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周倩倩[1](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宋柳荫[2](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以下简称家属或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分析其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明确影响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的因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入开展延续性护理及提升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照顾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份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及神经外科出院的,可以随访到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家属照顾者居家护理知识知晓状况及需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总分为(47.36±4.40)(满分80分),条目均分(2.96±0.27),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生活护理知识(3.04±0.19)、疾病相关知识(3.03±0.38)、康复护理知识(2.78±0.51)、心理护理知识(2.68±0.74);居家护理需求总分为(108.39±18.49)(满分200分),条目均分(2.71±0.46),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生活护理(1.68±0.48)、健康教育(3.09±0.74)、医疗康复护理(3.10±0.75)、心理护理(2.91±0.80)。(2)不同组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上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工作状况、每天照顾时间、有无付费人员协助照顾及有无照顾其他患者经历的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需求上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家属不同组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26.7%的变异量;照顾时间可以解释家属居家护理需求21.6%的变异量。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对居家护理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对心理护理认知程度低;家属对居家护理需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医疗康复护理需求度高。(2)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参加过疾病相关培训对家属护理知识知晓状况有影响;工作状况、每天照顾时间、有无付费人员协助照顾及有无照顾其他患者经历对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需求上有影响。(3)年龄越低、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通过各种途径参加过疾病相关知识培训的家属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认知程度越高;每天照顾时间长于12小时的家属居家护理需求越高。
辜茜娟[3](2019)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水平现状。探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效果和水平制定相关措施,并为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西省南昌市三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TBI昏迷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Zarit照顾负担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频数、百分比、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28.53±8.26)分,处于轻度负担范围。其中个人负担维度评分为(7.80±2.18)分,角色负担维度评分为(18.33±5.22)分,照顾者对护理负担的总评价为(2.40±0.8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照顾负担在患者昏迷时长、患者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角色、照顾者年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已婚、患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照顾者年龄小于60岁、照顾者每天照顾时间小于8小时是照顾负担的保护因素,患者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照顾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2)照顾者的自我效能评分为(22.61±6.16)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自我效能在与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关系、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大于1000元、照顾者居住城市是照顾者自我效能的保护因素,照顾者男性是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危险因素。(3)照顾者社会支持总分为(27.57±4.21)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社会支持在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年龄、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住院时间、患者职业及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居住地均不属于照顾者社会支持的独立影响因素。(4)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是影响照顾负担的保护因素。结论:(1)TBI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处于轻度水平,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照顾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自我效能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3)患者昏迷时间和照顾者年龄是影响照顾负担的危险因素,照顾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和患者非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影响照顾负担的保护性因素。(4)应针对照顾者自身健康状况给予实际帮助,通过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状态。对不同年龄、家庭经济条件照顾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培训有关应对方式及应对技巧的内容。(5)从社会角度来看,应积极发展社区照顾体系,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积极推动各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的发展,开展多渠道吸收资金,以用于TBI的医疗、护理和康复。
唐婷婷[4](2019)在《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小组工作对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伤情较重,而且患者死亡、致残或植物生存的比例也较高,并且后续的康复期长,突如其来的变故和高昂的费用都让家属在精神、经济和躯体上承受巨大压力,心理和精神都遭受极大伤害。在临床工作中,颅脑损伤病人家属是患者支持和照顾的的主要来源,是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的主要支持者。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患者是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患者家属则处于被忽略的状态。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现代护理学意识到家属的身心是否健康,对疾病的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都具有直接影响。脑损伤患者家属在面临家庭成员发生脑损伤的那一刻起,不仅要想方设法筹集治疗费用,还要适应生活环境、自身社交活动的改变等,他们更需要来自家人朋友、专业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在这个缓慢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不仅病人需要各种介入,病人家属的社会支持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试图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以苏州市C康复中心的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为调查和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目前的真实处境,并梳理患者家属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应对照顾过程中的困难和压力的现状,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并以实务为基础,尝试帮助其完善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从政策及服务方面提出建议。本论文通过调查发现:一,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个体情况都各不相同,但其在日常照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相似的,主要体现在患者的照顾压力和家属自身的情绪方面。二,患者家属长期处于照顾的角色,压力非常大,面临着经济和物质支持的需要、压力宣泄和情感支持的需要、人际支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信息和资源获取的需要、建立互助会的需要等等。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了患者家属目前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6次小组活动,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网络角度出发,通过物质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专业技术支持为其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应对困难。本文的重要贡献首先体现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梳理出了目前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其次,本文通过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创造性的为患者家属提供了社会支持,并帮助其重构了社会支持网络,最后根据服务过程和成效,提出政府、社区等为家属建立物质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和加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投入的服务意见。
二、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研究现状 |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小组 |
3.1.2 函询专家小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证据查找 |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
3.2.3 编制函询问卷 |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3.2.5 统计方法 |
3.2.6 质量控制 |
3.3 研究结果 |
3.3.1 专家基本情况 |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
3.3.3 函询结果 |
3.4 讨论 |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状况 |
3.2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需求现状分析 |
3.3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需求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4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多元线性回归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分析 |
4.2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
4.3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及局限性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颅脑损伤患者家庭远程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自我效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社会支持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照顾负担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TBI昏迷患者 |
1.4.2 自我效能 |
1.4.3 社会支持 |
1.4.4 照顾负担 |
1.4.5 主要照顾者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2.2 Zarit照顾负担量表 |
2.2.3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
2.2.4 社会支持量表 |
2.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3.1.1 TBI昏迷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3.1.2 TBI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3.2 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情况 |
3.2.2 照顾者照顾负担总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3 照顾者照顾负担分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4 照顾者照顾负担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分析 |
3.3 照顾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照顾者自我效能评分情况 |
3.3.2 照顾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3 照顾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分析 |
3.4 照顾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照顾者社会支持评分情况 |
3.4.2 照顾者社会支持总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4.3 照顾者社会支持分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4.4 照顾者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分析 |
3.5 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关系 |
3.6 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
第4章讨论 |
4.1 TBI昏迷患者及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4.1.1 TBI昏迷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4.1.2 TBI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
4.2 TBI昏迷患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 |
4.2.1 TBI昏迷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
4.2.2 TBI昏迷对社会的影响 |
4.3 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现状 |
4.3.1 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 |
4.3.2 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现状 |
4.3.3 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现状 |
4.4 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及照顾负担的关系 |
4.4.1 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关系 |
4.4.2 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与照顾负担的关系 |
4.5 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 |
4.5.1 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
4.5.2 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
4.5.3 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5.1 提高自我效能的对策与建议 |
5.1.1 加强心理疏导,改善照顾者的心理状态 |
5.1.2 加强指导培训,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
5.2 提升社会支持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
5.2.1 积极发展社区照顾体系 |
5.2.2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
5.2.3 开展多渠道吸收资金、增加资金投入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小组工作对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视角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三章 苏州市C康复中心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社会支持现状 |
第一节 苏州市C康复中心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社会支持情况 |
第三节 苏州市C康复中心脑损伤患者家属需求评估 |
第四章 小组工作对脑损伤患者家属的介入过程 |
第一节 小组背景介绍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理念与价值观 |
第三节 社会工作服务因素考量和介入策略 |
第四节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
第五节 小组工作介入成效评估 |
第五章 研究反思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反思 |
第二节 社会工作建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D]. 宋柳荫. 延边大学, 2020(05)
- [3]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 辜茜娟. 南昌大学, 2019(01)
- [4]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小组工作对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干预研究[D]. 唐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