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与中国家电产业面临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邵冰[1](2020)在《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以国家干预为出发点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并提高本国的经济福利。日本政府通常被认为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典型。日本作为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能源及市场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战乱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在国际经济竞技场上连续摘取“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最大债权国”等桂冠,并成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取得与其对外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许多分析认为,日本经济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政府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产业重建,采取了限制进口、振兴出口、积极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日本的贸易政策内容开始由限制进口、替代进口向出口导向、扩大出口转变,日本政府调整关税政策替代进口限制并设置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税率,逐步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重点扶植重化工业的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进入高级阶段,协调与竞争并重,一方面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减少各国的谴责,另一方面,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积极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地进行资源配置,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减量经营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带动国内经济的回升和发展。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为应对冷战后新时期国内外经贸发展战略环境的变化,日本继续推行贸易与投资并举的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同时继续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积极开展战略性贸易外交,利用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调进一步获取贸易优势并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观战后70多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保护产业、扶植出口”一直是贯穿日本贸易政策的一条主线。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实行的是初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和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并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日本实行的是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确定合理的规模经济产业国际分工原则,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世界范围内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以继续获得贸易优势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由于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以及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外部性和经济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为国家干预经济和贸易活动提供了原因和依据,且在某些条件下国家政府的干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转移垄断利润、强化竞争优势,因此维护国际贸易利益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实现国家利益需要正确的贸易政策,日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二战后,日本政府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植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根据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适合日本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也为日本国家战略从“经济中心导向”向“大国化目标”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业层面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产业政策为中心,将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结合发展,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全力扶植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性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使其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战略目标,不仅实现了产业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日本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半导体工业的大发展,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成功运用的典范。从企业层面看,日本特殊的企业组织体系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有着重要的关系,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载体,独特的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运行机制,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开辟了稳固的前沿阵地。日本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与产业发展和贸易利益密切结合的特征,日本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同样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此外,日本企业的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互配合,日本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均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灵活运用和追求动态效应等特点。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能力提高带来积极效果,也对日本经济和贸易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仍以进料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最能代表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与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看,当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速呈结构性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传播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虽然最早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且从发达国家应用的角度进行阐释和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指引。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许有益于世界经济和福利的改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所决定的市场不完善性为一国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日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二是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三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五是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于璇[2](2018)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三十年风云录之三 1999~2008,破浪》文中认为1999?2008年的十年,是中国家电产业发展历程中的第三个十年。这十年,中国成为家电制造大国,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这十年,中国家电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双线突进;这十年,伴随"入世"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家电产业日渐融入全球。1999?2008年的十年,也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十年。这十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以国际化的视野,成为连通中国家电业与全球家电业交流的桥梁;这十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郭达[3](2017)在《产业演进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引起国际产业体系发生深刻变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伴随全球产业竞争力格局的剧烈变动,世界各国产业演进呈现出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的显着趋势,以持续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演进趋势与产业协调发展,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阻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与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维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协调联动关系?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四个维度不协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依据产业演进四个维度的规律、特征和效应与产业协调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契合产业需求的发展特色?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上述问题,根据产业演进四个维度的规律、特征与效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发展方式、功能、竞争力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的规律与特征,构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在横向维度上,从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四个维度出发,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在纵向维度上,以“高等职业院校—企业”、“高职教育专业—产业演进效应”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业发展需求”三组协调关系作为贯穿整个研究的三条主线。首先,明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的四维协调联动关系。其次,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演进四个维度不协调的具体表现。最后,阐释和剖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与机制。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与产业融合、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与产业转移、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分别存在着协调联动关系。在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四个维度下,分别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发展方式、服务产业的功能、竞争力进行调整,能够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针对上述分析和结论,提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要基于产业集群变革自身结构。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多元主体结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形成集群化专业结构;构建以基地为主体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空间结构。第二,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式。把握校企一体化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夯实校企一体化的基础;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校企一体化的核心要素。第三,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国际产业转移,调适自身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培育服务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功能,打造专业的绿色服务功能,构建“院校-企业-园区-城市”四维联动的服务国际服务外包的功能模式。第四,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产业竞争力为导向提升自身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参与知识战略联盟,支撑企业战略转型;以专业对接产业链,促进相关和互补性产业发展;培育创造高级生产要素的有效机制;施行需求驱动发展模式四项措施,最终在产业竞争力导向下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刘丽艳[4](2014)在《广东家电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广东家电行业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获得长足发展,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出口金额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在当前国内外家电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技术和贸易壁垒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广东家电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应在技术创新、打造品牌、跨国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
孙一鹤[5](2013)在《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制造业的代表行业,家电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相比房地产业、乳品业等诸多产业所面临的产能持续下降、品牌竞争力不足及遭遇信任危机等尴尬局面,我国家电产业以其物美价廉的产品、快捷优质的服务及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家电企业根据竞争局势的发展积极调整企业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良性竞争氛围,家电产业竞争力得到了显着提高。本文以家电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研究产业发展与竞争优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竞争对我国家电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借助波特钻石模型对家电产业现有竞争优势进行解读,并运用行业重点企业的实例作为竞争影响产业发展的佐证,从而得出竞争如何从多个方面推动家电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最后指出家电产业竞争优势对其他产业的启示。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家电产业的优势是在几十年的竞争中逐步确立的。竞争使企业的投资相对稳定更利于企业产能的提高;竞争过程中的优胜劣汰推动了产业规模化的形成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加快技术创新扩散的步伐;竞争过程中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企业组织与制度的创新。家电产业走出的这一条引人瞩目的成功道路源于其长期以来的产业发展始终依靠市场竞争而非受政策左右。与家电产业享有同样低廉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基础的其他产业没有如家电产业一样获得而今的发展也归因于整个产业有效竞争的缺乏。借鉴家电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其他产业可以通过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催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利用充分的竞争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提升品牌国际化竞争力迎接国内外市场的挑战。
杨霖[6](2012)在《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家电产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产业之一,也是中国产业全球化浪潮的领军产业。凭借着充沛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获得的成本优势和产业规模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家电产品的制造中心,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扩张和深化,中国的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表现出竞争力不足的情况。通过价格优势占领的低端市场,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势态下能够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而面对以流通高附加值的先进家电产品而获得高利润及持久竞争力的国际高端市场,中国家电企业集体露怯,暴露出科研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借金融危机的逆势之机,中国家电企业更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地位。摆脱低端市场运作,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和机构的建设、整合国际市场的供应链、定位高端,在全球市场上真正打出中国家电企业的高端科技品牌形象。
程国强[7](2011)在《加入WTO十年的变革:农业的启示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曾经是我国加入WTO谈判的难点之一,也是对外开放影响预期最悲观的产业之一。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弱,在农业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许多人对开放条件下的农业发展充满疑虑和担心。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我国农业不仅战胜了生产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以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多种困难的严峻挑战,实现持续稳定
孙蕴秀[8](2010)在《基于蓝海战略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广大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等方而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自身的战略错误给家电业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采取何种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成为家电企业研究的重点。蓝海战略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两位教授金(W. C. Kim)和莫博涅(Ren A.Mauborgne)基于对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后,于其合着的《蓝海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区别于传统战略的一种全新战略模式。其本质是创造需求、价值创新和超越竞争,是近两年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深刻影响的一种重要思想。而价值创新又是蓝海战略的基石。通过价值创新,蓝海战略可以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通过整合市场竞争元素,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开创“蓝海”,彻底摆脱竞争对手。本研究借鉴蓝海战略中的思维方法,寻找并避开“血腥红海”正面竞争的市场策略,对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降低竞争成本和价值创新的有效尝试。因此本研究系统的回顾了价值创新理论和蓝海战略理论,并通过对中国家电企业的特点、概念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回顾了与中国家电企业相关的理论。接下来应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家电企业的一般环境,利用波特教授的五种力量模型分析了产业竞争环境,还对中国家电企业进行了SWOT分析,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深陷红海,迫切需要利用价值创新开创蓝海。因此,本研究接下来阐述了中国家电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指出了基于蓝海战略的中国家电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策略。
黄建文[9](2009)在《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保持长久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30年前就已经做手制定专利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也逐步着手制定自己的专利战略。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以及省制定的战略纲要,本文以佛山家电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制定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意在为我市家电产业及其他产业实施专利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专利战略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特点与作用等。第二部分、对产业专利战略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分析。第三部分、对佛山家电产业面临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明确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方向。第四部分、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市家电产业发展的产业专利战略。第五部分、在第四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家电产业专利战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李湘军[10](2009)在《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家电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家电企业同许多跨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评价中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经济政策和家电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在阐述国际竞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家电行业在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如何提高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是对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理论在我国家电行业进行实证研究领域的理论扩展,另一方面,为我国家电行业通过提高国际竞争力来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发展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执行操作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二、“入世”与中国家电产业面临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与中国家电产业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1.3.4 比较分析的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研究的不足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般分析 |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和性质 |
2.1.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 |
2.1.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性质 |
2.1.3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区别 |
2.1.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体系 |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渊源 |
2.2.1 比较优势与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
2.2.2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理论 |
2.2.3 新贸易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体系 |
2.3.1 利润转移理论 |
2.3.2 外部经济理论 |
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评析 |
2.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突破 |
2.4.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局限和消极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演变 |
3.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 |
3.1.1 限制进口的政策 |
3.1.2 扶植和振兴出口的政策 |
3.1.3 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 |
3.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 |
3.2.1 实施分阶段贸易自由化政策 |
3.2.2 实施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政策替代直接进口限制 |
3.2.3 通过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3.2.4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扶持重化工业的发展 |
3.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形成时期(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 |
3.3.1 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
3.3.2 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 |
3.3.3 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
3.3.4 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
3.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稳定发展时期(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 |
3.4.1 贸易政策的重心向贸易和投资并举的方向转变 |
3.4.2 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 |
3.4.3 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作用并主导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主要实施方式 |
4.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 |
4.1.1 国家战略与贸易政策的关系 |
4.1.2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基础 |
4.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实施方式 |
4.2.1 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 |
4.2.2 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持战略产业发展 |
4.2.3 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
4.2.4 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 |
4.2.5 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层面分析 |
5.1 战后日本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结合发展 |
5.1.1 产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
5.1.2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着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5.2 日本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5.2.1 汽车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
5.2.2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采取的保护和扶植政策 |
5.2.3 日本汽车产业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
5.2.4 日本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
5.3 日本钢铁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5.3.1 钢铁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
5.3.2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政策 |
5.3.3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扶植政策 |
5.3.4 日本钢铁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
5.4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5.4.1 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
5.4.2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保护政策 |
5.4.3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植政策 |
5.4.4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效果与半导体产业国际竞争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企业层面分析 |
6.1 日本的企业组织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
6.1.1 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基础载体 |
6.1.2 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运行机制 |
6.1.3 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稳固的前沿阵地 |
6.2 日本的企业并购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
6.2.1 日本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特点 |
6.2.2 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 |
6.3 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
6.3.1 日本对外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
6.3.2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贸易利益密切结合 |
6.3.3 跨国公司及经营战略中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 |
6.4 日本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
6.4.1 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配合 |
6.4.2 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
6.4.3 企业研发战略的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积极效果及消极影响 |
7.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
7.1.1 目标明确 |
7.1.2 重点突出 |
7.1.3 灵活运用 |
7.1.4 追求动态效应 |
7.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效果 |
7.2.1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
7.2.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7.2.3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
7.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消极影响 |
7.3.1 贸易摩擦频发 |
7.3.2 经济对外依赖加深 |
7.3.3 产业“空心化”风险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8.1 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
8.1.1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 |
8.1.2 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 |
8.1.3 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
8.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8.2.1 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 |
8.2.2 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 |
8.2.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8.2.4 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 |
8.2.5 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三十年风云录之三 1999~2008,破浪(论文提纲范文)
国际视野, 连通全球 |
扬节能大旗, 促GEF项目收获硕果 |
参与政策法规制定, 促环保制度建立 |
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
成熟时期完善自我, 打造立体服务平台 |
(3)产业演进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问题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1.5.3 研究述评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1.6.1 高等职业教育 |
1.6.2 产业 |
1.6.3 产业演进及产业演进趋势 |
1.6.4 协调与协调发展 |
1.7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7.1 研究内容 |
1.7.2 研究方法 |
1.8 研究的创新点 |
1.8.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8.2 研究观点的创新 |
第2章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调联动关系 |
2.1 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
2.2 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功能、发展方式、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
2.3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四维协调联动关系 |
2.3.1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的协调联动关系 |
2.3.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与产业融合的协调联动关系 |
2.3.3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与产业转移的协调联动关系 |
2.3.4 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协调联动关系 |
第3章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
3.1 产业集群的现状与趋势 |
3.2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内涵及范畴 |
3.2.1 主体结构 |
3.2.2 专业结构 |
3.2.3 办学模式空间结构 |
3.3 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 |
3.3.1 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
3.3.2 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的可能性 |
3.3.3 高等职业院校嵌入产业集群的路径 |
3.4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不协调的表现 |
3.4.1 主体结构未对接产业集群调整 |
3.4.2 专业结构未对接产业集群优化 |
3.4.3 办学模式空间结构未对接产业集群变革 |
3.5 产业集群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变革的主要内容 |
3.5.1 多元主体结构 |
3.5.2 集群化专业结构 |
3.5.3 “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空间结构 |
3.6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案例分析 |
3.6.1 “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在宁海模具产业集群的实践 |
3.6.2 “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在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实践 |
3.6.3 “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在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实践 |
第4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与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
4.1 产业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
4.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内涵 |
4.3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与产业融合不协调的表现 |
4.3.1 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 |
4.3.2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 |
4.3.3 复合型人才匮乏且通用能力不足 |
4.4 产业融合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
4.4.1 校企一体化发展方式的内涵及机制 |
4.4.2 校企一体化发展方式的基础 |
4.4.3 校企一体化发展方式的核心目标 |
4.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案例分析 |
4.5.1 海天模式 |
4.5.2 院园融合模式 |
第5章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与产业转移协调发展 |
5.1 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
5.2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功能的内涵 |
5.3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协调的表现 |
5.3.1 服务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功能薄弱 |
5.3.2 专业绿色服务功能缺失 |
5.3.3 服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功能不健全 |
5.4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业转移功能的主要内容 |
5.4.1 服务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功能 |
5.4.2 专业的绿色服务功能 |
5.4.3 服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功能 |
5.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宁波服务外包产业的案例分析 |
5.5.1 宁波服务外包学院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的实践 |
5.5.2 宁波服务外包学院对接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的实践 |
第6章 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协调发展 |
6.1 产业竞争力的现状与趋势 |
6.2 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内涵 |
6.3 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不协调的表现 |
6.3.1 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与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不匹配 |
6.3.2 高等职业教育未能有效为制造业供给高技能人才 |
6.4 产业竞争力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提升的机制 |
6.4.1 高等职业教育支撑企业战略转型的机制 |
6.4.2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促进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发展的机制 |
6.4.3 高等职业教育创造高级生产要素有效机制的形成 |
6.4.4 高等职业教育需求驱动发展模式的机制 |
6.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竞争力提升的案例分析 |
6.5.1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
6.5.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需求驱动发展模式 |
第7章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
7.1 产业集群趋势下变革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
7.1.1 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多元主体结构 |
7.1.2 建设专业集群,形成集群化专业结构 |
7.1.3 构建以基地为主体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空间结构 |
7.2 产业融合趋势下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
7.2.1 把握校企一体化机制,施行校企一体化发展方式 |
7.2.2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夯实校企一体化的基础 |
7.2.3 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校企一体化的核心要素 |
7.3 产业转移趋势下拓展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功能 |
7.3.1 培育服务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功能 |
7.3.2 打造专业的绿色服务功能 |
7.3.3 健全服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功能 |
7.4 产业竞争力导向下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 |
7.4.1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组建知识战略联盟 |
7.4.2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对接产业链 |
7.4.3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形成创造高级生要素的有效机制 |
7.4.4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施需求驱动发展模式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广东家电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东家电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
1、 广东家电产业已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
2、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
3、品牌迅速成长,自有品牌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
4、广东家电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国际化模式多元化 |
5、广东家电业不断打造可持续发展优势,实力不断增强 |
二、广东家电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1、广东家电企业研发及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较弱,国际营销能力较 |
2、广东家电业的自主品牌竞争力难以与国际名牌相抗衡 |
3、家电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
4、国外技术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严峻 |
三、提升广东家电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
1、提升广东家电产业国际化水平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
2、加大家电产品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升家电产品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
3、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
4、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关系,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 |
5、重视各类专才的引进和培养 |
6、政府部门应落实国家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家电企业扩大出口和积极“走出去” |
(5)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产业发展理论 |
2.2 竞争优势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3 我国家电产业发展概况及竞争对家电发展的历史影响 |
3.1 我国家电产业发展概况 |
3.2 竞争对家电产业发展影响历程 |
3.2.1 发展初期 |
3.2.2 成熟期 |
3.2.3 参与国际竞争期 |
3.2.4 后危机时期 |
4 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原因探究 |
4.1 家电产业竞争优势 |
4.1.1 生产要素 |
4.1.2 需求状况 |
4.1.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
4.1.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
4.1.5 政府和机遇 |
4.2 市场竞争对家电行业重点企业发展的影响 |
4.2.1 美的电器 |
4.2.2 格力电器 |
4.2.3 青岛海尔 |
4.3 竞争对家电产业优势形成的影响 |
4.3.1 竞争使企业投资相对稳定 |
4.3.2 竞争扩大产业规模、加速技术创新扩散 |
4.3.3 竞争优化产业结构、协助市场开发 |
4.3.4 竞争促进企业组织、制度创新 |
5 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的启示 |
5.1 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
5.2 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 |
5.3 提升品牌竞争力 |
6 结论与存在的不足 |
6.1 结论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三、要素禀赋理论 |
四、波特基于产业分析的竞争战略理论 |
第二章 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家电产业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中国家电产业现状分析 |
一、我国家电产业的产业规模 |
二、我国家电产业市场的特点 |
三、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特点 |
第三章 家电产业国际竞争态势分析 |
第一节 国际市场家电产业的竞争要素分析 |
一、潜在进入者威胁 |
二、替代品威胁 |
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
五、当前竞争对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 |
第二节 国际市场家电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
第四章 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一节 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二节 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出口指标评价体系 |
二、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三节 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单项评价 |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三、贸易竞争指数 |
四、品牌竞争力 |
五、供应链的整合 |
六、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
第四节 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
一、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力优势分析 |
二、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力劣势分析 |
第五章 中日韩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家电产品的进出口概况 |
一、2005 年 -2007 年中国家电产品进出口概况 |
二、2008 年 -2010 年中国家电产品进出口概况 |
三、2011 年中国家电产品进出口概况 |
第二节 中国家电产品出口的结构 |
第三节 中国家电产品与日本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
第四节 中国家电产品与韩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
第六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家电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家电产业出口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国家电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 |
一、品牌竞争力上的差距 |
二、营销渠道上的差距 |
三、保护主义贸易壁垒 |
第三节 中国家电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对策 |
一、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跨国经营效率 |
二、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打造企业差异化战略实施 |
三、探索营销渠道优化企业市场进入方式 |
四、冲破贸易壁垒寻找企业升级机遇 |
五、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蓝海战略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流程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的综述 |
2.1 价值创新理论 |
2.1.1 价值创新的定义及特点 |
2.1.2 价值创新理论的发展 |
2.1.3 价值创新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2.2 蓝海战略理论 |
2.2.1 蓝海战略概念及特点 |
2.2.2 开创和夺取蓝海的分析工具和框架 |
2.2.3 蓝海战略与价值创新之间的关系 |
2.3 家电行业的相关概念 |
2.3.1 家电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2.3.2 中国家电企业的经营现状 |
2.3.3 中国家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三章 中国家电企业的环境分析 |
3.1 家电企业的一般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家电企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
3.2.1 现存产业内竞争对手 |
3.2.2 潜在进入者 |
3.2.3 替代品的威胁 |
3.2.4 目标客户的议价能力 |
3.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 家电企业SWOT 分析 |
3.3.1 中国家电企业的优势(Strength)分析 |
3.3.2 中国家电企业的劣势(Weakness)分析 |
3.3.3 中国家电企业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3.3.4 中国家电企业的威胁(Threat)分析 |
第四章 家电企业实现价值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
4.1 家电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
4.1.1 家电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
4.1.2 家电企业进行价值创新的可能性分析 |
4.2 家电企业实现价值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
4.2.1 重新定义市场和行业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
4.2.2 进行家电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
4.2.3 家电企业进行内部业务资源的调整 |
4.3 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的途径、风险及其规避 |
4.3.1 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的途径 |
4.3.2 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的风险 |
4.3.3 家电企业价值创新风险的规避 |
第五章 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策略 |
5.1 家电企业的价值创新 |
5.1.1 家电企业要进行产业设想 |
5.1.2 家电企业的行业突破 |
5.2 基于四步框架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 |
5.2.1 基于“剔除”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 |
5.2.2 基于“减少”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 |
5.2.3 基于“增加”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 |
5.2.4 基于“创造”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的创新点 |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6.2.1 存在的不足 |
6.2.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专利战略的含义 |
1.3 专利战略的特点与作用 |
第二章 产业专利战略的基本理论 |
2.1 产业专利战略的概念 |
2.2 产业专利战略的特点 |
2.3 产业专利战略的目标 |
2.4 产业专利战略的内容 |
2.5 产业专利战略在区域性产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
第三章 佛山市家电产业实施专利战略的SWOT 分析 |
3.1 家电产业面临的困局及佛山家电行业现状 |
3.2 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3.3 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
3.4 家电产业专利战略发展方向 |
第四章 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 |
4.1 佛山市家电产业对制定专利战略的认识误区 |
4.2 佛山市家电专利战略的指导思想 |
4.3 佛山市家电专利战略的制定原则 |
4.4 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的目标 |
4.5 佛山市防御型家电产业专利战略 |
第五章 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实施措施 |
5.1 重视专利人才培养 |
5.2 加大专利创造引导 |
5.3 提高专利保护水平 |
5.4 建立专利预警机制 |
5.5 落实知识产权工程 |
5.6 推进专利实施工程 |
5.7 建设专利平台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0)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研究框架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2.2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演进 |
2.3 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第3章 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3.2 我国家电行业的区域分布及产业集聚度演变 |
3.3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环境分析 |
4.1 国际家电行业的行业结构分析 |
4.2 国际家电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
4.3 从环境分析看我国家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与挑战 |
第5章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 |
5.1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3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单项评价 |
5.4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
第6章 提升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层面对家电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支持建议 |
6.2 对家电企业自身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四、“入世”与中国家电产业面临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D]. 邵冰. 吉林大学, 2020(03)
- [2]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三十年风云录之三 1999~2008,破浪[J]. 于璇. 电器, 2018(12)
- [3]产业演进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 郭达. 天津大学, 2017(08)
- [4]广东家电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 刘丽艳. 当代经济, 2014(08)
- [5]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探讨[D]. 孙一鹤.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6]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杨霖. 黑龙江大学, 2012(S1)
- [7]加入WTO十年的变革:农业的启示与思考[J]. 程国强. WTO经济导刊, 2011(12)
- [8]基于蓝海战略的家电企业价值创新策略研究[D]. 孙蕴秀. 天津大学, 2010(02)
- [9]佛山市家电产业专利战略研究[D]. 黄建文. 吉林大学, 2009(09)
- [10]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李湘军. 吉林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