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学报》(科技版)2002年总目录

《深圳大学学报》(科技版)2002年总目录

一、《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分类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李孟军[1](2005)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与竞争力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杂经济系统演化的规律性一直是理论研究者和应用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复杂经济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已有的复杂性理论的基础上对复杂经济系统演化过程的非线性时变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运用系统学、管理学理论和方法构造了研发型经济组织的演化模型,对系统演化过程的规律和关键问题,如平衡态与演化轨迹问题、适应度和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软件研发组织的实际,研究了其演化过程的环境参数影响问题、控制参数的确定问题,并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了各种能力等级组织的适应度与竞争力。以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围绕复杂经济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点,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演化过程中平衡轨道分岔现象和参数引起的轨迹突变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了突变轨迹的相关性质。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非线性时变系统中决定演化最终轨迹趋向的初始状态、环境参数的扰动、可控决策参数扰动等各种情况下的演化轨迹稳定性和临界值问题,通过仿真运算,得出了控制复杂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轨迹的相关结论,为非线性经济系统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在分析研发型经济组织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研发组织的市场能力、研发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三种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相互关系。以研发型经济组织的资源获取和能力变化过程为主线,研究了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过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中的项目获取量、项目资源总量、研发组织能力等各核心因素的定量化决定方程。在分析研发项目的基本分布和描述形式的基础上,从经济获利情况的角度,针对研发型经济组织与研发项目规模的适应性,提出了经济适应度的概念并进行了数学上的定义,指出研发组织的经济适应度决定了研发组织承担研发项目的意愿。从研发组织按规定的质量、进度完成研发项目程度的角度,提出了研发组织的能力适应度概念,并进行了数学上的定义,指出研发组织的能力适应度决定了研发项目需求方对研发组织的满意程度。要实现研发组织与研发项目的结合,必须满足研发组织在经济上能够获利,同时完成研发项目的能力满足项目的规定要求,这两方面反映了研发组织对研发项目的竞争力,以经济适应度和能力适应度为变量提出了竞争力函数的概念,进行了数学定义。针对研发市场上研发项目不足、研发项目饱和的情况分析了不同能力组织的竞争行为以及对组织演化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个体竞争力和群体竞争力的概念并进行了数学分析。在分析我国软件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软件组织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演化方程,采用仿真工具研究了软件组织演化的相关问题。对不同初始能力的软件组织演化轨迹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轨迹突变的临界点。以需求增长率为环境变量,分析了增

上官琳[2](2005)在《我国大学城开发现状及开发运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扩招后对校区扩张的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共同催生了大学城。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兴起了一股的“热潮”。但是,由于大学城在我国是新兴事物,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相关的管理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学城开发建设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大学城如此迅猛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大学城开发建设的资金状况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由于大学城是一个涉及极广的系统工程,笔者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基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的现实状况来对开发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仔细的文献研究和较为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大学城出现和兴起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之后,在基于对我国在建和已建的50多所大学城的调查统计上总结出了我国大学城开发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和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资金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对与大学城开发建设资金有着密切联系的开发运作模式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我国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开发运作模式,针对四种模式的定位状况、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总结。之后,在此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总结这些问题主要是:前期决策的缺失;相关的政策、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大学城目前的开发运作模式不能有效的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高校校区建设大量依靠贷款,高校的筹资、还款压力较大,将阻碍高校自身发展,后期主要依靠高校招生来实现后期资金的偿还和盈利,资金链单一,容易断裂;再有就是大学城缺乏科学长远的定位,对于大学城发挥积聚效应成为区域增长极来说存在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首先认为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需要客观的看待,同时提出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模式要顺利运行需要以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作为条件,以前期的科学决策作为前提,在对我国大学城开发进行科学定位来实现其长远发展的情况下,建立采取统一主体作为投资主体的新开发运作模式。笔者还建议加快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走特设化道路,实现大学城的内涵发展。最后,笔者以重庆大学大学城为例,针对其定位状况和开发运模式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杨晶[3](2010)在《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文中指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国外尚没有这一正式的提法,国内的规划设计也处于探索期。本文以中国西部物流港为例,研究了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的实例,试图为后续的平台建设提供思路,也试图探索一些平台规划过程中的理论。本文首先从定义、架构、分类、主要功能、主要模式等方面对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接着,基于对国内外若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实例分析,总结出了国内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其中,国外部分将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似的存在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国内部分从园区企业级和政府级两个层面分析总结现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次,本文对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了自组织分析,包括自组织现象分析和自组织条件分析。自组织现象分析部分试图从纵向发展层面探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历程和规律。自组织条件分析部分从开放性、非线性和涌现性、涨落和突变等层面分析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不足,并分别归纳总结出具体存在的问题,作为后续规划的重要参照。自组织理论作为系统科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本文首次将其用于分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和现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最后,给出了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战略规划、总体架构、盈利模式、核心功能设计等。其中,核心功能设计部分从物流港门户网站、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物流运作服务平台、物流港内部管理平台、增值服务平台、政务支持平台、企业信息工具及互联平台、其他服务平台等八个层面进行了三级的详细展开。

廖茂忠[4](2008)在《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份份的学生贷款合同承载着学生个体对改变命运的希望,承载着国家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一串串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数据,甚至屡屡曝光的国家助学贷款拖欠诉讼案例,则在动摇着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高等教育和学生贷款先前的信念和坚持。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违约是影响学生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在无休止的因果链中,违约又必然是某事物,或某事物之间运动的必然结果。然而,这里的某事物是何物?某事物之间的运动又是何物?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无疑是违约问题解决的基础。由果索因,即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一时空的状态,推断促成此状态的原因,是因果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违约结果本身的科学分析就成为揭示学生违约原因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本研究以1690名进入还款期的借款学生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等方法,揭示学生的还款状态(守约或违约)与其影响变量间的统计性联系,从而推断学生违约发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违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贷款的总额度和单位时间内还款的额度。学生贷款额度越大,违约率则越高;学生单位时间所需偿还贷款的额度越大,违约率也越高;反之亦然。然而,学生贷款的违约不仅仅是借款学生的私事,而是一个涉及到学校、银行和社会的社会性问题,而且充满争议。基于学生个人偿还贷款的结果状态的因果分析的科学性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全面地理解学生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需要倾听国家助学贷款各运行主体的声音。论文通过对学生、教师、银行,以及社会公众的调研发现,学生偿还能力、还款意愿和社会信用制度对借款学生的违约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偿还能力是其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这个结论也支持了由果索因的推断。以上两种方式都揭示了还款能力是学生违约的最关键因素。那么,事实上,借款学生的经济状况如何呢?只有当这个问题得到解答,才能对“偿还能力是违约因素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这一论断进行最后的判断。本研究以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相关研究为基础,谨慎测算出近年来全国本专科毕业生分不同单位性质、地区、分行业收入的收入水平,发现新参加工作的本专科毕业生收入普遍偏低,而且据就业单位的性质、地区或行业的不同收入差距悬殊。这导致不少的毕业生债务偿还能力不足。至此,可以科学地认为:偿还能力是影响违约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然而,借款学生的偿还能力是如何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学生还贷的行为选择的呢?本研究在揭示违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解释学生违约发生的机理,并认为:借款学生的偿还资源是行为选择的物质基础,偿还意向是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偿还情境是行为选择的制约机制;借款学生的意志水平和对偿还行为实际的控制能力是行为发生的调节机制,借款学生偿还行为选择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社会评价是偿还行为的反馈机制。因此,学生还贷行为的选择,是由借款学生还贷的意向、偿还的情境条件、可用于还贷的资源,以及偿还贷款行为的意志和控制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化解中国学生贷款违约的若干改革建议。

耿红卫[5](2008)在《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文中提出科学主义是西方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与向近代演进的中国学术思想相结合,在19世纪末期形成了具有中国语境特点的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不仅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大大推动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在科学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介入下,逐步从传统“大语文教育”中解放出来,于1904年随着“癸卯学制”的颁布而独立设科。自此,语文学科教育开始确立现代语文教育观念,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考试、研究方式等方面逐步迈向了科学化。本论文通过研究1904-1949年近现代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不仅为学术界客观地评价科学主义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功过与利弊提供历史依据,而且为当今构建和谐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本论文从科学主义的独特视角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力求对近现代语文教育的科学化问题作全面、系统的考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论述了本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相关资料、现状与趋势,研究的对象、范围与相关概念的厘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创新追求等,力求对全文的写作有个宏观的把握。第二部分:理论观念部分。即第一章“科学主义对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影响界说”。简要阐述了西方科学主义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背景;系统分析了科学主义对近现代教育制度、内容、研究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科学主义介入语文和语文教育领域之后,传统语文教育面貌的革新及现代语文教育观念的确立情况。第三部分:教育实践部分。包括第二至六章。第二章“语文教育目标科学化的历史考察”。教育目标制订的前提是语文学科的独立开设,语文名称的变更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设置,这是首先要阐明的问题;接着从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的设置由笼统、片面到明确、具体的发展脉络,重点研究了语文教育目标诉求科学化的历程;最后就人们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批评及建议作了深入的探讨。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历史审视”。从语文课程设置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学内容日益走向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实用化的发展轨迹;重点研究了语文教材编排体系由过去单一的文体分类和时代为序的编排方式逐步发展为比较科学的序列化、单元化的编排方式的嬗变规律;指出了语文教科书的批评和讨论与其编排相伴而生,大大影响了科学化的改革进程;最后对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特点作出基于历史事实的总结和客观的评价。第四章“语文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历史反观”。在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历史追溯之后,详尽论述了西方教育理论与方法及其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并以实例阐明语文教育界对西方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实验和运用情况;重点研究了说话教学法、识字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写作教学法等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造情况;扼要地总结了现代语文教学方法演进的特征和规律,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地概括和归因分析。第五章“语文考试科学化的历史检讨”。主要从传统语文考试自身矛盾运动、教育测量运动的推动以及现代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语文考试形成的动因,归纳出现代语文考试的特点;重点阐述了选择、填空、问答、整理、改错、模仿、翻译等多种新式方法在语文考试中的运用情况,并以东南大学附中入学招生考试这一典型案例加以印证;具体考察了人们对语文考试功能发挥不足及考试实际问题的检讨情况。第六章“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科学化的历史钩沉”。简要梳理了实验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认真剖析了其对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影响;从识字问题、写字问题、阅读问题、作文问题等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了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科学化的具体表现;客观评价了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科学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语。通过对科学主义在语文教育观念和实践方面影响的考察,笔者认为近现代语文教育在学科性质和目标上、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上、在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上都向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出现“唯科学”和“伪科学”倾向也产生了不少沉痛教训。基于以上客观历史事实,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语文教育要想真正实现科学化,必须恰当定位语文学科的性质、妥善处理传承与借鉴的关系、切实搞好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唯有此,我国语文教育才能得到健康而和谐的发展,才会拥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明天!

二、《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分类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分类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与竞争力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意义与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复杂经济系统演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2.1 系统复杂性及其特征
    2.2 复杂经济系统模型
    2.3 复杂经济系统演化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变参数分岔与复杂系统演化轨迹突变
    3.1 自治系统与时变系统的行为差异
    3.2 复杂系统参数的时变特性与系统结构
    3.3 非线性时变系统轨迹突变的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发型经济组织的竞争与演化模型
    4.1 研发型经济组织的特点
    4.2 研发型经济组织的能力
    4.3 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的因果关系分析
    4.4 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发型经济组织的适应度与竞争力分析
    5.1 研发项目的规模及其分布
    5.2 研发组织的能力适应度
    5.3 研发型经济组织的经济适应度
    5.4 适应度对研发组织竞争力的影响
    5.5 基于能力等级划分的个体竞争力与群体竞争力分析
    5.6 研发组织的资源获取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研发组织演化与基于CMM 的竞争力分析
    6.1 软件研发组织的演化模型
    6.2 软件研发组织演化规律研究
    6.3 软件组织的演化策略
    6.4 基于能力成熟度划分的软件组织竞争力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关于本文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主要论文与着作

(2)我国大学城开发现状及开发运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2.1 国外对大学城的研究情况
        1.2.2 国内对大学城的研究
        1.2.3 国内外对大学城的研究情况小结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主要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5.2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国外大学城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大学城的定义
    2.2 国外大学城的起源和发展形式研究
        2.2.1 国外大学城的起源
        2.2.2 国外大学城的发展
    2.3 国外大学城发展的特点总结及启示
        2.3.1 国外大学城发展的特点总结
        2.3.2 国外大学城发展特点给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的启示
3 我国大学城开发兴起的背景和现状研究
    3.1 我国大学城开发兴起的现实背景
        3.1.1 知识经济的大环境
        3.1.2 科教兴国的大背景
        3.1.3 教育产业化、大众化发展
        3.1.4 我国高校建设发展过程
        3.1.5 地方经济发展的选择
    3.2 大学城开发兴起的理论背景
        3.2.1 规模经济理论
        3.2.2 聚集效应理论
        3.2.3 增长极理论
        3.2.4 三元参与理论
    3.3 我国大学城开发的现状分析
        3.3.1 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基本状况统计
        3.2.2 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的主要特征分析
        3.2.3 我国大学城开发普遍面临的问题总结——资金问题
4 我国大学城四种典型的开发运作模式研究
    4.1 四所代表大学城的基本规划建设情况
        4.1.1 深圳大学城的基本规划建设状况
        4.1.2 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基本建设情况
        4.1.3 珠海大学城的基本建设情况
        4.1.4 浙江下沙大学城的基本建设情况
        4.1.5 总结
    4.2 四所代表大学城的定位状况
        4.2.1 四所所代表大学城的定位状况比较
        4.2.2 总结
    4.3 四所代表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
        4.3.1 深圳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
        4.3.2 上海淞江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
        4.3.3 珠海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和资金链状况
        4.3.4 浙江下沙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与资金链状况
        4.3.5 总结
5 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模式研究及建议
    5.1 我国大学城开发的定位状况分析
    5.2 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模式及资金链状况研究
        5.2.1 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开发运作模式及资金链状况分析
        5.2.2 以社会企业或服务中心作为投资主体的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分析
        5.2.3 以高校作为投资主体的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分析
        5.2.4 以多元主体作为投资主体的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状况分析
        5.2.5 未来招生规模预期及对几种开发运作方式资金链状况的影响
    5.3 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模式中反映的问题总结和成因分析
        5.3.1 我国大学城开发前期决策研究缺失和成因分析
        5.3.2 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及资金链中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5.4 对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5.4.1 对我国大学城开发的正确认识
        5.4.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大学城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5.4.3 加强大学城前期决策研究,使大学城走健康发展道路
        5.4.4 科学定位大学城,发挥其积聚效应和增长极作用
        5.4.5 基于三元参与理论,采取以统一主体作为投资主体的开发运作新模式
        5.4.6 加快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走特设化道路,实现大学城的内涵发展
6 案例研究——重庆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分析
    6.1 重庆大学城的基本情况
        6.1.1 重庆大学城规划情况
        6.1.2 重庆大学城现在的进度情况
    6.2 重庆大学城开发的模式概述
        6.2.1 重庆大学城的定位状况
        6.2.2 重庆大学开发运作方式和资金链状况
    6.3 重庆大学城开发运作方式研究
        6.3.1 重庆大学城定位状况分析
        6.3.2 重庆大学城开发运作与资金链状况分析
        6.3.3 总结和思考
7 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的内容与结论
    7.2 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我国大学城开发建设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 B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资金来源与筹措表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3)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状调研
    2.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理论总结
        2.1.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义
        2.1.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架构
        2.1.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分类
        2.1.4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2.1.5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模式
    2.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状调研总结
        2.2.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国外发展现状
        2.2.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国内发展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组织现象分析
    3.1 自组织理论简介
        3.1.1 自组织理论群的结构
        3.1.2 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
    3.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组织现象
    3.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我创生
    3.4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我成长
    3.5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我复制
    3.6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我繁殖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自组织条件分析
    4.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自组织发生的条件
    4.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分析
        4.2.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放性案例
        4.2.2 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分析
    4.3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非线性和涌现性分析
        4.3.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非线性和涌现性案例
        4.3.2 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非线性和涌现性分析
    4.4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涨落与突变分析
        4.4.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涨落与突变案例
        4.4.2 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涨落与突变分析
    4.5 一个较优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5.1 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概况
        5.1.1 总体概况
        5.1.2 物流港发展规划
    5.2 物流港项目总体框架思路
        5.2.1 平台定位
        5.2.2 平台建设思路
        5.2.3 平台设计原则
        5.2.4 物流港公共信息平台总体框架
        5.2.5 平台运作与盈利模式
    5.3 平台建设对物流港及周边区域的价值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6.1 物流港门户网站
    6.2 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6.2.1 公共信息发布
        6.2.2 物流供需信息发布
        6.2.3 会员服务
        6.2.4 物流交易
        6.2.5 货物跟踪
        6.2.6 信用管理
        6.2.7 电子支付
        6.2.8 决策支持功能
        6.2.9 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6.2.10 系统管理
    6.3 物流运作服务平台
        6.3.1 仓储管理
        6.3.2 运输管理
        6.3.3 配送管理
        6.3.4 外部供应链协作
        6.3.5 铁路货代管理
        6.3.6 结算功能
        6.3.7 客服管理
        6.3.8 数据统计
        6.3.9 决策支持
        6.3.10 基本资料
        6.3.11 系统管理
    6.4 物流港综合管理平台
        6.4.1 行政办公管理
        6.4.2 客户关系管理
        6.4.3 驻港企业管理
        6.4.4 园区综合物业服务管理
        6.4.5 园区闸口管理
        6.4.6 园区停车诱导管理
        6.4.7 安全监控防范管理
        6.4.8 园区网上监管
    6.5 增值服务平台
        6.5.1 短信应用服务系统
        6.5.2 网上GPS 跟踪服务
        6.5.3 物流电子地图服务
    6.6 政务支持平台
    6.7 企业信息工具及互联互通平台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研究模型设计
    2.2 有关学生贷款违约风险的研究假设
    2.3 变量描述、统计与分析
    2.4 违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2.5 违约影响因素的判别分析
    2.6 违约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
    2.7 违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结论与讨论:假设验证及其它
3 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的多维度考察
    3.1 学生的陈述
    3.2 教师的看法
    3.3 院校的实践
    3.4 银行的观点
    3.5 公众的讨论
    本章小结
4 毕业生负债与贷款违约的相关性
    4.1 毕业生可用于还贷的现金测算
    4.2 学生的贷款总额度
    4.3 债务水平与违约
    本章小结
5 借款学生违约行为的发生机理
    5.1 个体行为与计划行为理论
    5.2 计划行为理论对学生还贷行为的解释
    5.3 学生对还贷的行为选择
    5.4 对违约行为发生机理研究的验证:典型分析
    本章小结
6 学生贷款违约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
    6.1 目前消费信贷违约防范的一般策略
    6.2 有关学生贷款违约防范的基本策略的研究
    6.3 化解学生贷款违约的基本策略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文测算和绘制的表图
附录2 本研究所用的“学生贷款违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目录

(5)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的相关资料、现状与趋势
    三、研究的对象、范围与相关概念的厘定
    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创新追求
第一章 科学主义对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影响界说
    第一节 科学主义概说
        一、科学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二、科学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科学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历程
        一、科学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二、科学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演变形态
        三、中国语境下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特点
    第三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制度——由科举制度的废除到现代学制的建立
        二、教育内容——由空疏、宽泛到实用、具体
        三、教育研究——由主观、粗旷到客观、精细
    第四节 科学主义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冲击
        一、传统语文的变革及对现代语文教育的促进
        二、传统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和现代语文教育观念的确立
第二章 语文教育目标科学化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语文课程设置和名称的变更
        一、“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设科期(1904-1912)
        二、“国文”设科期(1912-1920)
        三、“国语”、“国文”科并设期(1920-1949)
        四、“语文”设科期(1949-)
    第二节 语文教育目标指向由笼统、片面到明确、具体
        一、语文教育目标的嬗变轨迹
        二、语文教育目标指向的特点及归因分析
    第三节 教育界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批评与建议
        一、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批评
        二、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设想
第三章 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历史审视
    第一节 从语文课程设置看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分设期(1904-1919)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细化期(1919-1929)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稳定期(1929-1949)
    第二节 从编排体例看语文教科书的演革
        一、传统语文教材的简单回顾
        二、近现代语文教科书编排的轨迹
    第三节 教育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检讨
        一、对语文教科书的批评
        二、对语文教科书的讨论
第四章 语文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历史反观
    第一节 西方教育理论与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验和运用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
        二、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传播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造
        一、说话教学法
        二、识字教学法
        三、阅读教学法
        四、作文教学法
    第三节 近现代语文教学方法演进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方法演进的特征
        二、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语文考试科学化的历史检讨
    第一节 现代语文考试形成的动因和特点
        一、现代语文考试形成的动因分析
        二、现代语文考试的特点管窥
    第二节 现代语文考试的多向度展开
        一、运用多种新法来考查语文教学内容
        二、语文考试的标准化尝试——以东大附中入学招生考试改革为例
    第三节 教育界对语文考试的批评
        一、对语文考试功能发挥不足的批评
        二、对语文考试实际问题的检讨
第六章 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科学化的历史钩沉
    第一节 实验教育思潮对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的影响
        一、实验教育思潮概说
        二、实验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科学化的具体表现
        一、识字问题
        二、写字问题
        三、阅读问题
        四、作文问题
结语
    一、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科学化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科学化改革留下的教训和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分类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与竞争力模型研究[D]. 李孟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
  • [2]我国大学城开发现状及开发运作模式研究[D]. 上官琳. 重庆大学, 2005(01)
  • [3]中国西部物流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D]. 杨晶. 清华大学, 2010(05)
  • [4]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 廖茂忠.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5]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 耿红卫. 华中师范大学, 2008(03)

标签:;  ;  ;  ;  

《深圳大学学报》(科技版)2002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