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同期发情技术提高山区牧场绵羊繁殖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立慧[1](2019)在《催情补饲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的试验研究发现,饲喂过量或者限饲都会影响动物的发情率、排卵率、受胎率、产羔率以及繁殖率,然而国内有关于配种前短期补饲对母羊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很少。因此,本试验将研究在配种前短期补饲蛋白饲料豆粕和能量饲料玉米对湖羊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开展血清代谢组学研究,以探讨其影响机理。本试验选取120只3岁左右经产3次的湖羊母羊,根据体况评分标准分为两群,一群在3分以上(48.42±3.69 kg),一群在3分以下(40.47±4.35 kg),每群随机分为3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另外2组分别为玉米和豆粕补饲试验组。饲养试验开始及结束时,称其体重。在正式期时每组挑选10只母羊进行采血,测定血清中的生殖激素、生长因子、代谢激素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在血清分析结果基础上,选择差异显着的组别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在母羊配种前114 d补饲豆粕或玉米饲料时,对母羊体重没有产生显着影响。(2)补饲豆粕饲料时,3分以上和3分以下豆粕组的血清生化指标GLU浓度在第7 d和16 d(发情)时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豆粕组的TP浓度在第14 d时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豆粕组的血清BUN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内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分以上豆粕组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浓度在分别在第14 d和16 d(发情)时、第7 d和16 d(发情)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补饲玉米饲料时,3分以下玉米组的血清生殖激素FSH、LH和E2在16 d(发情)时都显着高于3分以下对照组(P<0.05);3分以上和3分以下的玉米组的GLU浓度都在第7 d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分以上和3分以下玉米组的BUN浓度在第0 d和第7 d时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分以上和3分以下玉米组血清TP浓度在第7 d和第14 d时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分以上玉米组的胰岛素浓度在第16d(发情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分以上和3分以下玉米组的血清瘦素浓度在第16 d(发情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3分以上玉米组的单羔率显着高于豆粕组和对照组(P<0.05),豆粕组和对照组的双羔率显着高于玉米组(P<0.05);3分以下豆粕组和玉米组和产羔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当补饲豆粕时,主要影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的代谢;当补饲玉米时,主要影响糖类、羧酸类及咪唑并嘌呤类的代谢。综述所述,在配种前114 d对3分以下的母羊补饲250 g的豆粕或玉米可以提高湖羊母羊的繁殖性能。
王晶晶,杨华,倪建宏,刘长彬,卢守亮,石国庆,万鹏程[2](2019)在《不同同期发情及定时输精技术对新疆细毛羊受胎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细毛羊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大多数细毛羊每年产1胎,多为1胎单羔。因此,受胎率是决定养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畜的利用率和受胎率,已成为养羊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提高绵羊的繁殖效率,本试验采取3种不同方法分别对青年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比较研究了发情后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及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同期发情的处理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同期发情率,其中CIDR栓+PGF2α方法的同期发情效果较好;青年母羊最佳定时输精技术是腹腔镜输精技术;最佳输精时间为发情后的48 h。
张晓锋[3](2017)在《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文中研究指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上呼吸道炎症和生殖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毒能引起牛的免疫抑制,造成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发热、鼻炎、乳腺炎、流产等。目前,世界各主要养牛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亦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有10个中小型规模奶牛场,存栏量接近万头。因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牛频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金山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感染引起的奶牛肺炎、流产时有发生。但金山区奶牛系统缺乏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从该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形成一套结合金山区实际的综合防控方案,为当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1.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E特异性抗体检测剂试剂盒,对2016年在上海市金山区10个奶牛场采集的460份牛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金山区奶牛场的抗体阳性率达到36.67%~97.37%,提示IBRV感染普遍,建议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病造成的损失。2.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以Ⅰ型牛症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1,BHV-1)的gE基因序列,针对1607~1704bp区域分别设计1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在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后,对经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进行扩增来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BHV-1,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可用于BHV-1临床检测。3.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严重威胁着金山区乃至上海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感染和隐性感染的特性,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牛只的调运和病牛自愈后的持续排毒来感染健康牛,从而造成健康牛群感染该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针对该病的防控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诊断、检测、监测、免疫、消毒、隔离、扑杀以及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做好防控工作。
阿尔曼·海热[4](2017)在《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多浪羊受胎及产羔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褪黑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经常运用在胚胎的体外发育方面。现今将褪黑素埋植或直接注射于动物体内的研究,正处于起步研究阶段。现今已在鸡、鹅等家禽,以及牛、鹿等动物身上直接注射或埋植过,最终得出对其繁殖性能方面有积极作用的结果。本试验选用体重体型相近,健康无病、发情周期正常的57只多浪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对象,将试验羊随机分为三组并同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撤栓36小时后对三组试验羊分别皮下注射0 ml、1 ml(5 mg)、2 ml(10 mg)不同剂量的褪黑素。根据试验的需要选择撤栓时、撤栓后36小时、撤栓后48小时、配种后20天四个不同时间段采集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在XH6080放免仪上对血清中褪黑素及其他激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比较这三组的变化趋势。输精后第45天采用B超监测技术对试验羊进行受胎检测,试验羊与2017年4月10-15日产羔。最终得出这三组试验羊的受胎率和产羔率并相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1组与试验2组从撤栓时直到配种时,血液中褪黑素的变化都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在配种后第20天则表现出极其显着的下降;但是对照组从埋栓时到撤栓后36小时,血液中褪黑素的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在配种时则是及其显着的上升,在配种后第20天也表现出一定的上升,同时明显高出注射了褪黑素的试验1组与试验2组;但这两个试验组相互比较时,试验1组血液中褪黑素的含量只有在配种时才略微高出了试验2组,在其他几个时间段钟试验1组都小于试验2组,但是这两个试验组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2)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受胎率依次为75.00%、65.00%、58.82%。由此可以看出,试验1组的受胎率明显高出了试验2组和对照组(P<0.05);但是实验2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没有显着差异。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产羔率依次为86.67%、92.31%、90.00%。由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三组的受胎率之间差异并不显着(P>0.05),说明输精前12小时注射1 mg、2 mg褪黑素对于多浪羊产羔率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撤栓后第36小时注射褪黑素能够提高血液中激素以及褪黑素的含量。其中褪黑素的最佳的注射剂量为1ml能够使血液中褪黑素的含量持续增高,显着提高受胎率。
李成,张利平,吴建平,宫旭胤,刘婷,童建伟[5](2015)在《PMSG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期发情和繁殖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甘肃省肃南县康乐乡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应用阴道栓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结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注射剂量和处理方式对母羊的同期发情和繁殖率均有影响,在埋栓后12.5 d注射550 IU PMSG并在放栓后14 d撤除阴道栓后的0-48 h发情率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埋栓后13 d注射600 IU PMSG同时撤除阴道栓的试验组繁殖率最高(P<0.05)。但综合繁殖率和经济效益考虑,在埋栓后间隔12.5 d注射550 IU PMSG并在放栓后14 d撤除阴道栓0-48 h的试验组效果最好,平均每只母羊净收入可达773.7元。
李桂英,张军,王喜军,柯成忠,文亚洲,罗天照,杨剑峰[6](2015)在《高寒牧区细毛羊“二年三产”试验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实行细毛羊"二年三产"试验,认为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实施"二年三产"可使细毛羊的年繁殖率达到131.40%,较正常的一年一产提高50.61个百分点,是一种提高细毛羊繁殖率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细毛羊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马超[7](2014)在《新疆绵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推广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五大牧区”之一,随着新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羊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频高效繁育技术也将随着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得到推广。高频高效繁育技术是采用外援生殖激素处理发情母羊,使母羊达到多产多胎,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技术。本文调研高频高效繁育技术在新疆推广应用现状和该技术在提高新疆增加绵羊出栏量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优势。本文采用采访、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各种调查方法,搜集本研究所需的各种数据;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并应用前后分析、专家打分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对全疆各地区畜牧业大县进行深入调研,面对面与当地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羊场负责人、专业养殖户、散户进行访谈咨询,并发放问卷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各地区调研取得羊场及企业采用该技术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发现羊的高频高效繁育技术应用具有显着效果,增加牧民收入、缓解草畜矛盾、促进了新疆绵羊出栏量的增长、稳定市场价格和提高新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本调研发现新疆推广绵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遇到基础投资大、技术储备低、推广力度不够和新疆畜牧业产业化整体落后等瓶颈,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最后提出符合新疆推广应用高频高效繁育技术的一系列建议对策。
李春梅[8](2014)在《基于资源优化下的草原牧区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牧场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基本生产单元,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能既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保证牧民增收成为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借助农业部公益行业项目的支撑,主要从建立家庭牧场草畜能量平衡、优化管理预测、可持续经营和家畜精准淘汰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资源优化改变家庭牧场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比如引进优良品种与本地家畜进行杂交、增加畜群和个体家畜补饲量、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及人工授精技术。本文以我国八大不同草原类型牧区为例,并把家庭牧场分为实验户和对照户,实验户按照资源优化后的模式生产经营,对照户则还是按照传统方式生产经营。对比两组家庭牧场资源优化一年后的收入-成本、卖出家畜结构、卖出家畜的增长增重等变动情况,计算得知资源优化后的项目户家庭生产性净收入和单位家畜的净收入都高于对照户,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通过CD函数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母畜数量及资源优化对家庭牧场的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来增加家庭牧场的经济效益。
杨润[9](2012)在《放牧条件下细毛羊非繁殖季节同期发情试验》文中研究指明本次试验在昌吉市阿什里乡,选择处于非繁殖季节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孕酮栓与PMSG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旨在提高母羊的繁殖率,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473只,实施激素诱导同期发情试验,试验设3个重复(3批试验实施时间分别为2009年2月、2010年10月、2010年6月)。饲养方式为放牧。3月份(产后50d)开始埋栓,同时肌注复合孕酮制剂1mL,用孕酮阴道栓处理母羊14d后撤栓,撤栓同时每只母羊肌肉注射PMSG500IU。撤栓24h后,在每天的6:00和18:00用公羊试情,30h后开始检查发情情况,于撤栓后的第三天开始对发情母羊进行早晚两次配种。在配种后第15d~17d统计返情羊数,配种60d后对未返情的羊只进行B超检查,统计受胎情况,计算受胎率,配种5个月后统计羊产羔情况。结果表明:3个重复试验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4.00%、87.50%、75.68%;返情率分别为36.00%、12.50%、24.32%;妊娠率分别为75.5%、88.64%、80.00%,;实际受胎率分别为73.5%、88.6%、78.4%。试验表明放牧条件下,在非繁殖季节对细毛羊运用同期发情技术,能成功的诱导细毛羊发情排卵,获得较高情期受胎率,为提高羊群的出栏率,增加细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为增加家庭牧场的牧户收入提供技术指导。
杨润,季跃光,刘玲玲,刘武军,於建国,耿明[10](2012)在《家庭牧场绵羊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试验》文中指出【目的】在放牧条件下,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473只家庭牧场的细毛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期提高非繁殖季节绵羊繁殖率,从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为家庭牧场的牧户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阴道栓埋植的方法,诱导细毛羊发情。【结果】在家庭牧场中的细毛羊且在放牧条件下能够在非繁殖季节发情,三批试验羊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75.5%、88.64%、80%。【结论】在非繁殖季节细毛羊同期发情的成功为绵羊实现高效生产奠定基础;增加牧户规模化养殖的信心。
二、利用同期发情技术提高山区牧场绵羊繁殖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同期发情技术提高山区牧场绵羊繁殖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催情补饲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配种前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2.1 限饲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催情补饲的饲料类型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2.3 催情补饲对母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3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3.1 代谢组学方法的背景及发展 |
3.2 有关代谢组学生殖生理的研究进展 |
4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
5 研究内容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催情补饲对母羊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设计及体况评分标准 |
1.3 饲养管理与基础饲粮 |
1.4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5 同期发情及发情鉴定 |
1.6 样品采集与处理及相关数据收集 |
1.7 测定指标与方法及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催情补饲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催情补饲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催情补饲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 催情补饲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催情补饲对3分以下发情母羊的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仪器及试剂 |
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以豆粕组与对照组相比的代谢组学分析 |
2.2 以玉米组相比对照组的代谢组学分析 |
2.3 以豆粕组相比玉米组的代谢组学分析 |
3 讨论 |
3.1 以豆粕组与对照组相比下的代谢组学分析 |
3.2 以玉米组与对照组相比下的代谢组学分析 |
3.3 以豆粕组与玉米组相比下的代谢组学分析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2)不同同期发情及定时输精技术对新疆细毛羊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试验时间和动物 |
1.1.2 药品和器械 |
1.2 试验方法 |
1.2.1 同期发情 |
1.2.2 定时输精技术 |
1.2.3 定时输精时间 |
1.2.4 数据收集和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方法的细毛羊同期发情效果 |
2.2 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对受胎率的影响 |
2.3 不同定时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3)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
1 流行现状 |
1.1 国外流行情况 |
1.2 国内流行现状 |
2 病原学 |
2.1 gB囊膜蛋白基因 |
2.2 gC囊膜蛋白基因 |
2.3 gD囊膜蛋白基因 |
2.4 gE囊膜蛋白基因 |
3 流行病学 |
3.1 疾病传播 |
3.2 感染表现 |
3.3 感染机制 |
4 诊断 |
4.1 病原学诊断 |
4.2 血清学诊断 |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5 防治 |
5.1 疫苗免疫 |
5.2 综合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牛场和试验动物选择 |
1.2 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统计与分析 |
2 综合防控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养殖现状 |
2.2 奶牛饲养管理和繁殖状况 |
2.3 疫病综合防控情况 |
2.4 投入品管理 |
2.5 粪尿处理 |
2.6 标准化及减排项目建设 |
2.7 人员管理 |
2.8 生鲜乳质量管理 |
2.9 风险防控 |
3 问题分析 |
3.1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能力必须加强 |
3.2 综合防控能力不足,造成疫病控制不力 |
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造成技术支撑不够 |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利益联结机制低下 |
3.5 土地承载力限制,造成规模与环境脱节 |
3.6 绿色发展要求提高,种养结合模式探索不够 |
4 IBR的危害性及金山区防控IBR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时间及采样地点 |
1.2 采血器械 |
1.3 牛尾静脉采血方法 |
1.4 血清分离与保存 |
1.5 ELISA检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毒和细胞 |
1.2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盒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5 病毒扩增 |
1.6 病毒DNA的提取 |
1.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1.8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
1.9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
1.10 临床样品检测 |
2 结果 |
2.1 BHV-1病毒扩增 |
2.2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 |
2.3 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
2.4 特异性试验 |
2.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 |
1 流行病学调查 |
1.1 临床诊断 |
1.2 综合检测 |
2 防控物资储备 |
2.1 生物制品 |
2.2 消毒物资 |
2.3 防疫物资 |
3 防控技术队伍 |
3.1 防控机构 |
3.2 专家委员 |
3.3 技术保障 |
3.4 人员素质 |
4 IBR综合防控 |
4.1 总体规划 |
4.2 严格检疫 |
4.3 规范隔离 |
4.4 全面封锁 |
4.5 彻底消毒 |
4.6 隔离治疗 |
4.7 结合免疫 |
4.8 积极扑杀 |
4.9 综合保险 |
4.10 风险防控 |
4.11 应急管理 |
4.12 粪污处理 |
5 防控成效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
(4)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多浪羊受胎及产羔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同期发情技术 |
1.1.1 同期发情技术的意义 |
1.1.2 绵羊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3 同期发情的生殖生理学基础 |
1.1.4 绵羊同期发情技术的原理 |
1.1.5 同期发情处理方法 |
1.1.6 同情发情技术所需药物及生理作用 |
1.1.7 绵羊同期发情影响因素 |
1.1.8 同期发情技术在养羊生产中的应用 |
1.2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 |
1.2.1 采精用器械消毒及准备 |
1.2.2 采精 |
1.2.3 精液检查及稀释 |
1.2.4 输精方法 |
1.3 褪黑素 |
1.3.1 褪黑素的合成 |
1.3.2 褪黑素的生理作用 |
1.3.3 褪黑素的抗氧化特性 |
1.3.4 褪黑素的调节生物钟及睡眠的作用 |
1.3.5 褪黑素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多浪羊血液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血液中褪黑素的变化 |
2.2.2 血液中激素的变化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多浪羊受胎及产羔效果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注射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受胎及产羔效果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PMSG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期发情和繁殖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 1试验材料 |
1. 2试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 1同期发情率 |
2. 2繁殖率 |
2. 3经济效益 |
3讨论 |
(6)高寒牧区细毛羊“二年三产”试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试验设计 |
2.1 试验地点 |
2.2 试验时间及生产环节安排 |
2.3 试验羊的选择及管理方法 |
2.4 同期发情处理设计与方法 |
2.4.1 试验药物及来源 |
2.4.2“二年三产”同期发情设计方案及方法 |
2.4.2. 1“二年三产”同期发情设计方案 (见表2) 。 |
2.4.2. 2 试情及配种方法 |
2.4.2. 3 试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 细毛母羊正常繁殖季节同期发情效果 (表3) |
3.2 细毛母羊非正常繁殖季节同期发情效果 (见表3) |
3.3 细毛羊同期发情配种成绩统计 |
3.4 细毛羊“二年三产”繁殖情况统计 |
3.5 同期发情生产羔羊生长发育情况 |
4 结论 |
(7)新疆绵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推广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技术应用推广现状及趋势 |
1.3 新疆养羊业发展趋势 |
1.4 调查结果及突出问题 |
第2章 新疆绵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应用推广调研情况概述 |
2.1 调研基本情况 |
2.2 各地畜牧局访谈的基本情况 |
2.3 各县市羊场负责人、专业养殖户和散户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基本情况 |
2.4 各地州规模化羊场采用高频高效繁殖技术的调研情况 |
第3章 新疆绵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
3.1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3.2 效益分析 |
第4章 调研结果及建议 |
4.1 调研结果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资源优化下的草原牧区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方法 |
1.3.2 实地调研方法 |
1.3.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论文整体设计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数据来源及范围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1.6.1 家庭牧场 |
1.6.2 草畜平衡 |
1.6.3 资源优化 |
1.6.4 CD生产函数 |
1.7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1.7.1 文章中可能的创新点 |
1.7.2 研究中的不足 |
2 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模型研究综述 |
2.1.2 家庭牧场管理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家庭牧场的经营现状研究 |
2.2.2 家庭牧场资源优化研究 |
2.2.3 家庭牧场经济效益研究 |
2.2.4 CD生产函数研究综述 |
3 八大草原牧区基本概况 |
3.1 东北牧区 |
3.2 草甸草原牧区 |
3.3 典型草原牧区 |
3.4 荒漠草原牧区 |
3.5 半农半牧区 |
3.6 青藏高原草原区牧区 |
3.7 新疆牧区 |
3.8 青藏高原草甸区牧区 |
3.9 小结 |
4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现状描述 |
4.1 牧户家庭基本信息 |
4.1.1 牧户户主受教育程度 |
4.1.2 牧户民族构成 |
4.1.3 牧户家庭人口及劳动力情况 |
4.2 牧户草地承包及棚圈建设使用情况 |
4.3 牧户饲养的主要品种 |
4.4 牲畜存栏数和出栏数 |
4.5 母畜平均繁殖率 |
4.6 羔羊的增重情况 |
4.7 仔畜出栏前的平均饲养天数 |
5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5.1 家庭牧场生产性收入对比分析 |
5.1.1 计算方法及指标解释 |
5.1.2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的生产性收入 |
5.1.3 小结 |
5.2 家庭牧场生产性支出对比分析 |
5.2.1 计算方法及指标解释 |
5.2.2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的生产性支出 |
5.2.3 小结 |
5.3 家庭牧场生产性净收入对比分析 |
5.3.1 计算方法及指标解释 |
5.3.2 八大牧区家庭牧场的生产性净收入 |
5.3.3 小结 |
6 基于CD生产函数研究家庭牧场生产要素的弹性 |
6.1 设定CD生产函数模型 |
6.2 数据来源及变量介绍 |
6.3 回归分析 |
6.4 测算结果 |
7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1.1 放牧加合理的舍饲管理模式 |
7.1.2 畜种和畜群结构的优化 |
7.1.3 生产性收入结构的变化 |
7.1.4 经营方式的作用 |
7.2 对策建议 |
7.2.1 优化畜种及畜群结构 |
7.2.2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
7.2.3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应用范围 |
7.2.4 加强项目的宣传和对牧民的培训力度 |
7.2.5 建立专业合作社 |
7.3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放牧条件下细毛羊非繁殖季节同期发情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绵羊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1.2 动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1.3 同期发情技术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母羊发情情况统计 |
3.2 第一情期受胎的情况统计 |
3.3 母羊的妊娠情况统计 |
3.4 实际受胎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现状 |
4.2 埋植孕酮栓的时间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
4.3 补饲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
4.4 处理方法对同期发情的影响 |
4.5 品种及其他因素对同期发情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利用同期发情技术提高山区牧场绵羊繁殖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催情补饲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D]. 程立慧.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2]不同同期发情及定时输精技术对新疆细毛羊受胎率的影响[J]. 王晶晶,杨华,倪建宏,刘长彬,卢守亮,石国庆,万鹏程. 当代畜牧, 2019(03)
- [3]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D]. 张晓锋.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4]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多浪羊受胎及产羔效果的影响[D]. 阿尔曼·海热.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5]PMSG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期发情和繁殖率的影响[J]. 李成,张利平,吴建平,宫旭胤,刘婷,童建伟. 草业科学, 2015(11)
- [6]高寒牧区细毛羊“二年三产”试验效果分析[J]. 李桂英,张军,王喜军,柯成忠,文亚洲,罗天照,杨剑峰. 甘肃畜牧兽医, 2015(02)
- [7]新疆绵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推广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的调研报告[D]. 马超.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8]基于资源优化下的草原牧区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分析[D]. 李春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2)
- [9]放牧条件下细毛羊非繁殖季节同期发情试验[D]. 杨润.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1)
- [10]家庭牧场绵羊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试验[J]. 杨润,季跃光,刘玲玲,刘武军,於建国,耿明. 新疆农业科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