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取得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乌云塔娜[1](2020)在《沙地云杉及近缘种种间谱系地理学研究》文中提出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特有树种,仅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该树种的地理空间分布较特殊,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及根幅大等特性。沙地云杉形态特征和核型特征与近缘种的红皮云杉和白扦极为相似,导致该物种在分类界尚存较大争议。本研究以沙地云杉、红皮云杉和白扦为研究对象,利用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trnL-trnF、trnS-trnG、ndhK-C)和3个单拷贝核基因片段(sb62、se1390、xy1420)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从3种云杉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结构、单倍型及历史动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探讨沙地云杉系统进化历史及分类地位,为沙地云杉的分类鉴定及育种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cpDNA分子标记和nrDNA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在叶绿体基因水平上,沙地云杉(Hs=0.71、HT=0.75)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和总的遗传多样性(HT)比白扦(Hs=0.59、HT=0.67)和红皮云杉(Hs=0.19、HT0.19)高;在核基因水平上,白扦(Hs=0.80、HT=0.84)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和总的遗传多样性(HT)比沙地云杉(Hs=0.69、HT0.74)和红皮云杉(Hs=0.62、HT=0.73)高。(2)基于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和3个单拷贝核基因片段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发现沙地云杉、红皮云杉和白扦在叶绿体基因水平上种间遗传分化程度适中(FsT=0.13),基因流为1.65,核基因水平上3种云杉种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FsT=0.17),基因流为1.21,其中,在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水平上沙地云杉与白(?)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适中(FsT=0.07、FsT=0.13),基因流大于1(1.67、3.16)。Amow(?)分析表明,叶绿体基因水平上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内(90.83%),而种间遗传变异仅占9.17%;核基因水平上种间无变异。(3)沙地云杉、红皮云杉和白扦在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水平上分别都具有各自独立单倍型,3种云杉的单倍型未能各自划分为一支,说明3个种间基因交流较频繁。(4)3种云杉在叶绿体基因水平上的总的遗传分化系数NST小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说明沙地云杉、红皮云杉和白扦不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在核基因水平上的总的遗传分化系数NsT大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说明3种云杉种间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5)基于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Structure分析,发现类群数K=3时能将红皮云杉划分开,基于3个单拷贝核基因片段的Structure分析、以及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3个单拷贝核基因片段、联合7个基因片段的NJ邻接关系树均未能将3种云杉清晰的划分,说明3个种间存在基因渐渗。(6)沙地云杉、红皮云杉和白扦的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水平上3种云杉的Tajimia’s D值、Fu and Li’s D*和Fu and Li’s F*值均为负值,表明3种云杉在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但是沙地云杉在叶绿体基因水平上错配分布图表现为单峰,核基因水平上表现为双峰,说明沙地云杉近期没发生过群体扩张。综上所述,3种云杉种间遗传分化适中,基因交流频繁,认为沙地云杉、红皮云杉和白扦间存在基因渐渗,3个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沙地云杉与白扦的亲缘关系更近。
任龙梅,张立华,张颖力,李银焕[2](2013)在《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文中指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使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项目的实施直接使农牧民受益,地方经济受益,也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包兴华[3](2007)在《提高沙地云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采用田间、盆栽、晒苗试验,以及结合生产试验等方法,对提高沙地云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通过生产试验发现,沙地云杉在高寒漫甸区造林,采用机械开沟整地方式,可提高造林成活率7%,提高造林保存率25%,幼树生长量提高30%以上。在沙地造林,采用座水覆膜、容器苗栽植等措施,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0%~30%。(2)通过座水覆膜试验结果表明,座水覆膜比对照平均提高土壤含水量2.0%~2.5%,平均提高地温1~2℃。2a生、3a生和4a生苗木造林成活率比对照分别提高25%、21.4%和23.8%,苗木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6%、44%和22%。(3)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沙地云杉幼苗在沙土条件下的生理极限值的土壤含水量为3.11%。在壤土条件下为3.96%。(4)抗旱晒苗试验结果表明,沙地云杉苗木的生长随苗木的含水量降低而减弱,在晾晒过程中,苗木失水导致苗木成活率的下降。与樟子松相比较,两个树种的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对水分的保存和散失情况基本相同,幼苗阶段沙地云杉对水分的保存和散失能力稍大于樟子松幼苗。
黄三祥[4](2004)在《沙地云杉生态学特性及引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赤峰地区与锡林浩特的局部地段所特有乡土树种之一,也是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对于恢复沙化土地植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森林火灾的发生、病虫害的蔓延和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沙地云杉林遭受严重破坏,甚至达到了绝灭的边缘。但是该树种是云杉属中的特殊种,在半干旱草原中于沙地上能良好生长,有罕见的防风阻沙能力,大有在半干旱区甚至干旱区引种推广的必要。因此,通过对沙地云杉的生态学特性及引种进行研究,找出沙地云杉育苗和引种造林方面的限制因子,为科学育苗和引种推广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为我国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起到指导作用。 本文根据生态学野外调查、试验地试验和苗圃地的试验观测,对沙地云杉的生态学特性、播种育苗技术及引种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 沙地云杉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呈群状分布,且死亡率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枯枝落叶层厚度(r7)、下木盖度(r3)以及腐殖质层厚度(r6)对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影响最大,其关联度依次达到了0.749、0.746和0.678;海拔高度(r2)和坡度(r1)关联度分别为0.615,0.621,与天然更新的关联度最小,对其天然更新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2) 沙地云杉的年生长节律是苗高生长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初,径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到8月下旬,基本是以集中高生长为先,高生长明显减缓或接近停止后,它的径生长才开始生长为特点。苗高和地径生长都服从Logistic方程,苗高生长Logistic曲线方程为:y=100/(1+3154.862e0.30835t),地径生长的Logistic曲线方程为:y=100/(1+1.8174e-0.01992t)。 (3) 沙地云杉苗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通过摘要测定苗木的苗高和地径来估测苗木的其它性状,尤其是苗木生物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可以利用苗高和地径来进行苗木分级,但是也应适当考虑主根长和侧根数等其它性状。 (4)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云杉苗木从原产地白音敖包向东部的通辽市,以及西部的伊金霍洛旗引种是十分成功的,但是由于时间有限,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而且由于时间紧迫,现在刚向宁夏自治区和陕西榆林地区引种,观察沙地云杉在更大范围、更为干旱引种区的表现。不同立地的造林试验表明,沙地云杉在退化沙地成活率高,适合在退化比较严重的沙地生长,因而可以作为“三北”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加以发展。
刘兵[5](2004)在《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取得成功》文中研究说明本报讯(刘兵)世界珍惜濒危树种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实验项目在内蒙赤峰市获得成功。 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实验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于2001年12月批准立项,2002年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实施,总投资为480万元,总建太阳温室10000?
二、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取得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取得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沙地云杉及近缘种种间谱系地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物种概念及分类界定 |
1.2 群体遗传学 |
1.3 谱系地理学 |
1.3.1 谱系地理学概念 |
1.3.2 谱系地理学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
1.3.3 谱系地理学常用的分子标记 |
1.4 云杉属的概述 |
1.5 沙地云杉的研究背景 |
1.5.1 沙地云杉的概述 |
1.5.2 沙地云杉历史动态 |
1.5.3 沙地云杉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8 技术路线 |
2 实验材料、方法与数据分析 |
2.1 实验材料来源 |
2.2 实验方法 |
2.2.1 云杉植物DNA的提取及检测 |
2.2.2 筛选引物 |
2.2.3 PCR扩增及测序 |
2.3 数据分析 |
2.3.1 基因序列的处理与比对 |
2.3.2 单倍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3 单倍型系统发育关系 |
2.3.4 遗传分化分析 |
2.3.5 谱系地理结构分析 |
2.3.6 遗传结构分析 |
2.3.7 群体历史动态 |
2.3.8 Mantel检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3种云杉总DNA的提取及PCR扩增结果 |
3.2 筛选引物 |
3.3 单倍型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3.4 单倍型系统发育关系 |
3.5 遗传分化分析 |
3.6 谱系地理结构分析 |
3.7 沙地云杉分类地位分析 |
3.8 群体历史动态 |
3.9 Mantel检验 |
4 讨论 |
4.1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
4.2 谱系地理学结构 |
4.3 单倍型分布与系统进化关系 |
4.4 沙地云杉分类地位 |
4.5 群体历史动态分析 |
5 结论 |
6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情况 |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实施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
2.1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 |
2.2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 |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实施对地方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3)提高沙地云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沙地云杉林的地理分布 |
1.2 沙地云杉的分类学研究 |
1.3 研究现状 |
1.3.1 沙地云杉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
1.3.2 沙地云杉培育及引种研究概况 |
1.3.3 座水覆膜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
1.3.4 盆栽技术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地概况、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1.1 内蒙古农业大学试验地概况 |
2.1.2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生产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2.1 生产试验 |
2.2.2 调查方法 |
2.2.3 座水覆膜试验方法 |
2.2.4 盆栽试验方法 |
2.2.5 晒苗实验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生产试验调查结果分析 |
3.1.1 高寒漫甸造林区调查结果分析 |
3.1.2 沙地造林区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小结 |
3.2 座水覆膜造林试验结果分析 |
3.2.1 座水覆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3.2.2 座水覆膜对土壤地温的影响 |
3.2.3 座水覆膜对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
3.2.4 小结 |
3.3 盆栽抗旱造林试验结果分析 |
3.3.1 盆栽苗木沙土条件下耐旱水分极限的研究 |
3.3.2 盆栽苗木壤土条件下耐旱水分极限的研究 |
3.3.3 沙地云杉与樟子松沙土条件下耐旱水分极限的比较 |
3.3.4 小结 |
3.4 抗旱晒苗试验结果分析 |
3.4.1 晾晒对苗木含水量的影响 |
3.4.2 沙地云杉与樟子松苗木水分散失状况比较 |
3.4.3 晾晒处理后苗木的成活率 |
3.4.4 小结 |
4 沙地云杉引种的初步试验 |
4.1 呼和浩特市和白音敖包地理气候条件对比分析 |
4.2 苗木物候观测及适应性 |
4.3 影响引种成活的主要因素 |
4.4 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沙地云杉生态学特性及引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云冷杉林的地理分布及沙地云杉的地理分布 |
1.1.1 云冷杉林的地理分布 |
1.1.2 沙地云杉林的地理分布 |
1.2 沙地云杉的分类学研究 |
1.3 研究现状 |
1.3.1 沙地云杉个体生态研究动态 |
1.3.1.1 沙地云杉生长与生态条件关系研究 |
1.3.1.2 沙地云杉蒸腾作用研究 |
1.3.1.3 沙地云杉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
1.3.2 沙地云杉种群研究动态 |
1.3.2.1 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
1.3.2.2 沙地云杉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
1.3.2.3 沙地云杉种内、种间关系的研究 |
1.3.2.4 沙地云杉种群构件、性状变异及动态研究 |
1.3.2.5 沙地云杉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
1.3.2.6 沙地云杉种群稳定性及种群调节研究 |
1.3.2.7 沙地云杉种群生殖生态及对策研究 |
1.3.2.8 沙地云杉种群的更新与扩散 |
1.3.3 沙地云杉群落研究现状 |
1.3.3.1 沙地云杉群落植物区系研究 |
1.3.3.2 沙地云杉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
1.3.3.3 沙地云杉群落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
1.3.3.4 沙地云杉群落动态的研究 |
1.3.3.5 沙地云杉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
1.3.3.6 沙地云杉林窗及凋落物的研究 |
1.3.4 沙地云杉病虫害防治研究 |
1.4 沙地云杉育苗及引种研究概况 |
1.4.1 苗圃技术 |
1.4.1.1 播种育苗 |
1.4.1.2 扦插育苗 |
1.4.2 造林技术 |
1.4.2.1 造林方式 |
1.4.2.2 造林密度 |
1.4.3 引种栽培研究 |
2 研究地自然条件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势 |
2.3 气候特点 |
2.4 土壤 |
2.5 水文条件 |
2.6 植物资源 |
2.7 植被类型 |
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2 研究方法 |
3.2.1 群落结构以及天然更新调查 |
3.2.2 物种多样性调查方法 |
3.2.3 苗木地径、苗高调查 |
3.2.4 苗木生物量的调查 |
3.2.5 主成分分析方法 |
3.2.6 聚类分析 |
4 沙地云杉天然林的群落学特征 |
4.1 研究地点、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沙地云杉天然更新 |
4.2.2 影响沙地云杉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分析 |
4.2.2.1 原始数据整理及变换 |
4.2.2.2 差列数据的极值计算 |
4.2.2.3 关联系数(L_i)的计算 |
4.2.2.4 关联度(r_i)计算 |
4.2.2.5 结果与分析 |
4.2.3 沙地云杉天然林直径分布结构 |
4.2.4 沙地云杉天然林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
4.2.4.1 不同类型的沙地云杉天然林生活型谱分析 |
4.2.4.2 沙地云杉林与其它云杉林的生活型谱的比较分析 |
4.2.5 沙地云杉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
4.2.5.1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天然林的重要值排序 |
4.2.5.2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天然林的灌木层生物多样性 |
4.2.5.3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天然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 |
5 沙地云杉的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
5.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
5.1.1 研究地点 |
5.1.2 研究方法 |
5.1.2.1 苗木调查方法 |
5.1.2.2 苗木生物量调查方法 |
5.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5.2.1 不同处理方式对沙地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
5.2.1.1 不同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5.2.1.2 不同遮荫程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5.2.1.3 不同的播种方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5.2.1.4 使用菌根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5.2.2 沙地云杉苗木地径的对比研究 |
5.2.2.1 不同处理方式1年生沙地云杉苗木地径的对比研究 |
5.2.2.2 不同处理方式2年生沙地云杉苗木地径的对比分析 |
5.2.3 沙地云杉苗木苗高的研究 |
5.2.3.1 不同处理方式1年生沙地云杉苗高的对比研究 |
5.2.3.2 不同处理方式2年生沙地云杉苗高的对比研究 |
5.2.4 沙地云杉苗木根系的研究 |
5.2.5 沙地云杉播种育苗技术 |
6 沙地云杉苗木的年生长规律研究 |
6.1 研究地点和方法 |
6.1.1 研究地点 |
6.1.2 苗木调查方法 |
6.1.3 苗木地径、苗高生长过程拟合 |
6.1.4 有序样品的聚类分析 |
6.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6.2.1 苗木年生长进程 |
6.2.2 苗木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 |
6.2.2.1 苗高生长过程的拟合 |
6.2.2.2 地径生长过程的拟合 |
6.2.3 苗高不同生长时期的定量划分 |
6.2.4 生态因子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6.2.4.1 温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6.2.4.2 地温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
6.2.4.3 苗高、地径与主要地温因子的回归分析 |
6.2.5 结论与讨论 |
7 沙地云杉苗木生物量研究 |
7.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
7.1.1 研究地点 |
7.1.2 苗木生物量调查方法 |
7.2 沙地云杉苗期各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
7.2.1 白音敖包林场2年生苗木性状的相关分析 |
7.2.2 伊金霍洛霍洛林场3年生苗木性状的相关分析 |
7.3 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 |
7.3.1 苗龄与苗木含水率 |
7.3.2 不同苗龄沙地云杉苗木生物量研究 |
7.4 结论与讨论 |
8 沙地云杉的引种研究 |
8.1 研究地点、方法 |
8.1.1 研究地点 |
8.1.2 研究方法 |
8.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8.2.1 地理纬度对移栽沙地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
8.2.2 不同引种区播种苗的生长状况 |
8.2.2.1 2002年9月调查研究地白音敖包与引种地伊金霍洛的沙地云杉播种苗的生长状况 |
8.2.2.2 2003年9月调查的研究地白音敖包与引种地伊金霍洛沙地云杉播种苗的生长状况 |
8.3 不同立地条件造林的成活情况 |
8.4 结论与讨论 |
9 结论与讨论 |
9.1 结论 |
9.2 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
9.3 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天然林的植物名录 |
附录2 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取得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沙地云杉及近缘种种间谱系地理学研究[D]. 乌云塔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2]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J]. 任龙梅,张立华,张颖力,李银焕.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6)
- [3]提高沙地云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技术的研究[D]. 包兴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03)
- [4]沙地云杉生态学特性及引种研究[D]. 黄三祥.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5]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工程取得成功[N]. 刘兵. 中国特产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