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举,孔凡国,张昌盛,潘其鹏,乔杨[1](2021)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1年随访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及1年随访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4例。对照组男14例, 女20例, 年龄(68.37±13.28)岁, 采取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男15例, 女19例, 年龄(71.34±10.43)岁, 采取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1年后随访的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42±8.14)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2.24±1.43)次、骨水泥注入量为(3.84±0.83)ml, 对照组分别为(38.12±8.35)min、(15.19±1.52)次、(4.26±0.76)ml,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与骨水泥渗漏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 Cobb角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优于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不仅手术情况好, 治疗效果好, 术后恢复也快。
肖建华[2](2021)在《伤椎后凸畸形程度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PKP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回顾因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分析术前、术后影像学及中远期随访资料,综合评估不同程度后凸角(Cobb角)患者在PKP术后后凸畸形的关系,为PKP术前Cobb角的选择及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并行单一节段PKP手术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完整资料,全部符合纳入标准,共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52-76岁,平均(63.45±5.53)岁,累及胸椎者32例,累及腰椎者58例。根据术前站立位侧位X线,按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连线和伤椎下位椎体下终板连线分别作一条垂线所成角度大小(Cobb角),将患者分为A组(Cobb角<20°)、B组(Cobb角20-30°)、C组(Cobb角>30°)3组,其中A组38例,B组32例,C组30例;术后均行抗骨质疏松治疗,3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均行X线片检查,通过对比术前术后cobb矫正率、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等参数,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治疗效果,分析术前cobb角对PKP治疗后凸效果的影响。结果:1.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3组VAS、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个月、12个月3组VAS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术前3组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3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椎体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后Cobb角较术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椎体再发骨折:随访期间,有10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再发骨折,A组1例,B组2例,C组7例。结论1.3组患者的疼痛感较术前均得到显着改善,其中B组(Cobb角为20°-30°)改善效果最佳,C组(Cobb角为大于30°)效果最差。2.3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得到改善,结果显示B组椎体高度恢复最佳,C组椎体高度较术前改善效果最差。3.3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率术后具有明显差别,B组(Cobb角20°-30°)Cobb角矫正率最好,C组Cobb角矫正率较术前无显着改善,Cobb角矫正率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一致。
苏丹[3](2021)在《PVP与PKP在高位胸椎转移瘤中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高位胸椎转移瘤中的疗效。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收治的经PVP或PKP手术治疗的高位胸椎(T1-T6)转移瘤患者共32例,共计手术椎体37个,其中PKP19例,共20个手术椎体,包括T2 2个,T4 4个,T5 5个,T6 9个;PVP手术13例,共有17个手术椎体,包括T1 2个,T2 4个,T3 3个,T4 3个,T5 3个,T62个。PVP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均值为62.68±6.18岁;PKP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均值为61.69±5.69岁。通过统计并比较两种手术术前、术后的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骨水泥注入量及泄露几率,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疗效。结果:32名椎体转移瘤患者中双侧入路行椎体穿刺为14例,单侧入路行椎体穿刺(均为左侧入路)为18例;PKP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90±1.77ml,PVP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26±0.94ml。在本次研究中,经PVP治疗的17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轻度向椎体后缘泄露2例(泄露率约12%);经PKP治疗的20个椎体,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泄露情况,且PKP术中有5例联合放入粒子。术后患者的椎体疼痛均减轻,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情况。24小时后均可在支具保护下进行活动,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两组VAS评分、KPS评分及椎体高度、Cobb角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两组VAS及KPS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PKP组的椎体高度及Cobb角改善、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透率均优于PVP组(P<0.05)。结论:PKP组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缓解患者的胸背部疼痛,提高功能状况,有效提高椎体高度,改善胸椎生理曲度,增加骨水泥用量并减少骨水泥泄露方面效果均优与PVP组。
谢雁春[4](2021)在《网格定位器辅助PVP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术前规划穿刺轨迹、体表网格定位辅助下的改良单侧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活血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 法:回顾性分析既往单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病例,按照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及后续药物的治疗方式的区别分为A1、A2、B1、B2四组。A1、A2组为接受术前穿刺轨道设计、体表网格定位的优化穿刺PVP组。B1、B2组为传统的单侧穿刺组。A、B两组设计目的是比较术前规划和网格定位器对于PVP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A1、B1组是术后接受补肾活血(熟地黄20g、黄芪30g、淫羊藿15g、杜仲20g、山茱萸10g、山药15 g、茯苓20 g、丹皮15 g、泽泻20 g、丹参20 g、红花10 g、三七3g)联合钙片治疗的患者,A2、B2组是术后仅接受钙片治疗的患者。目的是比较术后补肾活血方对于疼痛的治疗和对骨质发育的影响。共有150例患者纳入组内,其中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术前规划组(A1+A2)75例,男25例,女50例;年龄(67.3±8.5岁)(58-84岁);病程(2.3±1.2d)(0.8-5.4d)。68例明确外伤史,扭伤38例、跌伤28例、车祸2例;余7例无明显外伤史。其中腰1椎体51例、腰2椎体18例、腰3椎体4例、腰4椎体0例、腰5椎体2例。传统PVP组75例:男26例,女49例;年龄(71.5±5.6岁)(62-82岁);病程(2.1±1.1d)(0.5-4.7d)。65例明确外伤史,扭伤40例、跌伤25例、车祸0例;余10例无明显外伤史。其中腰1椎体52例、腰2椎体16例、腰3椎体6例、腰4椎体1例、腰5椎体0例。术前规划组术后服用药物前A1与A2组:A1组男14例,女24例;A2组男16例,女21例。术后1天VAS评分:术前规划组(2.5±0.5)分,传统PVP组(2.6±0.6)分;术后1天伤椎前缘高度:术前规划组(1.8±0.2)cm,传统治疗组(1.9±0.3)cm;术后1天伤椎中缘高度(1.9±0.2)cm,传统治疗组(1.9±0.1)cm。传统治疗组术后服用药物前B1与B2组:B1组男15,女23例;B2组男15例,女21例。术后1天VAS评分:术前规划组(3.2±0.5)分,传统PVP组(3.1±0.4)分;术后1天伤椎前缘高度:术前规划组(1.7±0.2)cm,传统治疗组(1.7±0.3)cm;术后1天伤椎中缘高度(1.7±0.2)cm,传统治疗组(1.7±0.1)cm。结 果: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病程、术前VAS评分、伤椎节段、伤椎前、中缘高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5),具有可比性。表2、表3是在手术前对术前规划组和传统PVP组的基线资料比较以及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下椎体骨折分布节段的一般性比较,比较结果统计学上无差异。表4、表5是在经术前规划和传统治疗方式后,将两组患者术后的用药模式继续分为两组,一组是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补肾活血方剂联合碳酸钙D3治疗组(A1、B1),另外一组是单纯接受碳酸钙D3治疗组(A2、B2)。在术后对两组(A、B)患者继续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1、A2、B1、B2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渗漏的骨水泥主要弥散方向为穿透上、下终板向椎间盘内弥散,以及穿透椎体前壁,向椎体前方弥散。渗漏的患者在术后未见异常症状,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前规划组手术时间(min,(?))为 35.8±6.5min,传统 PVP 组时间为 42.7±8.2min,两组比较P<0.001,术前规划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传统PVP组。在透视次数方面,术前规划组(次,(?))为28.5±5.0次,传统PVP组为38.0±4.0次,两组比较p=0.025,术前规划组用了更少的透视次数完成了手术。骨水泥用量方面,术前规划组使用量为5.3±1.1ml,传统PVP组为4.4±1.5ml,两组比较p=0.068,术前规划组用量明显多于传统PVP组。相反,传统PVP组有20名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渗透情况,但均未造成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渗透率为26.7%,术前规划组的渗透例数为4,渗透率为5.3%,渗透患者均向终板及椎体前方渗漏,没有血管神经损害,术前规划组在骨水泥渗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PVP组(P<0.001)。术中的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资料术后的部分情况术前规划PVP组优于传统PVP组。两组患者术后3天在VAS评分(p=0.005)具有意义,术前规划组优于传统PVP组。术后3月(P<0.001)及末次随访(P<0.001)均优于传统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在术后3天(p=0.048)、术后3月(p=0.018)及末次随访(p=0.021)均优于传统PVP组。术后3天中缘高度两组的对比相似(p=0.572),在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p=0.004)术前规划组优于传统PVP组。在使用补肾活血方剂联合钙片治疗的A1与单纯使用钙片的A2组相比,术后3天的VAS评分(p=0.405)、伤椎前缘高度(p=0.818)、伤椎中缘高度(p=2.071)未见明显差异。在后续的随访观察中,术后3月(P<0.001)及末次随访VAS评分(P<0.001)比较,A1组均优于A2组。A1组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p=0.021)明显高于A2组。在使用补肾活血方剂联合钙片治疗的B1与单纯使用钙片的B2组相比,术后3天的VAS评分(p=1.015)、伤椎前缘高度(p=0.818)及伤椎中缘高度(p=0.818)未见明显差异。在末次随访时,B1组VAS评分优于B2组(p≤0.001),B1组伤椎前缘高度优于B2组(p=0.031)。其余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术前规划穿刺轨迹、体表网格定位辅助下的改良单侧椎体成形术相较于传统的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骨水泥注入量更高、渗透率更低,术后的疼痛评分更低,对伤椎椎体的复位效果更好,且椎体能长期保持很好的强度,手术疗效更佳。钙片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方剂治疗骨质疏松相对于单纯服用钙片,效果更好,但是短期(3月)效果不明显,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术前规划穿刺轨迹、体表网格定位辅助下的改良单侧椎体成形术与中药补肾活血方剂结合治疗,可以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更加安全和高效。
刘左[5](2021)在《强骨宝方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强骨宝方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骨量进一步丢失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符合标准、自愿参加该课题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0例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均采用统一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包括福美加片以及醋酸钙胶囊口服。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试验组使用强骨宝方治疗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的椎体骨密度、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及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两组术后6个月的椎体BMD、血清PINP及β-CTx,整理所得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客观评价强骨宝方在PVP术后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长、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的椎体BMD及血清PINP、β-CTx水平组间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椎体BMD: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椎体BMD数值较术后第一天均有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椎体BMD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增长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3、血清PINP及β-CTx: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PINP水平较术后第一天保持一致(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PINP水平较术后第一天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β-CTx水平较术后第一天均有下降(P<0.05)。试验组在术后6个月的血清PINP、β-CTx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强骨宝方联合福美加片及醋酸钙胶囊口服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单纯福美加片及醋酸钙胶囊口服抗骨质疏松治疗均能提高老年女性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的椎体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但中药强骨宝方联合福美加片及醋酸钙胶囊口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福美加片及醋酸钙胶囊,证明强骨宝方在促进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有确切的效果。
许约善[6](2021)在《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联合骨填充网袋技术(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治疗中,对患者疼痛改善、伤椎高度恢复以及局部侧后凸畸形纠正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福州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OVCF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BFMCs治疗,试验组行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态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情况、中医疗效评定以及手术操作时间、骨水泥渗漏等情况,并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60例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按规定完成课题研究并完整随访例数为5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责任椎体节段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疼痛改善方面:两组患者运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 nalogues cale,VAS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运动态VAS评分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态VAS评分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的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复位率、伤椎局部Cobb角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伤椎中部高度及复位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中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共有4例,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2例,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3个月行中医疗效评定,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总治愈率89.8%:其中试验组治愈27例(93.1%),好转2例(6.9%);对照组治愈26例(86.7%),好转4例(13.3%)。(6)两组治疗方案在手术时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对照组的操作时间相对较短。结论:(1)在OVCF中,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与单纯BFMCs治疗均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腰背痛的症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改善伤椎局部Cobb角,但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在矫正部分侧后凸畸形方面优于单纯BFMCs治疗;(2)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陈激光[7](2021)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指导预防性干预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PKP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60例。根据术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任意一次评分≥4分,认为出现术后残余痛,将患者分为残余痛组和无残余痛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短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术前骨密度、术前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矢状面Cobb角改善率、骨水泥弥散程度。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潜在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开展多因素分析。[结果]残余痛组有40例患者,无残余痛组有220例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率为15.4%。残余痛组患者的BMI和BMD均明显低于无残余痛组(P<0.001),有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有既往腰痛史、高处坠落伤占比明显高于无残余痛组(P<0.05),年龄、性别分布、受伤距手术时间、骨折椎体部位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残余痛组的短期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再发骨折发生率均显着高于无残余痛组(P<0.001),而术前VAS评分、单侧/双侧穿刺入路、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无差异,但残余痛组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矢状面Cobb角改善率、骨水泥总弥散系数均明显低于无残余痛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BMD、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矢状面Cobb角改善率、骨水泥总弥散系数、短期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再发骨折是PKP术后残余痛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PKP术后腰背部残余痛是影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功能康复的常见问题。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脊柱不稳定、再发骨折、骨折不愈合以及短期并发症是PKP术后残余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注意鉴别高风险患者,并有针对地开展预防性措施,帮助减少术后残余痛的发生。
彭光泽[8](2021)在《明胶海绵在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PVP术中是否添加明胶海绵及添加不同形态的明胶海绵是否具有减少骨水泥渗漏的疗效,探讨明胶海绵在PVP术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06月-2020年06月收治的97例患者(97个椎体),他们都因OVCF需行PVP手术。根据骨水泥注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骨水泥注射组(A组)、预填充棒状GS注射组(B组)及预填充颗粒状GS注射组(C组),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B、C组为观察组。传统骨水泥注射组(A组):共37例,男性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1.97±6.44岁,受伤椎体分布胸腰椎比例为18/19;预填充棒状GS注射组(B组):共31例,男性1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1.16±8.00岁,受伤椎体分布胸腰椎比例为17/14,;预填充颗粒状GS注射组(C组):共29例,男性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72.72±7.55岁,受伤椎体分布胸腰椎比例为13/16。三组术后患者随访6~30个月。三组病患术前、术后都给予宣教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伤椎分布、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和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各组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处理。结果:传统骨水泥注射组(A组):骨水泥注入量4.81±0.70ml,骨水泥渗漏例数17例,渗漏率约为45.95%。预填充棒状GS注射组(B组):骨水泥注入量5.13±0.72ml,骨水泥渗漏例数5例,渗漏率约为16.13%。预填充颗粒状GS注射组(C组):骨水泥注入量4.90±0.90ml,骨水泥渗漏例数6例,渗漏率约为20.69%。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分布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前与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各时间段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致死案例。结论:(1)两种形状的GS均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漏;(2)不同形状GS均能起到增加骨水泥粘度、充当机械屏障的作用。
向军伟[9](2021)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的同时对受损的肺功能是否有改善,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的改变与肺功能变化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0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且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完成研究全过程及临床资料收集齐全的患者共40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3天以及术后3月的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e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前后比较,观察哪些指标术后得到改善;进一步计算各项指标在两个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改善值(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提高值、椎体高度的恢复值、胸椎后凸Cobb角的减少值、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减少值),分析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值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值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3月的肺功能各项指标(VC、FVC、FEV1、MVV)、胸椎后凸Cob 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及ODI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术后3月测得的MVV在术后3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P<0.05);术后3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3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P<0.05);其余指标在进行术后3月与术后3天相比较没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2)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 V1、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606,P<0.05;FVC:r=0.408,P<0.05;FEV1:r=0.466,P<0.05;MVV:r=0.462,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V1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38,P<0.05;FVC:r=0.501,P<0.05;FEV1:r=0.447,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152,P>0.05;FVC:r=0.068,P>0.05;FEV1:r=0.109,P>0.05;MVV:r=-0.111,P>0.05)。患者ODI评分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437,P<0.05;FVC:r=0.359,P<0.05;MVV:r=0.509,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71,P<0.05;FVC:r=0.460,P<0.05;MVV:r=0.406,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MVV的改善值呈正相关(MVV:r=0.465,P<0.05)。患者胸椎后凸Coob角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V1、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720,P<0.05;FVC:r=0.452,P<0.05;FEV1:r=0.369,P<0.05;MVV:r=0.431,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的改善值呈正相关(VC:r=0.707,P<0.05;FVC:r=0.387,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指标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216,P>0.05;FVC:r=0.074,P>0.05;FEV1:r=-0.309,P>0.05;MVV:r=0.995,P>0.05)。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58,P<0.05;FVC:r=0.465,P<0.05;MVV:r=0.348,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31,P<0.05;FVC:r=0.530,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指标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302,P>0.05;FVC:r=-0.158,P>0.05;FEV1:r=0.133,P>0.05;MVV:r=-0.010,P>0.05)。结论:(1)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患者疼痛得到快速缓解、伤椎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胸椎后凸Cobb角得到改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2)PK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因胸椎骨折而受损的肺功能,认为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可能与疼痛的缓解、伤椎高度的恢复、胸椎后凸Cobb角的改善及活动能力的提高有相关。(3)初步说明PKP在改善因胸椎骨折而受损的肺功能方面存在潜在的疗效,为PKP治疗老年胸椎骨折患者增加了积极的临床意义。
杨博[10](2021)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健肾强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中药健肾强骨方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口服中药健肾强骨方、骨化三醇胶丸和碳酸钙D3片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口服骨化三醇胶丸和碳酸钙D3片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治疗后6个月,通过DXA再次对患者股骨颈的BMD水平进行测量,对测量所得的BMD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同时,对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做出系统的观察及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骨折椎体及数量、治疗前VAS评分、ODI指数、骨密度水平等,经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ODI指数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OD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OD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水平对比: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BMD水平的均值发现,治疗组BMD水平较前稍有改善,但对照组BMD水平未见明显改善。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体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VCF临床治疗中,通过应用PVP结合中药健肾强骨方,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机体骨密度水平,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伤椎后凸畸形程度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PKP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PVP和 PKP临床对比进展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纳入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方法 |
2.1.3.1 Cobb角测量方法 |
2.1.3.2 分组依据 |
2.1.3.3 治疗前干预措施 |
2.1.3.4 PKP手术方法 |
2.1.3.5 疗效评估 |
2.1.3.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对比 |
3.2 3组VAS及ODI评分比较 |
3.3 3 组椎体高度比较 |
3.4 3组Cobb 角及Cobb 角矫正率比较 |
3.5 3 组伤椎前缘高度改善率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创新点 |
第七章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3)PVP与PKP在高位胸椎转移瘤中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过程 |
2.4 术后处理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手术情况 |
3.2 统计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网格定位器辅助PVP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强骨宝方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脱落、剔除病例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随机分组及盲法 |
3.2 术前检查 |
3.3 手术方法 |
3.4 对照组 |
3.5 试验组 |
4 观察指标 |
4.1 基线数据 |
4.2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
4.3 指标评定时点 |
5 安全性观察与分级 |
6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3.1 椎体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 |
3.2 血清PINP检验结果比较 |
3.3 血清β-CTx检验结果比较 |
4 安全性观察及随访 |
讨论与分析 |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述 |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OVCF 的临床应用 |
2.1 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作用机制 |
2.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OVCF 的手术适应症 |
2.3 PVP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 |
3 PVP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 |
3.1 现阶段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 |
3.2 中医对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辨证论治依据 |
4 强骨宝方组方思想初探 |
4.1 强骨宝方组成、处方分析 |
4.2 强骨宝方现代药理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基线情况分析 |
5.2 手术前后观察指标变化分析 |
5.3 术后用药期间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
5.4 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
6 创新性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的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观察指标及分析 |
2.1 运动态VAS评分 |
2.2 伤椎的高度恢复情况 |
2.3 伤椎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 |
2.4 中医疗效评定 |
2.5 手术时间 |
2.6 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 |
2.7 骨水泥渗漏情况 |
2.8 安全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于OVCF的病因病机分析 |
2 中医手法整复技术分析与运用 |
3 现代医学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状 |
4 BFMCs治疗OVCF的作用机制分析及运用 |
5 关于伤椎高度恢复的分析 |
6 不良并发症的分析 |
7 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结果分析 |
8 实用性分析 |
9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典型病例 |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治疗方法 |
三、疼痛评价及患者分组 |
四、临床观察指标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受试者的一般资料 |
二、残余痛组与无残余痛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 |
三、残余痛组与无残余痛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分析 |
四、残余痛组与无残余痛组患者的影像学测量指标分析 |
五、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8)明胶海绵在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手术器械 |
2.2.2 手术方法 |
2.2.3 术后治疗及随访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3.2 手术资料对比 |
3.2.1 术中资料(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例数及渗漏部位) |
3.2.2 手术疗效指标(术前术后 Cobb 角、vas 评分、ODI 指数) |
3.3 典型病例 |
第四章 讨论 |
4.1 PVP并发症及其诊疗 |
4.1.1 轻度并发症 |
4.1.2 中度并发症 |
4.1.3 重度并发症 |
4.2 明胶海绵特性及研究结果分析 |
4.3 治疗 |
4.3.1 保守治疗 |
4.3.2 手术治疗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漏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
2.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述 |
2.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
2.3.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
2.3.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
2.4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的概述 |
2.5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的常见并发症 |
2.5.1 骨水泥渗漏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方案 |
2.5.2 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
2.6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肺功能的影响 |
2.7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对肺功能的影响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诊断标准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2 治疗方案 |
3.2.1 入院后处理 |
3.2.2 术前准备 |
3.2.3 手术操作 |
3.2.4 术后处理 |
3.2.5 出院医嘱及随访 |
3.3 指标评价及测量方法 |
3.3.1 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 |
3.3.2 VAS疼痛评分 |
3.3.3 ODI生活质量评分 |
3.3.4 肺功能指标检测 |
3.4 统计学分析 |
3.4.1 各项指标前后统计分析 |
3.4.2 肺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患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前后比较分析 |
4.1.1 不同时间点的肺功能各指标前后对比 |
4.1.2 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前后对比 |
4.1.3 不同时间点的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前后对比 |
4.2 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1 VAS评分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2 ODI评分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3 胸椎后凸Cobb角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4.2.4 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
5 讨论 |
5.1 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
5.1.1 患者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及脊柱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分析 |
5.1.2 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与分析 |
5.2 肺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研究对象资料表 |
附件2: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
附件3: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
(10)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健肾强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
1.2.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治疗方法 |
2.3.1 手术治疗 |
2.3.2 术后处理 |
2.3.3 药物治疗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资料 |
2.4.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
2.4.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 |
2.4.4 骨密度水平 |
2.4.5 总体治疗效果有效率 |
2.5 安全性检查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1.1 性别比较 |
3.1.2 年龄及病程比较 |
3.1.3 骨折椎体及数量 |
3.2 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
3.2.1 VAS评分比较 |
3.2.2 ODI指数比较 |
3.2.3 BMD水平比较 |
3.3 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
3.3.1 VAS评分比较 |
3.3.2 ODI指数比较 |
3.3.3 BMD水平比较 |
3.3.4 总体治疗效果有效率比较 |
3.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 讨论 |
4.1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
4.1.1 病名的认识 |
4.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4.1.3 治疗原则的认识 |
4.2 西医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
4.2.1 发病机制 |
4.2.2 临床特征 |
4.2.3 易发人群及危害 |
4.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
4.3.1 中医治疗 |
4.3.2 西医治疗 |
4.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4 健肾强骨方主方及药物分析 |
4.4.1 主方由来 |
4.4.2 方药配伍 |
4.4.3 全方药物分析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5.1 一般资料分析 |
4.5.2 VAS评分分析 |
4.5.3 ODI指数分析 |
4.5.4 BMD水平分析 |
4.5.5 总体治疗效果有效率分析 |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
附录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表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1年随访观察[J]. 王文举,孔凡国,张昌盛,潘其鹏,乔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9)
- [2]伤椎后凸畸形程度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PKP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肖建华. 南昌大学, 2021(01)
- [3]PVP与PKP在高位胸椎转移瘤中的疗效对比分析[D]. 苏丹.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网格定位器辅助PVP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D]. 谢雁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强骨宝方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的研究[D]. 刘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约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分析[D]. 陈激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8]明胶海绵在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研究[D]. 彭光泽. 大理大学, 2021(09)
- [9]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 向军伟.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10]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健肾强骨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D]. 杨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