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数学模型

油分离数学模型

一、关于分油问题的数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兰[1](2020)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因应时代的趋势和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国数学教育迎来了新增板块——综合与实践。在新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数学“综合与实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是促进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有效教学,力图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落到实处,为一线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的教学思路,引领一线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得到数学教育的综合性与应用性依然是改革的趋势,而且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部分:结合《课标(2011)》要求及初中人教版、湘教版等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征、形式、教育价值,可供教师进一步认识“综合与实践”。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调查分析得到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现状:(1)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等内涵了解程度不够导致综合与实践开展现状不佳。(2)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和素材极其缺乏,而教师选取及挖掘符合地区、人文和学情而又适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素材的能力不足。(3)在长期教师讲授的习惯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组织和指导不够成熟,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第四部分:针对调查现状提出了相应可行的策略:(1)为了加强认识,教师应多渠道学习,不断实践探索。(2)为了丰富资源,提出素材优化与挖掘策略,包括从教材中的专栏内容和习题拓展优化,从数学史、生活应用和趣味数学等多途径挖掘素材。(3)为了促进有效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主要包括(1)教师要组织概念或任务框架,给自己或者学生明确活动流程;(2)教师应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好问题支架,走向深度学习;(3)提出教师指导中应适时、动态地提供支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重视协作学习中的分组;(4)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综合与实践”深度融合;(5)重视评价性支架,引导反思。

赵科林[2](2020)在《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是当今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可以知道生活与数学之间有两条逻辑路线:一是,现实生活中有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以培育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二是,抽象成数学问题之后还要回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以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旨在探索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是什么,并提出课堂教学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通过文献法来明确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关系,厘清本领域的研究空间;通过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来归纳、揭示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提出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策略与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从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的中介联接机制来研究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论文主体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论述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内涵、关系及其双向转化模型。该部分主要讨论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内涵、结构、特征、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关系,依据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和郑毓信数学应用的基本模式提出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双向转化的宏观模型。第三部分,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机制。该部分从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思维过程、支持条件和中介机制来揭示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微观转化机制。第四部分,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转化机制。该部分从数学问题向生活问题转化的思维过程、支持条件和中介机制来揭示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微观转化机制。第五部分,生活问题数学化与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该部分是在前面几个部分的理论探讨基础之上,提出一些课堂教学的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之意是“抽象”,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转化之意是“应用”。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机制从思维过程、支持条件和中介机制进行揭示:思维过程为“三阶段六环节”——原型阶段:感知与体验;表象阶段:思索与理解;符号阶段:抽象与表达。原型阶段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条件,表象阶段以巧妙的情境设置为关键条件,符号阶段以问题生成能力为核心条件。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是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中介机制。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转化机制从思维过程、支持条件和中介机制进行揭示:思维过程为“三阶段六环节”——数学问题识别理解阶段:分析与表征;数学问题回归生活阶段:联想与转换;数学问题解决阶段:创新与反思。数学问题识别理解阶段以学生的信息拆解力和整合力为支持条件,数学问题回归生活阶段以生活化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支持条件,数学问题解决阶段以非常规、立体的问题思考力和元认知策略为支持条件。抽象概括和数学实践是数学问题向生活问题转化的中介机制。在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基础上,提出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策略是经验活化策略和模型建构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实践参与策略和原型再现策略。

高清霞,吕则超[3](2020)在《激活建模意识 发展核心素养》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建模是一种思维,体现了数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师应结合数学抽象问题,启发学生的建模意识、建模思想和建模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提问、讨论、反馈、生成,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思维与综合素养。本文对激活学生建模意识,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探析。

钱良均,叶春燕[4](2019)在《初中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建模案例展示及分析为例》文中认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初中数学课程应体现综合与实践中"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的建模设计流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要重视数学知识,更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钱月凤[5](2019)在《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的综述与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建模展开了大范围的研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课题与论文,但这些研究成果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整理.本文旨在回顾近15年来我国数学建模的相关研究,把握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分析所用研究方法的特点与趋势,为我国数学建模的未来研究提供方向与思路.本研究属于元研究,采取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元分析法,按照六大内容维度(课程、教学、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和教师专业发展)对近15年来我国的数学建模研究进行了梳理.结合统计方法,分析了数学教育类主流期刊上数学建模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之后辅以调查研究,对中小学一线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数学建模研究内容的关注程度极不平衡;(2)定性研究是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的主流方法;(3)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符合实际教与学的现状.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国数学建模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了一些数学建模领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方向,并对我国数学建模研究者、数学教师以及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志超[6](2019)在《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改推行以来,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如何将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是众多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教育游戏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的活动方式,这种特性也意味着教育游戏具备特殊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够应用得当,相信会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为了让更多的教师看到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数学游戏融入到课堂中去,本文以深圳市X小学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为研究方法,试图了解数学游戏的研究现状;分析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归纳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游戏的分布情况;了解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数学游戏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数学游戏教学的改进策略。经过探究发现,小学常用的数学游戏可以分为五类:竞争类、角色扮演类、棋牌类、动手操作类、电子类。论文结合典型案例来说明各类型数学游戏的定义,并创造性地从游戏元素角度对数学游戏价值进行分析,经过探究发现每一类数学游戏都包含特定的游戏元素,每一种游戏元素都对应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因此不同类型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有所不同。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类数学游戏分布情况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人教版教材上共有数学游戏232个,说明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游戏占有重要比重,教师使用游戏教学方法配合教材具有必要性。笔者共观察240节小学数学课,其中有117节包含数学游戏环节,结合对游戏环节的观察记录以及教师访谈记录,笔者发现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三大现状:数学游戏的参与度有待提高;数学游戏课的流畅度情况并不乐观;数学游戏的创新性有待提高。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数学游戏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现状。为了数学游戏能够更好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教育价值,针对数学游戏教学中的三个现状,笔者试图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合理设计数学游戏,提高游戏参与度;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改善游戏流畅度;多方位拓展数学游戏素材,提高游戏创新度。希望这些建议能为一线教师进行数学游戏教学提供一些帮助,让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得以更好的实现。

姚翔[7](2018)在《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材开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课程很难再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追求方式。迫于升学的压力,传统的课堂更加强调教学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学生。我们的学生真的需要这些复杂的解题模式吗?他们只需要成为解题机器吗?当然不是,学生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对学习的需求,对课堂知识的需求方式,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他们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他们所需要的?新时代学生对课堂的多样学习方式有了自己的追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教会他们去数学的思考问题,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便应运而生。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可以选择那些内容?内容选择的参考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设计的步骤?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如何嵌入苏教版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对我们数学传统教学设计有何启示?本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和数学拓展课程的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其中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再此基础上对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梳理好的拓展课程资源分类到各个知识点中,再根据对应的知识点和教材进行文本分析设计成教学设计初稿。再将设计好的课程在对应年级进行试点,全程记录成为案例,再对案例举行教研分析,再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直至成稿。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有别于校本课程,它依托于传统课程,又是传统课程的一种补充。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知识类、游戏类、故事类、绘本类四种拓展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是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融合到数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进而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发展出自身的数学能力,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数学拓展课程的设计经历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作业设计,课程反馈六个步骤。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运用数学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数学,数学拓展课程可以为我们的数学课程注入一种新的活力。

刘爱格[8](2018)在《以小见大 有效拓展——五年级“水桶分水”习题的拓展性教学思悟》文中指出"韩信分油"这一素材会进入教材中,说明其有一定的数学教学价值。课本上有一道与"韩信分油"极其类似的习题——"水桶分水",教师可借助此习题有效开展拓展性教学。在拓展性教学中,选材旨在追本溯源,建模贵在顺藤摸瓜,迁移重在举一反三。

张明军,顾伟民[9](2015)在《借“题”发挥 有效拓展——“韩信分油”一课执教思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它的数学教育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肯定。对此,笔者执教了"韩信分油"一课,进行了一次拓展性内容的课堂教学尝试,具体执教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材,凿凿有据为什么要选择"韩信分油"作为拓展性教学内容呢?在选课开始,笔者就考虑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源于教材,于是将目光投向教材的"边角料"。人教版五上教材第10页有一道思考题,题目是: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千克,大水桶能盛水11千克。

彭世康,李春梅,彭金瑾[10](2015)在《完整状态转移图法求三桶分油问题全部解》文中认为1三桶分油问题概述《轻巧夺冠优化训练.三年级数学(上)(北师大版)》[1]有一道动脑筋题:有A、B、C三个油桶,A桶可装12千克油,B桶可装8千克油,C桶可装5千克油,现有12千克油全部装在A桶中,要将它分成两个6千克油,请问该如何来倒?该题实质是,没有可计量的量器,只有三个不规则的油桶,已知每个桶的容积,通过将油在三个桶之间倒来倒去,把最大桶的满桶油均分为两等

二、关于分油问题的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分油问题的数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产生背景
        1.1.2 数学“综合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综合与实践”是走向现代化的的数学教育
        1.3.2 本文的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际相关领域的教育理念
    2.2 国内关于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研究
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概述
    3.1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概念界定
    3.2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特征
        3.2.1 具有综合性
        3.2.2 具有实践性
        3.2.3 具有开放性
        3.2.4 具有挑战性
        3.2.5 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和生成性
    3.3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常见类型
    3.4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育人价值
        3.4.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4.2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
        3.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4.4 关注数学学习的文化渗透
4.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的方法
    4.3 调查的研究方案
        4.3.1 问卷设计
        4.3.2 数据处理
    4.4 调查对象
    4.5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开展程度
    4.6 教师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认识和态度
    4.7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
        4.7.1 教学素材的选取
        4.7.2 教学开展形式
        4.7.3 教学方式
        4.7.4 教学效果
    4.8 教师存在的顾虑
    4.9 教师认为的有效策略
    4.10 调查结论
5.提升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5.1 多渠道学习,不断实践探索
    5.2 优化、挖掘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5.2.1 素材选取或优化原则
        5.2.2 拓展教材内容,二次优化素材
        5.2.3 多途径挖掘,增加可用素材
    5.3 支架式教学策略
        5.3.1 支架式教学的优势
        5.3.2 组织框架,明确任务
        5.3.3 搭好问题支架,走向深度学习
        5.3.4 教师合理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5.3.5 重视评价性支架,引导反思
        5.3.6 利用信息技术支架,走向自主学习
        5.3.7 支架式教学策略个案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与思考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2 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内涵、关系及其双向转化模型
    2.1 生活问题的内涵
    2.2 数学问题的内涵
    2.3 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关系
    2.4 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模型
3 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机制
    3.1 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思维过程
    3.2 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支持条件
    3.3 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中介机制
    3.4 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机制
4 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转化机制
    4.1 数学问题向生活问题转化的思维过程
    4.2 数学问题向生活问题转化的支持条件
    4.3 数学问题向生活问题转化的中介机制
    4.4 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转化机制
5 生活问题数学化与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5.1 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策略
    5.2 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激活建模意识 发展核心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建模意识,拓展数学问题反思
二、渗透建模意识,把握数学的本质
三、遵循建模流程,展开数学模型构建

(4)初中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建模案例展示及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二、初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课例及分析
    (一) 初中数学建模的类型
        1. 数学概念模式
        2. 数学原理教学模式
    (二) 初中数学建模活动的课例分析
三、在初中数学常规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实际价值
四、初中数学建模、综合与实践具体实施办法及案例分析
    (一) 初中阶段数学建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 (举例部分)
    (二) 初中阶段数学建模、综合与实践的操作环节我们把操作环节设置成以下四个步骤:
    (三) 初中阶段数学建模、综合与实践的操作案例及分析

(5)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的综述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问题
第2章 研究方法与框架
    2.1 研究方法
        2.1.1 元分析法
        2.1.2 调查研究法
    2.2 研究框架
    2.3 研究意义
第3章 数学建模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3.1 数学建模的概念
        3.1.1 数学建模的内涵
        3.1.2 数学建模的外延
    3.2 数学建模的教育价值
第4章 数学建模的研究内容与领域
    4.1 数学建模与数学课程
        4.1.1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建模
        4.1.2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建模
    4.2 数学建模的教学
        4.2.1 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
        4.2.2 数学建模的教学阶段
        4.2.3 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4.2.4 其他研究
    4.3 数学建模的学习
        4.3.1 影响学生数学建模的因素
        4.3.2 学生数学建模的外显行为
        4.3.3 学生数学建模的内隐认知
    4.4 数学建模的评价
        4.4.1 学业评价
        4.4.2 建模竞赛
    4.5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建模
        4.5.1 信息技术支持数学建模
        4.5.2 信息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4.6 教师专业发展下的数学建模
        4.6.1 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
        4.6.2 教师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4.7 其他方面
        4.7.1 课题介绍
        4.7.2 校本教材
        4.7.3 专业期刊
    4.8 小结
第5章 数学建模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5.1 研究方法概况
    5.2 研究方法统计
    5.3 小结
第6章 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
    6.1 问卷
        6.1.1 问卷设计
        6.1.2 调查对象及方式
        6.1.3 问卷结果与讨论
    6.2 访谈
        6.2.1 访谈提纲
        6.2.2 访谈对象
        6.2.3 访谈结果与讨论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中国数学建模研究内容的关注程度极不平衡
        7.1.2 定性研究是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的主流方法
        7.1.3 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符合实际教与学现状
    7.2 研究建议
        7.2.1 现有研究的不足
        7.2.2 未来研究的展望
        7.2.3 其他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1 关于“数学建模”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关于“数学建模”的访谈提纲
致谢

(6)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游戏教学符合课标及课改的要求
        1.1.2 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1.1.3 游戏教学符合小学教材编写意图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线路
第2章 数学游戏研究现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学游戏
        2.1.2 游戏化教学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综述
        2.2.2 国内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综述
第3章 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
    3.1 竞技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3.1.1 竞技类数学游戏示范案例
        3.1.2 竞技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
    3.2 角色扮演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3.2.1 角色扮演类数学游戏示范案例
        3.2.2 角色扮演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
    3.3 棋牌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3.3.1 棋牌类数学游戏示范案例
        3.3.2 棋牌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
    3.4 动手操作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3.4.1 动手操作类数学游戏示范案例
        3.4.2 动手操作类数学游戏教育价值分析
    3.5 电子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3.5.1 电子类数学游戏示范案例
        3.5.2 电子类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分析
    3.6 五类数学游戏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分布情况分析
        3.6.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游戏分布表
        3.6.2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说明
第4章 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4.1 数学游戏教学课堂记录分析表与教师访谈提纲说明
        4.1.1 《数学游戏教学课堂记录分析表》说明
        4.1.2 《数学游戏教学教师访谈提纲》说明
    4.2 数学游戏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4.2.1 游戏趣味性和难度影响学生参与度
        4.2.2 教师偏见影响学生参与度
        4.2.3 课时长度和过高的师生比例限制学生参与度
    4.3 数学游戏课的流畅度并不乐观
        4.3.1 游戏规则讲解的清晰与否影响数学游戏课流畅度
        4.3.2 教师的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影响游戏课流畅度
    4.4 数学游戏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4.4.1 现行教育评价方式致使教师开发游戏热情不高
        4.4.2 教师缺乏游戏教学教程及游戏开发教程
        4.4.3 教师工作任务重,游戏开发时间少
第5章 数学游戏教学的改进策略
    5.1 合理设计数学游戏,提高游戏参与度
        5.1.1 游戏教学的使用与否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
        5.1.2 游戏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5.1.3 游戏的设计要以基本学情为依据
    5.2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改善游戏流畅度
        5.2.1 扎实教师知识基础是提高流畅度的基础
        5.2.2 恰当介入游戏环节是提高流畅度的保障
        5.2.3 灵活利用生成性资源是提高流畅度的关键
    5.3 多方位拓展数学游戏素材,提升游戏创新度
        5.3.1 从教材中挖掘游戏素材提高游戏创新度
        5.3.2 从生活中挖掘游戏素材提高游戏创新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数与认数模块数学游戏分布表
    附录2 计算与应用模块数学游戏分布表
    附录3 图形与几何模块数学游戏分布表
    附录4 概率与统计模块数学游戏分布表
    附录5 《数学游戏教学课堂记录分析表》
    附录6 《数学游戏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材开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数学拓展课程的时代背景
    1.2 数学拓展课程的诞生
    1.3 数学拓展课程对发展学生能力的优势
    1.4 数学拓展课程研究背景综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外数学拓展课程的现状分析
    2.3 国内数学拓展课程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具体的研究问题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框架
    3.5 研究的意义
4.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实施原则
    4.1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4.2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原则
5.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设计”步骤
    5.1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内容分析
    5.2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5.3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5.4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5.5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作业设计
    5.6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课堂反馈设计
6.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6.1 数学之思-数学教材拓展课程(最大最小问题)
    6.2 数学之玩-数学游戏拓展课程(进制问题)
    6.3 数学之史-数学故事拓展课程(分油问题)
    6.4 数学之美-数学绘本拓展课程(周期问题)
7.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2 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借“题”发挥 有效拓展——“韩信分油”一课执教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材, 凿凿有据
二、拓展, 各有所得
三、分油, 分出智慧

(10)完整状态转移图法求三桶分油问题全部解(论文提纲范文)

1三桶分油问题概述
2完整状态转移图
3完整状态转移图的绘制
4完整状态转移图的用法
5总结

四、关于分油问题的数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张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 赵科林.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3]激活建模意识 发展核心素养[J]. 高清霞,吕则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01)
  • [4]初中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建模案例展示及分析为例[J]. 钱良均,叶春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13)
  • [5]中国数学建模研究的综述与反思[D]. 钱月凤. 苏州大学, 2019(06)
  • [6]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与策略研究[D]. 张志超.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材开发设计研究[D]. 姚翔. 扬州大学, 2018(05)
  • [8]以小见大 有效拓展——五年级“水桶分水”习题的拓展性教学思悟[J]. 刘爱格. 小学教学参考, 2018(11)
  • [9]借“题”发挥 有效拓展——“韩信分油”一课执教思路[J]. 张明军,顾伟民.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5(09)
  • [10]完整状态转移图法求三桶分油问题全部解[J]. 彭世康,李春梅,彭金瑾. 数学通报, 2015(01)

标签:;  ;  ;  ;  ;  

油分离数学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