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

Cisco 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

一、Cisco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管米利[1](2021)在《IP语音数据包的队列调度算法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应用不断出现,数据流量也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而在链路带宽有限的条件下,基于“尽力而为”的互联网已经不能满足众多用户对网络传输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实时性较强的网络应用如语音通话。网络承载的业务数量与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数据分组极有可能在路由或交换节点处产生网络严重拥塞。一旦发生网络拥塞,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队列管理与调度,就会造成缓冲区溢出,进而导致数据丢失,业务的传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对数据包队列调度算法进行优化。针对基于互联网的语音业务对实时性与丢包率要求较高的问题,对低延迟队列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通过研究低延迟队列算法,在该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将优先级队列上的Police管制条件由单一的超出规定带宽则进行超出带宽数据包的丢弃行为,改为根据带宽和优先级队列中语音数据包的队列等待时间综合考虑,确定超出带宽的语音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进而减少语音数据包的丢包率。为了验证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对基于互联网的语音业务的有效性,利用GNS3网络模拟器和终端仿真软件搭建仿真环境,使用思科的服务等级协议技术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业务流量,在网络拥塞的状况下,分别部署低延迟队列算法和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对数据包进行调度,并收集部署两种队列算法后各业务的性能质量,将之分别与网络正常状况下与网络拥塞状况下各业务的性能质量作对比,突出两种队列调度算法对网络拥塞调控的有效性和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对保证基于互联网的语音业务质量的有效性。模拟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网络发生拥塞的状况下,部署两种队列算法后,基于互联网的语音业务性能均有明显改善,使用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相比低延迟队列算法基于互联网的语音业务的最小计划损伤因数与最大计划损伤因数分别降低了 2和5,最低主观意见得分和最高主观意见得分分别提高了0.23和0.28。可见,该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语音数据包传输过程的损耗,提高了语音数据包的传输质量。

郑晓雯[2](2014)在《投资企业UC整合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企业用户针对各类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业务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其中,统一通信——UC(Unified Communication)作为最新一代的企业通信业务更是备受关注。当今企业对于远程工作、移动式工作、多点协同工作、成本控制等方面日益突出的需求,都让统一通信技术之于企业运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那些企业,对他们来说,统一通信方案的部署和使用对他们业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内最大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CDH Fund(以下用CDH或企业代表)对于UC系统架设有着自己的需求:除了需要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化办公、多点协同办公这些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当前,微软、思科、Avaya、IBM等统一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都已开发并推出了各自的统一通信产品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但针对客户日益定制化的需求,如何为企业量身定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仍是一大课题。本文基于现有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结合CDH的实际需求,为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定制化的统一通信整合平台,我们的这一定制化UC方案最终在CDH的项目公开招标中胜出并在历经7个月的实施后成功交付使用,方案主要包括:CDH的企业整体网络架构搭建;基于思科IP语音的企业通信系统部署;利用CDH的既有服务器结合新购的服务器搭建Vmware vsphere集群;将思科统一通信管理器系统和微软Lync系统整合后使用虚拟化技术部署到物理服务器上,实现思科和微软两家不同厂商的软硬件设备无缝对接。本文设计的初衷是,就当前的UC设计方案来说,各大厂商其实基本都已拥有各自成熟的方案和产品系列,但在实际实施中往往会发现,这些标准化的方案并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企业的确切需求,尤其在企业现有IT构架中已同时包含多家厂商的不同设备和平台的情况下,这些标准化的方案往往就会出现集成度低、相互间技术壁垒明显的问题,另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微软、思科、IBM等这些厂商虽然在UC平台的软硬件设计上已是驾轻就熟,但对于UC这样一个特别的企业系统,要能够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还需要对企业的网络架设有专门的考量,而这并不是微软、思科他们擅长的领域,我司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则不同,企业专网搭建是我们的专长之一。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和关注以下几点:(一)为CDH构建此UC平台的背景和实际意义(二)UC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探讨(三)分析并设计Cisco、Microsoft平台的整合方案,并验证其实际效果(四)企业网络、统一通信平台和虚拟化平台在单个项目中的统一规划和实施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在于这是我司作为传统电信运营商在ICT业务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从电信运营商的特有角度分析企业用户的UC需求,再根据分析设计出一个合理、稳妥、整合度好、适配度高且扩展性优的方案,并最终成功实施了该方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从当前既有方案和此次创新方案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在ICT业务特别是UC业务实施上的不同,这对于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ICT集成服务商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其次,这是一次工程设计和实施上的创新尝试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这对未来的项目开展将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最后无疑也是最根本的,那就是这个方案切实解决了最终用户的实际问题。

吴悦[3](2013)在《基于仿真软件GNS3的网络QoS测试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QoS技术的日益成熟,在IP承载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互联网由于受到业务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也逐步的开始部署QoS。由于QoS本身原理复杂、配置难度大,如何让网络设计者和网络维护人员深入的掌握QoS原理及其部署方法,确保部署到现网的QoS策略安全可靠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目前保证QoS策略安全性的测试方法主要是实验室测试或者是与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在现网中进行压力测试,这些方法虽然安全可靠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普通网络建设、维护人员很难做到,本文提出了利用仿真软件的方式对QoS理论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迅速的提高对QoS原理的理解,掌握其部署方法。经过模拟环境验证后的QoS策略,再应用到现网中去,这将大大降低部署的难度,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完成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完成了利用GNS3软件搭建模拟网络。这里面搭建了2个拓扑,分别对应于公司、企业、学校的小型网络和对运营商城域网拓扑的模拟。这两个网络可以很好的涵盖,当前的主要应用的运行环境。2.利用Cisco SLA技术对网络加载流量,主要是加载了网络中常见的如HTTP、FTP、ICMP、DNS、DHCP、TELNET、VOIP等流量,有了这些流量对研究不同业务在网络中的QoS是一个前提。3.介绍了策略路由和MQC(模块化QoS命令接口)的使用方法。策略路由可以灵活的通过ACL等方法根据IP报文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和各种协议指定该报文的下一跳动作。MQC则是更加方便的将报文分类。同时完成了利用MQC对某种流量进行限制。4.完成了利用仿真软件模拟PQ队列对用户提出需要的业务进行保证。验证了QoS策略的有效性。PQ队列简单高效对于需要保证的业务可以提供低延迟的。5.完成了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利用CBWFQ、LLQ等QoS在网络中对低延迟业务的保证。这几种QoS技术在当今网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的技术原理,部署方法非常值得网络维护者进行研究学习。

史孝波[4](2013)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离不开大量网络设备的支持,相对于网络提供的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对网络设备的监测和维护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缺乏统一的平台,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网络设备,对网络设备的监测与维护还主要依靠手工进行,这样不但需要花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率低下,增加了企业成本;其次,虽然市场上有许多网络设备监控软件,但功能较为单一,复杂的界面和繁琐的操作都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再次,缺乏带外监测通道,在传统的网络设备监测中,监测通道和数据通道共用同一通道,当网络发生堵塞时,传统的监测手段即面临失效的危险。物联网是当前热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移动通信的GPRS网络与Internet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的关键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使用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Data Transfer Unit,DTU)作为信息传输的桥梁,搭建起了网络设备监测的物联网络。从而开辟出了一条带外监测通道,切实解决了网络设备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内容。然后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系统的架构以及物联网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网络设备,结合课题要监测的目标,对Cisco路由器的特点、路由的原理以及Cisco路由器的IOS操作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监测系统以无线数据传输设备DTU作为数据交换的通道,分析了系统所用的关键硬件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流程。而后以Cisco2600路由器作为被监测对象,研究了在Cisco路由器的网间网操作系统(Internet Work Operating System,IOS)环境下,监测路由器的输入输出设备、IOS特性资源以及路由器配置文件时常用的查看命令,分析了这些命令输出信息所表达的含义。最后介绍了基于Socket和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方法,利用软件编程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从系统的运行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网络设设备监测中是可行的,从而为今后网络设备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赵曦[5](2012)在《MPLS-VPN组网的规划与实现》文中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通信技术得以应用于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当前主流的数据通信组网方式包括:专线组网、互联网VPN组网等。专线组网主要是通过同步数字传输网络技术,企业通过接入电信运营商传输网络,达到点到点的数据通信目的。企业通过开通点到点专线所组建的网络属于私有专网,具有保密性能好,带宽独享,传输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互联网VPN组网即,基于VPN虚拟隧道技术,在互联网接入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型企业的数据通信技术。VPN组网相对于专线组网投入成本较低,实施部署相对灵活,以此为代价,互联网VPN组网方式由于基于互联网接入,换言之企业数据将暴露在公众互联网上、公用局域网上、虽然数据通过了加密,但是安全性远远低于专线组网。正是由于专线组网的高投入与互联网VPN组网的低安全性导致了上述两种组网方式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企业的根本需求。那么,能否寻求到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兼顾上述两种组网方式的优势,又规避其弊端呢?这也正是我们去研究MPLS-VPN技术的初衷。传统的组网模式,要达到分支节点与总部交互数据,实施访问,一般采取星型结构组网,这种组网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分支点或每新加入一个分支点与总部互联,都需要具备或者建设一条物理存在的本地/长途电路与总部完成二层链接。传统组网方式的特点是:网络资源独享、网络安全性高等。当时这种传统的组网模式,开销较大,由于需要长期租用或者建设多条本地/长途电路,每一条电路无论是否负载业务,在总部核心点都要预留出特定的带宽,增加了核心点电路租费,同时长期占用长途带宽资源,无论在开销还是电路利用率上讲,都是极大的损耗。MPLS-VPN的组网形势应运而出,它的网络具有良好的QoS性能,时延和丢包率可完全满足要求。网络整体经济性能好,具有设备投入费用低、网络使用费用低、网络整体维护费用低的优点。对于大多数以销售为主导的企业,效率代表了收益,因此“地盘”的扩张速度往往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分额。因此MPLS-VPN正好应和了这些企业客户的需求,它接入简便、组网灵活,即,用户的分支节点只要就近接入运营商的PE节点就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同时网络开销较传统的专线组网方式要低廉,这是由于MPLS-VPN这张网络本身已经架构完成,企业客户无须负担搭建网络,租用实际链路的费用,仅支付本地接入PE节点的电路费和端口费即可。同时,MPLS-VPN组网具备了传统组网方式无法比拟的冗余机制。传统专线组网具备传输网环状冗余,而MPLS-VPN网络架构在传输网之上,除了具备二层冗余以外,三层IP层依然具备链路冗余。在极端状况下,无力链路中断后,只要三层网络可达,就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从MPLS-VPN技术及BGP技术的理论研究入手,通过组网规划设计实地研究,结合项目中遇到的难点与经验进一步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进行论述和研究。

陈波[6](2012)在《面向校园网的三网融合技术实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网融合是目前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从国务院到各个地方都在积极推进该项工程的实施。作为新技术开发、试验和应用的前沿阵地,各个高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三网融合在校园网上的应用正是能够体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紧跟国家发展的战略,并在具体实施方案上进行尝试以提供宝贵的经验。针对校园网的特色,本文阐述了以组播及VoIP技术为基础,搭建并部署完成基于校园网的三网融合的实现方案。并且针对视频、语音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失帧、回音、不同步等现象,本文着重研究利用QoS原理,发现适合校园网上进行视频、语音传输的保障机制,以达到在能用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效果,为高清信号的传输奠定基础。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均已在上海师范大学校园网上实现,由此表明所研究的内容具备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孟杰[7](2012)在《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千兆主干信息网络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铁路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已成为推动铁路运输快速前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构建安全、稳定和高效的信息网络,已成为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铁路信息网络建设情况的分析,并对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网络应用需求进行研究,提出了建设集通铁路千兆信息网络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在网络设计当中选择应用MSTP技术作为通信与信息网络设备间的接口,不仅有效解决一般意义上网络接口问题,而且有效减化了网络物理层结构,使千兆网络比采用传统光纤、电缆等方式更容易实现。此外,文章通过分析QoS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充分运用QoS技术实现千兆主干网络建设规划的设计理念及实现方法,并详细研究了QoS技术在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千兆主干网络建设中实现过程和配置方法。QoS技术在内蒙古集通铁路千兆主干网络建设中的成功应用,有效地保障了集通铁路主干网络的安全运行,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这一技术的应用,是铁路信息网络建设当中对如何优化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使用效率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文为其它铁路行业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邱鸿谨[8](2011)在《MPLS在Call Center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经常需要随时随地接入企业网络。同时,随着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与跨地域及跨国化,企业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企业与各分支机构之间也需要随时通信。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是在公用的通信基础网络平台上提供私有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可以为上述的这种通信需求提供经济有效的通信手段。从不同角度看VPN可以有多种划分:比如按商业用途分,有Intranet VPN、Extranet VPN和VPDN(Virtual Private Dial-up Network);按网络结构分,有星型网、网状网和多层网;按采用二层还是三层技术分,有基于二层技术的帧中继、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VPN和基于三层的IP(Internet Protocol) VPN。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是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简称,它用定长的短标签来封装分组,根据标签对分组进行转发,而不必像IP转发那样需要进行复杂的路由查找。MPLS技术最初是为了综合IP技术和ATM技术的优点而产生的。MPLS能从IP路由协议和控制协议中得到支持,同时还支持基于策略的约束路由,路由功能强大、灵活,可以满足各种新应用对网络的要求。MPLS技术的发展为VPN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可扩展性的技术基础。作为MPLS领域重要应用的MPLS VPN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VPN技术。它的发展源于MPLS技术提供的超越传统IP的技术优势,如快速转发、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流量工程等,满足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的多方面需求。从网络宽带化的发展趋势来讲,MPLS VPN必然会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提供大企业用户不同地域的站点互联的技术,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企业案例,大规模商用前景非常明朗。本文将在论述MPLS VPN和TE(Traffic Engineering)基本原理基础上,以构建XX企业Call Center数据承载网络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采用MPLS VPN技术构建Call Center数据通信网络。

孔翔宇[9](2011)在《基于MPLS VPN的VoIP应用的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问世使网络可以融合三层无连接路由和面向连接的二层转发这两种机制的优点。MPLS构架非常通用,除了IP路由,它还可以支持其他应用。对这一构架最简单的扩展应用就是执行IP组播路由和服务质量(QoS)。随着结合了2层交换和三层路由交换优势的MPLS的引入,构建一个拥有覆盖VPN优势与对等VPN优势的技术成为可能,这项技术就称为MPLS VPN,形成简化的客户路由选择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服务提供商的部署。MPLS也通过建立标签交换路径,将面向连接的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带到IP路由范例中,标签交换路径是基于拓扑信息而不是数据流建立的。由于VoIP通过基于IP的网络来传输语音信息,包括Internet,这就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他们现有的IP网络来承载语音和数据流量,以实现削减开支的目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质量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服务质量是指网络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一种能力,是网络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系统,并不需要QoS。但是对关键应用和多媒体应用就十分必要。当网络过载或者拥塞时,QoS能确保重要业务数据不延迟、不丢弃,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本文主要就如何面向企业网在MPLS VPN上为VOIP应用提供QoS进行了讨论。本文对基于MPLS的VPN中的服务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企业网络的经济性,以及VoIP对QoS的需求,提出针企业专网的网络优化方案和企业中语音、视频、数据业务QoS的配置和部署建议,为基于MPLS网络的企业专网组建和保证QoS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企业内部部署及在跨区域网络环境下的定量实验验证。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确实能提高VoIP应用系统的效果。为其它同类型企业网络应用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借鉴。

魏劼[10](2011)在《思科亚太区演示中心统一通信平台的设计与部署》文中研究说明自从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于1876年第一次在线路上成功传送声音以来,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一直在飞速向前发展。从最初的模拟信号传输,到数字信号传输;从接线员人工交换的方式,到电子程控交换机;从最基本的呼叫功能,到后来的定制呼叫及多业务,PSTN网络就是人类现代通信进步的最好见证。然而,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网、互联网的出现,数据网络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语音逐步变成数据网络上面的一个应用,于是,分组语音网络开始出现,尤其是基于TCP/IP协议的VoIP技术出现之后,传统的语音通信方式掀起了一次彻底的变革。企业电话(Enterprise Telephone)是一个可以提供诸如呼叫保持、三方通话、呼叫转接等多种商务功能的电话系统,是随着PSTN网络一起成长的。由于数据流量成为网络的主要流量,企业非常愿意将语音也置于该网络之上,这个基于分组的语音网络能更加容易、灵活地提供更多企业需要的语音业务,同时,还能为企业节省大量长途通信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基于IP的专用小交换机IP-PBX(IP-Private Branch Exchange)。而近些年,通信方式不断多样化,例如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即时消息、即时状态、视频通话、在线多媒体会议等等,更是让企业不再满足于纯语音的需求,而是需要一个高效协作、开放可扩展的全新通信平台,于是,统一通信应运而生。本文针对统一通信这个话题,首先对统一通信的由来做了简单回顾,看到了统一通信是未来企业通信的发展趋势。接着,对统一通信的架构做了深入分析,包括统一通信的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和协议,统一通信提供的主要业务和功能。然后分析了思科统一通信系统的具体架构和各组成部分。基于这些理论基础,充分分析了思科亚太区演示中心统一通信平台建设需求,并结合需求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最后,将该方案实施于演示中心,包括设备安装、配置和调试,以及功能验证等。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和经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在本文的讨论之中。最后,还对统一通信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二、Cisco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isco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IP语音数据包的队列调度算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相关技术及理论
    2.1 VoIP技术原理
    2.2 QoS对IP网络的重要性
    2.3 QoS服务类型
    2.4 分类与标记
    2.5 排队论
    2.6 队列调度算法
    2.7 流量整形与限速
    2.8 本章小结
3 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
    3.1 队列调度算法的应用背景
        3.1.1 网络拥塞产生的原因
        3.1.2 网络拥塞造成的影响
    3.2 服务质量度量指标
    3.3 多业务场景的需求
    3.4 低延迟队列算法
        3.4.1 LLQ基本原理
        3.4.2 LLQ存在的问题
    3.5 低延迟队列算法的改进
        3.5.1 算法改进思路
        3.5.2 语音数据包的排队模型
        3.5.3 改进的低延迟队列算法基本原理
        3.5.4 改进低延迟队列算法基本步骤
    3.6 本章小结
4 实验仿真与分析
    4.1 测试方案思路
    4.2 网络QoS的测试方法
        4.2.1 网络时延的测试方法
        4.2.2 网络抖动测试方法
        4.2.3 网络性能测试指标
    4.3 仿真平台搭建
    4.4 网络拓扑搭建
    4.5 实验验证
        4.5.1 利用SLA技术产生模拟流量
        4.5.2 网络正常时各业务的网络指标
        4.5.3 利用流量管理限制链路带宽制造网络拥塞
        4.5.4 网络拥塞时各业务的网络指标
        4.5.5 利用GNS3做PBR和 MQC的实验
        4.5.6 LLQ和 I-LLQ的验证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专利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奖项
缩略语对照表

(2)投资企业UC整合平台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关键技术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方案介绍和分析
    2.1 现有解决方案的研究
        2.1.1 基于软件的方案
        2.1.2 基于硬件的方案
    2.2 设计思想的初步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企业UC整合平台的总体设计
    3.1 设计准备
        3.1.1 用户概况
        3.1.2 企业语音通信及网络构架现状
    3.2 UC整合平台的总体设计
        3.2.1 设计思想
        3.2.2 目标功能与业务
    3.3 UC整合平台的设计原则
        3.3.1 可用性
        3.3.2 可扩展性
        3.3.3 可维护性
    3.4 基于思科IP语音通信系统的深化设计
        3.4.1 虚拟局域网规划
        3.4.2 呼叫控制设计
        3.4.3 IP语音系统架构
        3.4.4 统一通信管理器设计
        3.4.5 媒体资源规划
    3.5 思科IP语音系统和微软Lync系统的整合
    3.6 网络架构设计
        3.6.1 广域网设计
        3.6.2 局域网设计
    3.7 虚拟化平台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CDH整合UC平台的实施与实现
    4.1 UC整合平台实现效果
    4.2 平台部署流程图
    4.3 软硬件设备选型
    4.4 硬件安装
    4.5 网络平台部署
        4.5.1 广域网设定
        4.5.2 局域网设定
    4.6 虚拟化平台部署
        4.6.1 虚拟机安装
        4.6.2 虚拟机配置
    4.7 UC平台的搭建和配置
    4.8 本章小结
5 UC整合平台的测试和效果评估
    5.1 IP语音通信系统功能测试
    5.2 网络功能测试
        5.2.1 局域网测试
        5.2.2.广域网测试
    5.3 UC和Lync整合系统功能测试
    5.4 虚拟化平台验证
    5.5 用户反馈
    5.6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愿景
7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仿真软件GNS3的网络QoS测试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 IP 网 QoS 应用介绍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论文结构
第2章 QoS 技术简介
    2.1 IP 网络的网络性能指标
    2.2 QoS 对于 IP 网络的重要性
    2.3 QoS 的服务类型
    2.4 分类与标记
    2.5 队列技术
    2.6 流量整形与限速
    2.7 拥塞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IP 互联网中的流量分析
    3.1 运营商网流量分析
    3.2 互联网中的 QoS 的应用
    3.3 不同业务对 QoS 的不同要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GNS3 的网络 QoS 测试方法及实验平台搭建
    4.1 网络 QoS 的测试方法
    4.2 GNS3 软件介绍
    4.3 搭建实验平台
    4.4 Cisco SLA 介绍
        4.4.1 网络时延的测试方法
        4.4.2 SLA 是如何测试抖动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GNS3 的网络 QoS 实验方法及正确性检验
    5.1 在实验网络中注入模拟流量
    5.2 收集网络正常时的各业务的情况
    5.3 利用流量管理限制链路带宽造成网络拥塞
    5.4 收集网络拥塞时的各种网络指标
    5.5 利用 GNS3 做 PBR 和 MQC 的实验
        5.5.1 PBR(策略路由)简介
        5.5.2 利用 MQC 阻止某种流量
    5.6 利用 PQ 队列保证重要的业务
        5.6.1 PQ 队列原理简介
        5.6.2 利用 PQ 队列保护用户的 HTTP 报文
    5.7 利用仿真软件验证低延时业务的 QoS 策略
        5.7.1 WFQ 与 CBWFQ 队列技术介绍
        5.7.2 CBWFQ 和 LLQ 的 QoS 实验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
        1.2.2 网络设备监测技术的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物联网与网络设备概述
    2.1 物联网的基本理论
        2.1.1 物联网的定义
        2.1.2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2.1 互联网技术
        2.2.2 RFID技术
        2.2.3 传感器技术
        2.2.4 嵌入式技术
        2.2.5 无线通信技术
    2.3 网络设备相关研究
        2.3.1 网络设备介绍
        2.3.2 路由的实现
        2.3.3 Cisco路由器的IOS操作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设备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网络设备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3.2 网络设备监测系统的硬件组成
        3.2.1 Cisco2600路由器及其电源
        3.2.2 计算机
        3.2.3 数据传输终端
        3.2.4 连接线
    3.3 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设备的监测数据分析
    4.1 对输入输出设备的监测
        4.1.1 接口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1.2 闪存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1.3 终端线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2 对IOS资源的监测
        4.2.1 处理器的监测数据分析
        4.2.2 内存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2.3 缓冲区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2.4 系统记录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3 对配置文件的监测
        4.3.1 运行配置文件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3.2 启动配置文件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测系统的实现
    5.1 Socket与TCP协议简介
        5.1.1 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
        5.1.2 TCP协议
    5.2 DTU的配置
    5.3 监测服务器的软件设计
        5.3.1 初始化的程序实现
        5.3.2 客户端连接列表的程序实现
        5.3.3 状态记录的程序实现
        5.3.4 命令输入的程序实现
        5.3.5 输出信息显示的程序实现
    5.4 监测系统的运行与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MPLS-VPN组网的规划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方式
    1.3 全文结构
第二章 MPLS-VPN技术概论
    2.1 MPLS的工作原理
    2.2 基于MPLS的VPN实现
    2.3 MPLS VPN体系结构
    2.4 MPLS VPN工作过程
    2.5 MPLS VPN与传统专网的比较
    2.6 MPLS-VPN技术小结
第三章 BGP路由技术概论
    3.1 BGP对于MPLS-VPN组网的意义
    3.2 BGP基本理论
    3.3 BGP路由决策过程
    3.4 BGP路由反射器
    3.5 BGP联盟
    3.6 BGP同步原则
    3.7 BGP故障处理总体流程
第四章 MPLS-VPN组网的规划
    4.1 需求分析与设计理念
        4.1.1 项目需求分析
        4.1.2 网络设计原则
    4.2 技术解决方案
        4.2.1 ABC公司MPLS-VPN组网整体方案介绍
        4.2.2 ABC公司MPLS-VPN网络建设方案
        4.2.3 本地接入解决方案
        4.2.4 QoS保证
        4.2.5 网管系统方案
        4.2.6 CE设备的选择
第五章 MPLS-VPN组网实施与延伸
    5.1 网络部署实施情况与运行数据分析
        5.1.1 网络部署实施进度
        5.1.2 IP地址规划
        5.1.3 用户端路由器配置实例
        5.1.4 项目实施总结
        5.1.5 项目实施运行分析
    5.2 网络升级优化
        5.2.1 网络升级优化方案的制定原则
        5.2.2 网络升级优化方案的制定
        5.2.3 网络升级优化实施后评估
    5.3 网络设备升级方案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资料及文献
附录Ⅰ 实验配置对照表
致谢

(6)面向校园网的三网融合技术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三网融合概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部署方案
        1.3.2 校园网上部署三网融合的问题
        1.3.3 带宽解决方案
    1.4 论文安排
第2章 三网融合技术基础
    2.1 组播
        2.1.1 什么是IPTV
        2.1.2 IP网络中的传输模式
        2.1.3 组播的优点
        2.1.4 组播路由协议
        2.1.5 组播管理协议
        2.1.6 组播的转发过程
        2.1.7 PIM-DM协议
    2.2 VoIP
        2.2.1 VoIP的发展
        2.2.2 VoIP兴起的原因
        2.2.3 VoIP的基本原理
        2.2.4 VoIP的基本构架
        2.2.5 VoIP的关键技术
        2.2.6 H.323信令协议
第3章 校园网三网融合实施方案
    3.1 校园网网络现状
    3.2 IPTV系统部署
        3.2.1 IPTV系统部署方案
        3.2.2 IPTV系统部署成效
    3.3 VoIP部署
        3.3.1 VoIP系统的需求分析
        3.3.2 VoIP系统部署策略
    3.4 视频会议及教学系统部署
第4章 面向校园网三网融合的QoS应用研究
    4.1 三网融合的网络传输问题
    4.2 QoS介绍
        4.2.1 QoS的三种服务模型
        4.2.2 QoS的几种实现方法
    4.3 三网融合的QoS策略
    4.4 三网融合的QoS实验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千兆主干信息网络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铁路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现状
    1.2 集通铁路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现状
第二章 集通铁路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2.1 网络带宽需求
    2.2 网络安全需求
    2.3 网络性能需求
第三章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
    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1.1 拓扑结构选择
        3.1.2 特点与优势
    3.2 网络物理层设计与实现
        3.2.1 SDH及MSTP介绍
        3.2.2 网络物理层设计
        3.2.3 网络物理层实现
    3.3 网络核心层设计与实现
        3.3.1 网络核心层结构
        3.3.2 网络核心层设备性能要求
        3.3.3 网络设备品牌选择与性能比较
        3.3.4 评测总结
        3.3.5 网络核心层设备选择与评测
        3.3.6 网络核心层的实现
    3.4 网络接入层设计
        3.4.1 网络接入层功能
        3.4.2 网络接入层设计要求
        3.4.3 网络接入层设备选择与评测
        3.4.4 配置
        3.4.5 千兆位以太网
        3.4.6 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3.4.7 高级QoS
        3.4.8 管理
        3.4.9 特性与性能
第四章 网络安全管理
    4.1 网络监控管理
        4.1.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4.1.2 网络管理功能
        4.1.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概述
    4.2 网络安全策略应用
第五章 QoS技术在集通铁路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5.1 QoS概述
    5.2 QoS技术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5.3 通过QoS进行网络带宽管理
    5.4 通过QoS定义应用系统优先级,保证网络带宽预留
    5.5 QoS技术应用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8)MPLS在Call Center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IP 转发技术分析
        1.1.1 网络层的路由选择模式
        1.1.2 区分分组服务
        1.1.3 独立转发和控制
        1.1.4 外部路由选择信息的传播
    1.2 MPLS 概述
    1.3 CALL CENTER 现状综述
    1.4 XX 企业CALL CENTER 网络建设背景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MPLS基本原理
    2.1 MPLS 包头结构
    2.2 MPLS 信令
    2.3 MPLS 的交换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PLS的应用
    3.1 MPLS VPN 技术
        3.1.1 Layer3 MPLS VPN
        3.1.2 Layer2 MPLS VPN
    3.2 MPLS TE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PLS的CALL CENTER的应用实现
    4.1 XX 企业CALL CENTER 网络的现状
        4.1.1 数据网现状
        4.1.2 语音网现状
        4.1.3 核心网现状
        4.1.4 网络现状分析
    4.2 XX 企业CALL CENTER 的新网络整体规划
    4.3 CALL CENTER 网络的数据网和语音网规划
    4.4 CALL CENTER 网络的MPLS 核心网规划
        4.4.1 MPLS 核心网的建设目标及原则
        4.4.2 关键技术分析
        4.4.3 网络拓扑结构
        4.4.4 数据网和语音网的VPN 划分
        4.4.5 IP 地址规划
        4.4.6 IGP 路由规划
        4.4.7 设备简介
        4.4.8 MPLS 配置
    4.5 对于CALL CENTER 业务外包客户网络的规划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施和系统维护
    5.1 工程实施
        5.1.1 MPLS 核心网络建设与割接安排
        5.1.2 割接安排
    5.2 运行维护
结论与展望
    工作总结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基于MPLS VPN的VoIP应用的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1.4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现有网络环境及相关特性简介
    2.1 MPLS VPN的基本概念
    2.2 实际网络环境的构成
    2.3 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2.4 MPLS VPN对VoIP的优化
第三章 VoIP技术简介
    3.1 组播应用简介
    3.2 VoIP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3.3 终端VoIP设备的选型
    3.4 现有网络中VoIP的基本配置
第四章 QoS技术简介
    4.1 QoS概述
    4.2 MPLS VPN中QoS的实现
    4.3 VoIP应用对于QoS的特有需求及IOS的实现
    4.4 现有设备支持的高级QoS特性
第五章 现有应用的流量分析和调整
    5.1 现有业务应用的分类
    5.2 数据流量的分类和标记
    5.3 流量整治和整形
第六章 队列调度、拥塞管理和链路优化
    6.1 队列及拥塞管理
    6.2 拥塞避免技术
    6.3 链路优化技术
第七章 优化配置的测试和评估
    7.1 VoIP的质量评价体系
    7.2 优化后的实际数据分析
    7.3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思科亚太区演示中心统一通信平台的设计与部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1.2 用户交换机(PBX)
    1.3 统一通信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统一通信系统
    2.1 统一通信系统概述
    2.2 统一通信系统的优势
        2.2.1 平台架构的优势
        2.2.2 部署方式的优势
        2.2.3 终端应用的优势
    2.3 统一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2.3.1 基于IP的语音传输VoIP
        2.3.2 支持统一通信系统的主要协议
    2.4 思科统一通信系统逻辑架构
    2.5 典型思科统一通信系统架构
        2.5.1 IP网络基础架构
        2.5.2 统一通信管理器
        2.5.3 统一状态服务器
        2.5.4 统一消息服务器
        2.5.5 多媒体会议系统
        2.5.6 语音网关
        2.5.7 通信终端
    2.6 思科统一通信系统提供的特色功能和业务
        2.6.1 呼叫相关功能
        2.6.2 扩展应用
        2.6.3 移动通信功能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思科亚太区演示中心统一通信系统的设计
    3.1 项目背景
        3.1.1 思科体验中心
        3.1.2 项目背景
        3.1.3 项目意义
    3.2 项目需求分析
        3.2.1 建设目标
        3.2.2 范围和规模
        3.2.3 网络需求
        3.2.4 功能和业务
    3.3 项目设计原则
        3.3.1 可用性
        3.3.2 可扩展性
        3.3.3 可维护性
    3.4 项目设计
        3.4.1 网络架构设计
        3.4.2 虚拟化平台
        3.4.3 统一通信系统的组件
        3.4.4 用户和终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思科亚太区演示中心统一通信系统的部署
    4.1 系统部署流程图
    4.2 软件硬件选型
    4.3 硬件安装
    4.4 网络部署
        4.4.1 广域网部署
        4.4.2 局域网部署
        4.4.3 网络服务
    4.5 虚拟化平台的部署
        4.5.1 ESX主机的安装
        4.5.2 vCenter服务器的安装
        4.5.3 vSphere Client的安装
        4.5.4 通过vSphere Client管理vCenter
        4.5.5 在vCenter中创建虚拟机
    4.6 统一通信组件部署
        4.6.1 域服务器,活动目录,邮件服务器的部署
        4.6.2 统一通信管理器的部署
        4.6.3 语音网关的部署
        4.6.4 统一通信状态服务器的部署
        4.6.5 语音留言服务器的部署
        4.6.6 多媒体在线会议系统MeetingPlace的部署
    4.7 终端部署
    4.8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术语和定义
致谢

四、Cisco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IP语音数据包的队列调度算法优化研究[D]. 管米利.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投资企业UC整合平台的设计与实施[D]. 郑晓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3)
  • [3]基于仿真软件GNS3的网络QoS测试方法的研究[D]. 吴悦. 吉林大学, 2013(04)
  •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D]. 史孝波. 广东工业大学, 2013(10)
  • [5]MPLS-VPN组网的规划与实现[D]. 赵曦.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面向校园网的三网融合技术实现方法研究[D]. 陈波.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7]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千兆主干信息网络建设[D]. 孟杰. 内蒙古大学, 2012(03)
  • [8]MPLS在Call Center中的应用研究[D]. 邱鸿谨.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基于MPLS VPN的VoIP应用的优化配置研究[D]. 孔翔宇.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10]思科亚太区演示中心统一通信平台的设计与部署[D]. 魏劼.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Cisco 路由器上的数据语音集成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