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的研制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的研制

一、适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子弦[1](2021)在《旧工业建筑转型创意文化产业园节能改造模拟研究 ——以合柴·1972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中出现大量闲置的老旧工业建筑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因其历史文化价值等原因不宜对其拆除,因此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大空间体量特点比较符合创意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和功能特性要求,旧工业建筑转型创意文化产业园改造过程中的节能改造设计对降低建筑后续的使用能耗,实现绿色节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合柴·1972文创园为例,重点研究旧工业建筑转型创意文化产业园的节能改造。论文结合国内外工业建筑转型改造的现状研究,以合柴·1972文创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合柴·1972文创园中建筑的能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合柴·1972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实地勘测深度分析,对园区环境、建筑体型体量、内部空间布局、围护结构墙体、门窗及材料等进行单项节能优化设计的理论研究,同时使用PKPM绿建节能软件进行建筑改造前后的能耗模拟,针对性地探寻园区内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建筑在节能上的共同点,得出此类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应该放在外墙内保温、建筑遮阳、建筑材料等方面,通过模拟对比分析验证节能设计策略及实际节能效果,为旧工业建筑转型创意文化产业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优化组合方案。旧工业建筑转型改造中的绿色节能升级改造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有利于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对旧工业建筑的转型节能改造提供理论借鉴,提升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图[24]表[71]参[50]

丁悦[2](2021)在《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室内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垂直围护结构外墙类型及材料、构造做法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外墙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外墙引起的热损失占围护结构耗热量的绝大多数。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大多数农村住宅外墙没有采取保温措施,导致住宅能耗增大、室内热环境较差的问题,造成了建筑能源浪费,形成低效率高能耗的状态。因此,本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筑为基本原则,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适合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以下简称呼包鄂)三个地区的垂直围护结构外墙节能形式。本文以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为研究对象。(1)分析呼包鄂地区地理位置与气象特征;通过实地调研与测试,得到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外墙承重材料、门窗材料使用状况、门窗与节点部位传热性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热桥产生的部位与原因等;(2)通过对分析传热系数值与温度场分布,研究农村住宅中垂直围护结构外墙实心砌筑方式下不同的承重材料、同一承重材料的不同厚度、以及保温体系的位置变化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出外贴40mm EPS保温板的200mm蒸压加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传热系数达到规范值要求的同时,其墙体的整体平均温度达到最高值,其保温性能最优越(3)分析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特殊部位外窗型材、玻璃系统传热过程对保温性能的影响,探索热桥部位对抗结露性能的影响与比较解决热桥的设计方法,得出加强垂直围护结构特殊部位保温性能的措施有:外窗型材采用塑钢、玻璃系统选取三玻两腔玻璃LOW-E单块镀膜玻璃系统以及对热桥部位进行附加保温层可提高抗结露性能;(4)对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优化验证。首先运用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原住宅节能方案下的能耗;然后选择合适的垂直围护结构构造体系,对比分析原住宅与优化后垂直围护结构的单一因素、双因素以及综合因素下对住宅能耗的影响,得出工况七(即改变综合因素)与原住宅能耗相比,工况七节能方案全年累计热负荷为4145.30k W·h,较原住宅较少11325.31k W·h,节能率达到最高值,为76.69%,节能效果十分明显,验证了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优化方案的正确性。本研究为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化及室内热环境的营造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的缺陷,促进了农村住宅节能、绿色、持续发展。

黄涵荣[3](2021)在《赣南农宅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劣,气候和能源是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建筑能源的节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到2018年我国农宅面积为229亿平方米,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38.1%,农村地区商品能耗达到2.16亿tce,占全国总能耗的22%,说明了我国农宅节能的重要性。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增长,赣南地区农村居民对农宅的热舒适度要求在不断增高,农宅采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也在增加。所以当下赣南地区农宅工作的重点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策略,在保证农宅热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建筑能耗,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从而设计出适合赣南的绿色节能农宅,为我国农宅节能建设提供参考。为了找出赣南地区农宅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发现赣南农宅热舒适性差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和平面形体策略方面不合理导致的,同时农宅可再生能源产量丰富,但未得到合理的利用,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年轻村民的增加导致建筑能耗在不断增加。调研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在热舒适性方面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策略研究的正确性。将相关绿色建筑规范与作者的实际调研结果相结合,确定室内热舒适度范围,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对典型农宅的平面形体和围护结构进行设计策略优化,主要从附加阳光间、体形系数、建筑朝向、非透明围护结构、透明围护结构和屋顶进行了策略研究,找出其在夏热冬冷气候下的作用规律。基于赣南农宅可再生能源丰富的现状,在生态适应性、被动节能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比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生物质能固缩技术和生物质能气化技术的成本投入和节能效益,来研究验证其在赣南农村地区是否具有普适性。通过合理的使用前文研究的热舒适性和可再生能源设计策略,基于农户可承受成本和当地文化特色,分别设计了高、低成本的两种绿色农宅,通过软件模拟室内热环境和节能分析,来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合理性。该绿色节能农宅设计既为赣南农村的新建农宅提供设计方案参考,也为我国农村地区的节能工作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仲文洲[4](2021)在《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环境调控是建筑最原初而本质的动机。应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建筑形式,即是平衡对风、光、热等能量要素获取、保蓄、释放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而言,建筑形式的本质是一种气候环境影响下,能量流动的物质呈现——建筑形式是能量的构形。对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研究,能够厘清当代建筑学在环境调控领域的诸多问题。在认识论上,强调环境调控是建筑形式生成的核心驱动,使建筑设计的本体与核心回归空间与建造;在方法论上,能量成为技术介入与知识拓展的接口,集成跨学科交流下的知识、方法与工具,形成系统化的环境调控理论与方法体系。论文引入能量的角度审视建筑形式,重构环境调控视野下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流变;将其放置在更大的环境系统中,讨论在“人、建筑、气候”关系中进行的能量过程与形式生成;搭建起建筑学与生物气候学、建筑热力学的联系,直接指向形式与能量的数学及物理关系;应用数值模拟量化验证典型气候区民居中的能量过程,提取反映建筑形式特征、环境调控策略与能量运行机制的热力学模型——构建环境调控视野下,形式与能量的理论模型、系统模型、数理模型与分析模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有机建筑理论、建筑生物气候学、热力学建筑理论等基础理论阐释形式能量法则;进而借助进化论、系统论和复杂性科学来构建形式基于能量的发展路径与机制;以历史梳理的方式刻画建筑起源、乡土发展、机械介入的纵向建筑发展剖面,在时间维度下总结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历史演进,归纳其呈现出的被动调节、主动干预与整体共构三种形式追随能量的内在逻辑。第二部分是系统研究,在“人、建筑、气候”中定义由外部能量系统、建筑调控系统、人体反应系统组构的热力学系统,明确各自的对象与内容、分析技术与评价指标;将多目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集成的建筑形式解构为对应特定功能的系统构成;清晰地展现环境调控系统与建筑的影响要素、对应关系与形式呈现;同时也为建筑形式与能量交互机制的量化分析提供系统化的结构。第三部分是数理研究,通过环境物理参数的聚类分析及完备性研究,对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要素进行影响因子的归纳、提取,阐释各形式因子与能量过程的数学和物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数理模型的数值模拟耦合解析法。第四部分是范型研究,通过物质形式的类型解析与能量过程的量化解析,从典型气候区民居原型中解释形式与能量相互影响的机制,提取反映内在热力学逻辑和形式生成规律的热力学模型,为当代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可参照的图示工具。全文正文约18.8万字,共有图表200余幅。

韩啸霖[5](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在近些年的住房建设中,居住建筑的比例接近70%,而高层住宅的比例也在其中逐渐加大。随着国家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加强,对于高层住宅节能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进一步挖掘可行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潜力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以夏热冬冷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相关节能改造实例,运用归一化数值、敏感性分析、神经网络、正交试验设计,针对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通廊式高层住宅被动式参数定量关系展开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1)基于国内外节能改造实例,梳理了现有高层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措施和技术策略,构建针对于武汉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节能参数定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技术路线,为高层住宅的被动式节能改造奠定了研究基础;(2)采用IES环境能源整合分析软件构建武汉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采暖制冷能耗预测理论模型,使用单一变量法和多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分别使用Origin Lab函数绘图软件以及Matlab矩形计算软件,以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RBF神经网络,多层次构建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与其采暖制冷能耗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为研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下的高层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参考。(3)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极差法,通过正交表L47(57)对9项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设置5位级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分别在满足50%、65%以及75%节能要求下,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的影响程度优先度排序,构建武汉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改造的的影响关系,形成高层住宅适用性的被动式节能调控策略与技术措施。从而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采暖制冷能耗预测模型,实现多目标优化设计,探究出在不同节能要求下,高层住宅低能耗建筑的合理化的节能技术与设计策略,具有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陈潇囡[6](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通风与蓄热技术在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建筑能耗的消耗中既有公共建筑的消耗占总能耗的38%。近年来,办公建筑能耗占比也逐年增加。在2014年出台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DG/TJ08-2137-2014促进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地方性技能规范也相继出台,推动着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采取合适的节能方法因地制宜的推进全国节能工作的实施。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两个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高的问题,研究自然通风和建筑蓄热对整体建筑的节能效果,探索采取更加合适的节能改造措施,根据不同建筑材料蓄热能力,将使用新型材料用于保温层中从而分析建筑节能潜力。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然通风、建筑蓄热与既有建筑能耗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与概括,以目前国内外能耗研究成功案例侧面验证既有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同时分析了蓄热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其次建立多层墙体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运用ANSYS通过控制变量法选取不同材料的墙体板材,在相同的热流强度和时间条件下,模拟出普通材料与相变材料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加入相变材料的墙体内部温度波动平缓,温差约为3℃左右。为了加强验证相变材料的可行性,将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相耦合,简化房间模型,对比分析普通材料和相变材料在耦合过程中监测点的温度云图与温度变化曲线,得出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然后,针对黄山市低碳节约型城市建设目标,结合现有资料及相关文献,从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引导两方面,对黄山市既有建筑进行节能可行性分析。体现黄山市保护生态、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为安徽省其他城市发展绿色城市提供参考试点。最后基于前述对相变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DeST能耗模拟软件分析并将新型保温材料(相变材料)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中,对比分析改造前后建筑以及有无通风条件下逐时空调负荷与全年空调用电能耗,添加相材料后建筑能耗降低降3.68万kWh,能耗降低15.10%;通过将设定和通风时段后,研究夜间通风与蓄热耦合技术对能耗的影响,模拟可知改造后全年度总能耗降低0.73万kWh,降低3.53%。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证明了新型材料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使用前瞻性,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张宇[7](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 ——以南通三建被动式绿色住宅示范项目为例》文中认为在建筑高能耗的背景下,响应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强化建筑节能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住宅作为建筑商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住宅需要提供舒适宜居的室内环境。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其气候的特殊性,夏季需要制冷,冬季需要采暖,能源消耗严重。本文的目的是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优化住宅的体验感从而达到绿色住宅的标准。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即符合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又能缓解当前住宅高能耗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建筑群体、单体布局、体型系数、开窗方式及节能构造的合理确定等方式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创造出宜居的室内环境。本文从绿色住宅的评价体系和理念出发归纳出一些适合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一方面探究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在保证住宅舒适度的前提下对节约住宅能耗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探究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对提升绿色住宅等级方面的作用。以南通三建被动式绿色住宅示范项目为实例,归纳出示范项目中运用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得出示范项目的节能率为86.6%,远远超过同地区普通住宅的节能率;再通过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条例,发现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的运用在绿色住宅星级评定中有很多加分项,示范项目为2星绿建。最后得出结论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对住宅能耗的节约和提升绿色住宅星级评分都有很大的作用。

刘晓红[8](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被动节能自然通风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食堂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光顾频率最高的场所之一。食堂的规划和设计一直被研究者重点关注。但是,高校食堂的热舒适性和节能特征,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表明,被动节能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存在将其高效应用在高校食堂的可能性。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季节性特点显着,夏季气候炎热,过渡季时间长,在夏热冬冷地区的被动式通风设计策略中自然通风和夜间通风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节能潜力。自然通风降温技术所适应的建筑环境特征能够很好地与高校食堂的季节性使用特点相耦合。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能够排出浊气,避免空气污染和疾病传播。研究表明:特别是对于人员集中,散热量较大的高校餐厅这类建筑,在夏季和过渡季,合理应用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热量;同时由于人体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可以适应较大幅度的环境温度变化,室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温度而不需要运行空调设备;另外,在建筑表皮利用相变材料,则可以在白天学生就餐时还能充分利用夜间通风的降温效果。因此,通过形体和空间设计加强自然通风,结合相变材料应用于表皮降低室内温度,既可以提升用餐舒适度,也可以做到高校餐厅建筑的节能。本文从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为目标,研究揭示气候特征、食堂使用特征、建筑空间、形体、界面设计等多种因素的的协同作用规律,提出适用于提高自然通风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分析研究高校食堂的建筑空间特征和食堂功能布局特征,结合国内外高校食堂的使用特点和用餐人员的行为特点,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揭示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使用特征与被动节能措施中自然通风的耦合规律,包括夏热冬冷地区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热环境和提高节能潜力的耦合规律,以及自然通风应用潜力与高校食堂使用时间特征的耦合规律。(二)通过高校食堂建筑设计及其室内环境改善和节能特性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长沙地区已建成的六所高校食堂的实地调研,从自然通风研究角度,提出五种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适用于自然通风的食堂建筑空间布局模型。研究提出了基于CFD模拟的食堂建筑空间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设置不同的风向与建筑迎风面之间的夹角,模拟室内气流流动和风速分布,导出云图和测点风速进行分析比较,获得适宜每种模型的最佳朝向;将不同窗地面积比的各种食堂建筑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对比通风效果随着窗地面积比变化的敏感性,获得不同食堂建筑模型和窗地面积比对建筑自然通风的最佳组合;研究食堂功能布局等对自然通风的相互影响,提出不同食堂建筑模型的推荐功能布局形式。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有利于自然通风应用的高校食堂建筑形体和空间布局的设计策略,使得高校食堂自然通风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可控因素。(三)研究提出基于特朗伯墙和相变蓄能被动通风构造技术的蓄能墙构造,辅助增强自然通风效果:研制了特朗伯蓄能墙系统,该系统由内外双层墙面组成,外墙玻璃层与内墙形成中间空气夹层,在内墙的内外墙面增加有高反射涂料及构造组成的夜间蓄冷相变材料集成系统。该双层板通过墙板内外墙通风口的开闭来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选取高校食堂建筑模型三,将其界面进行改造,在建筑的四个朝向,采用通高的特朗伯蓄能墙替换原来的窗间墙。参照气候适应性评估方法,采用Energy plus模拟软件,通过模拟实验,对使用本技术前后全年舒适时间进行对比,验证了蓄能墙改善自然通风的作用,结果显示蓄能墙的设置能降低室内温度,带来良好的节能效果。对比分析蓄能墙系统在不同朝向、不同季节的差异性,得到相应的界面设计新理念、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方法。(四)结合形体和空间布局,以及新型界面的构造和设计方法,形成了关于平面、空间、界面等有利于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自然通风应用的设计策略。本文针对高校食堂建筑的使用特征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提出了五种典型建筑空间模型,研究了有利于高校食堂建筑自然通风的形体和空间优化设计方法以及食堂功能布局优化方法;研究开发了能增强自然通风效果的蓄能墙,提出了相应的建筑界面设计方法。研究成果构成了一套有利于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自然通风的技术措施和设计方法。通过该措施和方法的推广应用,可以改善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室内热环境,创造怡人的用餐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品质,同时做到节约能源,为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的绿色设计和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王宏磊[9](2020)在《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以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为主,随着民航旅客运载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一、二线城市相继进入机场扩容之中。如何兼顾内部功能与外部形象是设计者们需要解决的根本命题。金属屋面作为航站楼重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对航站楼的室内空间环境与外在建筑形象有着关键性影响,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缺乏对金属屋面深化设计的重视,设计院把屋面设计任务转嫁给屋面加工厂家的设计模式,使其与建筑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从航站楼这一特定建筑类型出发,从建筑师的角度总结兼顾屋面技术与艺术的设计策略,对指导航站楼建筑实践、促进金属屋面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金属屋面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航站楼建筑的金属屋面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研究。论文首先对航站楼建筑和金属屋面进行了分析,对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特点及审美进行了研究,作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与国内金属屋面厂家的合作对国内外30个大中型航站楼的金属屋面进行案例收集分析,总结出现阶段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的主流屋面类型、屋面构型、天窗设计、防水构造以及保温构造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在航站楼建筑中的适用性。并选取代表性的案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特点总结。结合以上案例研究,对航站楼金属屋面的技术体系和技术难点进行解析,提出解决策略。最终基于提升屋面艺术表现力和实现优越的围护功能,从金属屋面整体设计、细部设计与可持续设计三个方面提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策略。本文在对多个实际工程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践经验与设计理论,提出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的参考性框架,以具体的设计策略引导航站楼设计人员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

曾星[10](2020)在《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建筑能耗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同时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从1978年的10%跃升到20.5%,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33%。2017年住建部对节能改造工作提出下一步的节能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积极探索适宜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应用和推广的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技术路线与策略,同时开展节能示范,在2020年前完成实施既有住宅节能改造5亿m2以上。屋面作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时间最长及冬季耗热量明显的部位,对其进行节能改造,对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南地区气候和室内热环境概况为依据,分为五个部分开展研究:第一章系统论述了开展屋面改造工作的必要性,并通过研究国内外低能耗改造和屋面技术发展现状,得出国内对于屋面改造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屋面隔热技术的研究上,对于屋面同时需要满足保温和隔热的情况研究较少。第二章对湖南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室内热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既有居住建筑屋面存在热工性能差、能耗高、室内热舒适性差、屋面渗漏严重和后期维护不便等方面的问题,明确改造方向。第三章通过对热舒适性的理论研究和对夏热冬冷地区低能耗标准热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用于湖南地区的热舒适性指标和屋面低能耗改造热工指标。第四章对现有屋面改造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初步提出适合湖南地区应用和推广的屋面改造技术,即倒置式屋面、冷屋面、种植屋面、平改坡屋面。第五章通过模拟分析,从保温、隔热和热舒适性对几种屋面进行对比,发现保温层厚度对提升屋面保温效果十分显着,但厚度不宜≥90mm;夏季隔热效果最好的为冷屋面。在室内环境热稳定性上,种植屋面最佳,且无土种植屋面和土壤厚度为200mm的种植屋面在保温隔热性能上相差不多,甚至某些时刻无土种植屋面性能要优于土壤厚度为200mm的种植屋面。第六章从低荷载、经济性、热舒适性、环境友好以及丰富第五立面五个方面对屋面改造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宜在湖南地区应用和推广的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技术路线,即:1)以低荷载为目标导向,可优先选择无土种植屋面,其次可选择倒置式屋面和冷屋面;2)以节能、经济性和热舒适性为目标导向,可优先选择种植屋面,其次可选择冷屋面;3)以环境友好为目标导向,可优先选择种植屋面和冷屋面;4)以丰富第五立面为目标导向,可优先选择种植屋面和平改坡屋面。并结合实际应用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冷屋面改造策略、平改坡屋面改造策略、种植屋面改造及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改造分析,得出筛选后的屋面改造技术均能有效降低既有住宅建筑能耗,其中种植屋面节能率为25.08%,可使夏季室内平均温度最高降低1.6℃;冬季室内平均温度最高提升了2.1℃。根据本文既有住宅屋面改造技术路线和改造策略,可为湖南地区开展的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二、适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旧工业建筑转型创意文化产业园节能改造模拟研究 ——以合柴·197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旧工业建筑与创意文化产业结合受到关注
        1.1.2 旧工业建筑改造创意文化产业园中节能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意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园
        2.1.2 工业建筑
        2.1.3 建筑节能改造
    2.2 节能模拟软件
        2.2.1 PKPM绿建节能软件简介
        2.2.2 PKPM绿建节能软件亮点
第三章 合肥地区旧工业建筑节能现状调研分析
    3.1 合肥地区环境特点
        3.1.1 合肥地区地理区位
        3.1.2 合肥地区气候特点
    3.2 合肥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调研
        3.2.1 合肥地区工业建筑发展进程
        3.2.2 合肥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分类
        3.2.3 合肥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实例
        3.2.4 合肥地区旧工业建筑现状调研总结
    3.3 合柴·1972 文创园节能现状调研
        3.3.1 合柴·1972 文创园建筑及能耗特点
        3.3.2 合柴·1972 文创园调研前期准备
        3.3.3 合柴·1972 文创园实地调研
        3.3.4 合柴·1972 文创园调研结果分析
        3.3.5 合柴·1972 文创园项目调研结果总结
第四章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理论及策略研究
    4.1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基础理论研究
        4.1.1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4.1.2 能耗影响因素分类
        4.1.3 旧工业建筑改造能耗现状
        4.1.4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标准与政策
    4.2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4.2.1 绿色建筑技术分类
        4.2.2 绿色建筑技术选用方法
    4.3 合柴·1972 文创园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4.3.1 建筑空间节能改造技术
        4.3.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4.3.3 建筑材料节能改造技术
        4.3.4 建筑设备节能改造技术
第五章 建筑节能改造能耗模拟及优化方案分析
    5.1 PKPM节能模拟分析
        5.1.1 常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
        5.1.2 PKPM模拟操作流程
        5.1.3 计算建筑模型建立
    5.2 合柴·1972 文创园建筑节能改造单项优化策略模拟
        5.2.1 体型系数节能模拟
        5.2.2 内部空间组合节能模拟
        5.2.3 园区绿化节能模拟
        5.2.4 外墙内保温节能模拟
        5.2.5 外窗遮阳节能模拟
        5.2.6 外窗材料节能模拟
    5.3 合柴·1972 文创园节能改造方案及模拟分析
        5.3.1 改造前建筑基本信息
        5.3.2 节能改造组合方案及模拟结果
        5.3.3 节能改造优化方案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世界资源、能源问题凸显
        1.1.3 我国农村住宅对能耗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现状
        1.3.1 垂直围护结构围护结构传热过程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外墙承重材料、构造做法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3 传统农村住宅外墙热工性能研究现状
        1.3.4 门窗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1.3.5 热桥对墙体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现状调研
    2.1 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2.1.1 我国建筑热工分区及设计要求
        2.1.2 呼包鄂地区气象特征
    2.2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调研概况
        2.2.1 调研对象
        2.2.2 调研方法
        2.2.3 测量仪器及内容
    2.3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
        2.3.1 住宅院落布局形态与朝向
        2.3.2 住宅功能布局与朝向
        2.3.3 住宅建筑屋顶
        2.3.4 住宅垂直围护结构外墙材料与构造方式
        2.3.5 住宅垂直围护结构门窗材料
    2.4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实测结果分析
        2.4.1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外墙逐时壁面温度差异
        2.4.2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外墙及门窗传热系数差异
        2.4.3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热桥测试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外墙热工性能研究
    3.1 围护结构传热相关理论基础
        3.1.1 围护结构传热过程
        3.1.2 垂直围护结构外墙热工性能评价指标
    3.2 常用垂直围护结构外墙相关参数设定
        3.2.1 常用外墙承重材料相关参数设定
        3.2.2 常用外墙砌筑方式
        3.2.3 常用外墙保温体系参数
    3.3 垂直围护结构外墙热工性能模拟研究
        3.3.1 模拟工具
        3.3.2 模型模拟条件设置
        3.3.3 模型建立
    3.4 承重结构砌筑方式对热工性能的影响
    3.5 垂直围护结构外墙承重材料参数变化对热工性能的影响
        3.5.1 同一材料、不同厚度下外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3.5.2 不同承重材料下外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3.6 保温体系参数变化对热工性能的影响
        3.6.1 不同位置下外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3.6.2 外保温层厚度变化下外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特殊部位热工性能研究
    4.1 农村住宅门窗部位传热相关理论研究
        4.1.1 门窗传热性能计算方式
        4.1.2 外窗热工性能模拟软件分析
    4.2 外窗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4.2.1 窗型材传热性能模拟分析
        4.2.2 窗玻璃系统太阳得热比较研究
    4.3 节点部位的热工性能分析
    4.4 整窗热工性能比较研究
    4.5 热桥部位热工性能分析
        4.5.1 热桥形式
        4.5.2 热桥构造形式对抗结露性能的影响
        4.5.3 解决热桥的基本措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验证
    5.1 软件模拟介绍
    5.2 选取住宅简介
        5.2.1 住宅基本概况
        5.2.2 原住宅节能现状分析
    5.3 原住宅能耗模拟分析
        5.3.1 建立模型
        5.3.2 相关参数设置
        5.3.3 模拟结果分析
    5.4 优化后垂直围护结构外墙和特殊部位构造体系选择
        5.4.1 外墙构造体系选择
        5.4.2 外门窗构造体系选择
        5.4.3 节点部位保温处理
        5.4.4 热桥部位处理方式
    5.5 垂直围护结构优化方案能耗模拟分析
        5.5.1 改变单一因素下能耗模拟分析
        5.5.2 改变双因素下能耗模拟分析
        5.5.3 综合改变因素模拟分析
        5.5.4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附件

(3)赣南农宅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建筑节能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1.1.2 社会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1.1.3 农宅节能在建筑节能中的意义
        1.1.4 研究目标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乡村绿色住宅研究现状
        1.2.2 国内乡村绿色住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1.3 相关名词的界定
        1.3.1 赣南地区
        1.3.2 农村住宅
        1.3.3 农宅热舒适
        1.3.4 农宅节能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赣南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分析
    2.1 赣南地区农宅问卷调查
        2.1.1 问卷访谈设计
        2.1.2 问卷访谈方法和内容
        2.1.3 问卷访谈可行度检验
        2.1.4 问卷访谈范围
    2.2 现场调研方案设计
        2.2.1 调研所用仪器
        2.2.2 调研所遵循的标准
        2.2.3 调研所采用的计划
        2.2.4 调研所针对的对象
    2.3 赣南地区农村住宅现状统计分析
        2.3.1 赣南地区农宅属性分析
        2.3.2 赣南地区农宅室内热环境现状
        2.3.3 赣南地区用能属性分析
        2.3.4 调研结论
第三章 赣南绿色农宅室内热舒适度设计策略
    3.1 赣南农宅室内热舒适度设计指标
        3.1.1 平面形体设计指标
        3.1.2 外围护结构设计指标
        3.1.3 室内热环境舒适指标
    3.2 农宅平面形体设计策略
        3.2.1 附加阳光间
        3.2.2 体形系数
        3.2.3 建筑朝向
    3.3 农宅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
        3.3.1 非透明围护结构
        3.3.2 透明围护结构
        3.3.3 屋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赣南农宅可再生能源设计策略
    4.1 农宅可再生能源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 生态适应性原则
        4.1.2 被动节能优先原则
        4.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4 小结
    4.2 农宅太阳能节能设计策略
        4.2.1 太阳能热水系统
        4.2.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4.3 农宅生物质能节能设计策略
        4.3.1 生物质能固缩技术
        4.3.2 生物质能气化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色建筑农宅设计与模拟实验验证
    5.1 绿色农宅设计的基本原则
        5.1.1 经济性原则
        5.1.2 适应性原则
    5.2 低成本绿色农宅设计策略及效果
        5.2.1 低成本绿色农宅设计策略
        5.2.2 低成本绿色农宅节能效果
    5.3 高成本绿色农宅设计策略及效果
        5.3.1 高成本绿色农宅设计策略
        5.3.2 高成本绿色农宅节能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赣南地区农村住宅情况调查问卷(冬天)
附录2 赣南地区农村住宅情况调查问卷(夏季补充调研)
附录3 赣南地区农村住宅情况数据整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视角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视角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核心概念
        1.2.1 形式能量法则/形式重力法则
        1.2.2 建筑环境调控
        1.2.3 建筑气候适应性
        1.2.4 能量机制
        1.2.5 建筑热力学模型
    1.3 研究综述
        1.3.1 有关环境调控的理论研究
        1.3.2 有关热力学建筑理论的研究
        1.3.3 有关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3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法则的理论模型构建
    2.1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理论基础
        2.1.1 气候与生物——建筑生物气候学
        2.1.2 适应与进化——生物进化论思想
        2.1.3 耗散与协同——热力学建筑理论
    2.2 建筑形式的能量法则
        2.2.1 形式、物质与能量
        2.2.2 重力法则与能量法则:从静力学到热力学
        2.2.3 能量视角下的建筑特征
    2.3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共构
        2.3.1 形式适应气候——建筑环境调控的原始起源与乡土发展
        2.3.2 形式追随设备——建筑环境调控的机械介入与价值异化
        2.3.3 形式响应能量——建筑环境调控的自然回归与整体共构
    2.4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发展机制与价值取向
        2.4.1 建筑进化——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发展机制
        2.4.2 能量响应——建筑形式与能量的价值取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关系的系统模型构建
    3.1 建筑环境调控的系统模型
        3.1.1 复杂性科学视角
        3.1.2 建筑环境调控系统
        3.1.3 建筑环境调控系统的历史维度
        3.1.4 建筑环境调控的系统模型
    3.2 气候——外部能量系统
        3.2.1 气候的释义
        3.2.2 气候与能量
        3.2.3 气候的层级
        3.2.4 全球性气候
        3.2.5 微气候
    3.3 舒适——人体反应系统
        3.3.1 人体热舒适与能量平衡
        3.3.2 物理参数
        3.3.3 人体热舒适的综合评价
        3.3.4 热舒适指标的选取
    3.4 建筑——建筑调控系统
        3.4.1 能量转换方式
        3.4.2 建筑传热过程
    3.5 环境调控系统的形式呈现
        3.5.1 被动式环境调控系统的形式呈现
        3.5.2 主动式环境调控系统的形式呈现
        3.5.3 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机制的数理模型构建
    4.1 建筑调控系统的能量机制
        4.1.1 能量捕获——促进
        4.1.2 能量隔离——抑制
        4.1.3 能量阻尼——延迟
    4.2 建筑形式因子与环境物理参数的聚类分析与完备性研究
        4.2.1 界面
        4.2.2 体形
    4.3 基于数理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
        4.3.1 建筑性能数值模拟概论
        4.3.2 传导、对流、辐射耦合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原型的分析模型构建
    5.1 建筑热力学模型的定义
        5.1.1 类型·原型与范型·模型
        5.1.2 建筑环境调控的类型研究
        5.1.3 建筑热力学模型——分析模型
    5.2 酷寒区热力学原型——东北汉族民居
    5.3 寒冷区热力学原型——晋西半地坑窑民居
    5.4 干寒区热力学原型——青甘庄窠民居
    5.5 温暖区热力学原型——云南汉式合院民居
    5.6 湿晦区热力学原型——徽州厅井民居
    5.7 湿热区热力学原型——岭南广府民居
    5.8 建筑形式因子气候适应性综合分析
        5.8.1 建筑形式因子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5.8.2 各气候区建筑原型的对比分析
    5.9 热力学模型
    5.10 热力学模型图示工具
        5.10.1 环境调控的建筑设计
        5.10.2 设计流程与工具
        5.10.3 热力学模型图示工具的应用原理与优点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性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能源变化局势
        1.1.2 高层建筑的发展和需求
        1.1.3 高层住宅的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研究
        1.2.2 参数化设计研究
        1.2.3 权重分析研究
        1.2.4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敏感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等相关理论概述
    2.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理论概述
        2.1.1 敏感性分析理论
        2.1.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思路
    2.2 RBF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2.2.1 RBF神经网络理论
        2.2.2 RBF神经网络分析思路
    2.3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概述
        2.3.1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
        2.3.2 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参数化定量关系概述
    3.1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概述
        3.1.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3.1.2 武汉地理人文环境概述
    3.2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采暖制冷能耗分析
        3.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取值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3.2.2 窗墙比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3.2.3 建筑朝向以及层数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3.3 国内外高层住宅被动式设计案例概述
        3.3.1 夏热冬暖地区——新加坡翠城新景
        3.3.2 寒冷地区——济南天泰太阳树住宅小区
        3.3.3 夏热冬冷地区——武汉朗诗绿色街区
    3.4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概述
        3.4.1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对比分析
        3.4.2 国内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武汉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1 理论模型的参数化定量分析
    4.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
        4.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4.2.2 不同朝向窗墙比分析
        4.2.3 建筑朝向与层数分析
    4.3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武汉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神经网络分析
    5.1 RBF神经网络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
        5.1.1 神经网络快速反应仿真模型建立
        5.1.2 L47(5~9)正交表设计
    5.2 针对不同节能要求下的被动式因素分析
        5.2.1 满足50%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素优先度排序
        5.2.2 满足65%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数优先度排序
        5.2.3 满足75%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数优先度排序
    5.3 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正交表L47(5~9)

(6)夏热冬冷地区通风与蓄热技术在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建筑能耗
        1.1.2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ANSYS软件在建筑材料的热特性模拟分析
    2.1 ANSYS软件介绍
        2.1.1 ANSYS概述
        2.1.2 ANSYS Workbench主要模块、特点及运行过程
    2.2 蓄热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
        2.2.1 蓄热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原理概述
        2.2.2 相变材料的概述、分类及运用
    2.3 ANSYS建筑模拟
        2.3.1 模型建立
        2.3.2 计算模型
        2.3.3 设置参数
    2.4 不同材料的热特性分析
        2.4.1 模拟方案设置
        2.4.2 模拟分析
        2.4.3 两种蓄热材料热特性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耦合模拟分析
    3.1 建筑蓄热与通风耦合技术概述
    3.2 通风与耦合模型的建立
        3.2.1 ANSYS建筑热耦合模拟的数学模拟
        3.2.2 ANSYS建筑热耦合模型建立
        3.2.3 边界条件设置
    3.3 模拟结果分析
        3.3.1 普通材料的耦合分析
        3.3.2 相变材料的耦合分析
        3.3.3 两种蓄热材料耦合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变材料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4.1 DeST软件模拟
        4.1.1 DeST的软件介绍
        4.1.2 发展历程
        4.1.3 Dest的特点及影响因子
    4.2 建筑项目概括
        4.2.1 自然条件
        4.2.2 项目概括
        4.2.3 改造方案概述
        4.2.4 建立DeST建筑模型
    4.3 模型参数的设置
        4.3.1 气象参数
        4.3.2 室内热扰设定
        4.3.3 围护结构参数设置
        4.3.4 模拟计算
    4.4 模拟分析
        4.4.1 原建筑能耗
        4.4.2 改造后建筑能耗
        4.4.3 改变保温层前后能耗的对比
        4.4.4 夜间通风与蓄热耦合对能耗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 ——以南通三建被动式绿色住宅示范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生态环境与能源
        1.1.2 中国城市化和住宅建筑
        1.1.3 住宅的高能耗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软件模拟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住宅
    2.1 研究的范围
        2.1.1 夏热冬冷地区
        2.1.2 绿色住宅
        2.1.3 被动式节能设计
    2.2 绿色评价体系
        2.2.1 国外绿色评价体系
        2.2.2 国内绿色评价体系
    2.3 绿色住宅
        2.3.1 绿色住宅的概念
        2.3.2 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住宅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3.1 建筑气候区划
        3.1.1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气候区划
        3.1.2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热工设计
    3.2 自然整体通风
        3.2.1 自然通风的作用
        3.2.2 自然通风的设计原理
        3.2.3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3.3 自然采光
        3.3.1 自然采光的作用
        3.3.2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采光的节能设计
    3.4 建筑遮阳
        3.4.1 建筑遮阳的作用
        3.4.2 建筑遮阳的方式
        3.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遮阳的节能设计
    3.5 其他策略
        3.5.1 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
        3.5.2 生态绿化
        3.5.3 热桥处理
        3.5.4 气密性处理
        3.5.5 太阳能的利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通三建超低能耗被动式绿色住宅示范项目的被动式设计
    4.1 项目背景
        4.1.1 项目简介
        4.1.2 方案简介
        4.1.3 南通地区气候简介
    4.2 场地规划中的被动式节能设计
        4.2.1 引导通风的平面布局
        4.2.2 风环境模拟
        4.2.3 日照分析采光与遮阳
    4.3 建筑单体的被动式节能设计
        4.3.1 建筑体形系数
        4.3.2 合理的平面设计
        4.3.3 造型与遮阳相结合的建筑立面
        4.3.4 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
        4.3.5 节能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对于绿色住宅评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5.1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被动式节能设计
    5.2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被动式设计的发展方向
    5.3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被动式设计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8)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被动节能自然通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总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高校食堂建筑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高校食堂建筑及自然通风的研究
    1.3 研究范围界定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方案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校食堂的特点与自然通风的关系
    2.1 国内外高校食堂比较
        2.1.1 国内高校食堂
        2.1.2 国外高校食堂
        2.1.3 总结
    2.2 食堂的特点
        2.2.1 食堂的定义
        2.2.2 我国食堂的发展历程
        2.2.3 高校食堂特点和企事业食堂对比
        2.2.4 高校食堂特点及对设计的确定性
    2.3 食堂的内部物理环境
        2.3.1 声环境现状
        2.3.2 光环境现状
        2.3.3 空气环境现状
        2.3.4 总结
    2.4 高校食堂能耗情况分析
    2.5 高校食堂室内通风的目标
        2.5.1 食堂建筑对室内健康通风的要求
        2.5.2 热舒适通风的要求
        2.5.3 食堂建筑能源利用要求
第3章 自然通风设计和高校食堂特征的耦合
    3.1 风环境设计的方法程序及措施
    3.2 建筑风环境与场地设计的关联
        3.2.1 建筑场地类型及特征
        3.2.2 建筑群体布局
        3.2.3 建筑单体形态
        3.2.4 气候条件
    3.3 风环境和建筑形式
        3.3.1 影响通风的建筑因素
        3.3.2 风能利用和减小风害
    3.4 室内风环境的设计原理及策略
        3.4.1 利用自然通风的特点
        3.4.2 现代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
        3.4.3 自然通风的方式
        3.4.4 利用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模式
    3.5 夏热冬冷地区和被动节能自然通风耦合
        3.5.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3.5.2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适应性策略
        3.5.3 高校食堂季节性与被动节能自然通风耦合
        3.5.4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节能通风策略
    3.6 自然通风技术在大体量的建筑中的运用
        3.6.1 平面单元的竖井式自然通风
        3.6.2 双层墙通风模式
        3.6.3 天井分离餐厨通风模式
        3.6.4 利用大通廊作为腔体实现通风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立食堂自然通风模型
    4.1 高校食堂的建筑特征
        4.1.1 高校食堂的平面布局形式
        4.1.2 用餐区和厨房备餐区的平面关系
        4.1.3 用餐区和厨房备餐区的空间组合形式
    4.2 食堂模型建立的原则
        4.2.1 食堂自然通风的区域
        4.2.2 适宜的建筑形体
        4.2.3 食堂自然通风的形式
    4.3 建筑模型的平面及空间布局
        4.3.1 规模及其他建筑参数的确定
        4.3.2 食堂空间的组合形式
        4.3.3 建立适宜于通风的食堂模型
        4.3.4 模型与长沙六所已建成的高校食堂对比
    4.4 食堂建筑自然通风动态耦合计算
        4.4.1 自然通风评价方法
        4.4.2 模型及建筑计算
    4.5 食堂模型及模拟设置
        4.5.1 食堂CAD形体模型的分析
        4.5.2 网格划分和湍流模型的选择
        4.5.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5.4 模拟计算的取点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CFD自然通风模拟
    5.1 模拟验证及模型模拟任务书
        5.1.1 食堂模型的计算参数及外界条件
        5.1.2 自然通风的计算方法
        5.1.3 已有模型验证
    5.2 迎风面与全年主导风向角度模拟
        5.2.1 迎风面与主导风向成90°
        5.2.2 迎风面与主导风向成75°
        5.2.3 迎风面与主导风向成60°
        5.2.4 迎风面与主导风向成45°
        5.2.5 迎风面与主导风向成0°
        5.2.6 五个模型通风应用潜力对比
    5.3 变风向角度模拟比较分析
        5.3.1 模型一不同角度的风速分布
        5.3.2 模型二不同角度的风速分布
        5.3.3 模型三不同角度的风速分布
        5.3.4 模型四不同角度的风速分布
        5.3.5 模型五不同角度的风速分布
        5.3.6 五模型最佳角度的风速比较
    5.4 窗地面积比模拟比较
        5.4.1 不同窗地面积比对模型一通风应用潜力的影响
        5.4.2 不同窗地面积比对模型二通风应用潜力的影响
        5.4.3 不同窗地面积比对模型三通风应用潜力的影响
        5.4.4 不同窗地面积比对模型四通风应用潜力的影响
        5.4.5 不同窗地面积比对模型五通风应用潜力的影响
        5.4.6 本节小结
    5.5 模型三有无温差条件下通风应用潜力比较
        5.5.1 有温差条件的通风模拟
        5.5.2 有无温差条件下模拟结果对比
    5.6 模型二自然通风应用潜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蓄能墙系统Energy Plus模拟
    6.1 界面引入双层相变材料墙体结合夜间通风系统
        6.1.1 特朗伯蓄热双层墙的类型介绍
        6.1.2 相变材料壁板PCM Trumbo
        6.1.3 夜间通风蓄冷系统界面
    6.2 长沙气象数据分析
        6.2.1 长沙基础信息
        6.2.2 气象分析软件介绍
    6.3 模型建立及基本假设
        6.3.1 国内外能耗模拟软件比较
        6.3.2 建筑几何模型建立
        6.3.3 建筑围护结构参数信息
        6.3.4 人员、灯光、设备作息时间设定
        6.3.5 模型工况说明
    6.4 模拟结果及分析
        6.4.1 南向模拟结果分析
        6.4.2 北向模拟结果分析
        6.4.3 东向模拟结果分析
        6.4.4 西向模拟结果分析
    6.5 模拟结果对比
        6.5.1 各朝向全年舒适时数提升效果对比
        6.5.2 各季全年舒适时数提升效果对比
        6.5.3 各季各朝向全年舒适时数提升效果对比
    6.6 特朗伯墙板夜间蓄冷系统的发展延伸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设计验证及研究总论
    7.1 被动节能策略集成的建筑模型
        7.1.1 食堂模型的平面布局
        7.1.2 食堂模型的立面外观及效果图
        7.1.3 食堂模型的内部布局及外墙构造
    7.2 食堂模型CFD模拟的结果分析
        7.2.1 测速点的平均风速分析
        7.2.2 有无温差的风速及云图比较
        7.2.3 窗地面积比结果分析
        7.2.4 迎风面与主导风的角度对比
    7.3 Energy-plus模拟蓄能墙的效果验证
        7.3.1 模拟结果显示
        7.3.2 蓄能墙与空调的经济性比较
    7.4 自然通风研究方法及设计策略
        7.4.1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7.4.2 高校食堂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致谢

(9)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航站楼快速建设背景
        1.1.2 金属屋面在航站楼中的应用背景
        1.1.3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现状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比较研究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图示分析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航站楼金属屋面概述
    2.1 航站楼建筑概述
        2.1.1 航站楼建筑构型
        2.1.2 航站楼建筑特征
    2.2 金属屋面概述
        2.2.1 金属屋面的定义
        2.2.2 金属屋面的系统分类
    2.3 航站楼金属屋面概述
        2.3.1 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发展
        2.3.2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动因
        2.3.3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特点
    2.4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设计要素
        2.4.1 金属屋面构型设计
        2.4.2 金属屋面系统选型
        2.4.3 金属屋面细部构造
        2.4.4 金属屋面的节能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应用及实例研究
    3.1 调研的目的、对象和方式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方式
    3.2 航站楼金属屋面应用类型研究
        3.2.1 金属屋面的板型体系
        3.2.2 金属屋面构型设计
        3.2.3 金属屋面采光天窗形式
        3.2.4 金属屋面的防水构造
        3.2.5 金属屋面的保温构造
    3.3 国内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实例解析
        3.3.1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3.3.2 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
        3.3.3 桂林两江机场T2航站楼
        3.3.4 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
        3.3.5 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
    3.4 国外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解析实例
        3.4.1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航站楼
        3.4.2 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国际机场T4航站楼
    3.5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艺术表现与技术难点
    4.1 航站楼金属屋面的艺术表现
        4.1.1 表皮处理
        4.1.2 平面构成
        4.1.3 立体造型
    4.2 航站楼金属屋面技术难点分析
        4.2.1 航站楼金属屋面抗风设计
        4.2.2 航站楼金属屋面防水设计
        4.2.3 航站楼金属屋面声学设计
        4.2.4 航站楼金属屋面防雷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策略
    5.1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原则
        5.1.1 构造合理原则
        5.1.2 技术适宜原则
        5.1.3 形式美观原则
    5.2 航站楼金属屋面整体设计
        5.2.1 基于围护功能
        5.2.2 基于空间需求
        5.2.3 基于建筑表现
    5.3 航站楼金属屋面细部设计
        5.3.1 适宜的屋面选型
        5.3.2 合理的采光窗设计
        5.3.3 科学的构造设计
    5.4 航站楼金属屋面可持续设计
        5.4.1 金属屋面性能优化
        5.4.2 屋面节能技术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总结
    6.2 航站楼金属屋面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10)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危机与环境现状
        1.1.2 建筑节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界定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现状
    2.1 湖南省地理概况和气候特征
        2.1.1 湖南省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2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基本情况
        2.2.1 既有住宅层数
        2.2.2 既有住宅户型和房屋面积
        2.2.3 既有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现状
    2.3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现状调研
        2.3.1 调研目的
        2.3.2 调研范围
        2.3.3 调研结果分析
        2.3.4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存在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舒适性及能耗指标
    3.1 室内热舒适性指标
        3.1.1 热舒适性定义及影响因素
        3.1.2 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3.2 屋面低能耗热工指标
        3.2.1 低能耗与超低能耗定义
        3.2.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现状
        3.2.3 湖南地区居住建筑屋面热工指标选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屋面改造技术研究
    4.1 正置式屋面
    4.2 倒置式屋面
    4.3 通风隔热屋面
        4.3.1 架空通风屋面
        4.3.2 平改坡
    4.4 冷屋面
    4.5 被动式蒸发冷却屋面
        4.5.1 蓄水屋面
        4.5.2 多孔材料蓄水屋面
    4.6 种植屋面
        4.6.1 简单式
        4.6.2 花园式
    4.7 既有住宅屋面改造方案初步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拟分析计算
    5.1 模拟计算目的
    5.2 建筑模拟分析软件介绍
    5.3 建筑模型建立
        5.3.1 模拟计算模型
        5.3.2 参数设置
    5.4 模拟计算
        5.4.1 供冷供暖能耗模拟计算
        5.4.2 室内热环境模拟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策略
    6.1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低能耗改造技术路线
        6.1.1 屋面低能耗改造依据
        6.1.2 屋面改造技术路线
    6.2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策略
        6.2.1 屋面低能耗改造基本要求
        6.2.2 屋面低能耗改造策略及优化
    6.3 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设计实例
        6.3.1 建筑基本情况
        6.3.2 改造方案设计
        6.3.3 改造方案模拟验证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规程图集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录E 湖南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调研问卷

四、适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旧工业建筑转型创意文化产业园节能改造模拟研究 ——以合柴·1972为例[D]. 黄子弦.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呼包鄂地区农村住宅垂直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研究[D]. 丁悦.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3]赣南农宅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研究[D]. 黄涵荣.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4]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D]. 仲文洲. 东南大学, 2021
  • [5]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D]. 韩啸霖.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6]夏热冬冷地区通风与蓄热技术在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 陈潇囡. 安徽建筑大学, 2020
  • [7]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 ——以南通三建被动式绿色住宅示范项目为例[D]. 张宇.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夏热冬冷地区高校食堂建筑被动节能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 刘晓红. 湖南大学, 2020(02)
  • [9]航站楼金属屋面设计研究[D]. 王宏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湖南地区既有住宅屋面低能耗改造技术研究[D]. 曾星. 湖南大学, 2020

标签:;  ;  ;  ;  ;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建筑屋面保温材料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