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磷化铝片防治进口小麦玉米线虫感染试验报告

使用磷化铝片防治进口小麦玉米线虫感染试验报告

一、应用磷化铝片防治感染谷象进口小麦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赵治恒[1](2021)在《哈萨克斯坦小麦制挂面的防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高一程[2](2019)在《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气调对赤拟谷盗的熏蒸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检疫是国家为了防止有害性的农作物病虫草同农产品的运输扩散而传播的一系列措施,它是限制人为因素而造成病虫草害传播的根本措施。目前针对检疫性有害昆虫的化学熏蒸处理是其检疫除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的熏蒸药剂有溴甲烷和磷化氢。溴甲烷可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的消耗和破坏,磷化氢剧毒、有腐蚀性、高度易燃和对环境有害。目前针对仓储害虫的防治工作中,使用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无毒处理技术正在兴起。本研究拟以赤拟谷盗为靶标害虫,研究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气调及其和溴甲烷混合使用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探明在集装箱中充氮气和二氧化碳对熏蒸剂溴甲烷的增效作用。在降低溴甲烷使用量的同时,探索其替代检疫处理技术,为该技术在植物检疫工作除杀相关鞘翅目检疫性害虫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各温度条件下,95%和99%的氮气气调处理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中,在30℃条件下,99%氮气熏蒸处理6 d,赤拟谷盗幼虫的死亡率为100%;处理4 d时,成虫死亡率可达100%。在25℃条件下,95%的氮气浓度分别处理8 d和9 d,即可使赤拟谷盗的成虫和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对95%和99%氮气浓度充氮气调防治赤拟谷盗具有显影响。与25℃条件相比,在30℃条件下,两种氮气浓度处理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时所用时间明显缩短。2.在20%和40%二氧化碳浓度水平下,处理6 d和8 d时40%二氧化碳浓度对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显着高于20%二氧化碳浓度处理。其中,40%二氧化碳浓度处理8 d后,对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的的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3.通过过氮气气调的方法使集装箱中的氮气浓度达到95%左右时,使用溴甲烷常规用量的50%熏蒸处理,即可达到对集装箱内赤拟谷盗成虫100%的杀虫作用。通过二氧化碳气调的方法使集装箱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左右时,使用溴甲烷常规用量的75%熏蒸处理,即可达到对集装箱内赤拟谷盗成虫100%的杀虫作用。

张振军[3](2019)在《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参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防虫技术是一种机械化程度高、成本低、防护时间长、绿色环保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很多粮仓已具备内环流均温系统,为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参数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粮堆内部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的采样装置和浓度检测方法,研究了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粮堆生态因子的影响,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处理后储粮害虫致死效果的影响,以及高大平房仓食品级惰性粉整仓环流与粮面局部覆膜环流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为了实现对食品级惰性粉在粮堆内部的浓度分布进行评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粮堆内部气溶胶的采样装置和浓度检测方法。该装置能够满足仓外远距离、长时间的对悬浮于粮堆内部以及粮仓空间的颗粒物质进行采样,通过除杂等手段实现对粮堆内部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的浓度检测。分别在粮面单位面积通风量0.0364 m/s、0.0816 m/s和0.1253 m/s的竖向通风模拟试验仓开展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研究:粮堆内部相对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7.9%、14.1%、21.4%;粮堆内部温度均为先降低再升高,最终分别上升了3.6℃、4.6℃和5.5℃;小麦水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0.59%、1.03%、1.63%;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均能穿透0.4 m深度的粮堆,粮堆上部浓度>粮堆内部浓度>粮堆下部浓度。明确了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中温度、相对湿度和小麦水分含量变化情况,证明了结合环流通风系统施用食品级惰性粉的可行性。经过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处理后的土耳其扁谷盗、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试虫,在不同温度(16℃、22℃、28℃)、相对湿度(45%、60%、75%)组合条件下的死亡情况: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该工艺对三种储粮害虫成虫的致死效果越好;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LT99值在6.0 h到26.3 h范围之间,温度影响极显着,相对湿度影响显着;玉米象成虫的LT50值在32.7 h到87.8 h范围之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都极显着;赤拟谷盗成虫的LT50值22.3 h到119.3 h范围之间,温度影响显着,相对湿度影响极显着。明确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对工艺应用时机具有参考价值。分别在粮面单位面积通风量0.0016 m/s、0.0015 m/s的竖向通风高大平房仓开展食品级惰性粉整仓环流施用工艺和粮面局部覆膜环流工艺研究: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均能够穿透0.3 m深度粮堆,在0.6 m和0.9 m深度均无法被检测到;处理7 d后,土耳其扁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锈赤扁谷盗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整仓环流施用工艺处理后,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可达到84.8%、56.5%、65.0%;局部覆膜环流施用工艺处理后,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可达到86.2%、60.0%、68.5%;食品级惰性粉对粮库现场采集和实验室多代培养的土耳其扁谷盗成虫致死效果无显着差异;整仓环流施用工艺与粮面局部覆膜环流工艺在各检测指标的对比中也并无显着差异。实仓试验有助于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防虫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本课题明确了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中关键参数的影响,使该工艺能够得到更精细的控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为其他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提供了研究思路,对食品级惰性粉应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姜俊伊[4](2018)在《不同机械通风工艺对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调控研究》文中认为储粮机械通风作为粮堆降温、降水、均质的主要技术手段,应用广泛。机械通风可改变粮堆内生态环境,对仓储害虫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然而,将机械通风作为一种调控粮堆内害虫种群数量的手段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尚属空白。本论文以重要储粮害虫—嗜卷书虱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通风技术使粮堆生态系统处于人工调控状态,破坏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最终达到防治目的,构建有利于粮食安全、稳定的粮堆生态系统。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机械通风方式(上行式竖向通风、上行式环流通风)、不同单位面积通风量以及粮堆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为使用机械通风调控储粮害虫种群数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为其它储粮害虫防治提供研究思路。1、本研究监测了中温高湿储粮区、中温干燥储粮区、低温高湿储粮区、低温干燥储粮区内书虱实仓发生发展情况。其中,中温高湿储粮区,书虱虫口密度为1.7×1043.8×105头/m2,熏蒸结束后粮堆内书虱仍然具有较大的虫口密度(≥250头/m2);中温干燥储粮区,书虱虫口密度为10001.25×105头/m2,书虱种群数量随四季呈规律性变化;低温高湿储粮区与低温干燥储粮区,书虱虫口密度<50头/m2,储藏区内可实现全年(准)低温储藏,书虱难以生存,不易大量繁殖。2、本研究为探究机械通风技术对粮堆内书虱种群数量的调控规律,设计并制作了小型模拟仓。模拟仓为高110cm、外径50cm、厚度lcm的亚克力材质立筒仓。模拟仓既可模拟粮堆内书虱爆发点的生态环境,又可实现不同机械通风工艺的应用。3、本研究发现竖向通风和环流通风对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的种群数量均有明确的生态调控效果。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逐渐升高,最终死亡率均可达到100%,使用机械通风进行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种群防控是可行的。4、本研究发现上行式竖向通风工艺调控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时,单位面积通风量为0.033、0.048、0.062m/s时,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达90%所需时间(LT90)分别为:97.2h、73.1h、80.5h,其通风时间与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Logistic函数模型拟合方程式分别为:m=-0.0556 + 0.1014 × 0.9957t m0.0077 + 0.9759 × 0.9322t 1 m= 1/0.0083 + 0.0098 × 0.8782t5、本研究发现上行式环流通风工艺调控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时,单位面积通风量为0.038、0.054、0.065m/s时,粮堆内嗜卷书虱死亡率达90%所需时间(LT90)分别为:98.4h、89.4h、38.3h,其通风时间与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Logistic函数模型拟合方程式分别为:m =1/0.0021 + 00383 × 0.9854t m=1/-0.0052 + 0.0267 × 0.9945t m=1/0.0083 + 0.0168 × 0.9544t。6、本研究发现相同通风时间内、相同通风设备条件下,环流通风对嗜卷书虱成虫的防治效果稍强于竖向通风。综合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机械通风物理防控结论中的防治效果、防治时间、通风粮堆水分损耗等因素,在达到防治粮堆内书虱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减少损失,推荐使用中低风量环流通风调控粮堆内书虱成虫的种群数量。

张涛[5](2017)在《我国赤拟谷盗地理分布、扩散路径与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是我国的主要储粮害虫,在60余年中,已从东南沿海个别省(区)扩散到了大部分省(区)内,有关其在我国的入侵防控研究少有报道。本论文针对我国赤拟谷盗的地理分布、扩散路径和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控制该虫的进一步扩散,并为储粮保护部门、植物检疫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采集、诱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和形态、分子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研究、明确了当前我国赤拟谷盗的地理分布;采用mtDNACOI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赤拟谷盗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主要分布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入侵来源和扩散路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捷克捕食螨储粮害虫防治技术,调查、明确了我国中高温储粮区常见捕食螨种类,研究、开发了适用于我国赤拟谷盗的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结论如下:(1)赤拟谷盗目前在我国至少23个省(区)有分布,西藏、青海、甘肃在本调查中未见样品。来自我国23个省(区)56家粮食仓储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在19个省(区)32家仓储单位采集到赤拟谷盗成虫;西藏4家单位、青海3家单位、甘肃省2家单位均未采集到赤拟谷盗;黑龙江省5家单位中的3家、吉林7家单位中的2家单位有极少数量的赤拟谷盗。建议西藏、青海等将赤拟谷盗列为本省(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并预防传入。(2)赤拟谷盗种群遗传结构在不同温度区域出现了分化,并且呈现从南到北的扩散路径。针对我国13个省(区)24个地理种群的393个赤拟谷盗样品进行序列分析,将24个赤拟谷盗地理种群结合储粮生态区,根据温湿度分为4个组群,分别为:A高温高湿储粮区、B亚热带储粮区、C暖温带储粮生态区、D暖温带干燥储粮生态区,发现4个组间,差异虽较小但已经出现显着分化。24个地理种群其单倍型多样度从南到北逐渐降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与纬度间存在着显着的负相关性(r=-0.505,p=0.012,p<0.05)。推测赤拟谷盗在我国的最初入侵地为东南沿海地区,且具有从南向北的扩散路径。(3)引进及进一步创新研发的我国赤拟谷盗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应用前景。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 Schrank)和马六甲肉食螨(C.malaccensis Oudemans)是我国中高温储粮区粮堆表层常见捕食性螨类,且与赤拟谷盗等害虫同时发生;马六甲肉食螨和普通肉食螨均喜捕食1龄和2龄赤拟谷盗幼虫,马六甲肉食螨捕食赤拟谷盗卵、1龄、2龄、3龄幼虫的能力优于普通肉食螨;单头马六甲肉食螨大于普通肉食螨的捕食能力,但由于赤拟谷盗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营孤雌生殖的普通肉食螨在进行赤拟谷盗种群尺度控制时更具优势。

黄曼[6](2010)在《电子束辐照在线杀虫/菌效果及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CK是我国进口粮食重要的A类检疫对象,开展绿色储粮技术研究,保护环境并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电子束辐照杀虫/菌技术,不仅对我国进口粮食中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检疫,而且对于储粮害虫非化学防治研究,特别对华南高温高湿地区的粮食储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在线动态杀虫/菌的效果并深入研究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线动态辐照杀虫效果研究中,系统在试验设计的两种剂量(0.3kGy、0.6kGy)下,电子束能有效的杀灭储粮害虫,鉴于辐照的生物化学效应,害虫不会当场全部致死而是在7d内逐步死去。谷蠹对辐照剂量的抵抗力最强,其次是米象和赤拟谷盗。0.30.6kGy剂量范围作为电子束动态辐照杀虫的参考剂量是实际可行的。0.6kGy辐照剂量对该试验所有虫种和虫卵均有致死能力。.在动态辐照杀菌的实验研究中,电子束辐照对储藏小麦的菌落总数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菌落总数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剂量辐照,对交、曲、镰、青、根霉菌属的抑制效果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不同的霉菌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不同,依次为:交链霉属>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根霉属。本实验中,采用人工接种和模拟田间感染小麦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在线动态杀灭A类检疫病菌TCK的效果,发现电子束辐照对TCK冬孢子萌发有抑制和灭活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TCK孢子的萌发率有规律地下降,TCK孢子萌发数量减少、萌发不正常、中止生长直至完全中止萌发,反映出TCK对射线的敏感性。3.6kGy电子束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抑制和灭活TCK冬孢子,4.0kGy动态辐照TCK致死率达到90%或以上,而4.4kGy已经无法浸染小麦。EB辐照小麦种子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0.55.1 kGy EB辐照抑制了小麦种子的萌发,辐照剂量越高,种子萌发抑制越严重,辐照剂量对活力指数的影响最为显着。种子水分基本不变、色泽、气味检测均正常。种子膜透性测定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能够导致种子损伤,增加膜透性。EB辐照剂量与降落数值呈负相关,尤其是辐照剂量高于4kGy后,样品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发生明显变化。从粉质仪曲线图测定的面团流变学特性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剂量辐照水平样品的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等指标总体随着剂量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弱化度随着EB剂量变化也有所增加;吸水率和形成时间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综合评价值略有减小。说明辐照剂量增加对面粉总体的品质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剂量越高影响越大。小麦经1.0kGy辐照后制得面包、馒头品质仍然正常,3.5 kGy以下辐照后品质发生轻微变化,但仍属于正常食用范围;剂量高于3.8 kGy后,食用品质加速变差。TPA图谱分析表明,馒头的硬度、粘附性、弹性、粘聚性、咀嚼度、回复性这些品质指标之间显着相关(P<0.01),而EB辐照剂量与馒头的硬度、粘附性、弹性、粘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品质指标显着相关(P<0.05)。EB辐照能部分破损小麦面粉中的淀粉颗粒,破损淀粉含量随着辐照剂量增大而增加,DSC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使小麦淀粉的热性质受到较大影响;小麦淀粉分子量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后小麦淀粉分子量降低,且当辐照剂量达到4.4 kGy时,分子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而进一步阐释了经电子束辐照的小麦淀粉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加工制品变化的实质是,EB辐照引起了淀粉分子结构的改变的结果。通过SDS-PAGE电泳和RP-HPLC研究发现,电子束辐照对麦醇溶蛋白的分子量、各组份蛋白的比例等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α/β醇溶蛋白亚基比例略微增大;辐照过的麦醇溶蛋白的园二色谱(CD)图谱峰发生了红移,吸收光值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在本实验剂量条件下,醇溶蛋白大分子发生了部分降解,但影响不是很大。而对麦谷蛋白低分子量亚基含量下降有较大的影响,剂量越高影响越大。这可能是EB辐照导致麦谷蛋白LMW-GS亚基大量分解和聚合反应,生成了不溶性大分子以至电泳谱带上和RP-HPLC峰值中LMW-GS亚基含量降低。

吴华[7](2010)在《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鉴定的辣根素类化合物为起始目标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并对其侧链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五个系列42个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并研究所合成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和对有害生物的生物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具体类型如下:Ⅰ)脂肪族类异硫氰酸酯和硫氰酸酯(12个)Ⅱ)芳香族类异硫氰酸酯(10个)Ⅲ)苯甲亚苯胺基异硫氰酸酯(7个)Ⅳ)酰基异硫氰酸酯(5个)V)取代吡唑氨基丙异硫氰酸酯(8个)其中,第Ⅲ类和第V类15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2、研究了Ⅰ和Ⅱ两类化合物对仓库害虫的熏蒸活性以及Ⅰ,Ⅱ,Ⅲ,Ⅳ四类化合物对小菜蛾的杀灭活性:(a)从合成的脂肪族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中筛选出乙基异硫氰酸酯(Ethyl isothiocyanate,简称EITC)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Allyl isothiocyante,简称AITC)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等主要仓库害虫具有强烈的熏蒸活性,两者均能在3μg/ml的条件下有效杀灭室内饲养的仓库害虫。(b)系统研究了AITC在大型粮库中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粮库的装粮层应用22g/m3AITC(重量/体积),密闭熏蒸30天能够有效杀灭主要仓库害虫,在粮库粮面的上层空仓用5g/m3 AITC(重量/体积),药剂自然挥发,密闭熏蒸30天能够有效控制仓库害虫。(c)在模拟空仓中,不同比例的AITC和EITC组合物对仓库害虫的熏蒸活性显示,当组合物AITC:EITC=5:1时,对谷蠹,玉米象,赤拟谷盗的共毒系数(Co-toxicity index,简称CTC)值分别为307.84,163.39,174.82,增效作用明显,且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简称LC50)值较单独使用AITC或EITC时显着降低;在深度为18cm的模拟实仓中,应用该比例的组合物进行熏蒸处理,结果显示,组合物对处在不同深度的各种仓库害虫增效活性不尽相同,其中对不同层面谷蠹和玉米象的CTC均在200左右,对不同层面赤拟谷盗的CTC均在150左右,增效显着,组合物对仓库害虫的LC50值较单独使用AITC或EITC时显着下降。(d)Ⅰ,Ⅱ,Ⅲ,Ⅳ四类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杀(胃毒和触杀)活性不高,异硫氰酸酯基邻近具有推电子基团的化合物比异硫氰酸酯基邻近具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要高,例如在浓度为1000μg/ml,对甲苯基异硫氰酸酯和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2%和72.3%,而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和对硝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6%和39.8%。3、研究了Ⅰ,Ⅱ,Ⅳ三类化合物对根结线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优选化合物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供试的辣根素类化合物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初筛结果显示,AITC, EITC和丙烯酰基异硫氰酸酯Acryloyl isothiocyanate,简称AcITC)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强烈的熏蒸活性,进一步的盆栽试验验证了AITC和AcITC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熏蒸活性,当使用剂量为1ml/kg (AITC/土壤)或1.1ml/kg (AcITC/土壤)能够有效防治土壤中的根结线虫。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证实了AITC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4、研究了Ⅰ,Ⅱ,Ⅲ,Ⅳ四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的室内生物活性和优选化合物对苹果青霉病原菌和灰霉病原菌的防治效果。辣根素类化合物对供试的9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从整体上看,AITC效果最优;本课题也首次研究了AITC与EITC的组合物对苹果青霉菌和苹果灰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的熏蒸活性。当AITC:EITC=3:1,浓度为0.76μg/ml或0.38μg/ml时,能分别完全抑制青霉菌和灰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并且能够在苹果的生物体上显示出很强的抑制活性而使接种病原的苹果不腐烂,组合物比单独使用AITC或者EITC时的使用剂量要减少近一半。5、研究了第V类化合物对供试的杂草的生物活性。本文首次将取代吡唑环与氨丙基异硫氰酸酯结合形成的8个取代吡唑氨基丙基异硫氰酸酯和分别具有熏蒸、触杀活性的2种异硫氰酸酯用于对杂草生物活性的筛选。取代吡唑环与氨丙基异硫氰酸酯对四种杂草均显示一定的除草活性,而具有熏蒸活性的AITC对杂草的直接作用效果并不明显。6、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农药毒理研究中心对辣根素(AITC)的毒性试验进行了研究。1)辣根素原药(AITC)急性毒性的试验结果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属于中毒;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属于低毒;家兔皮肤刺激/腐蚀性试验,属于中等刺激性;家兔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不洗眼情况下属于中度刺激性,洗眼情况下属于轻度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变态反应)其致敏率为0%,皮肤致敏反应为Ⅰ级,属弱致敏物。2)20%辣根素(AITC)油剂急性毒性的试验结果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属于低毒;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属于低毒;家兔皮肤刺激/腐蚀性试验,属于轻度刺激性;家兔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属于中度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变态反应)其致敏率为0%,皮肤致敏反应为Ⅰ级,属弱致敏物。

陈吉汉[8](2010)在《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有效熏蒸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的锈赤扁谷盗、书虱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不同磷化氢浓度,其不同虫态的完全致死时间,以及在实仓磷化氢熏蒸的条件下,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完全致死时间。通过FAO推荐方法测定得到11个锈赤扁谷盗品系的抗性水平:其中采自海南不同粮库6个品系(HNCF1-HNCF6)的LC50值分别为1.4955、7.7114、4.0604、6.8104、7.8365、11.5433 mg/L;湖北麻城品系MCCF的LC50值为4.1728 mg/L;厦门品系XMCF的LC50值为3.4845 mg/L福建莆田品系PTCF的LC50值为4.6769 mg/L;河南郑州品系ZZCF的LC50值为8.7413 mg/L;河南平顶山品系PDSCF的LC50值为9.1869 mg/L,均为高抗品系。参照FAO推荐方法测定3个不同种,共8个品系的书虱的抗性水平:嗜卷书虱的两个品系:新沙港嗜卷书虱品系XSGLB的LC50值为0.0039 mg/L为敏感品系;北京嗜卷书虱品系BJLB的LC50值为0.0174 mg/L,嗜虫书虱的三个品系:湖北省钟祥嗜虫书虱品系ZXLE的LC50值为0.0815 mg/L,河南郑州嗜虫书虱品系ZZLE的LC50值为4.3319 mg/L,河南平顶山嗜虫书虱品系PDSLE的LC50值为4.4288 mg/L,小眼书虱的三个品系:广西太平小眼书虱品系TPLP的LC50值为0.8843 mg/L,河南南阳小眼书虱品系NYLP的LC50值为0.3135 mg/L;山东省曹县小眼书虱品系CXLP的LC50值为0.0804 mg/L。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嗜虫书虱的耐受性要明显高于嗜卷书虱和小眼书虱。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采用不同磷化氢浓度,锈赤扁谷盗各品系试虫不同虫态的完全死亡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磷化氢浓度下,各虫态的死亡率均随着磷化氢熏蒸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熏蒸相同时间,各虫态的死亡率与浓度成正比。仅依靠提高浓度或者是延长暴露时间是无法保证对害虫种群灭绝的。锈赤扁谷盗各虫态中卵和蛹的耐受力相近,比成虫高,成虫对磷化氢的耐受力略高于幼虫。对于实仓熏蒸中高抗性的锈赤扁谷盗,应以完全致死耐受力最高虫态卵和蛹的熏蒸时间为参考。实仓条件下,不同仓型不同熏蒸方式的熏蒸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大平房仓采用移动式环流熏蒸加入CO2辅助熏蒸效果最好,采用磷化锌片自然潮解法的熏蒸效果较差。而在拱板仓内采用移动式环流熏蒸加入CO2辅助熏蒸效果反而不佳,采用磷化锌片自然潮解法的熏蒸效果更好,实仓熏蒸效果与仓房的气密性直接正向相关。

曲海霞[9](2010)在《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DC.)Tul.检疫除害处理研究》文中指出小麦网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 (DC.)Tul.,TCT)在我国江苏、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广泛发生,为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所关注。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天津市等多省市将其列为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统的检疫处理方法是环氧乙烷熏蒸,然而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致癌性极强。本论文采用新熏蒸处理、微波处理、热处理等处理技术,进行了环氧乙烷熏蒸替代技术研究,并测定了这些替代技术对小麦种子含水率、千粒重、发芽率、呼吸强度、还原糖和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TCT的新型熏蒸技术研究在20℃、60%温湿度条件下,分别用氧硫化碳、异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MITC)等7种新型熏蒸剂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的熏蒸效果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MITC外,其他6种熏蒸剂均不能完全杀灭TCT病菌;MITC熏蒸120 h可有效杀灭TCT病菌,其LD 90、LD 95、LD 99、LD 99.9963分别为15.225、16.829、20.307、32.212 g/m3。但是,由于小麦对MITC的高吸附性导致熏蒸剂空间浓度过低,使得有载物熏蒸试验中投药50、100 g/m3 MITC均未能有效杀灭小麦中的TCT病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散气16d后小麦中MITC残留量分别降至0.29、1.07mg/kg,残留较高。品质测定结果表明,MITC熏蒸可抑制小麦样品吸湿,减缓小麦营养物质的分解,对小麦呼吸强度及干基千粒重无明显影响。在低于100g/m3浓度熏蒸条件下可保证小麦的发芽率。以上结果表明,在100 g/m3的熏蒸浓度下,MITC熏蒸对小麦品质没有不利影响。但由于小麦对MITC的吸附性很强,需进一步研究熏蒸方式,方可实际应用。2.TCT的微波处理技术研究使用800、640、480、320、160 W 5个不同的功率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进行了微波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高,完全杀灭TCT所用的时间越短。各个功率条件下,可有效杀死TCT冬孢子的处理分别为800W、40s,640W、40s,480W、50s,320W、80s和160W、180s。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着降低小麦的含水率,对干物质重量无明显影响,降低了小麦发芽率,加快了小麦的呼吸速率以及营养物质的分解,160 W、180 s为本试验中完全杀灭TCT,同时保证小麦品质的最佳处理组合。但由于微波处理对小麦品质有明显影响,加快了小麦的劣变速度,且研究结果表明低功率、长时间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麦品质,因此应进一步研究低功率微波处理以取得最佳效果。3.TCT的热处理技术研究设置70℃、80℃两个温度条件,50%、65%和80%等3个相对湿度条件,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在70-C、50%RH处理240 min,80℃、50% RH处理40 min,80℃、65% RH处理20min,80℃、80% RH处理5min可完全杀死TCT。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对小麦含水率有明显影响,对干物质含量影响较小,热处理降低了小麦的生活力,加快了小麦的呼吸速率及营养物质分解。本试验中80℃、50% RH处理为热处理最佳组合。但由于该试验的处理对象是裸露的菌瘿,要将该方法应用于现场检疫处理,还需进一步做验证试验。

刘国军[10](2009)在《植物精油及混用熏蒸剂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控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储藏物害虫可导致粮食、档案、文物的巨大损失。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Badonnel)隶属于啮目Psocop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在世界广泛分布,已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储藏物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该虫适应性强,食性杂,是一种世界分布的重要储粮害虫。对粮食、档案及文物等储藏物进行安全储藏,不仅要保证储藏物不遭受害虫危害和造成损失,同时也要确保在保护过程中没有残留和污染。开发新型无公害熏蒸剂取代或替代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樟脑块、磷化氢、溴甲烷、敌敌畏等熏蒸剂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不同植物精油或其提取物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剂熏蒸毒力;筛选出对嗜卷书虱有较高熏蒸活性的植物精油左旋香芹酮(C10H14O)和对赤拟谷盗高效的桉叶素(C10H18O);应用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法研究了左旋香芹酮、桉叶素分别与绿色熏蒸剂甲酸乙酯(HCOOC2H5)的最佳配比;获得了二个新型无公害混用熏蒸剂CaEF(甲酸乙酯+左旋香芹酮)和CiEF(甲酸乙酯+桉叶素);在模拟仓内针对4种储粮害虫进行了熏蒸实验以验证混用剂CaEF和CiEF的熏蒸效果,以期为在实际储藏物害虫熏蒸防治中应用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精油熏蒸活性筛选研究1.1不同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活性茶树油,柏木油,甜橙油,香茅油,桉叶素,α-蒎烯,β-蒎烯,松油烯-4-醇,薰衣草油,d-柠檬烯,β-石竹烯,左旋香芹酮,香茅醛,桂皮油14种供试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均有一定的熏蒸活性,但其熏蒸活性有较大差异。左旋香芹酮、松油烯-4-醇、桂皮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效果最好;三种精油熏蒸处理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小于1.05μl/l,LC50分别为0.935μl/l、0.606μl/l和1.082μl/l。而茶树油、桉叶素等11种精油熏蒸处理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为50%以上时的剂量大于2.0μl/l,而柏木油的剂量大于12μl/l。不同熏蒸时间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效果有明显差异。左旋香芹酮在4μl/l剂量、6h熏蒸处理时,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而桂皮油、松油烯-4-醇在4μl/l剂量时,其校正死亡率不到50%。在3h处理中,左旋香芹酮在2μl/l剂量时的校正死亡率大于50%,而桂皮油和松油烯-4-醇在2μl/l的校正死亡率均不足10%。实验结果表明:左旋香芹酮对嗜卷书虱表现出显着的熏蒸速效性,而且熏蒸剂量低,熏蒸毒力较强,是一种较好的植物精油熏蒸剂。1.2不同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在26μl/l较低剂量下,各供试精油中,d-柠檬烯、桉叶素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89.6和96.9%,其熏蒸活性较高,其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均小于26μl/l;茶树油、α-蒎烯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以上时的剂量在26μl/l—50μl/l之间;松油烯-4-醇、左旋香芹酮、水杨酸甲酯、甜橙油、β-蒎烯熏蒸处理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均在50μl/l—100μl/l之间;其余精油在100μl/l高剂量下对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下。实验结果表明,d-柠檬烯、桉叶素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效果较好。选择d-柠檬烯和桉叶素在30℃、24h黑暗下对赤拟谷盗进一步熏蒸筛选,d-柠檬烯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在18μl/l—22μl/l之间;而桉叶素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在6.0μl/l—6.5μl/l之间。显然桉叶素熏蒸活性更高。在剂量相同的条件下,桉叶素在20℃熏蒸较30℃的校正死亡率更高。桉叶素在6.5μl/l剂量下,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达到93.4%,而30℃时的校正死亡率仅为57.3%。同样,在6.0μl/l剂量下,20℃时的校正死亡率为83.8%,而30℃时的校正死亡率为30.0%;在5.5μl/l处理下,20℃时为59.5%,而30℃时为19.2%。赤拟谷盗成虫在20℃和30℃二个温度下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076μl/l和6.511μl/l,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桉叶素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更强。在30℃、以小麦为饲料条件下,赤拟谷盗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67μl/l,而30℃无饲料条件下桉叶素对赤拟谷盗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6.511μl/l,其熏蒸活性降低10倍。2甲酸乙酯与植物精油混用熏蒸剂研究2.1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混用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选用了对嗜卷书虱熏蒸作用较好的植物精油左旋香芹酮和甲酸乙酯进行了最佳配比筛选。分别在30℃、25℃、20℃且无饲料24h黑暗熏蒸条件下,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最佳配比为11.8μl/l:0.24μl/l、6.7μl/l:0.62μl/l和6.8μl/l:0.72μl/l;其质量比分别约为49:1、11:1、9:1。比较各供试温度下的最佳配比致死中浓度LC50(μl/l),25℃、20℃时的熏蒸活性较好,30℃时的熏蒸活性较差。在三个供试温度下,混用剂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4.5、106.4和98.5,均表现为相加作用。2.2甲酸乙酯和桉叶素混用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30℃下,混用剂5个不同配比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有较大差异。桉叶素和甲酸乙酯混和配比为2:4(体积比)时,对赤拟谷盗熏蒸活性最强,其校正死亡率达82.8%。该混用剂对赤拟谷盗的熏蒸致死中浓度LC50为42.798μl/l,共毒系数为85.7,处于808—120之间,表现为加效作用,可作为桉叶素和甲酸乙酯混合使用的最佳配比。3两种熏蒸混用剂对模拟仓中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混用熏蒸剂CaEF在30℃、24h下黑暗密闭熏蒸,使用剂量为38 g/m3时,小麦模拟仓中,下、中、上各层中嗜卷书虱成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谷蠹校正死亡率为94.1—98.5%;而米象校正死亡率79.8—95.3%;对赤拟谷盗熏蒸效果最差,其校正死亡率仅为41.9—59.7%。使用剂量为50g/m3时,嗜卷书虱和谷蠹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米象除上层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外,中层和下层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且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也达到80%以上。在相同的熏蒸条件下,混用熏蒸剂CiEF使用剂量为77g/m3时,嗜卷书虱和谷蠹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在30℃、24h黑暗条件下,稻谷模拟仓中的混用剂CaEF使用剂量为112g/m3时,对上层的嗜卷书虱和谷蠹的熏蒸效果较好:但对下、中层四种害虫熏蒸效果较差,四种成虫校正死亡率为0—47.8%以及3—69.9%。使用剂量为224g/m3时,各层中嗜卷书虱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而上层的谷蠹、米象、赤拟谷盗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外,在下层的三种害虫其校正死亡率较低,仅为52.6—87.7。混用剂CiEF使用剂量为309g/m3时,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对于谷蠹、米象、赤拟谷盗成虫,除上层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0%以上外,中、下层的校正死亡率均较低。当使用剂量为387g/m3时,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谷蠹的校正死亡率接近100%;米象和赤拟谷盗除了上层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外,下层的校正死亡率较低。实验结果表明,混用剂CaEF和混用剂CiEF对四种害虫的熏蒸效果为:嗜卷书虱>谷蠹>米象>赤拟谷盗,呈依次递减趋势;对上层、中层、下层四种害虫的熏蒸效果也呈递减趋势;混用剂CaEF和混用剂CiEF的熏蒸效果在小麦仓中均比在稻谷仓中的熏蒸效果好。稻谷对混用剂CaEF和混用剂CiEF的吸附能力均较小麦强,混用剂CaEF对四种害虫熏蒸较果好,用量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无公害混用熏蒸剂。

二、应用磷化铝片防治感染谷象进口小麦试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磷化铝片防治感染谷象进口小麦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气调对赤拟谷盗的熏蒸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虫害检疫对象
        1.1.1 我国植物检疫性昆虫的种类
        1.1.2 我国植物检疫性昆虫的分布、扩散
        1.1.3 我国植物检疫性鞘翅目昆虫的生物学与危害
    1.2 害虫检疫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化学熏蒸处理技术
        1.2.2 物理处理技术
        1.2.3 生物杀虫技术
        1.2.4 集装箱检疫概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赤拟谷盗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与设计
        2.2.1 不同氮气浓度处理对赤拟谷盗的防治作用
        2.2.2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处理对赤拟谷盗的防治作用
        2.2.3 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溴甲烷的增效性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气浓度处理对赤拟谷盗的防治作用
        3.1.1 不同温度处理对氮气气调防治赤拟谷盗幼虫效果的影响
        3.1.2 不同温度处理对氮气气调防治赤拟谷盗成虫效果的影响
    3.2 氮气气调对集装箱内赤拟谷盗防治效果的评价
        3.2.1 试验地点温度条件统计
        3.2.2 氮气气调处理对集装箱内赤拟谷盗幼虫的防治效果
        3.2.3 氮气气调处理对集装箱内赤拟谷盗幼虫的防治效果
    3.3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处理对赤拟谷盗的防治作用
        3.3.1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处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防治作用
        3.3.2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处理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防治作用
    3.4 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溴甲烷的增效性
        3.4.1 95 %氮气气调对溴甲烷的增效性
        3.4.2 40 %二氧化碳气调对溴甲烷的增效性
4 讨论
    4.1 氮气气调处理对检疫性害虫和仓储害虫的防治作用
    4.2 二氧化碳气调处理对检疫性害虫和仓储害虫的防治作用
    4.3 氮气和二氧化碳对常用熏蒸剂的增效性
5 结论
    5.1 氮气和二氧化碳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效果
    5.2 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溴甲烷的增效性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在粮食储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 绿色储粮技术
    1.3 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研究进展
        1.3.1 惰性粉的分类
        1.3.2 惰性粉杀虫机理研究
        1.3.3 惰性粉杀虫效果的影响因素
        1.3.4 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研究
    1.4 立题依据
2 粮堆内部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浓度检测方法
    2.1 食品级惰性粉
        2.1.1 食品级惰性粉来源及主要成分
        2.1.2 食品级惰性粉物化参数
    2.2 气溶胶采样装置
        2.2.1 气溶胶采样头
        2.2.2 转子流量计
        2.2.3 真空压力泵
    2.3 粮堆内部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浓度测量方法
        2.3.1 采样点的设置
        2.3.2 滤膜的选择
        2.3.3 滤膜的准备
        2.3.4 滤膜的安装
        2.3.5 预埋采样管
        2.3.6 去杂质干扰
        2.3.7 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采样
        2.3.8 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浓度测定结果计算
    2.4 气溶胶采样装置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2.4.1 测定室
        2.4.2 主要设备及材料
        2.4.3 测定方法
        2.4.4 测定结果
    2.5 气溶胶采样装置实仓检测应用
        2.5.1 仓房
        2.5.2 应用方法
        2.5.3 检测结果
    2.6 讨论
3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粮堆生态因子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1.1 模拟试验仓
        3.1.2 环流通风系统
        3.1.3 气溶胶采样装置
        3.1.4 温湿度检测系统
        3.1.5 其他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模拟试验仓外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控制
        3.2.2 气溶胶采样点、温湿度检测点的布置
        3.2.3 试验前后粮食水分含量的测定
        3.2.4 环流通风系统参数测定
        3.2.5 食品级惰性粉的施用
        3.2.6 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在模拟试验仓中浓度的测定
        3.2.7 环流施用食品级惰性粉
        3.2.8 试验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模拟试验仓通风系统参数的测定
        3.3.2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粮堆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
        3.3.3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粮堆内部温度的影响
        3.3.4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小麦水分含量的影响
        3.3.5 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在模拟试验仓中的分布
    3.4 讨论
4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杀虫效果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试虫
        4.1.2 试虫饲料
        4.1.3 食品级惰性粉
        4.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虫的选择
        4.2.3 试虫笼的制作
        4.2.4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处理试虫
        4.2.5 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观察试虫的死亡情况
        4.2.6 试验数据处理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致死效果
        4.3.2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效果
        4.3.3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致死效果
    4.4 讨论
5 高大平房仓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仓房
        5.1.2 内环流均温系统
        5.1.3 供试虫源
        5.1.4 食品级惰性粉
        5.1.5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内环流均温系统通风参数测定
        5.2.2 气溶胶采样点及试虫笼布置
        5.2.3 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流程
        5.2.4 试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5.2.5 试验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内环流均温系统的通风参数
        5.3.2 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在粮堆表层的分布
        5.3.3 实仓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杀虫效果评价
        5.3.4 食品级惰性粉整仓环流施用工艺与局部覆膜环流工艺对比研究
    5.4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不同机械通风工艺对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机械通风
        1.2.1 机械通风概述
        1.2.2 储粮机械通风研究进展
    1.3 书虱(嗜卷书虱)
        1.3.1 书虱(嗜卷书虱)的生态学特性
        1.3.1.1 书虱的食性
        1.3.1.2 书虱发育及生殖特点
        1.3.1.3 书虱生长发育所需温湿度
        1.3.1.4 书虱的隐蔽性与扩散性
        1.3.2 书虱对粮食储藏的危害
        1.3.3 书虱防治技术及其抗性研究进展
    1.4 粮堆生态系统
        1.4.1 粮堆生态系统组成因子
        1.4.2 粮堆气流
        1.4.3 粮堆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1.5 实验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书虱发生发展情况实仓监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调研方法
        2.1.3 诱集方法
        2.1.4 计数方法
    2.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2.1 中温高湿储粮区
        2.2.1.1 高安建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书虱监测情况
        2.2.1.2 于都县粮食收储公司工业园粮食储备库书虱监测情况
        2.2.1.3 芦溪县粮食局直属粮库书虱监测情况
        2.2.1.4 潜山县黄铺镇国家粮食储备库书虱监测情况
        2.2.2 中温干燥储粮区
        2.2.2.1 北京西南郊粮库南梨园分库书虱监测情况
        2.2.2.2 天津宝坻京东粮油储运贸易有限公司书虱监测情况
        2.2.2.3 河北沧州国家粮食储备库二库书虱监测情况
        2.2.3 低温高湿储粮区
        2.2.3.1 齐齐哈尔市第一粮库有限公司书虱监测情况
        2.2.3.2 庆安县第六粮库有限公司书虱监测情况
        2.2.4 低温干燥储粮区
        2.2.4.1 乌海市第一粮库书虱监测情况
        2.2.4.2 奈曼大沁他拉国家粮食储备库书虱监测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竖向通风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虫
        3.1.2 实验小麦
        3.1.3 模拟仓
        3.1.3.1 模拟仓设计原理
        3.1.3.2 模拟仓结构
        3.1.3.3 仓体
        3.1.3.4 机械通风系统
        3.1.3.5 竖向通风
        3.1.4 测试仪器
        3.1.5 虫笼
        3.1.6 实验方法
        3.1.6.1 粮堆内实验点及温湿度测点布置
        3.1.6.2 机械通风系统参数测定
        3.1.6.3 机械通风系统参数计算
        3.1.6.4 单位面积通风量
        3.1.6.5 小麦水分含量测定和调节
        3.1.6.6 嗜卷书虱防治效果检测方法
        3.1.7 计算公式和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通风时间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3.2.2 不同单位面积通风量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3.2.3 竖向通风对不同取样层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3.2.4 竖向通风过程中粮堆内温度与湿度变化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3.2.5 竖向通风处理后小麦的水分含量变化
    3.3 不同竖向通风工艺与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的函数关系
        3.3.1 各变化量与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3.3.2 各单位面积通风量拟合函数关系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流通风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环流通风
        4.1.2 单位面积通风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通风时间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4.2.2 不同单位面积通风量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4.2.3 环流通风对不同取样层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4.2.4 环流通风过程中粮堆内温度与湿度变化对嗜卷书虱成虫的影响
        4.2.5 环流通风处理后小麦的水分含量变化
    4.3 不同环流通风工艺与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的函数关系
        4.3.1 各变化量与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4.3.2 各单位面积通风量拟合函数关系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比分析不同通风方式对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5.1 单位面积通风量的差异
    5.2 嗜卷书虱成虫死亡率的差异
    5.3 粮堆内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差异
    5.4 机械通风实验结束时小麦水分含量的差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我国仓储书虱实仓调研情况
        6.1.2 设计并制作模拟仓
        6.1.3 机械通风对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种群的防治效果
        6.1.4 机械通风对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调控模型
        6.1.5 推荐使用的机械通风工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我国赤拟谷盗地理分布、扩散路径与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赤拟谷盗概况
        1.1.1 分类地位
        1.1.2 起源
        1.1.3 地理分布现状
        1.1.4 危害特征
        1.1.5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6 种类鉴定
        1.1.7 口岸检疫截获信息
    1.2 储粮害虫种群遗传及系统发育
        1.2.1 种群遗传学、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
        1.2.2 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技术
        1.2.3 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储粮害虫种群遗传研究进展
        1.2.4 系统发育关系
    1.3 储粮害虫防治概况
        1.3.1 以磷化氢等熏蒸剂为主的化学防治概况
        1.3.2 储粮害虫非化学防治概况
        1.3.3 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概况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总体技术路线
第二章 赤拟谷盗地理分布研究
    2.1 赤拟谷盗地理分布调查
        2.1.1 调查时间
        2.1.2 调查地点
        2.1.3 调查方式
    2.2 赤拟谷盗种类鉴定
        2.2.1 形态鉴定材料、方法与仪器设备
        2.2.2 DNA条形码鉴定材料、方法与仪器设备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拟谷盗形态鉴定结果
        2.3.2 拟谷盗分子鉴定结果
        2.3.3 赤拟谷盗的地理分布结果
        2.3.4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 I基因的赤拟谷盗种群遗传结构与扩散路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结果检测
        3.2.2 PCR扩增与结果检测
        3.2.3 PCR扩增过引物二聚体问题的成功处理
        3.2.4 序列测定与拼接
        3.2.5 核苷酸组成与单倍型特征
        3.2.6 赤拟谷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7 赤拟谷盗种群的遗传关系分析
        3.2.8 AMOVA层次分析
        3.2.9 相关性分析
        3.2.10 赤拟谷盗种群单倍型网络进化分析
    3.3 讨论与结论
        3.3.1 我国赤拟谷盗起源地推测
        3.3.2 中国赤拟谷盗扩散路径分析
第四章 赤拟谷盗的捕食螨生物防控技术研究
    4.1 捷克捕食螨生物控制技术引进、消化及吸收工作
    4.2 我国普通肉食螨和马六甲肉食螨获得及成功饲养
        4.2.1 研究材料、方法与仪器设备
        4.2.2 粮库定点诱捕器采集器具
        4.2.3 试验地点选择
        4.2.4 储粮螨种类鉴定
        4.2.5 结果与分析
    4.3 普通肉食螨和马六甲肉食螨对赤拟谷盗捕食能力研究
        4.3.1 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数据分析
        4.3.4 实验结果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国内检疫制度对控制储粮害虫扩散有重要的意义
        5.1.2 储粮害虫种群遗传关系研究技术探讨
        5.1.3 储粮害虫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探讨
        5.1.4 本研究创新之处
        5.1.5 本研究局限性
        5.1.6 未来研究和应用展望
    5.2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电子束辐照在线杀虫/菌效果及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辐照技术应用与发展概况
        1.2.1 几种常用辐照源及其特点介绍
        1.2.2 电子束辐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1.2.3 电子束辐照技术的优点
    1.3 辐照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
        1.3.1 辐照杀虫技术的作用原理
        1.3.2 对储粮害虫种类的影响
        1.3.3 对储粮害虫发育时期与性别的影响
        1.3.4 辐照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1.4 辐照杀菌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4.1 辐照对微生物的影响
        1.4.2 辐照对检疫生物的作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本课题立题依据和意义
        1.5.2 课题来源
        1.5.3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EB 辐照剂量与工艺参数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所用电子束辐照系统
    2.3 电子束辐照工艺流程
    2.4 电子束辐照工艺系统控制
    2.5 仪器与设备
    2.6 加速器能量、扫描不均匀度与粮食吸收剂量的确定
        2.6.1 聚苯乙烯材料中的吸收剂量深度分布和能量测定
        2.6.2 电子束加速器的扫描均匀性测定
        2.6.3 电子束在束宽方向上的剂量分布
        2.6.4 散装流动小麦通过加速器辐照后的吸收剂量
    2.7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低剂量EB辐照对储粮害虫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流程
        3.2.3 仪器与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对米象的杀灭效果
        3.3.2 对谷蠹的杀灭效果
        3.3.3 二次低剂量电子束动态辐照实验害虫的消长情况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EB 辐照对粮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对小麦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
        4.3.2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霉菌种群的敏感性
        4.3.3 TCK 冬孢子和萌发冬孢子的形态
        4.3.4 EB 辐照剂量对TCK 冬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4.3.5 EB辐照剂量对TCK强制接种小麦致病力影响
    4.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EB 辐照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EB 辐照剂量对小麦种子活力与萌发特性影响
        5.3.2 EB 辐照对小麦种子膜渗透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影响
        5.3.3 EB 辐照对小麦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5.3.4 EB 辐照对小麦感官与小麦粉劣变指标影响
    5.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EB 辐照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EB 辐照对小麦粉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
        6.3.2 EB 辐照对小麦粉面团拉伸性质的影响
        6.3.3 EB 辐照对小麦粉糊化品质的影响
        6.3.4 EB 辐照对小麦粉加工面包品质的影响
        6.3.5 EB 辐照对小麦粉加工馒头品质的影响
        6.3.6 EB 辐照剂量对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EB 辐照对小麦淀粉及蛋白质分子结构变化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7.2.2 仪器与设备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小麦淀粉颗粒的破损分析
        7.3.2 电子束辐照对小麦淀粉DSC 热性质的影响
        7.3.3 电子束辐照对小麦淀粉GPC 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7.3.4 EB 辐照对小麦面筋蛋白质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7.3.5 EB 辐照对小麦面筋蛋白RP-HPLC/CD 图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三、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7)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熏蒸剂概况
        1.1 熏蒸剂现有农药品种
        1.2 溴甲烷替代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氯化苦
        1.2.2 氰化物
        1.2.3 碘甲烷及碘代化合物
        1.2.4 威百亩和棉隆
        1.2.5 氯化苦+1,3—二氯丙烯混剂
        1.3 "生物熏蒸"概念的由来
    2 "辣根素"作为生物熏蒸剂开发的引入
        2.1 辣根素类化合物的提炼工艺概述
        2.2 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3 辣根素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3.1 硫光气与伯胺的反应
        3.2 取代硫脲的分解反应
        3.3 缩合反应
        3.3.1 金属盐作为脱硫试剂
        3.3.2 二硫代芳基或脂肪氨基甲酸铵盐的其它分解试剂
        3.4 碱金属硫氰酸盐与有机卤化物的作用
        3.5 Sandmeyer反应
        3.6 硫和氰化物或氰酸盐反应
        3.7 硫氰酸酯转变为异硫氰酸酯反应
        3.8 异氰酸酯合成异硫氰酸酯的反应
        3.9 三甲基氯硅烷异硫氰酸酯与卤化物的反应
        3.10 异硫氰酸酯交换反应
        3.11 利用醇/硫醇/醚等合成异硫氰酸酯的反应
        3.12 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3.13 喹啉类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3.14 糖基异硫氰酸酯分解产生异硫氰酸酯
        3.15 叠氮化钠法合成吲哚基异硫氰酸酯
        3.16 炔硫氰酸酯重排生成异硫氰酸酯
        3.17 其它合成异硫氰酸酯的方法
    4 辣根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1 辣根素在医药上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1.1 辣根素的抗肿瘤活性
        4.1.2 辣根素的基因毒性
        4.2 辣根素在农业领域有害生物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4.2.1 辣根素对昆虫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
        4.2.2 辣根素在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4.2.3 辣根素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治研究
        4.2.4 辣根素对线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4.2.5 辣根素在杂草防治上的研究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第一节 脂肪族硫氰酸酯和异硫氰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1 合成路线
        2 实验仪器
        3 试验操作
        3.1 烷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3.2 烷基硫氰酸酯和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4 试验结果
        4.1 烷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实验结果
        4.2 烷基硫氰酸酯和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实验结果
    第二节 芳香族异硫氰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1 合成路线
        2 实验仪器
        3 试验操作
        4 试验结果
    第三节 苯甲亚苯胺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1 合成路线
        2 实验仪器
        3 试验操作
        4 试验结果
        4.1 酰胺中间体的试验结果
        4.2 苯甲亚苯胺基异硫氰酸酯的试验结果
    第四节 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1 合成路线
        2 实验仪器
        3 试验操作
        4 试验结果
    第五节 八种取代吡唑氨基丙异硫氰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1 合成路线
        2 实验仪器
        3 试验操作
        3.1 中间体的合成
        3.1.1 二硫缩醛的合成
        3.1.2 1-烷基-3-烷硫基-5-氨基吡唑6-5~6-10的合成
        3.2 目标化合物35-42的合成
        4 试验结果
第三章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有害昆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节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仓库害虫的熏蒸活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害虫
        1.2 供试化合物
        1.3 供试化合物对仓库害虫的生物活性筛选
        1.4 优选的化合物对三种仓库害虫的毒力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生物活性的筛选
        2.2 优选辣根素类化合物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毒力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虫种
        1.3 供试药剂
        1.4 试验方法
        1.4.1 虫样的放置
        1.4.2 施药方式
        1.4.3 熏蒸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熏蒸15天后的供试害虫结果检查
        2.2 熏蒸30天后的供试害虫结果检查和粮食药液残留量的检测
        2.3 粮食顶层的空仓熏蒸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AITC和EITC复配剂在密闭干燥器中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2.1 供试药剂
        1.2.2 助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模拟空仓的熏蒸处理方法
        1.3.2 模拟实仓的熏蒸处理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比例的AITC和EITC组合物在模拟空仓中的熏蒸试验结果
        2.2 优选比例的AITC与EITC复配制剂对实仓中玉米象和谷蠹生物活性联合毒力测定
    第四节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害虫
        1.2 供筛选的化合物
        1.3 药液的配置
        1.4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2 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辣根素类化合物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
    第一节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根结线虫的熏蒸生物活性的筛选及盆栽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线虫
        1.2 供试的化合物及含量
        1.3 室内熏蒸活性测定方法
        1.4 盆钵熏蒸活性测定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对ITCs活性的筛选
        2.2 盆栽试验结果
    第二节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防治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1.2 环境条件
        2 试验设计与安排
        2.1 药剂
        2.1.1 试验药剂
        2.1.2 对照药剂
        2.2 小区安排
        3 生长管理情况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条件
        4.1.2 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与次数
        4.2.1 调查时间与次数
        4.2.2 调查方法
        4.3 药效计算方法
        4.4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4.5 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4.5.1 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4.5.2 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病原菌熏蒸生物活性的研究
    第一节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病菌的熏蒸生物活性筛选和毒力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病原菌
        1.2 真菌培养基
        1.3 各种供试病原真菌的准备
        1.4 供试化合物
        1.5 试验方法
        1.5.1 初步筛选试验处理
        1.5.2 优选化合物毒力测定试验处理
        1.6 结果检查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1种异硫氰酸酯初筛结果
        2.2 优选化合物对病原菌的生物活性毒力测定
    第二节 AITC和EITC复配剂对苹果青霉和灰霉菌的熏蒸效果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苹果
        2.2 病原真菌的培养
        2.3 化合物
        2.4 AITC和EITC分别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5 AITC和EITC不同比例的组合物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6 AITC和EITC组合物苹果处理
        2.7 ITCs在处理苹果上的残留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ITCs对菌丝体和孢子萌发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3.2 AITC和EITC不同比例的组合物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3 AITC和EITC不同比例的组合物对接种苹果霉菌的影响
        3.4 ITC在处理苹果中的残留
        4 讨论
第六章 辣根素类化合物对杂草生物活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杂草
        1.2 供试药剂
        1.3 乳油配制方法
        1.4 试验处理与方法
        1.4.1 供试药剂对杂草的活性筛选
        1.4.2 复筛试验
        1.5 调查方法与计算公式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十种化合物可溶性液剂的配方
        2.2 十种化合物对杂草生长的影响
        2.2.1 十种化合物对稗草生长的影响
        2.2.2 十种化合物对碎米莎草生长的影响
        2.2.3 十种化合物对鸭茅草生长的影响
        2.2.4 十种化合物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2.3 复筛试验
        2.3.1 化合物E、G对稗草生长的影响
        2.3.2 E、G对碎米莎草生长的影响
        2.3.3 E、G对鸭茅草生长的影响
        2.3.4 E、G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在学期间(待)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附录2 95%辣根素原药急性毒性报告
附录3 20%辣根素油剂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附录4 部分化合物图谱

(8)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有效熏蒸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磷化氢应用概况
    1.3 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
        1.3.1 储粮害虫对磷化氢抗性
        1.3.2 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
        1.3.3 书虱对磷化氢的抗性
    1.4 立题依据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磷化氢抗性水平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虫
        2.1.2 试虫培养
        2.1.3 主要仪器
        2.1.4 试验用具
        2.1.5 实验试剂
        2.1.6 磷化氢气体的发生
        2.1.7 FAO 推荐方法毒力测定
        2.1.8 试虫磷化氢抗性击倒测定
        2.1.9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锈赤扁谷盗磷化氢快速击倒试验
        2.2.2 锈赤扁谷盗FAO 推荐方法毒力测定结果
        2.2.3 锈赤扁谷盗 Lg(KT_(50))值与Lg(LC_(50))值的相关性
        2.2.4 书虱磷化氢快速击倒试验
        2.2.5 书虱Lg(KT_(50))值与Lg(LC_(50))值的相关性
    2.3 问题讨论
        2.3.1 磷化氢抗性测定的意义
        2.3.2 磷化氢快速测定在磷化氢抗性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2.4 小结
第三章 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不同虫态完全致死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
        3.1.2 实验用具
        3.1.3 实验试剂
        3.1.4 试虫来源
        3.1.5 试虫培养
        3.1.6 环流熏蒸室的气密性检测
        3.1.7 磷化氢气体浓度的测定
        3.1.8 虫卵的挑取
        3.1.9 磷化氢浓度与控制
        3.1.10 锈赤扁谷盗各虫态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测定
        3.1.11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锈赤扁谷盗虫卵完全致死浓度和时间关系
        3.2.2 幼虫期锈赤扁谷盗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关系
        3.2.2.1 锈赤扁谷盗品系幼虫在磷化氢的熏蒸下的存活情况
        3.2.3 锈赤扁谷盗不同品系蛹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关系
        3.2.4 锈赤扁谷盗不同品系成虫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关系
        3.2.5 磷化氢完全致死锈赤扁谷盗的Ct 值
    3.3 讨论
第四章 实仓条件下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书虱治理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用具
        4.1.5 供试虫源
        4.1.6 检测仓房气密性
        4.1.7 试虫设置
        4.1.8 气体检测
        4.1.9 熏蒸施药
    4.2 结果与分析
        4.2.1 2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2.2 3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2.3 18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2.4 24 号仓房实仓试验数据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DC.)Tul.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小麦及小麦网腥黑穗病简介
        1.1 我国小麦生产现状
        1.2 小麦网腥黑穗病
        1.2.1 症状及危害
        1.2.2 小麦网腥黑穗病菌
        1.2.3 防治方法
    2 植物检疫除害处理简介
    3 粮食检疫处理现状
        3.1 熏蒸处理
        3.1.1 氧硫化碳
        3.1.2 甲酸乙酯
        3.1.3 环氧丙烷
        3.1.4 异硫氰酸甲酯
        3.1.5 碘甲烷
        3.2 微波处理
        3.3 热处理
        3.4 辐照处理
    4 小麦品质简介
        4.1 我国小麦品质分类的发展及现状
        4.2 小麦品质指标
        4.2.1 水分含量
        4.2.2 千粒重
        4.2.3 还原糖
        4.2.4 发芽率
        4.2.5 脂肪酸
        4.2.6 呼吸强度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TCT新型熏蒸技术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药品
        1.2.1 熏蒸试验药品
        1.2.2 小麦品质测定药品
        1.3 培养基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熏蒸处理试验
        2.1.1 熏蒸剂筛选试验
        2.1.2 室内毒力试验
        2.1.3 MITC杀灭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的验证试验
        2.1.4 异硫氰酸甲酯浓度质谱测定条件
        2.1.5 MITC残留的测定
        2.2 熏蒸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2.1 水分测定
        2.2.2 发芽势、发芽率
        2.2.3 千粒重
        2.2.4 还原糖
        2.2.5 脂肪酸值
        2.2.6 呼吸强度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效杀灭TCT的熏蒸剂的筛选
        3.2 MITC对TCT的室内毒力测定
        3.3 70%装载量条件下MITC对TCT的杀灭效果
        3.4 MITC在小麦中的残留分析
        3.5 MITC熏蒸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5.1 熏蒸过程中MITC空间浓度变化
        3.5.2 MITC熏蒸处理对小麦含水率、千粒重的影响
        3.5.3 MITC熏蒸处理对小麦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
        3.5.4 MITC熏蒸处理对小麦呼吸强度的影响
        3.5.5 MITC熏蒸处理对小麦还原糖的影响
        3.5.6 MITC熏蒸处理对小麦脂肪酸值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MITC的杀菌、杀虫特性
        4.2 熏蒸剂量与残留量的关系
        4.3 CT值对熏蒸效果的影响
        4.4 MITC熏蒸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第三章 TCT微波处理技术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药品
        1.3 培养基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微波处理试验
        2.2 微波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波处理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的杀灭效果
        3.2 温度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的杀灭效果的影响
        3.3 微波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3.1 微波处理对小麦含水率、千粒重的影响
        3.3.2 微波处理对小麦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
        3.3.3 微波处理对小麦呼吸强度的影响
        3.3.4 微波处理对小麦还原糖的影响
        3.3.5 微波处理对小麦脂肪酸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微波处理对TCT的杀灭效果
        4.2 微波剂量与TCT死亡率的关系
        4.3 微波杀菌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4.4 不同处理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TCT热处理技术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药品
        1.3 培养基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热处理试验
        2.2 热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热处理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的杀灭效果
        3.2 热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2.1 热处理对小麦含水率、千粒重的影响
        3.2.2 热处理对小麦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
        3.2.3 热处理对小麦呼吸强度的影响
        3.2.4 热处理对小麦还原糖的影响
        3.2.5 热处理对小麦脂肪酸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热处理对TCT的杀灭效果
        4.2 热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3 进一步的验证试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植物精油及混用熏蒸剂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研究现状
        1.1 嗜卷书虱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1.2.赤拟谷盗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1.3 抗性研究
        1.4 综合防治研究
        1.4.1 化学保护剂
        1.4.2 气调熏蒸
        1.4.3 物理防治
        1.4.4 生物防治
    2 化学熏蒸剂应用现状
        2.1 溴甲烷
        2.2 磷化氢
        2.3 氯化苦
        2.4 敌敌畏
    3 绿色熏蒸剂的开发利用
        3.1 甲酸乙酯
        3.1.1 甲酸乙酯毒理学研究
        3.1.2 甲酸乙酯对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3.2 植物精油
        3.2.1 植物精油作用机理研究
        3.2.2 植物精油应用研究
        3.2.3 展望
    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前言
第二章 植物精油熏蒸活性筛选研究
    第1节 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活性
        2.2 不同熏蒸时间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活性
        3 小结与讨论
    第2节 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甲酸乙酯与植物精油混用熏蒸剂研究
    第1节 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混用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混用的最佳配比筛选
        2.2 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最佳配比下嗜卷书虱致死中浓度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2节 甲酸乙酯和桉叶素混用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甲酸乙酯和桉叶素不同配比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
        2.2 甲酸乙酯和桉叶素最佳配比下赤拟谷盗致死中浓度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两种混用熏蒸剂对模拟仓中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种混用熏蒸剂对小麦仓中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作用
        2.2 二种混用熏蒸剂对稻谷仓中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应用磷化铝片防治感染谷象进口小麦试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哈萨克斯坦小麦制挂面的防虫研究[D]. 赵治恒.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2]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气调对赤拟谷盗的熏蒸处理技术研究[D]. 高一程.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3]食品级惰性粉环流施用工艺参数研究[D]. 张振军.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4]不同机械通风工艺对粮堆内嗜卷书虱成虫种群数量调控研究[D]. 姜俊伊. 南京财经大学, 2018(03)
  • [5]我国赤拟谷盗地理分布、扩散路径与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 张涛.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7)
  • [6]电子束辐照在线杀虫/菌效果及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D]. 黄曼.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 [7]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 吴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5)
  • [8]磷化氢对锈赤扁谷盗和书虱的有效熏蒸治理研究[D]. 陈吉汉. 河南工业大学, 2010(06)
  • [9]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DC.)Tul.检疫除害处理研究[D]. 曲海霞.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 [10]植物精油及混用熏蒸剂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控制作用[D]. 刘国军. 西南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使用磷化铝片防治进口小麦玉米线虫感染试验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