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霍圣录[1](2021)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行体育彩票是我国基于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1994至今,中国体育彩票已历经了27年。据统计,我国体育彩票销售量总计达到了2.15万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超过5600亿元,为公益事业、养老事业、民政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效地促进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随着体育彩票公益金募集大幅增长、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提升、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乱象等新形势,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迫在眉睫。因此,进行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开展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更好地规范管理,促进体育事业更好地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丰富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建立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理论意义,有利于强化绩效的理念,有利于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等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体系、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自1994年体育彩票发行以来,主要贡献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全民健身全面化、公共服务体系化、赛事活动多元化、体育扶贫常态化。(2)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围绕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构建的指导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及其结果应用分析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遵循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目标的含义、重要性、目标管理的意义进行目标的设置,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分为四个层级,界定了主客体、工作范围及工作程序,通过建立标准体系,选择了德尔菲法、文本分析法、系统综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机器学习法进行本文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3)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政策、报告和文献的分析,归纳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预评价指标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指标相关绩效评价理论、评估目的与原则,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评议,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层次模型并计算了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影响指标);17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4)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研究发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四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较为均衡,其中,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最高(0.2611),过程指标和投入指标次之,分别为0.2512和0.2497,影响指标最低,为0.2380。为此,在针对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的实际评估中,需更加重视产出方面的几个因素及相应的评估结果。(5)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全国和江浙沪皖的体育事业年鉴的公开统计数据,对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进行的实证评价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指标数据采集方式是合理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推广性。首先,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年四年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绩效评价。其次,对数据较为全面的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四个省市2018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进行了全指标体系的绩效评价,排名依次为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6)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运用机器学习中的经典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探索分析。首先,使用了非监督学习情形下的k均值聚类算法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四年使用情况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分类结果。其次,监督学习下的经典回归分析模型运用了线性岭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决策树回归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各模型的20018年预测结果。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回归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2018年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全指标评价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研究提出了五个对策与建议:一是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在国家层面立法:健全宏观层面顶层法律法规。在部级层面立规:订立中观层面部局管理规定。在省级层面立制:建立微观层面省级实操制度。二是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在社会层面:建立社会公益的意识。在管理层面:树立绩效管理的意识。三是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工作机制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预算管理上: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过程管理上: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审计管理上:开展事后经费审计。四是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在领域分配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项目分配要优化分配、引入竞争。平衡分配要注重绩效、奖罚分明。五是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系统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公益金绩效评价报告、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寻求智力支持数据支撑。
黄河[2](2020)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下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急需提高,学校的体育文化需要深入研究,怎样让学生把身体锻炼也列入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达到学习和锻炼两不误,是现在体育改革的重要思考方向。同时学生怎样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过程过渡,也成为了学校以及社会思考的问题。那么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锻炼的关系也就成为了重要研究环节。学校作为教育孩子的主战场,应该承担起这部分职责,而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体育教师,因此,发展体育、改革体育、让体育从学校走向世界的关键还是在于体育教师。那么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全面、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大格局、大魄力的体育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也是这次改革的关键所在。而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有意自愿发展终身体育,才能在体育事业及文化的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本文研究是在南疆教育改革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对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中学是学生体质发展的黄金期,但从社会、学校、家庭层面来看,各种压力让很多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学生说:“我现在很年轻,身体很好,不需要锻炼。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南疆的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理解和不重视!而且现在有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没有把体育教育纳入到教学中去。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概念模糊,更谈不上对体育价值观的了解。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人生的发展也是不完整的。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通过调查莎车县体育教师的现状并加以分析,旨在提高莎车县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本文以莎车县初中、高中、职高的体育教师现状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上搜取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与分管体育的校领导及优秀体育教师进行座谈。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提出相应对策,为莎车县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所得结论如下:(1)根据2004年国家教育部的文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文明文规定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在1∶300,学生班级数与教师人数比为6∶1。此次调查的30所初中、4所高中和2所职业高中,学生人数122928人,体育教师312人,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394:1,远远超出了国家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体育教师不能专职从事体育教育,有从事学校的后勤、人事、财务等兼职工作,并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另外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不知道运动之前热身的重要意义,而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引导措施等等,这就导致了体育教育在学校是缺失的状态。(2)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其次是专科,基本能达到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各项专业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愿意提升学历,但是自身能力有限,又缺乏相关的资源。所以需要学校及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学校体育地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带有特色专业的、并与时俱进的,这样学校的体育文化才能建立起来,从而更好地和社会接轨、和世界接轨。问卷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中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有21个,占比7%;其中篮球二级运动员3个,占比1%;足球二级运动员9个,占比3%;排球二级运动员6个,占比2%;田径二级运动员3个,占比1%,没有健将和国际健将的运动员身份进入体育教师行列。调查结果说明在莎车县的体育教师中篮球、足球、排球专业的体育教师人数合理,但缺乏高水平体育人才。俗话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因此,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突出的人才才是当下南疆体育教师队伍中紧缺的。(3)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为止只有12个体育教师发表了体育科研论文,其中9人是省级期刊,3人是综合类期刊,无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科研现状较差。通过调查得知体育教师科研情况不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科研的硬件条件不足,造成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结构参差不齐;第二,在体育教学与管理中没有形成科研的浓厚氛围,再加上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导致科研难以实施;第三,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除本职工作外有附带额外兼职;第四,学校在部分体育教师缺乏管理及体育教师自身追求安逸的条件下,长期不进行知识更新,在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跟不上学校体育教师的总体目标;第五,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4)在对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69%的体育教师是初级职称;有26%的体育教师是中级职称;有5%的体育教师是高级职称。从初级、中级、高级教师职称人数中可以明显看得出高级职称人数较少,导致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情况较差。(5)莎车县目前最多的裁判还是以田径、足、篮、排为主。其中一级裁判的有17人,占比5.7%;二级裁判有49人,占比16.2%;田径类裁判19人,占比6.3%;足篮排裁判200人,占比66.2%。一级裁判较少,没有国家级裁判,这对于发展自治区项目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6)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体育教师在学校承担着运动队教练的职务,36所中学有接近150人在从事体育教练的工作,基本满足中学体育教练的职数。但是,这些体育教练的能力参差不齐,有很多还不是体育专业,仅仅是打过篮球、踢过足球、打过排球的人临时兼任体育教练,对学校体育项目的长期发展不利。(7)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调查表显示:有63%的体育教师备受学生喜欢;有3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有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没意思,不喜欢体育课。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上体育课,不过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引导、深入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教学工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是第一步,学校领导要从高层次去规划。(2)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或者其他方式提升学历。(3)加大力度学习体育相关政策,促进体育改革的力度和深度。(4)目前,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阻止了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学习和实际科研的操作已经迫在眉睫。(5)提升体育教师的科研待遇水平,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
陈尚芝[3](2020)在《提升偏远山区乡镇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以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课堂实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质量监控报告中显示,乡镇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体质在多个方面较城市和县镇八年级学生来说,均处于劣势。而在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学校体育资源匮乏。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为增强学生体质,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课成为重要途径。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是一种较为新颖,练习形式多样且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练习,能够有效的提高肌肉的快速伸缩能力、下肢爆发力和灵敏素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随机选取的偏远山区乡镇中学代表贵州省都匀市匀东中学八年级807班(43人)为实验组,812班(43人)为对照组,进行了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干预时间为10周。实验干预是在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练习部分。实验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为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对照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为常用的身体素质练习。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变化;学生体质健康考核成绩的分布情况;学生对待体育课态度的转变三个方面来分析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在身体形态方面,两个组学生在身高、体重、BMI上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BMI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身体机能方面,男生的肺活量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女生的肺活量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但是实验组女生的肺活量均值大于对照组女生的肺活量均值。在身体素质方面,男生的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女生的50米和立定跳远出现了显着性差异。2.在体质健康考核成绩分布上: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3.在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上:实验组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多于比对照,且实验组学生对待体育课态度的积极转变程度大于对照组。
赵家豪[4](2019)在《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小学在体育教学软件资源、硬件条件和教学效果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农村小学因受到经济条件、体育教学观念的限制,导致其体育教学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态。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众多因素中,教学环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最直接。不同于一般学科,体育这门课程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尤为苛刻。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水平,乃至关系到未来国民的运动素质和健康指数。为此,小学体育的教学环境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笔者将结合“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的自身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说明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在具体阐述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环境时,将其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模块。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体育教学制度、学校的体育文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体育课堂的师生关系等。并针对以上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优化发展的对策。调查对象是民权县,汝阳县,新蔡县,封丘县,鲁山县的农村学校学生和体育教师,每个县分别随机挑选4所农村小学,共计20所农村地区的小学。本文所得的结论如下:(1)地形和周边环境质量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2)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制约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3)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改善。(4)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5)体育课被占用情况突出,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需求。(6)体育课堂常规不规范,体育教师对课堂常规的执行力不足。
莫红艳[5](2019)在《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以永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主席在诸多报告中反复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田径是运动之母,因其有多种功能和价值被流传至今,但田径特别是田径教学因为发展不平衡而出现了许多困境。本论文以永州市农村初中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旨在发现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探讨出适合农村初中田径教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和实践参考。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永州市15所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主要有:(1)田径教学条件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场地不完善;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器材配备质量不高;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师资力量不足。(2)田径教学内容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单一;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3)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方法传统;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足。(4)田径教学过程的困境: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的创新不够;农村初中学生对田径教学认知表浅,参与积极性不够。(5)田径教学评价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不全面,评价内容不具有可选择性;过分注重田径教学的终结性评价,轻视了过程性评价。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主要有:(1)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条件;加大优秀田径专项人才引进力度,壮大师资队伍。(2)农村初中学校:积极开展与田径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加大趣味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强田径文化的宣传,营造浓厚田径教学氛围。(3)农村初中教师:改进田径教学模式;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的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田径教学评价方式。(4)农村初中学生:树立田径教学的主体意识观念;自主获取田径教学相关知识、技能和技巧;积极参与田径课程的学习,提升内需意识。
陈海晏[6](2019)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昭通市永善县是一个位于金沙江畔的小城,被江河切割后,地势支离破碎,区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因位于山区,地势险峻,交通不变,导致当地过去经济非常贫穷落后,本县区内有海拔较高的高寒少数民族地区,有低海拔的江边乡野,县城海拔较低,气候炎热。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及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思想意识转变:重视教育、重视健康、爱好运动等意识提高,以至于对优质体育资源的需求增大。尤其是乡镇中学体育资源还未达到国家配置标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为实现城乡中学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永善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中学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城乡多方面差异的存在,使得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状态表现出不均衡化现象,资源共享不足,如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质量存在城区多而优、乡村不足,场地器材资源的配置、经费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城区都处于优势状态,如今,乡镇中学体育资源配置在不断改善,但即使有改善,与城区中学比较相对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且在资源的共享方面推行力度小,协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其他还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将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结合当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并提出了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不足的对策措施。进而促进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均衡化发展。本文对于永善县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共享不足的状况下,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作了调查,尝试分析并提出建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运行既需要良好的市场机制,也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使其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体育运动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更上一层楼
王志成[7](2019)在《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帮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以往扶贫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调研,针对当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所提出的扶贫脱贫办法。东乡族自治县属于我国脱贫攻坚“三区三州”中的临夏州,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义务教育质量滞后。“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实现“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初见成效,但依然在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开展、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以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帮扶对策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教育精准扶贫”视角,对在政策支持下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在当前发展阶段中依然存在的困境和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当下制约本地区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对策,为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桎梏的突破及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甘肃省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得出结论:1.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2.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3.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相对较好,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方面;4.教育普及率快速提高导致体育师资依然紧缺,教师专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5.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短缺,经费投入较少,仍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6.东乡族自治县政府财政自给能力较弱,高度依赖特殊支持政策,学校体育的自主发展能力较低,政府部门的帮扶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7.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不容乐观,仍需坚定前行。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尝试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严格履行各项规定,构建高效管用的制度;2.规范执行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3.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开发体育课程;4.完善体育教师结构,提高体育教师待遇;5.开展体育教师交流培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6.加强地区与高校合作,培养体育师资后备人才;7.完善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合理分配体育教学资源;8.坚定政府帮扶,坚持资金投入。
塔依尔江·许克尔[8](2014)在《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排球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落后,领导结构对排球教学重视度不足,缺乏场地器材,教学组织形式简单无趣,课堂缺乏趣味性,已影响到其应有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了乌鲁木齐市区23所中学排球教学、课余活动、比赛开展等现状,分析和归纳了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活动开展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在师资、场地器材、教学内容、课余活动等方面存在差异,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课开展情况不理想,体育教师资源、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排球器材、排球教学、学校课外活动、其他体育项目竞争对排球教学的影响、学生参与情况等是影响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教学情况的因素。在师资方面: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比较合理,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场地器材方面:场地、器材较为缺乏,满足不了排球教学的需求,大部分学校正规的排球场地较少,甚至有些重点中学没有排球场,多数都是在室外排球场地等进行排球教学,排球器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教学方面:排球课教学时数较少,教学手段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掌握较差,学生对排球知识的学习方面也较窄,学生学习排球多数都是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参加课余排球锻炼的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或交际交流。学生参与排球课方面: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活动人数少,每周参加课外排球活动次数也较少,大部分参加排球课外活动的学生每周只参加1次。比赛情况方面:排球比赛情况不理想,能够组织起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比赛很少,这使乌鲁木齐市各中学里缺乏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不利于排球运动的发展。本文对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教学情况不够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对策:注重学校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排球气氛;改变领导意识,引起领导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场地设施和器材,创造良好的排球运动环境;开展多样形式的排球比赛;排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丰富课余生活;进一步来加大排球教学力度。
韩春英,王赟[9](2014)在《新疆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国培计划"(2013)新疆农村小学体育参训学员为调查对象,对其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国培计划"参训学员的培养实施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提供保障。
薛勇[10](2013)在《中国西部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尼勒克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作用。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本就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更是弱中之弱,加强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体育工作刻不容缓。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定将促进西部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时期西部贫困地区务必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以及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尼勒克县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尼勒克县41所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师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等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尼勒克县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设性对策,旨在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尼勒克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性别比例失衡,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职称结构偏低,工作量过于繁重,工资待遇基本正常,但课时费较低,参加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2、开设体育课情况一般,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体育与健康标准》进行教学,但部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上体育课无教案,课堂随意性较大。3、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少于一小时。4、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大部分学校无经费维护或补充。5、尼勒克县中小学大部分学校配齐了学生体质测量仪器,能够重视和认真组织学生体质测量并按时上报学生体质测量数据。
二、新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1.1 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 |
2.1.2 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2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
2.2.1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2.3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3.1 关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研究 |
2.3.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研究 |
2.4 关于彩票公益金的研究 |
2.4.1 关于彩票公益金管理的研究 |
2.4.2 关于彩票公益金制度的研究 |
2.4.3 关于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研究 |
2.4.4 关于彩票公益金审计的研究 |
2.4.5 关于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1.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2.2 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理论 |
3.2.3 “5E”理论 |
3.2.4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3.2.5 程序理论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4.1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体系 |
4.1.1 管理政策 |
4.1.2 管理体制 |
4.2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 |
4.2.1 销售情况 |
4.2.2 筹集情况 |
4.3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 |
4.3.1 分配政策 |
4.3.2 中央分配 |
4.3.3 地方分配 |
4.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 |
4.4.1 中央集中使用 |
4.4.2 体育总局使用 |
4.4.3 地方部门使用 |
4.5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 |
4.5.1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贡献 |
4.5.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特点 |
4.5.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5.1 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 |
5.1.1 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分析 |
5.1.2 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
5.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5.3 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
5.3.1 目标的含义 |
5.3.2 目标的重要性 |
5.3.3 目标管理的意义 |
5.4 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
5.5 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 |
5.5.1 绩效评价的法律规范 |
5.5.2 绩效评价的制度规范 |
5.6 绩效评价体系的组织体系 |
5.6.1 绩效评价的主客体界定 |
5.6.2 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 |
5.6.3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
5.7 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体系 |
5.7.1 评价标准分类 |
5.7.2 评价等级划分 |
5.8 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体系 |
5.8.1 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5.8.2 德尔菲法 |
5.8.3 文本分析法 |
5.8.4 系统综述法 |
5.8.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8.6 机器学习法 |
5.9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5.10 本章小结 |
6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1 预选评价指标集的构建 |
6.1.1 文本的纳入 |
6.1.2 文本分析步骤 |
6.1.3 结果分析 |
6.2 第一轮专家调研 |
6.2.1 调查问卷形成 |
6.2.2 专家团队选择 |
6.2.3 专家咨询结果 |
6.2.4 专家意见汇总 |
6.3 第二轮专家调研 |
6.3.1 调查问卷修改 |
6.3.2 专家咨询结果 |
6.3.3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
6.4 指标权重确认 |
6.5 本章小结 |
7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1 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2 长三角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8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 |
8.1 机器学习概述及使用意义 |
8.2 实证数据概览 |
8.3 非监督学习下的聚类算法及实证分析 |
8.4 监督学习下相关回归模型与实证分析 |
8.4.1 线性岭回归模型 |
8.4.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8.4.3 决策树回归及树相关的模型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论文主要结论 |
9.1.1 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9.1.2 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9.1.3 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9.1.4 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 |
9.1.5 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 |
9.1.6 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 |
9.2 对策与建议 |
9.2.1 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 |
9.2.2 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 |
9.2.3 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 |
9.2.4 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 |
9.2.5 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 |
10 创新、局限与展望 |
10.1 创新之处 |
10.1.1 研究选题与视角的创新 |
10.1.2 框架系统和指标体系的创新 |
10.1.3 发展预测的创新 |
10.2 研究的局限性 |
10.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性 |
10.2.2 绩效评价数据获取的全面性 |
10.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一轮) |
附件2: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二轮) |
附件3: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机器学习与建模相关代码 |
附件5:学习经历与科研经历 |
(2)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有关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
1.3.2 国外有关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访谈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
3.1.1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情况分析 |
3.1.2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分析 |
3.1.3 莎车县体育教师族别情况分析 |
3.1.4 莎车县体育教师的体育专项情况分析 |
3.1.5 莎车县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
3.1.6 莎车县体育教师职称情况分析 |
3.1.7 莎车县体育教师毕业院校的综合分析 |
3.1.8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获得的运动等级证书分析 |
3.1.9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获得裁判等级证书分析 |
3.2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情况 |
3.2.1 莎车县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时间 |
3.2.2 莎车县体育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
3.2.3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对学习与锻炼的认识 |
3.2.4 莎车县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难点分析 |
3.2.5 莎车县中学生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
3.2.6 莎车县体育教师的周课工作量情况分析 |
3.2.7 莎车县中学体育课开展情况分析 |
3.2.8 莎车县体育教师承担学校体育代表队教练的能力 |
3.3 莎车县中学体育老师的地位及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 |
3.3.1 莎车县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情况分析 |
3.3.2 莎车县体育教师师生配比的情况分析 |
3.4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情况 |
3.4.1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 |
3.4.2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获奖情况的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方面 |
4.1.2 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及科研情况 |
4.1.3 莎车县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 |
4.2 建议 |
4.2.1 校领导要充分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4.2.2 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或者其他方式提升学历 |
4.2.3 加大力度学习体育相关政策,促进体育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
4.2.4 努力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
4.2.5 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提升偏远山区乡镇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以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课堂实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视 |
1.1.2 偏远山区学校体育资源匮乏 |
1.1.3 乡镇中学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教学质量 |
1.3.2 体育课教学质量 |
1.3.3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 |
1.4 前期研究综述 |
1.4.1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
1.4.2 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研究 |
1.4.3 提升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
1.4.4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提升偏远山区乡镇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实验设计 |
3.1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实验时间 |
3.3 实验地点 |
3.4 实验器材 |
3.5 实验指标的确定及测试评定方法 |
3.6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手段的确定 |
3.7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适宜负荷量建议 |
3.8 身体素质练习安排 |
3.8.1 实验组身体素质练习安排 |
3.8.2 对照组身体素质练习安排 |
3.9 实验控制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的结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学生身体形态情况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身体机能情况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学生体质与健康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
4.1.5 实验前学生对待体育课态度情况分析 |
4.2 实验后测的结果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后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学生身体机能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学生体质与健康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
4.2.5 实验后学生对待体育课态度情况对比分析 |
4.3 实验组学生组内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组学生组内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组学生组内身体机能情况对比分析 |
4.3.3 实验组学生组内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3.4 实验组学生组内体质与健康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
4.3.5 实验组学生组内对待体育课态度情况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分析 |
3.1.1 体育教学的校内场地绿化及校外周边环境的现状分析 |
3.1.2 体育器材及场地现状分析 |
3.1.3 学校体育器材维修与购买情况的现状分析 |
3.1.4 学校开展两操活动的现状分析 |
3.1.5 体育教学班级授课规模的现状分析 |
3.1.6 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
3.1.7 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
3.2 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现状分析 |
3.2.1 学校体育教育风气现状 |
3.2.2 学校体育课堂气氛的现状分析 |
3.2.3 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现状 |
3.2.4 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
3.3 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 |
3.3.1 地形和环境质量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
3.3.2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匮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要求 |
3.3.3 体育师资队伍有待改进,专业素养不强 |
3.3.4 农村学校的体育风气不佳 |
3.3.5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仍需进一步发展 |
3.3.6 体育教学中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学生的防范意识薄弱 |
3.4 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
3.4.1 增加体育场地周边环境的绿化面积 |
3.4.2 有关部门和学校合力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
3.4.3 合理规划校级体育教学班级规模 |
3.4.4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
3.4.5 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引进高质量人才 |
3.4.6 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工作 |
3.4.7 开展趣味体育运动,促进师生双向互动 |
3.4.8 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体育教师评价体系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以永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逻辑起点:顺应体育课程改革形势的应然选择 |
1.1.2 客观需求: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
1.1.3 现实动因:学生对田径课程兴趣不高的现实困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农村初中 |
1.3.2 田径教学 |
1.3.3 困境 |
1.3.4 田径教学困境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创新之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理论解读 |
3.1.1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
3.1.2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困境的类型 |
3.1.3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
3.2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现状审视 |
3.2.1 田径教学条件的现状 |
3.2.2 田径教学内容的现状 |
3.2.3 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状 |
3.2.4 田径教学过程的现状 |
3.2.5 田径教学评价的现状 |
3.3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 |
3.3.1 田径教学条件的困境 |
3.3.2 田径教学内容的困境 |
3.3.3 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困境 |
3.3.4 田径教学过程的困境 |
3.3.5 田径教学评价的困境 |
3.4 影响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困境的因素分析 |
3.4.1 教育政策影响因素 |
3.4.2 学校环境影响因素 |
3.4.3 教师影响因素 |
3.4.4 学生影响因素 |
3.5 摆脱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困境的出路 |
3.5.1 体育教育主管部门 |
3.5.2 农村初中学校 |
3.5.3 农村初中教师 |
3.5.4 农村初中学生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致谢 |
(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本课题选题依据 |
1.3.1 政策依据 |
1.3.2 经济发展依据 |
1.3.3 文化依据 |
1.3.4 社会现实依据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1.4.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总结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实地考察法 |
2.2.5 比较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的发展变化 |
3.1 永善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变化 |
3.2 永善县城乡社会的发展变化 |
3.3 永善县城乡文化的发展变化 |
3.4 城乡的发展变化映射出体育资源需优化配置 |
第4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中学的数量、规模、结构、性质的差异 |
4.1 永善县城乡中学的数量与结构 |
4.2 永善县城乡部分中学的规模与性质 |
第5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研究 |
5.1 体育人力资源 |
5.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情况 |
5.1.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数量、性别和年龄 |
5.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师专业情况 |
5.1.4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师数量、性别和年龄 |
5.1.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
5.1.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专业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现状 |
5.1.7 永善县中学体育体育教师大学学习体育专项技能情况以及对本区域中学体育教学的潜在影响 |
5.1.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永善县中学体育体育教师科研、共享、考核、继续教育学习状况分析 |
5.1.9 体育教师工作量 |
5.1.1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城区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与非体育专业教师现状差异的原因、变化与发展 |
5.2 场地器材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5.2.1 体育场地现状 |
5.2.2 体育器材资源配置现状 |
5.3 课程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5.4 经费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5.5 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5.6 学生对体育资源配置相关情况与态度分析 |
第6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的分析 |
6.1 城乡体育经费投入不均 |
6.2 资源配置中的倾向性政策 |
6.3 体育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
6.4 城乡体育场地与器材配置不均衡且欠缺 |
6.5 体育资源配置存在浪费 |
6.6 课程资源配置不合理 |
6.7 相关因素制约学生体育参与度 |
第7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
7.1 力行改革,推动转化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发展机制 |
7.2 以城带乡,有效整合和配置城乡学校体育资源 |
7.3 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 |
7.4 大力发展经济,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比例 |
7.5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7.5.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
7.5.2 增加教师数量、加强科研、教研引导 |
7.5.3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
7.6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
7.6.1 改革规定课程 |
7.6.2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 |
7.6.3 校外课程资源建设 |
7.6.4 校内课外资源建设 |
7.6.5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
7.6.6 建立城乡基础课程联盟 |
7.7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与加强政策、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建设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1.1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下,乡镇对体育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 |
8.1.2 经济落后、政策倾向、配置机制体制不合理等致使乡镇中学优质体育资源配置比城区中学差 |
8.1.3 乡镇中学综合体育资源配置仍落后与城区中学,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
8.1.4 乡镇体育资源的不足致使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低于城区中学 |
8.1.5 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尽力实现资源相对一体化发展 |
8.2 建议 |
8.2.1 根据国家体育资源相关配置标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 |
8.2.2 城区应大力支持农村,农村应反哺城区,双向交流,联动互助 |
8.2.3 政府、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保障政策,并建立监督机构,使相关投入落实到位,保障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
附录C 教师问卷 |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帮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扶贫要扶甘,甘肃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阵地 |
1.1.2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
1.1.3 扶智必健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扶贫、精准扶贫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1.3.2 国内外农村学校体育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理论基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 |
3.1.1 体育课程教学欠缺规范,学校体育目标达成度不够 |
3.1.2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缓慢,学校体育教师结构不平衡 |
3.1.3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随意,课余体育训练竞赛被忽视 |
3.1.4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欠缺,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且不均 |
3.1.5 学校体育制度执行不力,学校体育教学评估被疏怠 |
3.2 制约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
3.2.1 外部因素 |
3.2.2 内部因素 |
3.3 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下东乡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帮扶对策分析 |
3.3.1 以精准扶贫政策为推力,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发展 |
3.3.2 合理分配教育扶贫资源,夯实学校体育条件基础 |
3.3.3 借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3.3.4 精准推进体育教学发展,克服体育教学发展矛盾 |
3.3.5 落实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
3.3.6 坚定执行学校体育政策,严格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附录 |
(8)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进展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访谈法 |
2.2.2 文献资料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师资现状 |
3.1.2 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场地设施现状 |
3.1.3 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教学现状 |
3.1.4 乌鲁木齐市中学课外排球活动现状 |
3.1.5 乌鲁木齐市中学课余排球队与参与排球竞赛现状 |
3.2 影响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
3.2.1 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开展排球运动的影响 |
3.2.2 体育教师资源的影响 |
3.2.3 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开展排球运动的影响 |
3.2.4 场地器材对开展排球运动的影响 |
3.2.5 其他体育项目竞争对排球教学的影响 |
3.2.6 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和技术指导对中学排球运动的影响 |
3.3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开展对策 |
3.3.1 注重学校宣传力度,引起学生对排球兴趣爱好 |
3.3.2 改变领导意识,引起领导重视 |
3.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3.3.4 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排球场地器材 |
3.3.5 开展多样形式的排球比赛 |
3.3.6 排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 |
3.3.7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丰富课余生活 |
3.3.8 加大排球教学力度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件 2 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
附件 3 专家效度评价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新疆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1. 文献资料法。 |
2. 专家访谈法。 |
3. 问卷调查法。 |
4. 数理统计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参加“国培计划”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
(二) “国培计划”学员所在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 |
(三) “国培计划”学员所在学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 |
(四) “国培计划”学员所在学校教学内容分析 |
(五) 农村基层小学对体育新课标的解读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1. 在参加“国培计划”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中, 男学员居多, 以小学低年级的教师为主。 |
2. 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配置出现严重的不合理。 |
3. 教学内容单调, 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组织不够合理。 |
4. |
(二) 建议 |
(10)中国西部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尼勒克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价值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国家级贫困县 |
1.2.2 中小学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 |
2.1.1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
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2.1.3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
2.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2.1.5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 |
2.1.6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
2.1.7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
2.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若干意见》 |
2.1.9 《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通知》 |
2.2 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尼勒克县中小学体育师资状况分析 |
4.1.1 体育教师数量比例 |
4.1.2 体育教师性别比例 |
4.1.3 体育教师年龄结构 |
4.1.4 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结构 |
4.1.5 尼勒克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 |
4.1.6 尼勒克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待遇问题 |
4.2 尼勒克县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
4.2.1 体育课开设 |
4.2.2 教学质量及检查 |
4.3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
4.4 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情况 |
4.5 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
4.6 改善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 |
4.6.1 继续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4.6.2 加强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力度,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
4.6.3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改善体育师资短缺的状况 |
4.6.4 加强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 |
4.6.5 多途径、多方法解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短缺问题 |
4.6.6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
4.6.7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学校体育特色资源 |
4.6.8 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保险制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
附录 B 尼勒克县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学术论文 |
四、新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D]. 霍圣录.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黄河. 山西大学, 2020(01)
- [3]提升偏远山区乡镇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以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课堂实施为例[D]. 陈尚芝.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2)
- [4]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 赵家豪. 河南大学, 2019(01)
- [5]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以永州市为例[D]. 莫红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海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帮扶对策研究[D]. 王志成.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乌鲁木齐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塔依尔江·许克尔. 新疆师范大学, 2014(11)
- [9]新疆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 韩春英,王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 [10]中国西部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尼勒克县为例[D]. 薛勇.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