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杨淙喜[1](2020)在《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科学研究项目“液货船舶智能安全防护装备技术开发”的一部分,重点关注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目前客、货船多采取手动登记、人工查验等方式控制人员登离船。登离船通道人工控制方法在降低人员身份查验可靠性的同时,与海运界减员增效、智能航海大方向明显相悖,而且增加了船舶值班员工作负担,挤占船舶值班员的安全巡防时间。伴随生物识别技术、AI智能算法、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基于生物特征的人员核验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出入通道智能控制系统。对比早期的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非接触式采集并判别人脸,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为降低船舶靠泊期间面临的安全风险,提升上下船人员核检效率和可靠性,本文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面向船舶的嵌入式智能保安门禁系统。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解读《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从船舶保安、安全航行、通信与干扰、应急供电、人员撤离等多个维度明确系统设计开发思路,凝练门禁系统主要功能并完成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2.开展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理论研究,提出满足船舶工作现实需求的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采用改进YOLOv3-Tiny的目标检测网络实现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检测,包括数据集建立、网络改进以及模型训练和测试;引入OpenCV实现图像预处理,采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实现人脸特征提取;通过LBP人脸识别算法实现登离船人员身份查验。3.根据前期规则解读成果及船舶应用现实需求,完成门禁系统硬件平台搭建和软件设计与实现。采用树莓派4B开发板为核心搭建嵌入式门禁硬件平台;搭建“Qt+OpenCV”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根据规则解读中凝练的系统主要功能,完成不同保安等级下通道控制和保安相关报告生成流程设计;采用SQLite数据库实现船舶保安等级、人员信息和记录等信息的存储与调用。4.基于前文研究内容,完成系统程序的界面设计和代码实现,完成系统联动调试,初步实现了人员登离船查验、登记和船舶登离船通道智能控制。联动调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门禁系统能够满足船舶应用场景下的人员的检测、识别和智能门禁控制需求,在提升船舶人员登离船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船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船舶安全防护水准。
高冉[2](2019)在《LNG接收站码头安全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我国近年来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很多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然而,由于LNG特有的低温性与可燃性,LNG接收站和LNG运输船一旦发生事故常常导致极为恶劣的后果。尤其是连接海面与陆地、船舶与管道和储罐的接收站码头,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单元。因此,本文将以LNG接收站码头为对象,开展安全评价。本文主要完成以下研究内容:首先,分别对LNG接收站码头在装卸LNG工作情况和休息监察(巡逻检修保养)状况下可能出现的事故及其后果进行研究和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分析,包括人为失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恶劣程度、管理的不到位及不合理等,得到码头安全影响因子。其次,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即,在利用层次分析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构建LNG接收站码头的安全评价模型。以某特定码头为研究对象进行专家意见的收集和统计计算,得到安全评价的结果。再次,针对此特定LNG接收站码头的卸料臂泄漏,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S对泄漏扩散后果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间泄漏源附近的浓度场和温度场,确定出危险范围。最后,结合安全评价与泄漏扩散后果模拟结果,对特定接收站码头可能出现的事故开展相应对策研究,为减少事故发生和更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李建民,郑中义,李红喜[3](2010)在《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为减少船舶通信设备购置和维护保养的支出,提出利用船舶已经安装的通信设备完成保安报警的设计方案.在系统分析《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关于保安报警设备功能要求、船站内部指令的基础上,编制程序并开发电路板,利用TT-3020C终端实现保安报警功能.实船验证表明,该设计经济、可靠.
李建民,张仲超,张刚[4](2009)在《基于3020C终端实现保安报警船站指令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通过船舶现有的C船站实现保安报警功能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式。本文简要分析了《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公约》)对于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研究了为实现《SOLAS公约》要求需要调用的3020C船站内部指令。它是船舶保安报警系统(Ship Security Alert System)开发、设计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士波,郭呈,张帜[5](2008)在《船舶保安警报系统现状及其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详细介绍了船舶保安警报系统的形成背景、系统组成、基本工作方式等,重点分析了系统的多种实现方法;然后介绍了当前市场上几种主流产品的实现方式、商业运营模式;最后分析了船舶保安警报系统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两种有市场需求的关联产品.
杨政[6](2006)在《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海事组织(IMO)针对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保安威胁风险,特别是美国发生的9.11事件,通过了《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的修正案,增加了强制性的《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Code)即ISPS规则,《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适用于所有缔约国的国际航运码头、航运公司和船舶。我国航运公司、港口设施为符合国际公约的强制要求,确保航运正常开展,防范各种保安风险,急需了解和掌握风险分析和保安评估的知识和方法。加强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风险分析评价在船舶保安评估(SSA)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用基于风险的决策方法来帮助评价船舶的保安防范能力,即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方法。本文根据船舶保安的特点,针对风险评价的关键点,建立了应用于船舶保安评估中风险分析的发生可能性标准、后果严重度、风险评估标准、风险矩阵法,提出了简化的风险评价方法。本文以一艘远洋油轮为例,运用风险分析方法,结合SOLAS公约及ISPS规则要求,进行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的实船分析,为航运公司、审核认证机构和任何实施船舶保安评估的人员提供一整套合理、实用和系统的船舶保安评估方法。本文内容对航运业进行船舶保安评估及验证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出席国际海事组织第81届海安会代表团[7](2006)在《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1届会议概况》文中指出
李建民[8](2006)在《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船舶在海上受到恐怖袭击或者威胁时,能够安全地发出保安报警,及时得到岸基的帮助和支持,是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提高海上安全的重要措施,而保安报警的实现是其中关键的环节。 论文在研究目前船舶保安报警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中Inmarsat-C船站实现船舶保安报警的方案,设计了一种新的船舶保安报警系统。该系统使Inmarsat-C在满足《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Ⅳ章有关GMDSS功能的前提下,同时满足《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Ⅺ-2章有关船舶保安报警的要求,说明这是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方案。 本文在实现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了保安报警系统的操作性指令;编制了保安报警系统主流程程序、系统初始化配置程序、航行数据调用程序、启动测试与报警程序、电文生成与发送程序;在研究Inmarsat-C船站电文回执列表的基础上,编写了保安报警电文回执处理程序;针对陆地网络E-mail用户日益增多的趋势,专门设计了E-mail终端报警功能;开发出报警系统电路板,实现了基于Inmarsat-C船站的保安报警功能。 根据设计方案开发的保安报警系统经过实船验证,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它为船舶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报警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交通部[9](200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文中提出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实施海事行政许可,维护海事行政许可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海事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海事公约,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申请及审查、决定海事行政许可所依照的海事行政许可条
陈放,张国强[10](2004)在《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文中指出当今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反恐活动,海上的反恐、防盗防范措施已开始实施。本文围绕IMOSOLAS公约XI-2/6条的要求,介绍了目前可采用的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从发展的眼光并兼顾我国通信网现状出发,提出了我国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最佳选择方案及应该完善的工作。
二、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船舶保安技术研究现状 |
1.2.2 门禁系统研究现状 |
1.2.3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3 重要名词解释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4.3 论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国际规则公约要求及门禁系统总体设计 |
2.1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要求 |
2.1.1 《ISPS规则》A部分 |
2.1.2 《ISPS规则》B部分 |
2.1.3 系统的主要工作模式 |
2.2 《1974年SOLAS公约》要求 |
2.2.1 门禁系统相关要求 |
2.2.2 通信系统相关要求 |
2.3 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总体设计 |
2.3.1 系统设计原则 |
2.3.2 系统主要功能 |
2.3.3 系统实现的理论、技术难点 |
2.3.4 门禁系统整体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安全帽佩戴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
3.1 目标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
3.2 基于改进YOLOv3Tiny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
3.2.1 目标检测模型选择 |
3.2.2 改进的YOLOv3-Tiny算法 |
3.2.3 安全帽佩戴检测数据集的建立 |
3.2.4 基于改进YOLOv3-Tiny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实现 |
3.3 图像预处理和人脸检测算法 |
3.3.1 图像预处理 |
3.3.2 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原理 |
3.3.3 人脸检测算法实现 |
3.4 Uniform LBP人脸识别算法 |
3.4.1 人脸识别算法原理 |
3.4.2 人脸识别算法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软硬件设计 |
4.1 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硬件设计 |
4.1.1 系统主控模块 |
4.1.2 系统触发模块设计 |
4.1.3 系统通信网络 |
4.2 软件开发平台 |
4.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4.2.2 嵌入式Qt |
4.2.3 OpenCV介绍 |
4.3 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4.3.1 主程序设计 |
4.3.2 数据管理程序设计 |
4.3.3 保安事件报告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实现 |
5.1 功能模块调试 |
5.2 硬件设备连接 |
5.3 操作员登陆 |
5.4 数据库管理 |
5.5 门禁电机控制 |
5.6 保安事件报告触发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特色 |
6.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LNG接收站码头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码头现状与安全评价方法 |
2.1 LNG接收站码头 |
2.1.1 码头工作系统组成 |
2.1.2 码头环境情况 |
2.2 安全评价方法 |
2.2.1 安全评价依据的标准以及LNG安全规范 |
2.2.2 风险识别方法 |
2.2.3 安全评价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LNG接收站码头风险分析 |
3.1 LNG接收站码头的风险 |
3.1.1 靠/离泊作业 |
3.1.2 卸料臂作业风险 |
3.2 LNG接收站码头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人员因素 |
3.2.2 码头设备因素 |
3.2.3 管理因素 |
3.2.4 环境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LNG接收站码头安全评价 |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 LNG接收站码头安全评价模型 |
4.2.1 因素集 |
4.2.2 评语集 |
4.2.3 权重 |
4.2.4 隶属度 |
4.2.5 综合评价 |
4.3 LNG接收站码头安全评价案例 |
4.3.1 计算权重 |
4.3.2 评价向量 |
4.3.3 综合评价 |
4.3.4 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码头LNG泄漏事故模拟及对策研究 |
5.1 码头LNG泄漏事故模拟 |
5.1.1 FLACS软件介绍 |
5.1.2 码头栈桥场景构建 |
5.1.3 场景风场形成与泄漏液池模拟 |
5.1.4 LNG泄漏扩散浓度场 |
5.1.5 LNG泄漏扩散温度场 |
5.1.6 模拟结果 |
5.2 对策 |
5.2.1 人员因素风险控制对策 |
5.2.2 码头设备因素风险控制对策 |
5.2.3 管理因素风险控制对策 |
5.2.4 环境因素风险控制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码头安全影响因子 |
附录B LNG接收站码头危险识别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C LNG接收站码头安全因素隶属度调查表 |
致谢 |
(3)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保安报警系统设计 |
1.1 保安报警系统功能 |
1.2 TT-3020C船站指令 |
1.3 系统组成框图 |
2 系统初始化配置与主要航行参数的获得 |
2.1 CPU初始化 |
2.2 中断服务申请 |
2.3 自动配置水上移动业务码 |
2.4 自动获得位置信息 |
3 保安报警电文生成与发送 |
4 结 论 |
(4)基于3020C终端实现保安报警船站指令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公约要求的主要功能 |
2“se-u”指令 |
2.1 显示移动号码 |
2.2 设置移动号码 |
3“se-p”指令 |
3.1“se-p”指令的功能 |
3.2 数值范围 |
4“se-o”指令 |
5“st-t”指令 |
6“Transfer”指令 |
7“Type”指令 |
7.1 指令主要功能 |
7.2“-b”选项 |
8“TX”指令 |
8.1 指令主要功能 |
8.2“-a”选项 |
8.3“-c”选项 |
8.4“-e”选项 |
8.5“-l”选项 |
8.6“-n”选项 |
8.7“-s”选项 |
8.8“-t”选项 |
8.9“-v”选项 |
8.1 0“TX”指令实例 |
9 通过电脑的超级终端程序驱动船站工作 |
(6)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名词、术语定义及解释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二节 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课题研究目的和用途 |
第二章 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
第一节 风险评估的历史和现状 |
第二节 风险评估在船舶保安评估中的采用 |
第三节 风险决策原则 |
第四节 基于风险的决策的步骤和过程 |
第三章 SOLAS公约/ISPS规则对船舶保安评估的要求 |
第一节 SOLAS公约2002修正案/ISPS规则PART A对船舶保安评估的要求 |
第二节 ISPS规则PART B对船舶保安评估的要求 |
第四章 船舶保安评估的风险分析方法 |
第一节 船舶保安评估的目的和要素 |
第二节 船舶保安评估的风险分析方法 |
第三节 安全防范和风险评估的结合点 |
第五章 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实际运用 |
第一节 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工作程序 |
第二节 船舶保安潜在威胁因素的识别 |
第三节 确认重点要保护的船舶的关键操作、活动和人员 |
第四节 船舶保安的威胁情景风险识别 |
第五节 船舶保安风险分析和保安防范措施 |
第六节 船舶保安评估现场保安检查 |
第七节编写船舶保安评估报告 |
第八节 船舶保安评估的定期和重新评估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1届会议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议和通过强制性文件修正案 |
(一)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SOLAS) 修正案 |
1.关于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LRIT)修正案 |
2.第II-2、III、IV和V章修正案 |
3.1988议定书修正案 |
(二) 《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 |
(三)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IMDG) 修正案 |
(四)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 (FSS规则) 修正案 |
(五)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修正案 |
(六) 关于A.739 (18) 大会决议“向代表主管机关的组织授权导则”修正案 |
(七) 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BCH规则) 修正案 |
(八)船舶强制报告系统 |
(九)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 (VDR) 性能标准和简易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 (SVDR) 性能标准修正案 |
二、客船安全 |
三、加强海上保安的措施 |
(一) 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 (LRIT) |
1.总体情况 |
2.性能标准和功能要求的主要内容(1) LRIT协调人及其职责 |
(二)5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特种用途船保安 |
(三)船舶保安报警系统 |
(四)船上工作人员保安培训 |
(五)替代履行船舶保安员职责 |
四、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 |
(一) GBS框架 |
(二) 验证与符合 |
五、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
六、散货船定义和船舶实际装载干散货问题 |
七、海盗和武装抢劫船舶 |
八、其他 |
(一) 委员会导则 |
(二)工作计划 |
(三)下届会议安排 |
(8)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海上保安事件发展趋势和特点 |
研究背景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章 保安报警系统功能要求研究 |
1.1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 |
1.2 报警信息的主要内容 |
1.3 报警路由 |
1.4 报警地址的单一性 |
1.5 报警的隐蔽性 |
1.6 可以利用的设备资源 |
1.7 报警系统的启动方式 |
1.8 误报警的防止 |
1.9 在关闭和/或复位前持续发送船舶保安警报 |
1.10 报警系统的测试 |
第2章 现行船舶保安报警实现方法 |
2.1 基于铱星系统 |
2.2 基于非 GMDSS海事卫星系统 |
第3章 系统方案设计 |
3.1 利用Inmarsat-C船站实现保安报警可行性 |
3.2 Thrane & Thrane 3020C型船站 |
3.3 基于 Thrane&Thrane 3020C的保安报警系统方案设计 |
第4章 保安报警系统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 内部指令 |
4.2 主程序模块 |
4.3 保安报警系统配置程序模块 |
4.4 航行数据的调用 |
4.5 启动测试与报警模块 |
4.6 保安报警电文生成与发送模块 |
4.7 电文回执的处理模块 |
第5章 保安报警系统验证 |
5.1 设备安装 |
5.2 初始化配置 |
5.3 系统测试功能 |
5.4 发送保安报警电文 |
5.5 实验结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四、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船舶智能保安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淙喜.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2]LNG接收站码头安全评价[D]. 高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设计[J]. 李建民,郑中义,李红喜.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0(01)
- [4]基于3020C终端实现保安报警船站指令的分析与研究[J]. 李建民,张仲超,张刚. 航海技术, 2009(02)
- [5]船舶保安警报系统现状及其发展[A]. 印士波,郭呈,张帜. 2008年船舶通信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 [6]基于风险分析的船舶保安评估研究[D]. 杨政. 上海海事大学, 2006(07)
- [7]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81届会议概况[J]. 出席国际海事组织第81届海安会代表团. 中国海事, 2006(07)
- [8]船舶保安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建民.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1)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J]. 交通部. 司法业务文选, 2006(10)
- [10]船舶保安报警系统方案[J]. 陈放,张国强. 天津航海,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