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覃丽萍[1](2021)在《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审思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基于创造性思维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过程,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综合发展。本文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审思与实践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关于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议,希望对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任励劭[2](2021)在《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中指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改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科学认知过程,遵循创造性思维在化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三个过程的体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角度来构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系统。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建构创造性思维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方法。创造是一种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独立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就要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使学生能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激励他们主动探究问题,师生观点相互撞击,绽放出创造的花朵。
刘静[3](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五个维度,其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有较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化学课程兼具启蒙性与基础性,此阶段学习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将会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展开了研究,共包含六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在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化学教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三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延职附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其次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提升科学思维的方法;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第五章根据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期望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实施于实习学校的四个班级,并利用SPSS25.0对实践前后的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六章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反思了研究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深入调查并完善本课题。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1)通过对化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对科学思维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实践,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九年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较好,发散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通过检验发现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化学思维水平相当,在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幅度明显强于普通班。(4)从整体情况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因材施教,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崔馨月[4](2021)在《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提高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借鉴国内外有关与创新能力的构成、理论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利用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设计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利用Rasch模型对初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进行测查并分析结果,依据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测验分析结果,提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供一线教师借鉴。首先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构建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化学创新能力包括四个因素分别为化学创新过程、化学创新产品、外在表现以及化学学科创新活动。其中化学创新过程分为发现问题阶段、准备阶段、解决阶段、验证结果四阶段,并在过程中始终伴有化学创新思维的参与,最终呈现出化学创新产品。将化学创新过程的内核化学创新思维的特性结合化学创新产品的特性提出化学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对化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化学学科创新活动作为基础进行化学创新过程实施。再进行实践研究,依据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设计测试工具,使用Rasch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水平中等偏低,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各二级能力水平偏低。最后进行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及教学设计。
谢叶玲[5](2021)在《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中创造性思维测评研究》文中指出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必备能力之一。高考试题作为测试学生能力的基本工具,能够体现课程育人目标,因此对高中化学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可以从高考化学试题入手。结合当前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及其测评的已有研究成果,尝试构建高考化学试题创造性思维研究框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1978年以来高考化学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并从中发现其考查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和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可行的建议。本研究分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明确研究问题,说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核心概念“创造”“创造性思维”“化学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对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和创造性思维测评相关研究进行解读,为本研究试题分析框架的搭建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阐述研究思路与过程,选择我国1978年以来的高考化学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并搭建创造性思维框架和试题分析框架;第四、五部分为实证分析,分别呈现创造性思维相关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特点和发展趋势;第六部分阐述本研究的结论与反思,并对创造性思维教学和相关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提出建议。研究结论主要有:(1)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产生创造性想法类和产生不同的想法类试题数量占比呈升高趋势,评估和改进想法类试题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2)考查产生创造性想法能力的试题数量占比最大,其次是考查评估和改进想法能力的试题,产生不同的想法类试题数量占比最小。(3)1978年以来试题难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整体上试题难度呈上升趋势。(4)试题平均绝对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生创造性想法类、评估和改进想法类、产生不同的想法类。(5)在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问题角度方面,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设计有机合成路线二者所占比重最大。(6)试题情境以实验探究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和生产环保情境为主。常考的必备知识有典型无机物的性质与转化、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系列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等。试题大部分考查探究与创新能力,小部分试题考查归纳与论证、分析与推测、理解与辨析能力。大部分试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较高水平。在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方面,建议教师注重化学学科基础,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创新课堂设问方式,锻炼学生高阶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试题命制方面,建议通过创造性思维指标优化试题质量;综合考虑试题答案,优化评分标准;适度提高试题难度和开放性水平。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邱峰[7](2020)在《高中化学ATDE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指标。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度也是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学科教育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五个学科素养维度均强调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就主流教学的客观实际而言,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研究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ATDE教学模式,通过“问”、“想”、“做”、“评”四个环节适时地分解重新组合、灵活应用,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文中通过梳理高中化学教材,对适合应用ATDE教学模式内容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专题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两个部分,并从“问”、“想”、“做”、“评”四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ATDE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案例研究和教学实践,并对课堂教学实际展开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另外,笔者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测查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思维流畅性、独特性、独特性方面在教学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教学实践结果的评价分析提出在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ATDE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文将在大学理工类,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上较多使用的ATDE教学模式引入高中化学课堂,将高中化学知识与模式有机整合,探讨在高中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证研究,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新的模式选择和可行路径,这也是对高中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丰富和实践探索。
曾顺顺[8](2020)在《CPS模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就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根基就在学校,尤其是学校课程中的自然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学科。研究表明,化学实验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帮助学生生成概念、揭示化学规律、解决生活与书本上的难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简称为CPS模型,最早由美国学者伯恩斯先生提出,并实践证明了其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价值。本研究将CPS模型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将学生置于实验问题情境中,展示新奇的实验现象,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实验存在的问题,以自主设计并改进化学实验为载体,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冒险性。最终通过本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利于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本研究分为七部分,由绪论、理论基础、CPS模型的教学设计、学生创造力水平测试、CPS模型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分析与本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就我国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求,确定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实验教学”与“运用CPS模型于实验教学”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CPS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CPS模型与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CPS模型与实验教学的研究趋势。以此,确定实验对象与研究内容,选取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CPS模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成效。本研究以“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创造力”、“问题”、“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以及“实验教学”为核心概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头脑风暴”、“发现学习”与“合作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为推进本研究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则是CPS模型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本研究通过梳理CPS模型与各科学科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文献,剖析CPS模式与教学结合的案例,归纳CPS模式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要点,给出了基于CPS模式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流程。第四部分为学生创造力水平现状测试,借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以创造力人格为方向,从“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与“挑战力”四大维度,了解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分数越高,创造力水平越高。测试发现,高一学生创造力水平总体一般,好奇性相对较强,想象力相对薄弱。此结果,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提供依据。第五部分为CPS模型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围绕元素化合物部分,依据学生创造力水平现状,选定合适教学内容,展开实践教学,进行了CPS模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开展了改进实验“焰色反应”、“铁锈蚀条件”和“喷泉实验”等实践研究,具体呈现了CPS模型与化学实验教学结合的步骤。第六部分为本研究的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实践教学对实验班学生的创造力与对照班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对比研究,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再次进行创造力测验,发现实验班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较对照班稍好;在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格方面,如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与挑战力,四大维度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想象力和挑战力维度提升相对显着。第七部分是本研究的研究结论的总结与展望部分。本研究将CPS模型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但是,本研究问卷数据也较少;在评估学生技能方面和教学评估方面,均不够全面。对于如何将影响和制约学生创造力的因素,融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以完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王峰[9](2020)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师课程实践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进入教育改革的深化阶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开发创新教学策略来鼓励和支持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同程度如何?他们的课程实施情况如何?有哪些困惑?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通过有效的专业发展项目来提升教师课程的理解力与实践力?这些是本研究的基本问题。论文首先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认识现状,收集并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时遇到的困难。调查发现,虽然教育政策的发布可以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创造条件,但它无法真正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作为课程实施者,教师会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过往的教学经验继续带入课堂,而这些教学方式并不总是与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接下来论文对4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一项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刺激回忆任务和观察的定性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更充分地观察教师的行为,发现他们个性化的经历,听到他们独特的声音,深入分析这些教师对于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的态度与看法,了解作为课程改革隐性推动力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结构。研究发现,虽然新发布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详细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但尚缺乏对内隐的技能与素养培养方法更精细的设计。如何准确理解和有效执行课程标准,尤其是对于其中核心素养及学业要求的理解与把握,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着的一大挑战。为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与实践力,研究者设计并实施了为期十天的暑期专业发展项目,项目中研究者与课程专家构建了一个分类框架。教师使用分类框架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分析化学试题和课堂教学,明确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以及学习评价中应融入其中的核心素养。研究发现,为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只有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式,才能让他们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设计者的意图。研究者开发了两个基于设计的研究项目。项目1中教师在理解教育政策与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展单元教学,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运用于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并积极尝试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工作。项目2尝试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旨设计化学选修课程,并由课程专家与教师合作设计了具体的课程教学材料。研究发现,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提升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品质,并促进对于诸如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对学习者的要求等问题的讨论。这两个项目将教师置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中心,鼓励教师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开展教学改革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在新旧课程标准过渡的时候,教师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而这种学习的深入程度与认同程度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基本教育原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适应新变化的学习最好在教师自己的课堂中进行,而不是仅仅在短期的集中培训中依靠听取专家讲座去实现。只有将教师置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中心,鼓励他们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开展教学改革并反思,才能够帮助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进行决策,教师和学习者才更有可能展开有意义的对话,去讨论哪些因素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为什么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如果能够通过专业发展活动让教师认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并能够自己分析判断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符合国家课程的设计愿景,那么他们就更愿意去承担改革与创新的风险。因此,倾听教师的声音,给予专业的支持,是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作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实践中收集的证据也能够帮助课程开发者反思和改善相关的政策与活动,为课程专家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提供资料并给出建议,为我国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雷诗雨[10](2020)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审辨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个性品质,它能帮助人们多思考和质疑,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解释并做出正确判断。审辨性思维是21世纪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要品质,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高中化学课程是重要的科学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以实验为基础,经历了从化学现象到化学本质探究的发展历程。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在习得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也要领悟和学习化学家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此外,高中阶段是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化学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化学课堂是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主阵地。基于此种背景,本研究以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高中生和在职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了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为以后在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以化学学科教学活动为载体,以高中化学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步探索了高中化学审辨性思维培养策略。本研究主要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了此次研究的背景、现状、内容、意义、方法和思路等几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思维”、“审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这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及辨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第四部分对高中化学课程中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与审辨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体现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主要内容是对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首先对调查问卷从编制和测试以及最后的回收情况均进行了说明,然后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再者选择了相应的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堂观察,并挑选化学在职教师进行访谈,对课堂观察结果和教师访谈反馈内容加以分析,分析结果用以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做辅助说明。最后,选取化学主题,设计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的教学模式。第六部分则基于第五部分中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对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培养审辨性思维提出了可操作的策略和途径。第七部分则是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论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对研究课题的展望。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充分讨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辨性思维,高中化学课程在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均与审辨性思维存在一定的联系。(2)质疑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是学生化学课程中审辨性思维的短板。大部分学生常选择“无条件相信权威”,在面对教师提问时,通常会选择回避或回答不知道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审辨性思维的培养。(3)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教材的思考性和拓展性、教师的培养意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兴趣反馈、课堂提问和课堂思考的行为习惯等因素均会对学生审辨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提问的习惯又是影响学生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4)根据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结果,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和教学层面提出了一些化学课程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包括: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教学评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史、探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能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审思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一)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落后 |
(二)教师对化学实验重视不够 |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意义 |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
三、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审思 |
(一)注重学生自主观察 |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四、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策略 |
(一)基于生本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实验 |
(二)结合生活实际内容,有效进行化学实验 |
(三)有效进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实验学习反馈 |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实验过程 |
五、总结语 |
(2)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化学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
1. 开放式教学。 |
2. 活动式教学。 |
3. 探究式教学。 |
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1.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
2.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在于是否具备猜想能力。 |
3. 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
(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程标准 |
1.1.2 我国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1.1.3 科学思维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理论意义 |
1.3.3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思维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 调查内容设计 |
3.4 调查内容及分析 |
3.4.1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3.4.2 学生调查统计分析 |
3.5 调查结果小结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科学思维的初中教学 原则与策略 |
4.1 融合化学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的原则 |
4.1.1 启发性原则 |
4.1.2 探究性原则 |
4.1.3 批判性原则 |
4.1.4 概括性原则 |
4.2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教学策略 |
4.2.1 从课本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4.2.2 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4.2.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4.2.4 梳理教学目标与内容,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评价体系 |
4.2.5 设置多样性的课外作业,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
第五章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及分析 |
5.1 实践方案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 |
5.1.3 实践内容与方法 |
5.2 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
5.2.1 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5.2.2 具体案例展示 |
5.3 实践结果分析 |
5.3.1 普通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2 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3 普通班对比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4 分析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初中化学课堂科学思维的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前测试题 |
附录四 后测试题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推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重大战略目标 |
(二)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期 |
(三)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之一 |
(四)构成要素及评价体系与工具是化学创新能力研究的关键内容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
(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四、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创新能力 |
(二)化学创新能力 |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能力结构理论 |
(二)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模型 |
(三)阿玛贝尔的创造力五阶段论 |
(四)沃勒斯的创造力四阶段论 |
(五)阿玛贝尔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六)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 |
一、化学创新过程 |
(一)发现问题阶段 |
(二)准备阶段 |
(三)解决阶段 |
(四)验证结果阶段 |
二、化学创新产品 |
三、外在表现 |
(一)流畅性 |
(二)多样性 |
(三)新颖性 |
(四)精密性 |
(五)价值性 |
四、化学学科创新活动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的工具开发与实施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维度及评价标准构建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维度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评价标准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工具的开发 |
(一)测试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 |
(二)测试题和评分标准的设计 |
(三)工具的质量检测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的组织与实施 |
第五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表现情况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总体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各要素的发展情况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各过程阶段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发现问题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准备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解决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四)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验证结果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学校环境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影响情况 |
(二)学生人格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影响情况 |
四、小结 |
第六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教学设计案例 |
一、化学创新能力的发现问题阶段培养策略 |
(一)重视学生质疑,有效转化质疑 |
(二)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
(三)积极为学生创造提问机会和空间 |
二、化学创新能力-准备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罗列知识准备角度,提升知识准备全面性 |
(二)构建异质团队合作,提供多样化视角 |
(三)普及知识收集方式,更新知识储备 |
(四)审视知识准备,改进准备方向 |
三、化学创新能力的解决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增加竞速回答小游戏,锻炼学生反应灵敏度 |
(二)增加开放性试题和作业 |
(三)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 |
(四)同学互评代替教师点评,提升学生评价能力 |
四、化学创新能力的验证结果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学生汇报验证结果,提升表达逻辑 |
(二)提供多样化验证方式,学生自由选择 |
(三)反思验证结果,改进验证方法 |
五、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建设策略 |
(一)改进严格规章制度,营造轻松校园文化氛围 |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
(三)建立同伴关系,促进学生互相交流 |
(四)建设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由表达 |
(五)提升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 |
(六)丰富课外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实践 |
六、促进高中生创新人格发展的策略 |
(一)增加趣味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
(二)增加自主探究实验,保护学生的冒险精神 |
(三)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学生想象力 |
(四)设置疑难情境、培养挑战精神 |
七、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教学设计案例 |
(一)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盐的水解” |
(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应用—电镀”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建构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总体中等偏低 |
(三)提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建议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 |
附录2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5)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中创造性思维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素养是关键的核心素养 |
1.1.2 化学创造性思维研究存在不足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创造 |
2.1.2 创造性思维 |
2.1.3 化学创造性思维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现状 |
2.2.2 创造性思维研究现状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2.3.2 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评框架 |
2.3.3 绝对难度理论 |
2.3.4 政策文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3.2 研究对象 |
3.2.1 研究试题年份的确定 |
3.2.2 分析单元的确定 |
3.3 研究工具 |
3.3.1 化学创造性思维框架 |
3.3.2 试题分析框架 |
3.3.3 试题分析框架在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中的应用说明 |
3.3.4 分析工具的评分者信、效度检验 |
4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中创造性思维考查特点 |
4.1 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总体情况分析 |
4.1.1 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数量统计 |
4.1.2 试题创造性思维及问题角度统计分析 |
4.1.3 试题情境统计分析 |
4.1.4 试题必备知识统计分析 |
4.1.5 试题关键能力统计分析 |
4.1.6 试题学科核心素养统计分析 |
4.1.7 试题绝对难度统计分析 |
4.2 产生不同的想法相关试题分析 |
4.2.1 相关试题情境、知识、能力、素养统计 |
4.2.2 相关试题绝对难度统计 |
4.2.3 产生不同的想法相关试题考查特点 |
4.3 产生创造性想法相关试题分析 |
4.3.1 相关试题情境、知识、能力、素养统计 |
4.3.2 相关试题绝对难度统计 |
4.3.3 产生创造性想法相关试题考查特点 |
4.4 评估和改进想法相关试题分析 |
4.4.1 相关试题情境、知识、能力、素养统计 |
4.4.2 相关试题绝对难度统计 |
4.4.3 评估和改进想法相关试题考查特点 |
5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中创造性思维考查趋势 |
5.1 试题创造性思维及问题角度考查趋势 |
5.2 试题情境考查趋势 |
5.3 试题必备知识考查趋势 |
5.4 试题关键能力考查趋势 |
5.5 试题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趋势 |
5.6 试题绝对难度变化趋势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考查特点 |
6.1.2 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考查趋势 |
6.2 研究建议 |
6.2.1 高中化学教学建议 |
6.2.2 创造性思维试题命制建议 |
6.3 创新 |
6.4 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1 1978年以来的高考化学试卷情况 |
附录2 1978年以来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情况 |
附录3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表 |
附录4 绝对难度分析框架 |
致谢 |
(7)高中化学ATDE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 |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 |
二、研究意义 |
(一)创造性思维完善ATDE教学模式 |
(二)创造性思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要求 |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理念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行动研究法 |
五、研究思路 |
六、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中化学应用ATDE模式的理论研究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创造性思维 |
(二)化学创造性思维 |
(三)ATDE教学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 |
(三)苏格拉底产婆术 |
三、化学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机制研究 |
(一)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结构及功能 |
(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
四、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描述性分析 |
(一)创造性情意态度 |
(二)课堂参与度 |
(三)创造性思维表现 |
第三章 ATDE模式的教学内容及模式研究 |
一、适合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一)适用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特征分析 |
(二)适用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二、ATDE模式的教学原则 |
(一)民主性原则 |
(二)激励性原则 |
(三)多端性原则 |
(四)实用性原则 |
三、ATDE模式的设计方法 |
(一)“问”的维度 |
(二)“想”的维度 |
(三)“做”的维度 |
(四)“评”的维度 |
四、ATDE模式教学案例设计 |
(一)实验教学案例 |
(二)专题内容教学案例 |
第四章 高中生应用ATDE模式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 |
一、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的方法 |
(四)问卷设计 |
(五)调查结果 |
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 |
(一)调查方法 |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
三、调查结论与分析 |
第五章 ATDE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
一、“问”的实施建议 |
(一)内容匹配度 |
(二)内容层次性 |
(三)表达方式 |
二、“想”的实施建议 |
(一)打破以往的旧模式 |
(二)鼓励学生多思考 |
三、“做”的实施建议 |
(一)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二)提高课堂把控力 |
四、“评”的实施建议 |
(一)鼓励表扬为主 |
(二)营造适宜氛围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CPS模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CPS模型研究现状 |
1.3.2 国内CPS模型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3.4 运用CPS模型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创造性 |
2.1.2 创造性思维 |
2.1.3 创造力 |
2.1.4 问题解决 |
2.1.5 创造性问题解决 |
2.1.6 实验教学 |
2.2 CPS模型 |
2.2.1 CPS模型的内涵 |
2.2.2 CPS模型的特点 |
2.3 理论基础 |
2.3.1 头脑风暴 |
2.3.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2.3.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CPS模型的教学设计 |
3.1 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
3.1.1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 |
3.1.2 实践性原则 |
3.1.3 适度原则 |
3.1.4 评价多元化原则 |
3.2 CPS模型的教学实践策略 |
3.2.1 创设高效问题情境 |
3.2.2 注重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的训练 |
3.2.3 转变教学模式 |
3.3 基于CPS模型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
3.4 CPS模型运用的课前准备 |
3.4.1 发散思维的培养方式 |
3.4.2 资料的收集 |
3.4.3 引导性问题的设计 |
3.5 CPS模型运用的课中准备 |
3.5.1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
3.5.2 学习环境的管理 |
3.6 CPS模型运用的课后总结拓展 |
第四章 学生创造力水平现状调查 |
4.1 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
4.1.1 调查对象 |
4.1.2 研究变量 |
4.1.3 调查内容 |
4.2 测试的统计与分析 |
4.2.1 测试统计 |
4.2.2 测试的信度检验 |
4.2.3 测试的效度分析及维度划分 |
4.2.4 测试的差异性分析 |
4.3 创造力水平现状分析 |
第五章 CPS模型的教学实践 |
5.1 课前准备 |
5.1.1 学生的学习准备 |
5.1.2 教师的教学准备 |
5.1.3 发散思维的训练 |
5.2 “焰色反应”教学案例 |
5.3 “铁锈蚀条件”教学案例 |
5.4 “喷泉”实验教学案例 |
第六章 教学效果分析 |
6.1 创造力后测分析 |
6.1.1 冒险性测量比较 |
6.1.2 好奇性测量比较 |
6.1.3 想象力测量比较 |
6.1.4 挑战力测量比较 |
6.1.5 总体得分分析 |
6.2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
6.3 学生对本研究的评价 |
6.4 其他教师对本研究的评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创新 |
7.3 反思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师课程实践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一、研究缘起 |
(一)素养发展呼吁新的目标定位 |
(二)教育愿景寻求新的实践支撑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
(四)关于分类框架的构建与使用 |
(五)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 |
(六)文献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二)学业要求 |
(三)课程理解 |
(四)课程实践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内容 |
(一)高中化学教师课程理解与实践现状透视 |
(二)高中化学教师课程理解与实践力提升路径研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定性研究法 |
(三)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 |
六、参与研究的教师 |
七、研究的路径与过程 |
(一)现状与需求的调查 |
(二)定性研究 |
(三)基于分类框架的专业发展活动 |
(四)基于设计研究的专业发展活动 |
八、论文整体框架 |
九、研究创新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课程理解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结果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 |
(二)教师对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认同度 |
(三)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与期望 |
(四)教师在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的实践情况 |
二、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不高 |
(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 |
(三)教师将素养融入教学的实践能力不足 |
三、讨论 |
(一)影响教师对课程改革认同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
(二)教师如何进行课程理解? |
(三)如何改善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课程理解与实践行为的深层透视 |
一、研究设计 |
(一)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 |
(二)参与研究教师的背景 |
(三)研究者的立场 |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措施 |
二、研究发现 |
(一)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度受教育管理者的影响 |
(二)核心素养让教师尝试重新审视教学并做出改变 |
(三)教师对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缺乏自信 |
(四)小结 |
三、讨论 |
(一)不同情境下教师对课程改革有矛盾的观点 |
(二)身份角色的冲突影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
(三)解决教师身份角色冲突的方法与途径 |
第五章 教师课程理解力的增强路径研究:分类框架的构建与运用 |
一、“学业要求”分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
(一)分类框架的各维度 |
(二)分类框架运用示例 |
(三)从课程标准中随机选出的学业要求 |
(三)教师与专家的分类结果比较 |
(四)发现与启示 |
二、“试题”评价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
(一)评价框架的构建 |
(二)评价框架使用示例 |
(三)评价框架的运用 |
(四)发现与启示 |
三、“课堂教学”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
(一)分析框架的运用设计 |
(二)学习目标分析 |
(三)学习活动分析 |
(四)发现与启示 |
四、结论 |
第六章 教师课程实践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项目 |
一、单元设计研究:“化学反应原理”项目 |
(一)学习活动的开发 |
(二)项目教学材料的设计 |
(三)教学材料的开发要素分析 |
(四)发现与启示 |
二、课程设计研究:“可持续发展”选修课程项目 |
(一)课程的选择与规划 |
(二)课程主题的特征 |
(三)主题1:传统塑料与生物塑料,孰优孰劣? |
(四)主题2:生物乙醇作为替代燃料? |
(五)主题3: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
(六)发现与启示 |
三、结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一、研究的主要发现 |
(一)教师对改革和素养持较为谨慎的投入态度 |
(二)教师需要分析工具帮助理解和解读课程标准 |
(三)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包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四)课程改革需课程专家与教师深度合作而推动 |
二、研究建议 |
(一)建立话语空间:倾听教师声音 |
(二)形式即意义:给予专业的支持 |
三、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与专业发展认识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半结构化访谈的问题设计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审辨性思维是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
1.1.2 审辨性思维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
1.1.3 审辨性思维水平影响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
1.1.4 审辨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
1.1.5 审辨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审辨性思维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审辨性思维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意义、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思路 |
1.3.4 研究方法 |
1.4 相关说明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辨析 |
2.1 思维 |
2.2 审辨性思维 |
2.2.1 审辨性思维的定义 |
2.2.2 审辨性思维的内容 |
2.2.3 化学审辨性思维 |
2.3 审辨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
2.4 审辨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
3 审辨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
3.1 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 |
3.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3.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 审辨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课程及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
4.1 课程目标与审辨性思维 |
4.1.1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审辨性思维 |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审辨性思维 |
4.2 课程内容与审辨性思维 |
4.3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审辨性思维 |
5 高中化学课程中影响审辨性思维培养的因素调查 |
5.1 调查过程 |
5.1.1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
5.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5.1.3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2 影响因素调查 |
5.2.1 影响因素调查的相关性分析 |
5.2.2 影响因素调查的回归分析 |
5.2.3 影响因素调查的差异性分析 |
5.3 课堂观察 |
5.3.1 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
5.3.2 课堂教学内容说明 |
5.3.3 课堂观察记录 |
5.3.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5.4 教师访谈 |
5.4.1 访谈对象及内容 |
5.4.2 访谈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审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
6.1 学校层面 |
6.2 教师层面 |
6.2.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
6.2.2 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
6.2.3 鼓励学生质疑 |
6.3 教学层面 |
6.3.1 重视教学评价 |
6.3.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
6.3.3 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 |
6.4 审辨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 |
6.4.1 审辨性思维培养模式 |
6.4.2 审辨性思维培养教学案例设计 |
7 研究总结 |
7.1 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问题和不足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审思与实践[J]. 覃丽萍.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12)
- [2]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任励劭. 天津教育, 2021(22)
- [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刘静. 延安大学, 2021(11)
- [4]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D]. 崔馨月.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5]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中创造性思维测评研究[D]. 谢叶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高中化学ATDE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D]. 邱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CPS模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D]. 曾顺顺.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9]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师课程实践力提升路径研究[D].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初探[D]. 雷诗雨.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