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涛[1](2021)在《行政法治视阈下的数字政府:文献述评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数字化发展是数字时代的产物,目前已从电子政务走向政府数字化,数字政府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国家政策的明文规定与地方实践发展的日新月异均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明确数字政府研究大势所趋。通过对中国知网以"数字政府"为检索词进行主体检索的筛选、分析可以将目前国内的研究分为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法治视角、法治保障不足,理论深度不够、缺乏域外吸收,实证研究不足、缺乏经验总结。在新形势下,我们应以法治政府为引领,对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更好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齐晓媛[2](2021)在《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研究 ——以右玉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线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地提高、政务数据化的快速发展、相关软硬件的快速更新迭代、移动服务程序和平台持续优化是当前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但是,发展基层电子政务也面临着服务群体年龄较大、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基层电子政务配套设备不完善以及基层政府投入力度不一等问题,这导致电子政务发展不协调,有些地区发展迅速,有些地区明显落后。通过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加大电子政务的宣传、增加电子设备网站的培训等途径,循序渐进的改善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环境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从电子政务概念、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难点问题等方面对基层电子政务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基层电子政务是政府便捷、高效地管理服务社会一个不可缺少、不容忽略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电子政务能否在社会有序推进,是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是,基层电子政务在不同地区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所面临的重点难点亦有所差别。为了有的放矢,本文认真分析了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特别是右玉县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的瓶颈,针对性提出了可以实践的有效的对策,以期对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相关借鉴。研究右玉县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从对政府各机关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情况,社会群众对于政府电子网站、电子设备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状况,网站设备的维护更新频率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探讨入手,归纳出影响右玉县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基层电子政务的效用,建议从完善基层电子政务网站设备建设入手,配套专业人才对电子网站进行维护、对社会群众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对电子政务的了解等手段,多管齐下,多效并举,为基层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路径,提升政府效能,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向智慧化城市迈进。
余紫垠[3](2021)在《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研究》文中指出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各个国家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公共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融合的新突破,全球进入政府数字化转型新时代。各国相继制定数字政府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政府信息系统建设。但是政府信息化高增长背后伴生着高失败率,导致政府IT投资效果不理想和财政资源浪费严重,信息技术治理的相关论述引起学者和行政人员广泛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良好的信息技术治理机制能有效提高IT项目投资效果,而信息技术治理的核心就是对IT投资决策的治理。但由于政府的权力特征和多变的管理方式,导致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及其演化实践仍处于黑箱中,阻碍了信息技术治理对政府IT投资效果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尝试从决策主体及结构、决策流程和决策权配置方面剖析我国省级政府IT投资决策实践,揭开我国政府IT投资治理的黑箱,提高政府IT投资效果。本研究以权力寻租理论、信息技术治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为指导,首先根据公开资料、访谈记录分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三十年的政策法规、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及公众政务服务需求变化情况,梳理出地方政府IT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其次,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从45个省级政府信息化项目案例中总结出四种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并详细剖析了每种决策模式的决策主体、决策流程及决策权配置方式;最后,通过案例统计发现四种IT投资决策模式与四个IT投资发展阶段具有对应关系,据此分析省级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的演化规律,构建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模型。此外,本研究总结政府IT投资决策的经验教训,提出政府IT投资决策实施原则。笔者对IT投资决策模式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有力的回答了我国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帮助政府以史为鉴完善IT投资决策治理机制。本研究从政府部门IT投资视角回顾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阶段并构建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阶段模型,不仅有助于分析新形势下的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挑战,而且总结政府IT投资决策的经验教训,对未来完善政府IT治理提供实践指导。此外,本研究基于中国特殊政治背景,探索有别于西方的政府IT投资决策实践,为信息技术治理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和理论解释,丰富国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白杨[4](2021)在《数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电子政务模式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电子政务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我国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效能。目前我国数字政府逐步实现了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但是,多地方政府在数字政府打造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数字政府和政府效能的研究现状,阐释了地方政府效能的相关理论,说明了数字政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并分析了数字政府的优势与挑战。本研究勾勒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历程,总结了政府效能建设取得的决策科学化、过程透明化、范围多元化等成效,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面临的困境有信息素养教育淡薄、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传统体制模式阻滞、安全隐私保障欠缺,分析了社会环境、政府自身的不足和社会公众群体三大因素对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政府效能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探索出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的路径有:适应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更新政府效能建设价值理念;完善数字政府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数字政府长效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创新数字政府建设思维,健全政府运行机制;增强数字政府内生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团队。地方政府在提升政府效能的过程中,应切实针对地区发展情况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地方政府在数字政府背景下效能提升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以此建立更为切合当地发展的政府效能提升路径。
张欣欣[5](2021)在《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不断地更新变革,从传统的纸媒到电视广播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要求传统状态下的政务服务模式必须作出改变以适应当前技术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政务微信作为当前政务新媒体的代表,具有即时性、精准性、多样性的优势,是转变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渠道,国家也愈发重视政务微信等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利用政务新媒体不断改善其公共服务的水平,实现政府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成为必然,这既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府服务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公众对于政府政策导向的了解,促进参政议政意识和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促进政府公信力以及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基于此对政务微信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对于增强政务微信的实用性和传播效果,提升公民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十三五”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依据选取山东省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市级政府职能部门政务微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局、公安局、体育局等11个部门,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对当前山东省16个地级市11个部门政务微信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实地走访。首先分析梳理政务微信的发展历程、内涵、类型、以及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为全文撰写奠定内容基础,并探析新公共服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政务微信建设中的应用,为全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以政务微信的三个基本功能(信息发布、便民服务、政民互动)为载体,从功能实现和传播效果两个维度对政务微信建设情况进行现状阐述和问题剖析,发现当前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存在平台建设不规范、整体服务质量不高、渗透度不佳的问题。最后本文从加强政务微信标准化建设、培养专业的运维团队、加强政务微信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能够对山东省各级政府通过政务微信平台实现优质化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
桓德铭[6](2021)在《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及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作为资产要素应用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从发展历程上也从平台化阶段、社会化阶段过渡到数据化阶段。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型阶段,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当前重要工作。要重点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打破数据壁垒,推动业务和数据融合,综合利用大数据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在新型阶段和背景下,对复杂多样化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到政务服务管理,可以大大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但当前制度保障、行政组织体制、管理模式、技术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阻碍着大数据分析利用的因素。因此,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影响到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革完善,从而为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实现数据深度融合应用创造有力条件,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实现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以及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早日实现。本文首先以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已有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然后以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背景,对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到山东省内有关县区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实地调研的方式,与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企业代表座谈,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随机访谈,挖掘分析政务服务运行过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大数据人才需求、制度建设、数据共享开放、政务服务服务流程、部门间业务协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研究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大数据发展案例,总结了先进国家和地区有关经验做法,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后,本文从通过加快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大数据时代下相关立法法规制度建设进度、加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应用力度、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更高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大数据视角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以及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和优化路径,旨在充分发掘大数据在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陈晶[7](2021)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深远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重新构造了各社会主体的生存现状。企业充分利用信息传递的电子化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这也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提出了新的期许和标准,政府各部门也不断探索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提升内部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探讨电子政务在企业服务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水平提供建议。本文对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的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状态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基础—现状研究—供需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对比分析—优化建议”的研究思路,主要将在以下部分中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从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等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对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不同的应用场景(“一站式”行政审批、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微信服务平台、办税服务、司法服务等),从区内企业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和政府服务现状进行匹配度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电子政务服务企业供需不平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以在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方面国内领先的深圳市、杭州市为例作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水平提升进行对策分析,提出了强化制度建设、深化改革措施、提升融合程度、保障配套支持等建议。
姜家昆[8](2021)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回望2020年,虽经风霜雪雨,但获硕果累累。内有疫情席卷肆虐,外有强国打压围困,前有百年大计收官,后有强国目标三十载。全球经济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体呈现衰退趋势,而我国首次突破经济百万亿元新高度;澳美英法层层围困之下,我国以和平为目标镇定应对;2020年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任务,同时做好两个十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开局。面对种种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冷静指挥,沉着应对。政府高效的反应布局离不开电子政务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在历史长河留下浓重一笔,电子政务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务效率,降低政务成本,还可以推动政府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等等。历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电子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依托电子信息技术我们建立了政府与公众,政府与企业之间交流和联系的新平台即电子政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建设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制定不及时以及政府组织架构健全等原因,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陷入重重困境,“信息孤岛”现象层出不穷。当前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努力破除“信息孤岛”困境、建设网络强国等任务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了解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基本情况,对比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路径,总结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即对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政务平台建设相对缓慢;电子政务的法规建设不及时;各部门之间资讯共享存在互通互联障碍问题。探索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在宣传推行、行业标准、行业法规以及资讯共享方面的四重困境,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观察国外成功案例,分析失败教训,借鉴成功经验,层层解困,最终以破除信息孤岛现象,建立高效快捷、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目标,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关键性难题的四点方案。第一,提升部门服务:加强政府宣传、强化特色服务、提升民众获得感;第二,统一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统一参数标准、构建长效参考机制;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构建法律长效保障机制;第四,共享地区信息:建立资讯共享-高层协调制、构建长效沟通机制。破除“纵强横弱”的信息孤岛现象,建立高效、快捷、有序的政务服务,搭建互联互通的资讯共享平台,努力实现我国政治体制转型,经济再度腾飞的目标。
王璐[9](2021)在《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探索该机制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优化对策,从而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当下公共服务平台中存在的不同部门单方服务供给的杂糅情况,把握公共组织跨部门协作的关键因素,提出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协同和综合型平台建设和运行建议,提出利用新技术条件对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建议,进而提高政府等部门的政务处理水平和社会福利;二是针对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公共事务响应速度不及时、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与风险防控监管不健全、平台服务内容与合作模式创新不活跃等问题从技术视角、组织视角、法律法规视角提出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化规制建议。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以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看,欧美等国家电子政务等领域的研究,催化着公共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当下,在新公共管理的基础上,依托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协同已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从当代技术条件与公共服务的融合进程来看,在信息化环境中,公共服务平台在合作上有了更大范围、更多样化的创新型实践。这种实践加深了公共服务部门间、政企间、政民间的服务协同、互利合作,但依然存在组织管理短板与技术发展中对平台特性“重视却不认识”的“矛盾”,因此,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优化对组织管理变革、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平台特性把握与技术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跨部门共享,不仅是跨部门业务协同的重要前提,更是电子政务发展与转型的核心环节。而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必须把握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重点把握平台的相关技术特性,即交叉网络外部性、用户数量、用户粘性、平台的兼容性等新的技术要素,增强跨部门协同能力,促进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合作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的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优化建议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在制度保障机制改进方面,提出“清单式管理”与“监管沙盒”的结合使用,在制度体系完善的同时,维护信息安全,促进规制创新。在主观协同机制提升方面,应提高信息共享意识和信息安全维护意识,提高参与者平台技术特性素养,在跨部门信息共享过程中,改进综合性平台的自我发展机制,跟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在绩效机制提升方面,建立专门性跨部门合作的激励机制。在技术条件改进与组织运行管理层面,致力于构建纵横交叠的立体化组织关系网络,将平台的技术特性与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协同过程紧密结合,把握用户量与用户粘性要素,注重平台用户维护与拓展,注重多边参与主体的交互与正向网络外部性的发挥,同时,把握平台开放的“度”,在保障公共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有标准、有原则地推行平台的单向或多向兼容,促进多边主体跨部门协同,通过政民联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社会效益提升;通过政企联动,促进公共信息增值与经济效益提升,使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在共商、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社会福利的长效增长。
刘世鑫[10](2020)在《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一环,在提高服务效能、增加政府透明度、增强群众满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加快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发现,S县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财政资金投入少、缺乏足够认识、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通过整合资源,拓宽资金渠道,营造电子政务建设氛围、健全机构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做法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快S县电子政务的建设。
二、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行政法治视阈下的数字政府:文献述评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政府———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
二、理论与实践推动数字政府研究 |
三、数字政府的文献回顾与总结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1. 理论部分 |
(1)电子政务研究 |
(2)行政自动化研究 |
(3)数字政府的概念 |
2. 实践部分 |
(1)地方探索 |
(2)问题梳理 |
(3)对策建议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小结 |
结论 |
(一)数字政府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二)目前数字政府研究反思 |
1. 缺乏法治视角、法治保障不足 |
2. 理论深度不够 |
3. 实证研究不足、缺乏经验总结 |
(2)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研究 ——以右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述 |
1.1 电子政务基本概念 |
1.1.1 发展电子政务的背景 |
1.1.2 电子政务的定义和特征 |
1.2 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
1.2.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
1.2.3 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
1.3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右玉县电子政务发展实证分析 |
2.1 右玉县地理人文环境 |
2.2 右玉县电子政务现状 |
2.2.1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 |
2.2.2 政府与企事业之间的电子政务(G2B) |
2.2.3 政府与社会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
第三章 右玉县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未进行科学规划 |
3.2 电子政务建设“重电子,轻政务” |
3.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滞后 |
3.4 政府门户网站运维相对缺乏 |
3.5 当地人群对电子政务接受度低 |
第四章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 |
4.1 顶层统筹协调能力不够 |
4.1.1 主管部门频繁重组 |
4.1.2 主办部门职能分散 |
4.2 部门横向协作不顺畅 |
4.2.1 独立开发的电子政务平台技术壁垒难以打破 |
4.2.2 平台标准化指标体系建设混乱 |
4.2.3 信息共享难以推进 |
4.2.4 资金划拨在各部门分配不均 |
4.3 相关法律滞后,保障不力 |
4.4 “一把手工程”组织不当 |
4.5 信息安全程度低 |
第五章 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议 |
5.1 电子政务建设要标准化 |
5.2 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
5.3 健全体制,发挥职能 |
5.4 落实法律法规,保障电子政务建设 |
5.5 健全政府信息共享体制,改善信息共享协调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权力寻租 |
2.1.2 信息技术治理(ITG) |
2.1.3 公共选择理论 |
2.2 政府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综述 |
2.3 IT投资决策研究综述 |
2.3.1 IT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
2.3.2 IT投资决策模式研究 |
2.3.3 IT投资决策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
2.3.4 IT投资决策模式研究评述 |
第三章 政府IT投资发展阶段 |
3.1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
3.2 通用业务系统建设阶段 |
3.3 专用业务系统建设阶段 |
3.4 统筹集成阶段 |
3.5 政府IT投资发展阶段总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调研方法 |
4.3 数据分析 |
第五章 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研究 |
5.1 模式A |
5.1.1 模式A的决策主体及结构 |
5.1.2 模式A的决策流程 |
5.1.3 模式A的决策权配置 |
5.2 模式B |
5.2.1 模式B的决策主体及结构 |
5.2.2 模式B的决策流程 |
5.2.3 模式B的决策权配置 |
5.3 模式C |
5.3.1 模式C的决策主体及结构 |
5.3.2 模式C的决策流程 |
5.3.3 模式C的决策权配置 |
5.4 模式D |
5.4.1 模式D的决策主体及决策结构 |
5.4.2 模式D的决策流程 |
5.4.3 模式D的决策权配置 |
第六章 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与实施原则 |
6.1 政府决策模式与IT投资的共同演化 |
6.1.1 模式A与IT基础设施建设 |
6.1.2 模式B与通用型业务系统建设 |
6.1.3 模式C与专用型业务系统建设 |
6.1.4 模式D与政府一体化项目建设 |
6.1.5 政府决策模式演化模型构建 |
6.2 决策模式-IT投资特征的匹配与投资效果 |
6.3 政府IT投资决策实施原则 |
6.3.1 用户参与决策原则 |
6.3.2 权力与知识-能力匹配原则 |
6.3.3 权力与责任匹配原则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数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五)创新之处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 |
(一)地方政府效能相关理论基础 |
(二)数字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
(三)数字政府的优势与挑战 |
(四)数字政府与政府效能的关系分析 |
二、我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现状 |
(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历程 |
(二)政府效能建设成效 |
(三)我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面临的困境 |
(四)地方政府治理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
三、国内外政府效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
(一)国内政府效能建设的实践经验 |
(二)国外政府效能建设的实践经验 |
四、地方政府治理效能路径建设探索 |
(一)适应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更新政府效能建设价值理念 |
(二)完善数字政府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
(三)强化数字政府长效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
(四)创新数字政府建设思维,健全政府运行机制 |
(五)增强数字政府内生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团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重要动因:响应国家对政务新媒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1.1.2 内在要求: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新动能 |
1.1.3 现实需求:回应公众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新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为增强政务微信的传播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
1.2.2 为提高政务微信的实用性提供借鉴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政务微信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政务微信的发展历程 |
2.1.1 微信诞生 |
2.1.2 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
2.1.3 政务微信兴起 |
2.2 政务微信的内涵、类型及优势 |
2.2.1 政务微信的内涵 |
2.2.2 政务微信的类型 |
2.2.3 政务微信的优势 |
2.3 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 |
2.3.1 信息发布 |
2.3.2 便民服务 |
2.3.3 政民互动 |
2.4 理论依据 |
2.4.1 使用与满足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现状 |
3.1 调研工作的开展 |
3.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3.1.2 调研的主要内容 |
3.2 政务微信的建设现状概述 |
3.2.1 政务微信的开通率高 |
3.2.2 政务微信的功能覆盖较为完善 |
第4章 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平台建设不规范 |
4.1.2 整体服务质量不高 |
4.1.3 渗透度不佳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
4.2.2 专业人才队伍的缺失 |
4.2.3 缺乏必要的制度化措施 |
4.2.4 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
第5章 优化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的建议 |
5.1 加强政务微信的标准化建设 |
5.1.1 加强对政务微信的开通认证管理 |
5.1.2 加强政务微信栏目的建设与优化 |
5.2 培养专业的运维团队 |
5.2.1 提高信息发布人员素养 |
5.2.2 建立专门的人工服务团队 |
5.2.3 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 |
5.3 加强政务微信的制度化建设 |
5.3.1 健全政务微信的宣传推广机制 |
5.3.2 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制度 |
5.3.3 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 |
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力度 |
5.4.1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力度 |
5.4.2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覆盖率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及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大数据 |
2.1.2 电子政务 |
2.1.3 互联网+政务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3章 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发展现状 |
3.1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背景 |
3.1.1 政府数据体量快速增长 |
3.1.2 数据共享开放进程加快 |
3.1.3 数据应用规模突飞猛进 |
3.1.4 政府数据治理机构发生重大变革 |
3.1.5 发展背景总结与分析 |
3.2 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建设发展情况 |
3.2.1 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情况 |
3.2.2 山东省内部分市县政务服务大厅案例研究 |
3.2.3 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实践 |
第4章 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大数据人才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 |
4.1.1 大数据人才总体短缺 |
4.1.2 管理人员缺失严重 |
4.1.3 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
4.1.4 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 |
4.2 制度建设跟不上大数据发展的需求 |
4.2.1 既有规章程序合理性亟需完善提升 |
4.2.2 大数据相关立法制度缺失 |
4.2.3 缺少关键数据标准指引 |
4.3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不足 |
4.3.1 部分部门不愿信息共享 |
4.3.2 数据收集口径不统一 |
4.3.3 跨部门跨层级调取数据难 |
4.3.4 公共开放数据可用性不高 |
4.4 在线服务精细化和智能化服务程度不高 |
4.4.1 网上平台建设不够深化 |
4.4.2 平台功能尚不完善,精细化服务程度不高 |
4.4.3 网上服务智能化程度不高 |
4.5 政务服务流程繁琐,部门间协同治理能力薄弱 |
4.5.1 对于改革理念的狭隘理解 |
4.5.2 部门间潜在利益冲突 |
4.5.3 体制改革与业务协同障碍 |
4.6 数据的集约化导致信息安全风险提升 |
4.6.1 缺乏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
4.6.2 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
4.6.3 技术手段和运维管理跟不上实际需求 |
4.6.4 联动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
第5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
5.1 国外典型案例借鉴 |
5.1.1 欧盟:领跑全球政务数字化转型 |
5.1.2 新加坡:从“智能政府”到“智慧政府” |
5.1.3 韩国:政府3.0 计划 |
5.2 国内典型案例借鉴 |
5.2.1 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 |
5.2.2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 |
5.2.3 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 |
5.3 国内外大数据背景下政务服务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
5.3.1 开放政府数据已成为各国共识 |
5.3.2 大数据与公共服务体系迈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 |
5.3.3 社会资本已经大规模进入公共服务市场 |
第6章 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优化路径 |
6.1 加快大数据人才体系建设,激发公共服务创新活力 |
6.1.1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健全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
6.1.2 加大大数据人才引进力度 |
6.1.3 加强重点领域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
6.1.4 以发挥人才效能为根本优化大数据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
6.2 加快大数据时代下相关立法进度,保障法规制度供给能力 |
6.2.1 注重现行法规“废改释” |
6.2.2 加快法律保障体系建设 |
6.2.3 建立全省统一的技术规范 |
6.3 完善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协同性 |
6.3.1 加强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构建共享开放管理体制 |
6.3.2 开展公共基础信息共建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统筹利用 |
6.3.3 推动大数据应用试点,提升服务于民的能力 |
6.4 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公共服务提供能力 |
6.4.1 进一步优化大数据平台建设 |
6.4.2 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
6.4.3 推动政府大数据资产运营和系统平台运营 |
6.5 推进大数据视角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流程再造 |
6.5.1 权责清单梳理 |
6.5.2 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 |
6.5.3 流程优化与再造 |
6.5.4 开展数据赋能行动 |
6.6 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有序性 |
6.6.1 健全责任明晰的“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
6.6.2 建设能力完备的“数字政府”安全立体技术防护体系 |
6.6.3 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安全运维体系 |
6.6.4 组建合作共享的“数字政府”外部安全监管体系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政务 |
2.1.2 地方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边界 |
2.1.3 服务型政府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政府再造理论 |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3章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 |
3.1 开发区及其产业发展情况 |
3.2 开发区企业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
3.3 开发区电子政务供给分析 |
3.3.1 “一站式”行政审批 |
3.3.2 政府门户网站 |
3.3.3 政府微信服务平台 |
3.3.4 办税服务 |
3.3.5 司法服务 |
第4章 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供需不平衡及其原因分析 |
4.1 供需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 |
4.1.1 电子政务使用度不够高 |
4.1.2 提升服务效能程度不够显着 |
4.2 供需不平衡的具体问题 |
4.2.1 政务数据不及时、不全面 |
4.2.2 电子政务统筹谋划缺失 |
4.2.3 政务系统与业务应用分离 |
4.2.4 电子政务运营效率不够高 |
4.3 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
4.3.1 制度建设不完善 |
4.3.2 改革不够深入 |
4.3.3 “数字鸿沟”问题 |
4.3.4 资金、人才保障不足 |
第5章 其他地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和借鉴 |
5.1 深圳市“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
5.1.1 深圳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方面 |
5.1.2 深圳市市级政务APP发展方面——以“i深圳”为例 |
5.1.3 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以“宝i企”为例 |
5.2 杭州市提升政府网站信息服务能力的做法 |
5.2.1 杭州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方面 |
5.2.2 杭州市政务数字平台发展方面——以“亲清在线”为例 |
5.2.3 杭州高新区政务服务发展方面——以政府网站为例 |
5.3 借鉴意义 |
第6章 提升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水平的对策 |
6.1 强化制度建设 |
6.1.1 加强顶层设计 |
6.1.2 完善评价机制 |
6.2 深化改革措施 |
6.2.1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
6.2.2 提高审批集中度 |
6.3 提升融合程度 |
6.3.1 提升信息交互水平 |
6.3.2 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 |
6.3.3 加强政企常态化联系 |
6.4 保障配套支持 |
6.4.1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
6.4.2 提高电子政务服务人员水平 |
6.4.3 完善督查考核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家座谈提纲 |
致谢 |
(8)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五)论文创新点 |
(六)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一、我国电子政务基本情况 |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差距 |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 |
(一)宣传推行:电子政务推行效果差、公众参与度低 |
(二)行业标准:电子政务相关的国家标准有待确认和制定 |
(三)行业法规:电子政务边缘法律法规仍需制定和完善 |
(四)资讯共享:政府机构之间信息孤岛林立,弊端重重 |
三、我国电子政务问题成因分析 |
(一)政府宣传不到位,公众传统的固化思维难以改变 |
(二)国家全局规划不健全,各地建设标准不一 |
(三)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缺少指导性法律法规 |
(四)条块分割,烟囱林立,遏制了我国电子政务的稳步前进 |
四、破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对策 |
(一)提升部门服务:加强政府宣传、强化特色服务、提升民众获得感 |
(二)统一行业标准:健全统一参数标准、构建长效参考机制 |
(三)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构建法律长效保障机制 |
(四)共享地区信息:建立资讯共享-高层协调制、构建长效沟通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及影响因素研究 |
1.2.2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运行方式研究 |
1.2.3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的相关概念 |
2.2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理论模型 |
2.2.2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2.2.3 新公共服务与转型理论 |
2.3 小结 |
第三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共享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发展现状 |
3.1.1 国外不同层级跨部门共享机制构建现状 |
3.1.2 国内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现状 |
3.2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实践现状 |
3.3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跨部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设计 |
4.2 问卷受访者基础情况调查分析 |
4.3 影响程度描述与统计分析 |
4.3.1 影响程度的初始统计与分析 |
4.3.2 五类影响因素的构成与影响深度分析 |
4.4 共享机制改进措施的调查结果评价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案例分析 |
5.1 山东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平台系统概况 |
5.2 智慧服务区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
5.3 “智慧服务区”平台建设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对策 |
6.1 制度保障机制优化建议 |
6.2 主观协同机制优化建议 |
6.3 平台技术条件优化建议 |
6.4 组织与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建议 |
6.5 跨部门信息共享绩效机制优化建议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0.4 研究方法 |
0.5 本文的创新点 |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电子政务 |
1.1.2 服务型政府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1.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1.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 S县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及探索 |
2.1 S县情况简介 |
2.2 S县建设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
2.3 S县电子政务建设的积极探索 |
2.3.1 O2O为民服务中心 |
2.3.2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
2.3.3 微警务平台 |
2.4 S县建设电子政务的成效 |
3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
3.1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1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落后 |
3.1.2 政务新媒体实用性差 |
3.1.3 “互联网+”与政务服务不能完全同步 |
3.1.4 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 |
3.2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财政资金投入较少 |
3.2.2 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足够认识 |
3.2.3 专业人才短缺 |
3.2.4 工作机制欠缺 |
4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借鉴 |
4.1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借鉴 |
4.1.1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
4.1.2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
4.1.3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4.2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借鉴 |
4.2.1 青岛市“数字青岛”建设实践 |
4.2.2 杭州市“智慧杭州”改革实践 |
4.2.3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借鉴 |
5 加快S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
5.1 加强资金投入 |
5.2 营造电子政务建设氛围 |
5.3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
5.4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
5.5 扩大服务范围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政法治视阈下的数字政府:文献述评与反思[A]. 刘学涛.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1年第15卷 总第63卷)——上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文集, 2021
- [2]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研究 ——以右玉县为例[D]. 齐晓媛. 山西大学, 2021(12)
- [3]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研究[D]. 余紫垠. 吉林大学, 2021(01)
- [4]数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D]. 白杨. 延安大学, 2021(11)
- [5]山东省市级政府政务微信建设问题研究[D]. 张欣欣.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6]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及优化路径研究[D]. 桓德铭.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晶. 扬州大学, 2021(09)
- [8]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姜家昆. 吉林大学, 2021(01)
- [9]公共服务平台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研究[D]. 王璐.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D]. 刘世鑫.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