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确保质量

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确保质量

一、空军后勤装备研制确保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关泠[1](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何岸[2](2020)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主题为: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以这个主题为核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资源极为缺乏的岛国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为何忽视了极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保护,从而导致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以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由于研究主题属于战略研究领域中关于战争失败的研究范围,所以本文根据战争失败研究的代表性着作《军事灾难:战争失败的剖析》一书提出的导致战争失败的“军事灾难”产生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加以分析,首先确认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属于战争失败中的典型“军事灾难”,而这种“军事灾难”的产生绝非单一因素所导致。其次,分别从纵向层次与横向领域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其中,纵向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军队、战区/舰队、部队四个层次,分别对应战略研究中的大战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次。横向的研究则分为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领域,并按照这四个领域依次探寻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导致其失败的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原因,总结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于当今海洋战略的启示。

林高松[3](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程曼莉[4](2020)在《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军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装备采办费用逐年增加。这直接导致了武器装备采办过程中“拖进度、降指标、涨成本”现象(以下简称“拖降涨”)频生,甚至成为世界各国国防采办的痼疾。所谓“拖降涨”,表现为:采办费用超支,国防预算压力加大;采办进度延滞,影响装备更新换代;性能指标降低,难以实现预定军事能力。针对“拖降涨”问题,世界各国积极推行了采办改革和管理倡议,其中以美国为甚。尽管“拖降涨”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但某些武器装备绩效得以改善。研究表明,“拖降涨”实际上是国防采办在以武器装备为代表的项目层面的绩效问题,核心指标包括成本、进度、技术性能。为此,本文以美国武器装备采办案例和研究报告等文献为研究素材,试图从动态能力视角在项目管理层面研究国防采办绩效问题,找到项目绩效差异的根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以期为提高我国国防采办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动态能力,按照学界趋同的观点,从能力配置资源的角度出发,以某一具体商业过程为依托,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战略管理问题。国防采办的不确定性与动态能力研究方向相吻合,动态能力在研究方法上适应国防采办实例。本文构建动态能力的分类、演进、影响的一体化研究框架,对美国国防采办绩效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以成本和进度为研究指标,着重阐明国防采办绩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改进国防采办绩效上面。全文基本结构如下:第1章为导论,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概述研究内容及方法,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2章描述性统计“拖降涨”表现特征并分析背后存在的问题,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第3章构建全文的理论框架与基础。第4~6章回答“怎么办”问题:其中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从技术和组织角度理论分析动态能力形成并提高国防采办绩效的路径,第6章案例论证分析前文提出的观点。第7章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在分析研究不足的基础之上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回顾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研究现状,从文献综述和基本理论两个角度构建研究基础。梳理美国国防采办绩效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的文献,一方面分析绩效影响因素的共性,将其分为军事需求、技术风险、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经济环境五类,发现当前研究缺乏对绩效影响因素相关性,尤其是绩效影响关键与根源的分析;本文第2章描述性统计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特征并找出关键要素,研究表明众多因素表现出不确定性特征,其中装备需求不确定是主因,政治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是其深层原因。另一方面找出当前研究方法的共性——典型案例为主和数据(通常密级度较高)定量分析为辅,分析主客观条件并对通用研究方法进行适应性改造,确定本文研究方法:案例贯穿全文,公开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逻辑推导模型和仿真演绎搭建理论基石,典型案例验证全文理论逻辑演绎。同时,将文献推导的绩效影响深层原因——不确定性作为全文逻辑起点,探索动态能力理论对本议题的理论适应性,构建理论基础。2.建立动态能力视角下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的理论研究框架。动态能力是企业面临不确定性环境的战略缓冲,美国国防采办系统需按照“企业”定位提高管理效能。理论框架构建过程如下:第一,对美国国防采办系统(DAS)的组织性质进行定位。第二,归纳美国国防采办动态能力的管理理念。第三,分析动态能力结构的维度。第四,分析动态能力对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形成研究框架:国防采办的动态能力本质存在于流程裁剪过程中,即采办流程根据项目进程、产品属性或产品周期进行适应性裁剪;形成动态能力首先需具备对装备需求的感知,并从技术上实现、组织上保障,具体说在技术上针对装备需求实现模块化,组织上针对因需求模块化造成的流程裁剪提供组织保障、即组织柔性化,并协调国防工业部门和国防监管部门在项目管理层面的柔性化。3.从技术柔性角度分析美国国防采办过程中如何形成动态能力并对采办绩效产生影响。第一,从技术柔性的作用总结转化范围、转化时间、转化成本三大指标,判定装备需求模块化是一种代表技术柔性发展的新兴方向,即将武器在设计时对需求逐级分解成不同级别的系统构成,将不同的子系统视为不同功能的模块,共同构成满足军方装备需求的系统模块;从装备需求模块化进展可见技术柔性能力不断增强。第二,以Badwin&Clark(2004)的模型分析模块化对国防采办增加决策者选择权的原理;数学模型推导分析技术柔性是企业实现需求适应性的最优选择原理。第三,分析技术柔性对采办绩效的影响,即在装备需求模块化中,不同程度的模块化对绩效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模块化从规模经济和替代经济角度不同程度降低采办成本;通过并行工程原理,缩短研制生产周期。4.从组织柔性角度分析国防采办“嵌套型制度科层”问题,并建模以系统动力学工具模拟分析美国国防采办组织柔性化如何形成动态能力并对采办绩效产生影响。第一,组织柔性反映在组织结构属性中,组织结构柔性化提高组织柔性的形成。第二,以美军采办绩效审查体系表现出典型的“嵌套型制度科层”为例,组织内正规化与非正规化、复杂化与简单化、集权化与分权化的矛盾给管理者带来信息传递质量和速率的下降,造成一定程度的决策延迟,影响采办绩效;这也是组织层面动态能力影响采办绩效的主要障碍。第三,将“嵌套型制度科层”问题建模,按照国防采办柔性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影响决策延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对三种项目指挥链的决策影响。第四,用系统动力学Vesim软件模拟,构造传统四级项目指挥链,综合IPT结构和信息共享的四级、三级指挥链这3种绩效审查组织结构的信息传递决策延迟模型,调整参数反映以上3种决策组织结构,模型通过检验并得出模拟图。第五,由模拟图可知,组织过程沟通中存在的“牛鞭效应”,即下级信息到上级信息波动逐渐增大的扭曲现象。三级指挥链比四级指挥链更能克制信息扭曲,但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等级制结构传递信息,不重视信息在成员之间共享,信息扭曲现象缓解不佳,不利于快速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四级指挥链信息共享式决策延迟中,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军种执行官(CAE)信息负载明显偏大,这是因为该层级是美军信息掌握最多对采办项目前途具有实际控制权的管理层,与事实及美军政策相符。5.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技术柔性和组织柔性对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的改善。第一,介绍案例研究设计思路,并按照标准筛选典型案例三组。第二,从技术柔性角度考察影响采办绩效的动态能力,以第一组案例为历史纵深考察装备需求模块化反映的技术柔性程度不同造成的绩效差异,以第二组案例为参照,比较宙斯盾代表性武器系统与相关武器的采办绩效。其中,第一组案例为主案例,第二组为辅案例。两组案例以美国宙斯盾系统推行开放式系统架构(MOSA)政策为例,从宙斯盾系统本身的技术进步——基线(baseline)从0到9.0版本的升级,展现国防采办模块化的发展历程,或者说反映武器的模块化程度,即经过产品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到组织模块化、生产网络模块化。第三,从组织柔性角度考察影响采办绩效的动态能力,以第三组案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IPT)变迁对照比较,并嵌入同期国防采办绩效审查组织变迁,论证管理组织柔性化过程下项目信息沟通上改善“嵌套型制度科层”的效果。研究以F-35和F-22为代表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为主案例,同期国防采办绩效审查体系变迁为辅案例;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验证缓解“嵌套型制度科层”形成组织柔性能力对国防采办绩效的影响。可见国防采办只有在“嵌套型制度科层”改进的背景下,项目层面的模块化在技术上和组织上才有产生和实现的可能。6.立足我国国防采办现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我国当前装备采办未实行一体化“项目制”,总结美国执行项目制经验并判断提高采办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由此得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国防采办绩效评价体系应考虑项目的可拓展性。第二,以国防采办流程控制为前提实现流程裁剪并形成项目管理层面的动态能力,在以下四方面满足流程控制实施条件:(1)出台采办流程的法规、指导手册等正式文件明确采办流程与责任分工;(2)审查组织一体化,加大军种的提前介入;(3)成立专门负责成本和技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4)形成统一数据平台。第三,从“自上而下”政府推动和“自下而上”市场牵引两方面做好采办需求模块化规划;其中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划是重点,自下而上的产业发展是基础。第四,以增加授权、协调和激励为主提高国防采办组织柔性化。国防采办项目管理从技术和组织两方面合力形成动态能力,才能应对以需求不确定为主的采办环境,提高国防采办绩效。

彭锁[5](2020)在《兰德公司对中国军事安全的研究(2016-2019)》文中研究说明兰德公司是全球顶尖军事问题研究机构,作为着名智库,从其建立一直与美国军方保持密切的合作,成为美国着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对一些重大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兰德公司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较早,形成大量的研究成果,一些推断和预测,深刻影响着美国对华决策。了解兰德公司最新对华军事研究,分析其对美国官方对华政策的影响及变化趋势,为我们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2016年初,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开始进入深化和改革新阶段,兰德公司相应研究成果的数量也持续增加,集中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也是了解和掌握国外对中国军改态度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16年至2019年兰德公司对军事安全的研究成果,军事安全具体包括对军事威胁和军事能力。在评估中国军事方面存在的威胁,特别是在海外利益和新兴空间领域兰德公司给予较多关注。在评估中国军事能力发展时,兰德公司认为,中国军事能力的发展是根据对外界威胁评估不断调整变化的,相应在评估中国军事能力中的军事改革、军事训练、军事战略和军事装备等方面,兰德公司在评估中国军队基础能力,也围绕中国在保护海外利益和新兴空间领域方面的能力发展发布一系列报告,如中国军队的运程能力和远程装备,并且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兰德公司认为,中国军队联合化、系统化发展突出,在军事改革、训练、战略等都可以体现,这也是本文总结的重点。兰德公司在研究中国军事安全方面的同时,也在给出美国相应的应对策略,其中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按照年份的不同,2016年—2017年,兰德公司给美国的应对建议的总特点是竞争性和合作性建议并存,但到2018年—2019年的研究报告,经梳理,竞争性报告呈上升趋势,甚至有些报告将中国列为美国的“威胁”因素。为研究兰德公司对美国政府官方的影响。本文选取2019年美国国防部办公室年度报告《中国军事与安全研究报告(2019)》文本,将其中与兰德公司对华军事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罗列出部分观点相一致的地方,发现有些对华军事方面的研究内容高度一致,甚至重合,体现出兰德公司在美国军方的影响力,并从兰德公司与美国军方的关系、美国自身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黄毓森[6](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争,是人类社会一种复杂且特殊的交往形式,其发展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战争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战争造成不同的影响。经济,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则在战争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更为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整体战略的确定、作战对象的认定,抑或是作战手段、作战模式的选择,无一不受到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论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现代战争的经济动因、经济基础、经济成本以及经济收益等方面展开论述。论文从自然空间利益、社会空间利益、认知空间利益三个层面出发,对战争的动因展开探讨。通过分析,论文认为现代战争的动因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网络的交融而显得愈发多元,但归根结底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随着现代战争技术含量的持续提升,战争对社会经济支撑的要求也正日益提高。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经济发展模式,而非过去那种基于原料与劳动力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深刻转变,也会对建立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战争产生诸多影响。论文从战争物质生产、军事人力资源、战略战术制定三个方面出发,对现代战争的经济基础进行探讨。在人类的军事实践活动中,战争并非完全被动地决定于社会经济状况,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战争的社会经济功能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战争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阻滞的影响;另一方面,战争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这是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研究最为基本的思考起点,也是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研究的逻辑基础。按照时间维度展开,论文对现代战争准备期间——进行期间——结束之后的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现代战争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多维度透析,以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战争的经济成本。与此同时,论文还从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以及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与社会转移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战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分析现代战争的动因、经济基础以及战争的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未来应该以怎样的思维、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邵世纲,杨泽萱,张欣[7](2019)在《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态势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介绍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工程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国外主要国家武器装备综合保障体制机制特点及其发展态势,对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体系具有重要启示,并提出加强我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包家钰[8](2019)在《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孙子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伴随信息与空权时代的同步到来,现代战争形态和武装力量的发展经历深刻变化。为适应现代战争趋势、全面替换老旧战机,美自2001年正式启动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拟打造一型多用途且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通用化空战平台,服役美空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至2030年将占美军战术战机编制的90%,成为美军未来空中力量的代名词。这款发端于网络中心战理论、成熟于空海一体战构想、应用于美重返大国竞争的新型空战平台折射出了美空中力量战斗力建设的转型,并随项目国际合作的推进,深入亚太地区,展开前沿部署,形成军事威慑。基于以上认识,除第一章专门阐明研究目的意义、基本概念及方法思路外,本文主体分三部分。其中,第二、三章从美军战术战机的发展背景出发,结合近年来美官方文献,梳理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生成与检验情况,通过指标分析、效能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型机战斗力形成与发挥过程中的有益做法及存在不足;第四章根据美在研发、武装与作战等方面的具体构想与做法,分析F-35型机战斗力要素的组合形式及基本原理,以探其作战能力建设的方法路径;第五章则结合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具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总结隐形战机战斗力生成的客观规律,以鉴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作战能力建设。

刘喆[9](2019)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将有限的国家资源在国防部门与民用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政策问题。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已被广泛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无法形成明确共识,而且现有文献大多将国家采取的国防战略考虑为外生给定的因素,忽略了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影响这一事实。本文的主题是研究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期望通过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考察国防战略因素在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找出中国国防支出政策以及国防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提高国防支出的效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理论和实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内容有:(1)对国防支出概念的界定与分类。本文强调了国防战略的三大决定因素,即国家利益、国家大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综合国力。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的国防战略进行了分类,即全球威慑型、积极防御型、联盟型和中立型。(2)梳理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总结出中美两国国防战略中不变的指导思想(全球威慑与积极防御),以及在各自不同的国防战略思想指导下建设与运用国防力量的不同方式。(3)将国防战略量化到实证模型当中,检验和比较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美国总国防支出在长期和短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但美国海外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着为负;国防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4)在立足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前提下,提出了加强中国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可行性政策建议:一是保持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与增速,实现国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国防支出结构,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深化国防经济经营主体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防支出规模需求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国防规模需求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探讨了不同国防战略对国防支出规模和结构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又分析了不同规模与结构的国防支出通过不同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安全效应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二,将国防战略因素纳入到实证模型中,对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的确不同。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修正后的巴罗模型(Barro Model)为基础,利用协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测试(auto-regressive distributive lag,ARDL)来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分析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效应。对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效应的同时考察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准确、更有意义。

李月心[10](2019)在《目的论视角下军事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尽管国内外翻译界有不少关于军事翻译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军事翻译地位和作用,针对军事文本翻译的研究较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实践,而影响译文目的的关键因素是译文的目标读者。自目的论提出以来,翻译界针对该理论在军事文本翻译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军事术语及军事科技英语的翻译研究,缺乏对军事文本的典型特点及翻译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鉴于此,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态势报告》英译汉实践为例,探讨军事文本的典型特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着重介绍了该理论的指导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以将其应用于军事文本的翻译实践中。结合《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态势报告》翻译实践,本文分析军事文本的典型特点:在词汇方面,大量使用军事术语及含有军事意义的普通词汇;在句法方面,多使用长难句和被动句。通过分析《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态势报告》的翻译目的,即忠实传达源语军事信息,确保译文读者的可读性,本文根据目的论指导原则,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即通过直译和注释方法准确传达原文军事术语信息,并满足读者期待;使用转换法、切分和增词方法翻译长难句和被动语态,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通过这些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具有典型特点的军事文本的翻译必须采用可行的翻译方法,准确传达源语文本信息,最大可能地使译文读者了解源语文本所承载的军事信息,以实现交际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通过运用翻译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军事文本的典型特点,结合翻译实践目的,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学者对军事文本翻译的研究兴趣,并对以后军事文本翻译实践及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二、空军后勤装备研制确保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军后勤装备研制确保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任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任务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对象的选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战争失败研究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
        三、研究综述小结与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核心论点、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论点
        二、研究架构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价值与论文结构
        一、论文价值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上交通线与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况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基本情况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分布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构成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特点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战争的影响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影响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军作战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述
        一、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1-1942
        二、太平洋战争中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2-1943
        三、太平洋战争后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3-1944
        四、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4-194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政治原因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日本的地缘环境、国家角色定位以及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一、地缘政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的地缘环境与国家角色定位
        三、近代日本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四、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政治因素: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转换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同盟体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演进与转换
        三、国际政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保交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
    第一节 海军战略因素:日本海军战略理论的僵化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海军战略理论中的海上交通线
        二、海上交通线保护在日本海军战略理论中的角色与地位
        三、日本海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研究及其影响: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四、海军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海军战术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缺陷
        一、海军战术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战时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演变与缺陷
        三、海军战术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情报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一、海军情报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三、海军情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组织原因
    第一节 国家组织因素:政府与军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统帅权独立与军政二元化体制
        二、政府与军部分立
        三、国家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军队组织因素:陆海军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军政与军令并立
        二、陆军与海军对立
        三、军队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组织因素:海军各单位之间无法有效协凋
        一、海军省与军令部
        二、舰队与镇守府
        三、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四、海军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对手原因
    第一节 误判因素:战前美国海军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态度与日本海军的误判
        一、无限制潜艇战与国际法
        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三、误判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误导因素: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一、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三、误导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打击因素: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一、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三、打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凡例
附录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运输船队的名称与类型
参考文献

(3)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
        二、法治环境
        三、军事改革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统一困境
        二、周边事态纷争
        三、西方大国遏制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一、尊重军人共识
        二、优待军人传统
        三、军人权益维护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结构与方法
第2章 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特征与主要问题
    2.1 国防采办绩效特征
    2.2 影响国防采办绩效的主要因素
    2.3 国防采办业务模式问题
    2.4 小结
第3章 美国国防采办中的动态能力研究
    3.1 国防采办系统的“企业”定位
    3.2 国防采办中的动态能力
    3.3 国防采办动态能力分解
    3.4 动态能力对国防采办绩效的影响机制
    3.5 小结
第4章 技术柔性与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研究
    4.1 技术柔性:装备需求模块化
    4.2 装备需求模块化的价值
    4.3 装备需求模块化对国防采办绩效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组织柔性与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研究
    5.1 国防采办组织结构柔性化
    5.2 IPT的嵌套型制度科层矛盾
    5.3 嵌套型制度科层的决策延迟问题模型
    5.4 组织柔性化中的决策延迟系统动力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美国国防采办绩效案例研究
    6.1 案例研究设计
    6.2 技术柔性对采办绩效的影响:以宙斯盾为例
    6.3 组织柔性对采办绩效的影响:以IPT演变为例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表1 2003~2019年部分武器的需求变动成本弹性ε_1
参考文献
后记

(5)兰德公司对中国军事安全的研究(2016-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资料来源
    五、研究框架内容
    六、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兰德公司及其研究概况
    第一节 兰德公司背景与管理
        一、兰德公司背景
        二、兰德公司的管理
    第二节 兰德公司研究特点与成就
        一、兰德公司研究特点
        二、兰德公司的研究成就
    第三节 兰德公司关于中国研究概况
        一、兰德公司关于中国的研究
        二、兰德公司关于中国军事安全研究分析(2016‐2019)
第二章 兰德公司对中国军事安全威胁评估
    第一节 领土争端与美国军事存在
        一、日本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威胁
        二、南海领土争端
        三、美国军事干预与军事存在
    第二节 海外和新兴领域
        一、海外利益面临的威胁加剧
        二、网络和空间领域军事竞争日益激烈
第三章 兰德公司对中国军事能力的评估
    第一节 军事改革
        一、组建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应对新安全领域威胁
        二、重组军队组织结构服务于军事现代化
        三、组建解放军火箭部队取得显着成就
        四、中国空军后勤系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兰德公司对中国军队远程投射能力的关注
    第二节 军事训练
        一、训练环境更加接近现实场景
        二、多兵种联合化训练加强
        三、演习训练趋向复杂化
        四、中国空军强化海上训练增强远程能力
    第三节 军事装备
        一、测试和部署新的高科技装备
        二、远程战略平台与装备持续发展
        三、投资研究新空间领域装备
    第四节 军事战略
        一、完善并实践战略威慑概念
        二、积极防御和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是中国军事战略重点
        三、系统思维贯穿解放军军事活动
第四章 兰德公司对美国政府的建议
    第一节 2016-2017年总特点:竞争与合作性建议并行
    第二节 2018-2019年总特点:竞争性建议上升
第五章 兰德公司在美国对华军事评估的影响及原因
    第一节 兰德公司在美国对华军事评估的影响
    第二节 兰德公司影响美国对华军事研究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战争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战争经济基础的研究
        1.2.3 关于战争经济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与经济理论概述
    2.1 战争的经济本源
        2.1.1 战争的经济根源
        2.1.2 战争的经济起源
        2.1.3 战争的经济动因
    2.2 战争的经济基础
        2.2.1 武器装备生产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2.2.2 军事人力资源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2.2.3 军队作战方式与组织结构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2.3 战争的社会经济功能
        2.3.1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
        2.3.2 对社会制度变革的催化
        2.3.3 对技术进步的牵引
第三章 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现代战争动因
    3.1 自然空间利益
        3.1.1 自然资源控制权
        3.1.2 战略通道控制权
    3.2 社会空间利益
        3.2.1 地缘政治主动权
        3.2.2 经济秩序主动权
        3.2.3 科技发展主动权
    3.3 认知空间利益
        3.3.1 社会安全认知
        3.3.2 意识形态传播
        3.3.3 战略威慑效应
第四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基础
    4.1 战争物质生产的经济基础
        4.1.1 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4.1.2 民用部门生产能力
        4.1.3 国家战争动员能力
    4.2 军事人力资源的经济基础
        4.2.1 军事人员的队伍规模
        4.2.2 军事人员的职业技能
        4.2.3 军事人员的身体素质
    4.3 战争形态演变的经济基础
        4.3.1 军事战略的制定
        4.3.2 战争样式的变化
        4.3.3 军队体制的变革
第五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成本
    5.1 战争准备期间的经济成本
        5.1.1 战争准备期间的人员成本
        5.1.2 战争准备期间的物资装备成本
        5.1.3 战争准备期间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5.2 战争进行期间的经济成本
        5.2.1 战争进行期间的人员成本
        5.2.2 战争进行期间的物资装备成本
        5.2.3 战争进行期间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5.3 战争结束后的经济成本
        5.3.1 战争结束后的人员成本
        5.3.2 战争结束后的社会重建成本
        5.3.3 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第六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收益
    6.1 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6.1.1 经济发展安全环境的改善
        6.1.2 社会制度的变革
        6.1.3 军事人员与设施的社会转移
    6.2 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
        6.2.1 社会消费需求增加
        6.2.2 拉动社会就业增长
        6.2.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6.3 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与社会转移
        6.3.1 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
        6.3.2 军事技术社会转移的价值运动
        6.3.3 军事技术社会转移的溢出效益
第七章 对中国特色富国强军之路的启示
    7.1 以国家发展利益为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向
        7.1.1 确立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军事战略
        7.1.2 建设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7.1.3 统筹运用军事力量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7.2 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
        7.2.1 系统论视角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7.2.2 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内涵剖析
        7.2.3 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现路径与政策举措
    7.3 走军民融合道路实现富国强军
        7.3.1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军事力量建设的未来走向
        7.3.2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7.3.3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抓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态势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工程发展历程
2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现状
    2.1 美国
    2.2 俄罗斯
    2.3 英国
    2.4 其他国家
3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态势及特点
    3.1 贯彻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管理理念
    3.2“现役、预备役、合同商”军民一体化的多元保障模式
    3.3 建立强有力的区域保障体系
    3.4 武器装备保障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
4 对我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
    4.1 建立规范高效的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综合保障体系
    4.2 构建贯穿型号全寿命周期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工作体系
    4.3 统筹建设区域化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结构布局体系
    4.4 在武器装备建设中全面提升综合保障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5 结束语

(8)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局限
第二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规划
    2.1 战机发展沿革
        2.1.1 吸取越战经验,重视战术战机
        2.1.2 着眼制空威胁,发展隐形战机
        2.1.3 适应联合构想,打造通用平台
        2.1.4 逐步升级战力,批次替换成军
    2.2 战机作战能力规划
        2.2.1 集成现役弹药,瞄准多域作战
        2.2.2 强调隐形技术,寻求战略威慑
    2.3 体系作战能力规划
        2.3.1 集成信息优势,获取战场情报
        2.3.2 依托数据链路,支持体系作战
第三章 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检验现况
    3.1 战机战力发展成效
        3.1.1 升级软件配置,快速形成战力
        3.1.2 发挥隐形优势,强化亚太部署
    3.2 战机战力发展局限
        3.2.1 虽实现批量服役,但实际战备效能有待提升
        3.2.2 虽实现平台通用,但单机空战能力有所弱化
    3.3 体系作战能力检验
        3.3.1 链接海战网络,形成战术优势
        3.3.2 推动机舰整合,升级海基战力
        3.3.3 转变战术角色,主导火力运用
第四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解析
    4.1 立足发展,采取“需求+技术”的研发模式规划战力
        4.1.1 军事需求牵引技术路径转变,以明确战斗力发展
        4.1.2 技术因素推动军事需求升级,以促进战斗力质变
    4.2 数据支撑,采取“平台+武器”的武装模式形成战力
        4.2.1 以数据为基础,结合武器平台,形成标准化战力
        4.2.2 以平台为中心,丰富武器配置,形成多样化战力
    4.3 基于体系,采取“信息+火力”的作战模式强化战力
        4.3.1 补充前线作战网络,协同多域平台火力
        4.3.2 打破军种界限桎梏,整合空海作战体系
第五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启示
    5.1 适应趋势,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5.1.1 需求牵引,划定战斗力发展路径,跨领域集成技术优势
        5.1.2 注重软件,适应战斗力因素转变,加快数据化基础建设
    5.2 体系建设,优化武器装备功能结构
        5.2.1 信息赋能,协同多领域战术平台,发挥体系作战优势
        5.2.2 节点链接,强化装备体系化功能,着力弥合军种界限
    5.3 聚焦影响,谋求主战平台战力延伸
        5.3.1 基于军工贸易,以点牵线,引领装备发展趋势
        5.3.2 深化军事合作,以线构面,强化区域政治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二、国防战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三、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防战略的概念与分类
        一、国防战略概念界定
        二、国防战略的分类
    第二节 国防战略影响国防支出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一、国防支出通过需求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二、国防支出通过供给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三、国防支出通过安全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章 中美国防战略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美国防战略历史演进
        一、二战以来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二、二战以来中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三、中美国防战略的差异比较:全球威慑与积极防御
    第二节 中美国防战略差异的现实表现
        一、军兵种结构差异比较
        二、国内外基地布局差异比较
        三、军事同盟安排差异比较
        四、军事科技发展思路差异比较
第四章 中美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美国防支出状况比较分析
        一、中美国防支出的规模状况比较分析
        二、中美国防支出的结构状况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一、中美GDP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二、中美GDP构成及变化比较分析
第五章 不同国防战略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
    第一节 实证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构建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ADRL边界协整检验
        三、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效应估计
        四、稳定性检验
        五、实证结果检验说明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美国总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
        二、美国海外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消极影响
        三、中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第二节 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对策
        一、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基本原则
        二、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政策措施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目的论视角下军事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2 Task Process
    2.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2.1.1 Allalyses of features of military texts
        2.1.2 The preparation of military terms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roofreading and reflection on translation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Skopos Theory
    3.1 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3.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3.2.1 Skopos rule
        3.2.2 Coherence rule
        3.2.3 Fidelity rule
    3.3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military texts
Chapter 4 Case Study
    4.1 Typical features of military texts
        4.1.1 At lexical level
        4.1.1.1 Military terms
        4.1.1.2 Common words with military meanings
        4.1.2 At syntactic level
        4.1.2.1 Frequent use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4.1.2.2 Extensive use of passive voice
    4.2 Analyses of translation of military tex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4.2.1 Purposes of E-C translation of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4.2.1.1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information
        4.2.1.2 Readability-orientation in translated texts
        4.2.2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in E-C translation of Annual Report toCongress
        4.2.2.1 Literal translation
        4.2.2.2 Annotation
        4.2.2.3 Shift of perspective
        4.2.2.4 Division
        4.2.2.5 Amplific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Source Text
Appendix B:Target Text

四、空军后勤装备研制确保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2]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D]. 何岸. 北京大学, 2020(03)
  • [3]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 [4]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美国国防采办绩效研究[D]. 程曼莉. 中央财经大学, 2020
  • [5]兰德公司对中国军事安全的研究(2016-2019)[D]. 彭锁. 国际关系学院, 2020(08)
  • [6]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D]. 黄毓森.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7]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态势及启示[J]. 邵世纲,杨泽萱,张欣.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9(03)
  • [8]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D]. 包家钰.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9]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D]. 刘喆. 湖北大学, 2019(05)
  • [10]目的论视角下军事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D]. 李月心.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空军后勤装备发展确保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