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色堇”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磊,胡宝忠[1](2008)在《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文中提出三色堇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文章从三色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概述。
王孝鹏,孙晓梅[2](2008)在《三色堇花粉生活力最佳测定方法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采用4种不同染色方法及离体培养法对三色堇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I-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和TTC染色法的测定值偏低,不适用于三色堇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而过氧化物酶沉淀法的测定值与离体培养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且差异不显着,是一种测定三色堇花粉生活力较快捷、方便、精确的方法。
付印东,孙晓梅,王孝鹏[3](2008)在《蕾期授粉对三色堇结实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蕾期授粉对三色堇结实的影响。[方法]对LRR(丽人红)和STR(神童红)2个品种花蕾的长度进行连续调查,每个品种选10朵健康的小花蕾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三色堇蕾期的时间一般为10 d左右,LRR和STR 2个品种均在蕾期67 d时授粉时结实率达到最高,幼嫩和接近开花的花蕾蕾期授粉均未得到种子。[结论]在三色堇的栽培选育过程中授粉时期和授粉方式等都会对其结实产生影响。成熟度高的花蕾,柱头识别花粉的能力强,自交不亲和的抑制能力也强;反之亦然。
卢兴霞[4](2006)在《三色堇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及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色堇是世界各国冬春常用的草花,然而国内外对其性状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系统性研究却很少,尤其在我国是一片空白。本试验利用5个自交系(4号、9号、11号、15号、22号)为亲本,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2配制了10个杂交组合和5个自交组合,一方面对15个组合的单果结籽数、种子发芽率及10个杂交组合主要观赏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对9个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另外,利用三色堇杂交种为材料对影响三色堇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成分和基因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也进行了初步筛选。主要结果如下:1.自交系套袋自交和F1代单果结籽数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自交单果结籽数最多的自交系是15号(35粒/果),最少的是4号(11粒/果),其它自交系间的差异较小;F1代中70%的杂交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其单果结籽数的多少取决于母本的结实能力和父母本的亲和力。2.自交系和F1代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间种子的发芽率存在着显着差异,其变幅为43%-82%;F1代的发芽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10个F1代中7个F1代间的发芽率差异不大。3.一般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以选育大花径为育种目标时,应选用亲本22号或11号;如希望获得花数多的植株,则以亲本22号或15号为首选;如希望获得株型紧凑的植株,则应以4号或11号为亲本,而4号更优。总之,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为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价值。4.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在10个F1代中,花径大的优势组合为9×4、22×9;花数多的优势组合依次为22×15、22×4、22×9;如果综合考虑花径和花数这两个育种目标,则以22×9为优。总之,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可以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5.遗传力的结果表明:性状不同其遗传力不同,总体广义遗传力(40.01%)和总体狭义遗传力(19.38%)都不高,其变幅分别为27.31%-63.83%和0%-48.94%。花径的广义遗传力(63.83%)和狭义遗传力(48.94%)均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其它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在较高世代选择才会有效。6.三色堇花药培养的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三色堇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差异显着,以7%的诱导效果最好;低浓度的脯氨酸有助于提高三色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改善愈伤组织的状态,以0.5mg/L的诱导效果最好。选用了4种不同的基因型进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DZ×4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29.05%。生长素和TDZ在三色堇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中是必要的。
张咏梅,孙鸿举,李翠英[5](2001)在《“三色堇”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文中提出
孙伯筠,李富荣,张荷亮,樊淑萍[6](2005)在《万寿菊F1杂交选育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连续姊妹交和单株定向选择,形成雄性不育两用系。通过组合筛选,从46个自交系中筛选出6个适合生产的万寿菊父本:黄色系列4个:万寿菊BLY001、BLY002、BLY003、BLY006;桔色系列2个:万寿菊BLY001、BLY003。孔雀草黄红双色2个:PBHO026、PBHO029。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构建原种生产体系和万寿菊制种生产体系,应用于生产。万寿菊F1具有植株矮小、紧凑、花多、花大、花期长、花色纯正美观、叶浓绿、植株健壮、抗性强的杂种优势。
刘辉[7](2000)在《三色堇杂交制种优质高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三色堇属于堇菜属,别名蝴蝶花、鬼脸花,原产于欧洲西南部。三色堇杂交一代种子有很强杂种优势,表现为花径大、花色鲜艳美观、植株整齐一致、是一种优良的绿化观赏花卉。我们通过3a 的制种试验,目前制种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交种平均产量
刘雪梅[8](2012)在《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及园林应用》文中指出野生地被植物种类繁多,具有适应性强,抗性强,观赏价值高,层次变化丰富,管理粗放等优点。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日益受到园林实践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五点随机取样法对合肥市的野生地被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选取发生频率大于30%的野生地被植物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运用SPSS10.0软件,对综合值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合肥市不同类型的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构成,并分析其发生特点,为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目前,对包括合肥市环城公园、合肥市生态公园、安徽农业大学、政务新区、滨湖新区、亚新苗圃、西园小区、大蜀山在内的八个样地进行了调查,能确定种类的野生地被植物共有119种,涉及43科,104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是构成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较为突出的四个科。(2)调查的119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类型的野生地被植物种类构成主要有16种:冬春型4种,夏秋型5种,全光照型4种,蜀山森林生态系统型3种。表明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在开发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多种野生地被植物的互生稳定性的特点。(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推荐合肥市16种具有较高园林应用潜力的野生地被植物互生种类构成类型。(4)根据研究结果,从园林应用具体形式方面,推荐若干种具有较高应用潜力和应用价值的野生地被植物品种。2、通过对合肥市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分析,表明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研究、推广及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的开发和保护野生地被植物资源。首先,我们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开发者通过合法手段来开发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其次,我们要加强对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的基础性研究,为以后开发和利用野生地被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的筛选观赏和应用价值高的野生地被植物,为优良野生地被植物的繁育和推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胡燕[9](2010)在《孔雀草自交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交育种》文中提出本文选用实验室自行选育的9个孔雀草可育自交系K2、K3、K4、K5、K6、K8、K13、K15、K17)进行了5×5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和6×3不完全双列杂交:1)5×5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选用K3、K4、K5、K15、K17作亲本;2)3×6不完全双列杂交以K6、K8、K13作父本,K2、K3、K4、K5、K15、K17作母本。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各杂交组合的F1代的主要花期和观赏性状,如结实率、发芽率、始花期、观赏期、盛花期、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花蕾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对花色、花型、瓣型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将杂交育种与选择育种结合起来,从部分F2代单株中选出了35个优良单株,另外,从Fl代商业品种中选出优良单株18个。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1)两组杂交各组合间的结实率、发芽率、始花期、观赏期、盛花期、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花蕾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均有显着的差异;2)5×5完全双列杂交结实率最高的组合为K5×K3,结实率为56.89%,结实率最低的组合为K17×K15,结实率为37.73%;发芽率最高的组合为K5×K5,发芽率为75.87%,发芽率最低的组合为K4×K15,发芽率为41.09%;3)株幅、地径、花朵数、花径、舌状花数这5个性状总体上具有超亲优势,始花期、盛花期、单花期、株高、花蕾数总体上具有中亲优势,分枝数、花心径、管状花数总体上具有负向中亲优势;4)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确定K3、K5为最优亲本,后代整体表现较好;K17次之,能利用其在花径上的优势,培育出大花品种;根据花期、观赏期、盛花期、单花期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和反交效应值,确认优良杂交组合为K3×K5、K15×K3、K17×K3、K5×K15、K15×K17,根据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确认优良杂交组合为K5×K3、K3×K15、K4×K5、K4×K15、K15×K17、K4×K17,根据花朵数、花蕾数、花径、花心径上,确认优良杂交组合为K5×K3、K4×K5、K4×K15、K17×K4、K4×K17、K5×K17。6×3不完全双列杂交:1)结实率最高的组合为K15×K8,结实率为46.85%,结实率最低的组合为K6×K17,为21.82%;发芽率最高的组合为K5×K6,发芽率为65.59%;发芽率最低的组合为K17×K6,发芽率为30.10%;2)株幅、地径、花朵数、花径、舌状花数这5个性状总体上具有超亲优势,始花期、盛花期、单花期、株高、花蕾数总体上具有中亲优势,分枝数、花心径、管状花数具有负向中亲优势观赏期、花葶长总体上具有负向超亲优势;3)亲本K3、K5的综合表现为在6×3不完全双列杂交中为最优亲本,K6、K17在株高上有优势,K8在花心径,K17花径上有优势;根据始花期、观赏期、盛花期、单花期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应为K3×K6、K15×K6、K17×K6、K2×K8、K3×K8、K4×K8、K17×K8、K3×K13、K4×K13,根据株高、株幅、地径、分枝数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应为K2×K6、K4×K6、K5×K6、K4×K8、K5×K8、K15×K8、K17×K8、K2×K13、K3×K13、K4×K13、K15×K13;根据花朵数、花蕾数、花径、花心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应为K2×K6、K4×K6、K17×K6、K3×K8、K4×K8、K5×K8、K3×K13、K5×K13、K17×K13。本文还对两个孔雀草雄性不育材料X3、BY的形态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败育原因、杂交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材料X3、BY与其来源的商业品种在形态特征、花粉活力上具有显着差异;X3、BY的柱头具有可授性;花粉败育发生在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或之前;田间杂交F1代的观赏性状均恢复正常,为X3、BY在生产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赵梁军,陈菊,孙延智,吕绢妃,吴利敏[10](2001)在《我国花卉种球种子繁育技术概况》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最近20多年来我国花卉种球种子的科研生产发展概况,着重总结了品种更新复壮及良种繁育技术领域的成果.在以球根繁殖为主的花卉方面,主要列举了唐菖蒲、百合、郁金香种球的退化机理和脱毒复壮快繁方法;在以种子繁殖为主的花卉方面,主要列举了一串红、万寿菊、三色堇、鹤望兰、仙客来、地被石竹、百日革的品种选育及种子规模化生产技术.最后对发展我国花卉种子种球工程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二、“三色堇”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色堇”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三色堇花粉生活力最佳测定方法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I-KI染色法。 |
1.2.2 醋酸洋红染色法。 |
1.2.3 TTC染色法。 |
1.2.4 过氧化物酶沉淀法。 |
1.2.5 离体萌发测定法。 |
1.2.6 综合比较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蕾期授粉对三色堇结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蕾生长速度 |
2.2 对不同长度花蕾进行授粉的结实情况 |
3 小结与讨论 |
(4)三色堇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及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杂种优势概述 |
1.1 杂种优势的研究概况 |
1.2 杂种优势的产生机理 |
2 花卉杂交优势育种研究进展 |
2.1 花卉杂交优势育种研究概况 |
2.2 花卉杂交种主要观赏性状优势表现 |
3 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
3.1 花药培养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
3.2 国内外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 |
4 三色堇及其相近种的育种研究进展 |
4.1 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
4.1.1 三色堇育种简史 |
4.1.2 三色堇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
4.1.3 三色堇组织培养的研究 |
4.1.4 三色堇多倍体育种研究 |
4.2 三色堇相近种研究概况 |
4.2.1 国外研究概况 |
4.2.2 国内研究概况 |
5 课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 三色堇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2.1 杂交组合的配制 |
1.2.2 自交系及F_1代单果结籽数试验设计 |
1.2.3 自交系及F_1代发芽率试验设计 |
1.2.4 田间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及标准 |
1.4 统计分析 |
1.4.1 杂种优势分析公式 |
1.4.2 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种优势的分析 |
2.1.1 自交系套袋自交和F_1代的单果结籽数 |
2.1.2 自交系及F_1代发芽率 |
2.1.3 主要观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2.2 主要观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
2.2.1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
2.2.2 配合力方差分析 |
2.2.3 配合力效应分析 |
2.3 遗传力的估算 |
2.4 亲本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评价 |
2.4.1 亲本自交系的评价 |
2.4.2 杂交组合的评价 |
3 讨论 |
3.1 杂种优势 |
3.1.1 自交系及F_1代单果结籽数 |
3.1.2 主要观赏性状杂种优势 |
3.2 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
3.2.1 配合力分析 |
3.2.2 遗传力分析 |
第三部分 三色堇花药培养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植物材料的灭菌方法 |
1.3 不同浓度的蔗糖和脯氨酸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1.4 不同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1.5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蔗糖和脯氨酸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 不同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3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
3 讨论 |
3.1 不同浓度蔗糖和脯氨酸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3.2 不同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3.3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
参考文献 |
图版1 各自交系亲本及部分杂交组合 |
致谢 |
(6)万寿菊F1杂交选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万寿菊亲本的选育 |
1.2.2 万寿菊优化体系的构建方法 |
1.2.3 F1万寿菊的制种生产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万寿菊雄性不育系及半保持系的选育 |
2.2 父本自交系的选育 |
2.3 万寿菊优化体系的构建 |
2.3.1 万寿菊母本原种体系的构建 |
2.3.2 万寿菊父本原种体系的构建 |
2.4 F1万寿菊制种生产 |
3 结论与讨论 |
(8)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及园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野生地被植物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
1.2 野生地被植物的分类 |
1.3 野生地被植物的观赏特性 |
1.4 野生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5 野生地被植物的抗逆性研究 |
1.6 野生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 |
1.6.1 适于栽植野生地被植物的地点 |
1.6.2 野生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 |
1.7 野生地被植物的利用价值研究 |
2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1.1 合肥市自然概况 |
2.1.2 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2.1.3 合肥市地被植物园林应用总体概况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材料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地调查分析法 |
3.2.2 文献研究法 |
3.2.3 七级目测法 |
3.2.4 目测普查法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调查 |
4.1.1 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 |
4.1.2 生境的多样性 |
4.1.3 生活型的组成 |
4.2 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种类构成研究 |
4.2.1 合肥市不同类型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构成特点 |
4.3 合肥市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现状 |
4.3.1 公园绿地 |
4.3.2 居住区绿地 |
4.3.3 滨河绿地 |
4.3.4 道路绿地 |
6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合肥市主要野生地被植物 |
附录B 合肥市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9)孔雀草自交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交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1.1 植物育种理论及其应用 |
1.1.2 杂交育种理论及其应用 |
1.1.3 亲本选配在杂交育种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
1.1.4 雄性不育理论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
1.1.5 系谱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 |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孔雀草5×5完全双列杂交育种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
2.1.3 试验测量指标及标准 |
2.1.4 试验统计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杂种优势的分析 |
2.2.2.1 杂交结实率分析 |
2.2.2.2 杂交组合发芽率分析 |
2.2.2.3 杂种优势的分析 |
2.2.2.4 主要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
2.2.2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分析 |
2.2.3 基因型方差和遗传力参数的分析 |
2.2.4 遗传规律的分析 |
2.2.4.1 花色遗传规律的分析 |
2.2.4.2 瓣形遗传规律的分析 |
2.2.4.3 花型遗传规律的分析 |
2.2.5 单株选择结果分析 |
2.3 讨论 |
2.3.1 关于发芽率和结实率 |
2.3.2 关于杂种优势 |
2.3.3 关于配合力 |
2.3.4 关于单株选择 |
3 孔雀草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杂交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雄性不育材料的来源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育系与可育株的外部形态比较 |
3.2.2 花粉形态及柱头可授性结果分析 |
3.2.3 花药半薄切片结果分析 |
3.2.4 不育系田间杂交试验结果分析 |
3.2.4.1 结实率分析 |
3.2.4.2 发芽率分析 |
3.2.4.3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分析 |
3.2.4.4 杂种优势结果分析 |
3.2.4.5 不育性状遗传规律的分析 |
3.3 讨论 |
3.3.1 关于不育系的验证 |
3.3.2 关于结实率和发芽率 |
3.3.3 关于品比及杂种优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三色堇”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J]. 王晓磊,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 [2]三色堇花粉生活力最佳测定方法的筛选[J]. 王孝鹏,孙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3]蕾期授粉对三色堇结实的影响[J]. 付印东,孙晓梅,王孝鹏.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 [4]三色堇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及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D]. 卢兴霞.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8)
- [5]“三色堇”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 张咏梅,孙鸿举,李翠英.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S1)
- [6]万寿菊F1杂交选育的研究[J]. 孙伯筠,李富荣,张荷亮,樊淑萍. 华北农学报, 2005(S1)
- [7]三色堇杂交制种优质高产技术[J]. 刘辉. 种子世界, 2000(06)
- [8]合肥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及园林应用[D]. 刘雪梅.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7)
- [9]孔雀草自交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交育种[D]. 胡燕.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10]我国花卉种球种子繁育技术概况[A]. 赵梁军,陈菊,孙延智,吕绢妃,吴利敏. 中国花卉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花卉科技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