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对心脏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生长激素对心脏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一、生长激素促进心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霞[1](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肛肠科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年龄25~7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TEAS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T组患者在术前1天于合谷(LI4)、内关(PC6)、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三阴交(SP6)穴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min,手术当天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切皮开始时、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min,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继续在相同穴位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次30min。S组患者在与T组相同穴位、相同时点给予假刺激,观察并记录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化情况;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的食欲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TP、ALB、PA和TRF均较术前1天显着下降(P<0.05),在术后第7天,T组TP、ALB、PA和TRF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S组仍低于术前基础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第7天T组患者TP、ALB、PA和TRF均明显高于S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时(T0)相比,在麻醉诱导后(T1)S组患者心率(HR)下降更显着(P<0.05),在切皮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两组患者心率(HR)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诱导后(T1)和手术结束时(T4)较入室时(T0)降低更显着(P<0.05),且S组平均动脉压(MAP)在切皮时(T3)也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后(T2)和拔管后(T5)较T组升高更显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均较S组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的食欲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均较S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杜耀[2](2020)在《贞芪颗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促生长用途的抗生素的使用进一步受到限制,开发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型促畜禽生长剂显得尤为重要。中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畜禽促生长剂开发领域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本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研制的“贞芪颗粒”是一种以中药女贞子和黄芪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复方中兽药制剂。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复方中兽药制剂具有显着地促进猪生长效果,具有发展成为畜禽促生长中药制剂的潜力。毒性试验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申报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开展了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评价该中兽药制剂的安全性,明确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同时,初步探究了该复方中兽药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为后续深入开展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不同剂量(0~50 mg/10g·bw)的贞芪颗粒溶液通过灌胃方式对小鼠给药,发现在最大剂量50mg/10g·bw给药时,小鼠仍全部存活。进一步以50mg/10g·bw剂量进行最大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均无死亡和异常表现,表明小鼠对贞芪颗粒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0mg/10g·bw。根据《化药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规定,对于药物在50 mg/10 g·bw的剂量下,小鼠仍未死亡,则可以结束整个急性毒性试验。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根据中国兽药典以及陈奇等人编写的《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中规定,对于临床疗程在两周以内的新兽药,亚急性毒性周期选择一个月可以很好的支撑下一步临床试验。因贞芪颗粒的临床疗程在两周内,所以我们选择30天的给药周期。以高、中、低三个剂量(50.0、25.0、12.5 mg/10g·bw)对大鼠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0天。结果发现,灌服高、中、低剂量复方贞芪颗粒的实验组大鼠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精神、摄食、饮水、粪便、体重等均未见异常。在实验结束时,对大鼠进行血常规指标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虽然贞芪颗粒处理组大鼠相比于对照组大鼠有少量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除了高剂量组大鼠的谷草转氨酶指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在连续给药15天和30天时,测定各组大鼠脏器系数,结果显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且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见与该药物作用相关的病理变化。在评估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中,分别设置贞芪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3.40、1.70、0.85mg/10g·bw)、五味健脾颗粒阳性对照组(5.1mg/10g·bw),以及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灌胃给药两次,持续7天。在给药第3天和第7天以及停药后第3天和第7天时,对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和采食进行称重和记录。在给药第7天和停药第7天时,分别剖杀各组一半数量的鼠,分离脏器测脏器系数;测定血清中GH、T3、T4、IGF-I四种激素含量,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给药7天以及停药7天中,贞芪颗粒各剂量组小鼠平均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等数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但两两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贞芪颗粒各剂量组与五味健脾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脏器系数和空白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小鼠激素测定结果显示,在给药第7天,贞芪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四种激素含量均显着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停药后第7天,贞芪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四种激素水平也均显着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贞芪颗粒均没有明显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且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GH、T3、T4、IGF-I的激素水平。

吴冬[3](2020)在《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且上述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这些慢行消化不良症状原因的一种疾病。本课题组根据耳穴区特定的解剖部位,多年来一直开展耳甲电针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评价耳甲电针对FD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阐释其疗效机制。方法研究一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耳甲电针组和对照刺激组各45例。耳甲电针组刺激区域为耳甲腔,对照刺激组刺激区域为外耳缘中部,即上耳舟部。使用华佗牌SDZ-ⅡB电子针疗仪进行治疗,脉冲为疏密波,其中密波频率为20 Hz,疏波频率为4 Hz,刺激强度为8-20 mA,患者每周治疗5次,每次30 min,临床试验疗程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制定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比分析耳甲电针组与对照刺激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研究二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的影响31只成年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各组大鼠适应性喂养5天。本研究采用夹尾刺激法对模型组、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进行FD模型复制。造模结束后,空白组、模型组动物自由摄食摄水,不予任何处理;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FD模型大鼠麻醉后,采用华佗牌SDZ-ⅡB型电子针疗仪进行干预,耳甲电针组刺激区域为大鼠双侧耳甲腔,对照刺激组刺激区域为大鼠双侧耳缘,脉冲为疏密波,其中密波频率为20 Hz,疏波频率为4 Hz,刺激强度为4 mA,每天干预30 min,连续14天。分别于造模后和干预后,使用一般情况评分、体重、3h进食量、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以评估各组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物行为。结束干预后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取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组织,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与十二指肠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研究三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乙酰胆碱(ACh)、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FD模型大鼠血清乙酰胆碱(ACh)、炎症因子、脑肠肽的影响。研究四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和十二指肠的p38 MAPK、IκB-α、p65 NF-κ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耳甲电针治疗FD的效应机制.结果研究一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基线方面耳甲电针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方面,较对照刺激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耳甲电针组在主要症状评分表、FDDQL、HAMA、HAMD、SDS、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较对照刺激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耳甲电针组治疗有效率是91.11%,高于对照刺激组治疗有效率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耳甲电针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有效率91.11%,对照刺激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9例,有效率 68.89%。研究二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造模后大鼠呈现毛发粗糙、枯黄,便溏,进食量、饮水量减少,活动度、灵敏度降低,静卧扎堆乃至蜷缩于鼠笼角落,情志抑郁不安,易受惊。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一般情况评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体重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体重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3h进食量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3h进食量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3h进食量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降低(P<0.05);耳甲电针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HE染色胃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明显微损伤和脱落、排列无序,腺体明显水肿、排列不规则,有炎性细胞浸润;耳甲电针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腺体结构完整、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十二指肠模型组十二指肠黏膜结构较完整,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部分倒伏、融合,黏膜层有炎性细胞浸润;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黏膜结构较完整,肠绒毛排列较整齐,部分绒毛尖端破溃,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研究三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ACh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大鼠血清ACh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ACh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TNF-α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5-HT含量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5-HT含量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5-HT含量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VIP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VIP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研究四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65 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结论1、耳甲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耳甲电针可影响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和组织形态。3、耳甲电针具有抗炎、调控脑肠肽的效应。4、耳甲电针可以下调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即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彭晓静[4](2020)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和常规液体治疗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否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是否有利于尽早恢复肠道营养,是否可以提高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开滦总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年龄35-65岁男31例,女29例,其中剔除了 7例,最终纳入5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组(n=27)和C组(n=26),G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C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用量、手术时间、尿量、失血量、浓缩红细胞输入例数、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标本切除时(T2)、手术结束(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每搏量变异度(SVV)、乳酸(Lactic Acid,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02)等情况。在T0-T3及术后第1、2、3天(T4、T5、T6)七个时间点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检测血浆中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T0-T3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和甘丙肽(Galanin,GAL)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术式、ASA分级、手术时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临床可比性。在T2和T3时间点G组与C组相比:MAP升高、CVP下降、SVV下降、CI增加、Lac低、ScvO2高(P<0.05)。G组与C组相比:胶体液入量和多巴胺使用量多,晶体液入量、输液总量少(P<0.0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P<0.05),气管插管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G组比C组要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G组比C组要短(P<0.05)。在T2-T6时G组与C组相比:血浆DAO、D-Lac和LPS低。术后第一天血浆DAO、D-Lac和LPS均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与T0比较,在T1-T2时两组患者血浆NT-3均升高,T3时均下降,而G组比C组变化明显,而血浆GAL在T2和T3时持续升高,且G组明显低于C组。G组患者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谵妄、心律失常、伤口感染、肺部并发症、术后出血、胃排空功能障碍、发热、胰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G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以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具有良好的组织灌注,可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氧合。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肠道屏障具有保护作用。3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以避免了不恰当的液体输注对胃肠道灌注造成水肿或不足,利于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图14幅;表8个;参134篇。

田婷[5](2020)在《不同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麻痹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不同的艾灸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恢复的临床效果,以寻求最佳艾灸灸时,为艾灸疗法在全麻术后患者早期恢复的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行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A(艾灸10min)、实验组B(艾灸20min)、实验组C(艾灸30min),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前及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h开始至术后首次排便采用艾灸双侧足三里干预。记录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术后腹胀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术后发热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日的血钾值;术后72h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1)不同艾灸灸时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的时间短于对照组。(2)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VAS评分的影响:在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四个时点四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6h,实验组B、实验组C的VAS评分低于实验组A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实验组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 Edesti-mating Equations,GEE)结果显示:b值为-0.643(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艾灸灸时与VAS呈负相关。(3)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四个时点腹胀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术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E模型结果显示:b值为-1.288(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不同艾灸灸时与术后腹胀发生率呈负相关。(4)不同艾灸灸时对PONV发生率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 PONV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四个时点,四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模型结果显示:b值为-0.482(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艾灸灸时与PONV发生率呈负相关。(5)不同艾灸灸时对术后体温变化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6h发热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术后发热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四个时点,四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模型结果显示:b值为-0.654(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艾灸灸时与术后发热发生率呈负相关。(6)四组患者血钾情况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的比较:不同的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不同,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C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方程b值为0.779(P<0.05),即艾灸灸时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呈正相关。(8)不良反应:实验过程中无干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术后艾灸30min对比术后艾灸20min、术后艾灸10min,可以缩短妇科全麻腹腔镜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有效的促进术后患者POI的恢复。(2)术后艾灸30min对降低患者PONV发生率,调节术后早期体温,缓解术后腹痛、腹胀有更好的效果。(3)术后艾灸30min干预对促进POI恢复无不良反应且安全性高。

张琦[6](2020)在《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基于ENS架构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临床研究: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小肠内给予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通过观察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探讨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观察两组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恶性呕吐、腹痛腹胀),探讨芪黄煎剂能否减轻术后不适和并发症;通过观察术后患者两组胃肠激素的变化(MOT、GAS、SS、VIP),探讨苗黄煎剂能否调节术后胃肠激素,进一步探讨芪黄煎剂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2.实验研究通过建立胃切除手术创伤大鼠模型,给予芪黄煎剂干预,通过观察小肠推进率探讨其是否能够促进胃肠运动的恢复;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测ENS网络中ACh、SP、VIP、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数量,探讨其是否有助于ENS网络的重建和恢复;通过检测ENS网络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及其受体(M3R、VIP2R、NK1R)mRNA 表达水平、蛋白翻译情况,探讨:ENS网络结构的恢复是否标志着其功能的恢复(即分泌正常的神经递质),进一步探讨芪黄煎剂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将80例行胃切除手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mutrition,EN)乳剂TPF营养管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d-第7d给予中药芪黄煎剂营养管滴入,分别观察两组:(1)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升结肠时间、到达横结肠时间、到达降结肠时间);(2)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7天胃肠激素(MOT、GAS、VIP、SS)的血浆含量;(3)术后不适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2.实验研究将80只大鼠建立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由软件制作随机码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芪黄煎剂组4组,每组20例。(1)给予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下同),采用酚红排空测定法,公式(小肠推进率=推进长度/小肠全长×100%)计算小肠推进率。(2)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肠ENS网络中ACh、SP、VIP、NO的形态和分布;ACh、SP、VIP、NO神经元细胞数量。(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其 mRNA表达水平,观察AChE、SP、VIP、NOS基因转录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录后AChE、SP、VIP、NOS的蛋白翻译情况。(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观察M3R,VIP2R,NK1R基因转录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录后M3R,VIP2R,NK1R的蛋白翻译情况。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研究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升结肠时间、到达横结肠时间、到达降结肠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2)两组术后促进胃肠运动激素比较:两组术后1、7天GAS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7天MOT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两组术后1天MOT、GA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MOT、GAS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7天较术前1天,MOT、GAS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抑制胃肠运动激素比较:术后1、7天,VIP、SS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术后1天均明显升高,与术前1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VIP、SS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7天较术前1天VIP、SS上升不明显(P>0.05)。(3)与对照组相比,芪黄煎剂能够减轻术后腹胀、腹痛不适,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恶心呕吐例数无差异(P>0.05)。2.实验研究(1)在小肠推进运动功能的实验中发现,术后小肠推进率标准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芪黄煎剂组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芪黄煎剂组小肠推进率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在ENS网络结构观察的实验中发现芪黄煎剂组ACh、SP肠神经元胞体大而染色深,节间束的神经纤维粗大,与假手术组染色及分布相当,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相对较小,节间束神经纤维纤细、染色较浅;芪黄煎剂组VIP、NO肠神经元胞体较小,节间束神经纤维纤细、染色较浅,与假手术组染色及分布相当,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相对较深,节间束神经纤维粗大。(3)在ENS网络阳性神经元数量观察的实验中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芪黄煎剂组减少不明显,P>0.05(值分别为P=0.2930,0.5039,0.2800,0.0005);肠内免疫营养组、芪黄煎剂组明显比标准肠内营养组增加,P均<0.005(值分别为P=0.2930,0.5039,0.2800,0.0005)。(4)在ENS网络肠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中发现,标准肠内营养组与假手术组比较AChE、SP、M3R、NK1R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芪黄煎剂组AChE、SP、M3R、NK1RmRNA也明显降低,而VIP、NOS及VIP2R明显升高(P<0.05);芪黄煎剂组与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标准营养组比较AChE、SP、M3R、NK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VIP、NOS及VIP2R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论(1)手术的创伤,麻醉的应激可以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损害,影响ENS中相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2)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芪黄煎剂能够减轻术后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促进小肠蠕动功能;(3)芪黄煎剂能够有效的调控胃肠激素(MOT、GAS、VIP、SS),使之在手术后尽快恢复正常;(4)芪黄煎剂有助于ENS网络的重建和恢复,促进肠道动力增强;(5)芪黄煎剂可以有效调控ENS中相应阳性神经元数量以及ACh、SP、VIP、nNOS、M3R、VIP2R、NK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6)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早期应用芪黄煎剂有利于术后肠ENS恢复,促进胃肠运动,利于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杨泽填[7](2019)在《艾灸改善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肠癌手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中医外治法艾灸干预,通过评估术前、术后胃肠功能及心境变化,观察艾灸治疗大肠癌手术POFS的临床疗效,尝试揭示艾灸治疗大肠癌手术POFS的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FS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丰富ERAS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了 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广州市中医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行电子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结直肠癌),并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存在疲劳综合征患者,符合纳入标准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37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不涉及其他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艾灸疗法。用法疗程: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9amm、3pmm行艾灸治疗,每次20min,直至术后第14天终止艾灸治疗,最长疗程不超过14天。拟定穴位:双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观察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评估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7d、10d、14d的VAS、BPOMS、ICFS量表评分。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基线分析及安全评估。所有数据采用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1)试验组纳入37例,退出6例;对照组纳入33例,退出3例;两组治疗完成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2)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麻醉前ASA分级、术前BMI、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基线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效应指标比较:(1)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5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缩短3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治疗组缩短7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Id和术后1d、10d、14d的VA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d、7d的VAS量表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内,治疗后VAS量表评分逐步降低,与术前1d比较,术后1d、3d、7d、10d、14d的VAS量表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内,治疗后VAS量表评分逐步降低,与术前1d 比较,术后1d、3d、7d、10d、14d的VAS量表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3)BPOM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1d和术后7d、10d、14d的BPOM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3d的BPOM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治疗后BPOMS评分逐步下降,与术前1d L比较,术后7d、10d、14d的BPOM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d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内,治疗后BPOMS评分逐步下降,术后7d、10d、14d的BPOM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d有显着性差异(P<0.01)。(4)ICF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1d和术后3d、7d、14d的ICF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10d的ICF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内,治疗后ICFS评分逐步下降,与术前Id比较,术后10d、14d的ICF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d、7d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内,治疗后ICFS评分逐步下降,术后14d的ICFS量表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3d、7d、10d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大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POFS,持续时间约7-14天左右,有自愈倾向。艾灸双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可以通过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心境变化,从而缓解POFS,达到 ERAS目标。

祁辉[8](2019)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幼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其中空白对照组12只,常规饲料喂养;造模组48只,按病因模拟法予特制饲料喂养,建立厌食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江中健胃消食片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每组12只。予以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6周后,以10%水合氯醛麻醉并脱臼处死,采集样本。每只大鼠取胃窦及空肠部组织,部分组织甲醛常规固定,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对其评分;部分组织置于液氮中,-80℃保存,以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变化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病理切片显示,对于胃窦组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黏膜层损伤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经治疗后,阳性药物组与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可见炎性细胞减少,黏膜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对于空肠组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绒毛变短变宽,较稀疏,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有大量的炎症细胞。经治疗后,阳性药物组和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肠绒毛明显增长、增宽,隐窝深度增加,且炎细胞大量减少。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减轻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胃窦组织黏膜层炎症反应程度,改善黏膜层损伤。2.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改善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空肠组织黏膜层绒毛长度,宽度,及隐窝深度,促进其绒毛的修复。3.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以上调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对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娟[9](2018)在《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妇科腹式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妇科患者腹部术后疲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疲劳、疼痛、心境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评价其在改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改善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早期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一种安全、经济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妇科腹部手术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VAS疲劳目视模拟计量表(Christensen疲劳计分)进行分析,了解妇科患者腹部术后疲劳状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疲劳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和围手术期疲劳测评量表(Identity-Consequence Fatigue Scale,ICFS)对2017年2月—6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妇科腹部手术住院患者180名术后疲劳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妇科患者腹部术后疲劳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名术后疲劳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术后疲劳情况、术后疼痛状况、心境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疲劳发生率为76%,术前及术后第2,4,7,14,30天的目视模拟疲劳评分分别为(1.40±1.65)分、(5.06±1.65)分、(4.22±1.47)分、(3.21±1.10)分、(2.35±0.82)分、(1.08±0.68)分。术后第2,4,7,14天疲劳评分均高于术前,并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第30天的疲劳评分低于术前,表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存在术后疲劳现象,术后疲劳时间持续在术后第14至30天;2.单因素分析,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在术后不同时点的疲劳评分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家族史、心境状态、术后疼痛、术前疲劳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3.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疲劳评分、疼痛评分和心境状态评分,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妇科腹部术后患者术后疲劳发病率高,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4到30天;2.术前疲劳、术后疼痛、患者的心境状态、有无家族史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3.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能有效缓解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疲劳及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的心境状态,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李晓[10](2011)在《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心胸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如耳穴压丸或针刺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减少或改善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降低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率。早期的治疗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胃肠功能的恢复对于心脏术后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往中西医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方面均己做较多研究,在治疗方面亦有不同的手段,然而目前研究多针对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而在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研究的报道较少。同时由于西药治疗本身所具有的毒、副反应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而中医外治法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方便、价廉,可操作性强。因此,有必要系统探讨心脏手术对脾胃功能影响的程度与恢复规律,开展中医外治法对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优选研究。目的系统探讨心脏手术对脾胃功能影响的程度与恢复规律,观察采用中医外治法之耳穴压丸法对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疗效,以形成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方案并推广应用,制订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标准。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本课题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心血管二科心脏外科术后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观察肛门排气排便、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并发症的发病规律,分析其相关因素。治疗组从术后第一天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耳穴中脾、胃、大肠、十二指肠、小肠、责门、内分泌、三焦为治疗部位。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患者自行或家属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s,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观察耳穴压丸法对心脏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并发症的疗效。其计算方法按分类计分法,详见附录-病例观察表。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对治疗结果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对照组腹胀发生18例(60%),呕吐发生13例(43%),治疗组腹胀发生4例(13%),呕吐发生0例(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肠鸣音恢复时间最短为术后18h,最长52h,平均42.73±16.32h,肛门首次排便时间最短为22h,最长为98h,平均60.66±16.71h。而治疗组中肠鸣音恢复时间最短为21h,最长为48h,平均33.76±6.55h,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平均47.63±10.40h,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胃动素提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统计患者胃肠功.能计分显示治疗组术后1-7天内每天的计分总数均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示患者术中出血量越多,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观察计分越多,术后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病情也越重;患者年龄越小或高龄术后计分较高,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亦较大。结论通过对对照组30例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结合主观指标的观察及胃动素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患者在自我生理机能的调节下,术后48h内,胃肠功能逐渐改善,但过程较慢,术后49h-120h内胃肠功能改善比较明显,术后121h-168h,胃肠功能继续改善,逐渐趋于正常水平。患者术中出血量越多,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病情也越重;患者年龄越小或高龄,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亦较大。治疗组30例心脏病患者直视术后辅助以耳穴压丸法,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并发症发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无痛、方便、价廉,患者依从性较高,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便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生长激素促进心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长激素促进心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针刺在腹部外科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贞芪颗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1.文献综述
    1.1 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1.1.1 中兽药概述
        1.1.2 中兽药增强畜禽免疫力
        1.1.3 中兽药防治畜禽疾病
        1.1.4 中兽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1.2 新兽药的安全性评价
        1.2.1 新兽药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1.2.2 新兽药安全性研究的方法
    1.3 畜禽促生长研究进展
        1.3.1 畜禽促生长概述
        1.3.2 畜禽促生长机制
        1.3.3 生长相关激素
    1.4 贞芪颗粒研究进展
        1.4.1 女贞子及其药理作用
        1.4.2 黄芪及其药理作用
        1.4.3 贞芪颗粒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受试药物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剂和试剂盒
        3.1.4 实验动物、饲料和饲养
        3.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3.2 贞芪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3.2.1 贞芪颗粒的小鼠LD50测定
        3.2.2 贞芪颗粒的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
    3.3 贞芪颗粒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3.3.1 大鼠的分组与灌胃
        3.3.2 大鼠的临床状态观察
        3.3.3 大鼠的体重称量
        3.3.4 大鼠的采食量测定
        3.3.5 大鼠的腹主动脉采血
        3.3.6 大鼠的剖杀和组织取样
        3.3.7 大鼠脏器组织的切片的制作
        3.3.8 大鼠血常规指标的测定
        3.3.9 大鼠血生化指标的测定
        3.3.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11 伦理申明
    3.4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3.4.1 实验分组及处理
        3.4.2 临床观察
        3.4.3 生长性能测定
        3.4.4 生长相关激素测定
        3.4.5 脏器系数测定
        3.4.6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贞芪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4.1.1 贞芪颗粒的小鼠LD50测定结果
        4.1.2 贞芪颗粒的小鼠最大耐受量(MTD)测定结果
    4.2 贞芪颗粒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4.2.1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的临床表现
        4.2.2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贞芪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2.3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贞芪颗粒对大鼠采食量的影响
        4.2.4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期大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
        4.2.5 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
        4.2.6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期大鼠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4.2.7 贞芪颗粒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病理学检查结果
        4.2.8 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4.2.9 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的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4.3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4.3.1 给药情况及临床状态观察
        4.3.2 生长性能
        4.3.3 脏器系数
        4.3.4 促生长相关激素
5.讨论
    5.1 贞芪颗粒急性毒性分析
    5.2 贞芪颗粒亚急性毒性试验分析
    5.3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5.4 促生长试验中贞芪颗粒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5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
    5.6 本试验的创新点及不足
    5.7 贞芪颗粒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与诊断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炎症的关系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的关系
        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现状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古代文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3 小结
        4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针灸古代文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3 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4 参考文献
    综述四 耳迷走神经刺激的研究现状
        1 耳迷走神经刺激与耳穴的关系
        2 迷走神经的概念
        3 耳迷走神经的概念
        4 迷走神经刺激的分类
        5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疾病的治疗
        6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炎症的治疗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部分
    研究一 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1 研究方案与设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临床试验研究随机数字表
    附录2 伦理审批件
    附录3 病例报告表和知情同意书

(4)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1.2 试验方法
        1.1.3 -般资料的收集
        1.1.4 标本采集和处理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1.2.3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
        1.2.4 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AO、D-Lac和LPS浓度
        1.2.5 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3和GAL浓度
        1.2.6 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
        1.2.7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1.2.8 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
    1.3 讨论
        1.3.1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2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组织器官的灌注的影响
        1.3.3 甘丙肽(GAL)、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1.3.4 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脂多糖(LPS)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1.3.5 GDFT对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2.1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消化道的影响
        2.1.1 迷走神经系统
        2.1.2 交感神经系统
        2.1.3 消化道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2.1.4 Cajal间质细胞
    2.2 胃肠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评价指标
        2.2.1 肠鸣音检测
        2.2.2 术后肛门排气、排便
        2.2.3 化学指标
    2.3 胃肠道屏障功能恢复的临床评价指标
        2.3.1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
        2.3.2 D-乳酸和脂多糖(LPS)
    2.4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2.4.1 液体治疗的进展
        2.4.2 GDFT的监测指标
        2.4.3 GDFT的监测方法
        2.4.4 GDFT的实施方案
    2.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患者信息记录表
附录B 研究所需药品、材料和设备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不同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麻痹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POI的认识
        1.1 POI的概述
        1.2 POI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1.3 现代医学对POI的防治措施
    2 祖国医学对POI的认识
        2.1 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防治POI的研究进展
        2.3 艾灸灸量与疗效的关系
    3 文献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干预流程及方法
        2.4 评价指标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各组病例基本资料
        3.2 四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3 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3.4 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的影响
        3.5 不同艾灸灸时对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
        3.6 不同艾灸灸时对术后体温变化的影响
        3.7 四组患者血钾情况比较
        3.8 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基线资料比较的分析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2 艾灸促进POI恢复的研究分析
        2.1 艾灸促进POI恢复的中西医理论基础
        2.2 艾灸促进POI恢复的灸时研究分析
        2.3 艾灸操作方法选择
        2.4 艾灸穴位选择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术后肠鸣音恢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
        3.2 术后腹痛情况
        3.3 术后腹胀的发生情况
        3.4 PONV的情况
        3.5 术后体温的情况
        3.6 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1.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 在校期间获得奖励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基于ENS架构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肠神经系统概念及研究进展
        1 肠神经系统(ENS)的概念与形态学结构
        2 肠神经系统来源与发育
        3 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
        4 肠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5 肠神经系统网络结构、递质、受体的观察和检测
    二 神经内分泌激素(胃肠激素)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1 胃肠激素的概念
        2 胃肠激素的重要兴奋性与抑制性激素(神经递质)
        3 胃肠激素的检测
    三 胃切除术后中医辨证、对机体危害及ENS网络的影响
        1 胃癌发病率及危害
        2 胃切除手术后对机体的影响
        3 胃切除手术后中医辨证
        4 胃切除手术后对ENS网络的影响
    四 中西医对病理状态下胃肠激素及ENS损害的干预
        1 现代医学干预
        2 传统中医中药干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一 临床资料
        二 研究材料
        1 实验药物和试剂
        1.1 实验药物
        1.2 主要试剂
        2 仪器和设备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标准
        2 术后中医证型的辨别、治法确立、方药组成
        3 中药施治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指标的观察及检测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四 结果
        1 术后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4
        2 两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胃肠运动激素变化比较
        2.1 两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促进胃肠运动激素MOT、GAS变化,结果见表2-5
        2.2 两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抑制胃肠运动激素VIP、SS变化,结果见表2-6
        3 术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恶性呕吐、腹痛腹胀),结果见表2-7
        五 讨论
        1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应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2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干预分析
        3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激素变化的干预分析
        4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的干预分析
        5 中药应用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研究内容
        一 实验动物、材料、仪器和试剂
        1 实验动物
        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 实验材料和器具
        2.2 实验试剂
        3 实验仪器
        3.1 检测离体肠管运动功能的仪器
        3.2 检测ENS肠神经元分布和定位的设备和仪器
        3.3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M3R、VIP2R、NK1R mRNA表达的设备和仪器
        3.4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hE、SP、VIP、NOS、M3R、VIP2R、NK1R蛋白表达设备和仪器
        二 方法
        1 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2 动物分组、干预方法和标本的采集
        2.1 动物分组
        2.2 各组干预措施
        2.3 标本采集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1 小肠推进率的检测
        3.2 肠神经元的形态、分布观察
        3.3 肠神经元的数量观察
        3.4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M3R、VIP2R、NK1RmRNA表达
        3.5 AChE、SP、VIP、NOS、M3R、VIP2R、NK1RmRNA蛋白表达
        4 统计学方法
        三 实验结果
        1 建立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完成标本采集
        2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3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肌层中肠神经元的形态、分布观察结果(如图3-5)ACh、SP、VIP、NOS肠神经元电镜下的形态、分布
        4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组织中肠神经元的数量的观察结果
        5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 mRNA和受体M3R,VIP2R,NK1R mRNA的表达
        5.1 各组间神经递质和受体的mRNA转录情况比较
        5.2 Ach、SP、VIP、nNOS、M3R、VIP2R、NK1R扩增动力学曲线
        6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M3R、VIP2R、NK1R mRNA蛋白表达
        四 讨论
        1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干预分析
        2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ENS网络结构影响的干预分析
        3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ENS网络肠神经递质变化的的干预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7)艾灸改善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概念及表现
        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三、术后疲劳综合征的评估方法
        四、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第三节 中医学对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病名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第四节 艾灸治疗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艾灸作用
        二、穴位选择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
        二、分组方法
        三、艾条选择
        四、取穴标准
        五、治疗方法
        六、观察指标
        七、观察时点
        八、不良反应及处理
        九、统计及方法
        十、质量控制办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治疗完成情况比较
        二、基线资料比较
        三、临床疗效分析
        四、安全性评估
    第五节 讨论
        一、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特点及研究意义
        二、艾灸疗法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改变
        三、艾灸疗法对大肠癌术后心境改变
        四、艾灸疗法对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五、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条件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备
        2.3 给药剂量与方法
    3 检测方法
        3.1 食量和体重测定
        3.2 胃窦及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与评分
        3.3 RT-PCR法检测Ghrelin及其受体、VIP及其受体mRNA在胃窦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
        3.4 Western Blot法检测Ghrelin及其受体、VIP及其受体蛋白在胃窦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
    4 统计与分析
(二)实验结果
    1 模型评定标准
        1.1 模型制备期间各组大鼠摄食量变化
        1.2 模型制备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 胃窦及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评分
        2.1 胃窦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表现与评分
        2.2 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与评分
    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
        3.1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 GHSR的 mRNA表达
        3.2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VIP及 VPAC2的mRNA表达
        3.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Ghrelin及 GHSR的 mRNA表达
        3.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VIP及 VPAC2的mRNA表达
    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
        4.1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 GHSR的蛋白表达
        4.2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VIP及 VPAC2 蛋白表达
        4.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Ghrelin及 GHSR的蛋白表达
        4.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VIP及 VPAC2 蛋白表达
(三)讨论
    1 小儿厌食症模型制备评价
    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理法方药分析
    3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探讨
        3.1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模型大鼠胃窦及空肠的组织学影响
        3.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模型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 的影响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Ghrelin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血管活性肠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9)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妇科腹式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 西医视角下的术后疲劳综合征
    2 中医视角下的术后疲劳综合征
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学分析
    5 研究结果
实验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原则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妇科腹部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状况
    2 妇科腹式术后患者POFS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POFS的干预效果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 本研究的局限和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致谢
作者简介

(10)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认识及治疗现状
        (一) 中医关于手术对胃肠功能影响机制的认识
        (二) 中医内服中药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概况
        (三) 中医外治法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概况
    二、西医关于手术对胃肠功影响的认识及治疗
        (一) 西医关于手术对胃肠功能影响机制的认识
        (二) 西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概况
        (三) 展望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研究对象来源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剔除标准
        (五) 退出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历的分组
        (二) 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技术路线
        (五)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完成研究情况
        (二) 观察结果
    四、讨论
        (一) 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机理及治疗的必要性
        (三) 耳穴压丸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机理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生长激素促进心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D]. 李霞.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贞芪颗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D]. 杜耀.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吴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4]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D]. 彭晓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不同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麻痹恢复的临床研究[D]. 田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基于ENS架构的分子机制[D]. 张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艾灸改善大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杨泽填.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D]. 祁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穴位按摩联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妇科腹式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干预研究[D]. 王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D]. 李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生长激素对心脏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