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IS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曾世玉[1](2021)在《浅谈信息化技术的水利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许多方面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应用,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经济效益。水利工程项目作为重大的民生基础设施,各种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在。
高兴[2](2021)在《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利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对自然灾害进行防范,使得工程中的挡水和蓄水功能能够有效发挥,为季节的水分配起到了调剂的作用,让每个季节的水都能够得到合理分配,进一步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基于此,本文将对GIS技术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然后探讨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白爱华[3](2021)在《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分析》文中提出在现代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技术操作活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统计数据信息、施工技术数据信息、环境影响数据信息,客观上要求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及时有效的检测和管理干预,通过引入和应用"信息技术形态+GIS技术形态"方案,可以有效支持对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干预,控制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完整实施效率,发挥水利工程的最佳整体运行效益,支持水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提高基层劳动生产率水平。
王振映[4](2021)在《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社会范围内科技领域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水利工程也朝着信息化加速前进,要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就必须积极引入科技前沿技术,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保障,充分发挥GIS技术的应用优势。水利项目的施工计划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加速推进各行业的发展目标。
王妍[5](2021)在《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及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遥感技术运用到水利信息化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文章首先对遥感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该技术能够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运用,主要在水利信息化中运用遥感技术的监测和勘查功能。再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缺陷。最后对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了使得遥感技术能够发挥更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并且需要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之中。
苏本谦,于德湖,孙宝娣,于诰方,徐阳,杨淑娟[6](2020)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与BIM+GIS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利工程信息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其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前BIM与GIS技术已在多个领域融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效率.水利工程方面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已有经验以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首先介绍了BIM与GIS技术的概念,其次阐述了BIM技术、GIS技术以及BIM+GIS融合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BIM+GIS的融合系统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冯国正,孙振勇,刘少聪,何友福,石光,胥洪川[7](2020)在《基于机载LiDAR的水利信息获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遥感技术是获取水利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过去水利信息获取主要采用被动遥感技术,其获取水利信息具有影像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低、植被穿透性差、不能获取真实地面、植被参数无法获取等不足。为解决被动遥感的不足,提出采用机载LiDAR技术获取水利信息。选择不同地势、地表覆盖物及覆盖率的典型区域进行机载LiDAR数据精度及水利信息提取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机载LiDAR技术可同时获取影像及点云数据,丰富水利信息表达;点云数据含直接含被测物三维坐标信息,数据处理简便、高效。利用机载LiDAR获取数据及产品具有良好的精度,且可充分结合影像平面精度高、点云高程精度高的优势,实现高精度的水利信息获取。机载LiDAR点云数据及其产品精度受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密集度影响,坡度越大精度越低,植被越密集精度越低,但受影响程度较小。利用机载LiDAR植被穿透性,可实现植被水平与垂直分布定量识别。利用机载LiDAR获取的数据可提取土地利用状况、水利设施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DAR技术获取水利信息具有独特优势。
冯永祥[8](2020)在《城市居民小区海绵措施的可视化描述及雨洪的过程化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城市下垫面类型及水文过程再次改变,不同海绵措施的功能不尽相同,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过程影响各异。要做好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以及过程中水质水量的变化模拟工作,先从小尺度、居民小区开始,细化并解析具体海绵措施的作用效果,再从构成上开展小系统集成、过程化调控模拟,实现海绵城市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效服务。目前,海绵城市的水质水量模拟大都通过国外城镇水文水力模拟工具开展,从整体出发,对海绵措施的作用及过程环节的联合模拟不够深入,接口不开放、可控性差,开展深入细致的动态过程化研究有难度。本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居民小区(海绵小区)采用的海绵措施,开展可视化的海绵措施作用及雨洪过程化模拟,从水量和水质上探索定量化模拟的可行性,进一步为不同海绵措施对雨洪径流及污染物调控提供一种新途径。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海绵小区的海绵措施及雨洪水质水量变化过程的可视化描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分析总结海绵城市的水文过程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综合集成平台以及可视化逻辑关系描述的知识图工具,对渗、滞、蓄、净、用、排环节中,LID及各种措施、地表径流组织过程、管网汇流过程、汇水区水质水量过程等,开展了可视化描述。(2)海绵小区水质水量模拟业务的组件化。对海绵小区内地表产汇流、排水过程、水质水量调控等的分析计算及模型方法进行业务组件开发,按照业务过程组件打包组装,并构建了用于水质水量模拟业务的组件库,为组件复用和组合搭建打好基础。(3)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的业务过程化模拟仿真系统搭建。基于可视化的措施及过程描述,分析建立针对海绵小区业务关联、隶属关系对接明晰的可视化逻辑关系图、以及业务关系图的嵌套,实现了海绵小区水质水量分层、分类的可视化业务搭建。在可视化平台框架下,对图中的各个需要计算的节点选取添加了不同组件,建立了可以仿真模拟的业务系统,方便开展海绵小区雨洪过程及水质水量调控的业务化服务。(4)基于过程化仿真系统的多情景水质水量调控模拟分析。以北京市某海绵小区为例,开展了研究对象海绵措施的可视化及模拟平台搭建。基于仿真模拟系统,对具体海绵措施环节、管网汇流环节、水质水量调控等多情景进行了业务化分析模拟,特别是,讨论了模拟系统在应对模拟条件改变、模拟过程改变、研究对象改变等动态情形下的模拟过程分析,尝试了实用上的可行性。
杨靖[9](2020)在《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水利部更是做出重要批示要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此,持续、健康的推进农田水利向更智能化、更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与现代化改造,从水源到田间整体实现水利设施的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事物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上的革新,本次研究通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完美结合,再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实现灌区渠系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使得灌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更科学的技术支持。我国的灌区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要实现灌区的精细化管理,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灌区内地地理空间要素实现系统、精准化管理,因此建立灌区空间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以数据库为支撑,来制定灌区用水计划。本次研究基于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数据采集手段移动GIS、无人机、GPS等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本文主要以研究与开发宝鸡峡灌区扶风段用水计划系统为目标,通过构建灌区空间数据库为重点展开如下工作,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首先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概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系统所需基础数据,通过结合“3S”技术开展了灌区基础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用比较先进的采集手段—无人机测量和移动GIS,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2)将采集完成的灌区基础数据如渠系资料、田块信息、农作物信息、灌溉制度等进行入库前的预处理,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通过GIS系统构建灌区空间数据库,以Geo Database数据库模型,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对灌区内的地理要素分类编码,实现分层管理,构建的灌区动态数据库为后期设计灌区用水系统提供数据支撑。(4)以典型灌区——宝鸡峡灌区渠扶风段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Arc GIS Engine技术和C#为开发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工具包、.Net Frame Work4.0框架,对GI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将整个系统开发设计为用户管理模块、渠系数据管理模块、属性数据管理模块、优化配水模块、数据导出模块、帮助等几个方面。整个系统界面优化、操作简单、系统数据管理完整、性能突出,有较好的移植性和推广性。
朱浩岩[10](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水闸三维建模及消能工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协同化功能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为水工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BIM在水工设计阶段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模效率低、不规则模型创建难度大、建模软件中无水利计算模块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BIM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针对此类问题,本论文以水闸为研究载体,应用BIM建模的常规方法、可视化编程方法和二次开发建模方法建立水闸模型和不规则地质模型,然后将模型用于水闸消能工数值仿真计算,解决水闸消能工消能效率低的问题,对消能工的优化提出建议。在建模研究中选用Revit作为建模软件。通过常规建模方法建立水闸基本模型,用dynamo可视化编程建立地质模型、布置桩基础,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一键布置消力墩,从而创建水闸模型,提高建模效率。在BIM模型与数值仿真计算结合方面,用BIM软件的过滤功能,导出中间格式文件,用于数值仿真的前处理阶段。在消能工数值仿真计算中,选用RNG k-?模型和VOF模型在Fluent中模拟消力池内水流,从而得到消力池内的流速、水面线、底板压强、消能效率等数据,用于消能效果的比较和分析。水闸原消能工设计,发生低弗劳德数水跃,消能效率较低。为解决此类问题,以原设计为对照,选择四种优化方案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比计算结果,添加辅助消能工的3种方案消能效率有所增加。在不拆除原消力池的前提下,最好的优化方案是在消力池内添加消力墩。为进一步增加消力墩的消能效果,对消力墩在消力池内的位置和间距(横断面比例)进行优化。通过仿真计算得出此水闸消力墩位置、横断面比例与消能效率的关系曲线,消力墩最佳位置是L3=1.5m,最佳横断面比例R=55%。通过研究BIM建模方法和水流仿真计算,扩展了建模方法,提高了数值仿真效率,增强了BIM与数值仿真的协同性,为消能工优化设计提出建议,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二、GIS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信息化技术的水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水利信息化发展历程 |
二、水利技术的信息化应用 |
(一)GIS技术概念及应用 |
1、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 |
2、GIS技术淹没分析应用 |
(二)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 |
1、飞行高度低 |
2、实时监控能力强 |
3、高清影像分辨率高 |
三、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
(一)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1、信息化应用基础弱 |
2、人员培训不足 |
(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2、建立完善水利信息化的标准 |
3、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培训 |
四、结束语 |
(2)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技术的概念 |
2 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
2.1 推动水利工程决策业务的便利性 |
2.2 促进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 |
2.3 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 |
2.4 优化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
2.5 优化调水系统和水质监测 |
3 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实际运用 |
3.1 信息数据的自动管理 |
3.2 电子导航图层的自动制作 |
3.3 系统中的信息维护功能 |
(3)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技术基础概述 |
2 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 |
2.1 淹没分析 |
2.2 水资源输电线布置分析 |
2.3 利用GIS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
2.4 水利工程监督管理 |
4.3 可视化和空间分析 |
结论 |
(4)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技术基础概述 |
2 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 |
2.1 基于GIS技术的水利工程选址分析利用 |
2.2 GIS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 |
2.3 GIS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
2.4 GIS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 |
2.5 GIS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
3 结语 |
(5)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及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遥感技术的简介 |
2 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运用 |
2.1 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监测作用运用 |
2.2 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勘察作用运用 |
3 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问题 |
4 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
5 结语 |
(6)水利工程信息化与BIM+GIS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BIM技术简介 |
1.2 GIS技术简介 |
1.3 BIM+GIS融合应用概况 |
2 BIM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
2.1 利用BIM可视化的特点,提高工程效率 |
2.2 利用BIM信息化特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
2.3 基于BIM技术的水利工程运维管理信息化系统研发与应用 |
3 GIS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
3.1 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 |
3.2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
3.3 在水环境方面的应用 |
3.4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
4 BIM+GIS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融合研究与应用 |
4.1 BIM+GIS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 |
4.2 BIM+GIS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
4.3 BIM+GIS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
4.4 BIM+GIS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5.1 存在问题 |
5.2 展望 |
(8)城市居民小区海绵措施的可视化描述及雨洪的过程化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海绵城市理念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水文水力模拟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3 水利信息化进展对海绵城市水质水量模拟的启示 |
1.2.4 小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性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研究基础及技术支撑 |
2.1 海绵城市及居民小区海绵措施理论基础 |
2.1.1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 |
2.1.2 海绵城市居民小区建设 |
2.2 水利信息化及知识可视化平台技术支撑 |
2.2.1 水利信息化基础 |
2.2.2 平台架构 |
2.2.3 关键技术支撑 |
2.3 应用实现 |
2.4 本章小结 |
3 居民小区海绵措施及雨洪过程可视化描述 |
3.1 可视化简介 |
3.1.1 可视化方法 |
3.1.2 可视化意义 |
3.1.3 可视化描述流程 |
3.2 海绵措施水质水量过程可视化描述 |
3.2.1 海绵措施构造及原理 |
3.2.2 绿色屋顶 |
3.2.3 透水铺装 |
3.2.4 雨水花园 |
3.2.5 植草沟 |
3.2.6 蓄水模块 |
3.2.7 雨水塘 |
3.2.8 雨水湿地 |
3.3 居民小区雨洪过程可视化描述 |
3.3.1 汇水区域划分 |
3.3.2 汇水区地表径流组织过程 |
3.3.3 管网汇流过程 |
3.3.4 水质水量调控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4 雨洪过程模拟业务内容的组件化 |
4.1 组件开发 |
4.2 核心组件原理 |
4.2.1 产汇流过程 |
4.2.2 排水及管网汇流过程 |
4.2.3 污染物过程 |
4.2.4 水质水量调控过程 |
4.3 业务组件库搭建及组件划分 |
4.4 组件的定制与添加 |
4.5 本章小结 |
5 多情景下水质水量调控模拟及分析 |
5.1 居民小区水质水量动态性分析及情景设定 |
5.1.1 居民小区水质水量动态性分析 |
5.1.2 动态情景设定 |
5.2 业务过程化模拟仿真系统搭建 |
5.2.1 模拟业务流程构建 |
5.2.2 研究区域概况 |
5.2.3 研究区海绵措施及雨水系统拓扑关系描述 |
5.2.4 模拟仿真系统搭建 |
5.3 系统条件初始化 |
5.3.1 降雨条件初始化 |
5.3.2 参数条件初始化 |
5.4 多情景业务化分析模拟 |
5.4.1 业务化过程及部分过程模拟 |
5.4.2 管网排水口出流 |
5.4.3 水质水量调控 |
5.5 动态情景模拟分析案例 |
5.5.1 模拟条件改变 |
5.5.2 径流组织过程改变 |
5.5.3 模拟对象改变 |
5.6 模拟效果及系统应用 |
5.6.1 模拟效果 |
5.6.2 系统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主要究成果 |
参与项目 |
(9)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国内灌区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宝鸡峡灌区用水管理现状 |
1.4.2 宝鸡峡灌区空间数据库构建 |
1.4.3 宝鸡峡灌区用水计划系统设计 |
1.4.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础数据采集 |
2.1 灌区基础地理数据 |
2.2 属性数据 |
2.3 技术路线 |
2.4 基础数据采集方式 |
第三章 基础数据预处理 |
3.1 专业术语解释 |
3.1.1 地理信息系统 |
3.1.2 地理信息数据库 |
3.1.3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 |
3.1.4 空间分析 |
3.2 栅格数据处理(地理配准) |
3.3 地图矢量化-Arc Scan自动矢量化 |
3.4 遥感数据处理 |
3.5 拓扑关系构建 |
3.6 数据处理辅助软件 |
3.6.1 奥维互动地图 |
3.6.2 Arc GIS10.2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型灌区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4.1 典型灌区地理状况 |
4.2 空间数据库构建理论基础 |
4.3 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
4.4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4.4.1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目的 |
4.4.2 空间数据库研究的内容 |
4.5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6 空间数据库设计 |
4.7 属性数据库设计 |
4.8 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联结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灌区用水计划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5.2 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
5.2.1 系统设计思路 |
5.2.2 系统设计原则 |
5.3 系统开发总体框架设计 |
5.4 系统开发平台 |
5.4.1 系统开发硬件环境 |
5.4.2 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
5.5 系统模块设计 |
5.5.1 登录界面设计 |
5.5.2 地图管理模块 |
5.5.3 渠系数据管理模块 |
5.5.4 灌区属性数据管理模块 |
5.5.5 用水计划生成 |
5.5.6 数据导出模块 |
5.5.7 帮助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基于BIM技术的水闸三维建模及消能工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1.2.2 BIM+数值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消能工数值仿真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创新性 |
2 水闸三维BIM模型的创建方法研究 |
2.1 BIM技术概述 |
2.1.1 BIM的概念 |
2.1.2 BIM软件和建模软件选择 |
2.1.3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2.1.4 BIM技术的应用前景 |
2.2 Revit基本建模方法研究 |
2.2.1 常规建模方法 |
2.2.2 配筋方法 |
2.2.3 出图设置 |
2.3 基于dynamo创建三维地质模型 |
2.3.1 可视化编程Dynamo |
2.3.2 Dynamo创建地质模型方法 |
2.3.3 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布置桩基础 |
2.4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 |
2.4.1 Revit二次开发接口 |
2.4.2 开发环境配置 |
2.4.3 开发方式 |
2.4.4 数据操作方法 |
2.5 创建水闸三维BIM模型 |
2.5.1 创建水闸族库 |
2.5.2 在项目中拼装模型 |
2.5.3 Revit二次开发在水闸消能工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模型的水闸消能工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
3.1 BIM+数值仿真的方法 |
3.1.1 BIM模型与数值仿真结合途径 |
3.1.2 BIM+数值仿真的流程 |
3.2 水闸消能工数值仿真方法 |
3.2.1 消能工数值仿真计算理论 |
3.2.2 workbench平台下Fluent水流模拟计算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水闸消能工优化设计 |
4.1 水闸工程概况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工程总体布置 |
4.1.3 水闸消能工原设计参数 |
4.2 水闸消能工消能效率问题及改进方法 |
4.2.1 水闸底流消能工消能效率问题 |
4.2.2 提高水闸消能工消能效率的方法 |
4.3 消能工优化设计方案 |
4.4 消能工优化设计方案数值仿真分析 |
4.4.1 消能工仿真边界条件 |
4.4.2 流速矢量变化 |
4.4.3 水面线变化 |
4.4.4 压强分布 |
4.4.5 消能效率 |
4.4.6 综合分析 |
4.5 消力墩优化设计 |
4.5.1 消力墩优化设计思路 |
4.5.2 消力墩位置优化 |
4.5.3 消力墩横断面比例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四、GIS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信息化技术的水利应用研究[J]. 曾世玉. 冶金管理, 2021(15)
- [2]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研究[J]. 高兴. 长江技术经济, 2021(S2)
- [3]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分析[A]. 白爱华. 2021(第九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 2021
- [4]GIS技术在新时代水利工程信息化中的运用分析[J]. 王振映. 科技资讯, 2021(14)
- [5]水利信息化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及问题分析[J]. 王妍. 粘接, 2021(02)
- [6]水利工程信息化与BIM+GIS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 苏本谦,于德湖,孙宝娣,于诰方,徐阳,杨淑娟.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0(05)
- [7]基于机载LiDAR的水利信息获取技术研究[A]. 冯国正,孙振勇,刘少聪,何友福,石光,胥洪川. 2020年(第八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 2020
- [8]城市居民小区海绵措施的可视化描述及雨洪的过程化模拟研究[D]. 冯永祥.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以宝鸡峡灌区为例[D]. 杨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10]基于BIM技术的水闸三维建模及消能工设计研究[D]. 朱浩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