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洋[1](2021)在《ST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山水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经三十余年我国证券市场不断成熟,但是个别上市公司还是存在钻空子行为,尤其是一些ST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被清退,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完成债务重组后,有一些企业只是暂时扭转亏损并没有实质性改善自身经营发展,而且企业使用盈余管理不合理,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近几年,我国退市制度和债务重组准则都进行了新的修订,致力于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打击企业粉饰报表避免退市的行为,加快落实企业退市进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涉及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创新点等方面;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制度阐述,首先介绍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基本概念。然后对文章所涉及到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ST制度的发展与具体内容进行介绍;第三部分ST上市公司现状介绍,对ST企业的经营情况与数量变化进行整理与分析,搜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重组的有关事件,并归纳其盈余管理的手段;第四部分为ST山水案例分析,简要介绍ST山水的基本情况,梳理其上市以来的债务重组事件,结合新的制度背景,对其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地分析;第五部分是对ST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将ST山水案例中的问题与整个ST上市企业的情况相结合,从企业、监管者、投资者等角度给出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分析ST山水债务重组的过程及结果,了解其盈余管理的方式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结果能够看出,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企业仅仅在短期提升了财务指标,并未解决经营困境的问题。对此,新的退市制度进行了有力打击,对落后企业加速退市。所以,ST企业保壳的行为不能再延续以往的思路,应该寻求自身实力的提升;证券监管机构在对企业加速清退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投资者权益;新的债务重组准则仍需全面推行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让企业难以“钻债务重组准则的空子”。
韩福才[2](2021)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文中认为2019年5月16日,经过征求意见后,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经过我国财政部会计司修订后发布;该会计准则从特殊交易会计处理、计量和信息披露的规定等角度规范了债务重组准则,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实质性趋同。本文对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比较和评述了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核心变化内容;以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实务案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新债务重组准则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提出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完善建议。
陈静[3](2020)在《澳柯玛公司债务重组动因及其财务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债务重组作为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方式之一,得到许多上市公司的青睐。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能否对财务效应产生积极影响,能否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研究企业债务重组行为的焦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澳柯玛公司经历了两次债务重组,在重组后获得新生并发展成为我国制冷行业的知名企业,其债务重组的成功经验值得同类企业借鉴。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澳柯玛公司两次债务重组的方案以及实施结果进行阐述,分析其发生债务重组的动因,主要有:改善财务状况;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维持区域性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两次债务重组动因的主要差异在于是否进行盈余管理,避免被ST。再结合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经济后果理论对两次债务重组产生的财务效应进行分析。短期财务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分析,长期财务效应结合财务指标分析法和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法进行评估,财务效应研究的结果:这两次债务重组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第一次债务重组后,澳柯玛公司走出了2005年-2007年连续亏损的状态,一直在盈利,境况有好转。第二次债务重组后,在制定“互联网+冷链”战略后,又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平稳和健康。最后,本文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对上市公司如何避免陷入财务困境、以及陷入财务困境后进行债务重组给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控股股东及关联公司的监督力度,确保公司运营的独立性;二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重视核心业务,谨慎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四是关注国内外环境和政策变化,预防政策和金融风险;五是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
潘德全[4](2020)在《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焕发出了蓬勃的活力,以JZY为例的上市房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房地产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不少上市房企一直处于一种高杠杆、高负债的畸形经营状态,这样非常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很多上市房企因为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再加上政策对房地产业的严厉调控,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中,面临破产重整甚至破产清算的巨大风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多数上市房企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实施债务重组活动来解决公司的债务危机,使其渡过难关。债务重组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博弈论、协同效应论、经济后果论等理论基础,对上市公司JZY的债务重组活动进行研究。首先,对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的背景和过程进行详细地介绍,并对比分析其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绩效数据,揭示债务重组活动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JZY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提升明显。然后,指出上市公司JZY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存在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完善、长期偿债能力改善不明显、存在关联交易以及进行盈余管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做好审计工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信息披露等。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债务重组活动不仅使上市公司JZY成功解决财务困难问题,而且从长期来看,债务重组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较明显的提升,使其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本文对上市公司JZY顺利实施债务重组的案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对债务重组内容的研究。针对上市公司JZY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者们就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的理论研究,意义重大。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本文的研究可以向情况类似的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提高其债务重组的效率,帮助其摆脱财务困境,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韩雅筠[5](2020)在《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的财务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渐降低,尤其是国内重型机械制造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率早已产生下滑趋势,众多老牌工业企业纷纷出现财务危机,在这些公司中,二重重装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重重装)的财务问题尤其显着。二重重装自上市后便连年亏损,为摆脱困境,公司决定实施债务重组策略,并于2015年顺利开展实施。本文通过对二重重装实施债务重组案例的分析,探讨该公司在实施债务重组中的相关举措,并对其实施债务重组后财务绩效及效果进行评价。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的成功之处,从中提炼可借鉴观点作为案例启示,为其他陷入债务危机公司摆脱财务困境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重型机械制造行业所处于的外部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特点出发,在进行二重重装行业经营业绩分析中,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机械行业中实施过债务重组的10家公司,选取其债务重组完成后第一年的财务绩效作为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共13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而在公司财务绩效分析中,分别从偿债、盈利、营运、成长能力、综合比率分析(杜邦分析指标)五个方面揭示二重重装实施债务重组财务绩效状况,通过对二重重装2012——2019年8年间的财务数据对比,反映其实施债务重组前后相关问题的解决情况;在公司市场绩效分析中,使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分析其短期市价测定比率,使用BHAR法测定长期市场绩效。其次,根据上文分析,总结出二重重装实施债务重组财务效果情况:二重重装的债务重组使得企业提升了公司业绩,降低了公司负债率,实现扭亏为盈,并改善了企业财务结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后,根据二重重装债务重组财务效果评价,从中提取相应启示,为同样遇到财务困境的公司提供经验建议。二重重装通过公积金转增股本、股份让渡、债权调整等一系列债务重组措施,实现企业“去杠杆”,竭力摆脱债务困境,化解债务危机。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的案例,成为我国重型机械制造行业公司化解债务危机的标杆,给其他公司应对债务危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对我国重型机械制造行业公司提高经营能力,化解债务危机,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李冰[6](2020)在《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外部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许多风险。同时,一些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当、战略决策不合理等内部因素,最终导致自身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累积大量债务的状况。因此,公司通过实施债务重组来解决公司的债务危机,使公司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根据国内债务重组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选择债务重组的公司在不断增加,但是真正发挥债务重组作用的却不足半数。因此,本文以家电公司债务重组的典型代表澳柯玛为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评价债务重组绩效,分析澳柯玛债务重组的实施效果,以此判断该公司是否发挥债务重组的真正作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澳柯玛公司的绩效水平,以此展开对澳柯玛的债务重组绩效研究。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梳理债务重组动机、债务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和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并发表评述;其次,具体说明关于债务重组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概念以及文中运用到的委托代理理论、债务治理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然后,通过公司简介、重组前发展状况和公司绩效评价情况三方面介绍澳柯玛公司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债务重组方案和其执行情况说明澳柯玛债务重组的具体情况;接下来是按照指标选取的原则,在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选取16个核心指标构建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债务重组绩效评价结果;最后,根据公司债务重组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得出公司实施债务重组的启示,和提高澳柯玛债务重组后公司绩效的相关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突变级数法等方法对澳柯玛公司的债务重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债务重组对澳柯玛公司的市场绩效以及财务绩效中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而对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中的其他方面的影响较小。从长期看,债务重组对于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创新绩效三个方面的影响并不显着。总体来说,澳柯玛利用债务重组使公司在短期内获取相关收益,但是从公司的长期发展来看,公司没有因此注重和改善自身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借债务重组机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谢怡然[7](2020)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随时会遭遇经营风险。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遭遇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风险,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会被ST处理(特指对财务状况发生异常或其它非正常情况的上市公司所进行的特别处理,即ST,其公司股票被称为ST股),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面临退市风险预警,为了维持上市资格,许多上市公司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尤其是ST类公司,为了实现扭亏摘帽,多数企业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退市处理。债务重组原本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却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债务人,同时也能满足债权人保障自身最大利益的需求。当上市公司因经营状况不佳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时,与债权人协议进行债务重组,可以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尤其是ST类公司,大量的债务重组收益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免遭退市甚至破产危机;从债权人角度考虑,进行债务重组可以尽快收回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避免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失。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既有其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实际中,债务重组的实施操作并不完全规范,尤其是ST类上市公司,他们通过债务重组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操控利润,对众多投资者的判断产生了干扰,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债务重组本是解决债务问题、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方式,现在却成为ST类上市公司操作利润避免退市的工具,究其原因,一是债务重组准则不够完善,二是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对企业净利润指标的过于依赖,二者都为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我国于1998年首次颁布了债务重组准则,之后经过几次修订也未达到成熟完善的程度,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以企业的净利润指标为主,致使亏损的企业想方设法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净利润,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债务重组可以带给企业大量的重组收益,被许多上市公司用来规避退市风险,这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以期能找出有利于改善债务重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有效措施,使债务重组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国内外关于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研究很广泛,因中外经济环境的差异,实践中两者的运用也存在差异,基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在对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现实问题,以ST西北轴承的债务重组活动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文中对西北轴承公司2012-2015年间的债务重组活动过程进行了概括,首先,对西北轴承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虽然在实施债务重组活动后实现了营业利润的提高,摆脱了“ST”的称号;但通过对比西北轴承债务重组前后的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看出,其各项指标在进行债务重组活动之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其次,从财务报表项目识别出此次债务重组活动盈余管理因素,并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空间,还从经济后果方面分析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对ST西北轴承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案例的分析,指出其在债务重组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廖瑜丽[8](2020)在《LTH公司债务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而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很多公司为了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不惜高财务杠杆经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像阿里巴巴那么幸运,能成为行业中的独角兽。由于经营不善和债台高筑导致资不抵债而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也不胜枚举,很多公司因此不得不选择债务重组进行自救。于债务方来说,债务重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甩掉债务包袱,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改变公司原有的经营状态,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于债权方而言,债务重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快回笼资金,减少坏账损失,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选取四川LTH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TH公司或公司)作为债务重组分析对象,在整个化工行业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LTH和其子公司还大量担保贷款开发新业务,成立子公司,从而导致公司举步维艰,无力偿还高额的贷款利息和本金,多次被退市风险警示,濒临破产边缘。在此次债务重组之前,为了自救,LTH也曾多次尝试重组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此次长达一年时间的停牌重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协商,不断修改重组条件,最终才取得成功。完成债务重组后,LTH成功摘星脱帽,摆脱了债务危机,为公司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模式争取了喘息的机会。本文选取四川LTH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债务重组对公司的财务绩效影响这一角度入手。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此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然后对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债务重组定义,动因和方式和债务重组对债权债务人的财务影响进行阐述,进而介绍了财务绩效相关理论和本文将采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通过前面两章理论的铺垫,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案例主体部分,逻辑结构是从LTH此次债务重组的前期背景,过程和重组后的财务绩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是介绍了LTH债务重组前的背景,财务困境和可行性,然后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EVA分析法和市值分析法相结合对此次债务重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进而的得出了案例研究的相关结论,并从中获取一些启示和建议,为后续公司的进行债务重组提供一些经验和方向。本文的特色和创新大致有三处:首先是分析的内容上有所创新,本文是结合案例对债务重组后的财务绩效影响进行研究,之前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上。其次,本文选取的案例对象有所创新,LTH作为老牌的国企,可谓是内忧外患,外被债权人起诉破产清算,内有职工罢工讨薪,惨淡经营,在政府和法院的双重干预下被动选择债务重组,毕竟各方都不愿意看到一个根底深厚的老牌明星公司就这样消失,这也是一般的民企没有的待遇。最后就在LTH在债务重组方式的选择上有所创新,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并举,可弥补债务重组的短期效应,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剥离不良资产。
宋美瑾[9](2020)在《佳兆业集团债务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经济转型压力,众多的上市企业由于自身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经营决策的不恰当陷入了财务危机,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一些企业因不堪沉重的债务负担而走上了破产的道路,这其实并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为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债务重组成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然而,通过债务重组的实施是否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高其未来的发展能力还有待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给予越来越高的关注。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2009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14年12月佳兆业集团由于公司董事会成员变更引发借款偿还协议相关条款,陷入债务危机。该集团自2015年3月开始启动包括境内和境外的债务重组,重组协议于2016年7月21日正式生效。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等方法,研究了佳兆业债务重组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文章从佳兆业的基本情况入手,披露其存的相关问题,详细分析了佳兆业本次债务重组的动因、过程及方式。本文对佳兆业的绩效分析主要着眼于佳兆业债务重组前后在财务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变化情况,首先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了佳兆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此外利用事件研究法从市场表现来分析佳兆业的绩效变化情况,最后引入行业的平均数据与佳兆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佳兆业的债务重组行为对集团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耿建新,李育昆[10](2020)在《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文中提出从历史的视角回顾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发布及历次变更的原因、内容及其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债务重组准则与美国现行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比较,阐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与债务重组相关的内容,并对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概括性总结。
二、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T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山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有关债务重组的研究 |
1.2.2 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 |
1.2.3 有关盈余管理与债务重组关系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基本概念与制度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债务重组基本概念 |
2.1.2 盈余管理基本概念 |
2.2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概述 |
2.3 ST制度与退市制度概述 |
2.3.1 ST制度及退市制度的概念 |
2.3.2 我国退市制度的演变 |
3 我国ST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现状 |
3.1 ST上市公司情况简介 |
3.1.1 ST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
3.1.2 ST上市公司数量变化情况 |
3.1.3 ST上市公司数量变化原因分析 |
3.2 ST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情况 |
3.2.1 ST公司债务重组概述 |
3.2.2 ST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
4 ST山水案例分析 |
4.1 ST山水公司介绍 |
4.1.1 山水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介绍 |
4.1.2 债务重组情况简介 |
4.2 债务重组中盈余管理行为识别 |
4.2.1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4.2.2 盈余管理手段及其效果分析 |
4.2.3 新债务重组准则与退市制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3 盈余管理对ST山水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
4.3.1 盈余管理对经营状况的影响 |
4.3.2 盈余管理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
4.3.3 盈余管理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4.3.4 盈余管理对成长能力的影响 |
4.4 案例小结 |
5 对于ST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
5.1 对ST企业采取盈余管理的建议 |
5.1.1 ST应慎重使用盈余管理,着重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
5.1.2 加强公司治理力度,杜绝过度盈余管理 |
5.1.3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
5.2 对证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建议 |
5.2.1 证券监管机构把握退市力度,做好监管和信息披露 |
5.2.2 投资者识别企业盈余管理手段,谨慎投资ST企业 |
5.3 对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建议 |
5.3.1 推动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引导盈余管理进一步规范 |
5.3.2 关注会计实操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准则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债务重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债务重组准则核心变革内容评述 |
(一)债务重组定义相关评述 |
(二)债务重组适用范围 |
(三)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
(四)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
三、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会计处理实务案例 |
(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实务案例 |
(二)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实务案例 |
(三)多项方式清偿债务或者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实务案例 |
四、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3)澳柯玛公司债务重组动因及其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动因的研究 |
1.3.2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方式的选择 |
1.3.3 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债务重组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债务重组的概念界定 |
2.1.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1.3 财务效应的概念界定 |
2.1.4 财务效应的评估方法 |
2.2 债务重组及财务效应基础理论 |
2.2.1 经济后果理论 |
2.2.2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3.澳柯玛公司两次债务重组方案及实施 |
3.1 公司简介 |
3.2 行业状况分析 |
3.3 两次债务重组方案及实施 |
3.3.1 2 008年债务重组 |
3.3.2 2 012年债务重组 |
4.澳柯玛公司两次债务重组动因分析 |
4.1 两次债务重组动因相同之处 |
4.1.1 改善财务状况 |
4.1.2 保护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 |
4.1.3 维护区域性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
4.2 两次债务重组动因不同之处 |
5.澳柯玛公司两次债务重组的短期财务效应分析 |
5.1 事件研究法 |
5.2 2 008年债务重组的短期财务效应分析 |
5.3 2 012年债务重组的短期财务效应分析 |
5.4 两次债务重组的短期财务效应比较分析 |
6.澳柯玛公司两次债务重组的长期财务效应分析 |
6.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6.1.1 2 008年债务重组的长期财务效应分析 |
6.1.2 2 012年债务重组的长期财务效应分析 |
6.2 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
6.2.1 2 008年债务重组的长期财务效应分析 |
6.2.2 2 012年债务重组的长期财务效应分析 |
6.3 两次债务重组的长期财务效应比较分析 |
7.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3.1 债务重组产生的原因 |
1.3.2 债务重组方式的选择 |
1.3.3 债务重组效应的研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债务重组理论基础 |
2.1 债务重组的定义 |
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2.1 以资产清偿债务 |
2.2.2 债务转为资本 |
2.2.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
2.2.4 其他组合重组方式 |
2.3 债务重组的目的 |
2.3.1 规避退市风险,保障双方利益 |
2.3.2 优化债权债务结构 |
2.3.3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
2.4 债务重组的风险分析 |
2.4.1 债务重组的信誉风险 |
2.4.2 债务重组的失败风险 |
2.5 债务重组相关理论基础 |
2.5.1 博弈论 |
2.5.2 协同效应论 |
2.5.3 经济后果论 |
第3章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经营范围 |
3.1.2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
3.1.3 公司重大发展历程 |
3.1.4 公司所处行业背景分析 |
3.2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基本情况介绍 |
3.2.1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的背景 |
3.2.2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的过程 |
3.3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
3.3.1 偿债能力分析 |
3.3.2 营运能力分析 |
3.3.3 盈利能力分析 |
3.3.4 发展能力分析 |
3.4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实施效果分析 |
第4章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 |
4.1.1 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完善 |
4.1.2 长期偿债能力没有明显改善 |
4.1.3 存在“明股实债”的行为 |
4.1.4 存在“关联方交易”的行为 |
4.1.5 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 |
4.2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
4.2.2 注册会计师审计未尽职 |
4.2.3 监管机构监管不力 |
4.2.4 公司财务杠杆较大 |
4.2.5 粉饰利润、规避退市风险 |
第5章 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
5.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5.2 注册会计师做好审计工作 |
5.3 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信息披露 |
5.4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公司财务杠杆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债务重组是上市公司解决财务困难的有效途径 |
6.2.2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成功需要政府的支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的财务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债务重组与财务效应相关研究 |
1.2.2 债务重组方式选择及实施内容相关研究 |
1.2.3 公司实施债务重组财务效果的相关研究 |
1.2.4 债务重组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债务重组概述 |
2.1.2 财务效果概述 |
2.2 债务重组的目标、方式及内容 |
2.2.1 债务重组的目标 |
2.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2.3 债务重组的内容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信号传递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经济后果理论 |
第三章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案例简介 |
3.1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案例概述 |
3.1.1 背景概述 |
3.1.2 重组过程 |
3.2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目标 |
3.3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方式选择 |
3.3.1 资产清偿债务 |
3.3.2 债务转股权 |
3.3.3 修改债务条件 |
3.4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总体方案 |
3.4.1 协议重组综合受偿方案 |
3.4.2 协议重组(庭外)与司法重整(庭内)结合的重组方案 |
3.5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实施具体措施 |
3.5.1 对企业的财务结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
3.5.2 对企业的经营方式、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
3.5.3 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
第四章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财务效果分析 |
4.1 行业经营业绩分析 |
4.1.1 样本选择 |
4.1.2 财务绩效指标计算 |
4.1.3 提取财务绩效主因子表 |
4.1.4 财务绩效综合得分结果及分析 |
4.2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4.2.2 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4.2.4 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4.2.5 综合比率对比分析 |
4.3 公司市场绩效分析 |
4.3.1 短期市价测定分析 |
4.3.2 长期市场绩效分析 |
4.4 二重重装债务重组财务效果总体评价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2.1 加快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提升经营业绩 |
5.2.2 合理选择重组方式降低企业负债 |
5.2.3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现企业扭亏为盈 |
5.2.4 筹资多元化以改善资本结构 |
5.2.5 控制成本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债务重组 |
2.1.2 绩效 |
2.1.3 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债务治理理论 |
2.2.3 预算软约束理论 |
3 澳柯玛公司债务重组案例介绍 |
3.1 澳柯玛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重组前公司发展状况 |
3.1.3 澳柯玛公司绩效评价情况 |
3.2 债务重组的方案及执行情况 |
3.2.1 债务重组的方案 |
3.2.2 债务重组的执行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4 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4.1.1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原因 |
4.1.2 突变级数法和熵值法概述 |
4.2 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选取原则 |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4.2.4 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评价 |
5.1 数据来源和标准化处理 |
5.2 债务重组绩效评价过程 |
5.2.1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5.2.2 根据各指标权重对指标重新排序 |
5.2.3 根据突变级数法进行绩效评价 |
5.3 债务重组绩效结果分析 |
5.3.1 财务绩效结果分析 |
5.3.2 非财务绩效结果分析 |
5.3.3 综合绩效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澳柯玛债务重组的启示与改进建议 |
6.1 澳柯玛公司债务重组启示 |
6.1.1 债务重组可避免清算,维护多方利益 |
6.1.2 积极借助外界的力量,保证重组顺利实施 |
6.1.3 注重债务重组的经济实质,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
6.2 澳柯玛公司债务重组后提升公司绩效的建议 |
6.2.1 强化公司技术创新优势,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 |
6.2.2 注重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效率,提高公司营运水平 |
6.2.3 加强主营产业的营销能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
6.3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债务重组基本概念 |
一、债务重组定义 |
二、债务重组方式 |
三、债务重组动机 |
第二节 盈余管理基本概念 |
一、盈余管理定义 |
二、盈余管理特征 |
三、盈余管理动机 |
四、盈余管理方式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 |
三、经济后果论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现状 |
第一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识别 |
第二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二、利用不良资产抵债进行盈余管理 |
三、通过债务重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
第三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掩盖公司亏损的实际情况,造成相关利益者视觉错位 |
二、盈余质量没有持续性,难以维持公司信誉 |
三、无法起到有效地完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作用 |
第四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
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三、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 |
第一节 案例公司概况 |
一、公司成立发展情况 |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
三、主要股东重组前后持股情况 |
第二节 债务重组背景与过程 |
一、债务重组背景 |
二、债务重组过程 |
第三节 债务重组执行情况 |
第四节 债务重组效应分析 |
一、对净利润的影响分析 |
二、财务指标分析 |
第五节 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
一、盈余管理识别 |
二、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三、盈余管理空间、手段分析 |
四、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
第六节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债务重组的方式简单 |
二、以债务重组为工具盲目追求短期利润 |
三、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抗风险能力不强 |
第五章 基于公司视角及外部监督角度的建议 |
第一节 基于公司角度的建议 |
一、合理制定债务重组方案,才能保证重组目标的实现 |
二、加强公司治理力度,注重企业长期发展能力 |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第二节 基于外部监督角度的建议 |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使盈余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
二、改进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增强参与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
三、增强外部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强化外部监督的功能作用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8)LTH公司债务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1.3.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债务重组理论概述 |
2.1.1 债务重组的定义 |
2.1.2 债务重组的动机 |
2.1.3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1.4 债务重组的对公司的财务影响 |
2.2 财务绩效概述及评价方法 |
2.2.1 财务绩效概述 |
2.2.2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TH公司债务重组前期背景 |
3.1 政策背景 |
3.1.1 化工行业政策 |
3.1.2 退市政策 |
3.2 LTH公司背景 |
3.3 LTH公司债务重组前的财务困境 |
3.3.1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
3.3.2 .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
3.3.3 .营运能力持续降低 |
3.4 LTH公司债务重组动因及可行性 |
3.4.1 LTH公司债务重组动因 |
3.4.2 LTH公司债务重组可行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TH公司债务重组过程 |
4.1 LTH公司债务重组方案 |
4.2 LTH公司债务重组历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TH公司债务重组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
5.1 实施债务重组对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5.1.1 偿债能力分析 |
5.1.2 盈利能力分析 |
5.1.3 营运能力分析 |
5.1.4 发展能力分析 |
5.2 实施债务重组对公司的EVA的影响分析 |
5.2.1 EVA评价原理 |
5.2.2 LTH债务重组后EVA分析 |
5.3 实施债务重组对LTH公司市值影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LTH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启示与建议 |
6.1 案例启示 |
6.1.1 剥离处置部分低效资产,全面优化资产结构 |
6.1.2 公开处置部分转增股票并引入重组方 |
6.1.3 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优化经营业务结构 |
6.1.4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 |
6.2 相关建议 |
6.2.1 紧跟政策,争取政府支持 |
6.2.2 充分利用我国上市与退市制度 |
6.2.3 重组应兼顾相关各方的利益 |
6.2.4 坚持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结合 |
6.2.5 投资者和债权人应顾全大局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佳兆业集团债务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 |
1.3.2 本文的不足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债务重组内涵 |
2.1.1 债务重组的含义 |
2.1.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2.2 相关理论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经济后果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债务重组动因研究 |
2.3.2 债务重组方式研究 |
2.3.3 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研究 |
3 佳兆业债务重组案例介绍 |
3.1 佳兆业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股权结构 |
3.1.3 业务板块 |
3.1.4 问题披露 |
3.2 佳兆业债务重组动因分析 |
3.2.1 业务中断及境内诉讼 |
3.2.2 现金流动性严峻 |
3.2.3 有息债务增加的压力 |
3.2.4 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 |
3.2.5 初步清算分析 |
3.3 佳兆业债务重组过程 |
3.4 佳兆业债务重组内容 |
3.4.1 境内债务重组 |
3.4.2 境外债务重组 |
3.4.3 再次境外债务重组 |
4 佳兆业债务重组绩效分析 |
4.1 债务重组对绩效影响的途径分析 |
4.1.1 通过信息披露影响公司股价 |
4.1.2 通过修改债务条款取得重组收益 |
4.1.3 通过改进公司治理提升经营绩效 |
4.2 债务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
4.2.1 盈利能力 |
4.2.2 偿债能力 |
4.2.3 营运能力 |
4.2.4 发展能力 |
4.3 债务重组市场绩效分析 |
4.3.1 累计超额收益率 |
4.3.2 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 |
4.4 债务重组行业比较分析 |
4.4.1 经营分析比较 |
4.4.2 财务比率比较 |
4.4.3 盈利预测比较 |
5 结论及启示 |
5.1 结论 |
5.2 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出台与历次变迁 |
二、债务重组准则之中美比较 |
1. 债务重组的定义。 |
2. 债务重组的方式。 |
3. 以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
4.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 |
5. 修改其他债务条款的会计处理。 |
6. 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
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相关规定 |
四、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应发挥的作用 |
四、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T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山水为例[D]. 刘国洋.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2]债务重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J]. 韩福才. 财会通讯, 2021(03)
- [3]澳柯玛公司债务重组动因及其财务效应研究[D]. 陈静. 东华大学, 2020(04)
- [4]上市公司JZY债务重组案例研究[D]. 潘德全.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5]二重重装债务重组的财务效果研究[D]. 韩雅筠.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6]澳柯玛债务重组绩效研究[D]. 李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7]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西北轴承债务重组为例[D]. 谢怡然.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LTH公司债务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D]. 廖瑜丽.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9]佳兆业集团债务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 宋美瑾. 北京印刷学院, 2020(12)
- [10]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J]. 耿建新,李育昆. 财会月刊,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