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录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录

一、《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张鸣瑾[1](2021)在《亡佚医籍《极要方》佚文研究》文中指出唐时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达,百姓生活富足,期寻长寿无恙,对医学大为关注,官方与民间盛行抄录医方。唐中期以后,战乱纷扰,社会动荡,唐及唐以前的医学文献几乎散佚无存,致后世研究唐代的医学发展近乎陷入无米断炊的境地。故唐代散佚医书佚文对于研究唐代医学发展和成就均是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料。《极要方》为亡佚医籍,是《医心方》主要引用文献之一,也是一部临床实用的综合性经验方书,除诸科病证及治方外,还包括药物理论及服食、房中等内容。此书散见于日本文献,国内尚未得见相关记载,研究甚少。笔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其一,对《极要方》的成书年代及卷数进行考证。通过着录和引用《极要方》的日本古籍,推断其成书下限应当在唐末以前。再据佚文出现蒲州物产印成盐,所载医方与《新修本草》新增药味“水蓼”及其功效主治相似,以及佚文避唐讳,认为其成书上限应或在唐显庆四年(659)之后,较大可能为唐中晚期成书。主要通过《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以下简称《见在目》)的着录,认为《极要方》卷数应为10卷。其二,系统介绍《极要方》现存佚文,对其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医学内容完备,医方治法灵活,编撰特点则为言简意赅、语言生动。其三,对《极要方》佚文的文献及学术内容进行溯源。《极要方》部分医方与晋至唐初医学文献较为相似,本草理论与唐以前早期本草较为接近,内科辨证理论来源于唐早期医学文献,服食养生内容则博采众家。故《极要方》与上述医书存在源流关系。其文字内容近似,可作为校勘相关医籍的难得依据。因《极要方》成书于唐中晚期,所记载的相关疾病和治方反映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故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和学术价值。所载医学内容、辨证思维至今可应用于临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四,概述《极要方》佚文来源文献,分析各文献之间的关系,考察总结《医心方》的引用方式。《极要方》佚文主要保存于《医心方》,尚散见于日本古籍。经过对比研究,除《和名类聚抄》所存佚文未见于其他文献外,其他后世医书中《极要方》内容均为转引自《医心方》,故《医心方》为《极要方》主要佚文来源。系统整理《医心方》征引文献,补充并分析总结了《医心方》的引用方式,认为其引文方式存在节录。其五,研究《极要方》现存辑本,辨析部分佚文归属情况并对佚文进行校勘补遗。森立之与马继兴均对《极要方》进行过辑佚工作,二者辑佚成果存在部分差异,或因翻检不全,或因《医心方》标注不明确。《医心方》引用《极要方》佚文标注不明确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医心方》卷十九、二十二及二十五。其中卷十九引用标注不明确的2处佚文不属于《极要方》;梳理卷二十二、二十五版本关系,辨析此两卷引用《极要方》标注不清者,确认前者所录属于《极要方》,后者不属于;而卷二十九《极要方》内容为误录于此。由此确定了《医心方》引录《极要方》的佚文内容。对《极要方》佚文进行了校勘补遗。最后,围绕《极要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医心方》中涉及《极要方》按语、注语或为丹波后人添补,借助《医心方》比勘校语认为多转录自医家本,亦可推论当时《极要方》尚存于世,且颇受丹波家族重视。对于《极要方》国内无存,或是由于其成书较晚,未得《外台秘要方》收载,又因唐中后期战乱而散佚,因而《新唐书》补录医书目录之时亦未见,遂后世未见相关记载。幸而东渡日本,经《医心方》引录而得以保留部分内容,并为日本后世医书辗转传抄。《极要方》避讳混乱的现象,或因其为抄纂,引录他方别书,故行文不统一,由此分析并总结了避讳在亡佚文献中的应用。简述该书书名分歧,笔者倾向于“极要方”。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结合《极要方》的研究,略述笔者关于辑佚的体会。

周勇[2](2006)在《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文中研究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包含有大量的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些服务的提供对全社会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并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相应收入,有些甚至是免费提供,尤其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必须有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才能得以开展和维持。坚持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定额补助是政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直接体现,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项目中,政府投入的范围是多大,哪些应该由政府全额补偿、哪些应该由政府和市场相结合补偿,必须在定量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紧密结合社区人群的健康需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确定社区公共卫生财政补助范围,同时通过测算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价格、完善补偿机制提供量化依据。自1996年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以来,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群众的支持,网络基本形成,功能日趋完善。但政府财政投入与社康中心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任务不相适应,总体上呈现不足,阻碍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与开展。与此同时,客观上又缺少核定投入所需要的量化依据和科学的投入测算方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目的:本研究以解决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投入的依据和测算问题为最终目的,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测算福田区现已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福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明确现阶段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偿范围,同时将成本测算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有偿服务项目定价的参考依据,为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保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与落实打下基础。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确定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根据数据主要来源和数据类型要求,在福田辖区内抽取3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查阅财务记录和物资消耗记录,结合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回顾性调查及观察法,获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人员等一般情况和各类成本、各服务项目实际投入人力与时间数量,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项目社会平均投入人力与时间数量,采用时间分配系数法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测算;利用文献法、逻辑归纳法、专家咨询法、多输入优序图法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的原则方法、福田区10大类社区卫生服务优先等级序列,在此基础上进行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进而结合成本测算结果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投入明确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涵盖的具体项目。结果:(一)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情况福田区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保持稳步增长,辖区内卫生资源丰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属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存。2004年年末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共计515名,平均9.4人/中心,医务比1.94:1,以中专以下、初中级职称人员为主,正式职工与聘用人员各占一半,2004年平均每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1.4次各类形式的培训。目前福田区已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共计10大类76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齐全,“六位一体”功能日趋完善。2004年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占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收入与补助合计的37.05%,2000年2004年福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所调查的31所社康中心药品收入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4年业务收入平均54.20%来自药品收入,45.80%来源于医疗服务收入。(二)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测算本研究对福田区现已开展的10大类76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测算,59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标准成本要高于实际成本,占服务项目总数的75%,另19项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三)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本研究提出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特征与界定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理论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办法,据此并结合成本测算结果中的标准成本参考值及10大类优先等级排序专家咨询结果,对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分类排序,得出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排序及全区总标准成本额度表。(四)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以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排序及全区总标准成本额度表为基础,参照有关专家的相关研究结果,以福田区2004年GDP的0.1%,即6761.80万元作为该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财政投入,分别以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为测算口径,确定了在该标准投入下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涵盖的具体项目,同时明确了2004年福田2413.23万元实际投入下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具体项目,并对福田区社区纯公共卫生服务包财政缺口进行了测算,以不同的人口测算口径,财政缺口分别达7488.78万元、1785.36万元。结论:(1)本课题以2004年为样本年对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数据可应用于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作效率的评价,标准成本参考值对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偿额度及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标准有重要参考价值。(2)本课题明确了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具体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得出了福田区社区纯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财政补助缺口,对明确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的补偿范围、落实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提供了量化促进工具。

武伯光,游苏宁[3](2003)在《中华内科杂志发展简史》文中指出

李永春[4](2003)在《《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文中研究指明《少年中国》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分化最为剧烈的青年社团——少年中国学会(也简称“少中”)的机关刊物,自1919年7月创刊到1924年5月停刊,先后延续了近六个年头。而这一时期正是近代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想林林总总蜂拥而入,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顺应,交错迭起,争持消涨,迅起迅落,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或留学欧美研究西方社会思潮,或在国内研究、实施(验)各种主义,一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少年中国》月刊成为他们研究学理、传播主义的机关。因此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心,以《少年中国》月刊为底本来观照五四时期社会思潮,进而探析五四时期传媒(报刊)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的第一章对近七八十年来《少年中国》的研究概况进行艰难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二章对《少年中国》月刊的缘起、宗旨、编辑发行、稿源、作者群与读者群、栏目设置及其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运用了比较史学、计量分析、实证研究、考证等史学研究方法,力争深入剖析月刊的基本状况,为下一步对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由此折射少年中国学会与《少年中国》月刊的互动关系,以及《少年中国》与《少年世界》的相互关系。 本文的重点在考察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的关系。鉴于少年中国学会在社会运动、文化运动等方面的努力趋向及其影响,《少年中国》月刊不仅是国家主义思潮、妇女解放思潮、社会主义思潮、非基督教思潮及工读互助主义思潮等的真实写照,而且也对以上各思潮的兴起或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时间、精力及篇幅,本文选择最能代表学会特点的工读互助主义、国家主义及非基督教思潮作较重点的剖析。 第三章之所以择取国家主义教育作考察,一是因为学会活动与事业注重于实业与教育,因而会员特别注重教育救国,或表同情于或极力鼓吹教育上的国家主义;二是作为由学会孳生出来的国家主义派,在“少中”内部尤其在《少年中国》月刊重点讨论的是国家主义的教育,而不是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国家主义;三是学会内部从筹备发起到1923年底都有一种反对狭义的国家主义的倾向,但在国家主义教育方面,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会员多持同情态度。本章首先爬梳了近代以来国家主义教育在中国的传介情况,以及五四后国家主义思潮化的状况,重点阐析了国家主义的两个来源,以及国家主义教育在少年中国学会内部的变迁。 第四章少年中国学会与非基督教思潮的滥荡,重点疏解了少年中国学会从发起宗教问题讨论到反基督教到反教会教育的转变过程,从而肯定了“少中”在二十年代反宗教运动中“发起者”地位与充当的过渡角色,此外对“少中”运用的反宗教理论工具尤其是科学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社会主义分别进行剖析,以明各种理论在“少中”反宗教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对“少中”反宗教思想进行个案分析,以明会员反宗教态度变化及各自特点。 第五章在简单梳理工读互助主义和工读互助运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王光祈及学会倡议发起组织北京工读互助团,来考察工读互助主义由主义讨论到实践的转变及其意义。最后从工读互助团失败后学会内外的反思,来分析工读互助团实验对学会活动趋向乃至学会分化的影响。 第六章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寻了“少年中国”理想的由来及对“少中”的影响,而后解读少年中国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理想的内容、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年中国”共同理想之下会员理想的歧异及由此而导致的内部争论,故择取宗旨之争、主义之争及政治活动之争三个角度分别考察其对学会分化的影响程度,最后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会员与“少年中国”理想的离合来看各自在“少中”时期思想的复杂转型,以及对“少中”分化的影响。 结语部分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心,简要剖析了新文化运动阵营中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与分化问题,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

宫颖[5](2017)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中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改变,其主要特点为血循环障碍进行性加重,随之出现神经肌肉的严重缺血的症状,甚至组织坏死,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因为神经肌肉组织缺血缺氧达到一定时间后随即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及损害。不仅严重影响了肢体功能,甚至可以导致截肢,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一旦确诊需立即切开减压。1994年,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被引入后,在外科领域中,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VSD负压引流术的优势: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术后的切口可以有效处理,避免传统减压术后频繁换药,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单纯VSD负压引流术仍然存在改善患肢缺血情况相对缓慢、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大、病程长、住院天数多、患者经济负担重等问题。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通过中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的方法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对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分组,分为A常规组、B常规+中药治疗组、C常规+高压氧治疗组、D常规+中药+高压氧联合治疗组。A常规组:给予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消肿、预防静脉血栓、定期换药以预防切口感染等常规治疗;B常规+中药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口服中药(身痛逐瘀汤)辅助治疗;C常规+高压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HBO)辅助治疗;D常规+中药+高压氧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内服与高压氧HBO联合治疗。运用spss19.0分组对比,对常规组、常规+中药组、常规+高压氧组、常规+中药+高压氧联合治疗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组患者的改善循环情况、血栓发生率、切口感染率、Ⅱ期伤口植皮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常规组患者的改善循环效果总有效率80%,发生血栓率3.2%,肉芽组织良好无感染52%,可行Ⅱ期伤口植皮术48%;B常规+中药组患者的改善循环效果总有效率88%,发生血栓的几率1.6%,肉芽组织良好无感染64%,可行Ⅱ期伤口植皮术36%;C常规+高压氧组患者的改善循环效果总有效率88%,发生血栓率2.4%,肉芽组织良好无感染72%,可行Ⅱ期伤口植皮术28%;D常规+中药+高压氧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循环效果总有效率92%,发生血栓率0.8%,肉芽组织良好无感染80%,可行Ⅱ期伤口植术20%。D常规+中药+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各方面均明显优于A对照组、B常规+中药组、C常规+高压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1.使用中药辅助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切口感染。2.使用高压氧辅助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治疗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3.骨筋膜室综合征VSD术后患者使用中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具有消除患肢肿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修复、减少切口感染的优点。

董国锋[6](2009)在《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中医药标准化在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加强中医药依法行政,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探索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本身就存在亟需标准和规范的问题。现行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目前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还很薄弱。因此,中医药标准化要真正切实、很好地发挥作用,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需要解决上述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能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提供重要的思路、方法、途径和对策。[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健康发展和运行提供法学支撑,以保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即:(1)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唯物辩证法。(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①社会调查方法;②历史考察方法;③比较分析方法;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方法等。(3)法学自身的研究方法:①价值分析方法;②法律解释方法;③逻辑推理方法④法规汇编、法典编篡方法;⑤语义分析方法。此外,法学研究时,还积极借鉴其他具体科学研究方法,比如,生物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文献检索法等等。[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正处在构建中,亟待完善;(2)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和中药标准化工作不是同步开展的,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比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要早一些,也一直走在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前面。目前,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还处在发展阶段,中药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3)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与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也不是同步的,与中医国际标准化活动相比,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展的要缓慢一些。目前,中医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还较低,还只是处在发展阶段初期;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只是处在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创制阶段;(4)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实体问题,也有程序问题,这些实体和程序问题的存在是法学支撑作用得以发挥的现实基础和依据;(5)以法学维度研究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对解决我国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有作为。法的方法、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运行和法的体系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提供了法学支撑,为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解决给予了法学应对;(6)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使用价值,问题研究前沿,思维角度独特,创新性强。[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如下:(1)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对解决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对更好地保障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养生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保障中医药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医药现代化的顺利进行等方面具有积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3)对加强中医药管理、临床、科研、教育和产业诸方面的标准化建设都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4)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首次以法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了中医药标准化现状、问题和问题的法学应对;(2)首次对国内、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3)对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体系做了一些创造性的探索;(4)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中医药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多项实质性建议。

李金曦[7](2020)在《瓜蒌薤白半夏汤防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古今不同用法在治疗ATH方面的作用差异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12周的方法建立ATH模型,通过检测血脂四项(TC、TG、LDLC、HDLC),油红O染色、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沉积及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TNF-α1L-1β、1L-6、1L-8、MCP-1、NO、ET-1、AngⅡ、OX-LDL、VCAM-1、ICAM-1 浓度,IHC 检测主动脉ALK1、LDL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ALK1、LDL蛋白表达量,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古今不同用法防治ATH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1、模型评估:高脂饲料喂养10周的小鼠主动脉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红色,HE切片可见主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出现明显的斑块隆起,斑块内可见散在的泡沫细胞与脂肪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紊乱,排列不规则。而空白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建立。2、血脂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的TC、TG、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古酒组TC、TG、LDLC水平显着降低(P<0.01),HDLC水平显着升高(P<0.01);古水组TC水平降低(P<0.05)、TG、LDLC显着降低(P<0.01),HDLC水平显着升高(P<0.01);现酒组HDLC水平升高(P<0.05)、LDLC水平降低(P<0.05),现水组HDLC水平显着升高(P<0.01)。3、形态学改变:HE染色,古酒组可见主动脉血管内膜轻微隆起和斑块,中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分界较为清晰、排列比较规则,轻微炎性水肿,有脱落的内皮细胞,未见泡沫细胞;古水组明显的内膜增厚,斑块隆起凸起,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紊乱,排列不规则,有散在的泡沫细胞和炎性水肿,管腔面积缩小;现酒组可见血管内膜、中膜增厚,隆起的纤维帽,及脱落的细胞,管腔内可见少量炎性浸润,细胞排列不规则,结构紊乱,管腔面积较狭小;现水组可见血管内膜增厚凸起,隆起的斑块,纤维组织增生,变形成纤维帽,泡沫细胞较多,炎性水肿明显,管腔面积狭窄。油红O染色,显示中药各组均能明显减小斑块面积,古酒组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效果更佳(P<0.05)。4、Elisa检测:瓜蒌薤白半夏汤各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清TNF-α、1L-1β、1L-6、1L-8、MCP-1、ET-1、AngⅡ、OX-LDL、VCAM-1、ICAM-1 浓度,升高 NO 浓度(P<0.01或P<0.05)。5、IHC检测:古酒组、古水组、现水组ALK1、LDL主动脉阳性表达显着降低(P<0.01或P<0.05),现酒组ALK1、LDL主动脉阳性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现酒组下调小鼠主动脉ALK1蛋白表达效果最佳,古水组次之;古水组下调小鼠主动脉LDL蛋白表达效果最佳,辛伐组次之。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可有防治ATH,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的病变程度,减少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有效缓解ATH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鼠血清促炎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血清ET-1、AngⅡ、OX-LDL浓度,以调节收缩舒张因子平衡,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减轻氧化损伤,改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阻断ALK1-LDL通路,从而改善ATH的病理进程等有关。说明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ATH的发生、发展,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特点。本研究中,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古方酒煎组效果最佳,依次是古方酒煎组>古方水煎组>现方酒煎组>现方水煎组。

刘昭劲(LAU Chiu-king Martin)[8](2018)在《近代香港伤寒名家卢觉愚生平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文中认为卢觉愚生于19世纪末,是20世纪活跃于香港的中医学家。虽然医史学家誉其为“中西医汇通先驱”及“香港中医药的四大功臣”之一,但学界对卢氏的研究非常局限。希望透过本研究对卢觉愚的生平及学术思想均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好让卢氏的学术及有关历史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目的:卢觉愚是二十世纪广东名中医,伤寒名家。香港中医医史学家谢永光誉其为“香港中医药的四大功臣”之一。其着作《实用伤寒论讲义》曾被台湾规定为中医检考的必读书。卢氏历任香港东华医院首任中医长,中央国医馆广东省分馆董事、香港针灸学研究社名誉社长等职。卢氏学贯中西,对近代伤寒学派、针灸乃至中西医汇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中医界一直未有对其着作及学术思想的进行系统整理。希望透过文献研究整理,对卢觉愚的生平、着作、学术源流、传承体系、理论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对中医发展的影响等有较全面的论述。方法:查阅国内及香港文献文物,搜集卢觉愚的着作及与其生平、学术源流和传承体系等相关的资料,进行访谈以收集口述资料,整理卢氏的主要学术思想,重点分析《实用伤寒论讲义》及《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两部着作。本研究透过参考各医籍书目,查询国内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走访各地文物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医学术团体、旧书店,搜寻有关卢觉愚的文献资料,包括其出版着作、收录其论文的期刊、提及卢氏及与其相关人物的文字资料等等。同时查阅《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的48种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和利用《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读秀学术搜索》、《谷歌图书》、《香港公共图书馆多媒体资讯系统》、《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台湾电子期刊服务网》等互联网数据库或搜寻工具。收集的资料除了卢觉愚撰写出版的书籍及期刊论文外,还有与他有关联的书籍、各类论文、报章、会议记录、相片、口述资料。具体包括:医家着作、医史着作、综合书目、地方志、年鉴、文史着作、期刊论文、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医院征信录、院务报告、月刊、会议记录、中医团体周年会刊、开幕特刊等各种特刊、报章杂志等。收集文献资料后,整理分析内容,一方面综合比对,尽可能较完整及真确地梳理其生平,另外研究分析卢觉愚的着作、论文,归纳他的临床思维、学术思想、治疗特色等,传承其各科临床经验,整理期学术源流和和传承体系成果:本研究尽可能全面和完整地收集有关卢觉愚的现有文献资料,对卢觉愚的生平和学术思想都有一个更立体和整理分析。分别将其各科临床经验归纳演绎。结论:卢觉愚不仅对伤寒经方、针灸和中西医汇通有突出的贡献,更是一位学术全面,治学严谨的临床大家。他在经方运用、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方面都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洪艳[9](2017)在《畲族古歌音乐研究》文中提出畲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中无系统文字的游耕少数民族,在现有畲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中,有相当多的历史史料都是来自于歌的记忆。畲族的古老歌是以畲族人自己为主位的记忆,是畲族人自己关于对自我群体历史信息的回望,与汉族史籍居于汉人主位所记录的"畲族"以"蛮"、"獠"、"峒"、"徭"、"畲客婆"为描述对象的历史叙事显然是有差异的。畲族的"歌",不仅仅是"歌",她是一种"歌文化",是居于畲族族群内部的对于"状元"、"老师"、"秀才"等行列人士的一种显性评判标准,是畲族族群体现出广泛性存在的"歌老师"面貌的隐形特征的浮现。站在汉族文化的高地,畲族人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与汉人有差距,但以畲族为主体的畲歌却是一个包罗万象,富含哲理,无所不有的知识宝库,在畲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畲歌是一座悬浮于畲族族群聚居地域上方的"空中学校",其传播的文化力量纵深地延续到自古到今的畲族人的血脉中。回溯这一条血脉的开端,"畲族古歌"的"传落"使畲族的文化基因得以忠实地遗传。她如此重要,却被人遗忘。当下,"畲族古歌"除了在文学、历史研究意义上被学者提及之外,尚未出现具音乐学意义的专门观察和研究。畲族古歌,必须厘清古歌和史诗在音乐学上的内涵和外延。考诸史册,古歌应该早于史诗的诞生,史诗是古歌在文学、诗歌样式上的成熟阶段。音乐学上的古歌概念则无需史诗所体现出来的庄重感、无需专门歌者、听众可在场也可不在场、无需宏大形制的设定。畲族古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范畴中,具有创世内容、神话传说、史诗性的古歌,包括公认的《高皇歌》、《祖公祖婆歌》、《盘古歌》等,广义范畴中,还应包含形制短小的祖宗歌、祭墓歌、劝理歌、祭祀歌、拉杂歌等。因此,考察畲族古歌,除了考察狭义的"古歌"之外,不应该忽视流变最少、传讹最少、传承单一的极具古老性的畲族宗教科仪歌和畲族儿歌。因此,笔者在田野调查一手资料基础上,从现有的古歌遗留中进行文化和音乐的分析,提出符合"畲族古歌"的三个条件,并从畲族人自述为最古老的《黄昏歌》出发对畲族古歌的"停声"、"级进音程"、"固定三音列"、"折声"、"非典型字词结构"、"打音唱"之古老歌音润腔、畲族的古老"学师"仪式等研究对象进行了音乐和文本上的细部分析,从而得出:畲族古歌的核心音高材料为"折声","折声"与各地"色彩音列"的组合便构成了各地的畲歌;畲歌字词的无序性体现了她的古老特征,畲族衬词的加入体现了畲族人关于衬词加入的性别区分,四字句字词结构或为畲歌形成之雏形完整形态;初次提出古老畲歌的润腔由五种主要歌音构成;针对目前学界的谬误,提出濒临失传的畲族古老大型仪式"传师学师"不是"祭祖"、不是"成人礼"、"传师学师"应为"传度学法"的结论;在目前学界对于"传度学法"仪式的概要记录基础上首次将"款头"内容进行了目前为止最为详细的现场记录;本文首次在仪式音乐词格中发现了仪式音乐唱词存在大量的其他民族所未见的畲族特殊词格"三条变",并将他们的原型与变化进行了"同结构"、"近结构"、"远结构"、"变结构"的阐释;文中在畲族仪式歌中发现了一首与河南省灵宝县的孝歌在音乐旋律表达上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为当下畲族族源考证之一的"源出河南夷"的学术猜想,提供了目前第一份音乐上的佐证。文末,笔者将畲歌的独特审美与畲歌"歌场"的"仪式化"与"网络化"转移进行了阐述。最后,笔者希望,真正的保护是不要去"干涉它",让它"自己生长",从外围给予帮助,而不是从内部进行干预,真正的失传是将她"吞噬"、"同化"、"异化","失去自我"。从外围给予一切支持,让它自己"活着",才会是真正的畲歌。

熊焕文[10](2016)在《基于聚类分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探讨焦虑抑郁与COPD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00例COPD患者客观调查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ale,HAD),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指数、年度急性加重次数、并发症、肺功能、BODE指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协会(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nsil,mMRC)呼吸困难评分,COPD评估测试(COPD Aessemnet Test,CAT)评分,对上述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确定COPD表型,通过计算焦虑抑郁在COPD各表型中患病率的差异,获取焦虑抑郁在COPD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最后通过配对t检验了解各组间焦虑抑郁差异。结果:100例COPD患者焦虑抑郁分数为(6.7±3.62),有52例(52%)有焦虑,58例(58%)有抑郁,总共67例(67%)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其中43例患者(43%)为轻度焦虑或抑郁(评分810分),24例患者(24%)为中重度焦虑或抑郁(评分≥11分)。将11个指标所有数据进行PAC分析,得出4个主要成分(特征值>1),所有变量可分成4类,说明变量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在所有变量中方差累积贡献率约为83.5%。主成分1包括A、TS、D;主成分2包括BODE指数、mMRC呼吸困难评分、CAT评分、年度急性加重次数;主成分3包括1秒量(Forced Exiratory Volv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主成分4包括BMI、合并症。100例COPD患者在主成分分析得到四个主要成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树状图。经过伪F和伪t2检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四类,从表中我们可获知不同的表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1)相对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指数高,中重度气流受限,中度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次数多,合并症少;(2)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指数高,中度气流受限,中度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次数多,合并症多;(3)与第2类比较,第3类为相对年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指数低,重度气流受限,轻度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次数少,合并症少;(4)与第1类比较,第4类患者焦虑和抑郁指数低,合并症少,急性加重次数少,轻度呼吸困难。1组与4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除年龄外余指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与3组除年龄外,余指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COPD患者中,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例数率较高。(2)BODE指数、mMRC呼吸困难量表、CAT评分、年度急性加重次数、BMI和合并症等指标联合能客观反映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3)呼吸困难、临床症状越重,营养越差,焦虑抑郁评分越高,程度越重。

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亡佚医籍《极要方》佚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极要方》研究现状
    2. 《极要方》佚文来源文献的研究现状
        2.1. 主要佚文来源《医心方》的研究现状
        2.2. 其他佚文来源文献的研究现状
    3. 小结
前言
1 《极要方》成书年代及卷数考
    1.1 《极要方》成书年代
        1.1.1 从书目着录和引用文献考证
        1.1.2 从佚文药物产地考证
        1.1.3 从药物名称及用法考证
        1.1.4 从文字避讳考证
    1.2 《极要方》卷数
    1.3 小结
2 《极要方》内容概况及特色研究
    2.1 《极要方》内容概况
    2.2 《极要方》内容特色研究
        2.2.1 内容完备
        2.2.2 治法灵活
        2.2.3 言简意赅
        2.2.4 文笔生动
    2.3 小结
3 《极要方》佚文源流及价值研究
    3.1 《极要方》佚文条目分布概述
    3.2 《极要方》佚文文献源流梳理
        3.2.1 《极要方》与《葛氏方》
        3.2.2 《极要方》与《千金方》
        3.2.3 《极要方》与《许仁则方》
    3.3 《极要方》佚文理论溯源
        3.3.1 药物剂量与七情
        3.3.2 内科病证
        3.3.3 服食养生
    3.4 《极要方》文献史料和学术价值
        3.4.1 《极要方》文献价值
        3.4.2 《极要方》史料价值
        3.4.3 《极要方》学术价值
    3.5 小结
4 《极要方》佚文来源文献研究
    4.1 佚文来源文献概况
        4.1.1 《和名类聚抄》
        4.1.2 《医心方》
        4.1.3 《医略抄》
        4.1.4 《长生疗养方》
        4.1.5 《福田方》
        4.1.7 《杂病广要》
    4.2 各佚文来源文献关系
        4.2.1 与《医心方》内容无重出
        4.2.2 直接转录自《医心方》
        4.2.3 或转录自《医心方》
    4.3 《医心方》引文方式分析
    4.4 小结
5 《极要方》辑本研究与佚文辨析及校勘补遗
    5.1 《极要方》辑本及索引概述
        5.1.1 森立之本
        5.1.2 马继兴本
        5.1.3 小曾户洋索引
    5.2 《极要方》佚文辨析
        5.2.1 《医心方》卷十九引录《极要方》
        5.2.2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录《极要方》
        5.2.3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用《极要方》
        5.2.4 《医心方》卷二十九误录佚文
    5.3 《极要方》佚文校勘补遗
        5.3.1 医方剂量之校勘
        5.3.2 中医药理论之校勘
        5.3.3 文字脱衍错讹
    5.4 小结
6 《极要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讨论
    6.1 《医心方》涉及《极要方》按语与注语的分析
    6.2 《极要方》佚文在日本保存流传的原因探讨
    6.3 关于避讳在中医古籍考证方面的应用及思考
    6.4 《极要方》书名分歧述要及辨识
        6.4.1 书名分歧述要
        6.4.2 俗字辨识
        6.4.3 小结
    6.5 关于辑佚中医古医籍的一些思考
        6.5.1 前期准备
        6.5.2 佚文辑录
        6.5.3 佚文整理
        6.5.4 整理总结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表1-1 本论文所用书影版本及来源
    附表2-1 《极要方》佚文条文分类及统计
    附表3-1 《极要方》在《医心方》中的分布
    附表3-2 《医心方》引录《极要方》与《葛氏方》互存同方
    附表3-3 《医心方》引录《极要方》与《千金方》互存同方
    附表3-4 《极要方》与《千金方》相似医方
    附表3-5 《极要方》与《许仁则方》对比
    附表4-1 日本及中国《医心方》部分排印本、点校本及校译本信息
    附表4-2 诸本《千金方》对比
    附表5-1 《医心方》引录《极要方》森本、马本及索引收录对比
    附表5-2 《医心方》中的“钱”衡制

(2)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情况
        3.1 福田区经济发展情况
        3.2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现状
        3.3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补偿
    第二部分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测算
        3.4 福田区不同举办形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本构成分析
        3.5 2004 年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
    第三部分 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
        3.6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征及项目界定原则
        3.7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
    第四部分 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3.8 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4. 讨论及政策建议
    4.1 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构成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4.2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4.3 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小结
    一 本课题研究成果
    二 本课题的局限
    三 本课题研究的后继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件

(3)中华内科杂志发展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主 管
主 办
编 辑
总编辑
编辑部主任游苏宁
出 版
广告代理
广告经营许可证
印 刷
发 行
订 购
邮 购
定 价
中国标准刊号
2003年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中华内科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目 次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题词
我与中华内科杂志

(4)《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少年中国》研究的回顾
    一、 《少年中国》研究概况
    二、 《少年中国》研究综述
    三、 拓展《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少年中国》概述
    一、 《少年中国》的缘起及其变化
    二、 《少年中国》的宗旨
    三、 《少年中国》的编辑及其变化
    四、 《少年中国》的出版发行
    五、 《少年中国》的稿源
    六、 《少年中国》的作者群
    七、 《少年中国》的读者群
    八、 《少年中国》的栏目及其变化
    九、 少年中国学会丛书的编译与出版(略)
第三章 少年中国学会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一、 西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二、 少年中国学会对国家主义教育态度的转变
    三、 《少年中国》对国家主义教育的宣传与批评
    四、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来源
    五、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六、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个案分析(略)
第四章 少年中国学会与非基督教思潮的滥殇
    一、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教徒入会的讨论
    二、 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三、 少年中国学会反宗教的基本主张
    四、 少年中国学会反宗教的理论工具
    五、 少年中国学会反宗教思想的个案分析
第五章 少年中国学会与工读互助主义的实验(略)
    一、 工读互助主义研究概况
    二、 少年中国学会发起的“小组织”讨论
    三、 王光祈与工读互助团的试验
    四、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工读互助团之关系
    五、 对工读互助团失败的反思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分化
第六章 “少年中国”理想的幻灭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分化
    一、 近代以来的“少年中国”理想
    二、 少年中国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的理想
    三、 宗旨主义之争与学会分裂的危机
    四、 活动问题之争持与少年中国运动的终结
    五、 从少年中国学会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思想的复杂转型(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中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法律、法制、法治、法学
    1.1 法律
    1.2 法制
    1.3 法治
        1.3.1 法治的概念和含义
        1.3.2 法治的基本要求
        1.3.3 当代中国法治方略的提出和确立
    1.4 法律、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1.4.1 法律和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1.4.2 法制和法治的联系和区别
    1.5 法学
        1.5.1 法学的概念
        1.5.2 法学的研究对象
        1.5.3 法学的特征
        1.5.4 法学的思维
        1.5.5 法学研究方法
    1.6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
        1.6.1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区别
        1.6.2 法学与法律、法制、法治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2章 标准和标准化
    2.1 标准
        2.1.1 标准的基本概念
        2.1.2 标准的基本特征
        2.1.3 标准体制
    2.2 标准化
        2.2.1 标准化的概念和对象
        2.2.2 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2.2.3 标准化发展史
        2.2.4 标准化的目的与作用
        2.2.5 标准化的哲学基础
        2.2.6 标准化原理和形式
        2.2.7 标准化方法
        2.2.8 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2.3 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
    2.4 标准和法律的关系
        2.4.1 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2.4.2 强制性标准的属性分析
        2.4.3 我国标准体系的构建
第3章 中医药标准和标准化
    3.1 中医药标准
        3.1.1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3.1.2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3.1.3 中医药标准的基本概念
        3.1.4 中医药标准的特征
        3.1.5 中医药标准体制
    3.2 中医药标准化
        3.2.1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对象
        3.2.2 中医药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3.2.3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简史
        3.2.4 中医药标准化的背景
        3.2.5 中医药标准化组织和机构
第4章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背景
    4.1 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
    4.2 中医药标准化的必要性
        4.2.1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2.2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4.2.3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4.3 中医药标准化的可行性
        4.3.1 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一些认识误区解析
        4.3.2 中医药标准化可行性的表现
    4.4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必要性
        4.4.1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存在是中医药标准化问题法学研究的客观基础
        4.4.2 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是中医药标准化法治建设的需要
第5章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5.1 国内中医标准化状况
        5.1.1 国内中医标准化概况
        5.1.2 国内中医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医标准的运行状况)
    5.2 国内中药标准化状况
        5.2.1 国内中药标准化概况
        5.2.2 国内中药标准化的具体状况(国内中药标准的运行状况)
第6章 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状况
    6.1 国际中医标准化状况
        6.1.1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标准化
        6.1.2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中医标准化
        6.1.3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标准化
        6.1.4 香港中医标准化
        6.1.5 澳门中医标准化
        6.1.6 台湾中医标准化
        6.1.7 日本中医标准化
        6.1.8 韩国中医标准化
        6.1.9 其他国家中医标准化
    6.2 国际中药标准化状况
        6.2.1 世界卫生组织中药标准化
        6.2.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标准化
        6.2.3 欧盟中药标准化
        6.2.4 香港中药标准化
        6.2.5 澳门中药标准化
        6.2.6 台湾中药标准化
        6.2.7 日本中药标准化
        6.2.8 韩国中药标准化
        6.2.9 其他国家中药标准化
第7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1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7.1.2 我国中医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述
    7.2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2.1 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7.2.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存在的问题
第8章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法学支撑
    8.1 法学方法论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1.1 法学方法论
        8.1.2 法学方法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作用
    8.2 法的价值追求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2.1 法的价值
        8.2.2 法的价值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意义
    8.3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3.1 法的作用
        8.3.2 法的作用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强力支撑
    8.4 法的运行机制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4.1 法的运行
        8.4.2 法的运行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动态支撑
    8.5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支撑
        8.5.1 法的体系架构
        8.5.2 法的体系架构对中医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静态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瓜蒌薤白半夏汤防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ATH病因病机及证治研究
        1.1 中医学对ATH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ATH的中医辨证分型
        1.3 ATH的中医药治疗
    2、西医学对ATH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研究
        2.1 ATH的病因
        2.2 ATH的病理机制研究
        2.3 ATH类疾病的现代医学治疗
    3、瓜蒌薤白半夏汤源流发展与用药配伍研究
        3.1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源流与发展
        3.2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配伍特点及用法用量
    4、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4.1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药物制备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与分组
        2.2 模型评估
        2.3 样本采集
        2.4 指标观察及检测
        2.4.1 一般情况
        2.4.2 血脂四项
        2.4.3 HE 染色
        2.4.4 主动脉油红o染色
        2.4.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相关因子
        2.4.6 IHC观察主动脉ALK1、LDL阳性表达情况
        2.4.7 WestemBlot检领注动脉ALK1、LDL蛋白表达
        2.4.8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Apoe-/-小鼠ATH模型评估
        3.2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3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4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形态学的影响
        3.5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
        3.6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收缩舒张因子的影响
        3.7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ALK1、LDL阳性表达的影响
        3.8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ALK1、LDL蛋白表达的影响
    4、讨论
        4.1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2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影响
        4.3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4.4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收缩舒张因子的影响
        4.5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ALK1、LDL的阳性表达的影响
        4.6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小鼠主动脉ALK1、LDL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4.7 本课题创新之处
        4.8 问题与展望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8)近代香港伤寒名家卢觉愚生平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 近代香港中医发展概况
    第二节 近代广东中医发展概况
    第三节 广东近现代的中医学术经验整理
    第四节 香港近现代的中医学术经验整理
    第五节 近代香港伤寒医家的经验整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资料收集
        一、时间跨度
        二、资料来源
        三、资料形式
        四、具体收集情况
    第二节 整理研究
        一、生平资料整理
        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
        三、整理学术源流及传承体系
第三章 卢觉愚生平研究
    第一节 姓名及生卒时间
        一、姓名
        二、生卒时间
    第二节 籍贯及家庭背景
        一、籍贯
        二、家庭及成长背景
        三、四兄卢觉非
    第三节 生活经历
        一、早年生活
        二、战事前后
        三、中晚年生活
    第四节 学医经过
        一、祖辈及家庭经历的影响
        二、跟随名师学习
    第五节 医务工作
        一、初期医务
        二、任职东华医院中医师及首任中医长
        三、战乱期间
        四、战后及晚年
    第六节 医学教育、交流及研讨
        一、独力创办医学期刊
        二、创办针灸学术机构
        三、设立医学讲座
        四、参与各个中医团体,推动业界发展
        五、活跃于各地医药期刊
    第七节 年谱
第四章 卢觉愚着述整理研究
    第一节 现存医籍着作
        一、《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
        二、《卢氏实用伤寒论讲义》
    第二节 已佚医籍着作
        一、《针灸说明书》
        二、《卢氏实用针灸学讲义》
        三、《实用脉学讲义》
    第三节 医学论文
    第四节 医学着作以外的文字发表
        一、文章
        二、诗词
第五章 卢觉愚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第一节 对《伤寒论》学术观点
        一、对《伤寒论》的理解
        二、认为仲景经方能通治百病
    第二节 各科临床见解
        一、内科
        二、妇科
        三、针灸
    第三节 主要学术思想
        一、尊仲景经方为重要临床基础
        二、为医者知识必须全面
        三、医者必修针灸
        四、融汇中西医
    第四节 学术成就及影响力
        一、中医科学化的先驱
        二、积极争取中医应有的地位
        三、提携后辈
        四、致力于香港的中医教育和知识传播
第六章 卢觉愚学术传承研究
    第一节 学术传承者介绍
        一、陈亮明
        二、谢礼卿
        三、任勉芝
    第二节 卢氏后人
    第三节 学术传承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畲族古歌音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缘起
        一、环境与经历
        二、缘起的缘起
    田野与材料
        一、笔者的田野
        二、田野材料归类
    研究方式与手段及其预案
        一、研究方式与手段
        二、研究中的问题及预案
    论题的理论意义与创新
    概念述要
第一章 古歌"之说"
    引言
    第一节 "古歌"的文本解读
        一、殷周时期或上古的歌谣
        二、少数民族的创世及神话、传说歌谣
        三、探讨比《诗经》更早的古歌(集)
        四、文学性质的佚名诗歌或杂曲歌辞
        五、民间经验俗语的泛指
        六、古的音调
    第二节 古歌与史诗
        一、古歌
        二、史诗
        三、古歌与史诗之异同
    第三节 兼及歌谣、谣谚、童谣、儿歌
        一、歌谣与谣谚
        二、童谣与儿歌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歌"研究现状
        一、"古歌"在音乐学上的探讨
        二、少数民族"古歌(史诗)类"音乐研究现状
第二章 畲族古歌音乐研究概述
    第一节 畲族音乐研究综述
        一、第一个三十年(1950-1980)
        二、第二个二十年(1980-2000)
        三、畲族音乐研究中的2002年
        四、2002年至今
        五. 畲族民歌音乐形态分析研究
    第二节 畲族古歌音乐研究综述
        一、"畲族古歌"一词的正式提出
        二、"畲族古歌"点缀式的闪现
        三、关联研究中的"畲族古歌"音乐分析片段
        四、《高皇歌》研究
    第三节 畲族古歌的广义及狭义范畴
        一、符合"畲族古歌"的三个条件
        二、狭义范畴
        三、广义范畴
第三章 畲歌的"发生"——古歌的吟唱
    引论
    第一节 "歌娘"之"黄昏歌"的吟唱
        一、乐句"停声"的独特现象
        二、级进音程固定组合的选择与频率
        三、三音列固定组合的频率与表达
        四、"抑扬"之音连接表达
    第二节 畲歌的"折声"与"转音"
        一、田野的声音
        二、"折声"的原型与变形
    小结
第四章 畲歌字词结构存在样式、音乐地位与民间定位
    第一节 透视传统畲歌的字词结构
        一、一般观念中的畲歌典型字词结构
        二、畲歌非典型字词结构
    第二节 传统畲歌"衬词"存在样式
        一、三字头衬词加入类
        二、五字头衬词加入类
        三、六字头衬词加入类
        四、七字头衬词加入类
        五、仪式歌衬词加入类
    第三节 传统畲歌"衬词"的音乐地位与民间定位
        一、畲歌衬词的音乐地位
        二、畲民的衬词观
第五章 畲人古老"歌音"音腔的遗留
    第一节 畲歌"歌音"之音腔印象
    第二节 关于"音腔"
        一、"音腔"
        二、"畲歌的假声"
        三、汉族观念的"假声"&畲族观念的"打音唱"
        四、畲族"打音唱"之歌唱样态
    第三节 畲族"打音唱"歌音之古老润腔
        一、"滑煞歌音"
        二、"顿促歌音"
        三、"伤音歌音"
        四、"小波浪歌音"
        五、"游移歌音"
第六章 声音与仪式融合胶着的文明图示
    第一节 畲民的信仰
        一、畲族族源与始祖
        二、畲族的祖先崇拜
        三、畲族现存传统仪式提要
    第二节 以田野的名义为畲族古老仪式"传度学法"正名
        一、"传师学师"不是"祭祖"
        二、"传师学师"不是"成人礼"
        三、"传师学师"应为"传度学法"
    第三节 感临畲族古老仪式现场
        一、关于柳山半岭村
        二、"学师"的序曲
        三、角色分配
        四、法堂布置
        五、神祉体系
        六、法器、法衣、祖担、师担
        七、锣鼓与琴
    第四节 仪式印象之"款头"全记录
        一、上篇——引朝
        二、中篇——度水
        三、下篇——三朝
        小结
    第五节 唱舞?道教?戏剧?
        一、唱舞?
        二、畲族原始宗教与道教之"闾山教"的合流
        三、"传度学法"与"戏剧化"安排
    第六节 "传度学法"古老仪式的信息遗留
        一、古老仪式中的词格与"三条变"
        二、仪式中唱词"三条变"的原型与变化
    第七节 关于"河南夷"——畲族族源猜想的音乐举证
        一、源出"河南夷"之梳理
        二、畲族仪式歌与河南民间孝歌
第七章 传统畲歌的美学与现代化"歌场"
    第一节 畲家人的畲歌审美文化意蕴
        一、畲歌的隐喻观之古语、暗语、规矩用语及独特畲话
        二、畲歌的平仄观之"落字"用韵及"不韵"之俗语
        三、畲歌情趣观之"白"与"比"
    第二节 现代化畲歌歌场的"仪式化"出路与"网络化"转移
        一、新生态畲歌文化的诞生
        二、歌场的"仪式化"出路
        三、歌场的"网络化"转移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译着及外文文献
附录
    一、畲族古籍资料
    二、谱例
    三、田野记录图片

(10)基于聚类分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观察指标
    2.3 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调查焦虑抑郁量表(HAD)
        2.4.2 确定COPD表型及主成分
        2.4.3 焦虑抑郁与COPD及主成分的关系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焦虑抑郁发病率
    3.2 11个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3.3 100例COPD患者的聚类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亡佚医籍《极要方》佚文研究[D]. 张鸣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D]. 周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3]中华内科杂志发展简史[J]. 武伯光,游苏宁. 中华内科杂志, 2003(04)
  • [4]《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 李永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5]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VSD术后中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D]. 宫颖.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6]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D]. 董国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瓜蒌薤白半夏汤防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李金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
  • [8]近代香港伤寒名家卢觉愚生平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D]. 刘昭劲(LAU Chiu-king Mart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畲族古歌音乐研究[D]. 洪艳. 上海音乐学院, 2017(08)
  • [10]基于聚类分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 熊焕文. 南昌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4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