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巨大脑脓肿一例

婴儿巨大脑脓肿一例

一、婴儿巨大脑脓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孙素真,庞领玉,温鑫,王伟秀[1](2021)在《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5例病例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小儿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再发化脑)是一种儿童少见病,因其病因复杂、隐匿,极易被漏诊,及时早期发现和确诊对患儿的预后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对小儿再发化脑的临床研究及病因分析较少。目的总结小儿再发化脑的病例特点、潜在病因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18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15例再发化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可能的病因分别行颅脑+脊髓MRI、颞骨CT、听力筛查、免疫功能等检查。患儿每次发病均按标准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予以抗生素治疗和脱水对症治疗,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3年。结果 15例再发化脑患儿中,男8例,女7例;首次发病年龄24 d~9岁,平均发病年龄(3.1±2.6)岁。患儿起病时间为4 h~10 d,均有发热、精神差表现。年长儿均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而婴儿均有精神烦躁、前囟膨隆。15例患儿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其中8例血培养为阳性。15例再发化脑患儿的病因: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7例(46.7%)(内耳畸形4例、藏毛窦2例、颅底筛板骨皮质不连续1例),头面部创伤后化脓性脑膜炎3例(20.0%)(创伤引起脑挫裂伤1例、创伤引起的脑脊液鼻漏1例、创伤引起鼓膜穿孔合并体液免疫缺陷病1例),临近组织炎症扩散2例(13.3%)(蜂窝织炎引起的蝶骨局部炎症包裹1例、脑脊液耳漏1例),严重并发症2例(13.3%),不明原因1例(6.7%)。给予急性期抗感染治疗,恢复期根据病情分别给予脓肿定向切除,脑脊液鼻漏、耳漏修补术,颅底修补手术,藏毛窦切除术,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及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3年未再复发。结论小儿再发化脑年龄可从新生儿期跨越至儿童期,病因复杂多样,解剖结构异常是造成再发化脑的主要因素。及时识别再发化脑,查找潜在的病因,去除病因,防止再发。

陈振[2](2021)在《29例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婴儿脑脓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03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脑脓肿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1)29例婴儿男女比例相似,以新生儿为主,出生平均胎龄38.3±2.9周(30+6-40+3周),出生体重3087.5±523.7g(1900-3900g)。2)婴儿脑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分患儿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正常,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迟。及时完善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脑脓肿。3)婴儿脑脓肿以血源性多发性脑脓肿为主,多位于额叶、枕叶及颞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患儿从出现症状到抗感染治疗平均间隔时间为4天(范围1-30天),抗感染平均持续时间为19.9天(范围1-69天)。手术治疗患儿平均持续时间为43天(范围13-130天)。具体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切除术3例,玛雅囊植入术1例,脑室外引流术1例,硬膜外引流术1例。5)脑脓肿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呼吸机参数低,呼吸支持时间短,控制性过度通气可缓解呼吸衰竭及颅内高压。结论:1.婴儿脑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分患儿炎症指标正常,及时完善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脑脓肿。2.婴儿脑脓肿以血源性传播导致的多发性脓肿为主,主要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部分脑积水严重患儿手术切除脓肿或进行脑室外引流。部分患儿口服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3.脑脓肿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控制性过度通气可缓解呼吸衰竭及颅内高压。

张欢[3](2020)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产生、吸收失衡和(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导致脑脊液在脑室、蛛网膜下腔异常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者[1]。脑积水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1%~1.5%,且随人口数量的增长而递增[2]。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年龄范围广泛,从新生儿到成人均可发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积水。继发性脑积水多见于颅脑外伤、出血、肿瘤、感染等[3]。脑积水患者临床表现为颅高压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复视、眩晕等,或出现步态不稳、痴呆、尿失禁“三联症”,或颅内原发病治疗后意识好转的患者逐渐又出现意识障碍加重。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当前治疗脑积水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4-6]。脑积水患者尽早行分流手术有更好的预后[7]。因此,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术后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术后近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术前颅内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绝对禁忌症[8]。但是对于颅内感染尤其是隐匿性的颅内感染的诊断通常比较困难。临床上以脑脊液细菌培养作为颅内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临床上很多脑积水患者亟需手术治疗,往往不能通过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指导手术。对于绝大多数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需通过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氯、葡萄糖及蛋白指标并结合临床症状(发热)及体征(脑膜刺激征)进行综合判断是否为颅内感染。因此,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断困难重重,并无统一标准,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等问题[9,10]。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症状较为常见,是诊断颅内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的指标,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大部分脑积水患者都处于亟需手术改善症状的阶段,而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及蛋白指标并不在正常范围内,但因病情需要,仍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未出现颅内感染而拔除分流管。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索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葡萄糖及蛋白质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探索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热症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为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指导合适的手术时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章 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概述目的概述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方法经过文献调研,对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概述。结果文献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包括脑积水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结论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尽早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并无统一标准,对于确诊或可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应尽早抗感染治疗。第二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葡萄糖及蛋白质异常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0年至2018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和蛋白质指标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术后6月内出现感染25例(9.19%),其余247例(90.81%)未感染。患者低龄(OR=1.019,P=0.063,95%CI:0.999-1.039)和术前脑脊液中低葡萄糖水平(OR=2.185,P=0.035,95%CI:1.055~4.522)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以上两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688(95%CI:0.578-0.798)。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与性别、原发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和蛋白质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关系。结论低龄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应格外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术后感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与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蛋白质水平异常无关,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有关,应待葡萄糖水平正常后再行分流手术。第三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探讨其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72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根据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时间将感染患者分为早期感染组和延迟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3、5、7天的体温及发热情况。结果272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25例(9.19%)(早期感染21例,延迟感染4例),未感染247例(90.81%)。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术后第3、5、7天发热率较高,体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与延迟感染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3、5、7天发热率及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发热率较高,体温下降较快,自第3天起仍有发热则与术后感染关系密切,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应提早考虑抗感染治疗。

孙开,刘慧忠,冀绪广,姜华,王艳,沈中顺[4](2010)在《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文中研究说明1资料患者,女,84岁,3个月前因脑梗死反复肺内感染及呼吸衰竭入住我院ICU科,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气管切开窦道形成良好,佩戴带有气囊的气管套管。2010年7月14日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管内血痰,起初量不多,给予静脉、

童环祥,许雪峨,金立明,彭仁罗[5](1988)在《CT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查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CT比脑动脉造影、气脑造影等方法安全、简便,易为小儿接受,但检查费用昂贵,只有在具备检查指征时才选用。1981~1985年,我科共收治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50例,仅对其中28例进行了头部CT检查。现分析如下。

穆大年[6](1980)在《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诊断》文中提出 抗菌素广泛临床应用以来,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死亡率有了显着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或错失于等待,常导致延误诊断。近年来,耳源性脑脓肿的死亡率,据国内大宗病案报导,仍在14.85~30%之间。鉴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诊断、处理上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而尽早确定诊断又是妥善处理的前提。为此,本文拟就确诊为颅内井发症的178例临床资料中,有关颅内并发症的诊断问题作一简略阐述,对于其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侧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脑脓肿的诊断问题试加讨论。

邓绍阳[7](2018)在《儿童慢性肉芽肿病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并产前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湖南地区12例慢性肉芽肿病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6月-2018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2例CGD患儿临床资料及分子遗传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12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在7日龄至1岁1月之间,平均起病年龄2.8月,平均诊断年龄10月,存活3例,死亡7例,失访2例,病死率58.3%,全组患儿总体生存时间范围1个月-5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发生肺部感染12例(100%)、皮肤粘膜病变11例(91.7%)、浅表淋巴结肿大10例(83.3%)、肝脾肿大6例(50%),消化道症状7例(58.3%)、不同程度贫血7例(58.3%)、生长落后2例(16.7%)、颅内感染1例(8.3%)。2.本组12例患儿感染病原学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4例(血培养2例、痰培养1例、肺组织物培养1例),粘质沙雷菌感染2例(痰培养),局限性卡介苗感染6例、真菌感染2例。3.确诊患儿的肺部影像学特点:影像征象多样,可出现实变、斑片状影、弥漫性病灶、类结节状影、类圆形影、空洞和胸腔积液。4.本组12例患儿均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程度增高(>12×109/L),且多伴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50%)。免疫球蛋白检查,大部分患儿IgG、IgA、IgM升高,IgG升高更明显。9例患儿进行二氢罗丹明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在1.9%-57.1%之间,刺激指数均<10。5.采集患儿及父母血样进行基因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基因分析提示8例患儿存在CYBB基因突变(缺失突变1例、无义突变2例、移码突变3例、错义突变1例、同义突变1例),其中2例新发基因突变。1例患儿母亲再次妊娠18周时,收集羊水脱落细胞,进行产前诊断,未发现CYBB基因突变。胎儿出生后中性粒细胞活化率正常。结论:1.CGD患儿起病早,多在婴儿发病,发生肺部感染最常见,死亡率高。患儿易出现局限性卡介苗感染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粘质沙雷菌感染。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增高,IgG增加更明显。肺部影像表现多样,类结节、类圆形高密度影对诊断CGD有一定提示作用。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可以对CGD患儿进行快速诊断。3.突变的CYBB基因是CGD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基因检测能确诊本病,能发现携带者。本研究发现2例CYBB基因新发突变。根据母亲妊娠时羊水脱落细胞进行胎儿基因分析,指导优生优育。

杜志方,刘芳,杨素艳,吕朝霞[8](2011)在《新生儿多发性脑脓肿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发性脑脓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新生儿多发性脑脓肿的诊治过程。患儿生后第4天出现发热,伴呻吟、吃奶差、嗜睡。查血白细胞21.5×109/L,中性粒细胞0.75,超敏C反应蛋白69 mg/L。脑脊液常规:白细胞80×106/L,淋巴细胞0.96,潘氏试验(++);脑脊液生化:糖1.8 mmol/L,蛋白2.49 g/L,氯化物121.4 mmol/L,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予相应治疗脑脊液生化无改善。行头颅彩超检查及CT扫描提示双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MR I检查考虑脑脓肿。行右侧额叶脓肿穿刺,病情较前好转。结果该患儿出院后体温正常,吃奶好,生后6个月门诊随访头围40 cm,偏小,可逗笑,可伸手取物,但尚不会坐。结论新生儿脑脓肿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内科成功治疗多发性脑脓肿的关键是选择敏感抗生素。较大脓肿可选择穿刺或穿刺置管引流。

孙超[9](2008)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在我院治疗的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33例,其中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18例,单纯应用抗生素静脉用药15例,对比两者间在临床疗效、感染控制天数及费用的差异,并判断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性,鞘内用药量和感染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结果: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比例为9/9(100%),治疗组18例患者中痊愈16例(88.9%),显效1例(5.6%),进步0例,无效1例(5.6%),颅内感染痊愈(显效)时间平均8天,花费18956.59元。对照组15例中痊愈8例(53.3%),显效4例(26.7%),进步1例(6.7%),无效2例(13.3%),其中死亡1例(6.7%),颅内感染痊愈(显效)时间平均24天,花费25481.38元。治疗组总体疗效好于对照组(u=2.15,P<0.05),并且节省用药时间和用药费用(P<0.05)。万古霉素鞘注后,患者颅内感染迅速得到控制,在鞘内给药3-5天后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及颅内压明显下降,糖含量明显上升。鞘注药物总量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糖定量、蛋白含量,均呈显着的相关性(r=0.539,r=-0.594,r=0.551,P<0.05)。仅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并很快恢复。结论:万古霉素对大多数颅内感染的致病菌敏感,临床疗效显着,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无明显CNS毒性作用。

徐胜生[10](2006)在《脑胶质瘤功能磁共振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正常人脑弥散的定量研究 目的:建立正常人脑弥散参考值,为研究异常作对照。 材料与方法:在1.5T MR上对101例正常人先后行头部常规MRI和DWI,DWI在三个方向进行,b值为0,500,1000 s/mm2,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0岁,男46例,女55例,分为青幼年组(<20岁)、成人组(20~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测量各年龄组脑内40个解剖结构的ADC值。 结果:正常人脑内结构的ADC值: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最高,为(2.87±0.19)×10-3mm2/s,其次为皮层灰质的ADCav值(0.83±0.08)×10-3mm2/s,皮层白质的ADCav,值为(0.78±0.07)×10-3mm2/s,脑内灰质结构尾状核头、壳核和丘脑的ADCav,值最低,为(0.69±0.05)×10-3mm2/s,小脑灰质、海马、桥脑、小脑白质及脑内白质的ADCav,值依次位于皮层白质与脑内灰质之间。除小脑灰质、小脑白质ADC值在三个年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外,其余结构ADC值均存在显着性差异。 结论:1、建立了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不同解剖部位的弥散参考值。 2、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解剖结构的脑组织弥散值存在一定差异。

二、婴儿巨大脑脓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儿巨大脑脓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5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流程
    1.3 治疗及转归
    1.4 随访
    1.5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血液检查
        2.2.2 脑脊液检查
        2.2.3 病原学检查
        2.2.4 耳科专科检查
        2.2.5 影像学检查
    2.3 病因分析
    2.4 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本文价值:

(2)29例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3)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概述
    1.1 脑积水
    1.2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指标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及分析
    3.4 讨论
全文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硕士研宄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2 讨论

(7)儿童慢性肉芽肿病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并产前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器械及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影像学、病原学检查
2.3 实验室检查
2.4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检测
2.5 基因检测结果
2.6 典型病例家系CYBB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2.6.1 基因分析及家系特点
    2.6.2 胎儿产前诊断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致谢

(9)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综述
参考文献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10)脑胶质瘤功能磁共振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正常人脑弥散定量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第二部分 功能磁共振技术对脑胶质瘤分级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第三部分 功能磁共振技术对脑胶质瘤鉴别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论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第四部分 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应用价值初探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全文总结
全文参考文献
综述1
综述2
发表文章
致谢

四、婴儿巨大脑脓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5例病例分析[J]. 李鑫,孙素真,庞领玉,温鑫,王伟秀.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6)
  • [2]29例婴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D]. 陈振.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张欢.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J]. 孙开,刘慧忠,冀绪广,姜华,王艳,沈中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0(12)
  • [5]CT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查意义[J]. 童环祥,许雪峨,金立明,彭仁罗. 中华儿科杂志, 1988(05)
  • [6]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诊断[J]. 穆大年. 沂水医专学报, 1980(02)
  • [7]儿童慢性肉芽肿病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并产前诊断[D]. 邓绍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新生儿多发性脑脓肿诊治体会[J]. 杜志方,刘芳,杨素艳,吕朝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11(01)
  • [9]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D]. 孙超. 吉林大学, 2008(10)
  • [10]脑胶质瘤功能磁共振技术应用研究[D]. 徐胜生.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婴儿巨大脑脓肿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