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定注射液与其他7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观察

兴定注射液与其他7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观察

一、杏丁注射液与其它7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英,杨小兰,詹维,徐敏[1](2019)在《双黄连注射剂临床配伍文献评价》文中认为目的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8年9月双黄连注射剂配伍的相关文献,并归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47篇,经筛选共纳入66篇,涉及药物48种。选择不同溶剂时可能出现不溶性微粒数超标;双黄连注射剂与部分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维生素电解质、激素类、中成药等的静脉用药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溶剂选择不当会影响配伍效果,临床应严格按说明书推荐溶剂配伍,控制药物浓度,避免不溶性微粒数超标,与酸性药物配伍时应谨慎使用,正确规避配伍禁忌。

潘晓艳[2](2019)在《质子泵抑制剂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述近年来发表的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配伍禁忌,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归纳整理2008-2018年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关于质子泵抑制剂的配伍禁忌方面的文献资料。结果质子泵抑制剂可与多种类型药物发生配伍禁忌。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在输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其它药物同瓶配伍,接续输液时应用0.9%NS冲洗输注管路。

张盛[3](2019)在《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心脏性疾病终末期,临床上多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的。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存在不良反应且只能改变生活质量不能根治。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整合作用的特点,且副作用少。真武汤作为中药复方的代表,临床用药经验表明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有显着疗效。中药对不同状态个体大多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对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P450酶的表达和活性的调控也可能完全不同。鉴于真武汤在临床治疗慢性心衰时常常需要联合用药,因此研究真武汤对正常大鼠和慢性心衰疾病状态的大鼠P450酶活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探讨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Chonic heart failure,CHF)疾病状态大鼠体内7种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酶活性和m RNA表达的影响,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为真武汤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1)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体内7种CYP450酶(CYP1A2、CYP2B1、CYP2C6、CYP2C7、CYP2C11、CYP2D2、CYP3A1)对应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双氯芬酸、阿莫地喹、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2)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状态大鼠(n=24)和慢性心力衰竭状态大鼠(n=30),正常状态大鼠均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真武汤低、中、高剂量(2.1875,4.375,8.75g/kg)组;与此同时,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CHF模型,并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真武汤低、中、高剂量(2.1875,4.375,8.75g/kg)组。所有大鼠均连续灌胃4周,并于最后一天灌胃后尾静脉注射7种探针药物混合物,在预设的时间点眼眦取血,经UPLC-MS/MS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7种探针底物的浓度,通过DAS 2.0及SPSS 23.0软件处理探针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此评价真武汤对各组大鼠CYP450s酶活性的影响;此外,检测真武汤对CHF大鼠血流动力学主要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血流动力学主要参数及其变化的相关系数来评价CYP450s酶活性和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3)与此同时,27只相同批次的SD大鼠分为正常状态(n=12)和疾病状态(n=15),造模和分组方法与上述酶活性测定实验相同,同样地,在连续灌胃4周后,采用RT-q PCR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肝脏中7种CYP450亚型酶m RNA表达。结果:(1)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大鼠血浆样品7种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双氯芬酸、阿莫地喹、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2)在正常状态大鼠中,真武汤可以诱导CYP2C6、CYP2C11、CYP3A1酶活性,对CYP1A2、CYP2B1、CYP2C7、CYP2D2酶活性无影响;CHF疾病状态下,大鼠CYP1A2、CYP2B1、CYP2C6、CYP2C11、CYP3A1活性显着性降低,低、中、高剂量的真武汤可以不同程度逆转CHF疾病状态下各CYP450亚型酶活性变化,与此同时,非那西丁、双氯酚酸、奥美拉唑和咪达唑仑AUC及其变化与LVEDP呈现显着性正相关(P<0.05)。(3)在正常状态大鼠中,真武汤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上调CYP2C6、CYP2C11、CYP3A1 m RNA表达水平,对CYP1A2、CYP2B1、CYP2C7、CYP2D2 m RNA表达水平无影响;CHF疾病状态下,大鼠CYP1A2、CYP2B1、CYP2C6、CYP2C11、CYP3A1 m RNA表达水平显着性降低,而CYP2C7、CYP2D2 m RNA表达无显着变化,灌胃真武汤后,CYP1A2、CYP2C6、CYP2C11和CYP3A1 m RNA的表达量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CYP1A2、CYP2C6、CYP2C11和CYP3A1 m RNA表达与血流动力学主要参数LVEDP呈现显着性负相关(P<0.05)。结论:CHF疾病状态可以改变大鼠体内5种CYP450酶活性和m RNA的表达,真武汤可以相应地逆转其中4种CYP450酶的变化,使得CYP450酶趋向正常,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酶活性与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此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状态。提示CYP450酶变化在慢性心衰发生发展中具有参考意义,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种由代谢酶所介导的潜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及真武汤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张倩[4](2019)在《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基础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已成常态,多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模式。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多药治疗中十分常见,但因安全性问题,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关注品种,其临床联合用药的情况复杂,然而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却相对薄弱,给临床用药带来未知的效益或风险。丹红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受到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专家共识的推荐,已经形成了《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但其在联合用药方面研究仍相对较少。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据临床文献研究和通过临床数据挖掘,基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发感染的临床实际情况,及在这种情况下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临床高频联用的应用实际,且两者有较多体内共同转运蛋白靶点的研究报道,选择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作为代表性联合用药组合,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等角度,评价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的相互作用特性及作用机制,以期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临床联合用药潜在的效益与风险,为后期完善丹红注射液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提供研究基础。一、文献研究本章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现状。进一步检索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及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为设计临床数据挖掘和药物相互作用方案,发现药物相互作用特征和可能机制提供基础。(一)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用药现状临床常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能够协同增效,但是两者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报道较少。常见临床报道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出现配伍禁忌,但是两者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二)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1.目前只有少量关于丹红注射液与头孢菌素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但没有检索到两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文献。丹红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有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性药动学相互作用,其主要酚酸类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外能够显着抑制人肝微粒体9种CYP 450亚型酶和大鼠肝微粒体相应的亚型酶;在转运体方面,丹红注射液能够显着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3和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2.头孢菌素类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在血浆蛋白和转运体两个方面:头孢曲松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代表药物;与头孢菌素类相关的摄取型转运体主要是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1B1和OATP1B3,及肠道寡肽转运体PEPT1和PEPT2;有关的外排型转运体主要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MRP4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筛选出2013年~2015年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7713例病案,建立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数据库,共登记73653条有效用药记录,针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主要诊断及联合用药情况开展数据挖掘,为设计药物相互作用实验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1.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占75.82%,临床主要诊断为高血压(72.29%)、脑梗塞(58.25%)、冠心病(40.94%)和糖尿病(27.28%),四大诊断关联密切,超过90.22%的患者有并发症。2.选取6935例四大诊断患者的有效用药信息66729条,按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丹红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脑血血管疾病用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频次逐年递增;女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男性患者更多见联合使用脑血管疾病用药(最小支持度15%,最小置信度90%,最小提升度1.00);80岁以下患者多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脑血管疾病用药,80岁以上患者多见联合使用心血管疾病用药和利尿药(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65%,最小提升度1.00)。(二)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1.患者年龄60岁及以上占86.27%,主要的并发感染诊断为肺部感染(25.05%)、尿路感染(9.19%)和肠胃炎(8.90%),出现频率最高关联密切的诊断为高血压和肺部感染(支持度25.05%)。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68.77%),其次喹诺酮类(32.01%),再次青霉素类(11.31%),其中联用频次最高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基于江苏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033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有10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有8例是联合使用头孢类,但不能判断不良反应/事件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必然相关。临床文献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且两者在体内的共同靶点相对较多,因此将联用频次最高的头孢曲松作为头孢类代表,与丹红注射液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三、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由于头孢曲松体内不被代谢,本章基于药物分布和排泄过程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及作用机制。(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1.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过程中,单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曲松对丹红注射液体内过程的影响,联合用药导致p-香豆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显着下降(P<0.05),丹红注射液对头孢曲松的体内药动学影响较小。2.多次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对头孢曲松体内过程的影响。多次联合用药7天,头孢曲松最高血药浓度降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先使用丹红注射液7天,再联合使用头孢曲松7d,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和体内暴露量,丹红注射液中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显着增加。3.单次与多次联合用药都可降低头孢曲松在老年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二)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显示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2.体外超滤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可与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和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单体化合物与HSA结合方式以静态猝灭为主,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化合物可显着降低头孢曲松的静态猝灭结合参数,具体结合位点需进行分子对接考察。(三)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1.多次联合用药显着增加头孢曲松的尿液排泄量和累积排泄分数,头孢曲松的胆汁排泄量有增加趋势,这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2.多次联合用药有增加肾小球滤过的趋势,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是联合用药导致头孢曲松血药浓度降低的作用途径之一。3.联合用药对大鼠肾脏摄取型转运体rOat1、rOat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影响,对外排型转运体rB crp、rMrp4的基因表达也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能显着增加rMrp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丹红注射液可诱导HEK293细胞MRP2的基因表达,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尿液中外排头孢曲松增加,导致头孢曲松尿液排泄量增加,血药浓度减少。4.联合用药显着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的尿液排泄量,原因可能是高浓度头孢曲松从胆汁排泄,抑制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从胆汁排泄,代偿性增加迷迭香酸和丹酚酸D尿液排泄量。临床意义在成年和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降低头孢曲松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且联合用药与单用组的头孢曲松Cmax和AUC不等效,说明联合用药会影响头孢曲松的生物等效性,建议继续考察不同给药方案对头孢曲松的药动学影响,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头孢曲松的血药浓度。四、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药效学是药物相互作用关注的终点,本章基于两者的主要药效,研究了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效学相互作用。(一)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丹红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3593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与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体外联合药敏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协同作用。(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1.在使用丹红注射液的过程中联合使用头孢曲松,能够显着增加成年大鼠体内国际化标准比值、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凝血酶时间,降低血清TxB2水平,但对抗血小板功能没有显着影响。2.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能够显着增强老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功能、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功能,显着降低系统炎症因子水平,但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或单用头孢曲松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临床意义在成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能显着增加丹红注射液酚酸类成分体内的血药浓度和暴露量,联合用药与单用丹红注射液组的Cmax和AUC不等效,药效学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增强丹红注射液在成年大鼠体内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在老年大鼠体内联合用药不显着影响丹红注射液在老年大鼠的体内抗凝血、抗血栓、改善血流变等方面的作用。

向玉[5](2017)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效果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并比较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风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按照效应量的大小对其进行排序,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2006~)、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6~)、万方数据库(2006~)、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2006~)、PubMed(1973~)、Ovid Embase(1972~)和 Cochrane 图书馆(1976~)。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面、系统地收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运用Stata 12.0、WunBUGS 14.3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网状Meta分析等。结果:最终筛选纳入8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有9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均在72小时内。研究涉及19种中药注射液、11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纳入文献虽然均报告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但绝大多数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和盲法。仅3项研究成功实施了双盲,2项研究提及由专人保管盲底。2项研究报告了失访人数,其余研究均未提及失访。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有效率方面:涉及19种中药注射剂、9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的比较,包括:(1)复方丹参注射液比银杏达莫注射液(OR=2.11,95%C1[1.02,3.95])、灯盏细辛注射液(OR=4.05,95%Cl[1.59,8.9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2.29,95%Cl[1.09,4.34])临床疗效更佳;(2)川芎嗪注射液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3.27,95%Cl[1.32,6.85])、丹红注射液(OR=0.48,95%Cl[0.21,0.96])、灯盏细辛注射液(OR=0.22,95%Cl[0.07,0.51])、苦碟子注射液(OR=2.69,95%Cl[1.22,5.2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3.45,95%Cl[1.12,8.28])、银杏达莫注射液(OR=0.39,95%Cl[0.15,0.79])、血栓通注射液(OR=5.43,95%Cl[1.11,18.16])临床疗效更佳;(3)疏血通注射液(OR=0.42,95%Cl[0.15,0.93])、脉络宁注射液(OR=0.27,95%Cl[0.08,0.69])、舒血宁注射液(OR=0.38,95%Cl[0.13,0.84])比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疗效更佳;(4)丹参注射液比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7.30,95%Cl[2.16,18.82])、复方丹参注射液(OR=0.38,95%Cl[0.14,0.79])、丹红注射液(OR=0.24,95%Cl[0.08,0.54])、银杏达莫注射液(OR=O.19,95%Cl[0.07,0.40])、疏血通注射液(OR=0.26,95%Cl[0.10,0.5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17,95%Cl[0.06,0.36])、苦碟子注射液(OR=0.22,95%Cl[0.06,0.54])、舒血宁注射液(OR=0.29,95%Cl[0.11,0.62])、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0,95%Cl[0.03,0.27])、红花黄色素注射液(OR=6.24,95%Cl[1.27,20.06])、血塞通注射液(OR=2.83,95%Cl[1.11,6.08])、血栓通注射液(OR=11.59,95%Cl[2.10,40.43])、低分子肝素注射液(OR=9.22,95%Cl[1.50,31.3])、前列地尔注射液(OR=7.34,95%Cl[1.43,23.1])临床疗效更佳;(5)杏丁注射液比血栓通注射液(OR=8.90,95%Cl[1.08,34.98])、银杏达莫注射液(OR=0.31,95%Cl[0.06,0.93])、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7,95%Cl[0.03,0.5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29,95%Cl[0.06,0.88])、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0.30,95%Cl[0.05,0.95])临床疗效更佳;(6)血塞通注射液比银杏达莫注射液(OR=0.48,95%Cl[0.21,0.9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0.44,95%C1[0.18,0.86])、灯盏细辛注射液(OR=0.26,95%Cl[0.10,0.5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45,95%Cl[0.18,0.91])临床疗效更佳;(7)常规治疗比低分子肝素注射液(OR=8.48,95%Cl[1.74,25.91])、前列地尔注射液(OR=6.82,95%Cl[1.60,19.29])、复方丹参注射液(OR=0.36,95%Cl[0.22,0.56])、丹红注射液(OR=0.23,95%C1[0.12,0.38])、银杏达莫注射液(0R=0.18,95%Cl[0.09,0.32])、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0,95%Cl[0.04,0.21])、疏血通注射液(OR=0.25,95%C1[0.16,0.38])、川芎嗪注射液(OR=0.51,95%C1[0.28,0.8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0.17,95%C1[0.08,0.30])、脉络宁注射液(0R=0.42,95%Cl[0.19,0.80])、舒血宁注射液(0R=0.28,95%C1[0.18,0.41])、苦碟子注射液(OR=0.21,95%C1[0.09,0.41])、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OR=0.17,95%C1[0.06,0.37])、红花黄色素注射液(0R=0.24,95%C1[0.06,0.63])、血塞通注射液(0R=0.41,95%C1[0.23,0.67])、血栓通注射液(0R=0.14,95%Cl[0.02,0.39])临床疗效更佳;(8)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较灯盏花素注射液(OR=0.33,95%Cl[0.09,0.83])临床疗效更佳;(9)维脑颅通注射液比丹红注射液(OR=0.24,95%Cl[0.07,0.56])、银杏达莫注射液(OR=0.18,95%C1[0.06,0.41])、灯盏细辛注射液(OR=0.10,95%C1[0.03,0.25])、疏血通注射液(0R=0.26,95%Cl[0.09,0.57])、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R=0.18,95%Cl[0.05,0.43])、舒血宁注射液(OR=0.29,95%C1[0.10,0.66])、苦碟子注射液(0R=0.22,95%C1[0.06,0.5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0R=0.17,95%C1[0.05,0.42])、红花黄色素注射液(0R=0.24,95%Cl[0.06,0.63])、血塞通注射液(0R=0.40,95%C1[0.18,0.75])、血栓通注射液(0R=0.15,95%C1[0.02,0.48])临床疗效更佳;(10)胞二磷胆碱比低分子肝素(OR=46.42,95%Cl[4.94,190.8])、前列地尔注射液(OR=38.44,95%C1[4.23,158.60])、依达拉奉注射液(0R=281.8,95%C1[2.59,1487])、复方丹参注射液(0R=0.10,95%Cl[0.01,0.30])、丹红注射液(0R=0.06,95%C1[0.01,0.19])、银杏达莫注射液(0R=0.05,95%C1[0.008,0.16])、灯盏细辛注射液(OR=0.02,95%Cl[0.004,0.09])、疏血通注射液(0R=0.07,95%C1[0.01,0.20])、川芎嗪注射液(0R=0.14,95%C1[0.02,0.4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R=0.04,95%C1[0.007,0.14])、脉络宁注射液(OR=0.11,95%C1[0.01,0.37])、舒血宁注射液(0R=0.08,95%C1[0.01,0.23])、苦碟子注射液(0R=0.05,95%C1[0.009,0.19])、丹参注射液(OR=0.30,95%Cl[0.04,0.97])、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0R=0.04,95%C1[0.007,0.1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0R=0.07,95%C1[0.007,0.25])、杏丁注射液(OR=0.20,95%Cl[0.03,0.64])、血塞通注射液(OR=0.10,95%Cl[0.02,0.29])、血栓通注射液(OR=0.04,95%C1[0.003,0.15])、常规治疗(0R=0.28,95%C1[0.05,0.78])、金纳多注射液(0R=0.10,95%C1[0.004,0.52])、维脑颅通注射液(0R=0.30,95%C1[0.05,0.95])临床疗效更佳;(11)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比金纳多注射液(OR=0.28,95%C1[0.05,0.79])临床临床疗效更佳;(12)前列地尔注射液比维脑颅通注射液(OR=7.56,95%C1[1.43,24.06])临床疗效更佳。其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涉及19种中药注射液、7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之间的比较,包括:复方丹参注射液比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效果更佳;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与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优;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3.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涉及11种中药注射液、2种西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之间的比较,包括:丹红注射液比疏血通注射液效果更优;复方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比疏血通注射液更佳;复方丹参注射液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效果更优;维脑路通注射液较血塞通注射液效果更优;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根据概率排序结果,在有效率方面,排前5位的分别是灯盏细辛注射液(5.842)、尼莫地平注射液(7.187)、灯盏花素注射液(7.744)、血栓通注射液(7.965)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9.478)。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排前5位的分别是常规治疗(7.518)、丹参注射液(7.587)、低分子肝素注射液(8.596)、复方丹参注射液(8.772)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9.072)。在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排前5位的分别是疏血通注射液(4.513)、灯盏细辛注射液(5.599)、丹参川芎嗓注射液(5.921)、血栓通注射液(6.108)和舒血宁注射液(6.68)。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仅少部分研究提及,且多为描述性,故目前尚缺乏数据对其进行评价。结论:部分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中风患者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而灯盏细辛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较其它注射液相对较优。但是,纳入研究尚缺乏评估安全性的充足数据,且纳入的针对每个中药注射剂的试验数目不多,研究质量也不高,故本研究结论应慎重对待,有待进一步研究。

唐伟[6](2017)在《基于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中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以期为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提供新的路线和方法。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并结合处方序列分析的设计方法,收集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的病历资料,将使用参麦注射液后24h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第二部分: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SJD和WanFang data中有关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31号。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3.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第一部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溶媒种类(P=0.000)和单次用药剂量(P=0.042)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入院病情(P=0.287)与过敏史(P=0.249)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维生素B6[OR=0.352,95%CI(0.287;0.932),P=0.0233]、维生素C[OR=0.278,95%CI(0.183;0.421),P=0.0401]、格拉司琼注射液[OR=0.028,95%CI(0.014;0.073),P=0.0038]、左氧氟沙星注射液[OR=0.741,95%CI(0.474;0.958),P=0.0155]、鸦胆子油[OR=0.015,95%CI(0.007;0.056),P=0.0001]、艾迪注射液[OR=0.238,95%CI(0.133;0.641),P=0.0013]和紫杉醇注射液[OR=0.334,95%CI(0.149;0.798),P=0.0006]时发生类过敏反应的风险较小;而联合使用泮托拉唑[OR=3.112,95%CI(1.805;7.536),P=0.0169]、西咪替丁[OR=2.226,95%CI(1.923;3.629),P=0.0024]、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OR=2.548,95%CI(1.925;3.373),P=0.0018]和昂丹司琼[OR=5.224,95%CI(4.928;10.616),P=0.0235]时的病例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增大。第二部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75篇,所有研究均在中国大陆进行,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总样本量共25132例,其中参麦注射液用药者18184例,累计发生不良反应7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95%CI(0.0485;0.0665)]。亚组分析显示:儿童和成人发生率分别为6.04%[95%CI(0.0329;0.0941)]、6.07%[95%CI(0.0491;0.0732)];5%、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6.00%[95%CI(0.0373;0.0868)]、5.31%[95%CI(0.0309;0.0799)]、6.18%[95%CI(0.0505;0.0719)];剂量1030ml、4060ml、>60ml发生率分别为6.23%[95%CI(0.0443;0.0827)]、5.69%[95%CI(0.0466;0.0681)]、7.01%[95%CI(0.0444;0.1003)];≤7d和>7d发生率分别为5.80%[95%CI(0.0397;0.0789)]、5.60%[95%CI(0.0470;0.0656)];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发生率分别为5.60%[95%CI(0.0357;0.0798)]、5.85%[95%CI(0.0503;0.0672)]。一般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依次表现为烘热感(6.36%)、口干(4.42%)、消化系统损害(3.89%)、神经系统损害(3.70%)、注射部位血管刺激性疼痛(3.4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2%)、心血管系统损害(1.70%)、呼吸系统损害(0.8%);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00%)。敏感性分析结果较为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提示该研究可能不存在发表性偏倚(总发生率P=2.216)。结论:1.现有研究方法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参麦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与溶媒种类、用药剂量、年龄、使用时间和合并用药存在关联性,且不同损害类型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2.参麦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用药后短期时间内,且用药剂量在60100ml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大。3.合并用药泮托拉唑、西咪替丁、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和昂丹司琼为使用参麦注射液发生疑似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4.患者入院病情和过敏史与参麦注射液疑似类过敏反应之间无明确关系。

周岩[7](2017)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物相互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lvianolic Acid for Injection,SAFI)与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SAFI对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的七种同工酶:CYP1 A2、2 B6、2 C8、2 C9、2 C19、2 D6和3A4活性的抑制作用;评价SAFI对硝苯地平体内代谢的影响;研究SAFI的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AFI与8种溶剂、12种注射剂配伍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考察各配伍溶液的外观(颜色、沉淀)、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要成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将SAFI与人肝微粒体共孵育后,分别加入各亚型酶的特异性探针底物溶液,测定其相应的代谢产物含量;将大鼠分为单剂量硝苯地平组,单剂量联合给药组,多剂量硝苯地平组和多剂量联合给药组,测定给药后大鼠血浆中硝苯地平的含量,计算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SAFI对硝苯地平代谢是否会产生影响;建立DPPH、ABTS、FRAP和邻二氮菲模型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评价SAFI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合适浓度的H2O2对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模型,考察SAFI对细胞生存率、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NADH氧化酶的影响。结果:1.SAFI与盐酸普罗、盐酸法舒地尔、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接触后,产生白色沉淀,与碳酸氢钠注射液接触后溶液明显加深;与甘露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的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与甘露醇、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盐酸法舒地尔、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最大吸光度和主要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主要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2.SAFI在测试浓度为31.25μg/mL及以下时,对CYP1 A2,2 B6,2C8,2 C9,2 C19,2D6和3A4的活性无抑制作用,而在最高浓度(62.5μg/mL)时,CYP1 A2、2 B6、2 C9、2 C19和3 A4的酶活性分别为阴性对照的75.5%、70.2%、73.9%、68.2%、79.0%,但是该浓度远高于临床剂量下人体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药物浓度。3.单次给药和连续七天给药条件下,联合给药组与硝苯地平组的血浆暴露水平(AUC、Cmax)、达峰时间(Tmax)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SAFI中主要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等在四种抗氧化活性模型中,EC50值均小于抗坏血酸和依达拉奉注射液。5.H2O2损伤PC12细胞后,SAFI显着性(P<0.05)升高PC12细胞生存率,并提高细胞内SOD、GSH-Px的含量,降低NOX的含量。结论:1.结果表明SAFI不宜与乳酸钠林格、甘露醇、盐酸普罗帕酮、盐酸法舒地尔、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碳酸氢钠、氨茶碱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配伍使用。2.建立了评价SAFI对CYP1 A2、2 B6、2 C8、2 C9、2 C19、2 D6和3 A47种CYP450同工酶活性的体系。结果表明SAFI按临床剂量给药时,对人肝微粒体7种亚型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建立了大鼠体内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影响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的检测法,方法准确、精密、灵敏,测定结果显示SAFI对硝苯地平的药动学特征无显着性影响,提示SAFI与硝苯地平联合使用不存在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4.建立了SAFI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SAFI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具有强抗氧化活性。5.建立了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模型,在此模型中,SAFI通过调节细胞内SOD、GSH-Px、NOX的含量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

朱昊如[8](2017)在《《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数据挖掘,从海量中医药数据中获取知识,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临证指南医案》及中药注射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研究对象,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两方面,对医案用药规律和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进行数据挖掘,为指导合理使用中药、推广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临证用药思路,评价真实世界中医指导下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为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学研究方法尝试探索新思路。方法基于SQL Server软件,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R,对《临证指南医案》数据库中的医案基本信息、诊断因素(发病时间、病因、证候要素、症状、脉象、舌象)及用药(化裁方剂、剂型、服法、服用时间、药物、四性、五味)进行分析;利用频繁项集挖掘中的Eclat算法,对《临证指南医案》组方规律(药味、性味组合)进行挖掘;利用关联规则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挖掘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不同诊断因素及其与用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市后再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库,提取经中医诊断治疗的患者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及频繁项集挖掘的方法,描述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现状;以其适应证候范围、基于改进德尔菲法建立的中成药重复用药评价标准及说明书用法用量为参考,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应用情况;描述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事件分布情况,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合理辨证用药、超说明书用法用量及重复用药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1.《临证指南医案》临证用药规律分析1)《临证指南医案》中,频繁项集挖掘、关联规则分析对探讨诊断因素-用药相关性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取医案基本信息、诊断因素及用药,以医案编号、诊次编号和处方编号为关联节点,包含变量37个,从患者信息、诊断因素、用药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关联,建立了包含医案2574例3005诊次的《临证指南医案》关系型数据库。3)通过数据挖掘,得到诊断要素结果如下:吐血、咳嗽、疟为主要病证门类;夏季、春季为主要发病时间;过劳、火邪、湿邪为主要病因;阴虚、内热为主要证候要素;咳嗽、腹泻、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数脉、弦脉为主要脉象;舌白为主要舌象。关联规律包括:"(病因)湿、(症状)便脓血"与"(病)痢"的相关性(lift=24.49)等。4)全书注明的频数>10的化裁方剂包括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及麦门冬汤等;高频中药包括茯苓(34.51%)、人参(26.34%)、白芍(16.77%)、当归(16.17%)等;支持度(support)≥5%的药对包括"茯苓,人参"、"白术,茯苓"、"人参,炙甘草"等;支持度≥2%的药组包括"白术,茯苓,人参"、"茯苓,牡丹皮,山药,泽泻"等;药物四性以温、平为主,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支持度≥50%的性味组合包括"甘,苦’"、"甘,温"等。对高频药物(频数)与诊断因素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关联规律包括:"(病)痰饮、证素-阳虚"与茯苓的相关性(lift=2.66)、"(病)虚劳、(证素)食欲不振"与人参的相关性(lift=2.82)等;对药物性味与诊断因素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关联规律包括"(病)便血"与酸的相关性(lift=1.74);"脉象-数,证素-内热"与寒的相关性(lift=1.64)等。5)对高频诊断因素(病证门类、病因、证候要素、症状类别、脉象、舌象)与用药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关联规律包括:"木防己"与"(病)痹"的相关性(lift=28.31);"饴糖"与"(病因)过劳"的相关性(lift=3.85);"女贞子’"与"(证候要素)阴虚"的相关性(lift=2.72);"延胡索"与"(症状类别)痛"的相关性(lift=2.17);"糯稻根"与"数脉’"的相关性(lift=3.02);"半夏,黄芩"与"舌白"的相关性(lift=2.69)等。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中医辨证应用研究1)Logistic回归、PSM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经中医辨证诊断后,共有489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93.07%的患者来自中医院。患者中医疾病诊断以胸痹心痛病(19.20%)为主,中医证候诊断以痰瘀互结证(18.13%)、气滞血郁证(14.41%)为主。中西医诊断组合主要包括"冠心病,痰瘀互结证"(10.61%)、"冠心病,胸痹心痛病"(10.59%)等。用法用量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单次中位使用剂量(Median(Q1,Q3))为200(50,400)mg,溶媒以0.9%氯化钠注射液(53.72%)和5%葡萄糖注射液(36.28%)为主,中位疗程(Median(Q1,Q3))9(6,12)天。54.72%的患者联用中成药。主要联用的中药注射剂包括生脉注射液(24.58%)、参麦注射液(16.26%)等,联用的口服中成药以冠心丹参滴丸(7.31%)、速效救心丸(7.31%)为主。93.50%的患者联用了西药,以阿司匹林(40.75%)为主,高支持度的联用中西药组合包括"阿托伐他汀,生脉注射液"(2.98%)、"阿司匹林,生脉注射液’"(2.54%)等。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1(9,16)天,98.56%的患者转归结局良好。3)数据集中共有证候293个。经专家评价,明确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适应证的相似证候26个、禁忌证候10个,其余均为无关证候。2.88%的患者诊断与药品适应证一致,38.84%的患者诊断为说明书相似证候,2.72%的患者诊断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禁忌证候。基于改进德尔菲法,建立了包含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6项的中成药重复用药评价标准。依该标准评价得出可能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存在重复用药的中成药共112种。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中,55.60%的患者存在重复用药现象,联用口服中成药的患者中,63.82%的患者存在重复用药现象。29.92%的患者存在超说明书用法用量现象:11.74%的患者超说明书浓度用药;10.55%的患者超说明书疗程给药;10.00%的患者使用非说明书溶媒;1.06%患者与其他药品同瓶滴注。相关因素分析显示,随年龄增长、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超说明书用法用量存在相关性。4)4890例患者中,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3%。不良反应为轻中度,转归一般良好。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确定超说明书用法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存在相关性,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同瓶滴注及超说明书推荐浓度是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表明,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尤其是医案信息挖掘与中药注射剂的真实世界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临证指南医案》中以内科杂病为主,虚证居多,叶天士辨病、因、证、症、脉、舌诸诊施治,选药广博,组方精简,用药平和,擅用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等药,是治疗杂病的典范。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广泛应用于临床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等病证,多与说明书用法用量一致,但存在一定比例的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具体表现为不合理辨证使用、超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及与中成药重复联用。提示临床使用中药,应诸诊合参,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依据药品说明书提示,合理辨证,适量应用。

李宵[9](2017)在《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多组分测定及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静脉输注中药注射液引发的不良事件屡有发生,中药注射液中的成分复杂,不稳定性因素较多,需建立同时测定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随着各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配液工作的有效开展,中药注射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探讨其从配置到输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需研究室内光照对中药注射液成品输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蒿、柴胡和大青叶经加工制成的纯中药复方静脉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功效。谷红注射液是由乙酰谷酰胺与红花提取液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二者联合能协同保护脑缺血损害、抵抗慢性缺氧、改善认知功能。本研究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4个组分的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谷红注射液中2个组分的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建立苦黄注射液3种溶媒配伍、谷红注射液4种溶媒配伍的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能快速、高效、精确、全面对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进行质量控制,能科学、客观、准确分析室内光照对成品输液稳定性影响的关键指标,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第一部分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5μm),柱温20℃;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m L/min,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5500 V、-4500 V,离子源温度为600℃。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249.2/148.1,247.2/136.1,269.0/225.0,283.1/239.0,353.2/190.9,825.5/779.4,271.1/225.0。结果:在10 min内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3);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小于1.528、3.055 ng/m L;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042.98(n=6),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332.91(n=6),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12 h内稳定性良好;试验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20%10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苦参碱、槐果碱、大黄素、大黄酸、绿原酸、柴胡皂苷a、芦荟大黄素7种有效成分,为该制剂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第二部分UPLC-MS/MS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紫丁香苷、山奈素、山奈酚、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5μm),柱温20℃;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m L/min,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5500 V、-4500 V,离子源温度为600℃。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山奈酚、槲皮素、芦丁、紫丁香苷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186.9/144.8、611.3/491.2、299.1/283.9、285.0/117.0、301.1/150.9、609.2/300.1、609.2/300.1。结果:在7 min内谷红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小于0.18、0.6ng/m L;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453.81(n=6),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813.67(n=6);12 h内稳定性良好;试验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3%104.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紫丁香苷、山奈素、山奈酚、槲皮素7种有效成分,为全面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可靠依据。第三部分苦黄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目的:考察苦黄注射液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于室温下放置48 h的稳定性及室内光照对成品输液的影响。方法:苦黄注射液按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与3种溶媒配伍后,分为室内光照组与遮光组,考察各成品输液于室温下放置48 h内的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pH、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变化,其中外观、不溶性微粒按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项下特性检查法进行检测,苦参碱和槐果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结果:结果各成品输液在48 h均澄清,无明显浑浊、沉淀产生,颜色无明显变化,为深黄色澄清溶液;低浓度室内光照组的10%葡萄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pH在6 h显着升高,遮光组较室内光照组稳定,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呈弱酸性;高浓度组中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24 h后的微粒值不符合规定,其余组的微粒值48 h内符合规定;各成品输液中的苦参碱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槐果碱含量逐渐降低,遮光组较室内光照组稳定。结论:果糖注射液不适合作为苦黄注射液的溶媒,成品输液由配制到输注遮光较稳定,且应尽早使用以减少有效成分的降解。第四部分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目的:建立HPLC-UV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4种有效成分(乙酰谷酰胺、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腺苷),考察常规剂量谷红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NaCl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室温下放置48 h的稳定性及室内光照对成品输液的影响;考察重症监护室(ICU)超剂量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4种有效成分;常规剂量谷红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为室内光照组与遮光组,考察各成品输液于室温下放置48 h内的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pH、4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考察超剂量谷红注射液与2种常用溶媒配伍后的成品输液在室内光照下于室温(约25℃)放置24 h内以上4个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各常规剂量成品输液在48 h均澄清,无明显浑浊、沉淀产生,颜色无明显变化;与0.9%NaCl注射液配伍后的成品输液在0 h不溶性微粒略高于规定值,其余符合规定(n=3);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中有效成分逐渐下降;遮光组较室内光照组稳定。ICU超剂量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不符合规定,其中有效成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常规剂量谷红注射液与0.9%NaCl注射液配伍后1 h后使用,与果糖注射液影响药品质量故不建议此配伍,成品输液储存与输注过程尽量做到避光;ICU谷红注射液超剂量用药时不溶性微粒超标,且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呈下降趋势,故不建议该用药剂量。

李勇,陈小波[10](2016)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介绍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及发生不良反应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有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疗效、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文献和药品生产实践与收集临床资料,总结依诺沙星有关特点。结果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盆腔炎、泌尿生殖器感染等;文献记载混合配伍禁忌25种药品,经验证可合理配伍6种药品。结论该药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微,可通过控制滴速、降低药物使用浓度、避光滴注、避免与碱性较强的药物同时段使用、病情改善后改用口服制剂、与多种药物有配伍时应分开滴注等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本品pH值在4.55.5内最稳定,配伍时确认配伍药物及溶剂均在本pH值范围内稳定,且与本药不发生反应。

二、杏丁注射液与其它7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杏丁注射液与其它7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双黄连注射剂临床配伍文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与溶剂的配伍反应
    2.2 与抗感染药物的配伍反应
        2.2.1 青霉素类注射剂
        2.2.2 头孢菌素类注射剂
        2.2.3 喹诺酮类注射液
        2.2.4 氨基苷类注射液
        2.2.5 其他
    2.3 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配伍反应
    2.4 与维生素电解质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2.5 与激素类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2.6 与中成药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2.7 与其他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3 讨论
    3.1 溶剂选择
    3.2 配伍药物选择
    3.3合理用药

(2)质子泵抑制剂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PPI与水电解质及营养剂的配伍稳定性
2 PPI与抗菌类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3 PPI与止血类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4 PPI与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5 PPI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6 讨论

(3)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生物样品中7种CYP450 酶底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1.3 生物样品来源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探针溶液的配制
        2.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3 分析条件
    3 大鼠血浆样品方法学考察
        3.1 专属性
        3.2 线性范围
        3.3 定量下限
        3.4 精密度试验
        3.5 准确度试验
        3.6 基质效应试验
        3.7 稳定性试验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动物建模和分组
        2.3 给药剂量
        2.4 给药方式及血浆样品采集
        2.5 样品处理与检测
        2.6 血流动力学主要参数测定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8 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大鼠各探针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9 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2.10 血流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及其变化相关性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mRNA的影响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1.3 试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相关材料准备
        2.2 模型建立与分组
        2.3 给药方式及样品采集
        2.4 肝组织总RNA的提取及定量
        2.5 c DNA的制备
        2.6 RT-qPCR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4 本章小结
全文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联合应用现状
        一、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及头孢菌素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
        一、丹红注射液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规律分析
        一、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二、基于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丹红注射液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药动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一、单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二、多次联合用药对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三、单次和多次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体内头孢曲松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药物分布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平衡透析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主要酚酸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头孢曲松与丹红注射液主要酚酸类成分竞争性结合人血清白蛋白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药物排泄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
        一、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尿液和胆汁排泄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三、联合用药对头孢曲松肾小管分泌的影响
        四、联合用药对丹红注射液中酚酸类成分尿液排泄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药效学的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一、丹红注射液抗菌作用筛选
        二、丹红注射液与头孢类联用对临床MRSA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对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一、联合用药对成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二、联合用药对老年大鼠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中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中风病目前治疗措施及其存在的不足
    1.3 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及临床应用情况
    1.4 网状Meta分析的作用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1.5.2 网状Meta分析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文献来源与检索
        2.4.1 文献来源
        2.4.2 检索词
        2.4.3 检索策略
    2.5 文献筛选
    2.6 资料提取
    2.7 质量评价
    2.8 统计分析
        2.8.1 异质性检验
        2.8.2 合并效应量的估计
        2.8.3 亚组分析
        2.8.4 敏感性分析
        2.8.5 发表偏倚
        2.8.6 统计分析软件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3.4 结局评价结果
    3.5 网状Meta分析
        3.5.1 模型的选择
        3.5.2 一致性检验
        3.5.3 分析结果
        3.5.4 效果比较的排序
    3.6 不良反应报告
    3.7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结果
    4.2 安全性评价
    4.3 局限性
    4.4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
致谢

(6)基于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中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处方序列分析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设计
    1.3. 统计学分析
    1.4. 数据提取分析流程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2.2.1. 入院病情
    
2.2.2. 过敏史
    
2.2.3. 溶媒种类
    
2.2.4. 单次用药剂量
    
2.2.5. 合并用药
3.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资料提取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参麦注射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2.3.2. 不同损害类型
    
2.3.3. 亚组分析
    
    2.3.3.1. 皮肤及粘膜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3.3.2.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3.3.3.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3.3.4.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2.5. 发表性偏倚
3. 本章小结 讨论 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个人简历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D 附录E: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物相互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1.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8种溶剂、12 种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考察
        1.1.1 材料和方法
        1.1.2 结果
        1.1.3 讨论
        1.1.4 小结
    1.2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7种CYP450亚型酶的抑制作用
        1.2.1 材料和方法
        1.2.2 结果
        1.2.3 讨论
        1.2.4 小结
    1.3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硝苯地平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1.3.1 实验材料
        1.3.2 结果
        1.3.3 讨论
        1.3.4 小结
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2.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抗氧化活性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选用的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
前言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节 《临证指南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第二节 《临证指南医案》诊断因素分布规律研究
    第三节 《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分布规律研究
    第四节 《临证指南医案》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研究
    第一节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第三节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事件分析
    本章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适应证相关证候专家咨询表
    附录2. 改进德尔菲法制定中成药重复用药评价标准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3. 中成药重复用药列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多组分测定及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谷红注射液中7种有效成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苦黄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谷红注射液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医院常用遮光避光药品对光稳定性及贮存、输注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使用疗效确切
    1.1 呼吸道感染
    1.2 治疗盆腔炎
    1.3 泌尿生殖器感染
2 不良反应及防治
    2.1 皮肤过敏反应防治
    2.2 静脉炎防治
    2.3 胃肠道反应
    2.4 神经系统反应
    2.5 其它
3 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四、杏丁注射液与其它7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黄连注射剂临床配伍文献评价[J]. 刘英,杨小兰,詹维,徐敏. 中国药业, 2019(18)
  • [2]质子泵抑制剂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J]. 潘晓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0)
  • [3]真武汤对正常状态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D]. 张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
  • [4]丹红注射液与头孢曲松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研究[D].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的效果比较研究[D]. 向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6]基于真实世界和循证评价相结合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D]. 唐伟. 蚌埠医学院, 2017(03)
  • [7]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物相互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 周岩.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8]《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的数据挖掘研究[D]. 朱昊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苦黄注射液与谷红注射液多组分测定及成品输液的稳定性研究[D]. 李宵.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10]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J]. 李勇,陈小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9)

标签:;  ;  ;  ;  ;  

兴定注射液与其他7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