4.2.3 税制对市场缺乏引导
第5章 国外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经验借鉴
    5.1 金融交易税——在流转环节征收的税
        5.1.1 金融交易税的相关概念
        5.1.2 国际实践
        5.1.3 启示与借鉴
    5.2 资本利得税——在收益环节征收的税
        5.2.1 美国的实践
        5.2.2 英国的实践
        5.2.3 日本的实践
        5.2.4 印度的实践
        5.2.5 启示与借鉴
第6章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构建
    6.1 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目的和原则
        6.1.1 构建目的
        6.1.2 构建原则
    6.2 构建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理论基础
        6.2.1 公共产品理论
        6.2.2 税收调控理论
    6.3 税制模式的选择
        6.3.1 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6.3.2 主体税种及辅助税种
    6.4 构建税制的方式
    6.5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的构建
        6.5.1 税制构建依据
        6.5.2 总体税制设计
        6.5.3 关于各类衍生金融工具课税的特殊规定
        6.5.4 税收优惠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4 重要概念界定
        1.4.1 衍生金融工具
        1.4.2 信息披露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机构及学者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机构及学者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现状的述评
第3章 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相关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1 交易费用理论
    3.2 不完全信息理论
    3.3 制度变迁理论
    3.4 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启发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4.1 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
        4.1.1 研究对象
        4.1.2 基于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
    4.2 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2.1 披露内容难以理解且缺乏同一性,违背交易费用理论
        4.2.2 披露信息有限,信息不对称现象凸现
        4.2.3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纵利润,准则有“漏洞”
        4.2.4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存在差距且存在滞后性
        4.2.5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可信度不高
    4.3 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内部原因
        4.3.2 外部原因
第5章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建议
    5.1 简化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
        5.1.1 在年报中单独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简化、规范化的信息披露
        5.1.2 规范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
        5.1.3 简化规范公允价值确认及计量
    5.2 全面及时披露信息
    5.3 逐步提升我国准则质量
    5.4 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惩戒力度
    5.5 建立健全高素质人才的培训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
    6.3 进一步探讨的方向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架构及创新点
2 衍生金融工具基本理论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理论
    2.2 企业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3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3.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筹资融资上的应用
    3.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投资增值上的应用
    3.3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应用
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4.1 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进口业务中的应用方法
    4.2 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出口业务中的应用方法
    4.3 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投、融资需求中的应用方法
    4.4 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境外窗口公司操作上的应用方法
5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5.1 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现状
    5.2 我国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
    5.3 我国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证分析
6 推动我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财务管理的建议
    6.1 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扩展衍生金融产品的运用范围
    6.2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6.3 充分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两面性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6.4 建立企业内部衍生金融产品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
    6.5 完善企业参与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外部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10)内部控制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内涵的演变及其理论发展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2.2.2 风险管理的流程
第3章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及其风险分析
    3.1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3.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
        3.1.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功能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分析
        3.2.1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类别
        3.2.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特点
        3.2.3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成因
第4章 基于风险控制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理念及其框架
    4.1 理念
    4.2 框架
第5章 基于风险控制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5.1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要素体系的构建
        5.1.1 构建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5.1.2 设定风险内部控制目标
        5.1.3 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政策和程序
        5.1.4 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活动
        5.1.5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沟通
        5.1.6 加强对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5.2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构建
    5.3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流程体系的构建
        5.3.1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流程
        5.3.2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分析
    5.4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保障体系的构建
第6章 小结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衍生金融工具种种(论文参考文献)

  • [1]衍生金融工具、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D]. 楚琦.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2]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D]. 干建玲. 南京财经大学, 2019(04)
  • [3]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 晏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4]新准则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问题研究 ——以M公司为例[D]. 赵嘉钰. 东华大学, 2019(03)
  • [5]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思考[J]. 樊庆刚,范建锁,姜兆,何晓晖,时慧. 金融纵横, 2017(08)
  • [6]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航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戴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7]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税制研究[D]. 张楚源. 集美大学, 2015(02)
  • [8]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肖欢. 集美大学, 2014(02)
  • [9]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时成. 山东大学, 2013(04)
  • [10]内部控制视角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研究[D]. 陈婷. 集美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衍生金融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