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500强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

向世界500强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学习世界500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论文文献综述)

董少明[1](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认为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熊天丽[2](2019)在《基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产业结构演化时空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500强企业作为当代支柱产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反映国家之间经济力量的消长。本文试图以世界500强为切入点,选用1996年2016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的面板数据数据,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深入分析当代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及调整进程,为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形成以推动全球领域内分工及合作为核心的国际产业结构,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及全球经济跨越式发展。首先本文针对世界500强企业1996年—2016年的21年排名情况进行行业细分和国家细分。然后以时间序列为轴,深入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演化时间特征及规律性。其次运用MapGIS软件展示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剖析制造业结构演化空间分布特征和服务业结构演化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背后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1)目前在世界500强中第三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依然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出现复苏迹象,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制造;(2)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兴起,而发达国家不断萎缩,服务行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

成海燕[3](2018)在《产业集聚视角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及绩效研究 ——以苏浙两省为例》文中指出世界经济的演变和学术研究的进展都表明,产业集聚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产业集聚的空间形式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单元的镇,而是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下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特色小镇位于城乡之间,通过在几平方公里的小空间内实现特色产业的高度集聚,提升企业网络密度和开放性,创造动态空间强化知识溢出效应,实现产业群内的精细分工和组织优化,形成区域的增长极点,并通过历史人文和习俗的传承,形成独特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宜业、宜居、宜游。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出现的集聚现象,所包含的集聚力和分散力是不同的,没有一种经济地理模型可以解释所有的经济集聚现象。特色小镇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新模式,其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构成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的一般性规律?如何评价特色小镇发展绩效并有效制定发展政策?本文紧紧围绕这四个问题,尝试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和空间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基于产业集聚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本文根据产业经济理论和特色小镇发展实践,分析了特色小镇的构成要素并进行了概念界定。特色小镇是个新型的产业空间载体,目前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存在对特色小镇概念认识的分歧,本文分析提出非行政属性、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功能融合叠加为核心要素,并结合辅助要素对特色小镇进行了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特色小镇研究和产业集聚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简要回顾了本研究相关的特色小镇理论、古典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其次,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和古典区位相关理论,研究了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机理。主要内容为:一是运用规模经济理论,析发现特色小镇通过显着提升特色产业生产密度,构建开放式空间网络形成集聚的规模经济,这是特色小镇的核心集聚力;二是运用外部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分析共享中间投入品、匹配劳动力市场、技术和知识溢出对特色小镇专业化集聚效应(MAR外部性)影响,运用雅各布斯的多样化集聚理论分析特色小镇的多样化集聚效应(Jacobs外部性)影响,并对两种外部性进行比较,发现特色小镇的专业化集聚效应比多样化集聚更显着,主导产业专业化分工越精细或者产品的替代弹性小,特色小镇的专业化集聚力就越大,离大中城市越远,难以得到城市的功能服务外溢的特色小镇多样化集聚力越大;三是特色小镇的内生型驱动是产业集聚的关键,但大多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外推型驱动可以加速产业集聚,但必须符合地方发展客观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四是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使得专业化集聚能改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形成特色小镇的集聚力,也符合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竞争趋势和国际产业转移地理集聚特征。再次,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区域效应、创新体系、关联效应、消费者集聚、宜居性和投融资对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理论模型,这是本研究的核心结论。主要内容为:(1)产业集聚和区域效应共同决定了特色小镇是否能够形成,以及会在哪里形成。当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为正,能够形成特色小镇,增强区域效应有利于增强特色小镇的集聚力,大多数的特色小镇应发生在具有较强区域效应的地区,但当集聚效应足够强时,此时即使缺乏区域效应仍然能够形成特色小镇。(2)区域创新体系决定了特色小镇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关联效应决定特色小镇发展的规模潜力。提升研发机构空间密度和动态开放性,同时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可以增强知识溢出,形成特色小镇的创新活力。通过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延伸,发挥关联效应,可以形成对特色小镇整体发展的带动力,进而决定小镇潜在的经济和人口集聚规模。(3)充分就业、较低土地价格和通勤成本、较好宜居性决定了特色小镇的人口集聚能力。(4)投融资是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的重要保障。本文尝试提出的这一新理论,是对我国目前已有特色小镇研究理论的有益探索和丰富。接着,本文从地理空间、产业特征、生产网络视角对特色小镇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了基于多维分类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特色小镇相关数据,进行了多维分类下的统计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丰富和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结论。然后,根据本文提出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理论模型,基于研究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提出特色小镇的集聚效应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创新能力、规模潜力和人口集聚四个方面,并受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显着影响的假设,通过引入主导产业分类等控制变量,采用OLS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对前文理论分析进行了较好的验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投入与产出视角,构建了特色小镇绩效评价模型,采用投影寻踪(projection pursuit)法确定投入产出的各指标所占权重,从而测度出各特色小镇的综合绩效,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和分行业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理论模型,提升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之间的内容逻辑完整性。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形成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改善特色小镇的建设机制、产业集聚发展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和注重功能融合、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政策建议。

宋尚龙[4](2010)在《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及启示》文中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成功的企业家更加关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本文从阐述世界500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以亚泰集团为例,将亚泰集团的发展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比较,提出对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启示。

郑贵斌,张红波[5](2008)在《山东省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问题与提升对策》文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和价值增长的保证。山东许多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但与国际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相比,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不仅有技术和信息化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增强山东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本之策是加快创新。要积极研发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要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制度创新;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实施组织创新;要营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强化文化创新。

陈静[6](2007)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文中提出G.哈默尔与C.K.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数十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成为替代迈克尔·波特产业结构分析模式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新的时代主流。但现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理论层面进行分析,缺乏实证基础和微观基础,尤其是关于其背后的文化支撑研究不够。所以本文的题目选择“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经研究”,尝试构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和评价模型,这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也为后续的研究确定了基本的思路。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即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力促进企业学习力,企业学习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心理契约和工作倦怠通过企业学习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文章研究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改变心理契约的维度,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员工的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为了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第三,文章研究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改变工作倦怠的认知,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工作倦怠具有双面性,通过文化建设,企业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通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来维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文章研究了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首先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体系,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文章最后通过SAIC公司的案例讨论,具体阐述和论证了前文提出的理论框架。

刘俊宝[7](2007)在《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才能最终带来整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是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状况。第三部分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五部分提出了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最后一部分中得出全文的结论。

黄冠云[8](2006)在《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决策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的一切工作只有等到其产品/服务被顾客认可并购买之时起,其价值才能实现。为了让顾客认可并购买其产品/服务,企业必须凭借其竞争力在市场上去竞争。也就是说,企业各方面工作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如何,都可以借助于企业竞争力来间接地体现。从这个角度上看,任何指导企业运作或企业管理的理论或方法,都可以被看作是能够帮助企业培育竞争力的理论或方法。本文以系统工程学和企业竞争力学为依托,将所有与企业运作或企业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到“竞争力培育”这个框架内来考察,并从战略角度探究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决策模式。 本论文的研究前提假设是:市场是理性的、信息不对称的、拥有大量顾客的、顾客对待风险和效用的态度不完全相同的、非完全垄断的市场。 在第一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进行“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决策模式”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第二章中,作者以“竞争力培育”为着眼点、借鉴亨利·明茨伯格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手法,从战略角度系统性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探究了主要竞争力培育范式的精神实质,探讨了这些范式存在的各种缺陷。首先,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修正地提出了《孙子兵法》的竞争力体系结构;其次,将与企业竞争力培育有关的所有管理理论和方法归总为“竞争力内源论”、“竞争力外源论”和“竞争力策略论”三大理论范畴,归纳出了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研究的“十范式”(与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十派”显着地不同),研究了各个范式的思想本源和形成空间,并从企业竞争力培育角度对各个范式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加以述评。最后,对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与评价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在第三章中,对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战略定义进行了适当修正,并指出战略定位和管理有效性在特定的战略思维下是相容的甚至是可以互换的,而战略的本质则在于寻求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某种“差异化”。从竞争的目的出发,结合案例研究对竞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描述,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企业竞争具有的得益与损失并存、冲突与联合并存的两面性。本章还从管理视角探索性地提出了企业竞争力定义,指出竞争力和能力的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竞争力的产生机理和函数表达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采用案例分析、经济解释等手法证明了“竞争力和规模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提出了企业竞争力具有“气泡”特性、“共生”特性和“和谐”特性。

关云啸[9](2006)在《基于国际竞争的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研究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系统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灰色理论、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理论,初步探讨“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如何”、“如何客观科学的评价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理论,在对比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研究的角度,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总结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做了简单介绍,并重点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然后,在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基础上,比较研究已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分析,从内部和外部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是评价的关键,本文在对比分析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评价比较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BP评价模型对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给出实例应用,为客观识别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结合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给出了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黄骥[10](2006)在《关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竞争力领域学术、实践活动的分析,指出其恰当的中文译名,借用核心产品的概念,理清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将当前众说纷纭的“核心竞争力”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域内统一起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二、学习世界500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世界500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产业结构演化时空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产业结构的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产业结构的研究综述
        1.3.2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1.3.3 世界500强研究综述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4.1 文章思路
        1.4.2 文章框架结构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全球产业结构演化时间特征
    2.1 三大产业结构演化时间特征
    2.2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演化时间特征
        2.2.1 世界500强企业第二产业时间分布特征
        2.2.2 世界500强企业第二产业结构演化时间分析
    2.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化时间特征
        2.3.1 世界500强企业第三产业时间分布特征
        2.3.2 世界500强企业第三产业结构演化时间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球产业结构演化空间特征
    3.1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分布特征及演化空间分析
    3.2 三大产业结构演化空间分布特征
        3.2.1 世界500强企业第二产业演化空间分析
        3.2.2 世界500强企业第三产业演化空间分析
    3.3 以制造业为例分析第二产业的结构演化空间分布特征
    3.4 以服务业为例分析第三产业结构演化空间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结论总结
    4.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产业集聚视角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及绩效研究 ——以苏浙两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
        1.1.2 工业化进程中的特色小镇
        1.1.3 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特色小镇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特色小镇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特色小镇构成要素和概念界定
        2.1.2 与特色小镇相关的概念
    2.2 研究综述
        2.2.1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2.2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2.3 理论基础
        2.3.1 特色小镇的主要理论
        2.3.2 古典区位理论框架下的产业集聚理论
        2.3.3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产业集聚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研究
    3.1 规模经济对特色小镇的影响研究
    3.2 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影响研究
        3.2.1 专业化集聚对特色小镇影响研究
        3.2.2 多样化集聚对特色小镇影响研究
    3.3 市场内生和政府外推驱动力影响研究
        3.3.1 市场内生型驱动力对特色小镇影响研究
        3.3.2 政府外推型驱动力对特色小镇影响研究
    3.4 全球化经济对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影响研究
        3.4.1 全球化产业分工体系对特色小镇影响分析
        3.4.2 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对特色小镇影响分析
        3.4.3 国际产业转移的地理集聚特征对特色小镇影响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产业集聚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研究
    4.1 产业集聚效应、区域效应与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1.1 两企业在两个小镇不同选址的纳什均衡模型
        4.1.2 产业集聚效应、区域效应作用下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2 区域创新体系、关联效应与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2.1 区域创新体系下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2.2 产业关联效应下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3 消费者集聚、宜居性与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3.1 消费者集聚函数作用下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3.2 区域宜居性作用下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4 投融资与特色小镇形成机制
        4.4.1 投融资对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的影响
        4.4.2 投融资对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的保障路径
    4.5 基于产业集聚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理论模型
    4.6 小结
第五章 多维分类下的特色小镇统计分析与案例研究
    5.1 特色小镇的多维分类与形成机制分析
        5.1.1 地理空间视角的特色小镇分类与形成机制
        5.1.2 主导产业视角的特色小镇分类与形成机制
        5.1.3 生产网络视角的特色小镇分类与形成机制
    5.2 多维分类下的特色小镇统计分析
        5.2.1 镇中镇、园中镇和城郊镇的统计分析
        5.2.2 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类特色小镇统计分析
    5.3 案例研究—以东海水晶小镇为例
    5.4 小结
第六章 特色小镇集聚效应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和实证模型的构建
        6.1.1 研究假设
        6.1.2 实证模型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的特征描述
        6.2.1 数据来源说明
        6.2.2 变量说明
        6.2.3 变量基本统计特征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6.3.2 特色小镇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6.3.3 特色小镇发展潜力影响因素
        6.3.4 特色小镇人口集聚影响因素
    6.4 小结
第七章 特色小镇的发展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7.1 绩效评价方法
        7.1.1 绩效评价模型
        7.1.2 投影寻踪法
    7.2 指标选择
    7.3 数据来源和处理
    7.4 绩效评价结果与分析
        7.4.1 综合评价分析
        7.4.2 分行业分析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4)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二、世界500强企业注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经验
三、从世界500强企业看亚泰集团核心竞争能力
    (一) 亚泰集团的发展经验
        1.以资本运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2.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3.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4.打造一支凝聚力强的管理团队。
        5.实现了组织结构扁平化。
    (二) 亚泰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
        1.在营销管理上存在差距。
        2.在产品研发和产品结构上存在差距。
        3.在精细化管理上存在不足。
四、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启示
    (一) 在竞争中提升战略竞争能力
    (二) 在结构调整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三) 在发展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 在发展变化中提升企业文化力

(5)山东省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问题与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东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从外在显现层来看, 山东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市场占有率和营业收入均在全国前列
    2.制度层来看, 资产总量庞大,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总体效益处于较高竞争地位
    3.从潜层来看, 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二、山东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 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2. 制度竞争力相对薄弱
    3.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为缺乏
    4.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三、促进山东大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积极研发核心技术, 加强自主创新
    2.深化企业改革, 强化制度创新
    3.建立学习型组织, 实施组织创新
    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经营网络创新
    5.营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强化文化创新

(6)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1.2.2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1.2.3 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2.1 企业文化理论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2 企业文化的功能
        2.1.3 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2.3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2.3 企业知识论
        2.3.1 知识的概念
        2.3.2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不同层次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3.1.1 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2 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1.3 通过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1.4 通过物质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企业文化的不同功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3.2.1 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2 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3 通过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4 通过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5 通过企业文化的互动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制模型
        3.3.1 企业文化锻造企业文化力
        3.3.2 企业文化力提升企业学习力
        3.3.3 通过改变员工的心理契约维度来提高企业学习动力
        3.3.4 通过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感以提高企业的学习力
        3.3.5 企业学习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基于心理契约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4.1 心理契约的特性及功能
        4.1.1 心理契约的特性
        4.1.2 心理契约的功能
    4.2 心理契约的结构
        4.2.1 二维结构说
        4.2.2 三维结构说
        4.2.3 其它相关研究
    4.3 心理契约违背的相关变量
        4.3.1 前因变量
        4.3.2 缓冲变量
        4.3.3 结果变量
        4.3.4 中介变量
    4.4 心理契约的违背的原因
    4.5 心理契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4.6 面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心理契约管理
        4.6.1 加强沟通和协调工作,引导员工的归因选择
        4.2.2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员工从职业人向组织人转化
        4.6.3 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心理契约为基础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7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工作倦怠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5.1 工作倦怠的形成过程
        5.1.1 Cherniss的工作倦怠阶段理论
        5.1.2 Golembiewski的工作倦怠阶段理论
        5.1.3 Leiter和 Maslach的工作倦怠阶段理论
    5.2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5.2.1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5.2.2 工作倦怠的结果变量
    5.3 工作倦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过程
    5.4 面向核心竞争力的员工工作倦怠管理对策
        5.4.1 降低和消除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源
        5.4.2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工作压力应对能力
        5.4.3 实施工作倦怠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6.1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体系
    6.2 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原则
    6.3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6.3.1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定性评价指标
        6.3.2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定量评价指标
    6.4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6.4.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评价模型
        6.4.2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分析
    6.5 本章小节
第7章 SAIC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
    7.1 SAIC公司现状
    7.2 SAIC企业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7.2.1 国际汽车集团的主要指标
        7.2.2 SAIC与世界主要汽车集团的差距
        7.2.3 存在差距的关键因素
        7.2.4 SAIC的优势分析
    7.3 SAIC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7.3.1 企业精神文化的作用
        7.3.2 企业制度文化的作用
        7.3.3 企业行为文化的作用
        7.3.4 企业物质文化的作用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内容总结
    8.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状况
    2.1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状况
        2.1.1 人力资源状况
        2.1.2 自主创新状况
        2.1.3 企业文化状况
        2.1.4 企业管理状况
        2.1.5 信息化状况
    2.2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劣势的主要表现
        2.2.1 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2.2.2 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不理想
        2.2.3 市场开拓力和控制力相对不足
        2.2.4 自主创新能力相对缺乏
        2.2.5 企业文化缺乏足够的超前性
        2.2.6 企业管理能力滞后
    2.3 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
        2.3.1 贪大求全,急于求成
        2.3.2 忽视基础管理的改善
        2.3.3 无视市场信息的多变性
        2.3.4 企业经营过于多元化
第3章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缺乏开拓型的企业家精神和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3.1.1 缺乏开拓型的企业家精神
        3.1.2 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的匮乏
    3.2 统筹全局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
        3.2.1 企业文化缺乏核心价值观
        3.2.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完善
    3.3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尚未到位
        3.3.1 R&D 投入不足
        3.3.2 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不完善
        3.3.3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不足
    3.4 创新型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3.4.1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认识不清
        3.4.2 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
        3.4.3 对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认识不足
    3.5 引导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5.1 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3.5.2 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第4章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4.1 发挥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1.1 发挥国有企业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4.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赖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4.1.3 是发挥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并使其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4.2 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需要
        4.2.1 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4.2.2 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在于国有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3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4.3.1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3.2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4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4.4.1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的主要力量
        4.4.2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构建节约型经济的坚实基础
        4.4.3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实践资源节约型文化的关键角色
第5章 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措施
    5.1 塑造世界一流的企业家精神,培育世界级的企业家队伍
        5.1.1 国有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家..
        5.1.2 加强宣传与引导,培育开拓型的企业家精神
        5.1.3 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5.2 坚定不移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2.1 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5.2.2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5.3 加强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5.3.1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基石
        5.3.2 全面加强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5.4 构建领先型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5.4.1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前提..
        5.4.2 以先进文化为核心,加快领先型企业文化建设
        5.4.3 以科学价值观为指导,构建领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5.5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5.5.1 现代企业制度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证
        5.5.2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5.5.3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5.6 加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5.6.1 以信息化管理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5.6.2 改善政府管理,努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6章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8)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决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进军世界企业500强
        1.1.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1.3 直面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1.2 本论文研究架构及方法体系
        1.2.1 本文的研究架构
        1.2.2 采用的研究方法
    1.3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创新之处
        1.3.1 所做的主要工作
        1.3.2 主要创新之处
2 基于战略的竞争力培育研究概况
    2.1 基于战略的竞争力培育的经典范式概述
    2.2 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范式述评
        2.2.1 竞争力内源论
        2.2.2 竞争力外源论
        2.2.3 竞争力策略论
    2.3 相关概念与评价研究成果综述
        2.3.1 关于战略
        2.3.2 关于企业竞争力
        2.3.3 关于能力
        2.3.4 关于竞争力的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相关理论研究
    3.1 战略的本质
        3.1.1 什么是战略
        3.1.2 战略定位与管理有效性
        3.1.3 战略定位的差异化
    3.2 企业竞争的本质
        3.2.1 企业竞争的概念与分类
        3.2.2 企业竞争的三要素
        3.2.3 企业竞争的两面性
    3.3 企业竞争力
        3.3.1 管理视角的企业竞争力
        3.3.2 企业竞争力和企业能力的关系
        3.3.3 企业竞争力的产生机理及其函数表达
    3.4 企业竞争力的三特性
        3.4.1 “气泡”特性
        3.4.2 “共生”特性
        3.4.3 “和谐”特性
4 竞争力价值分析与优效竞争力发现
    4.1 竞争力的价值分析
        4.1.1 能力和企业创值的关系
        4.1.2 瞬态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
        4.1.3 稳态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4.1.4 对竞争力取值区间的相关说明
    4.2 竞争力速变点和竞争力壁垒的价值分析
        4.2.1 竞争力速变点的价值分析
        4.2.2 竞争力壁垒及其价值分析
    4.3 优效竞争力的发现
        4.3.1 培育效益、培育效率、培育风险和优效竞争力
        4.3.2 优效竞争力的特征
        4.2.3 以优效竞争力为中心的竞争力培育决策模式
    4.4 优效竞争力说和核心竞争力说、水桶说的异同
        4.4.1 优效竞争力说和核心竞争力说的异同
        4.4.2 优效竞争力说和水桶说的异同
    4.5 以优效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的价值
    4.6 竞争者选择与优效竞争力价值
        4.6.1 “好”的竞争者可以给优效竞争力带来的好处
        4.6.2 正确选择“好”的竞争者
    4.7 本章小结
5 竞争力评价与优效竞争力识别研究
    5.1 优效竞争力评价与识别的基本问题
        5.1.1 基本原则
        5.1.2 一般程序
        5.1.3 数据获得
    5.2 基于结果与能力的竞争力评价指标
        5.2.1 基于结果的竞争力评价指标
        5.2.2 基于能力的竞争力评价指标
    5.3 优效竞争力的评价与识别方法
        5.3.1 用AHP进行优效竞争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5.3.2 基于误差剔除和能力变化的动态AHP法
6 相关实证研究
    6.1 “企业竞争力产生机理”的实证研究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假设
        6.1.3 问卷说明
        6.1.4 问卷研究对象和问卷回收情况
        6.1.5 因子分析
        6.1.6 相关分析
        6.1.7 回归分析
    6.2 “以优效竞争力为中心的培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6.2.1 研究目的
        6.2.2 调研设计及其基本情况
        6.2.3 数据处理方法
        6.2.4 竞争力评价和优效竞争力识别
        6.2.5 2003年顶新、统一和华龙的方便面竞争力培育情况
        6.2.6 2004年顶新、统一和华龙的方便面竞争力状况
        6.2.7 研究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研究过程中采用的问卷
    一、企业竞争力产生机理调研问卷
    二、企业竞争力培育容易度调研问卷
    三、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调研问卷
    四、企业竞争力组分重要性的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国际竞争的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源与研究现状
        1.3.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不足
        1.3.3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不足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1.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不同阐述
        2.1.2 本文研究的概念和角度
        2.1.3 相关概念及其区别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3 基于国际竞争的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4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4.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3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4.4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5.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原则
    5.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一般流程
    5.3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
    5.4 灰色多层次评价及模型
    5.5 基于BP模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5.6 实例应用
6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策
7 总结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关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要素
    1. 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2. 培养一批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超前意识的经营管理者
    3. 培育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三、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途径
    1. 内部开发
    2. 外部购买
    3. 联合开发: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四、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四、学习世界500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2]基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产业结构演化时空特征分析[D]. 熊天丽. 湖南大学, 2019(08)
  • [3]产业集聚视角的特色小镇形成机制及绩效研究 ——以苏浙两省为例[D]. 成海燕.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 [4]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及启示[J]. 宋尚龙. 经济纵横, 2010(02)
  • [5]山东省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问题与提升对策[J]. 郑贵斌,张红波. 山东经济, 2008(03)
  • [6]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 陈静.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6)
  • [7]提升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刘俊宝.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3)
  • [8]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决策模式研究[D]. 黄冠云. 浙江大学, 2006(08)
  • [9]基于国际竞争的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 关云啸. 西南石油大学, 2006(01)
  • [10]关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探索[J]. 黄骥. 商场现代化, 2006(06)

标签:;  ;  ;  ;  ;  

向世界500强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