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小时外”的腐败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陈强[1](2020)在《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互联网已广泛普及,自媒体、融媒体等新型媒体业态的出现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网络舆情正在成为影响公共决策和国家政治走向的重要力量。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的公权机关和司法链条的最后一环,向来都是公众和媒体的聚焦点。涉狱网络舆情不仅事关监狱的声誉形象、执法公信力和正常秩序,而且关乎司法公正、人民法治信仰和法制权威,乃至国家与社会安稳。然而,囿于特殊的工作性质,监狱机关在网络舆情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弊端。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掌控涉狱网络舆情的内在机理并建构有效可行的治理策略,成为考验新时期监狱工作者政治智慧和执法能力的重要依归。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涉狱网络舆情的理论体系、推动涉狱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范式的创新,从实践上进一步增强监狱机关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完善其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本文主要分为绪论、理论基础、治理现状、问题成因、对策思考五个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网络舆情、涉狱网络舆情等有关研究加以梳理与评述;其次,对涉狱网络舆情的相关核心概念及其易混淆概念做了界定与辨析,分析了涉狱网络舆情在主体、客体、载体、本体四个维度上的构成,阐明了多元性、耗散性、易感性和负面性的特征,论说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及其适用价值;接着,陈述了当前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的主要探索,然后以辽宁省凌源第三监狱罪犯脱逃案和黑龙江省讷河监狱手机诈骗猎艳案为例,通过事件回溯、演化路径、舆情走势、传播载体、话语倾向等模块剖释了涉狱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深化了其理论基础,基于两个案例的横纵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当前监狱机关在涉狱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渠道单一、处置反应迟缓、引导方式欠缺、文案水平偏低、善后举措不当等问题;再者,揭示了以监狱、媒体、网民、环境为重点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了更新思想观念、健全保障机制、加强新闻宣传、完善舆情治理机制、强化监狱内部管理、培育内生秩序等治理对策。
管恩凝[2](2020)在《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干部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在任何一个政治系统中,对干部的监督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政治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政治地位的改善、巩固和发展。其中,党的监督方面的相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马克思对监督思想的有关论述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制度建设、改革创新均起到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目前,在我国不断发展完善的政治生活中,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丰富、渠道广泛、领域覆盖比较全面的干部监督体系。对于组织部门干部监督而言,主要任务简要说来包括两方面:一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日常管理监督,二是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的任务和要求都在不断变化,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因此干部监督工作力量有时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工作要求的提高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集中论述了干部监督工作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发展轨迹、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成果,主要研究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特别是对干部监督相关制度执行力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相关对策建议有:确立干部监督的新观念,提高干部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构建覆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建立干部监督集聚配合机制。
蒿艾莉,麻福水[3](2020)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政风险的透视与防控——基于W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重拳出击,严惩腐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腐败分子应声落马。通过对部分违纪违法典型人物蜕变轨迹的案例剖析,发现工作中用权"难全控"、成长中的"沟坎"难逾越、家庭中"公私"难掌度、交友中的"亲清"难厘清是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蜕变之路的主要风险点。因此,要从扎紧防范"篱笆"、建厚防变"防火墙"、筑牢防腐"堤坝"的要求出发,以教育为先,德育为基,夯实清廉为政思想根基;以严格为要,关爱为本,坚持宽严相济共同护航;以监督为剑,制度为盾,坚持"三不"机制一体推进;以组织为主,家庭为辅,共筑拒腐防变一体联动体系,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进行防控。
谢鹏[4](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研究表明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张锋[5](2019)在《浙江省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腐败和反腐败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难题。对此,我们党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反腐倡廉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国外局势的骤变和国内部分不良风气的滋生,我党从关系全党和全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有为、有力、有序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不敢腐、不想腐的笼子已初显成效,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也正在逐步形成。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民经济安全、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保证国家战略布局与公共资源安全的重要经济力量。抓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有助于净化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本文通过对Y市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找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风险点与国企腐败问题治理中的难点,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从而推动Y市国有企业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管理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大环境、时代特征与研究的价值,同时对搜集到的文献、着作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学习,广泛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腐败原因、腐败特点和腐败问题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相关言论和研究数据,并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文中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并结合了防止利益冲突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通过本人之前的工作经历和掌握的素材,剖析Y市国有企业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方面、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在国有资产保全方面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分析了 Y市在治理这些问题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从体制机制构建、国有企业监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等方面分析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一部分,结合部分案例,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管理机制出发,提出建议意见,为我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添砖加瓦。
徐广田[6](2019)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是中国改革走向成功的重要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各项建设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审视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综合分析了党内、国家以及国际环境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是我们党对执政党治理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回应,集聚了管党治党的新智慧,探索了新时代巩固执政根基的新思路,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有助于深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认知和规律把握,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论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灵活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为文本研究依据,以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为核心研究对象。首先,界定治党、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概念;其次,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三方面剖析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形成;再次,从新定位、新要求、新布局和新方略四个治党核心问题阐释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创新发展,清晰勾勒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全貌;同时深入分析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最后,系统论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与实践价值及其世界意义。论文一是着重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治国理政中的新定位,在时代发展中的新要求,在整体推进中的新布局,重点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的新方略,系统阐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创新发展;二是总结提炼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四大特征,即体现了治党与治国相统一的大党建思维,强调全面与凸显从严相结合的治党新理念,彰显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治理逻辑,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在方法、内容、路径的综合创新;三是从中国视野阐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即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行动指南;从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入揭示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世界意义,即它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提供发展范例,也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温宇[7](2019)在《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研究 ——以钦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廉政风险防范是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作为推进权力公开运行、反腐败斗争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权力进一步下放,如何有效防范行政审批廉政风险,把审批权力关在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审批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列举行政审批领域的廉政风险点,对现阶段钦州市行政审批风险防范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其他地市的案例来阐述了行政审批廉政风险的危害。在对现阶段钦州市行政审批风险防范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审批责任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审批程序,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措施,探讨了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思路。希望通过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有效化解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预防和减少行政审批领域腐败行为,打造阳光、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进一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
陆思冰[8](2019)在《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新成立的监察委员会履行监察职能,与纪委合署办公,是与行政、司法机关并列的新型国家权力机关,其整合了多项职能和权限,监督范围扩大,权力良性扩充。任何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都有被滥用的可能,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频发也表明当前必须对监委自身监督予以足够重视。“谁来监督纪委”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制约监察权”是监察体制改革不能回避的难题和反腐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标。考虑到内部制约比外部监督更为直接、有效,本文从内部视角出发,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切入,以权力制衡理论为分析框架,系统总结地方监委内部权力制约的经验,根据案例、访谈、观察等实证研究,重点探讨地方监委内部权力制约的实现路径。本文试图揭示地方监委权力运行和内部制约的真实图景,找准问题和症结,并汲取权力制衡理论中蕴含的合理成分,结合西方经验和中国国情,从四个维度提出制约方案。首先,要提高权力主体自我监督意识,认真遵循控权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有力衔接外部监督使内外制约良性运转,发挥整体效应。其次,在纵向层面完善权力制约模式,构架涵盖制约制度、信息平台建设的整体顶层规划,推动双向制约循序渐进。再次,在横向层面,通过规范权力运行边界、构建严密制约程序和完善落实内部制度来优化权力运行结构。最后,健全专门机构的监督模式,不仅要确保干部监督室的独立性,强化其力量,还要探索监督方式的多样化。本文采取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契合改革背景,对新形势下规范和制约监委权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队伍,以提高反腐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钟贤哲[9](2018)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J县为例》文中提出“三农”工作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基础在村一级。村级党组织是党的领导向农村最基层延伸的载体,是党在农村最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功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对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如何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建设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推动村级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组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借鉴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学结构——功能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西方政党理论,通过对湖北省J县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状况的实地调查,剖析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原因,探寻其背后的机制,重点研究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以及如何建设等问题。本文界定了村级党组织功能。提出村级党组织功能是一个由政治功能,自身建设功能,领导功能,服务功能有机构成的整体系统。政治功能是根本功能。基本功能是根本功能的展开和实现形式,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功能,领导功能,服务功能。在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系统中,政治功能是根本,是统领。自身建设功能是基础,是支撑,领导功能是核心,是保证。服务功能是手段,是途径。根本功能与基本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统一于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实践之中。这一定位克服了既有功能定位研究中简单套用西方政党功能理论,忽视村级党组织个性等不足,也避免了以往功能定位研究中存在的层次不清,不同位阶的功能相互交叉、混淆的问题。为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向。本文构建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系统框架。通过对湖北省J县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对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影响功能发挥的障碍因素,主要是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弱化、外部环境变化、功能发挥动力不足等。提出了村级党组织作为一个行为系统,其功能发挥机制应是一个由自身建设机制,环境建设机制,系统动力机制紧密关联,相互作用,有机构成的整体性机制系统。分析了构成整体性机制系统的各个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并且较为系统地指出了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回应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关切。本文提出了构成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整体机制的每一具体机制的构建原理和基本路径。在自设建设机制方面:指出任何政治体系的功能发挥都必须立基于体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村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抓好自身建设。重点是完善党员队伍质量提升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机制,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机制。在环境建设机制方面:指出任何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功能发挥都必须依赖于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面对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村级党组织要建立控制和适应环境的机制,优化村级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重点是优化思想文化环境建设机制,党群良性互动机制,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对村级党组织的制度性支持机制。在动力机制建设方面:指出村级党组织是一个行动系统,其功能发挥需要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支撑。动力既来自于村级党组织内部,也来自于村级党组织外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只有将二者关联起来,形成有机系统,才能形成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动力。建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系统性动力机制,要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在村级落实的系统动力机制,优化村级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系统动力机制,完善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绩效管理驱动机制。
粟林杰[10](2018)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规范研究》文中指出党员干部的休闲娱乐行为,是党的生活作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家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规范问题更加迫切地摆在党的面前,亟需中国共产党加强引导和规范。这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方面。研究引导和规范党员干部的休闲娱乐行为,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实践上,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从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与现实背景出发,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现状、仍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对策建议。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休闲娱乐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休闲娱乐的思想;法律依据,即党纪国法。第二部分交代了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现实背景,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第三部分阐述的内容:其一,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经验和教训,经验上从重视生活作风教育、重视制度上规范、整顿不良社会风气、加强家教家风建设等展开。教训主要包括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过度政治化、党员干部休闲娱乐普遍质量不高、中国共产党疏于对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其二,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现状,包括从制度规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论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存在的问题包括低级趣味、违规违纪违法等;从原因来看,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客观因素是制度的不规范,重要的诱因是消极的官场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加强引导和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提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产品等方面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对策建议。
二、“八小时外”的腐败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小时外”的腐败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1)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核心概念界定 |
2.1.2 易混概念辨析 |
2.2 涉狱网络舆情的构成维度 |
2.2.1 主体维度 |
2.2.2 客体维度 |
2.2.3 载体维度 |
2.2.4 本体维度 |
2.3 涉狱网络舆情的特征 |
2.3.1 多元性 |
2.3.2 耗散性 |
2.3.3 易感性 |
2.3.4 负面性 |
2.4 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理论 |
2.4.1 耗散结构理论 |
2.4.2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
2.4.3 善治理论 |
第3章 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 |
3.1 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的主要探索 |
3.1.1 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规章制度 |
3.1.2 注重媒体的力量 |
3.2 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的案例分析 |
3.2.1 辽宁省凌源第三监狱罪犯脱逃案分析 |
3.2.2 黑龙江讷河监狱手机猎艳诈骗案分析 |
3.2.3 案例小结 |
3.3 涉狱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信息渠道单一 |
3.3.2 处置反应迟缓 |
3.3.3 引导方式欠妥 |
3.3.4 文案水平偏低 |
3.3.5 善后举措不当 |
第4章 涉狱网络舆情治理问题的成因 |
4.1 监狱:机制及关系的隐忧 |
4.1.1 理念意识不适应 |
4.1.2 保障机制不健全 |
4.1.3 新闻宣传工作不到位 |
4.1.4 舆情治理机制不完善 |
4.1.5 自我管理不严格 |
4.2 媒体:利益与道德的角逐 |
4.3 网民:意识同素养的博弈 |
4.4 环境:内危和外患的交织 |
第5章 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思考 |
5.1 更新思想观念 |
5.1.1 坚守初心意识 |
5.1.2 强化安全认知 |
5.1.3 转变媒体理念 |
5.2 健全保障机制 |
5.2.1 健全法制保障 |
5.2.2 改善资源配置 |
5.3 加强新闻宣传 |
5.3.1 完善新闻宣传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
5.3.2 创新新闻宣传的内容、方式与风格 |
5.3.3 严格新闻宣传的纪律和程序 |
5.4 完善舆情治理机制 |
5.4.1 完善涉狱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
5.4.2 完善涉狱网络舆情联动共享机制 |
5.4.3 完善涉狱网络舆情问政引导机制 |
5.4.4 完善涉狱网络舆情善后机制 |
5.5 强化监狱内部管理 |
5.5.1 深化对监狱干警的教育监督 |
5.5.2 增强监狱干警的能力素质 |
5.5.3 完善对监狱干警的考核激励 |
5.5.4 构建对罪犯的安全防控体系 |
5.6 培育内生秩序 |
5.6.1 媒体:强化社会责任,厚植行业道德 |
5.6.2 网民:驱动自我启蒙,涵养个人美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词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干部监督 |
2.1.2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 |
2.2 干部监督工作的理论基础 |
2.2.1 分权制衡理论 |
2.2.2 列宁党内监督理论 |
2.2.3 新时代干部监督相关理论 |
第3章 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现状分析 |
3.1 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历史进程 |
3.1.1 准备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期) |
3.1.2 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 |
3.1.3 全面推进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期到2004 年) |
3.1.4 深入开展阶段(2004 年到十八大前夕) |
3.1.5 走向规范阶段(十八大前夕至今) |
3.2 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主要做法 |
3.2.1 不断加强思想监督 |
3.2.2 不断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
3.2.3 不断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管理监督 |
3.2.4 不断加强专项整治 |
3.3 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取得的成效 |
3.3.1 组织部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
3.3.2 日常管理监督效果显着 |
3.3.3 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基本建成 |
3.3.4 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
第4章 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思想教育上存在工作人员和监督对象认识不足的问题 |
4.1.2 日常管理监督上存在有些制度条款可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
4.1.3 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选任过程中不能准确识别干部的问题 |
4.1.4 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落实上存在困难 |
4.2 原因分析 |
4.2.1 新理念新思想的认识不足,培训教育不及时 |
4.2.2 干部监督制度化建设不够完善 |
4.2.3 干部监督信息网络不畅 |
4.2.4 干部监督管理合力不足,对干部综合研判不科学 |
第5章 高质量推进干部监督的建议 |
5.1 确立干部监督的新观念 |
5.1.1 创新干部监督的工作方式 |
5.1.2 把握监督的关键环节 |
5.1.3 建立综合性监督渠道 |
5.2 提高干部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 |
5.2.1 提高监督制度执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5.2.2 解决监督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 |
5.3 构建干部监督信息网络 |
5.3.1 实现信息收集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 |
5.3.2 着力保障干部监督信息网络的畅通 |
5.4 建立干部监督配合机制 |
5.4.1 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 |
5.4.2 实现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密切配合 |
5.4.3 牵头成立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
一、论文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三、所遇问题 |
四、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干部 |
二、基层干部 |
三、干部人事制度 |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5)浙江省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相关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有企业腐败的现状 |
1.2.2 国有企业腐败的原因研究 |
1.2.4 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阐释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有企业的定义 |
2.1.2 腐败的定义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起源 |
2.2.2 委托代理相关问题 |
2.2.3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我国国有企业管理 |
2.2.4 委托代理与腐败 |
第3章 Y市国有企业腐败的问题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 |
3.1 Y市国有企业腐败类型 |
3.1.1 违规进行重大决策 |
3.1.2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3.1.3 非法侵占国有资产 |
3.1.4 行贿受贿 |
3.2 Y市国企腐败特点 |
3.2.1 隐蔽性强、主要集中在高层 |
3.2.2 涉案面广、许多为串案窝案 |
3.2.3 复杂性高、涉案金额较大 |
3.3 Y市国企腐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较为薄弱 |
4.1.1 国企治理结构脆弱且单一 |
4.1.2 国企代理层级混乱 |
4.1.3 国企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
4.1.4 国企内控机制执行不力 |
4.2 国有企业外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
4.2.1 职能部门监管疲软 |
4.2.2 司法体系不完善 |
4.2.3 公民监督的缺失和政治冷漠 |
4.3 道德观和个人素质的缺失 |
4.3.1 思维观念引发道德滑坡 |
4.3.2 国企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 |
4.3.3 企业文化风气不正 |
4.4 国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困难 |
第5章 完善Y市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的对策分析 |
5.1 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构筑不敢腐的惩戒防线 |
5.1.1 多渠道受理,提高案件的发现率 |
5.1.2 多机制融合,提高案件的查处率 |
5.1.3 多领域覆盖,提高查办案件的覆盖率 |
5.2 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筑牢不能腐的监督防线 |
5.2.1 理顺委托代理关系,解决国企内部管理问题 |
5.2.2 科学界定权力边界,规范国企项目运行步骤 |
5.2.3 织牢织密制度笼子,推动司法体制和监察体制改革 |
5.3 提升教育效果与质量,搭建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
5.3.1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
5.3.2 突出教育重点 |
5.3.3 创新教育方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概念阐释 |
1.2.1 治党与从严治党 |
1.2.2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
1.4 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2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形成 |
2.1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学说 |
2.1.2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从严治党思想 |
2.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吏治思想 |
2.2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2.2.1 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严治党实践的丰富经验 |
2.2.2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亡党教训的深刻反思 |
2.2.3 习近平管党治党实践的经验总结 |
2.3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
2.3.1 深刻变化的世界形势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考验 |
2.3.2 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的考验 |
2.3.3 党内突出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纯洁性的考验 |
3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创新发展 |
3.1 全面从严治党在治国理政中的新定位 |
3.1.1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略 |
3.1.2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举措 |
3.1.3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
3.1.4 巩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
3.2 全面从严治党在时代发展中的新要求 |
3.2.1 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战略目标 |
3.2.2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时代使命 |
3.2.3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新任务 |
3.2.4 强调党内治理整体联动的新思路 |
3.3 全面从严治党在整体推进中的新布局 |
3.3.1 政治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首位 |
3.3.2 净化思想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基石 |
3.3.3 “抓关键少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保障 |
3.3.4 “正风肃纪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突破口 |
3.3.5 “扎牢制度笼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
3.4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方略 |
3.4.1 在精准治标与深化治本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
3.4.2 纯洁性建设与先进性建设协同推进 |
3.4.3 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协同治理 |
3.4.4 科学治党与从严治党紧密结合 |
4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 |
4.1 体现治党与治国相统一的大党建思维 |
4.1.1 树立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相统一的全局意识 |
4.1.2 强调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战略思维 |
4.1.3 坚持管党治党与人民幸福相结合的发展理念 |
4.2 强调全面与凸显从严相结合的治党新理念 |
4.2.1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
4.2.2 政治建党统领与纪律治党约束协同配合 |
4.2.3 作风治理与腐败治理相互促进 |
4.3 揭示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治理逻辑 |
4.3.1 “谁来治理”回答中国共产党治理主体问题 |
4.3.2 “治理什么”提出中国共产党具体治理方案 |
4.3.3 “治理得怎么样”解决中国共产党治理效果评价 |
4.4 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在方法、内容和路径的综合创新 |
4.4.1 坚持问题导向与领导示范相结合 |
4.4.2 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
4.4.3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协同相结合 |
5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
5.1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5.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5.1.2 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理论 |
5.1.3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行动指南 |
5.2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 |
5.2.1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理论 |
5.2.2 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境界 |
5.2.3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
5.3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 |
5.3.1 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有效利器 |
5.3.2 党有效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法宝 |
5.3.3 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和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研究 ——以钦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2 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二章 行政审批领域风险防范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概述 |
2.1 行政审批廉政风险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涵义 |
2.1.1 行政审批廉政风险相关概念和内涵 |
2.1.2 廉政风险防范的内涵 |
2.2 廉政风险的基础理论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分析 |
3.1 钦州市行政审批基本情况 |
3.1.1 钦州市行政审批项目基本情况 |
3.1.2 钦州市行政审批体制基本情况 |
3.2 钦州市行政审批腐败典型案例及分析 |
3.3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和类型 |
3.3.1 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类型 |
3.3.2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目前存在的廉政风险 |
3.4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共性特征 |
3.4.1 行政审批廉政风险点分布较广 |
3.4.2 行政审批廉政风险较为隐蔽 |
3.4.3 行政审批廉政风险危害较大 |
第四章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现状及成效 |
4.1.1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现状 |
4.1.2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取得的成效 |
4.2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存在问题 |
4.2.1 风险排查不够精准 |
4.2.2 风险防范方法措施不多 |
4.2.3 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
4.2.4 监督力度不足 |
4.2.5 风险防范能力有待于提高 |
4.3 钦州市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主观原因 |
4.3.2 客观原因 |
第五章 提高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范能力的对策思路 |
5.1 部分市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范经验做法及腐败典型案件分析和启示 |
5.1.1 部分市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范的经验做法 |
5.1.2 行政审批腐败典型案件分析和启示 |
5.2 准确排查和评估审批廉政风险点 |
5.2.1 加强审批领域的风险排查力度 |
5.2.2 准确分析和评估审批廉政风险 |
5.2.3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5.2.4 建立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范责任机制 |
5.3 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审批责任人的监督和管理 |
5.3.1 审批岗位实行轮岗制 |
5.3.2 建立审批责任人廉政档案 |
5.3.3 强化对审批责任人的监督制约 |
5.3.4 细化岗位责任,明确审批人的职责和追责情形 |
5.4 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审批程序 |
5.4.1 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机制 |
5.4.2 严格贯彻和执行审批流程 |
5.4.3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
5.5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 |
5.5.1 重大项目必要时可增加公众听证等环节 |
5.5.2 重大项目审批结果实行公示制度 |
5.5.3 定期举行部门政风行风评议会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3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础概念界定 |
2.1.1 行政监察、国家监察 |
2.1.2 权力制约与监督 |
2.1.3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 |
2.2 权力制衡理论 |
2.2.1 权力制衡理论的内涵解析 |
2.2.2 权力制约权力的功能与局限 |
3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基本架构 |
3.1 监察委组织架构 |
3.1.1 机构设置 |
3.1.2 职能分工 |
3.2 监察委权力配置 |
3.2.1 业务部门权力配置 |
3.2.2 领导分工 |
3.3 权力制约制度安排 |
3.3.1 业务运行上的制约 |
3.3.2 日常管理上的制约 |
4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现实困境 |
4.1 地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现状分析 |
4.1.1 数量统计 |
4.1.2 主要类型 |
4.1.3 基本特点 |
4.2 内部权力制约不力表现及原因分析 |
4.2.1 权力主体制约薄弱 |
4.2.2 监督内容不够全面 |
4.2.3 监督方式相对滞后 |
4.2.4 专门监督职能弱化 |
4.2.5 制约制度尚不完善 |
5 完善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 |
5.1 提高权力主体自我监督意识 |
5.1.1 认真遵循控权制度 |
5.1.2 有力衔接外部监督 |
5.2 完善纵向权力制约模式 |
5.2.1 构架整体顶层规划 |
5.2.2 双向制约循序渐进 |
5.3 优化横向权力运行结构 |
5.3.1 规范权力运行边界 |
5.3.2 构建严密制约程序 |
5.3.3 完善落实内部制度 |
5.4 健全专门机构监督模式 |
5.4.1 确保干部监督室独立性 |
5.4.2 强化干部监督室力量 |
5.4.3 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J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功能内涵界定有创新 |
1.4.2 构建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系统框架 |
1.4.3 提出了复合式自治是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
1.5 样本概况与选择理由 |
1.5.1 样本概况 |
1.5.2 选择理由 第2章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逻辑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党管党治党学说 |
2.1.2 毛泽东建党管党治党思想 |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党治党理论 |
2.2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创新 |
2.2.1 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 |
2.2.2 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价值 |
2.2.3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略 |
2.3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层指向 |
2.3.1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自身建设应有之义 |
2.3.2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 |
2.3.3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基本路径 第3章 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基本理路 |
3.1 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的学理分析 |
3.1.1 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方法论 |
3.1.2 政党组织的功能结构分析 |
3.1.3 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 |
3.2 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 |
3.2.1 自身建设问题影响了功能发挥 |
3.2.2 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了功能发挥 |
3.2.3 系统动力不足影响了功能发挥 |
3.3 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总体构想 |
3.3.1 正确认识机制的重要作用 |
3.3.2 从整体上把握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 第4章 创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机制 |
4.1 完善党员队伍质量提升机制 |
4.1.1 建立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机制 |
4.1.2 构建党员角色管理长效机制 |
4.1.3 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 |
4.2 创新领导班子建设机制 |
4.2.1 改进领导班子选配机制 |
4.2.2 创新领导班子教育机制 |
4.2.3 深化领导班子管理机制 |
4.2.4 优化后备力量储备机制 |
4.3 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机制 |
4.3.1 创新党性建设机制 |
4.3.2 建立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保证机制 |
4.3.3 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机制 第5章 优化村级党组织环境建设机制 |
5.1 优化思想文化环境建设机制 |
5.1.1 优化思想文化“大环境”建设机制 |
5.1.2 优化思想文化“小环境”建设机制 |
5.2 构建党群良性互动机制 |
5.2.1 构建畅通的输入机制 |
5.2.2 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
5.2.3 创新村级党组织领导的输出机制 |
5.2.4 建立以群众评价为主的反馈机制 |
5.3 建立上级党和政府对村级党组织的制度性支持机制 |
5.3.1 建立城乡平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支持机制 |
5.3.2 强化对村级党组织工作运行的制度支持机制 |
5.3.3 构建村级党组织基本保障的制度支持机制 第6章 建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系统动力机制 |
6.1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在村级党组织落实的系统动力机制 |
6.1.1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内部动力机制 |
6.1.2 建立全面从严治党的外部动力机制 |
6.2 优化创先争优的系统动力机制 |
6.2.1 构建横向联动机制 |
6.2.2 改进纵向动力机制 |
6.2.3 强化联动长效机制 |
6.3 完善功能发挥绩效管理驱动机制 |
6.3.1 建立功能发挥绩效评价体系 |
6.3.2 实施功能发挥绩效考核评价 |
6.3.3 创新功能发挥绩效干预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
一、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休闲娱乐的思想 |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休闲娱乐的思想 |
二、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法律依据 |
(一)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党内法规依据 |
(二)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国家法律依据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现实背景 |
一、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政治环境 |
二、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经济环境 |
三、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文化环境 |
四、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社会生活环境 |
五、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家庭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经验教训与现状分析 |
一、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经验与教训 |
(一)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经验 |
(二)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教训 |
二、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现状分析 |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规范 |
(二)当前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中的问题分析 |
(三)当前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进一步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对策建议 |
一、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
(一)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自我教育 |
(二)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
二、重视制度上规范党员干部的休闲娱乐行为 |
(一)进一步完善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党纪国法 |
(二)进一步完善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监督体制机制 |
三、为党员干部正当休闲娱乐行为营造良好氛围 |
(一)充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二)充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 |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规范党员干部的休闲娱乐行为 |
(一)充分利用大数据在规范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中的作用 |
(二)运用现代科技产品规范党员干部的休闲娱乐行为 |
(三)发挥现代网络媒介的积极作用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八小时外”的腐败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涉狱网络舆情治理研究[D]. 陈强. 山东大学, 2020(01)
- [2]东营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管恩凝.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党员领导干部廉政风险的透视与防控——基于W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分析[J]. 蒿艾莉,麻福水.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03)
- [4]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5]浙江省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张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D]. 徐广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7]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研究 ——以钦州市为例[D]. 温宇. 广西大学, 2019(06)
- [8]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D]. 陆思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19(12)
- [9]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J县为例[D]. 钟贤哲.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10]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休闲娱乐行为的规范研究[D]. 粟林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