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焕霞[1](2020)在《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为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早期诊断、个体化及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自2010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我院近10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2236例,其中绝经后患者66例,占2.95%;后5年所占比例(4.00%,51/1274)较前5年所占比例(1.56%,15/96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患者中,59例(89.39%)为新发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例(10.61%)为非新发型。(3)66例患者中,40例(60.61%)患者有临床症状,其中37例(92.5%)均合并其他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和/或腹胀(47.5%)和阴道不规则流血(37.5%),26例(39.39%)患者无临床症状;多合并子宫肌瘤等雌激素相关性疾病。(4)超重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有16例(45.71%),非超重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有6例(21.4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1例(31.82%)行腹腔镜手术,45例(68.18%)行经腹手术;38例(57.58%)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6)根据ASRM分期,66例患者中I期34例(51.52%),II期5例(7.58%),III期13例(19.70%),IV期14例(21.21%)。非重度EMT(I期、II期和III期)患者中有6例(15.00%)CA125升高,重度EMT(IV期)患者中有2例(20.00%)CA125升高,两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7)超重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为非萎缩性的有15例(50.00%),非超重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为非萎缩性的有4例(21.0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9.09%)患者的病理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其ER和PR均为阳性。(9)56例配合跟踪随访,2例因妇科恶性肿瘤逝世,余54例随访至今,无一复发。结论:(1)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所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2.95%,临床较为少见,近年来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2)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多合并雌激素相关性疾病。(3)对于绝经后妇女来说,超重者可能比非超重者具有更高的雌激素水平。(4)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敏感性较高,CA125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5)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合并其他需手术的妇科疾病,多选择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
黄佳佳,郑洪,谭娜,黎成芳,姚晋,徐高强[2](2020)在《3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收集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ovary,SS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病理特征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S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3例SST患者平均年龄48.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绝经后阴道出血、盆腔包块等。肿瘤均为单侧发病,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切面实性或囊实性,灰黄灰白,质韧。低倍镜下可见具有特点的假小叶形成。免疫表型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inhibin,TFE3及SMA。SST临床及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主要靠常规病理学,应注意与卵巢其他肿瘤鉴别。治疗推荐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较好。
管晓静[3](2016)在《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脉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IV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因累及心脏的IVL罕见、预后差,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心脏内平滑肌瘤病(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ICL)的个案及小队列病例报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统计其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表现、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预后等。结果:(1)2例患者均为育龄期经产妇,1例因子宫肌瘤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入院,病灶累及双侧髂静脉乃至下腔静脉,术前诊断IVL;另1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伴变性,术中诊断;2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文献检索最终纳入175篇文献,共报道278例。统计显示,ICL平均年龄为46.0岁(20-81岁)。246例(88.5%)既往曾行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入院时合并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44.3%)、晕厥(25.2%)、心悸(23.2%)、下肢水肿(22.8%)及腹部不适/腹痛/腹水(21.5%)。IVL主要经子宫静脉-髂静脉系统(65.3%)延伸至右心系统,其次为经卵巢静脉(30.7%);累及右心房者60.2%,累及右心室者33.2%,累及肺动脉者仅6.6%。术前正确诊断率65.0%(106/163),22.1%(36/163)误诊为右心房粘液瘤,7.4%(12/163)误诊为血栓。254例手术治疗,其中45.7%行胸腹盆腔一期根治手术,34.9%行二期手术。术后随访148例,平均27.2月(1月-25年),完全切除病灶者复发率2.7%,未完全切除病灶者复发率35%。结论:(1)IVL罕见,未累及大血管及心脏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多在术中及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2)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瘤体内血供丰富,尤其当瘤体穿出子宫时;或CT提示子宫肌瘤或盆腔包块合并脉管内“血栓”时,诊断不仅需考虑恶性肿瘤,同时需考虑IVL;(3)彻底切除肿瘤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IVL进行成功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双附件切除可显着降低术后复发率;(4)ICL好发于绝经前妇女,常合并子宫肌瘤或既往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手术史,其主要通过髂静脉系统延伸至右心;(5)女性患者右心房包块合并子宫肌瘤或既往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手术史,诊断需考虑ICL,并行腹部CT/MRI协助诊断,明确肿瘤起止位置及累及范围;(6)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ICL主要治疗方式,可显着降低术后复发率;病灶未彻底切除可导致术后高达约1/3的复发率。
岳君秋,张杨鸽龄,叶志英,官静[4](2012)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7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子宫脂肪平滑肌瘤主要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大多无症状,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排液、下腹胀痛。体征上均表现为子宫增大。B超表现为界限清楚、不均匀的高回声实性团块;CT扫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密度影;MRI可以对含脂肪肿瘤做出定性诊断;显微镜下瘤组织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和脂肪组织呈不同比例混杂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平滑肌细胞SMA及Desmin阳性,而脂肪细胞S-100阳性。两者均表达雌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增殖指数均低于1%。结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临床表现与子宫平滑肌瘤类似,术前易误诊,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于凯[5](2012)在《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25%~30%。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月经改变、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包块、盆腔压迫症状、继发贫血、和腰腹部疼痛及生殖功能障碍等,对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的妇女,目前通过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的根除肌瘤,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途径可经腹、经阴道或宫腔镜及腹腔镜下手术。本文通过分析子宫肌瘤及肌瘤变性的临床特点,探讨患者年龄、临床症状、肌瘤大小、肌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及合并疾病等因素与手术方式的关系,旨在为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做出更好的指导,使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2009年10月01日~2010年10月01日期间因子宫肌瘤入院施行手术的病例,临床资料可靠及完整者9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子宫肌瘤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理类型进行探讨。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如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如既往盆腔手术史等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2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占总样本83.19%,其中30~40岁294例,40~50岁473例。本组资料中,手术方式以子宫肌瘤切除术为主,共444例,占48.16%,其中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29例,占3.1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33例,占14.43%,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75例,占8.13%,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207例,占22.4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年龄越小组所占比例越大,17~30岁组子宫肌瘤切除术占100.00%;子宫全切术在年龄越大组所占比例越大,≥50岁组子宫全切术占76.52%。有临床症状的为740例,约占80.26%,其中以月经改变为最常见,共398例,占43.17%;无明显临床症状为182例,占19.74%。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确诊率为99.02%,误诊率0.98%。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不同手术方法不同,除肌壁间肌瘤组与浆膜下肌瘤组手术方式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外(P>0.005),其他各组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统计学差异(P<0.005)。多发性子宫肌瘤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33.07%(209/632),单发性子宫肌瘤以肌瘤切除术为主。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适合于直径<5cm的粘膜下肌瘤,直径D≥5cm的粘膜下肌瘤多开腹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切术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和次切术。子宫肌瘤直径D<5cm组选择微创手术的患者比直径D≥5cm组多(P<0.005)。肌瘤伴发变性的有186例,占20.17%,其中直径大于5cm者为139例(74.73%)。40岁~50岁组是肌瘤变性的高发年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变性与年龄相关,围绝经期妇女的子宫肌瘤发生变性比例较高(44.09%),其中富于细胞型47例。子宫肌瘤合并有慢性宫颈炎最多,为159例(17.25%);子宫颈息肉27例(2.9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有10例(1.08%),CIN I~II级有4例,其中有2例术前宫颈活检明确诊断宫颈CIN I~II级,CIN II~III级有6例,其中有1例术前行TCT检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有2例术前行宫颈活检明确诊断CIN III级,累及腺体。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7例(1.84%);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0.22%);子宫内膜息肉53例(5.75%);子宫颈癌1例(0.11%),子宫内膜异位症161例(17.46%),其中子宫肌腺症115例,子宫腺肌瘤5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2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盆腔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卵巢囊肿及卵巢瘤101例(10.95%),其中卵巢冠囊肿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6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0例,单纯性卵巢囊肿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0例,其中2例为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2例为交界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黄体囊肿5例,卵巢黄体血肿4例,卵巢滤泡囊肿12例,卵泡膜细胞瘤2例,卵巢纤维瘤3例;卵巢包涵囊肿2例,卵巢包裹性积液1例,卵巢浆液性腺纤维瘤1例,卵巢平滑肌瘤1例;慢性输卵管炎19例(2.06%);输卵管积水12(1.30%);输卵管积脓4例(0.43%);慢性盆腔炎10例(1.08%);慢性阑尾炎5例(0.54%);轻度贫血54例(5.86%);中度贫血107例(11.61%);重度贫血15例(1.63%)。结论:1.子宫肌瘤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具有年龄集中趋势;;2.子宫肌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改变、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包块、腰腹部疼痛、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及继发贫血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因此对育龄期妇女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子宫肌瘤的最有效方法;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检查时应该注意子宫腺肌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以及阔韧带肌瘤易误诊为卵巢瘤,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4.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及肌瘤本身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术式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新趋势;5.肌瘤变性多发生于较大的肌瘤,富于细胞型变性的肌瘤术式应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行肌瘤切除术的术后需密切随访;6.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于欲保留子宫或宫颈的患者非常必要,如有可疑情况,应行宫颈活检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宫颈早期浸润癌。对年龄稍大,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病人,为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应常规行分段诊刮术。
张继平,刘爱军,王昀,薛德彬[6](2010)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子宫ET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ETT发病年龄31~45岁(平均37.6岁),距前次妊娠6~216个月(平均94个月),临床表现闭经和阴道不规则流血。大体上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直径0.5~10cm,镜下显示典型的上皮样瘤细胞巢、"地图样"坏死、"血管瘤细胞套样"结构,4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免疫组化:CK18、CD10、p63均呈阳性,hPL、PLAP、CD146、hCG、inhibin部分病例灶状阳性,Ki-67增殖指数>5%,p53阳性率4例>5%。结论 ETT是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需与子宫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宫颈鳞癌及其它滋养细胞疾病等鉴别,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
陈于,惠宁[7](2003)在《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困“月经量增多4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经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通畅,无血
王秀芹[8](2008)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7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16%,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86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组织学特点,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及细胞角蛋白(AE1/AE3)均为阳性,呈双相表达;S2100蛋白14例阳性(82.35%)。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肖方星,罗春华,张玉凤,石爱艺[9](2006)在《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腺瘤样瘤的发生率、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4例病理诊断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肿瘤及瘤样病变标本1.1%,2例诊断输卵管腺瘤样瘤占输卵管切除标本0.14%。组织化学AB阳性;免疫组化CK、Vim阳性,S100、FⅧ、CEA、EMA阴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是一种并非罕见的良性肿瘤,详细巨检与多取材是提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对腺瘤样瘤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邓姗[10](2005)在《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干预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提出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干预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育龄期妇女的多发病,以疼痛和不育为主症。通常采取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并辅以激素类药物治疗,但始终面临复发率高的棘手问题。尽管EM的发病机制尚未释清,但在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EM患者的在位内膜存在与异位内膜相似而与正常内膜迥异的遗传和功能特性。因此我们推测,在位内膜是EM病变的源头,而直接干预在位内膜就可达到防治EM的效果。 目前用于EM的主流药物,如GnRHa和孕三烯酮以“EM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为切入点,诱导产生“低雌激素或高孕/雄激素”的体内环境,尽管疗效显着,但副反应明显、用药时间有限且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停药后的复发问题仍在所难免。出于对延长用药时间以推迟复发并维持无痛间期的需求,孕激素制剂再度引起关注。 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具有显着的抑制内膜作用,放置后出现少经和闭经。先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控制EM相关疼痛并延缓病变复发。目前尚无曼月乐用于EM“源头干预”的基础研究证据。 研究目的 1、探讨曼月乐对在位内膜的影响是否具有抑制其异位种植的潜能; 2、探讨口服MPA和注射GnRHa以及妊娠对在位内膜功能状态的影响; 3、探讨单纯对在位内膜干预以期防治EM的可行性; 4、论证“在位内膜”在EM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 研究方法 ◆选择无生育要求的中、重度EM患者,于保守性腹腔镜手术后放置曼月乐,观察随诊其症状、体征、副反应等。 ◆收集中、重度EM患者术前、术后、放环后、口服MPA或注射GnRHa后以及“非EM”和早孕期内膜和/或血清标本。 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和细胞的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ER、PR及其亚型、和增殖指标Ki-67; TUNEL法检测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
二、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发病机制 |
2.2 激素来源 |
2.2.1 外源性雌激素 |
2.2.2 内源性雌激素 |
2.2.3 局部合成 |
2.2.4 其他因素 |
2.3 临床表现 |
2.4 诊断 |
2.5 治疗 |
2.5.1 手术治疗 |
2.5.2 药物治疗 |
2.6 预后 |
2.6.1 复发 |
2.6.2 恶变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3 临床分期 |
3.4 分组情况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病情况 |
4.2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一般情况 |
4.3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症情况 |
4.4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超声特征 |
4.5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CT及 MRI特征 |
4.6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雌激素水平 |
4.7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情况 |
4.8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治疗情况 |
4.8.1 手术途径 |
4.8.2 手术方式 |
4.8.3 病灶大小 |
4.9 66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术后病理及分期 |
4.9.1 病灶侧别 |
4.9.2 分期 |
4.9.3 子宫内膜病理 |
4.9.4 免疫组化结果 |
4.10 辅助治疗 |
4.11 随访 |
第5章 讨论 |
5.1 发病情况 |
5.2 与绝经前EMT的关系 |
5.3 发病机制 |
5.4 激素来源 |
5.5 临床表现 |
5.6 诊断 |
5.7 治疗及复发 |
5.8 恶变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研究不足 |
第8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3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1.1影像学检查 |
1.2病理检查 |
1.3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 |
2讨论 |
(3)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术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病例报告 |
1 病例1:IVL伴下腔静脉受累1例临床资料 |
2 病例2:IVL腹腔镜下手术治疗1例临床资料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心脏内平滑肌瘤病文献复习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 |
2.2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 |
2.3 具体术式的选择 |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临床表现 |
3.4 生育史 |
3.5 手术治疗方法 |
3.6 术后并发症 |
3.7 诊断方法 |
3.8 研究因素选取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分布 |
4.2 临床症状 |
4.3 术前确诊 |
4.4 既往盆腔手术史 |
4.5 手术方式选择 |
4.5.1 不同年龄段手术方式比较 |
4.5.2 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比较 |
4.5.3 不同大小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比较 |
4.6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
4.6.1 肌瘤变性患者年龄分布 |
4.6.2 变性肌瘤大小及部位 |
4.6.3 肌瘤变性的临床症状 |
4.6.4 子宫肌瘤富于细胞型变性的临床分析 |
4.7 子宫肌瘤手术术式的比较 |
4.7.1 微创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
4.7.2 不同途径子宫肌瘤手术术式的比较 |
4.8 子宫肌瘤合并疾病 |
第5章 讨论 |
5.1 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与年龄因素的探讨 |
5.2 子宫肌瘤临床症状分析 |
5.3 子宫肌瘤的诊断 |
5.4 手术方式的选择 |
5.5 子宫肌瘤变性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
5.6 子宫肌瘤合并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病理检查 |
2.3 免疫表型 |
3 讨论 |
3.1 来源及发病机制 |
3.2 临床表现 |
3.3 病理特点 |
3.4 诊断和鉴别诊断 |
3.5 生物学行为及治疗 |
(7)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口腔内感染的对象 |
1.1 口腔内的感染度 |
1.2 口腔内感染对局部及全身的影响 |
2 防治对策 |
2.1 口腔保健的方法 |
2.1.1 使用药品: |
2.1.2 方法: |
2.1.3 刷牙方法: |
2.2 口腔保健的效果 |
2.2.1 细菌学的效果。 |
2.2.2 治疗和预防效果。 |
2.2.3 ADL的改善效果 |
(10)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干预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曼月乐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治疗的临床观察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干预的基础研究 |
第一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组织周期相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黏附特性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侵袭活性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雌激素代谢酶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前列腺素代谢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九节 曼月乐对内异症在位内膜免疫趋化活性的影响 |
病例选择和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
标本收集结果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设想 |
文献综述 |
(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孕激素 |
(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总览 |
(三)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临床功用及相关基础研究 |
后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6例临床分析[D]. 张焕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2]3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黄佳佳,郑洪,谭娜,黎成芳,姚晋,徐高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1)
- [3]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管晓静. 浙江大学, 2016(02)
- [4]子宫脂肪平滑肌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J]. 岳君秋,张杨鸽龄,叶志英,官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02)
- [5]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 于凯. 吉林大学, 2012(10)
- [6]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 张继平,刘爱军,王昀,薛德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04)
- [7]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1例报告[J]. 陈于,惠宁.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02)
- [8]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王秀芹.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04)
- [9]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肖方星,罗春华,张玉凤,石爱艺. 实用医技杂志, 2006(18)
- [10]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干预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邓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11)
标签:平滑肌瘤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子宫粘膜下肌瘤论文;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论文; 病理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