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期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四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赟,李娜,郭宁,李隆敏,刘海春,高洪波,张晓勇,邵玉军[1](2022)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肾上腺肿瘤, 在孕妇中极为罕见,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低流行率和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结合导致了诊断以及治疗困难。本研究通过对5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 发现4例患者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高血压, 每个病例发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 无法手术者可选择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通过随访发现在不同时间内均出现了复发转移, 其中选择继续妊娠到中后期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迅速, 短时间内均出现全身多发骨转移, 并且有两例在短时间便出现了死亡。因此, 有效的诊断、个体化治疗、终身随访尤为重要。
任翔,尚吉文,张华俊,马丁,姚雪[2](2021)在《妊娠合并双侧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文中指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C)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可作为散发病例或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发生,其中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约占所有病例的30%[1-2]。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PCC in pregnancy,PIP)少见,尤其是妊娠合并双侧嗜铬细胞瘤(bilateral PCC in pregnancy,BPIP)更为罕见,该类疾病因临床表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相似,因此常常会导致误诊。到目前为止报道的BPIP仅有30例左右,其中未经治疗的孕妇和胎儿的死亡率为40%~50%[2-4]。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3](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指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张华乐,颜建英,蒋玲玲,黄晓燕[4](2017)在《妊娠晚期合并副神经节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1病例简介患者,26岁,经产妇,汉族,以"停经38+6周,血糖异常3个月,恶心、眼黄2个月"为主诉于2016年5月24日收入院。末次月经2015年8月26日,核对孕周无误,孕期在外院产前检查6次。停经56天就诊福州和睦佳医院,彩超提示宫内早孕,盆腔左侧混合性包块,大小约78mm×44mm,性质待定。入院3+个月前查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及
张创标,卢筱华,冯烈[5](2016)在《妊娠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妊娠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妊娠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24岁,因孕27周、阴道流血2 h入院。孕期未行规律产检,入院后阴道流血已停止,测血压187/132 mm Hg,无头痛、心悸、大汗等症状,按妊娠期高血压并重度子痫前期予相关治疗,血压下降不理想,进一步查血、尿儿茶酚胺明显增高;MRI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区巨大肿块影,考虑嗜铬细胞瘤,予酚妥拉明治疗后血压控制较好。入院20 d后因B超示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分娩1活女婴,Apgar评分7分。1个月后行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者除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外,还应注意合并嗜铬细胞瘤的可能,尽早确诊能明显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逄城,刘光明,马洪顺[6](2014)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28岁。临床表现为2例妊娠期阵发性高血压,1例妊娠期持续性高血压,3例均伴有心动过速。肿瘤直径平均4.9(3.16.0)cm。2例在行剖宫产后立即行肿瘤切除术,1例行剖宫产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2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个月,血压、心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少见,多为良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极大,早期诊断、合理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母婴生存率。
刘力生[7](2011)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文中提出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刘力生[8](2011)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在1999年和2005年版本基础上修订的,由高血压联盟(中国)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近百位专家,包括心内科、肾脏科、神经科、老年科和内分泌科等学科专家多次讨论编撰而成。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有些社区高血压管理后的控制率超过6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呈增长态势;城市中老年人群高血压主要并发症——脑卒中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年轻人群中却是增加的。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防治策略应当基于心血管总体危险的评估(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随临床疾患)。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140/90mm Hg(1mm Hg=0.133kPa),≥65岁的老年人降压目标是<150/90mm Hg,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 Hg;糖尿病、肾脏病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降压目标为<130/80mm Hg;对高危患者管理应个体化。生活方式的改善如限盐、戒烟、减重、限酒、增加钾摄入量及体力活动,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有意义的。5大类降压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特殊人群高血压需特别处理,如少儿、老年、妊娠、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等。由于健康医疗政策和水平的差别,在指南实施过程中,建议采用两个不同级别的推荐(标准建议和基本建议),允许主管医师作出合适的选择。
Writing Group of 2010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9](2011)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文中研究指明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
李秋玲,翁开枝,尹春艳[10](2008)在《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的少见内分泌性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对母亲和胎儿均有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是否存活取决于早期的诊断、正确的治疗、适时的分娩和手术。认识这一疾患的特殊性和严重性,及时诊断、合理处理对预后有较大影响。本文就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二、妊娠期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四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期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四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妊娠合并双侧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3)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4)妊娠晚期合并副神经节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论 |
2.1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概况 |
2.2 重视异常征象,早识别及时诊治 |
2.3 孕期管理目标、分娩方式、外科手术时机及术后随访 |
2.4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5)妊娠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2.1 疾病概述 |
2.2 诊断 |
2.3 PI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鉴别诊断 |
2.4 治疗 |
2.5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
(6)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
前言 |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
1.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
1.3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1.3.1高钠、低钾膳食 |
1.3.2超重和肥胖 |
1.3.3饮酒 |
1.3.4精神紧张 |
1.3.5其他危险因素 |
1.4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1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2.2各种血压参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2.3我国人群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特点 |
3诊断性评估 |
3.1病史 |
3.2体格检查 |
3.3实验室检查 |
3.4血压测量 |
3.4.1诊室血压 |
3.4.2动态血压 |
3.4.3家庭血压 |
3.5评估靶器官损害 |
3.5.1心脏 |
3.5.2血管 |
3.5.3肾脏 |
3.5.4眼底 |
3.5.5脑 |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4.1按血压水平分类 |
4.2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
5高血压的治疗 |
5.1治疗目标 |
5.1.1标准目标 |
5.1.2基本目标 |
5.2治疗策略 |
5.2.1高危、很高危患者 |
5.2.2中危患者 |
5.2.3低危患者 |
5.3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
5.3.1减少钠盐摄入 |
5.3.2控制体重 |
5.3.3不吸烟 |
5.3.4限制饮酒 |
5.3.5体育运动 |
5.3.6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
5.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5.4.1药物治疗的策略 |
5.4.2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 |
5.4.3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
5.4.4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表8~10) |
5.5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5.1调脂治疗 |
5.5.2抗血小板治疗 |
5.5.3血糖控制 |
5.5.4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 (房颤) 的抗凝治疗 |
5.5.5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
5.6高血压治疗随诊及记录 |
5.6.1随诊的目的及内容 |
5.6.2降压药物剂量的调整 |
5.6.3危险分层的年度评估和分层与管理级别的调整 |
6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6.1老年高血压 |
6.1.1流行现状 |
6.1.2临床特点 |
6.1.3诊断 |
6.1.4治疗 |
6.2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
6.2.1血压特点和流行现状 |
6.2.2诊断 |
6.2.3治疗 |
6.3妊娠高血压 |
6.3.1患病率与定义 |
6.3.2降压治疗的策略 |
6.3.3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处理 |
6.3.4降压药物的选择 (表16) |
6.4高血压伴脑卒中 |
6.4.1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 |
6.4.2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
6.5高血压伴冠心病 |
6.5.1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 |
6.5.2伴稳定性心绞痛 |
6.5.3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6.5.4伴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6.6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6.6.1临床特点 |
6.6.2降压的目标水平 |
6.6.3药物选择和应用 |
6.7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6.7.1高血压与肾脏疾病 |
6.7.2高血压所致肾脏损害的降压治疗 |
6.7.3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的降压治疗 |
6.7.4终末期肾病的降压治疗 |
6.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6.8.1降压治疗的目标 |
6.8.2药物的选择和应用[8, 128, 162] |
6.9代谢综合征 |
6.9.1诊断标准 |
6.9.2治疗原则和降压目标 |
6.10外周血管病的降压治疗 |
6.11难治性高血压[167-169] |
6.11.1难治性高血压原因的筛查 |
6.11.2处理原则 |
6.12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170, 171] |
6.12.1定义 |
6.12.2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
6.12.3高血压亚急症的处理 |
6.1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
6.13.1降压治疗的目标 |
6.13.2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防治 |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
7.1防治对策 |
7.2高血压防治的策略 |
7.2.1全人群策略 |
7.2.2高血压易患人群策略 |
8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
8.1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的内容 |
8.2高血压社区管理流程 |
8.3随访的方式 |
8.4高血压社区防治主要的效果评价指标 |
9继发性高血压 |
9.1肾实质性高血压 |
9.2内分泌性高血压 |
9.2.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症) |
9.2.2嗜铬细胞瘤 |
9.2.3库欣综合征 |
9.3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根本特征是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 导致患肾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明显增高, 引起高血压及患肾功能减退。肾动脉狭窄是引起高血压和 (或) 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病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3%[209]。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据估计在我国占所有肾动脉狭窄的70%以上, 其次为大动脉炎 (约20%) 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约5%) [210]。其中大动脉炎所致的主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是我国年轻人继发性血管源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这与欧美国家有明显差别。 |
9.4主动脉缩窄 |
9.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
9.6药物性高血压 |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
10.1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南宣传推广和实施中的作用 |
10.2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医疗单位和企业界在指南宣传推广中的作用 |
10.3开展全国高血压医院及社区规范化管理与考核评估 |
编后语 |
(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论文提纲范文)
序 言 |
前 言 |
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
1.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1.3.1 高钠、低钾膳食 |
1.3.2 超重和肥胖 |
1.3.3 饮酒 |
1.3.4 精神紧张 |
1.3.5 其他危险因素 |
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1 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2.2 各种血压参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
2.3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特点 |
3 诊断性评估 |
3.1 病史 |
3.2 体格检查 |
3.3 实验室检查 |
3.3.1 基本项目 |
3.3.2 推荐项目 |
3.3.3 选择项目 |
3.4 血压测量 |
3.4.1 诊室血压 |
3.4.2 动态血压 |
3.4.3 家庭血压 |
3.5 评估靶器官损害 |
3.5.1 心脏 |
3.5.2 血管 |
3.5.3 肾脏 |
3.5.4 眼底 |
3.5.5 脑 |
4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4.1 按血压水平分类 |
4.2 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
5 高血压的治疗 |
5.1 治疗目标 |
5.1.1 标准目标 |
5.1.2 基本目标 |
5.2 治疗策略 |
5.2.1 高危、很高危患者 |
5.2.2 中危患者 |
5.2.3 低危患者 |
5.3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
5.3.1 减少钠盐摄入 |
5.3.2 控制体质量 |
5.3.3 不吸烟 |
5.3.4 限制饮酒 |
5.3.5 体育运动 |
5.3.6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
5.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5.4.1 药物治疗的策略 |
5.4.2 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 以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研究目标的随机对照降压治疗临床试验为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建立了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数十个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 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较早期的降压治疗试验, 主要研究积极降压治疗与安慰剂或不治疗对比是否能够明显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这些研究的结果一致显示, 通过降低血压可以明显降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这是我们治疗与管理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循证证据。 |
5.4.3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 即小剂量开始,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
5.4.4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表8~10)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5类, 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此外, 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
5.4.5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108]。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 许多高血压患者需要应用≥2种降压药物。 |
5.5 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5.1 调脂治疗 |
5.5.2 抗血小板治疗 |
5.5.3 血糖控制 |
5.5.4 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
5.5.5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
5.6 高血压治疗随诊及记录 |
5.6.1 随诊的目的及内容 |
5.6.2 降压药物剂量的调整 |
5.6.3 危险分层的年度评估和分层与管理级别的调整 |
6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6.1 老年高血压 |
6.1.1 流行现状 |
6.1.2 临床特点 |
6.1.3 诊断 |
6.1.4 治疗 |
6.2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
6.2.1 血压特点和流行现状 |
6.2.2 诊断 |
6.2.3 治疗 |
6.3 妊娠高血压 |
6.3.1 患病率与定义 |
6.3.2 降压治疗的策略 |
6.3.3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处理 |
6.3.4 降压药物的选择 (表16) |
6.4 高血压伴脑卒中 |
6.4.1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 |
6.4.2 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
6.5 高血压伴冠心病 |
6.6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6.6.1 临床特点 |
6.6.2 降压的目标水平 |
6.6.3 药物选择和应用 |
6.7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6.7.1 高血压与肾脏疾病 |
6.7.2 高血压所致肾脏损害的降压治疗 |
6.7.3 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的降压治疗 |
6.7.4 终末期肾病的降压治疗 |
6.8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6.8.1 降压治疗的目标 |
6.8.2 药物的选择和应用[8, 128, 162] |
6.9 代谢综合征 |
6.9.1 诊断标准 |
6.9.2 治疗原则和降压目标 |
6.10 外周血管病的降压治疗 |
6.11 难治性高血压[167-169] |
6.11.1 难治性高血压原因的筛查 |
6.11.2 处理原则 |
6.12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170-171] |
6.12.1 定义 |
6.12.2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
6.12.3 高血压亚急症的处理 |
6.13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
6.13.1 降压治疗的目标 |
6.13.2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防治 |
7 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
7.1 防治对策 |
7.2 高血压防治的策略 |
7.2.1 全人群策略 |
7.2.2 高血压易患人群策略 |
7.2.3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
8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
8.1 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的内容 |
8.2 高血压社区管理流程 |
8.3 随访的方式 |
8.4 高血压社区防治主要的效果评价指标 |
9 继发性高血压 |
9.1 肾实质性高血压 |
9.2 内分泌性高血压 |
9.2.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
9.2.2 嗜铬细胞瘤 |
9.2.3 库欣综合征 |
9.3 肾动脉狭窄 |
9.4 主动脉缩窄 |
9.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9.6 药物性高血压 |
10 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
10.1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南宣传推广和实施中的作用 |
10.2 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医疗单位和企业界在指南宣传推广中的作用 |
10.3 开展全国高血压医院及社区规范化管理与考核评估 |
11 编后语 |
(10)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病理生理 |
2 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诊断 |
3 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治疗 |
3.1 外科手术治疗 |
3.2 药物治疗 |
四、妊娠期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四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李赟,李娜,郭宁,李隆敏,刘海春,高洪波,张晓勇,邵玉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22(01)
- [2]妊娠合并双侧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J]. 任翔,尚吉文,张华俊,马丁,姚雪.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1(02)
- [3]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4]妊娠晚期合并副神经节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张华乐,颜建英,蒋玲玲,黄晓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02)
- [5]妊娠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探讨[J]. 张创标,卢筱华,冯烈.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6)
- [6]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逄城,刘光明,马洪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03)
-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刘力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05)
- [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刘力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08)
- [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Writing Group of 2010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07)
- [10]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J]. 李秋玲,翁开枝,尹春艳. 医学综述, 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