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多糖注射液对急性口腔粘膜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妮妮[1](2021)在《及芷冰芍冲剂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临床试验通过观察及芷冰芍冲剂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芷冰芍冲剂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方制成山西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收集进行肺部放疗的中央型肺癌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试验组于放疗当天开始口服及芷冰芍冲剂至放疗结束;对照组行单纯放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食管炎分级程度、发生时间、持续时间、KPS评分变化及放疗完成率,记录放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客观分析及芷冰芍冲剂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放疗结束时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96.7%,高于试验组的发生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2级及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83.3%,高于试验组的发生率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15.45±2.45)天,试验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18.91±3.99)天,试验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为(25.52±4.60)天,试验组症状持续时间为(22.82±3.37)天,试验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症状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放疗结束时对照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率为3.3%,稳定率为60.0%,下降率为36.7%,试验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率为6.7%,稳定率为80.0%,下降率为13.3%,对照组患者放疗前后KPS升高率及稳定率均低于试验组,下降率高于试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5<0.05)。(5)对照组患者放疗完成率为73.3%,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芷冰芍冲剂能有效推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缩短其症状持续时间,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减轻临床分级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放疗完成率。试验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且无不良事件发生,证实其安全性,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玥,杨志国,王艳华,李建,王丹,李丽维[2](2021)在《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黄芪和人参为历代中医所推崇的扶正固本的良药,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又分别为黄芪与人参的主要功效成分。现有大量的文献表明2种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等功效。由于多糖成分繁多,结构复杂,目前的研究多以聚合物的形式为主,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比例不同,糖连接序列和糖苷键类型以及相应的生物学活性也不相同,且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结构-活性关系。本文综述了黄芪多糖、人参多糖以及二者复配在免疫调节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两者在保健食品免疫调节产品开发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彭美玲[3](2020)在《西黄胶囊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头颈部肿瘤包括颈部肿瘤、耳鼻喉科肿瘤及口腔颌面部肿瘤三大部分,主要包含鼻咽癌、喉癌、口咽癌、口腔癌、涎腺癌等肿瘤。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因其解剖位置特殊与对放疗的敏感程度,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喉癌、口腔癌、涎腺癌根据肿瘤分期情况可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过程可引起急性放疗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放射性皮炎、营养不良、疼痛等,各种副反应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患者肿瘤治疗的依从性,可导致放疗中断或终止,进而影响患者肿瘤治疗的疗效。近年来适型调强放疗的发展已大大减轻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但是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仍较高,如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等。临床常通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11等药物支持治疗骨髓抑制,但这些药物并不能预防骨髓抑制的发生。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可使用局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放射性口腔粘膜炎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19)指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能减轻水肿,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减少放疗中断的趋势,但局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西黄胶囊成份为体外培育牛黄、人工麝香、醋乳香、醋没药,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能减少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化疗过程骨髓抑制的发生。因此发现寻找预防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方法,减少放疗中断、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并查阅2017年1月-2020年2月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主要包括鼻咽癌、鼻窦癌、喉癌、口腔癌、涎腺癌等恶性肿瘤。筛选可入组患者,总入组患者122例,根据是否使用西黄胶囊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使用西黄胶囊)和对照组43例(未使用西黄胶囊)。通过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雾化(含有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静脉糖皮质激素(此文简称静脉激素)、阿片类药物、静脉营养药物使用率及使用量,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西黄胶囊作用,进一步探讨西黄胶囊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治疗价值。结果:1.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122例患者中,中性粒细胞正常患者共58例(47.54%),观察组0-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4.43%、24.05%、11.39%、7.59%、2.53%,对照组分别为34.88%、13.95%、34.88%、11.63%、4.65%,两组患者0-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45.57%)小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1-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观察组2-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44.12%)小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观察组血小板降低总发生率(22.78%)小于对照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观察组2-3级血小板降低发生率(33.33%)明显小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122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正常患者共46例(37.70%),超过50%的患者发生1、2级贫血(43.44%、18.03%),所有患者未发生4级贫血;观察组贫血发生率(55.70%)小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4.观察组使用雾化49例(62.03%),对照组使用雾化35例(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观察组及对照组使用雾化患者平均雾化天数分别为21.63±9.17、26.03±10.41,观察组使用雾化患者平均雾化天数小于对照组(P=0.044)。5.静脉激素的患者总数116例(95.08%),两组静脉激素使用患者中,观察组静脉激素使用天数秩的平均值(52.06)小于对照组(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6.使用强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患者总数34例(27.87%),观察组强阿片类药物使用率(21.52%)小于对照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7.观察组肠外营养使用率(13.92%)明显小于对照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西黄胶囊能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发生的严重程度。2.西黄胶囊能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的抗炎、止痛及肠外营养支持药物的使用。
郑剑霄[4](2019)在《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炎症性损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放射治疗的疗效。国内外学者尝试使用多种药物或方法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但至今仍没有一种理想的药物或方法供临床使用。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火热毒邪,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的病因病机为邪热炽盛、气阴两虚,故中医的治法应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有学者尝试运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损伤,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苦参碱,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辐射产生的自由基在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推测复方苦参注射液放射防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目前关于复方苦参注射液放射防护作用的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仍不明确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保护正常细胞的同时,是否也会保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疗效,因此我们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行探讨。一、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否对HSF具有放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SF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射组、药物放射组。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不照射;单纯放射组:只照射,不给药;药物放射组:给药后照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SF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SF凋亡的影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HSF24h、48h、72h后,HSF增殖率轻度增加,在lmg/ml到16mg/ml的浓度范围内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SF均无毒性作用。单纯放射组与药物放射组的HSF的增殖率分别为(60.23±3.28)%,(82.81±2.94)%,药物放射组高于单纯放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射组与药物放射组的HSF的凋亡率分别为(5.7±0.6)%,(1.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后,药物放射组HSF的氧自由基活性较单纯放射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抑制放射线诱导的HSF凋亡并促进放射后HSF增殖。2.复方苦参注射液通过清除放射线产生的氧自由基,从而对HSF具有放射防护作用。二、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人鼻咽癌CNE-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分别处理CNE-2细胞24、48和72h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复方苦参注射液对CNE-2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CNE-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射组和药物放射组。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不照射;单纯放射组:只照射,不给药;药物放射组:给药后照射。单纯放射组给予剂量2Gy、4Gy的X射线照射,药物放射组给予一定浓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后再接受相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CNE-2细胞24、48和72h的IC50分别为14.53、5.46和7.10mg/ml,对CNE-2细胞的毒性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当处理时间为0~48小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CNE-2细胞的抑制率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时效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测定药物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选择48小时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CNE-2细胞的时间,选择半抑制浓度(IC50)的1/5来测定药物的放射增敏作用。药物放射组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10±2.77)%、(57.18±4.30)%,单纯放射组为(37.97±2.38)%、(40.56±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放射组和单纯放射组CNE-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3±2.6)%和(4.3±1.0)%,其存活率分别为(33.5±3.8)%和(4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加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主要是促进放射线诱导的CNE-2细胞凋亡。2.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放射防护作用,而对鼻咽癌CNE-2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符合放射防护剂的基本要求。三、临床研究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为大样本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6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所有入组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综合治疗。试验组放疗期间每日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NS250ml,并接受常规护理与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接受与试验组一样的常规护理与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皮炎及其他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评价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结果:1.临床试验基线情况自2014年6月到2018年7月共纳入广东省中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因个人意愿退出临床试验,其余60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试验。两组间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线时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影响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因素如KPS评分、体重指数、肿瘤分期、化疗、中医证型等,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急性放射性皮炎分级比较放疗结束时,试验组3级、4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3.3%,对照组分别为56.7%、20.0%,试验组患者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放疗总剂量大于40Gy,试验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RISR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其他急性放射损伤试验组患者3+4级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唾液腺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学毒副反应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质量对比放疗后试验组情感状况(EWB)、功能状况(FWB)、头颈模块(H&N)的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体&生理状况(PWB)、社会&家庭状况(SWB)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近期疗效比较对照组病灶的完全缓解率(CR)及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80.0%、20.0%,试验组病灶的CR率及PR率分别为66.7%、33.3%。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型变化放疗后两组患者热盛津亏证、气阴两虚证的例数均较放疗前增多,但试验组患者热盛津亏证、气阴两虚证的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放疗后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而且不会影响放疗的近期疗效。2.放疗期间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改善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3.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减轻热毒之邪对机体的影响,减少患者放疗后发生气虚证、阴虚证的情况。
袁媛[5](2019)在《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为最常见的急性副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放射治疗科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4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2.5岁;鼻咽癌27例,舌癌8例,下咽癌7例,喉癌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口腔黏膜反应后,实验组:使用免疫球蛋白抗菌液(成分:卵黄抗体IgY)口喷剂,每次0.5ml,4~6次/d;对照组:使用普通漱口液(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配入0.9%的NS 250ml中),每次20ml含漱10min,3次/d。两组放疗期间均采用相同的口腔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各个时期口腔黏膜损害的分级及其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未进行口腔黏膜炎治疗时,两组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Ⅱ级均有14例(58.3%),两组口腔黏膜炎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达15次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均以I级为主,其中实验组Ⅰ~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4.2%,16.7%,8.3%,0;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5.8%,29.2%,12.5%,0;总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实验组为79.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比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实验组为20.8%,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恢复时间为(7.42土4.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15.5)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可以减轻患者黏膜损伤的程度,缩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好转和恢复时间,缓解患者不适感,从而保障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陈巧巧[6](2012)在《人参多糖注射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参多糖注射液是由人参多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临床上主要作为肿瘤放化疗的辅助用药,在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力,降低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执行标准收载于《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口腔肿瘤儿科分册》(标准号:WS-10212(ZD-0212)-2002),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地标升国标的品种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该品种主要存在制备工艺粗糙、质量标准低、临床前安全性和主要药效学研究较少等问题,导致上市产品质量均一性差,临床疗效不稳定。因此,为了保证人参多糖注射液的质量稳定,需通过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予以解决。本课题以2009年SFDA颁布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可控性评价技术原则》等七个技术标准为依据,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人参多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再评价研究,并对其安全性和主要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生产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的人参多糖注射液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人参多糖注射液中间体制备工艺的优化在原工艺路线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原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制备工艺为:取生晒参50kg,粉碎成粗粉,加入12倍量7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滤过。药渣挥干乙醇后加入12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约0.12g,50℃条件下加入0.3%的活性炭搅拌脱色30min,趁热脱炭;药液上径高比为1:7的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药材=1:1),用3倍柱体积的纯化水洗脱,收集过柱液和水洗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50℃),加乙醇使醇浓度达到30%,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继续加乙醇至醇浓度达到80%,冷藏12h,过滤,取沉淀用5倍量无水乙醇、丙酮分别洗涤两次,真空干燥得人参多糖约1000g。该工艺简便可行,适合于大生产,且缩短了原工艺的生产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为稳定人参多糖注射液生产工艺提供了研究基础。二、人参多糖注射液制剂成型工艺研究通过对人参多糖注射液的超滤工艺及灭菌工艺研究,确定人参多糖注射液的制剂成型工艺为:取人参多糖,加入100倍量注射用水溶解,调节pH至5.5~6.5,加热煮沸20min,置4℃冰箱中冷藏24h,离心除去不溶物,过0.22μm的微孔滤膜,滤液用500KD的板式聚砜膜进行超滤,取超滤液加入0.3%活性炭除热原,脱碳,再次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灌封,115℃灭菌30min,检漏,即得。三、人参多糖注射液初步安全性及主要药效学研究对人参多糖注射液的初步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异常毒性、主动过敏性试验均为阴性,急性毒性实验发现在给药剂量为1.56g/kg情况下(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500倍),小鼠各项指标均正常,无死亡现象,表明人参多糖注射液安全性较好。主要药效学研究表明,人参多糖注射液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治疗肿瘤,可提高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且可显着抑制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骨髓DNA含量的降低,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四、人参多糖注射液中间体及制剂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在人参多糖注射液制备工艺稳定的基础上,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等方面分别建立了中间体和制剂的质量标准,为人参多糖注射液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中间体质量标准为:红外光谱吸收中应包含糖醛酸中-COOH的特征峰以及D-吡喃葡萄糖环的吸收峰;酸性糖的含量在32%~50%之间,总糖含量不得少于90%;人参多糖重均分子量在50,0000Dal以上所占的百分比不超过25%,重均分子量在1,0000Dal~20,0000Dal之间所占的百分比不得低于70%;单糖组成种类为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制剂质量标准为:人参多糖注射液每支含人参多糖以半乳糖醛酸(C6H10O7)计,不得少于6.0mg;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在40,0000Dal以上所占的百分比不超过8%,重均分子量在1,0000Da1~20,0000Dal之间所占的百分比不得低于85%;单糖组成种类为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五、初步稳定性考察按照建立的质量标准,对中试制备的三批人参多糖注射液从性状、鉴别、pH、无菌、可见异物、蛋白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在3个月内稳定。
宋利华[7](2012)在《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人参多糖效应部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以人参药材为原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人参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采用体内外免疫活性测定方法筛选人参多糖的免疫活性部位,对免疫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的结构分析,并建立质量标准(草案),为人参多糖的深入研究和相关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一、人参多糖提取分离工艺以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分子量为指标,比较水提、酸提和碱提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人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人参药材中加15倍量水,100℃提取3次,每次3 h。以蛋白清除率、多糖保留率和多糖分子量为指标,比较Sevag法和TCA法的除蛋白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人参多糖的最佳除蛋白工艺为:5%人参粗多糖溶液中加1/3倍体积的Sevag试剂(V氟仿:V 正丁醇=4:1),重复操作5次。人参粗多糖经除蛋白后得到除蛋白人参多糖(GP)。GP经Q-Sepharose FF色谱柱分离后于水洗脱部位得到中性多糖GPN,0.3 mol/LNaCl溶液洗脱部位得到酸性多糖GPA,GPA经Q-Sepharose FF色谱柱分离,依次在水、0.1、0.2和0.3 mol/LNaCl溶液洗脱部位得到酸性不同的组分GPA-1、GPA-2、GPA-3和GPA-4。用 Sepharose CL-6B 分子筛色谱柱将 GPN、GPA-1、GPA-2、GPA-3 和 GPA-4 进一步分离得到 11 个组分:GPN-1、GPN-2、GPA-1-a、GPA-1-b、GPA-2-a、GPA-2-b、GPA-3-a、GPA-3-b、GPA-3-c、GPA-4-a 和 GPA-4-b。二、人参多糖不同组分免疫活性研究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人参多糖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中性多糖作用强于酸性多糖,具有显着性作用的组分为GPN-2。体外实验结果表明,GPN-2、GPA-2-a、GPA-2-b、GPA-3-b、GPA-3-c、GPA-4-a、GPA-4-b均具有体外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综合体内、体外免疫试验结果可知,人参多糖经分离纯化后,免疫活性部位与非活性部位得到分离,人参多糖中具有免疫活性增强作用的组分有GPN-2、GPA-2-a、GPA-2-b、GPA-3-b、GPA-3-c、GPA-4-a 和 GPA-4-b。三、人参多糖免疫活性效应组分的结构表征采用紫外光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对人参多糖免疫活性组分的纯度、分子量、单糖组成及摩尔比进行了考察,结果如下:GPN-2为白色絮状固体,无臭。多糖含量为87%,不含糖醛酸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重均分子量为4.8×104,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04:0.49:0.74,经红外光谱分析由α-吡喃糖苷键连接。GPA-2-a为淡黄色粉末,无臭。多糖含量为85%,糖醛酸含量为6%,不含淀粉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重均分子量为1.5×105,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0.14:0.65:0.71:1.28:0.13,经红外光谱分析由α-吡喃糖苷键连接。GPA-2-b为黄色粉末,无臭。多糖含量为75%,糖醛酸含量为4%,不含淀粉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总计重均分子量为7.3×103,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0.09:0.25:0.43:1.06:0.14,经红外光谱分析由α-吡喃糖苷键连接。GPA-3-b为淡黄色粉末,无臭。多糖含量为40%,糖醛酸含量为53%,不含淀粉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总计重均分子量为5.8×104,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3.05:12.00:10.87:16.72:10.80。GPA-3-c为黄色粉末,无臭。多糖含量为42%,糖醛酸含量为64%,不含淀粉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总计重均分子量为1.7×104,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0.43:1.54:1.10:9.90:4.31。GPA-4-a为淡黄色粉末,无臭。多糖含量为46%,糖醛酸含量为91%,不含淀粉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总计重均分子量为1.1×105,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2.14:2.78:2.21:20.76:1.80。GPA-4-b为黄色粉末,无臭。多糖含量为39%,糖醛酸含量为72%,不含淀粉和蛋白质。非均一组分,总计重均分子量为1.4×104,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1.28:8.39:6.67:14.05:1.59。四、人参多糖GPN-2组分质量标准研究在GPN-2制备工艺稳定的基础上,建立了 GPN-2的质量标准(草案),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等内容,规定GPN-2的含量以无水葡萄糖(C6H1206)计,含量不得少于80.0%,分子量分布范围暂定为:3.0×104~6.0×104。
张永宁,袁丽超,张旭,佟书娟,詹瑧[8](2011)在《常用补气药中多糖和皂苷对免疫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概述多糖和皂苷对免疫系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10种常用补气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大多数含有多糖和皂苷成分,其对免疫系统干预作用主要有:提高机体的黏膜免疫力;通过对免疫分子的影响,达到免疫增强或双向调节的作用;对固有免疫效应细胞及T、B淋巴细胞均具有免疫增强或双向调节的作用。
许涛[9](2010)在《参麦蜂胶煎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参麦蜂胶煎剂由生脉散加蜂胶而成,临床用于肿瘤放疗后所致辐射损伤有较好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参麦蜂胶煎剂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模型组、维生素E组、生脉散组、参麦蜂胶煎剂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前后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脾脏系数、脾小体数、骨髓造血细胞(BMNC)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平均存活时间、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照射前后给与小鼠参麦蜂胶煎剂,较辐射模型组能显着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BMNC数量(P<0.05),增加脾脏系数和脾小体的个数(P<0.05),提高存活时间(P<0.05),减轻放射所致血清T-SOD活性的下降(P<0.05),并且抑制MDA含量的升高(P<0.05);在防止辐射损伤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脾脏系数下降和提高存活时间方面,参麦蜂胶煎剂组药效优于维生素E组。结论:参麦蜂胶煎剂能够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BMNC数量,增加脾脏系数和脾小体个数,提高小鼠存活时间、血清T-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60Coγ射线导致的氧化损伤有关。
王忠全[10](2009)在《人参多糖在抗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综述人参多糖在临床抗肿瘤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了解其临床应用特点。结果人参多糖在抗肿瘤领域应用广泛,对恶性胸腔积液、肺癌、卵巢癌、鼻咽癌、消化道肿瘤等均有疗效。结论人参多糖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二、人参多糖注射液对急性口腔粘膜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参多糖注射液对急性口腔粘膜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及芷冰芍冲剂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治疗方案 |
4.观察指标 |
5.疗效判定 |
6.统计学方法 |
7.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组成 |
2 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对免疫调节的研究 |
2.1 黄芪多糖对免疫调节的研究 |
2.2 人参多糖对免疫调节的研究 |
3 人参、黄芪配伍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
3.1 免疫代谢途径 |
3.2 配伍研究 |
4 结论与展望 |
(3)西黄胶囊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回顾性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头颈部肿瘤 |
1.2 头颈部肿瘤放疗(化疗) |
1.3 西黄胶囊在临床应用的研究 |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意义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分组 |
2.3 同步化疗方案及其它治疗 |
2.4 记录相关数据 |
2.5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3.2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对比 |
3.3 两组患者血小板降低分级对比 |
3.4 两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对比 |
3.5 两组患者雾化使用率及天数比较 |
3.6 两组患者静脉激素使用率及天数比较 |
3.7 两组患者强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比较 |
3.8 两组患者肠外营养使用率比较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4)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放射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1.2 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
1.2.1 临床表现 |
1.2.2 西医发病机制 |
1.2.3 中医病因病机 |
1.3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 |
1.3.1 放射治疗相关的因素 |
1.3.2 合并化疗与否 |
1.3.3 患者身体因素 |
1.4 西医防治放射性皮炎的研究现状 |
1.4.1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护理 |
1.4.2 现代物理治疗 |
1.4.3 局部使用药膏 |
1.4.4 全身治疗 |
1.5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皮炎的研究现状 |
1.5.1 外治法 |
1.5.2 内治法 |
1.6 问题与展望 |
1.7 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放疗毒副反应的研究 |
第二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培养及分组 |
2.1.2 主要试剂与药物 |
2.1.3 主要设备与仪器 |
2.2 观察指标及实验方法 |
2.2.1 MT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SF增殖的影响 |
2.2.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HSF增殖的影响 |
2.2.3 流式细胞术检测HSF凋亡 |
2.2.4 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氧自由基 |
2.2.5 统计方法 |
2.3 结果 |
2.3.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SF增殖的影响 |
2.3.2 复方苦参注射液促进放射后HSF增殖 |
2.3.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SF凋亡的影响 |
2.3.4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4 讨论 |
2.4.1 复方苦参注射液促进放射后HSF增殖 |
2.4.2 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放射后HSF凋亡,增加HSF放射耐受性 |
2.4.3 复方苦参注射液清除自由基,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
2.5 结论 |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
3.1 实验材料 |
3.1.1 细胞株、主要试剂及仪器 |
3.1.2 细胞培养与分组 |
3.2 观察指标及实验方法 |
3.2.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3.2.2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射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3.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3.2.4 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 |
3.2.5 统计方法 |
3.3 结果 |
3.3.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CNE-2细胞的药物毒性 |
3.3.2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射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3.3.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CNE-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4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后CNE-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复方苦参注射液促进放射线诱导CNE-2细胞凋亡 |
3.4.2 复方苦参注射液增强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 |
3.4.3 复方苦参注射液增强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机制 |
3.5 结论 |
第四章 临床研究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病例来源 |
4.1.2 鼻咽癌诊断标准 |
4.1.3 病例选择标准 |
4.1.4 研究方法 |
4.1.5 治疗方案 |
4.1.6 观察指标 |
4.1.7 统计方法 |
4.2 结果 |
4.2.1 临床试验基线情况 |
4.2.2 治疗后评价 |
4.3 讨论 |
4.3.1 急性放射线皮炎 |
4.3.2 其他急性放射线损伤 |
4.3.3 中医证型 |
4.3.4 生存质量 |
4.3.5 近期疗效 |
4.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流行病学 |
1.2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
1.2.1 起始 |
1.2.2 上调和产生信使信号 |
1.2.3 信号传递与扩增 |
1.2.4 口腔溃疡 |
1.2.5 伤口愈合 |
1.3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3.1 吸烟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2 口腔情况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3 抗生素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4 化疗药物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5 营养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6 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7 放射治疗累积剂量和分级方案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3.8 组织类型及射野位置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1.4 放射性黏膜损伤的临床类型及评分 |
1.5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和副作用 |
1.5.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患者本身的影响 |
1.5.2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经济的影响 |
1.6 免疫球蛋白(IgY)临床应用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实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入组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实验方法 |
2.2.1 放射治疗 |
2.2.2 常规口腔护理 |
2.2.3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 |
3.1.1 两组患者用药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对比 |
3.1.2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的对比 |
3.2 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恢复时间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2 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评估方法进展 |
2.1 世界卫生组织(WHO)黏膜炎分级 |
2.2 国家癌症研究所常用毒性分级标准(NCI-CTC) |
2.3 放射治疗口腔粘膜炎分级系统 |
2.4 口头评价指南 |
2.5 现场评估的客观评分系统 |
3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管理及治疗措施进展 |
3.1 非药物治疗 |
3.2 传统药物治疗 |
4 抗菌药物 |
5 止痛药物 |
6 其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人参多糖注射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现状 |
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 |
2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
3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研究思路 |
二、人参多糖的研究现状 |
1 人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2 人参多糖的药理活性 |
3 人参多糖临床应用 |
4 人参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人参多糖注射液中间体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一节 人参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一、仪器和材料 |
二、中性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三、酸性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人参多糖注射液中间体制备工艺的优化 |
一、仪器和材料 |
二、人参药材的预处理-醇提除脂溶性成分研究 |
三、人参多糖水提工艺研究 |
四、人参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研究 |
五、人参多糖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
六、人参多糖醇沉工艺研究 |
七、人参多糖注射液中间体制备工艺中试放大试验 |
八、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人参多糖注射液中间体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
一、仪器和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1 理化性质与鉴别 |
2 酸性糖含量测定 |
3 中性糖的含量测定 |
4 人参多糖的红外可见光谱分析 |
5 人参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
6 人参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人参多糖注射液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一、仪器和材料 |
二、人参多糖注射液超滤工艺研究 |
三、人参多糖注射液灭菌工艺研究 |
四、药液PH值考察 |
五、制剂成型工艺的确定 |
六、制剂成型工艺验证实验 |
七、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人参多糖注射液初步安全性及主要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人参多糖注射液初步安全性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异常毒性研究 |
三、急性毒性研究 |
四、主动全身过敏试验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人参多糖注射液主要药效学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对免疫低下小鼠网状内皮细胞系统(RES)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三、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IgM)水平的影响 |
四、对肿瘤化疗药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人参多糖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
一 人参多糖注射液质量标准草案 |
二 人参多糖注射液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三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人参多糖注射液初步稳定性考察 |
一、仪器和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三、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7)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人参多糖效应部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人参多糖的提取分离 |
二、人参多糖的结构研究 |
三、人参多糖的生物活性 |
四、人参多糖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人参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及分子量测定方法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人参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人参粗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三、人参粗多糖除蛋白工艺研究 |
四、人参多糖柱分离工艺研究 |
五、小结与讨论 |
附:人参多糖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图 |
第四章 人参多糖不同组分免疫活性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人参多糖不同组分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的影响 |
三、人参多糖不同组分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 |
四、人参多糖不同组分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的影响 |
五、人参多糖不同组分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六、人参多糖不同组分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
七、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人参多糖免疫活性效应组分结构分析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人参多糖免疫活性效应组分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
三、人参多糖免疫活性效应组分单糖组成及摩尔比测定 |
四、人参多糖免疫活性效应组分红外光谱分析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人参多糖GPN-2制备工艺验证及质量标准研究 |
一、人参多糖GPN-2组分制备工艺验证 |
二、人参多糖GPN-2组分质量标准(草案) |
三、人参多糖GPN-2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四、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常用补气药中多糖和皂苷对免疫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10种补气药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2 补气药中多糖和皂苷成分的免疫干预作用 |
2.1 提高黏膜免疫力 |
2.2 通过对免疫分子的干预, 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
2.2.1 上调免疫识别分子表达,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
2.2.2 对细胞因子的双向调节作用 |
2.2.3 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
2.3 调节固有免疫效应细胞及其功能 |
2.4 调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
3 结语 |
(9)参麦蜂胶煎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探讨 |
1 辐射防护剂研究概况 |
2 中医对辐射损伤的认识 |
2.1 辐射损伤的病因 |
2.2 中医文献对辐射损伤病机、病症的认识 |
2.3 中医文献中治疗辐射损伤的治法分析 |
3. 参麦蜂胶煎剂及其配伍分析 |
3.1 药物组成和用量 |
3.2 配伍意义 |
3.3 文献论述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药物制备 |
2.3 给药方法 |
2.4 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的制备 |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 实验步骤与结果 |
3.1 一般状态观察 |
3.2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
3.3 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NC)计数 |
3.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比较 |
3.5 小鼠体重变化和脾脏系数 |
3.6 小鼠脾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
3.7 小鼠血清T-SOD活性及MDA含量检测 |
3.8 小鼠的存活时间观察 |
讨论 |
1. 辐射损伤的病因和病机 |
2. 参麦蜂胶煎剂的组方特点 |
3. 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
4. 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5. 对小鼠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
6.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四、人参多糖注射液对急性口腔粘膜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及芷冰芍冲剂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 赵妮妮.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黄芪多糖与人参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王玥,杨志国,王艳华,李建,王丹,李丽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3)
- [3]西黄胶囊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回顾性对照研究[D]. 彭美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郑剑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免疫球蛋白抗菌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D]. 袁媛. 厦门大学, 2019(12)
- [6]人参多糖注射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再评价研究[D]. 陈巧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4)
- [7]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人参多糖效应部位研究[D]. 宋利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4)
- [8]常用补气药中多糖和皂苷对免疫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永宁,袁丽超,张旭,佟书娟,詹瑧.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08)
- [9]参麦蜂胶煎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许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人参多糖在抗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J]. 王忠全. 中国药业,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