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起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速断跳闸事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邓陆[1](2020)在《煤矿井下高压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煤矿井下用电负荷越来越多,发生越级跳闸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在众多防越级保护的方法中,基于光纤通讯的保护方式最为完善,也非常符合煤矿井下供电距离近的特征。光纤通讯保护方式采用GOOSE通讯原理,实现上下级高压防爆开关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在30毫秒内迅速判断故障区段并切断故障电源,有效缩小越级跳闸事故影响范围。论文基于光纤通讯综合保护方式,首先对漏电故障、电压不稳、开关拒动等情况进行分析,再对防越级保护系统的电力监控主站、电力监控分站、电力测控单元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然后针对越级跳电的几种情况,进行防越级综合保护器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对信号采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光电耦合模块的硬件设计,以及信号采样子程序、故障处理子程序、数据上传子程序的软件设计,完成了对越级跳闸的三种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并与矿井电力监控系统实现对接,进一步加强了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在防越级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搭建完成后,论文最后对防越级保护系统进行了现场实验验证,分别在井下变电所内及地面监控中心,对防越级保护的可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光纤通讯综合保护方式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互通,达到防越级的目的。该防越级保护系统及防越级综合保护器在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级跳闸事故次数显着降低,提高了丁集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为下一步矿井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图[47]表[15]参[75]
熊友红,邱军,赵建刚,程刚,邬守鑫[2](2020)在《短路电流计算在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对武钢电网发生的三起典型跳闸事故的简要介绍,论证短路电流的计算在电力系统事故原因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大小来推断故障点位置,从而缩短故障查找的时间。短路电流计算为电力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和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苟小刚,段然,崔明德[3](2020)在《一起线路故障引发站内设备故障的多重电网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某110kV变电站因35kV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导致站内主变压器总路断路器CT绝缘击穿,发生异名相两点接地短路的复杂电网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该事故无法通过故障点判断是否属于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区内故障,通过差流计算的方法证明了CT故障点在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区区外,差动保护因CT受损波形畸变而动作。分析过程显示了故障细节对事故分析的重要性。
乔荣飞[4](2019)在《济南城市配网故障自愈方案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配网供电可靠性要求日益提升,济南城市配网基于早期配电自动化技术,依靠出线开关跳闸辅助隔离故障、通过无保护智能开关逻辑配合的配网自愈模式已遇到硬件瓶颈,无法满足不断提升的供电可靠性需求。因此,在现有配电自动化技术基础上,增设线路侧断路器保护、减少自愈过程出线开关配合跳闸、实现故障精准隔离和线路自愈,对于进一步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在线路侧加装集中型智能断路器实现三段式保护、应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实现断路器通讯和增强现场多维运行状态感知、以及主站增加综合判定断路器保护信号、重合闸动作、零序电流等信息实现配电自动化逻辑功能升级,共同形成配电自动化和线路侧多级保护配合的精准隔离主动型自愈优化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配电线路侧断路器安装位置、三段式保护整定、自愈优化规则进行研究,建立同一配电线路的非智能型、集中型、电压型、改进集中型、改进电压型等不同阶段线路模型,对上述模型在干线、支线和用户侧发生同位置、同类型故障的事故影响和自愈过程进行分析对比,验证自愈优化方案在缩小故障跳闸范围和不间断供电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对通讯异常、开关/保护拒动、联络串带方式等特殊情况下自愈功能实现及带电作业相关设置进行分析研究,验证自愈优化方案在上述场景下满足应用需求。并分析配电物联网技术在单相断线、电缆沟运行状态感知等场景的具体应用和功能实现,验证配电物联网技术是自愈优化方案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线路侧异常早期发现,便于实施主动自愈和消缺。3)对实施自愈优化方案的济南城市“一流配电网”第一批示范项目应用实例进行分析。通过示范区多个配网故障处理实例验证,自愈优化方案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根据2019年上半年配网运行数据统计,改造后示范区供电可靠性指标同比显着提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愈优化方案后期可进行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陈玉[5](2019)在《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故障判别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山东电网规模飞速发展,电网监测数据和种类也不断提升,但由于缺乏长远布局和系统规划,且受限于不同设备厂家数据类型限制,当前电网调度呈现“新增一类设备、新建一个系统”的局面,电网监测系统功能单一且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增大和优质服务的迫切需求,调度人员面对各类监测系统中的海量告警数据进行人工判别变得愈加困难,电网故障后供电恢复时间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在海量的监测信号中快速判别故障信号,并为调度员提供精准快速的电网辅助决策信息,帮助隔离故障、恢复运行,已成为当前地区电网调度突破的关键。本文旨在构建电网基础数据模型,实现电网多源监测数据的统一提取,构建基于Petri网的电网故障诊断专家库,实现电网监测告警信息的自动筛选和判别。结合故障判别情况,诊断故障范围,提出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方案,辅助监控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故障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控系统中多业务系统数据的提取与融合。在电网基础数据挖掘、分析基础上,针对当前电网变电站自动化和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模型标准不一、无法通用的现状,构建基于CIM拓展的电网公共数据模型,实现基于基于IEC 61850标准和IEC 61970标准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融合,从而实现调度多系统数据的感知与提取、不良数据的校核与辨识。(2)调控系统告警信息有效性研判、故障确认与恢复。构建Petri网电网告警信号判别规则库,综合多源数据,实现告警信息全面分析研判。应用电网带电状态截面对比,实现故障区域判别,综合利用前置专家故障预案库、路径检索实现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的自动推送。(3)基于多源数据协同分析的故障判别与辅助决策系统应用分析。结合在临沂电网的实际应用对系统进行说明,以实际电网故障为例,详细阐述故障判别与恢复过程。
孙小涵[6](2019)在《提升城市配角电网韧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城市配电网位于供电网架最末端,直接面向广大电力客户,是电能供应链中联系电网企业和终端用户的关键环节,是确保城市能源供应安全、实现经济效益、彰显电网企业社会责任与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配电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其规模逐渐扩大,供电方式也越来越复杂。近年来全球频发的由极端事件引起的大停电事故引起了政府及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配电网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提高城市配电网韧性成为了电网企业日益关注的重点。韧性的影响因素可以追溯到城市配电网的方方面面,在配电网的不同运行状态下都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其韧性。本文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城市配电网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包含配电网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故障类型分析、韧性提升手段提出及系统仿真,具体的工作可总结如下:1、分析了城市配电网韧性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提高城市配电网韧性所提出的手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2、分析城市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并对现有配电网网架结构、运行维护手段进行总结探索,提出影响配电网韧性的因素主要为配电网单辐射或环网等不同的拓扑结构的选择和变化,配电网分段或联络开关、供电半径及接地方式等网架结构的设计,设备巡视及故障处理等运行维护手段。通过“韧性梯形”方法来表示配电网的系统功能,提出对配电网韧性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为配电网韧性的提升措施提供量化标准。3、分析城市配电网多发的故障类型,并对发生频率最高的单相接地故障及故障影响较大的相间故障提出保护改进方法,研究适用于现有城市配电网基础的保护策略。对单相接地故障采用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提高故障处置效率,分析小电流接地选线原理并选择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进行保护策略的仿真验证。对相间故障提出保护三级配合方法,通过“出线开关+分支开关+分界开关”三级配合模式来提升配电网韧性。4、针对配电网故障恢复过程进行韧性提升的研究,提出基于多源协同的故障恢复方法。通过将配电网内的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发电资源互联,实现出力互补。在考虑拓扑约束、运行约束的条件下建立故障恢复模型,在IEEE13节点标准算例中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在PSCAD中搭建模型进行故障恢复过程暂态仿真,对故障恢复暂态过程进行分析。5、提出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将电力运行与多手段监测系统结合,构建灾害防御系统,结合保供电措施提出有利于提升系统韧性的重要负荷供电方式。
长孙佳庆[7](2019)在《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迅速,井下机电设备随之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对煤矿供电系统要求也更为严格。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设备受环境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容易发生漏电、短路等故障,进而引起“越级跳闸”等问题。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对提高生产效率与减少人员伤亡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煤矿电力监控保护技术,有针对性的对煤矿电力监控系统进行设计,解决了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在分析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煤矿供电网络的特点进行重点剖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自身层级多,设备环境复杂等特点,对井下出现的各类越级跳闸原因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对分布式区域保护技术、分站集中控制保护技术、通信级联闭锁保护技术、光纤纵差保护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的特点,将光纤纵差保护技术作为解决方法。本文根据实际需求对煤矿电力监控系统进行设计,确定主站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具体任务与流程。并且以DSP和ARM S3C2510为核心设计了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以STM32F207为核心对防越级跳闸闭锁保护控制器进行设计;软件部分对主程序、中断程序、通信接口程序等进行设计,并且在防越级跳闸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防越级跳闸闭锁保护控制器的软件部分。以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为例,分析了供电系统的技术现状,对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进行了测试与运行。经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且安全性高。本文通过对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以及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保护煤矿供电网络的安全,对越级跳闸提出行之有效的避免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煤矿井下设备出项故障后造成大面积影响情况的发生。
刘扬[8](2014)在《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某300kt/a醋酸乙烯项目中用电负荷多,且整个工艺属于连续性天然气化工生产装置,存在生产规模大、自动化水平高、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供电中断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导致主要设备损坏、产品大量报废、大幅减产且需较长时间才可恢复正常生产,故对负荷的连续工作有较高的要求。该项目用电负荷多、线路广、回路多,且供配电系统较为复杂,下辖4个降压站及多个变配电室,包含35kV,10κV和0.4/0.23kV3个电压等级,对今后项目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设计具有示范意义。本文以300kt/a醋酸乙烯项目继电保护系统及其对应的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例,介绍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发展。从项目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出发,确定了整体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微机综合保护的硬件选型及功能。通过对系统短路参数的计算,对各继电保护类型进行整定与配合,并验证其灵敏度,保证整个供配电系统可以在事故状况下快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尽可能地缩小故障范围,从而减少故障对供配电系统造成的进一步损害,防止事故恶化与扩大。其次,继电保护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将采集的电气量以及线路上的开关量信号上传至集控中心。通过继电保护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电气自动化系统对于继电保护系统的数据传输要求;而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上传数据作为判断依据,实现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顾爱斌,李明,杨卫林[9](2013)在《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的跳闸事故》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一起10 kV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后引起线路速断跳闸的事故,通过对微机保护装置的检查、对调度端SCADA系统SOE事件的分析和对故障录波形的分析,找出保护动作跳闸的原因,并对装置的异常现象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了线路接地引起跳闸事故的结论,提出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后运行巡视人员需注意的事项。
李娟[10](2012)在《基于集成保护的自适应线路保护研究》文中指出常规保护为了满足选择性的要求,通常按照最严重情况进行整定,保护动作值对于系统其它运行方式而言并非最佳,随着系统运行方式的日益多变,自适应保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能够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调整保护动作值,使保护处于更佳的工作状态。电力系统集成保护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实现方案,具有丰富的冗余信息和高效的计算方法,便于在传统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算法创新及功能扩展,以弥补传统保护的不足。本文基于集成保护样机研发平台,在参与设计、搭建集成保护硬软件系统平台的过程中,将自适应保护策略引入集成保护系统,实现自适应线路保护功能,并以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人机交互功能为基础,设计集成保护远程人机交互系统。论文分析了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自适应电压速断保护原理,发现二者保护性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据此提出自适应电压电流速断保护集成算法,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了自适应Ⅱ段电流保护整定方法,将自适应Ⅱ、Ⅲ段电流整定方法应用于自适应Ⅱ、Ⅲ段零序电流保护,建立了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仿真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例表明,自适应Ⅱ、Ⅲ段零序电流保护在满足保护间配合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延长了保护范围,具有比传统保护更高的灵敏性。根据集成保护各保护之间可以信息共享的优势,提出了几种基于集成保护的线路保护改进方案。通过对集成保护样机平台数据来源的分析,设计了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的具体配置方案,基于数字化集成保护平台,编程实现了自适应电流及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功能,采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建模仿真分析了自适应线路保护算法的有效性。数据存储和人机交互是集成保护系统不可或缺的两大功能。本文规划设计并实现了集成保护数据库,明确各数据表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自适应线路保护人机交互功能为基础,研究了人机交互系统连接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开发基于Web服务的集成保护远程人机交互系统。
二、一起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速断跳闸事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速断跳闸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井下高压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防越级保护系统发展方向 |
1.4 防越级保护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4.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2 拟解决方案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防越级保护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
2.1 越级跳电的原因分析 |
2.1.1 短路故障 |
2.1.2 漏电故障 |
2.1.3 电压不稳故障 |
2.1.4 开关拒动故障 |
2.2 防越级保护方式系统研究 |
2.2.1 节点闭锁法 |
2.2.2 集中控制法 |
2.2.3 光纤纵差保护法 |
2.2.4 光纤通讯保护法 |
2.3 升级后防越级保护方案的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井下防越级保护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丁集煤矿电力系统介绍 |
3.2 防越级保护系统组成 |
3.3 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矿井下防越级综合保护系统软硬件设计 |
4.1 防越级保护系统硬件设计 |
4.1.1 信号采集模块 |
4.1.2 中央处理模块 |
4.1.3 光电耦合模块 |
4.2 防越级保护系统软件设计 |
4.2.1 主程序设计 |
4.2.2 信号采样子程序设计 |
4.2.3 处理故障子程序设计 |
4.2.4 数据上传子程序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实验验证及分析 |
5.1 防越级保护现场实验 |
5.2 防越级保护系统远程验证 |
5.2.1 监控分站通信验证 |
5.2.2 防越级保护系统实验过程 |
5.3 防越级保护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短路电流计算在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负荷侧故障引起母线差动保护动作 |
1.1 事故经过 |
1.2 事故原因分析 |
1.3 短路电流的计算 |
1.4 数据分析 |
2 电力系统电压波动设备无异常时故障点的查找 |
2.1 事故经过 |
2.2 故障点查找分析 |
2.3 短路电流值大小有助于故障位置的判断 |
3 短路电流在保护误动作判断中的应用 |
3.1 事故经过 |
3.2 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
3.3 解决方案 |
4 结束语 |
(3)一起线路故障引发站内设备故障的多重电网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事故简述 |
1.1 事故前运行方式 |
1.2 事故现场及保护动作报告 |
2 事件原因分析 |
2.1 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
2.2 一次设备分析 |
4 结语 |
(4)济南城市配网故障自愈方案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自愈 |
1.2.2 配电网保护 |
1.2.3 配电物联网 |
1.2.4 济南城市配网现有自愈方案的不足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济南城市配网自愈优化方案设计 |
2.1 方案总体设计 |
2.2 断路器配置方案 |
2.3 保护配置及优化 |
2.3.1 基本原则 |
2.3.2 站内保护整定 |
2.3.3 线路侧保护整定 |
2.4 接地故障自愈方案 |
2.5 通讯配置及优化 |
2.5.1 配电物联网云平台 |
2.5.2 通讯架构 |
2.5.3 边端系统及设备 |
2.6 方案经济性分析 |
2.7 管理结构优化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自愈优化方案的典型案例分析 |
3.1 线路模型 |
3.1.1 非智能线路模型 |
3.1.2 配电自动化线路模型 |
3.1.3 改进型线路模型 |
3.2 用户侧相间故障案例分析 |
3.2.1 跌落式熔断器后端故障 |
3.2.2 分界开关后端故障 |
3.2.3 分界断路器后端故障 |
3.3 支线侧相间故障案例分析 |
3.3.1 配电自动化线路支线相间故障 |
3.3.2 改进型线路支线相间故障 |
3.4 干线侧相间故障案例分析 |
3.4.1 配电自动化线路干线相间故障 |
3.4.2 改进型线路干线相间故障 |
3.5 改进集中型电缆线路相间故障案例分析 |
3.6 接地案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自愈优化方案的拓展案例分析 |
4.1 通讯异常案例分析 |
4.1.1 中间/分支断路器通讯异常 |
4.1.2 集中型分段开关通讯异常 |
4.1.3 电压型开关通讯异常 |
4.1.4 分界断路器/分界开关通讯异常 |
4.2 开关/保护拒动案例分析 |
4.2.1 断路器拒动 |
4.2.2 集中型开关拒动 |
4.2.3 电压型开关拒动 |
4.3 联络串带案例分析 |
4.3.1 集中型线路联络串带 |
4.3.2 电压型线路联络串带 |
4.4 带电作业的自愈功能设置 |
4.5 主动自愈技术的应用 |
4.5.1 单相断线故障 |
4.5.2 电缆沟多维巡检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应用实例及成效对比 |
5.1 应用实例 |
5.1.1 干线/支线故障 |
5.1.2 用户侧故障 |
5.1.3 断线故障 |
5.2 应用成效对比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故障判别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网多源系统数据提取与校验 |
2.1 电网调度系统数据现状分析 |
2.2 电网调度系统数据提取 |
2.2.1 IEC61850和IEC61970标准电力模型对比 |
2.2.2 基于CIM模型的电网公共模型构建 |
2.2.3 基于CIM模型的电网公共模型扩展 |
2.3 电网调度系统多源数据融合与校核 |
2.3.1 电网实时监测数据辨识方法 |
2.3.2 电网故障数据辨识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网故障自动判别与恢复 |
3.1 电网故障判别 |
3.1.1 电网故障判别发展现状 |
3.1.2 Petri网在电网故障判别中的应用 |
3.1.3 Petri网故障判别技术方案 |
3.2 Petri网诊断模型构建 |
3.2.1 Petri网诊断模型 |
3.2.2 Petri网诊断规则 |
3.2.3 Petri网规则库构建 |
3.3 电网故障恢复 |
3.3.1 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 |
3.3.2 停复电方案研究 |
3.3.3 电网故障转移路径查找及确认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研究 |
4.1 架构设计 |
4.2 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
4.3 电网故障判别与恢复实例展示 |
4.3.1 220kV某站主变故障处理展示 |
4.3.2 其他类型故障处理展示 |
4.4 系统应用成效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表 |
(6)提升城市配角电网韧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城市配电网韧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
2.1 城市配电网拓扑结构 |
2.1.1 厂站拓扑 |
2.1.2 辐射拓扑 |
2.1.3 环状拓扑 |
2.2 城市配电网网架结构 |
2.2.1 网架结构分析 |
2.2.2 网架结构优化措施 |
2.3 城市配电网运行维护 |
2.3.1 保护配置 |
2.3.2 设备巡视 |
2.3.3 故障抢修 |
2.4 韧性评估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配电网保护技术与处置方案 |
3.1 城市配电网故障类型 |
3.2 单相接地故障 |
3.2.1 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 |
3.2.2 仿真分析 |
3.3 短路故障 |
3.3.1 增设开关保护实现三级配合 |
3.3.2 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多源协同的配电网韧性提升方法 |
4.1 多源协同故障恢复方法 |
4.2 算例分析 |
4.3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
5.1 智能灾害防御系统 |
5.1.1 灾害类型及防御技术 |
5.1.2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5.2 灾害应急预案 |
5.2.1 危险源分析 |
5.2.2 应急响应 |
5.2.3 恢复策略 |
5.3 重要负荷承载 |
5.3.1 重要负荷分类 |
5.3.2 重要负荷供电方式 |
5.3.3 保供电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分析 |
2.1 煤矿供电系统组成 |
2.2 煤矿供电网络特点 |
2.3 煤矿供电系统问题分析 |
2.3.1 煤矿供电系统短路问题 |
2.3.2 煤矿供电系统漏电问题 |
2.4 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 |
2.4.1 煤矿供电短路越级跳闸问题 |
2.4.2 煤矿供电漏电越级跳闸问题 |
2.5 煤矿供电系统存在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3 煤矿供电网络保护技术 |
3.1 煤矿供电网络分布式区域保护 |
3.1.1 分布式区域保护原理 |
3.1.2 分布式区域保护性能 |
3.2 煤矿供电网络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分析 |
3.2.1 分站集中控制防越级跳闸技术 |
3.2.2 基于通信级联闭锁的防越级跳闸保护技术 |
3.2.3 保护器网络监测技术 |
3.2.4 光纤纵差保护技术 |
3.3 光纤纵差保护技术 |
3.3.1 光纤电流纵差保护 |
3.3.2 瞬时电流采样值差动保护 |
3.3.3 故障分量电流差动保护 |
3.4 井下零时限电流保护的防越级跳闸 |
3.5 地面零时限电流保护的防越级跳闸 |
3.6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
3.7 本章小结 |
4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 |
4.1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架构 |
4.2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主站设计 |
4.2.1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主站硬件设计 |
4.2.2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主站软件设计 |
4.3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设计 |
4.3.1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硬件设计 |
4.3.2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分站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电力监控系统测试与运行 |
5.1 文家坡煤矿供电系统技术现状分析 |
5.1.1 文家坡煤矿供电系统概述 |
5.1.2 文家坡煤矿供电系统技术问题分析 |
5.2 电力监控系统试验测试 |
5.2.1 实验系统构成 |
5.2.2 防越级跳闸保护实验系统 |
5.2.3 实验结果 |
5.3 文家坡煤矿电力监控系统运行 |
5.3.1 变电所运行监控 |
5.3.2 历史数据记录 |
5.3.3 历史数据查询 |
5.3.4 故障录波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课题目的 |
1.3 继电保护及其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技术 |
1.3.1 继电保护的发展 |
1.3.2 微机保护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1.3.3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 |
1.3.4 供配电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 |
1.3.5 微机保护下的数据采集系统 |
1.3.6 Profibus-DP协议与RS-485接口 |
1.3.7 光纤通信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300kt/a醋酸乙烯项目对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
2.1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一般设计原则 |
2.2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原则 |
2.3 母线及母联的保护原则 |
2.4 高压电动机的保护原则 |
2.5 电力电容器的保护原则 |
2.6 10kV线路的保护原则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300kt/a醋酸乙烯项目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
3.1 低压线路微机保护 |
3.1.1 低压线路微机综保模块的选型 |
3.1.2 低压线路微机综保模块的保护功能 |
3.2 中压线路微机保护 |
3.2.1 中压馈线/电动机微机综保模块的选型 |
3.2.2 中压馈线/电动机微机综保模块的保护功能 |
3.3 300kt/a醋酸乙烯项目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 |
3.3.1 短路计算的目的 |
3.3.2 短路计算参数 |
3.3.3 短路计算 |
3.4 供配电系统中各设备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4.1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4.2 1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4.3 10kV及以上母线及母线断路器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4.4 高压并联补偿电容器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4.5 10kV高压电动机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4.6 0.4/0.23kV系统的保护类型与动作值整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继电保护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的设计 |
4.1 继电保护数据采集系统 |
4.1.1 低压继电保护数据采集模块的选型 |
4.1.2 继电保护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的设计 |
4.2 继电保护系统与全厂电气自动化系统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300kt/a醋酸乙烯项目继电保护系统的实现 |
5.1 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 |
5.2 继电保护的故障记录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9)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的跳闸事故(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现象 |
2 原因查找与分析 |
2.1 原因查找 |
2.2 原因分析 |
3 装置异常分析 |
3.1 浦22人民故障相别灯未点亮 |
3.2 浦23凤翔跳闸灯和信号灯未点亮 |
3.3 浦23凤翔开关动作计数器未动作 |
4 结束语 |
(10)基于集成保护的自适应线路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自适应线路保护研究现状 |
1.3 集成保护研究平台 |
1.3.1 集成保护硬件设备构架 |
1.3.2 集成保护软件设计方案 |
1.3.3 集成保护现阶段研究成果 |
1.4 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工作 |
2 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研究 |
2.1 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分析 |
2.1.1 自适应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2.1.2 自适应无时限电压速断保护 |
2.1.3 自适应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
2.2 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研究 |
2.2.1 自适应电压电流速断保护集成 |
2.2.2 自适应限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2.3 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整定参数计算 |
2.4 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方案仿真研究 |
2.4.1 仿真模型的搭建及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算法编写 |
2.4.2 自适应电压电流保护仿真实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 |
3.1 自适应无时限零序电流速断保护分析 |
3.2 自适应Ⅱ、Ⅲ段零序电流保护研究 |
3.2.1 自适应限时限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
3.2.2 自适应定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 |
3.3 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整定参数计算 |
3.3.1 故障类型确定 |
3.3.2 系统运行方式的自适应 |
3.4 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方案仿真研究 |
3.4.1 仿真模型搭建及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算法编写 |
3.4.2 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仿真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集成保护平台的自适应线路保护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 集成线路保护功能配置 |
4.1.1 线路保护性能的提升 |
4.1.2 自适应线路保护功能配置 |
4.2 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的创建 |
4.2.1 集成保护后台C++软件系统开发环境和辅助开发工具 |
4.2.2 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创建方法和规则 |
4.3 基于RTDS实时平台自适应线路保护功能实现 |
4.3.1 RTDS样机开发平台数据来源分析 |
4.3.2 RTDS建模及其辅助设置 |
4.3.3 RTDS平台自适应线路保护算法实现 |
4.4 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与MySQL数据库的交互 |
4.5 本章小结 |
5 数据存储及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的远程人机交互功能 |
5.1 集成保护数据存储系统 |
5.1.1 集成保护数据库构建 |
5.1.2 集成保护数据库设计 |
5.1.3 远程人机交互系统与数据库连接方法研究 |
5.2 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人机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2.1 人机交互功能开发环境和辅助开发工具的选择 |
5.2.2 人机交互功能远程访问的实现 |
5.2.3 自适应线路保护线程人机交互功能设计及展示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一起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速断跳闸事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井下高压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 邓陆.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2]短路电流计算在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 熊友红,邱军,赵建刚,程刚,邬守鑫. 冶金动力, 2020(03)
- [3]一起线路故障引发站内设备故障的多重电网故障分析[J]. 苟小刚,段然,崔明德. 四川电力技术, 2020(01)
- [4]济南城市配网故障自愈方案优化及应用研究[D]. 乔荣飞. 山东大学, 2019(02)
- [5]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故障判别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D]. 陈玉. 山东大学, 2019(03)
- [6]提升城市配角电网韧性的研究[D]. 孙小涵.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煤矿井下电力监控系统研究[D]. 长孙佳庆.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D]. 刘扬.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9]10kV线路单相接地引起的跳闸事故[J]. 顾爱斌,李明,杨卫林. 农村电气化, 2013(01)
- [10]基于集成保护的自适应线路保护研究[D]. 李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