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精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钱丰[1](2021)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过程及关联微生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蜜酒精废水是利用糖蜜发酵产酒精工艺中所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大,无害化处理难度及费用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环保和经济压力。生物厌氧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同时副产能源的废水处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在废水生物厌氧处理中,温度是影响厌氧消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糖蜜酒精废水生物厌氧处理,特别是温度对糖蜜酒精废水生物厌氧处理过程及其关联微生物影响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研究了变温和恒温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过程,并将温度变化与传统污泥驯化技术(进水有机负荷逐步提高)相结合,探讨不同温度条件对反应器性能及关联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可为糖蜜酒精废水及其它工业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选择、反应器的运行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在进行活性污泥对温度和有机负荷变化的耐受性研究时,发现厌氧活性污泥在40℃及以上条件下活性明显下降,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处理效率极低,厌氧消化系统无法稳定运行,这与本研究所采用的厌氧活性污泥为中温污泥(35℃驯化所得)有关。在恒温厌氧消化系统中需额外增加保温设备以保持恒定的温度,采用室温非恒温的工艺则无需保温设备。因此,基于简化工艺及降低成本考虑,论文开展在实验室规模下采用35℃(恒温)和室温(变温)以阶梯式小幅度逐步提升进水有机负荷的方式,进行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的研究,包括处理效率、底物的转化效率及关联微生物响应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厌氧消化效率方面,35℃条件下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比室温条件下的稍高,尤其是在进水有机负荷较高的情况下差别越大,两者差别最大为6%;35℃条件下对废水的平均脱色率比室温条件下的稍高。(2)在厌氧消化过程方面,35℃条件的厌氧消化系统中积累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较室温的低,且VFA中含乙酸比例整体较高,而两种温度条件的厌氧消化系统中碱度和废水的电导率无明显差异。(3)在厌氧消化系统出水水质方面,两种温度条件下消化系统出水p H均维持在6.7~7.8的理想状态,最高氨氮含量分别为1,693 mg/L和1,586mg/L,两种温度条件下消化系统出水p H和氨氮含量无明显差别;35℃条件的厌氧消化系统出水中蛋白质含量比室温条件的稍低。表明35℃条件下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系统在处理效率、处理过程系统稳定性、出水水质方面优于室温条件。(4)室温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细菌物种数比35℃条件的多,古菌物种数则相反;室温条件的活性污泥中细菌和古菌多样性较高。两种温度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但35℃条件的活性污泥中降解有机物的细菌Anaerolineaceae和Lachnospiraceae,以及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aceae和Methanosarcinaceae的相对丰度比室温条件的高。35℃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功能细菌和产甲烷菌的丰度也稍高于室温条件的,说明其降解有机物和产甲烷能力更强。但在室温不低于25℃时,两种温度条件下的厌氧处理效果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改进及优化提供参考。
杨辉[2](2021)在《糖蜜酒精废水的中试消化和生态净化及规模化厌氧示范》文中认为糖蜜酒精废水(MAW)是酒精蒸馏后产生的一种典型酸性(pH为3.7-5.8)工业有机废物,其化学需氧量(COD,≥50000 mg/L)、生化需氧量(BOD,≥30000 mg/L)和悬浮固体(SS,≥10000 mg/L)等含量较高,因此具有很高的处理难度。本实验以一个规模化内循环(IC)反应器和一个中试内循环反应器为主体,探究二者在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的可行性和处理效率,并在厌氧处理后进行生态净化的初步探究。本实验采用的规模化IC反应器和中试IC反应器的有效处理容积分别为500 m3和2 m3,二者在运行之前均添加猪粪和厌氧污泥作为反应器底物。实验过程中的进样方式为每日连续进样,期间不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催化剂、添加剂、缓冲物,两个反应器均设置在自然条件下运行。整个过程采取逐步提高进样有机负荷的策略。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中试IC反应器的处理效果较为可观,在整个实验期间COD的平均消除率达76.91%,生化产气总量达465.56 m3,平均日产气量为3.88 m3,实验中所产沼气甲烷平均含量为54.83%。反应器出水氨氮含量无较大波动,平均氨氮含量为1687.40 mg/L,硫化物含量有所升高,平均硫化物含量为133.47 mg/L。对不同时期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16S r RNA基因V3和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细菌依次是Bacteroidetes_vadin HA17,Propionibacteriaceae,Spirochaetaceae,Anaerolineaceae,Ruminococcaceae;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古细菌依次是:Methanosaet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c_Bathyarchaeia,Methanobacteriaceae,Methanomassiliicocc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o_Methanomicrobiales。2.依靠单一的厌氧消化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实际生产中常常采取厌氧和其他途径相结合的方法。本实验通过构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厌氧出水进行生态净化。微型生态系统对COD消除率等5个参数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实验后期进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升高,处理周期缩短,但微型生态系统对COD等5个参数的消除率也能维持相对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净化的效果。在经过一次水力停留时间后(30次进样),微型生态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分别达到211.30、4.85、24.45、3.27、42.2 mg/L。通过厌氧消化和生态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把糖蜜酒精废水的处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攻克其中的难点,掌握其中的要点,为现实生活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3.规模化IC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效果整体良好,在包括启动期和稳定期的整个实验周期中,COD的平均消除率达76.35%,生化产气总量达71000 m3,稳定期的平均日产气量达1019.18 m3,整个实验产气样品中平均甲烷含量为55.18%。反应器出水氨氮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平均氨氮含量为1597.67 mg/L,而硫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平均硫化物含量为51.07 mg/L。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细菌依次是Bacteroidetes_vadin HA17,Anaerolineaceae,Syntrophaceae,Ruminococcaceae,Syntrophobacteraceae;在科水平排名前5的优势古细菌依次是Methanosaetaceae,Methanomassiliicoccaceae,Methanobacteri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p_Aegiribacteria,uncultured_bacterium_o_Methanomicrobiales。
白晓玉[3](2021)在《表面活性剂及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发酵的影响》文中指出糖蜜酒精废水是以糖蜜为原料在生产酒精过程中,粗馏塔提取酒精后排出的废液,具有pH低,色度和有机物含量高,排放量大且难处理的特点,此外,与其他废水不同的是糖蜜酒精废水的粘性较大。厌氧消化(AD)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废物处理的要求,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添加剂对废水厌氧发酵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关于利用添加剂改善污泥粘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增加有机物溶解度,以及活性炭具有吸附和导电能力的特点,在糖蜜酒精废水处理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活性炭以及活性炭与陶片联用,研究其对废水处理的影响,以降低污泥粘度,延长污泥使用时间,优化处理工艺。本研究分别投加了不同浓度的烷基糖苷(APG)、鼠李糖脂(R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三种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活性炭与陶片组合,通过检测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氨氮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脱色率和甲烷含量等指标来观察对废水处理的影响;对不同组别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和电镜观察来分析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和结构产生的变化,从有机物去除效率及污泥结构改变两方面得到结果,主要结果如下:(1)添加表面活性剂SDS对COD去除率有负面影响。APG和RL均能降低污泥粘度,最多分别降低了10.5和15.5 m Pa·s。APG的最佳投加量为100 mg/L,使COD和BOD去除率最多分别提高了4.93%和6.83%,还可以降低氨氮含量、提高脱色率和碱度。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APG组污泥中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增加了Family_Ⅺ、Anaerolineaceae、Desulfovibrionaceae和Methanosaetaceae的丰度。加入50和100 mg/L的RL均对COD去除率、脱色率、甲烷含量有积极影响,但100 mg/L的RL使总固体(TS)和粘度降低更多。在此条件下,RL组污泥的古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较CK提高,其中Family_Ⅺ、Anaerolineaceae、Dysgonomonadaceae、Family_Ⅲ有所增加,Methanosarcinaceae明显增加。(2)添加活性炭和陶片的污泥粘度均低于CK,最多分别降低了19.7和20 m Pa·s。添加10 g/L的活性炭可使COD去除率提高4.28%,甲烷含量达最高,硫酸盐含量降低了40 mg/L,对脱色也有积极作用。陶片组中单独加入陶片的COD去除率最高,加入后第一个水力停留时间(HRT)显着增加了3.10%,氨氮最低,反应结束时降低了92.11 mg/L,甲烷含量最高。在最佳投加量下,活性炭和陶片的加入均能提高古菌丰富度,并富集Christensenellaceae、Synergistaceae和Bacteroidetes_vadin HA17等水解细菌。不同的添加剂会对处理效率、污泥特性造成不同影响,总的来说,投加100 mg/L的APG、100 mg/L的RL、10 g/L的活性炭和单独加入陶片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加深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及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发酵影响的了解,为废水处理中添加剂的选择提供参考,对降低污泥粘度,改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纪钧麟,杨红,尹芳,张无敌[4](2020)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玉米酒精废水实验》文中指出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玉米酒精废水,对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UASB工艺对高COD玉米酒精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沼气中甲烷的质量分数平均为60.29%,有机负荷率超过10.56 kg/(m3·d),池容产气率达到7.88 m3/(m3·d)。除了出现酸化的时间段,废水中大部分有机酸得到充分的降解。反应器在30℃和35℃的中温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优于常温。
黄正恒[5](2020)在《木薯酒精的能源梯级利用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薯是一种良好的乙醇发酵原料,在经过了乙醇发酵后,其剩余副产物可利用沼气厌氧消化技术进行处理,之后剩余沼肥进行还田处理,以上过程中木薯酒精所含有的能量经过了逐级利用,产生的乙醇和沼气均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乙醇可作为汽油添加剂用于替代部分汽油,乙醇制备过程中的能耗可由沼气提供,沼肥可替代化肥作为还田能源,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减少化肥对土壤的危害,使所有环节中产生的副产物能合理高效的利用,体现出木薯酒精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本文以木薯为原料,首先进行了乙醇发酵制备实验,采用传统双酶法,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2d,发酵结束后用燃料乙醇实验室定制的中试设备进行蒸馏提取酒精,最终得到1.61.7L酒精度为47.5%的酒精蒸馏液,平均出酒率为39.18%;其次,将乙醇制备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酒精废醪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相应的木薯酒精废水和废渣。酒精废水采用UASB高效厌氧反应器进行处理,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的HRT,逐渐提升进水COD浓度,所产生的气体中甲烷含量最高可达到75.4601%,平均甲烷含量为60.08%。酒精废渣采用批量式厌氧沼气发酵方法进行处理,分别在室温(20℃)条件下和中温37℃条件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木薯酒精废渣是一种良好的产沼气原料,在中温37℃条件下处理效果更好;最后,对经过沼气厌氧消化后的剩余物进行沼肥化处理,将沼肥与化肥分别施加到白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并定时监测土壤N、P、K的变化、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物生长结束后的品质,结果表明,沼肥能有效增加土壤肥效,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影响效果优于化肥,可进行沼肥还田处理。
郑展耀[6](2020)在《基于EGSB反应器的木薯酒精废水产氢产甲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使木薯酒精废水能够被更大程度的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本文首先通过EGSB反应器分别对木薯酒精废水进行厌氧消化(产氢、产甲烷)实验,并通过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最优HRT,构建两相EGSB产氢产甲烷系统来处理木薯酒精废水。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单相EGSB产氢工艺、单相EGSB产甲烷工艺、以及两相EGSB产氢产甲烷工艺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并对这三种厌氧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实验在温度为(36±1)℃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EGSB反应器制氢过程中,当反应器的平均运行OLR为81.09 kg/(m3·d)时,反应器的运行效果最佳,平均COD去除率为34.83%,平均日产气量为24.27L,平均氢气含量为46.41%,平均池容产气率为7.35(m3/(m3·d),此时的HRT为6h,进水COD浓度为20272mg/L。在单相EGSB反应器进行产甲烷的过程中,当反应器平均运行OLR为12.64kg/(m3·d)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平均COD去除率为95.73%,平均日产气量为27.42L,平均甲烷含量为54.05%,平均池容产气率为8.31 m3/(m3·d),此时的HRT为1.7d,进水COD浓度为21506mg/L。在两相EGSB反应器进行厌氧产氢产甲烷的过程中,固定产氢相HRT为6h,产甲烷相的HRT为1.7d,当产氢相平均进水COD浓度为20862mg/L,平均OLR为83.45 kg/(m3·d)时,两相产氢产甲烷系统运行效果达到最佳,在产氢相内,平均COD去除率为34.28%,平均日产气量为23.64L,平均池容产气率为7.16m3/(m3·d),平均氢气含量为46.68%;此时相对应的产甲烷相内的平均进水COD浓度为13863mg/L,OLR为8.96 kg/(m3·d),平均COD去除率为93.47%,平均日产气量为16.82L,平均池容产气率为5.1 m3/(m3·d),平均甲烷含量为55.8%。此时两相厌氧工艺的平均COD去除率为95.66%。在利用单相EGSB制氢工艺、单相EGSB产甲烷工艺以及两相EGSB产氢产甲烷工艺处理木薯酒精废水时,其能源转化率的关系是两相EGSB产氢产甲烷工艺>单相EGSB产甲烷工艺>单相EGSB制氢工艺;两相厌氧产氢产甲烷工艺能源转换率为76.11%,是单相厌氧产甲烷工艺的1.03倍,是生物制氢工艺的24.32倍。结果表明,在利用以上三种工艺处理木薯酒精废水时,两相EGSB厌氧消化工艺的运行效益最好。
卢福芝[7](2020)在《不同进料方式对厌氧处理酒精废水的影响及其活性污泥特性与关联微生物的研究》文中提出酒精废水是酒精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蒸馏发酵成熟醪后排出的酒精糟,生产设备的洗涤水以及生产工艺中的冷却水等。木薯和糖蜜是目前生产酒精的两大主要原料,其对应产生的酒精废水分别为木薯淀粉酒精废水和糖蜜酒精废水。酒精废水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高,p H低,且排放量大,处理困难,给酒精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和经济压力。各酒精生产企业都急需寻求能有效处理酒精废水的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运行费用低,且可产能的可持续性废水处理方法,已经成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首选方法之一。进料方式对废水厌氧处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影响废水厌氧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关于进料方式对厌氧处理工业废水影响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固定有机负荷,稳定运行状态下的研究。本研究结合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的方式研究进料方式对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以优化酒精废水处理工艺,提高酒精废水处理效率,为其它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参考。本论文首先开展连续式、半连续式和脉冲式三种不同进料方式厌氧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水的研究;然后在木薯淀粉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研究的基础上对进料方式的时间间隔进行优化,以经过木薯淀粉酒精废水厌氧驯化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继续开展连续式、半连续式和脉冲式三种不同进料方式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研究;最后,在小试条件下,开展了三种不同进料方式所驯化的厌氧活性污泥对低p H进水、高有机负荷率(OLR)、高铵盐及高硫酸盐冲击的抗逆性研究,同时也研究了三种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对四种压力冲击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不同进料方式厌氧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水时,连续式进料和半连续式进料反应器比脉冲式进料反应器提升负荷快,且可承受更高的有机负荷。在相同进水有机负荷下,半连续式进料反应器在较高有机负荷时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明显比连续式进料反应器的高,SCOD去除率最大高出23.20%,产气量最大高出95.7 L/2 d。半连续式进料反应器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氮含量总体比连续式进料和脉冲式进料的低。随着厌氧消化过程的推进,各反应器中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在不断变化,半连续式进料反应器中优势细菌和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较高。综合三种进料方式反应器的各项性能参数结果,半连续式进料是厌氧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水时最好的进料方式,其次是连续式进料,效果最差的是脉冲式进料。2.三种不同进料方式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时,在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进料SCOD低于24,000 mg/L(OLR=6.4 g.L-1.d-1)厌氧处理正常糖蜜酒精废水时,各反应器的SCOD去除率达80%左右;各反应器在进水SCOD高于45,000 mg/L(OLR=12 g.L-1.d-1)时性能受到严重影响,SCOD去除率和沼气中甲烷含量明显降低,VFA和氨氮含量显着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厌氧消化过程的推进,各反应器中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不断变化,细菌和产甲烷菌的菌群结构变化相似,但优势细菌和产甲烷菌的丰度有差别。综合三种进料方式反应器的各项性能参数结果,发现在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时三种进料方式对反应器的性能影响无明显差别,但脉冲式进料反应器的性能受废水特性及高有机负荷的影响较大。3.采用小幅度逐渐提升进水有机负荷的方式可以使厌氧反应器快速启动并达到稳定。在厌氧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水时,连续式和半连续式进料反应器启动初期SCOD去除率均在70%以上,稳定期SCOD达80%左右,脉冲式进料SCOD去除率波动较大;在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时,三种进料方式的厌氧反应器启动初期SCOD去除率快速达80%左右,并保持稳定。4.厌氧活性污泥抗逆性研究表明三种进料方式所驯化的厌氧活性污泥对低p H进水和高硫酸盐冲击有较好的抗逆性,对高OLR和高铵盐冲击的抗逆性较差;半连续式进料所驯化的活性污泥对高OLR的抗逆性最好,其次是脉冲式的,最差是连续式的;三种活性污泥对低p H进水、高铵盐和高硫酸盐冲击的抗逆性无显着差异。5.不同进料方式所驯化的活性污泥在四种压力冲击下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物种数、多样性以及特定功能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变化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活性污泥抗逆性不同的原因。进料方式对厌氧处理效率、活性污泥特性及功能微生物菌群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因废水种类、OLR、进料方式本身的频率不同而不同,总的来说,半连续式进料方式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加深了不同进料方式对工业废水厌氧处理影响的了解,为废水厌氧处理进料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揭示了废水厌氧处理中关联微生物菌群的响应机制,对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张萌,马涛,马广翔,王新华[8](2020)在《常规式与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水性能的对比》文中提出考察了常规式和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类型AnOMBR的正渗透(FO)出水相同,其COD小于80 mg/L,NH+4-N和TN小于30 mg/L,TP小于0.2 mg/L.FO出水采用反渗透回收汲取液,两种AnOMBR的出水不仅满足酒精废水排放标准(GB 27631—2011)而且满足城市杂用水回用标准(GB/T 18920—2002).此外,两种类型AnOMBR处理酒精废水过程中,CH4产率均为0.37 L CH4/g COD左右,可以实现沼气回收.与常规式AnOMBR相比,运动式AnOMBR取得了更好的FO膜通量运行效果且具有更轻的生物污染和有机污染,这表明通过往复运动增加膜面剪切力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FO膜污染.运动式AnOMBR处理酒精废水可以同步实现沼气回收和废水回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牛润[9](2019)在《Ce-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将还原铁粉、活性碳粉、稀土元素铈、催化剂、造孔剂以及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造粒并在特定的温度下制成Ce-Fe/C复合材料处理糖蜜酒精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BD结合响应面优化实验来确定Ce-Fe/C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SEM、XRD、FTIR以及XPS等对Ce-Fe/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 Ce-Fe/C复合材料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以及与其他工艺的对比研究,此外对糖蜜酒精COD的降解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Ce-Fe/C复合材料制备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制备参数:Fe/C质量比为5:1、稀土元素铈添加量为7%、粘结剂质量百分含量为20%以及焙烧温度为900℃,以此Ce-Fe/C复合材料去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色度去除率达96.83%,COD的去除率达72.04%。(2)BBD结合响应面优化实验获得Ce-Fe/C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条件:Fe/C质量比为5.08:1、稀土元素铈添加百分量为7.25%以及焙烧温度为895℃,在此优化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Ce-Fe/C复合材料去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色度去除率达96.97%,COD的去除率达72.14%。(3)稀土元素铈有效的掺杂到了 Fe/C材料的晶格中,与Fe/C材料中的颗粒物质形成固溶体,实现固溶强化,与Fe/C材料中的晶粒作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颗粒,阻止晶界移动,达到晶粒细化的目的,使Fe/C材料中的晶粒发生了分散,从而增大了Fe/C材料的比表面积。(4)在100 mL糖蜜酒精废水中,调节pH为6,加入10g Ce-Fe/C复合材料,在常温下放置于HY-5A回旋振荡器上以90 r·min-1的速率震荡反应180 min,在此最优的处理工艺条件下,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率效果较为理想,色度去除率达到98.81%,COD的去除率达到75.69%。(5)拟合分析获得Ce-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COD的降解动力学基本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为R2=0.9876;同时拟合Ce-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COD降解的二级衰减动力学,相关系数R2=0.9717,拟合结果较好,从而能更好的反映出废水COD降解的动力学过程。
萧铭明[10](2019)在《净化酒精废水微藻的筛选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木薯酒精工业的污染主要是水污染,每生产1 t酒精就会排放约13-16 t有机废水。废水经过处理之后已经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仍含有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需要进一步处理。微藻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氮、磷等元素,CO2能被当做碳源来合成细胞生化成分。利用废水培养微藻,既可以充分利用废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微藻培养成本、净化水质,又可以收获一定价值的微藻生物质,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选用4种微藻,从中选出最适合于酒精废水中生长的藻株,确定该藻株在酒精废水中最佳的培养条件,将它在培养基中培养和酒精废水中培养的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适合于酒精废水中生长的藻种筛选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不能在酒精废水中正常生长,在各个浓度的酒精废水中培养12 d获得的干重和Chla含量均显着低于f/2培养基中培养的(P<0.05)。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可以在酒精废水中正常生长,生长情况最佳的试验组是不进行稀释的酒精废水中培养,培养12 d获得的干重显着低于BG11培养基中培养的(P<0.05),但Chla含量与BG11培养基培养的无显着性差异(P>0.05)。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可以在不进行稀释的酒精废水中正常生长,培养12 d获得的干重为0.67±0.02 g·L-1,Chla含量为4.32±0.41 mg·L-1,均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能适应酒精废水中的生长环境,随着酒精废水浓度的增加,干重和Chla含量随之增加,75%浓度的酒精废水中培养12 d,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05±0.07 g·L-1和9.6±1.9 mg·L-1;在不进行稀释的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分别为0.96±0.09 g·L-1和9.5±1.0 mg·L-1,它们无显着性差异(P>0.05)。钝顶螺旋藻在不进行稀释的酒精废水中生长较好,其干重和Chla含量均显着高于波吉卵囊藻、普通小球藻和四尾栅藻(P<0.05),所以钝顶螺旋藻是净化酒精废水优选藻株。2.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废水中生长和净化的影响温度对在酒精废水中生长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当温度为30℃,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的干重为1.31±0.02 g·L-1、Chla含量为12.1±0.5 mg·L-1,均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温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影响极显着(P<0.01),当温度为30℃,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21.0±0.8%、38.0±2.8%和59.0±1.9%,均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光照度对在酒精废水中生长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影响显着(P<0.05),当光照度为3000 lx,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34±0.09 g·L-1和11.1±2.1 mg·L-1;光照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影响显着(P<0.05),当光照度为3000 lx,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CODcr、TN、TP去除率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0.1±1.0%、40.9±2.5%和60.4±1.5%。接种量对在酒精废水中生长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影响显着(P<0.05),当接种量为50%,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平均值最高,为1.40±0.05 g·L-1;接种量为30%Chla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1.3±3.2 mg·L-1。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影响显着(P<0.05),接种量为10%,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CODcr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18.9±2.3%;接种量为50%,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43.6±3.1%;接种量为30%,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62.7±3.0%;CO2浓度对在酒精废水中生长的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当通入2.5%的CO2,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的干重为1.62±0.05 g·L-1 g·L-1、Chla含量为12.1±0.7 mg·L-1,均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通入CO2浓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影响极显着(P<0.01),当通入2.5%的CO2,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24.9±0.6%、50.5±2.1%和73.2±2.0%,均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正交试验表明,接种量和温度分别是影响干重和Chla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温度30℃、光照度3000 lx、接种量20%是钝顶螺旋藻适宜生长的最优组合,该组合条件下钝顶螺旋藻干重和Chla含量均达到最高;温度是影响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最主要因素。温度30℃、照度3000 lx、接种量20%是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CODcr、TN、TP的最优组合,该组合条件下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的CODcr、TN、TP去除率均达到最高。3.培养基和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与评价培养基和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与各个氨基酸含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这3种是主要氨基酸;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赖氨酸(Lys)和缬氨酸(Val)分别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4.94±0.56 mg·g-1和17.48±2.71 mg·g-1。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大豆饼和花生仁粕,可以完全满足鲤鱼、罗非鱼、真鲷、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的氨基酸需求,是可以利用的优质饲料蛋白源。对培养基和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为棕榈酸(C16:0),分别占总脂肪酸的33.69%和34.38%;在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检测出了在培养基中培养没有的花生四烯酸(C20:4n6)和神经酸(C24:1),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含量高于培养基中培养的。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含有亚油酸(LA,C18:2n-6)、亚麻酸(LNA,C18:3n-3)、DHA和EPA这4种对虾和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因此具备用于制作对虾和鱼类饲料的潜力;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化学结构符合生物柴油对碳链结构的要求,是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能源藻种。
二、酒精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酒精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过程及关联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及特性 |
1.1.1 酒精废水的来源 |
1.1.2 酒精废水的特性 |
1.2 糖蜜酒精废水的危害 |
1.3 糖蜜酒精废水处理工艺及现状 |
1.3.1 稀释回田灌溉 |
1.3.2 电絮凝沉降法 |
1.3.3 浓缩焚烧 |
1.3.4 浓缩液发酵制肥和饲料 |
1.3.5 生物好氧处理 |
1.3.6 生物厌氧处理 |
1.3.7 好氧与厌氧相结合法 |
1.3.8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1.4 酒精废水的厌氧处理研究进展 |
1.5 温度对厌氧处理废水影响的研究进展 |
1.6 废水生物厌氧处理过程中的关联微生物 |
1.7 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内容 |
1.7.1 课题背景 |
1.7.2 研究意义 |
1.7.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温度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系统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糖蜜酒精废水和厌氧活性污泥的来源 |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2.3.1 主要实验试剂 |
2.3.2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厌氧消化系统的建立及联动试运行 |
2.4.2 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启动及运行 |
2.4.3 出水pH的测定 |
2.4.4 SCOD去除率的测定 |
2.4.5 氨氮含量的测定 |
2.4.6 VFA含量的测定 |
2.4.7 总糖降解率的测定 |
2.4.8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4.9 电导率的测定 |
2.4.10 碱度的测定 |
2.4.11 脱色率的测定 |
2.4.12 BOD5、硫酸盐和总磷含量的测定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糖蜜酒精废水特性的检测结果 |
2.5.2 温度条件的选择结果 |
2.5.3 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过程中室温的监测结果 |
2.5.4 温度对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 |
2.5.5 温度对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过程的影响 |
2.5.6 温度对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出水水质的影响 |
2.6 结论 |
第三章 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过程关联微生物的响应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仪器 |
3.4 实验方法 |
3.4.1 厌氧活性污泥的形态观察 |
3.4.2 活性污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3.4.3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基因组目标DNA序列的PCR扩增 |
3.4.4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及分析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厌氧活性污泥的形态 |
3.5.2 活性污泥中细菌和古菌DNA目标序列的PCR扩增结果 |
3.5.3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结果 |
3.5.4 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3.6 结论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2)糖蜜酒精废水的中试消化和生态净化及规模化厌氧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糖蜜酒精废水概述 |
1.1.1 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 |
1.1.2 糖蜜酒精废水的特性 |
1.2 糖蜜酒精废水的危害 |
1.2.1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
1.2.2 破坏土壤微生物结构 |
1.3 糖蜜酒精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和差异 |
1.3.1 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
1.3.2 废水的直接处理法 |
1.4 国内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1.4.1 厌氧消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1.4.2 规模化厌氧消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1.4.3 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结构的研究进展 |
1.4.4 生态净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中试IC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强化处理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装置 |
2.2.2 厌氧污泥和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
2.2.3 实验设计 |
2.2.4 实验数据测定及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出水pH |
2.3.2 COD消除率 |
2.3.3 出水氨氮和硫化物含量 |
2.3.4 出水色度和浊度值 |
2.3.5 日产气量 |
2.3.6 甲烷含量 |
2.3.7 微生物多样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净化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出水的净化作用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装置 |
3.2.2 实验设计 |
3.2.3 实验数据测定及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COD消除率 |
3.3.2 氨氮消除率 |
3.3.3 TN消除率 |
3.3.4 TP消除率 |
3.3.5 BOD5 消除率 |
3.3.6 植物根系和生物填料的显微观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糖蜜酒精废水规模化厌氧处理效果评估以及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装置 |
4.2.2 厌氧污泥和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
4.2.3 实验设计 |
4.2.4 实验数据测定及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出水pH |
4.3.2 COD消除率 |
4.3.3 出水氨氮和硫化物含量 |
4.3.4 出水色度和浊度值 |
4.3.5 日产气量 |
4.3.6 甲烷含量 |
4.3.7 微生物多样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主要实验试剂 |
附录2 主要仪器设备 |
致谢 |
(3)表面活性剂及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糖蜜酒精废水 |
1.1.1 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 |
1.1.2 糖蜜酒精废水的特点 |
1.1.3 糖蜜酒精废水的危害 |
1.1.4 糖蜜酒精废水的处理工艺 |
1.2 表面活性剂在厌氧发酵中的研究进展 |
1.2.1 定义及作用机理 |
1.2.2 应用 |
1.3 活性炭在厌氧发酵中的研究进展 |
1.3.1 定义及作用机理 |
1.3.2 应用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目的 |
1.4.2 意义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厌氧发酵糖蜜酒精废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装置 |
2.1.2 发酵原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污泥驯化 |
2.2.2 装罐步骤 |
2.2.3 实验阶段 |
2.2.4 各项参数的检测及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出水pH |
2.3.2 COD去除率 |
2.3.3 出水氨氮的含量 |
2.3.4 出水VFA的含量 |
2.3.5 脱色率 |
2.3.6 碱度 |
2.3.7 甲烷含量 |
2.3.8 BOD |
2.3.9 硫酸盐含量 |
2.3.10 TS |
2.3.11 粘度 |
2.3.12 污泥形态 |
2.3.13 微生物多样性 |
2.4 小结 |
第三章 厌氧发酵糖蜜酒精废水中添加活性炭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装置 |
3.1.2 发酵原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污泥驯化 |
3.2.2 装罐步骤 |
3.2.3 实验阶段 |
3.2.4 各项参数的检测及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出水pH |
3.3.2 COD去除率 |
3.3.3 出水氨氮的含量 |
3.3.4 出水VFA的含量 |
3.3.5 脱色率 |
3.3.6 碱度 |
3.3.7 甲烷含量 |
3.3.8 BOD |
3.3.9 硫酸盐含量 |
3.3.10 TS |
3.3.11 粘度 |
3.3.12 污泥形态 |
3.3.13 微生物多样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4.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木薯酒精的能源梯级利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木薯作物的特性与利用方式 |
1.3 乙醇发酵技术 |
1.4 厌氧消化技术 |
1.5 酒精废醪液处理方式 |
1.5.1 酒精废水处理方式 |
1.5.2 酒糟常见处理方式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木薯乙醇制备的实验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装置 |
2.1.3 实验设计 |
2.1.4 测定项目 |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2.1 乙醇发酵前后的质量变化 |
2.2.2 发酵前后TS、VS、pH的变化 |
2.2.3 原料出酒率 |
2.3 木薯乙醇能源计算 |
2.3.1 乙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
2.3.2 乙醇可替代的传统能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木薯酒精废水实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装置 |
3.1.3 实验设计 |
3.1.4 测定项目 |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2.1 日产气量、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 |
3.2.2 反应器进出水COD的变化情况 |
3.2.3 反应器进出水pH的变化情况 |
3.3 木薯酒精废液能源计算 |
3.3.1 木薯酒精废液处理过程中的能耗 |
3.3.2 沼气可替代的传统能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木薯酒精废渣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装置 |
4.1.3 实验设计 |
4.1.4 测定项目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1 日产气量、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 |
4.2.2 发酵前后料液的TS、VS及 pH变化 |
4.2.3 产气速率分析 |
4.2.4 产气潜力分析 |
4.2.5 不同原料产气潜力比较分析 |
4.3 木薯酒精废渣能源计算 |
4.3.1 木薯酒精废渣处理过程中的能耗 |
4.3.2 沼气可替代的传统能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木薯酒精废渣厌氧发酵剩余物的利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设计 |
5.1.3 检测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2.1 沼肥和化肥对土壤N、P、K的影响 |
5.2.2 沼肥和化肥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 |
5.2.3 沼肥和化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5.3 分析与讨论 |
5.3.1 土壤N、P、K含量差异性分析 |
5.3.2 株高叶宽差异性分析 |
5.3.3 作物品质差异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EGSB反应器的木薯酒精废水产氢产甲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酒精废水的综述 |
1.2.1 酒精废水的来源 |
1.2.2 酒精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1.2.3 酒精废醪的处理技术 |
1.3 厌氧消化技术和生物制氢 |
1.3.1 厌氧消化技术 |
1.3.2 生物制氢 |
1.4 两相厌氧工艺的技术综述 |
1.4.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特征 |
1.4.2 两相厌氧消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EGSB反应器的木薯酒精废水产氢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装置 |
2.1.3 实验设计 |
2.1.4 测定项目 |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2.1 进出水COD以及COD去除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2.2.2 日产气量、氢气含量以及OLR、HRT、池容产气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2.2.3 进出水pH值、VFA以及氨氮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2.2.4 对比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GSB反应器的木薯酒精废水产甲烷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装置 |
3.1.3 实验设计 |
3.1.4 测定项目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进出水COD以及COD去除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3.2.2 日产气量、甲烷含量以及OLR、HRT、池容产气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3.2.3 进出水pH值、VFA以及氨氮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3.2.4 对比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两相EGSB反应器的木薯酒精废水产氢产甲烷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装置 |
4.1.3 实验设计 |
4.1.4 测定项目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1 进出水COD以及COD去除率的变化情况 |
4.2.2 日产气量、池容产气率、OLR、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
4.2.3 进出水pH值和氨氮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
4.2.4 VFA含量的变化情况 |
4.2.5 能源转化效率分析 |
4.2.6 对比分析 |
4.3 EGSB两相厌氧工艺与单相工艺的比较分析 |
4.3.1 三种厌氧工艺的运行能力比较分析 |
4.3.2 三种厌氧工艺的能源转换效率比较分析 |
4.3.3 三种厌氧工艺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不同进料方式对厌氧处理酒精废水的影响及其活性污泥特性与关联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酒精废水的来源及特性 |
1.2 酒精废水的危害 |
1.3 酒精废水处理工艺及现状 |
1.3.1 直排法和农田灌溉法 |
1.3.2 物理化学法 |
1.3.3 生物处理法 |
1.3.4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1.4 厌氧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1.5 进料方式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
1.6 活性污泥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
1.7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关联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1.8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1.8.1 研究意义 |
1.8.2 研究内容 |
1.8.3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三种进料方式下厌氧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水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装置 |
2.2.2 活性污泥和木薯淀粉酒精废水来源及特性 |
2.2.3 进料方式设置 |
2.2.4 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启动及运行 |
2.2.5 分析项目及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出水pH |
2.3.2 SCOD去除率 |
2.3.3 沼气产量 |
2.3.4 沼气中甲烷含量 |
2.3.5 出水VFA的含量 |
2.3.6 出水氨氮的含量 |
2.3.7 出水TP含量 |
2.3.8 碱度 |
2.3.9 脱色率 |
2.3.10 活性污泥形态结构 |
2.3.11 微生物多样性 |
2.3.12 活性污泥中mcrA基因的荧光定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种进料方式下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装置 |
3.2.2 活性污泥和糖蜜酒精废水来源及特性 |
3.2.3 进料方式设置 |
3.2.4 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启动及运行 |
3.2.5 分析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出水pH |
3.3.2 SCOD去除率 |
3.3.3 沼气产量 |
3.3.4 沼气中甲烷含量 |
3.3.5 出水VFA的含量 |
3.3.6 出水氨氮的含量 |
3.3.7 出水TP含量 |
3.3.8 碱度 |
3.3.9 脱色率 |
3.3.10 微生物多样性 |
3.3.11 活性污泥中mcrA基因的荧光定量 |
3.3.12 两种酒精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相关参数的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厌氧活性污泥抗逆性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及方法 |
4.2.1 实验设置及操作 |
4.2.2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活性污泥对低pH进水的抗逆性 |
4.3.2 活性污泥对高OLR的抗逆性 |
4.3.3 活性污泥对高铵盐的抗逆性 |
4.3.4 活性污泥对高硫酸盐的抗逆性 |
4.3.5 微生物多样性 |
4.3.6 活性污泥中mcrA基因的荧光定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本论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附录 |
附录1 主要实验试剂 |
附录2 主要仪器设备 |
(8)常规式与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水性能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装置 |
1.2 接种污泥和实验用水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出水水质 |
2.2 污泥浓度、VFA和产气情况 |
2.3 FO膜通量和电导率 |
2.4 FO膜污染 |
3 结论 |
(9)Ce-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糖蜜酒精废水概况及处理技术 |
1.2.1 糖蜜酒精废水概况 |
1.2.2 糖蜜酒精废水处理的技术 |
1.3 Fe/C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
1.3.1 Fe/C材料的作用原理 |
1.3.2 Fe/C材料的研究进展 |
1.4 稀土在催化改性材料中的应用 |
1.4.1 稀土的性质 |
1.4.2 稀土在催化改性材料中的应用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 |
1.6.1 技术路线 |
1.6.2 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所用材料、试剂和仪器 |
2.1.1 实验所用废水 |
2.1.2 实验所需药品试剂 |
2.1.3 实验常用试剂的配制 |
2.1.4 实验常用仪器 |
2.2 测定方法 |
2.2.1 水质COD的测定 |
2.2.2 水质色度的测定 |
2.2.3 Fe/C材料吸附饱和实验 |
2.2.4 Ce-Fe/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参数测定 |
2.3 表征方法 |
2.3.1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
2.3.2 X射线衍射法(XRD) |
2.3.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三章 Ce-Fe/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优化实验研究 |
3.1 Ce-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 |
3.1.1 实验设计 |
3.1.2 Fe/C质量比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3.1.3 稀土元素铈质量百分比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3.1.4 粘结剂质量百分比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3.1.5 焙烧温度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3.1.6 实验结果分析 |
3.2 Ce-Fe/C复合材料的优化实验研究 |
3.2.1 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与分析 |
3.2.2 响应面交互作用 |
3.2.3 工艺条件的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e-Fe/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Ce-Fe/C复合材料的物理参数测定 |
4.2.2 掺杂稀土Ce元素对Fe/C材料形貌的影响 |
4.2.3 掺杂稀土Ce元素对Fe/C材料晶格结构的影响 |
4.2.4 掺杂稀土Ce元素对Fe/C材料成键情况的影响 |
4.2.5 稀土Ce元素在Fe/C材料中存在形式的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e-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Ce-Fe/C复合材料用量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2 反应时间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3 废水初始pH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4 震荡速率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5 实验最优工艺条件的结果与分析 |
5.3 不同Fe/C材料改性方式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3.1 最优工艺下不加稀土的Fe/C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3.2 La-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3.3 Gd-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5.3.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e-Fe/C复合材料处理糖蜜酒精废水反应机制研究 |
6.1 Ce-Fe/C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实验研究 |
6.1.1 实验设计 |
6.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2 Ce-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中COD降解动力学研究 |
6.2.1 实验设计 |
6.2.2 Ce-Fe/C复合材料对糖蜜酒精废水COD降解动力学规律研究 |
6.2.3 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
6.3 机理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净化酒精废水微藻的筛选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酒精废水简介 |
1.2 酒精废水处理方法 |
1.3 微藻净化废水的研究进展 |
1.3.1 微藻净化废水的原理 |
1.3.2 影响微藻净化废水的因素 |
1.3.3 微藻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
1.3.4 微藻应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适合于酒精废水中生长的藻种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指标测定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四种微藻在不同浓度酒精废水中的筛选试验 |
2.4 本章小结 |
3 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废水中生长和净化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仪器与耗材 |
3.1.2 试验藻种与培养基配方 |
3.1.3 培养基 |
3.2 方法 |
3.2.1 单因子试验设计 |
3.2.2 正交试验设计 |
3.2.3 指标测定 |
3.2.4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温度对钝顶螺旋藻废水中生长和净化的影响 |
3.3.2 光照度对钝顶螺旋藻废水中生长和净化的影响 |
3.3.3 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废水中生长和净化的影响 |
3.3.4 CO_2 浓度对钝顶螺旋藻废水中生长和净化的影响 |
3.4 正交试验结果 |
3.4.1 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
3.4.2 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COD_(cr)、TN、TP去除率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培养基和酒精废水中培养的钝顶螺旋藻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与评价 |
4.1 材料 |
4.1.1 螺旋藻粉制作 |
4.1.2 试验仪器 |
4.1.3 培养基 |
4.2 方法 |
4.2.1 氨基酸成分测定 |
4.2.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
4.2.3 脂肪酸成分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氨基酸组成分析 |
4.3.2 脂肪酸组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酒精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过程及关联微生物的研究[D]. 钱丰. 广西大学, 2021(12)
- [2]糖蜜酒精废水的中试消化和生态净化及规模化厌氧示范[D]. 杨辉. 广西大学, 2021(12)
- [3]表面活性剂及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发酵的影响[D]. 白晓玉. 广西大学, 2021(12)
- [4]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玉米酒精废水实验[J]. 纪钧麟,杨红,尹芳,张无敌. 水处理技术, 2020(09)
- [5]木薯酒精的能源梯级利用工艺研究[D]. 黄正恒.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6]基于EGSB反应器的木薯酒精废水产氢产甲烷研究[D]. 郑展耀.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7]不同进料方式对厌氧处理酒精废水的影响及其活性污泥特性与关联微生物的研究[D]. 卢福芝. 广西大学, 2020(02)
- [8]常规式与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水性能的对比[J]. 张萌,马涛,马广翔,王新华. 膜科学与技术, 2020(02)
- [9]Ce-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D]. 牛润. 广西大学, 2019(01)
- [10]净化酒精废水微藻的筛选及效果评价[D]. 萧铭明.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