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天守法:中国古代的官制(一)

尊天守法:中国古代的官制(一)

一、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论文文献综述)

姚霞[1](2020)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域下的理雅各《尚书》官职名称英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典籍英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之一,典籍中的文化研究尤其受到了翻译界的重视。在中国典籍的英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古代官职名称的英译问题。有学者曾指出,因中国封建传统延绵时间长,朝代更替频繁,从而造成了官职翻译上的问题和难度。官职名称无疑是中国最古老的存世典籍《尚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之一。然而,在现有《尚书》英译研究中,有关官职名称英译的研究还比较少,更谈不上研究的系统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拟尝试以《尚书》中的官职名称作为研究对象,在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对《尚书》中官职名的英译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究出理雅各独特的翻译方法以及这些翻译方法是如何帮助他真实地传达出官衔的文化内涵的。首先,文章从官名定义、《尚书》中官名概况和特点方面分析了译者所面对的源语言特征;接着文章分析理雅各在翻译不同官职名时所采用的翻译技巧以及其产生的效果。最后,结合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对译文进行评析。通过对理雅各《尚书》译本中的官职名称进行统计并分类对比后发现,《尚书》中官名虽然名称多样,内涵丰富,但其英译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为官名英译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依据。研究发现,理氏在翻译中国古代官职名时,综合运用了直译加注、意译加注、概括加注、替代加注和释义法等不同翻译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扩大受众面。其中,直译或意译加注方法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语义传真层面,理氏主要采用直译法来突出汉语中特有官职名称的特点;在交化传真层面,理氏主要通过灵活运用加注的方式来弥补文化缺失;在交际层面,理氏主要运用释义法,降低了译文的阅读难度,以符合目标语读者需求,从而达到交际目的。总之,理雅各在《尚书》官名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兼顾“信”与“达”,综合运用了多种语义和交际翻译方法,既保留了源语独特的语言特色,也传递了原文丰富的文化内涵,较好地传播了中华文化。本文通过对《尚书》理译本中官名翻译方法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古代官名的规范化翻译提供一点启示和参考。

时显群[2](2009)在《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以“治”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法治国”的思想。先秦法家“以法治国”的“治之道”是因道全法的道法论、社会进化的历史论、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务实功利的价值论。法家推行“以法治国”的“法治”,其立法原则:第一,法的制定权集中在君主手中。第二,立法应该考虑其功利性。第三,法要因时制宜,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第四,立法应考虑到它的通俗性和可行性。第五,贯彻厚赏重罚的原则。其执法措施:第一,加强法制教育,彰明法令。第二,君主虽不受法律制裁,但也应受到法律的约束。第三,信赏必罚,以维护法制的严肃性。第四,执法必须严格谨慎。第五,多用刑罚而少用赏赐。第六,用道德的力量辅佐法制的实施。二、除了“法治”外,法家的术治、势治也是法家“以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家认为权势是推行“以法治国”的基础,只有统治权掌握在手,才能发号施令而令行禁止。为此,关于权势的重要作用、权势的形成条件、握权用势的方法、丧失权势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法家的势治学说。术是君主驾御群臣的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形名术”、“用人术”、“听言术”、“无为术”和“治奸术”等。法家“以法治国”方略主张法家的法、势、术相结合。法、势、术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顺应时势、合乎人心的法为基础,以维护和强化君主专制的势为目标;势和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法的基础之上,而法和术相结合共同增强势即维护和强化君主专制和王权统治。三、学界一般认为“秦朝推崇并奉行法家路线是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或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秦朝统治者只注意到秦国实行商鞅的重刑路线,而没有考虑到推行重刑与当时秦国的地理、民风相关,与秦国当时社会生活背景相适应。秦朝统治者没有考虑秦统一中国后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法家“以法治国”方略生搬硬套,违背法家一贯强调的法律应当在维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随时而变,因俗而动”,以及“法与时转,治与时宜”的基本精神,因而对法家“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理解和适用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而没有真正把握与贯彻法家治国方略的基本精神,在法治、势治、术治方面均出现重大失误。因此,秦朝的速亡不应该归咎于法家。

许结[3](2001)在《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文中认为 官制是关于国家机关的建置、职掌,官吏的设置与考选、管理的制度,而中国古代官制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尊天法地、应化四时的农耕经济文化特色,与以画野分州、分邦建国的方式适应其大河大陆型的地理文化环境。这种职官制度本身具有

二、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论文提纲范文)

(1)纽马克翻译理论视域下的理雅各《尚书》官职名称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Lists of Abbreviation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Official Titles
    2.2 Previous Studies on Legge's English Version of Shangshu
    2.3 Previous Studies on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3.1.2 Core Concepts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3.1.3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3.2 Methodology
        3.2.1 Research Questions
        3.2.2 Data Collection
        3.2.3 Data Analysis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Legge's Rendering of Official Titles in Shangshu from thePerspective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4.1 An Overview of the Official Titles in Shangshu
    4.2 Legge's Translation Aim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4.3 Legge's Choice of Methods in Rendering the Official Titles
        4.3.1 Multiple "Plus Annotations" Methods to Realize Semantic Translation
        4.3.2 One Method to Achieve Communicative Effects
    4.4 Comment on Legge's Rendering of Official Titles in Shangshu
        4.4.1 Merits of Legge’s Rendering of Official Titles
        4.4.2 Demerits of Legge's Rendering of Official Titl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Overview of Official Titles in Shangshu
Appendix Ⅱ Whole List of James Legge's Rendering of Official Titles in Shangshu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2)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以“治”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法家思想研究综述
    1.2 本文的研究旨趣和基本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视角
    1.4 本文的写作线索和问题结构
2 法家概论
    2.1 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2.2 法家的界定
    2.3 法家代表人物及相关文献考证
        2.3.1 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管子、子产、邓析、李悝、吴起
        2.3.2 法家的中期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
        2.3.3 法家的后期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
3 法家“以法治国”的“治之道”
    3.1 因道全法的道法论
    3.2 社会进化的历史论
    3.3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3.4 务实功利的价值论
4 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
    4.1 “以法治国”的涵义解析
    4.2 赏功罚罪的治理臣民之法
    4.3 “以法治国”的立法原则
        4.3.1 法律的制定权集中在君主手中
        4.3.2 立法应该考虑其功利性
        4.3.3 法要因时制宜,同时法令必须统一,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3.4 立法应考虑到它的通俗性和可行性
        4.3.5 制定法律时,必须贯彻厚赏重罚的原则
    4.4 “以法治国”的执法措施
        4.4.1 加强法制教育,彰明法令
        4.4.2 君主也要守法,君权也要受到法的制约
        4.4.3 公正无私,信赏必罚,以维护法制的严肃性
        4.4.4 执法必须严格谨慎
        4.4.5 多用刑罚而少用赏赐,即“刑胜”、“少赏”
        4.4.6 用道德的力量辅佐法制的实施,即“誉辅其赏,毁随其罚”
5 法家的“以法治国”与术治、势治
    5.1 单纯“法治”的不足
    5.2 法家的术治
        5.2.1 形名术
        5.2.2 用人术
        5.2.3 听言术
        5.2.4 无为术
        5.2.5 治奸术
    5.3 法家的势治
        5.3.1 权势是胜众之资
        5.3.2 权势来自众人的支持
        5.3.3 争取民心但不从其欲
        5.3.4 如何掌权用势
    5.4 法家的法、术、势结合治
        5.4.1 势治、术治都需要法治的补足
        5.4.2 法治、术治、势治的循环互补
6 法家的“以法治国”与秦朝二世而亡的关系
    6.1 对“法家亡秦说”的商榷
    6.2 秦朝统治者在实施法家“以法治国”方略的失误
        6.2.1 在“法治”方面的失误
        6.2.2 在“势治”方面的失误
        6.2.3 在“术治”方面的失误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CSSCI 来源期刊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得奖、考核和教师职务晋升情况

四、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纽马克翻译理论视域下的理雅各《尚书》官职名称英译研究[D]. 姚霞. 扬州大学, 2020(05)
  • [2]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以“治”为视角[D]. 时显群. 重庆大学, 2009(12)
  • [3]尊天法地: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一)[J]. 许结. 古典文学知识, 2001(01)

标签:;  ;  ;  ;  ;  

尊天守法:中国古代的官制(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