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为何不能变“赢销”?(论文文献综述)
郭真辉[1](2015)在《媒体公益行为初探》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迅速,这不仅是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推动,同时也是因为媒体的积极参与。当下,我国媒体不仅以报道者的身份记录和传播公益信息,而且以宣传者的身份宣传公益理念,更以组织者的身份直接介入公益本身。媒体的参与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在网上搜集2006年至2015年媒体与公益有关的各类案例,对媒体公益行为进行了宏观研究。综合运用分类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媒体公益行为的类型、动因、特点、效果以及争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我国媒体不断创新参与公益的形式:媒体公益基金、公益项目、公益传播联盟、公益研讨会以及媒体公益网店等新的媒体公益行为类型不断涌现。除了履行固有的社会责任以及完成政治宣传任务外,经济利益是媒体公益行为的一个很大驱动力。经济动因可分为五个方面:提升品牌美誉度、进行危机公关、追求广告收入、推广节目以及提升整体排名。当下,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了媒体的一个新的盈利点。通过组织或承接企业的公益活动,媒体既能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获得高额的广告收入和活动承包费。媒体成为了公益活动和公益节目当中“名利双收”的赢家。媒体公益行为有着集体性、非专业性以及非政府性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行为。媒体是公共性事业单位与盈利性企业的混合体,参与公益的身份特殊。与其它企业相比,媒体以“搭建平台”为公益行为的主要方式,有着天然的公关平台来宣传自身的公益行为。在行为效果上,媒体公益行为不仅唤醒了公民的公益意识,促进了公益体系的完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形象与经济效益。但媒体为了获得高收视率进行公益做秀,甚至和企业同流合污刊登广告性的公益报道则有损媒体的公信力,也威胁到了新闻专业主义。同时,由于媒体愈来愈频繁地跨界公益,其行为在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很大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媒体公益营销是否有损媒体的公益形象、媒体的非专业性是否会损害公益项目的长期发展以及媒体是否具有公开募捐的资格。媒体跨界公益是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应客观看待。但媒体应把握自身行为的界限,着重以新闻力量来推动公益事业的进步。
李勇[2](2014)在《基于新媒体的银行营销传播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营销不仅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战略性活动,更是日常的工作与常规业务,随着西方20世纪70年代中间业务与银行零售业务的开展,以“客户服务”为中的营销策略也随之成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银行金融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不仅面临国内激烈的竞争,更需在管理运作、产品开发、技术升级、品牌塑造等层面与外资银行相较量。但另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则是,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在对营销理论不熟悉,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理念与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需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带来的冲击。本文基于新媒体网络环境,探究了商业银行的营销特点以及现状与问题,同时分析了新时期营销策划的要求,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以更高效的规划方式研究营销活动中的创意点与优势。最后从商业银行运作中选取了具体的“微博事件营销”“两卡营销”和支行运作案例,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营销策划选择方面的可借鉴经验,最终形成了相应的建议。
王玉,嘉文,袁泉,魏武挥,冯阳松,白刚[3](2012)在《电商三国杀:冰山之下》文中研究指明"想到的都是错的,学到的都是表面的。"——郎咸平一语成谶。由刘强东微博发动的8.15电商三国杀仅持续3天就鸣金收兵,留下发改委"涉嫌价格欺诈"的认定。"价格战——公关战——价格欺诈"的事态演进过程作为冰山一角已不再重要;而粉墨登场的各方势力,初衷怎样?动力为何?——才是门道所在。你可以说大家都有收获:连"50后"都知道买家电网上也许会便宜。电商们都赚足眼球,知名度飙升。
高婷[4](2012)在《微博言论研究》文中指出微博的出现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它以一种全新的个性化表达方式释放了大众的话语权。在微博上,人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意见和观点。微博言论的兴起来源于社会背景的变革,它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话语体系,它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正在不断扩大。本文的第一部分对微博言论的发展现状做了总结,总结了微博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微博言论对中国言论生态带来的改变,包括全民评论时代的到来、自由观点市场的建立、点论散论式言论的流行等;第二部分在对微博用户进行分类后,分析了微博言论的使用者,包括娱体明星、意见领袖和草根用户,其中着重对意见领袖和草根用户进行了归类分析;第三部分从社会、公民、传统媒体三方面分析了微博言论的当代价值,重点分析了微博言论对社会层面的积极影响和价值;第四部分探讨了微博言论实现价值的机制;第五部分指出了微博言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良莠不齐、娱乐味重、随意性强、可信度低等,从技术、社会管理和用户自律等层面提出了治理微博言论的措施。
刘旭[5](2009)在《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文中提出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正处在一个从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的阶段。各快速消费品生产厂家都已经意识到,没有品牌,就没有发言权,消费者也不会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忠诚,企业将举步维艰。因此,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品牌建设工作,但由于经验的缺乏,往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和调研,发现很多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有些企业认为品牌就是简单的视觉因素构成,因此片面追求产品包装、口号的设计;有些企业认为品牌就是广告,因此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报纸、电视广告,所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品牌的提升,也是品牌建设所需要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任何一个真正的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日化等国外百年品牌,他们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中间有必然的规律去遵循。国内外研究发现,通过对品牌资产各构成要素: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和品牌联想度的建立,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需求,消费者对某一品牌认知度高、知名度高的产品,产生消费忠诚,促使了品牌的发展和成熟,因此,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就是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品牌建设就是要逐步建立各品牌资产构成要素,根据对消费者的心理研究,这需要分阶段来进行。第一,品牌的创建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重点是建立品牌资产要素中的品牌认知度,通过产品形象设计和渠道推广,使产品在目标市场拥有较高的覆盖率,销售渠道的各个环节积极地销售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形象、包装较为认同,对推广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购买,从而完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初步接触。第二,品牌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重点是建立品牌资产要素中的品牌知名度,通过有效的广告宣传及公关活动,使品牌形象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心目中得以加深,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和生产厂家开始认同,在选择性购买时,能够将此品牌排在靠前的位置。第三,品牌的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重点是建立品牌资产要素中的品牌忠诚度,通过对质量的控制及各环节忠诚度的培养,使产品的质量持续保持高品质,企业员工珍惜爱护并忠诚于这个品牌,经销商忠诚地销售这个品牌,消费者愿意长期使用这个品牌。第四,品牌的延伸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重点是建立品牌资产要素中的品牌联想度,进行品牌的延伸。主品牌产品经过长期培养,在市场稳定,忠诚度较高的基础上,借助主品牌的影响力,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本文的主旨就是为了让相关企业认识到,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品牌,就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阶段该做的工作,最终,通过有目标、有阶段的推进,使品牌资产扩大,品牌建设得以完善。
李梦艺[6](2004)在《营销为何不能变“赢销”?》文中研究表明营销只是一种手法,在实践中需要其他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营销的根本目的——“赢销”营销只是一种手法,在实践中需要其他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营销的根本目的——“赢销”误区之一:营销是万金油不少企业认为营销就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不是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而是把着力点放在营销竞争上,受到阻碍就请出“营销”来“赢销”。事过之后,也不亡羊补牢。事实证明,一个企业若没有适销对
吕允超[7](2002)在《惊梦初醒:WTO门槛还能绊倒几个郎酒?》文中研究指明 摆脱新税调整的负面影响,迎接WTO的加入,趋利避害,郎酒招兵买马,全程改造,这无疑是郎酒的创新之举。无奈中国酒业的恶梦太多了,谁也不会相信,川酒的六朵金花之一郎酒竟会绊倒在WTO的门槛上。众多媒体平添了谈资的时候,我们酒界中人是否对此有深刻的警醒呢?!
二、营销为何不能变“赢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销为何不能变“赢销”?(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公益行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关于公益与媒体公益行为的总论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媒体公益行为的类型 |
2.1 作为报道者的媒体公益行为 |
2.1.1 平面媒体开辟公益版面 |
2.1.2 电视媒体开播公益节目 |
2.1.3 新闻门户网站设立公益频道 |
2.2 作为宣传者的媒体公益行为 |
2.3 作为组织者的媒体公益行为 |
2.3.1 公益活动 |
2.3.2 公益项目 |
2.3.3 公益研讨会 |
2.3.4 公益基金 |
2.3.5 公益联盟 |
2.3.6 公益网店 |
2.4 小结 |
第3章 媒体公益行为的动因 |
3.1 媒体公益行为的社会责任动因 |
3.1.1 满足受众公益信息和公益平台需求 |
3.1.2 促进社会公益体系建设 |
3.1.3 守护社会伦理道德 |
3.2 媒体公益行为的政治动因 |
3.2.1 完成宣传任务 |
3.2.2 塑造政府形象 |
3.3 媒体公益行为的经济动因 |
3.3.1 提升美誉度 |
3.3.2 进行危机公关 |
3.3.3 追求广告收入 |
3.3.4 推广节目 |
3.3.5 提升整体排名 |
3.4 小结 |
第4章 媒体公益行为的特点 |
4.1 非个人行为 |
4.1.1 行为决策的集体性 |
4.1.2 行为实施的集体性 |
4.2 非专业性 |
4.2.1 组织结构的非专业性 |
4.2.2 人员的非专业性 |
4.2.3 操作的非专业性 |
4.3 非政府性 |
4.3.1 非制度性 |
4.3.2 补充性 |
4.4 特殊的企业行为 |
4.4.1 身份的特殊性 |
4.4.2 行为方式的特殊性 |
4.4.3 公关平台的特殊性 |
4.5 小结 |
第5章 媒体公益行为的效果 |
5.1 媒体公益行为的正效果 |
5.1.1 媒体实力获得提升 |
5.1.2 社会公益体系逐步完善 |
5.1.3 公民的公益意识开始觉醒 |
5.2 媒体公益行为的负效果 |
5.2.1 报道失范引发社会公益危机 |
5.2.2 公益做秀削弱媒体公信力 |
5.2.3 广告性公益报道威胁新闻专业主义 |
5.3 小结 |
第6章 关于媒体公益行为的争议及思考 |
6.1 关于媒体公益行为的争议 |
6.1.1 关于媒体公益营销的情理之争 |
6.1.2 关于媒体公益项目的利弊之争 |
6.1.3 关于媒体公益募捐的越界之争 |
6.2 关于媒体公益行为的思考 |
6.2.1 社会转型期为媒体公益提供了发展空间 |
6.2.2 公益营销是媒体公益可持续性的保证 |
6.2.3 媒体应把握自身公益行为的界限 |
6.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新媒体的银行营销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特色 |
第2章 银行市场营销策划特点分析 |
2.1 银行营销策划原则 |
2.2 银行营销策划意识 |
2.3 商业银行营销策划要求 |
第3章 基于新媒体的商业银行营销战略 |
3.1 以“微创新”促动“大营销” |
3.2 以优质体验引导产品消费 |
3.3 Web2.0时代银行微博营销新策略 |
3.4 病毒营销 |
3.5 手机银行与ATM的融合 |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应用研究 |
4.1 银行一卡通与信用卡联合营销 |
4.2 关于支行服务定位与定制的思考 |
4.3 从市场营销过程谈执行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电商三国杀:冰山之下(论文提纲范文)
【战后盘点】 |
“价格战”冲击波 |
影响 |
事实 |
Alexa排名:京东、苏宁、亚马逊中国、天猫访问量对比 |
【探索·主观篇】 |
三国杀真相三问 |
京东为什么打响第一枪? |
苏宁为什么应战? |
京东如何应对反击? |
“聪明”的中国消费者 |
抢班夺权——线上霸主的话语权 |
消费意识引领——一堂生动的网购课 |
【探索·现实篇】 |
京东失误苏宁“失机” |
京东的失误 |
“苏美”的“失机” |
言论精选 |
【趋势展望】 |
生死之战即将展开 |
(4)微博言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一) 有关微博的研究 |
(二) 关于微博言论的界定 |
四、创新之处 |
一、微博言论的发展现状 |
(一) 微博的发展缘起与基本特点 |
1、微博的发展与中国现状 |
2、微博的特点 |
(二) 微博言论的特性透视 |
1、直抒胸臆式的文本表达 |
2、去中心化传播带来的自由观点市场 |
3、裂变式传播带来的强大社会压力 |
4、语录体降低言论门槛 |
二、微博言论的使用者分析 |
(一) 微博用户的常规分类 |
1、企业用户 |
2、社会组织用户 |
3、个人用户 |
(二) 微博言论的用户分类 |
1、娱体明星 |
2、意见领袖 |
3、普通个人用户 |
三、微博言论的当代价值 |
(一) 微博言论的社会价值 |
1、进一步促成公共领域的构建 |
2、新型治理技术手段让社会治理获得高效 |
3、进一步影响公共事务决策进程 |
4、开辟新式沟通渠道,让党和政府快速把握民情民意 |
(二) 微博言论对公民的价值 |
1、让公民实现使用——满足愿望 |
2、进一步释放民众情绪,成为减压阀 |
3、增加公共参与机会,提高公民意识 |
(三) 微博言论对媒体的价值 |
1、促使媒体走向融合,改变传统媒体形态 |
2、为传统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和反馈渠道 |
3、促使传统媒体加大对信息的监督力度 |
四、微博言论的问题与治理 |
(一) 微博言论中存在的问题 |
1、思想层面:缺乏媒介素养,观点良莠不齐 |
2、内容层面:言论信息杂乱,观点片面且隐晦 |
3、语言特色:话语通俗但消遣娱乐味道重 |
4、言论整合:整合度低,随意性太强 |
5、信誉层面:信息泛滥,可信度低 |
(二) 微博言论的治理 |
1、社会层面 |
2、行业层面:加强自律自治 |
3、政府层面:软治理与硬监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阶段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引言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结构 |
2 概念及理论 |
2.1 品牌 |
2.1.1 什么是品牌 |
2.1.2 品牌观念的形成 |
2.1.3 品牌的特性 |
2.2 品牌资产 |
2.2.1 品牌资产的含义 |
2.2.2 品牌资产的构成 |
2.2.3 品牌资产的作用 |
2.2.4 国内外对品牌资产同品牌建设阶段性的研究现状 |
3 快速消费品与品牌建设 |
3.1 快速消费品的定义及其特点 |
3.2 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
3.2.1 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对品牌要求越来越高 |
3.2.2 品牌产品与无品牌产品差别巨大 |
3.3 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方向 |
4 我国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现状与问题 |
4.1 我国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现状 |
4.1.1 品牌众多,地域性强 |
4.1.2 单体品牌下品种繁多,品牌管理难度大 |
4.1.3 强调概念,缺乏内涵 |
4.1.4 品牌建设自主创新能力缺乏 |
4.2 我国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
4.2.1 品牌的定位求全求大 |
4.2.2 品牌只是简单的视觉因素构成 |
4.2.3 品牌就是广告 |
4.2.4 品牌被过度"吹嘘" |
4.2.5 品牌管理缺乏统一和长效 |
5 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对策——阶段性扩大品牌资产 |
5.1 品牌的创建阶段 |
5.1.1 品牌资产要素---品牌认知度的建立 |
5.1.2 本阶段品牌建设的重点 |
5.1.3 本阶段达到的效果 |
5.2 品牌的发展阶段 |
5.2.1 品牌资产要素---品牌知名度的建立 |
5.2.2 本阶段品牌建设的重点 |
5.2.3 本阶段达到的效果 |
5.3 品牌的巩固阶段 |
5.3.1 品牌资产要素---品牌忠诚度的建立 |
5.3.2 本阶段品牌建设的重点 |
5.3.3 本阶段达到的效果 |
5.4 品牌的延伸阶段 |
5.4.1 品牌资产要素--品牌联想度的建立 |
5.4.2 本阶段品牌建设的重点 |
5.4.3 本阶段达到的效果 |
6 案例:蓝星啤酒的品牌建设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营销为何不能变“赢销”?(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公益行为初探[D]. 郭真辉. 湖南大学, 2015(03)
- [2]基于新媒体的银行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 李勇. 山东大学, 2014(11)
- [3]电商三国杀:冰山之下[J]. 王玉,嘉文,袁泉,魏武挥,冯阳松,白刚.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2(10)
- [4]微博言论研究[D]. 高婷. 湖北大学, 2012(07)
- [5]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阶段性研究[D]. 刘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1)
- [6]营销为何不能变“赢销”?[J]. 李梦艺. IT时代周刊, 2004(01)
- [7]惊梦初醒:WTO门槛还能绊倒几个郎酒?[J]. 吕允超. 中国酒,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