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李婧雅[1](2021)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文中指出自我管理能力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维度下的一个重要基本点,是当代小学生素质教育要求下必备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体与自我的关系管理,是个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的管理的能力。具备合格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个体可以良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学习或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幸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情绪管理能力(负面情绪管控能力,建立积极情绪能力)、思想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规划管理能力)、行为管理能力(生活行为管理能力,学习行为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能力)四个大维度,九个子维度能力的探究,了解当下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剖析其问题及原因。本文发现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小学生缺乏负面情绪的调节策略和建立积极心态的能力,主要是由于教育者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意识和方法;在思想管理能力方面,小学生在其细分维度上发展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习俗水平阶段,以及教育者缺乏对于小学生的引导;在行为管理能力方面,小学生不具备清晰的自我行为管理意识及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主要是由于教育者缺乏对小学生深层动机的发掘;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小学生对抽象的时间概念认知不足,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同时也由于教育者缺乏对小学生时间概念及其管理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针对现小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的显着问题,从学校、教师、家长角度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四个维度的能力提升进行策略探究,旨在预防相关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帮助已出现问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利用对策进行初步的解决。在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建议学校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设置情绪管理相关课程,建议教师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对学生言传身教,建议家长树立起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意识,做好家校联合沟通;在提升思想管理能力方面,建议学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鼓励其自我制定计划,建议教师转变传统师生观念,教师给予学生正确、全面的评价,建议家长加深对孩子的陪伴和了解,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行为管理能力方面,建议学校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建议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建立集体监督的班级环境,建议家长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升华学生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建议学校开设时间管理课程,开展专业的时间管理训练,建议教师提升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意识,提升相关专业能力,建议家长协助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恢复学生时间管理的主体地位。
李豆[2](2021)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以山西省某县级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被现代教育关注与重视,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学生核心素养所明确提出的,更是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良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其重要性凸显出来。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留守儿童及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理论,在总结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李家龙学者对自我管理要素的划分将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划分为目标优化、自我优化、环境优化和心理行为四个维度。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选取山西省某县级市八所农村小学的435名四、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用SPSS25.0对调查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研究显示,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整体状况良好,在性别、年级及是否为班干部上有所差异,以此明确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讨论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环境优化能力;关注性别差异,提升男生自我管理能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提升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班级轮岗制度,提升未担任班干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对策。
曾娟[3](2021)在《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未来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和素养。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社会,多元和变化将是不变的主题,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终身学习也将成为个体成长的必要形式,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就是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和拥有最佳学习能力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本研究以“主题班会”为切入口,更新德育理念,改变传统主题班会形式,尝试站在培养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角度上优化重建主题班会,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使主题班会课程化、序列化、体系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验与不足,总结出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基本结构。本文的基本内容为:在对核心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对中外主题班会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再通过行动研究法结合自身实践形成“一线三序列四阶段”序列化主题班会即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级特点,从宏观的角度构思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主线的初中序列化的主题班会;从中观的角度根据七八九年级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初中三年的年级序列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参与体验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微观的角度将每一个序列进行科学化的分段式实践推进,根据初中生德育目标的梯度设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模块化的分段式序列化主题班会。最后,借助访谈法,对与实践研究相关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成效和不足,进而,指导进一步的主题班会研究和实践。
施瑞瑜[4](2021)在《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以汕尾市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中职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入学门槛低,学生的成绩和整体素质都不高,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基础较差,并且某些中职学校过分的强调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导致中职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并缺少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仅仅只有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要重视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和客观要求。本研究以汕尾市5所中职学校为例,通过问卷等方式对汕尾市5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自我管理状况的调查,了解中职学生在认知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生活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管理、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职业规划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共回收调查问卷486份,有效问卷480份,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5,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比例为9:1。笔者根据调查访谈结果找出汕尾市中职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中职学校管理不到位、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中职学生自我认知不全面、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社会因素的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结合汕尾市中职学校的具体实践,本研究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学校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纽带作用,提高组织和管理水平;开展各类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活动;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课程;加强家校沟通,共同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家庭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家长树立榜样和转变观念。中职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激发自我管理意识。社会要创设潜移默化的积极舆论,树立“见贤思齐”的正面典范。
姜园萍[5](2020)在《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提升,需要一种既能具备自我教育又能进行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新型人才。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结合班级成员结构,适时赋予学生班级管理的自主权,引导其开展自主管理,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凝聚班级管理合力,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生伴随着生理的日渐发育,心理也跟着日趋成熟,他们的成人感越来越强,独立自主意识也随着身心的发展也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当前初中生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是势在必行。可在现实的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中,仍存有相当多的问题,例如,相当一部分初中教师仍对学生管得太多,管得太死,或者管得太严;同时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自主意识还比较欠缺;少有学生具有主体性;大多数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尚未较好展现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依据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管理理论,综合运用了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以重庆某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自主管理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调查研究,分析其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的现实情况,明确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相应问题,为分析问题成因与解决对策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初中生实施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管理的意识薄弱,很多学生难以建立起正确的管理认知理念,无法从根本上认识自主管理的意义和必要价值。以致学生在理念认知中存在的偏差,走入管理误区,削弱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的热情,对自主管理失去信心。二是自主管理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管理基础有高有低,而且很多学生绝对依赖老师的部署和推动,所以在自主管理中自主积极性不足,学生的个人能力难以获得有效发展,导致学生出现“认识不清、安排不力、行使不稳”的窘境,或者因为不得要领陷入“为管理而管理”的困境,自主意识和实践空间因此受限,抑制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三是自主管理动力不足。部分学生的自主管理缺乏积极性,难以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无法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削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力,影响了学生对自主管理的合理认知,对自主管理的全面铺开形成了一定阻力。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学校、教师、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使然。一是由于长期受“成绩为本”理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唯成绩是举”,并将其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唯一标准。而自主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渐近性的教育改革工作,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不是通过分数高低或成绩好坏来体现的。学生可能因此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抵触心理甚至导致心理排斥,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那么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必然会止步不前。二是不少教师参加学习只是应付了事,不但没有解开自己的困惑,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教师必然会产生腻烦心理,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学校缺乏正确的引领导向,那么在方案设计、实施、完善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进而导致资源不足,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由此教师很难找到及时有效的问题解决切入点,不能保证解决对策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这些现实问题很容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而教师也会进退两难,举步维艰。三是家庭教育环境不良,教育方式有待转变,在过于溺爱或者放任的成长环境中,孩子的责任感、使命感、安全感、成就感难以增强,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导致难以完成学校的班级自主管理任务。针对以上问题与成因,提出以下促进初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对策:一是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自主管理基础相对薄弱、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具体情况,准确的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树立起超越自我,获得能力提升的现实标靶,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二是坚持规范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法律校纪班规提出目标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自主管理,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本领,积累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技巧,促使学生解决问题水平的提升,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三是坚持效果导向,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主管理的切入点和解决方法,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自主管理班级管理中的短板,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弥补,使学生在自主管理班级管理中更具有成就感,获得更生动的班级管理体验;四是坚持任务驱动,在推进自主管理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采取差异性管理,按照“放手而不放任”的基本原则,强化相应的班级管理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做好自主阶段的班级管理任务,提高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效性;五是通过改革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促进专业发展,优化评价方式,进一步创新治校思路,树立“以学生的自主塑造自主的学生”管理理念,有序引导家长与教师提升对班级管理意义的重视度,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培养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构建师资、后勤、教学等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严格践行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各项制度与规章,强化班级自主管理的学校引领;六是通过明确具体管理目标,丰富自主管理内容,创新班级自主管理教育方法,建立班级自主管理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树立将学生视为主体的理念,突出教师的启发者与引导者的角色理念,充分地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使得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内容契合具体需求,和教学环境相符,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将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赋予学生,使得学生对于班级管理更具信心,使得全班每位同学都能够感受到班级对他人认可和接纳,使得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基础;七是通过改善家庭环境,优化舆论氛围,针对学生努力方法不得当、努力方向不正确、管理劲头差等问题,引导其以家庭为基础,建立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以家庭教育的全新理念,进一步凝聚各方合力,营造班级自主管理的外部环境。
宋玉路[6](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慎独教育研究》文中指出论文选取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慎独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当代教育的一个“纠偏”。慎独教育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传统,在当代受到弱化是一种资源损失。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亦成为流于卷面分数、课堂考核为主要评价方式的课程。这样既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内化于心,亦不利于其教学内容外化于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场由“教”到“学”的转变。慎独教育的提出,旨在将“学习”还给学生,将“成人”这一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人生目标。论文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问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慎独教育而言,其理论基础贯通中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存资料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论文研究前提是做好文献搜集和整理,努力保证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尽量采用权威版本,以求更为忠实作者原意,进而能够实现对慎独教育的科学认识。而要准确地把握慎独教育思想及其价值,须在研究慎独教育之过程中,准确把握关于“自我”“自我教育”等概念在中西方思想史、文化史的传承,考察慎独教育内涵需要展开国内外比较研究,找到西方关于自我问题和自我教育问题中与慎独教育相似之处,或是能够为我国慎独教育提供借鉴方法和借鉴内容之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突出问题线索,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慎独教育的发生前提出发,研究其内涵,逻辑结构,发生机制,以期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慎独教育方法论。论文的主要结构包括:慎独教育的理论基础,慎独教育的内涵,慎独教育的结构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开展慎独教育的路径研究。慎独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充分论述了个体应该对其为“人”应做出的奋斗,以及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慎独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作为儒家德化传统,“慎独”化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更加系统化、社会化的“慎独教育”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致力于使之受众更广、更大众化。同时,西方哲学传统中对“自我”的认识亦对慎独教育理论之构建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弗洛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构建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中将良心定义为“内在权威”,为慎独教育的重要方法:内省,提供合法性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深厚的自我教育内涵,而慎独教育正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域下开展慎独教育,有了合法性依据。慎独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个体不能孤立于社会而须依赖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社会实践使个体获得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但是这使个体容易陷入另一个危机:为获得社会认同而依赖外在权威,反而不利于自我成长。慎独教育之“知己”是对生活环境和个体价值观的全面了解;慎独教育之“内省”是个体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参照省察自我的价值观和实践行为,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对自我价值观和实践进行修正,进而自我成长;“慎独”是一种自由的自律,是对个体社会性和自我性的平衡,体现在个体于教化中获得自我认识的评判标准,于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目标和成长规划,于社会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于社会评价中获得社会角色和社会定位。从而实现自主成长,自觉成人。论文结论是为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开展慎独教育之路径。从个体角度出发,要求个体在社会中认识自我,在社会活动中积极调控自我,坚持独一无二的道德自我并在社会实践中成就独一无二的自我。同时,社会也应为个体之自由自觉发展提供尊重个性,注重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以及民族精神之普及。
侯勇[7](2020)在《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以S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高校设施逐步完善,学生在高校学生住宿区域内,能够进行学习交流、生活购物、交友互助、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等社会行为,如此看来学生住宿区域俨然已经具备了现代社区的特征。但是传统学生社区管理注重学生集体建设,忽略学生个体需求,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法比较单一。而“95后”,“00后”逐渐成为校园的主体,个体成长环境较为自由,居住在传统管理手段下的学生社区,因观念不和,生活成长需求不能及时满足而与社区产生矛盾与冲突。同时管理者将社区管理的视角定在社区物质建设和维护社区稳定,忽视学生社区居住的主体需求和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专业精神,以尊重、平等为理念,注重以人为本、需求为主、系统改变,并具有丰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学生社区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等不足。因此,社会工作嵌入学生社区管理,能够优化学生社区管理,为大学生打造多样化、人性化的社区环境,发挥学生自我主体的新型学生社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S高校学生社区状况和学生需求,发现学生社区存在管理手段单一、没有明确的社区管理模式、缺少社区文化建设等问题,以及学生主体需求较多:需要在学生社区内成长学习、需要相互扶持、需要参与社区事务等需求。基于这些问题和需求,笔者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支撑,综合社会工作嵌入S高校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情况,构建出“社工嵌入式”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新建构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回应了社区管理过程中社区共治、社区支持、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的管理需求,同时也积极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既注重学生社区环境系统的改变也能够发挥出学生在社区管理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并且阐述新模式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本研究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新型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社会工作嵌入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工作嵌入的模式,为今后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构建提供一些思路。
卞玉婷[8](2020)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威海市3所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进入更高学段学习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小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体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城乡结合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区小学集聚着来自当地农村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城市家庭(包括“农转非”人口)的小学生,还有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该地区小学生所处学校的生源复杂性以及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复杂性,在此环背景下的小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问题、个人和其他事务,才能为其人生打下良好的根基。本研究在威海市抽选3所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以城乡结合部四、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的完整性,融入了相关教师访谈、家长调查、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观察以及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访谈。综合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调查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结合理论依据对所调查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本文研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章的第一章、第二章。其中第一章绪论包括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包括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国外研究现状、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国内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小结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文章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首先进行了研究设计、对相关教师进行了访谈、对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小学生课堂注意力表现情况、从自我选择、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四个维度对学生发放问卷以及进行了问卷后的深入访谈,层层深入,比较全面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且根据理论依据做了相关的原因分析,得出该地区小学生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从四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详细展开分析并做了相应的归因。第三部分:文章的第四章基于前三章的研究,主要从学校管理者、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的素养;转变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的教育观念;加强学校、教师指导,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指导学生提高自我选择能力,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计划能力,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指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王新婷[9](2020)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能,进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施有效管理等成为了高校在学生社团工作上关注的焦点。因此,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和实用的价值。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是指遵循高等教育根本目的和大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对学生社团实施计划、组织、决策、控制等手段并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以发挥学生社团的资源效能和高校的育人合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过程。以学生发展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本研究认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应得到高校政策环境、人力物力等多方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参与,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故本研究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内涵梳理为内、外两层面。外部管理即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包括制度保障、资源支持、队伍建设和运行流程管理四个维度;内部管理即学生对本社团的自我管理,包括社团组织管理和活动管理两个维度。继而本研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政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法治化原则。根据上述研究梳理,本研究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在预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优化后开展正式调查,以三所高校为例管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调查可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整体水平偏好,但在资源支持、队伍建设两个方面略有不足,学生参加社团的类别结构稍显不均衡,且不同级别学生社团、不同规模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分析后,本研究认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管理机制架构问题,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统筹力、管理人员有效沟通不足以及学生社团及学生身份受限等;二是活动内涵引领问题,主要原因是管理价值理念引导不足、社团成员流动性大、学生站位不高等;三是资源供给分配问题,主要原因是理念不先进、尺度不灵活、学生规划力不强等;四是管理队伍建设问题,主要原因是人员选拔匹配和培训发展机制不成熟等。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结果,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实际本研究提出高校应积极构建科学的顶层设计、充分开展有力的引领指导、大力推进有效的支持保障,社团组织应明确方向把握正确定位、依规自治推动自我管理、以文化人提升活动质量等策略选择。
吴顺娟[10](2020)在《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X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发展是新时期社会给学生教育培养提出的新的挑战,而学校班级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阵地,已然成为了当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全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教育强国的建设作为支撑,要求能切实将教育事业置于国家建设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现代化的符合民众需求的教育。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社会乃至民族综合实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切实有效的帮助我国中学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学生教育培养中立德树人的落实也发挥着良好作用。而通过相关的实践证明,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寻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及优化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及优化策略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还能为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提供相应借鉴,这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有所裨益。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法的方式搜集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资料,这为本论文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方式,以X中学为例,通过对初一到初三共381名学生和30位班主任进行调查,研究了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发现,当前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满意度不高;学生缺乏自主性;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参与度低;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不足;班主任不重视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以及班级自主管理程度低等。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学生层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不足、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班主任层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班主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班主任缺乏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基于此,文章分别从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以及班级管理提出的要求出发,针对初中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提出了:确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型;创设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活动平台;建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制度;健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反思实现自我进步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为今后班级自主管理的实现提供参考。
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问卷调查法 |
1.5.2 观察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文献研究法 |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自我管理 |
2.1.2 自我管理能力 |
2.1.3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2.2 相关理论阐述 |
2.2.1 自我决定理论 |
2.2.2 社会认知理论 |
2.2.3 皮格马利翁效应 |
第3章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基本情况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结果 |
3.2.2 小学生思想管理能力的调查结果 |
3.2.3 小学生行为管理能力的调查结果 |
3.2.4 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调查结果 |
第4章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剖析 |
4.1 小学生缺乏负面情绪的调节策略和建立积极心态的能力 |
4.2 小学生思想管理能力未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
4.3 小学生行为管理的深层次动机未能被发掘 |
4.4 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
第5章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重视小学生自我情绪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
5.1.1 学校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设置情绪管理相关课程 |
5.1.2 教师提升情绪调节能力,重视对小学生的情绪引导 |
5.1.3 家长树立起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意识,做好家校联合沟通 |
5.2 规范小学生思想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 |
5.2.1 学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鼓励其自我制定计划 |
5.2.2 转变传统师生观念,教师给予学生正确、全面的评价 |
5.2.3 家长加深对孩子的陪伴和了解,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
5.3 挖掘深层次的小学生行为管理能力培养路径 |
5.3.1 学校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
5.3.2 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建立集体监督的班级环境 |
5.3.3 家长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升华学生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
5.4 重视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
5.4.1 学校开设时间管理课程,开展系统的时间管理训练 |
5.4.2 教师提升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意识,提升相关专业能力 |
5.4.3 家长协助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恢复学生时间管理的主体地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观察提纲 |
附录C 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以山西省某县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彰显自我管理能力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
(三)自我管理能力是留守儿童群体良性发展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农村小学 |
(二)留守儿童 |
(三)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
五、理论基础 |
(一)主体教育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 |
(一)消极视角下的研究 |
(二)积极视角下的研究 |
(三)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二、关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
(一)对自我管理的研究 |
(二)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重要性的研究 |
(三)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
三、关于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
四、对已有综述的评析 |
(一)已有成果 |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三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
二、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析 |
三、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析 |
四、是否担任班干部的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一)强化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环境优化能力 |
(二)关注性别差异化,提升男生自我管理能力 |
(三)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提升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四)建立班干部轮岗制度,提升未担任班干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问卷 |
致谢 |
(3)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综述 |
(二)主题班会的研究综述 |
(三)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研究综述 |
(四)评述 |
四、概念界定 |
(一)主题班会 |
(二)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概述 |
一、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特点 |
(一)具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性 |
(二)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灵活性 |
(三)具有关注学生个体需求的针对性 |
(四)具有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 |
二、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功能 |
(一)能够助力学生自主成长 |
(二)能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 |
(三)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
(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三、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理论基础 |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章 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设计 |
一、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主线 |
(一)班会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
(二)班会对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 |
(三)班会对学生自我规划能力的培养 |
二、建立“七八九年级”纵向主题班会序列 |
三、形成“集·自·巩·评”序列主题班会四阶段 |
第三章 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案例分析 |
一、现实: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匮乏 |
二、寻变:依托班会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 |
三、改变:班会细节渗透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 |
四、成长:学生自我控制意识渐醒 |
第四章 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的实践反思 |
一、实践效果分析 |
(一)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被有效激活 |
(二)班集体更加生态和谐 |
(三)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进阶 |
二、实践经验总结 |
(一)主题班会的理念设计一定以学生为中心 |
(二)主题班会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主动成长 |
(三)主题班会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
三、班会实践建议 |
(一)保证学生全员全程参与 |
(二)班主任要甘于幕后搭台 |
(三)班会主题序列要与时俱进 |
(四)主题班会联动多方协调育人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4:主题班会案例详案 |
致谢 |
(4)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以汕尾市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中职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二、人才市场需求要求中职学生必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三、中职学校不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
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管理能力密切关联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
一、中职学生 |
二、自我管理 |
三、中职学生自我管理 |
四、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五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职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 |
第二节 人本主义理论 |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汕尾市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
第一节 汕尾市中职学校选择 |
第二节 问卷设计 |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中职学生认知自我管理调查 |
二、中职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调查 |
三、中职学生生活自我管理调查 |
四、中职学生情绪自我管理调查 |
五、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调查 |
六、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自我管理调查 |
第四章 汕尾市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认知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二、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三、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五、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六、职业规划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
第二节 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问题成因分析 |
一、学校原因 |
二、家庭原因 |
三、中职学生自身原因 |
四、社会原因 |
第五章 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学校要从多方面出发,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二、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纽带作用,提高组织和管理水平 |
三、开展各类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活动 |
四、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课程 |
五、加强家校沟通,共同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第二节 家庭要为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付出努力 |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 |
二、家长要树立榜样 |
三、家长要转观念 |
第三节 从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
一、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
二、激发中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一、创设潜移默化的积极舆论 |
二、树立“见贤思齐”的正面典范 |
结语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职学生自我管理的调查问卷(学生调查) |
附录 B 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 中职学生检查人员考核标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一、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目的:研究重庆某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情况 |
(二)选取重庆某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重庆某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 |
(一)自主管理的意识薄弱 |
(二)自主管理能力较差 |
(三)自主管理动力不足 |
三、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学校管理引导存在缺失 |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
(三)家庭教育方式有待转变 |
四、初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对策 |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
(二)坚持规范要求,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
(三)坚持效果导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
(四)坚持任务驱动,提高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
(五)创新治校思路,强化班级自主管理的学校引领 |
(六)坚持以生为本,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基础 |
(七)凝聚各方合力,营造班级自主管理的外部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慎独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慎独教育的提出顺应自我发展之需求 |
1.1.2 慎独教育是个体应对时代压力的必然选择 |
1.2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2.1 选题依据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2 慎独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渊源 |
2.1 慎独教育的概念界定 |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
2.2.1 认识自我与全面发展 |
2.2.2 社会责任与自由意志 |
2.3 儒家德化传统 |
2.3.1 “圣人”理想人格 |
2.3.2 以“独”见天下:对个体道德主体性的肯定 |
2.3.3 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 |
2.4 西方关于“自我”问题的思想资源 |
2.4.1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我”萌芽 |
2.4.2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哲学中“自我”的嬗变与转向 |
2.5 弗洛姆人道主义“自我”思想 |
2.5.1 成“人”的终极目标:生产型人格 |
2.5.2 生产型人格促使人自我完善 |
2.6 慎独教育的当代承继 |
2.6.1 毛泽东自我教育理论 |
2.6.2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党员自我修养理论 |
2.6.3 新时代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党员自我教育 |
2.7 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自我教育的理论资源 |
2.7.1 教育学中的自我问题 |
2.7.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问题 |
3 慎独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3.1 “慎独”:自我与自治 |
3.1.1 自我与慎独 |
3.1.2 慎独与自治 |
3.1.3 慎独:在个体与社会之间 |
3.2 慎独与慎独教育的异同 |
3.2.1 慎独与慎独教育的相同点 |
3.2.2 慎独与慎独教育属于不同话语体系 |
3.3 慎独教育的概念厘定 |
3.3.1 慎独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模式 |
3.3.2 慎独教育是系统化的、社会化的、大众化的自我教育模式 |
3.3.3 慎独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之开展提出一种新路径 |
3.4 慎独教育的特征 |
3.4.1 慎独教育是成“人”的教育 |
3.4.2 慎独教育不能忽视外在条件制约 |
3.4.3 慎独教育是内省和创制共存的教育 |
3.5 慎独教育之发生前提 |
3.5.1 “另一个我”的合法性来源 |
3.5.2 “知己”以求“慎独” |
3.5.3 构建内在权威——人道主义良心 |
4 慎独教育的结构 |
4.1 慎独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
4.1.1 慎独教育的两个层次 |
4.1.2 人的自然属性需求与“成人之善” |
4.2 慎独教育的内容 |
4.2.1 慎独教育通过道德实践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之关系 |
4.2.2 以“我与我”的相处方式洞见“我与他人”、“我与社会” |
4.3 慎独教育的主要方法 |
4.3.1 中国“内省”传统 |
4.3.2 内省之本质 |
4.3.3 内省之发生机制 |
4.3.4 盲从权威与自我担当 |
4.3.5 自觉成长 |
4.3.6 良心良知的作用 |
4.4 慎独教育的目标:自化 |
4.4.1 从个体角度实现人的自由而自觉的存在 |
4.4.2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解 |
4.5 慎独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
4.5.1 寻求合理的“自我—社会”的相处模式 |
4.5.2 有助于个体成就独一无二的自我 |
5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开展慎独教育的路径 |
5.1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自我教育的肯定及其成“人”内涵 |
5.1.1 思想政治教育蕴含自我教育内涵 |
5.1.2 思想政治教育蕴含对“人”的哲学思考 |
5.2 从个体角度出发开展慎独教育的路径 |
5.2.1 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 |
5.2.2 社会实践中主动调控自我 |
5.2.3 恪守良心 |
5.2.4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
5.3 开展当代慎独教育的社会路径 |
5.3.1 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以保障慎独教育的开展 |
5.3.2 注重社会主流文化对个体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以S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地访谈法 |
1.3.3 观察法 |
1.3.4 问卷调查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5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重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1.6 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1.6.1 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必要性 |
1.6.2 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可行性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学生社区 |
2.1.2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2.2.2 嵌入理论 |
2.2.3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
第三章 S高校学生社区基本概况 |
3.1 S高校学生社区基本情况 |
3.1.1 学生社区及周围情况 |
3.1.2 学生社区生活状况 |
3.1.3 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情况 |
3.2 学生社区管理状况 |
3.2.1 学校后勤化管理情况 |
3.2.2 辅导员管理社区情况 |
3.2.3 大学生自我管理社区情况 |
3.2.4 社会工作嵌入学生社区管理情况 |
3.3 S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特点 |
3.3.1 大学生自我管理逐步推进 |
3.3.2 学生社区社区文化逐渐建设 |
3.3.3 社区管理能同学生工作进行改革 |
3.4 S高校学生社区管理问题 |
3.4.1 多部门综合管理,未能形成有效信息统一 |
3.4.2 院系楼宇治理,无法形成统一的社区文化 |
3.4.3 传统管理制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 |
第四章 S高校学生社区管理需求调查和分析 |
4.1 S高校学生社区服务需求 |
4.1.1 社区生活服务需求 |
4.1.2 社区后勤服务需求 |
4.1.3 社区文娱体服务需求 |
4.2 S高校学生社区支持需求 |
4.2.1 学生辅导员支持需求 |
4.2.2 社区朋辈支持需求 |
4.3 S高校学生社区共治需求 |
4.3.1 大学生自我管理需求 |
4.3.2 大学生参与社区管理需求 |
4.3.3 大学生参与社区自治活动需求 |
4.4 S高校学生社区文化需求 |
4.4.1 社区文化活动参与需求 |
4.4.2 特色社区文化需求 |
第五章 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实务探索 |
5.1 社会工作嵌入社区管理方案 |
5.1.1 确定社区需求 |
5.1.2 确定嵌入方法及活动内容 |
5.2 S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方案实施 |
5.2.1 社会工作嵌入学生社区共治 |
5.2.2 社会工作嵌入学生社区服务 |
5.2.3 社会工作嵌入学生社区文化 |
5.2.4 社会工作嵌入学生社区支持 |
5.3 实务反思 |
5.3.1 社会工作嵌入社区管理受限 |
5.3.2 社会工作者专业性有待提升 |
5.3.3 社区资源信息需要进一步综合 |
第六章 社工嵌入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构建 |
6.1 社工嵌入式模式界定 |
6.1.1 理论支撑 |
6.1.2 嵌入层面 |
6.1.3 管理目标 |
6.1.4 遵循原则 |
6.2 社工嵌入式学生社区管理体系架构 |
6.2.1 系统构成 |
6.2.2 系统运行 |
6.3 社工嵌入式学生社区管理实施路径 |
6.3.1 完善“双工”社区队伍 |
6.3.2 优化学生社区管理机制 |
6.3.3 搭建社区网络平台 |
6.3.4 构建社区支持体系 |
6.3.5 提供社区专业服务 |
第七章 社工嵌入式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优势与局限探讨 |
7.1 应用优势 |
7.1.1 理论上构建了新型学生社区管理模型 |
7.1.2 理念上凸显了学生主体性 |
7.1.3 方法上嵌入了社工专业优势 |
7.1.4 载体上强化社区载体平台 |
7.2 应用局限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威海市3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时代性 |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特殊性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国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认识 |
二、国外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
第二节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国内研究现状 |
一、国内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认识 |
二、国内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 |
一、国内外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总结 |
二、本研究目的 |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对相关教师的访谈总结与分析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内容总结 |
四、访谈内容分析 |
第三节 对相关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父母的基本情况 |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
四、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长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了解与认识情况 |
第四节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堂观察情况与分析 |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堂观察情况 |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堂观察分析 |
第五节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自我选择 |
二、自我计划 |
三、自我调节 |
四、自我教育 |
第六节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选择能力缺乏 |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计划能力不足 |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稳定 |
四、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欠缺 |
第四章 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 |
第一节 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的素养 |
一、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专业素质 |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三、改进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管理方式 |
第二节 转变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的教育观念 |
一、学校设立家长课堂 |
二、教师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
三、学校主动加强家校合作 |
第三节 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一、指导学生提高自我选择能力 |
二、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计划能力 |
三、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
四、指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一、精心创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
二、积极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
三、精准提升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价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现有研究的总结与评析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研究的总体技术路线 |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与原则 |
2.1 理论基础 |
2.1.1 学生发展理论 |
2.1.2 目标管理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社团 |
2.2.2 高校学生社团 |
2.2.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
2.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内涵 |
2.3.1 外部管理的内涵 |
2.3.2 内部管理的内涵 |
2.4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基本原则 |
2.3.1 政治性原则 |
2.3.2 教育性原则 |
2.3.3 自主性原则 |
2.3.4 法治化原则 |
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问卷设计程序 |
3.1.2 访谈调查设计 |
3.2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正式调查情况 |
3.2.1 正式调查样本情况 |
3.2.2 正式调查信效度分析 |
3.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差异分析 |
3.3.1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整体水平 |
3.3.2 不同级别学生社团管理的差异 |
3.3.3 不同规模学生社团管理的差异 |
4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管理机制架构问题及成因 |
4.1.1 问题分析 |
4.1.2 成因分析 |
4.2 活动内涵引领问题及成因 |
4.2.1 问题分析 |
4.2.2 成因分析 |
4.3 资源供给分配问题及成因 |
4.3.1 问题分析 |
4.3.2 成因分析 |
4.4 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及成因 |
4.4.1 问题分析 |
4.4.2 成因分析 |
5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策略建议 |
5.1 高校学生社团外部管理层面策略建议 |
5.1.1 积极构建科学的顶层设计 |
5.1.2 充分开展有力的引领指导 |
5.1.3 大力推进有效的支持保障 |
5.2 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层面策略建议 |
5.2.1 明确方向把握正确定位 |
5.2.2 依规自治推动自我管理 |
5.2.3 以文化人提升活动质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情况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问题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问题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及其理论基础 |
2.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内容 |
2.1.1 班级管理 |
2.1.2 学习管理 |
2.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2.2.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能性 |
2.2.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
2.3 班级自主管理理论基础阐述 |
2.3.1 马斯洛需求理论 |
2.3.2 人本管理理论 |
2.3.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3.4 自我教育理论 |
2.3.5 学生自治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3.1 X中学概况 |
3.1.1 X中学基本情况 |
3.1.2 X中学管理状况 |
3.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2.1 学生问卷调查 |
3.2.2 班主任问卷调查 |
第四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的原因探析 |
4.1 学生层面 |
4.1.1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不足 |
4.1.2 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
4.1.3 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
4.2 班主任层面 |
4.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
4.2.2 缺乏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
第五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优化策略 |
5.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及要求 |
5.1.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优化目标 |
5.1.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优化要求 |
5.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优化内容 |
5.2.1 班级日常事务管理 |
5.2.2 班级学习管理 |
5.2.3 班级活动管理 |
5.3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平台与制度建设 |
5.3.1 确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 |
5.3.2 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型 |
5.3.3 创设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活动平台 |
5.3.4 建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制度 |
5.3.5 健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 |
5.3.6 引导学生反思,实现自我进步 |
5.4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保障 |
5.4.1 实现教育整体性合力 |
5.4.2 实施协调与共同抓管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D]. 李婧雅. 沈阳大学, 2021(09)
-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以山西省某县级市为例[D]. 李豆.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D]. 曾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以汕尾市中职学校为例[D]. 施瑞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7)
- [5]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姜园萍. 西南大学, 2020(05)
- [6]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慎独教育研究[D]. 宋玉路.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以S高校为例[D]. 侯勇. 沈阳化工大学, 2020(02)
- [8]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威海市3所小学为例[D]. 卞玉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 王新婷.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10]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X中学为例[D]. 吴顺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