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纳康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佟奕霖[1](2021)在《中药复方益糖康防治糖尿病脑梗死的生信分析及调控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将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结合能探测,探究在中药复方益糖康,其中的药对“黄芪-红参”在防治糖尿病脑梗死的潜在作用机制,预测潜在作用靶点、通路及作用方式。进一步实验验证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向M2型极化以缓解其神经炎症反应实现。为临床治疗以及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方向。方法:网络药理学部分借助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搜集“黄芪-红参”药对的化合物及有效靶点;从TTD、OMIM、DRUGBANK及Dis Ge NET四个常用疾病数据库收集集合糖尿病及脑梗死相关靶点,取三者交集,绘制Venn图;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从String数据库得到交集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Py MOL、Auto Dock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部分利用大鼠2型糖尿病及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实验验证,观察神经功能情况、观察并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变化情况、脑含水量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 NOS、TNF-α、ARG-1、TGF-β表达水平以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Iba1、CD206、CD86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部分1.获得24个活性化合物,药物靶点215个,2型糖尿病疾病靶点共计2633个,脑梗死疾病靶点823个,交集靶点64个。2.PPI网络关键靶点包括IL6、AKT1、VEGFA、CCL2、TP53等。3.GO功能分析主要与小分子的反应(包括脂多糖、细菌起源分子、金属离子等)、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调节(包括生物刺激、营养水平、氧气水平、外部刺激、氧化应激、药物等)、调节凋亡信号通路、生殖结构发育、生殖系统开发、调节活性氧代谢、白细胞迁移等方面相关。4.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主要集中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与Fluid shear stress and etherosclerosis信号通路,炎症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包括TNF、IL-17、HIF-1信号通路等)、百日咳、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恰加斯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内分泌抵抗等也均排在前列。c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合物成分与核心靶点主要与522位甲硫氨酸,49、548位丝氨酸,39位组氨酸、382位天冬酰胺、206位苏氨酸等氨基酸残基发生氢键、疏水、范德华力等发生相互作用,结合能均低于-5.6 kcal/mol。动物实验部分1.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改善糖尿病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2.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减小糖尿病脑梗死大鼠的脑梗死体积。3.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减少糖尿病脑梗死大鼠的脑含水量。4.通过对3组大鼠小胶质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标志物i NOS、TNF-α、ARG-1、TGF-β表达水平的观察,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MCAO模型组在术后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i NOS、TNF-α、M2型极化标志物ARG-1、TGF-β表达均增加;与糖尿病+MCAO模型组比较,糖尿病+MCAO模型+中药组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i NOS、TNF-α表达均减少、M2型极化标志物ARG-1、TGF-β表达均增加。。5.通过对3组大鼠小胶质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MCAO模型组Iba1及CD86表达增加、CD206表达减少;与糖尿病+MCAO模型组相比,糖尿病+MCAO模型+中药组Iba1及CD86表达减少、CD206表达增加。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红参”药对糖尿病脑梗死具有防治作用的核心靶点有PTGS2、PTGS1、F2、NOS2、DPP4。2.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红参”药对防治糖尿病脑梗死发挥保护功能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对小分子的反应(包括脂多糖、细菌起源分子、金属离子等)、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调节(包括生物刺激、营养水平、氧气水平、外部刺激、氧化应激、药物等)、调节凋亡信号通路、生殖结构发育、生殖系统开发、调节活性氧代谢、白细胞迁移等方面。3.通过KEGG pathway富集分析“黄芪-红参”药对防治糖尿病脑梗死主要核心靶点,结果显示AGE-RAGE信号通路与Fluid shear stress and etherosclerosis信号通路显着性、富集数目均较高,关键靶点中的大部分基因富集于这条通路上,表明这两条信号通路极有可能是“黄芪-红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关键信号通路。4.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5.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向M2型极化以缓解其神经炎症反应实现。
董一昕[2](2020)在《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医认为脾藏意主思,脾运化水谷和升清的作用使脑髓得充,从而发挥思维记忆的功能。若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则会导致神失所养,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症状,临床证明中医健脾益气升阳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上述症状。然而,脾气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内在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补益中气通过作用于何种病理环节或分子靶点改善认知症状仍缺乏深入认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海马是整合内脏功能与情绪、思维和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能量供给不足将引起其功能紊乱,而线粒体作为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重要细胞器,对海马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脾气虚脑髓失养,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需氧代谢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加,造成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最终引起海马功能异常,这可能是脾气虚证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本研究以脾气虚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补脾益气的代表性方剂补中益气汤为干预手段,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氧化损伤角度深入探究脾气虚证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病理实质,并揭示补中益气汤改善认知能力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了评价益气升阳药在改善大脑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本实验将补中益气汤进行了拆方研究。方法:1.首先采用利血平皮下注射的方式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2.观察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达纳康组(阳性药)、拆方1组、拆方2组、补中益气汤组,通过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症状量化积分表、血清D-木糖含量对各组大鼠的脾气虚症状进行评价,通过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穿梭实验对大鼠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3.观察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大鼠脑海马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动物分组及处理同上,通过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及神经元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海马区ATP含量判断线粒体功能的变化。4.观察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SIRT3/MnSOD/OGG1通路及mtDNA氧化损伤的影响:动物分组及处理同上,提取大鼠海马组织内线粒体,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SIRT3、MnSOD,OGG1的水平,并通过检测线粒体mtDNA上8-OH-dG的含量评价海马区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程度,探明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是否作用于SIRT3/MnSOD/OGG1通路发挥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1.补中益气汤可显着改善模型大鼠的脾气虚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症状积分量表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趋缓(P<0.01),症状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均升高(P<0.05,P<0.01,P<0.001),血清D-木糖含量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症状积分总分及单项积分均明显下降,血清D-木糖含量均升高(P<0.05,P<0.001),其中补中益气汤组作用最为明显(P<0.05,P<0.01,P<0.001),拆方1组作用优于拆方2组;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及穿梭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自主活动能力、空间定位记忆能力及主动和被动学习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治疗给药后大鼠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P<0.01,P<0.001),其中补中益气汤组的旷场实验多项指标优于达纳康药及拆方2组(P<0.05,P<0.001),活动距离、平均速度两项指标优于拆方1组(P<0.05,P<0.001);水迷宫实验中,补中益气汤组多项指标均优于两拆方组(P<0.05,P<0.01,P<0.001);在穿梭实验中,补中益气汤组出现主动逃避的行为,其余各项指标也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2.补中益气汤可显着改善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间隙明显,空泡增多,细胞核明显固缩深染。补中益气汤组及两拆方组海马锥体细胞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细胞层次增多、胞质空洞减轻,补中益气汤组效果最为明显。3.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改善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电镜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出现明显异常,出现肿胀或皱缩,数量少,结构异常,出现严重的嵴断裂或膜破裂,并伴有严重的空泡化现象;治疗后各组线粒体均有所好转,嵴断裂及空泡化现象减少,线粒体数量有所上升,其中补中益气汤组治疗效果最佳,其次为拆方1组、拆方2组。四种线粒体复合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线粒体复合物Ⅰ-Ⅳ活性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四种线粒体复合物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补中益气汤全方组的四种线粒体复合物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而两拆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只有拆方1组的复合物Ⅳ的上升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中药组比较可以发现,补中益气汤组的四种复合物较拆方2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而两拆方组无显着差异,体现出配伍的优势。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线粒体ATP含量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线粒体ATP含量均升高(P<0.01,P<0.001),但各拆方组与全方组之间没有差异。4.补中益气汤可通过调节SIRT3/MnSOD/OGG1通路,减轻mtDNA的氧化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SIRT3蛋白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IRT3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增高(P<0.01,P<0.001),提示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线粒体内SIRT3蛋白含量的作用,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补中益气汤组>拆方1组>拆方2组>达纳康组;分析MnSOD蛋白乙酰化情况可知,正常情况下,MnSOD蛋白乙酰化程度很低,但在造模之后,乙酰化的MnSOD蛋白含量明显上升(P<0.001),补中益气汤可有效降低MnSOD蛋白乙酰化的水平,效果优于达纳康及拆方1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内OGG1蛋白的表达情况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OGG1蛋白有轻微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OGG1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增高(P<0.01,P<0.001),提示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线粒体内OGG1蛋白含量的作用,其中补中益气汤组效果优于拆方2组(P<0.01),但是与拆方1组差异不明显;对8-OH-dG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造模后各实验组大鼠线粒体DNA中8-OH-dG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P<0.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补中益气汤组与拆方1组大鼠线粒体DNA中8-OH-dG的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P<0.01),其余两组较模型组差异不明显,拆方组中拆方1组的8-OH-dG含量较全方组偏低并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1.利血平所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认知能力下降,机制研究显示其大脑海马区形态学发生改变,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线粒体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所以脾气虚状态下海马线粒体氧化损伤进而导致线粒体及海马区域形态及功能异常,可能是脾气虚证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内在病理机制。2.补中益气汤能够通过上调去乙酰化蛋白SIRT3的表达,减少MnSOD乙酰化程度,并增加OGG1的表达,从而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的状态,这可能是该复方提高脾气虚证患者认知能力的内在机制之一。3.经过对补中益气汤的拆方研究发现,拆方1组在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能力改善以及脑海马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拆方2组,提示合理配伍益气升阳药物在治疗因“脾不升清”导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中具有重要意义。
曾宪晶[3](2019)在《清脑益元汤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MBP、NF200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清脑益元汤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MBP、NF200表达的影响,探究清脑益元汤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9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60只),缺血模型组(60只),清脑益元汤组(6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在造模后5个不同处死时间点1d、3d、7d、14d、28d分为5个亚组,每组12只。空白组正常喂养,自由饮食;假手术组参照MCAO术造模,术中插入约8mm鱼线,不足以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术后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直至各处死时间点;缺血模型组在术前7日连续灌胃等量的蒸馏水,行MCAO术后,继续灌胃蒸馏水,直至各处死取样时间点;清脑益元汤组术前7日灌胃等体积的清脑益元汤,术后继续灌胃清脑益元汤直至各处死取样时间点。采用Longa的5分制法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在MCAO术后第1d、3d、7d、14d、28d各时间节点取脑组织样本,TTC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梗死范围,HE染色镜下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RT-PCR检测缺血侧脑组织MB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NF20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缺血模型组和清脑益元汤组大鼠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缺血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汤组在各个时间节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P<0.05)。(2)TTC染色观察脑梗死范围: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未见灰白色的梗死灶;缺血模型组和清脑益元汤组均可见灰白色的大小不等缺血梗死灶;与缺血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汤组大鼠脑梗死范围缩小。(3)HE染色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正常,结构清楚完整,无病理性改变。缺血模型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明显增多,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树突及轴突明显减少,细胞核畸形最后消失,胞质内形成微空泡,可见巢团状坏死。与缺血模型组对比,清脑益元汤组神经细胞坏死减少,排列欠整齐,缺血区水肿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部分区域核固缩深染,细胞核消失,胞质内未见微空泡形成及巢团状坏死,整体病理改变较缺血模型组减轻。(4)RT-PCR检测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的MBP mRNA表达水平在同一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模型组MBP 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下降(P<0.01);与缺血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清脑益元汤组MBP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5)Western-blot检测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的NF200表达水平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模型组NF200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下降(P<0.01);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清脑益元汤组NF200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节点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脑益元汤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MBP、NF200表达有关。
郑咏秋,姚明江,刘建勋,宋文婷,李磊,刘声波,胡燕,锶景希[4](2013)在《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华佗再造浸膏(Huatuo Zaizao extractum,HTZZ)对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达纳康组(20 mg.kg-1),HTZZ高、中、低剂量组(5,2.5,1.25 g.kg-1),每组10只,十二指肠单次给药。采用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I/R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HE染色观察缺血侧病理损伤,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结构,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 2,GRK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MMP-9表达。结果:90 min MCAO/24 h再灌注半暗带皮层脑微血管呈现水肿、线粒体损伤、空泡化、膜损伤和微绒毛减少等。伴随这一变化,损伤侧皮层半暗带脑组织GRK2亚细胞分布从胞浆向胞膜转移,MMP-2和MMP-9表达升高。HTZZ可有效恢复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微血管内皮水肿和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损伤,减少功能性(膜偶联)GRK2表达,并抑制MMP-2和MMP-9表达。结论:细胞膜偶联GRK2可能是华佗再造丸的有效作用靶点。
赵丽霞[5](2012)在《葛根素纳米给药系统药动学特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根素(Puerarin)是一种从中药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活性成分。研究显示,葛根素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降血糖、降血压、解酒保肝等药理活性,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治疗。体内体外研究表明,葛根素可以通过对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等的抑制作用对脑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是溶解度小、体内半衰期短、脑组织中浓度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特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纳米(nanoparticles, NP)载药系统被用于将药物传输入脑和改善生物利用度。聚合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提高体内药物浓度、控制药物释放并且可以减少毒副作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polybutylcyanacrylate nanoparticles, PBCN)载药系统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吐温80(PS80)运载药物穿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同时该载药系统还可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研究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葛根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puerarin polybutylcr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 PUE-PBCN),通过静脉给药小鼠药代动力学和体内组织分布研究,大鼠口服给药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药效学研究,从药动学和药效学角度评价PBCN作为脑靶向给药载体的优势,并对其作为口服给药载体进行初步研究。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UE-PBCN,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的工艺参数为:pH2, PUE0.3%(w/v), BCA0.6%(v/v), F68/Dex70(0.5%/0.5%, v/v),乳化温度25℃,搅拌速度400r/min,搅拌时间4h。依据优化处方制备的PUE-PBCN制剂的外观为白色带乳光胶体溶液,电镜下观察呈圆形,无粘连,平均包封率为48.75%,平均载药量为15.02%,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159.4nm, zeta电位-15mV。对PUE-PBCN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制成纳米粒后PUE已被PBCN包裹或吸附,不再以晶体结构存在,而是以非晶态存在。利用透析法考察了PUE-PBCN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过程,前期药物快速释放,后期缓慢释放,与葛根素对照溶液相比,PUE-PBCN具有显着的缓释作用。稳定性考察实验显示PUE-PBCN4℃条件下保存较为稳定。小鼠体内PUE-PBCN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表明,小鼠尾静脉注射PUE-PBCN (10mg/kg)与相同剂量PUE注射液相比,药代动力学显着改变,药物体内滞留时间增加,血药浓度升高,AUC为后者的1.53倍。同时药物在各组织中的MRT显着增加,各组织AUC均较PUE注射液组增大,特别是脑组织AUC为PUE原药组的2.63倍;大鼠口服PUE-PBCN与PUE混悬液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与混悬液相比PBCN能够显着提高PUE的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56.33%。以神经功能学评分、实验动物体重、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率、脑组织病理形念学变化及氧化应激为主要评价指标,从药效学方面观察了PUE-PBCN静脉注射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重减轻最小,左右脑含水量相似,脑梗塞面积最小,脑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正常,脑组织和血清SOD活性均为各组中最高;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观察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陷,体重减轻最大,右侧缺血大脑的脑含水量显着高于左侧正常大脑,梗塞面积显着增大,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脑组织病变侧海马回及齿状回组织结构均消失,间质大面积高度水肿,脑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显着最低,MDA含量增高;PUE及PUE-PBCN组均能够改善大鼠各项评价指标,其中PUE-PBCN组与同剂量PUE溶液组相比,药理活性显着提高。本研究结果证实了PBCN有助于PUE透过血脑屏障,显着增加PUE在脑组织的分布,改善PUE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了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强了PUE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课题研究为探讨和总结葛根素脑靶向给药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郭沛鑫,阳勇,苏芝,高小平[6](2009)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期间神经行为学及生化指标变化评价松龄血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灌胃松龄血脉康30d,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判以及脑含水量、缺血区梗死面积、受损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的检测,同时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相应研究。结果松龄血脉康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学症状,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大脑缺血区梗死面积,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增加eNOS含量,减轻脑缺血对脑组织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对SOD、NO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松龄血脉康还能影响大鼠血液流变学,明显降低血黏度。结论松龄血脉康对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朱肖菊[7](2008)在《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而缺血性中风约占7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溶栓疗法的应用,再灌注损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与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超载、氧自由基的产生、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降低它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大鼠CIR后缺血半暗区ICAM-1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电项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电体针组(C)及电项针组(D),各组随机分成12h、1d、3d、5d四个时间段,对大鼠进行实验观察。(1)参照Zea-Longa的5级评分标准对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2)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3)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4)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5)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半暗区Bcl-2、Fas-1、ICAM-1的蛋白表达;(6)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半暗区Fas-1 mRNA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证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成功;电体针组、电项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p<0.05);电项针组与电体针组比较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电项针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肿胀减轻,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数量和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电项针组较电体针组明显。(3)电镜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善,电项针组优于电体针组。(4)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均有很好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电体针组与电项针组3d和5d时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见,电项针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最优。(5)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在早期抑制Fas-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0.05,p<0.01)。同时间点电项针组与电体针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电项针可有效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2)电项针可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3)电项针有较好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Fas-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表明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调控Bcl-2蛋白和Fas-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4)电项针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粘附分子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5)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电项针治疗在以上几方面均优于电体针组,说明电项针疗法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方法。
张伯礼,周志焕[8](2007)在《中药对神经元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但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今神经学科领域的热点。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其正常代谢活动的维持高度依赖于持续和稳定的血液供应。任何全身或局部因素使脑组织血流量降低至一定阈值时均可导致神经元损害。神经元保护治疗旨在提高神经元对任何原因
张青川[9](2007)在《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因此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寻求适当、有效、方便的治疗措施,是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包含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其中综述概括了传统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总结了近年来针、药对脑缺血疾病脑组织、血液中NO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及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情况;实验部分包括: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后12h,24h,3d不同时间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清中TNF-α、NO含量的变化,以及针药结合对以上各项指标的影响,以进行针药结合综合疗法与单一针刺疗法及针药各时间段的疗效比较,并探讨针药结合对其影响的调节机制,进而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一种较好的新的治疗途径。方法:SD雄性大鼠150只,体重32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模型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各45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在相应的时间针刺百会透曲鬓穴,针药结合组在针刺的同时行脑血康灌胃。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缺血坏死情况,炎症免疫反应改变,炎性细胞粘附、浸润情况;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血清NO的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1)局灶性脑缺血早期(12h-3d)缺血皮质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聚集、粘附及浸润,脑组织坏死范围和程度随着病程进展,炎症反应的继续而扩大加重。针药结合可降低炎性细胞粘附、浸润,减缓炎症免疫反应,减轻神经元坏死程度。(2)在脑缺血12h、24h、3d后血清中NO的含量较正常高(P<0.05),且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针药结合与针刺均能降低其含量(P<0.05),并且24h及3d时针药结合疗法优于针刺疗法(P<0.05)。(3)在脑缺血12h、24h、3d后血清中TNF-α含量较正常高(P<0.05),但在此时间段内12h时含量最高,24h和3d时逐渐降低,针药结合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P<0.05),并且在三个时间点作用效果优于单一针刺方法(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某些自由基的产生、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抑制细胞毒性物质的释放,抑制了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发生,改善了微循环,促进了大脑血供,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针药结合综合疗法调节作用要优于单一的针刺疗法。总之,针药结合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进一步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能够有效的调节各细胞因子的网络平衡关系,从而调整机体紊乱功能状态行脑保护的作用。这可能是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韩为[10](2006)在《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标通过缺血性中风文献综述,系统掌握中西医关于缺血性中风理论和临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病机学说,使研究工作有据可依,并尽可能立足于学科前沿。通过实验观察,系统研究中医益气活血化痰法在不同层次、不同靶点、不同时段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从脑能量代谢、细胞黏附状态方面,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对不同时间GLUT-1,ICAM-1表达改变为研究主要切入点,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其作用机制及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病机实质,并拟立拟气虚痰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客观化、定量化、规范化研究评定方法和多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因素动态实验观察模式。力求为临床合理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高临床疗效,为开发中药新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验依据。主要研究思路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因此研究应包含着多环节、多层次、多因素、多途径、多位点的综合作用。导师王键教授秉承家学,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认为在缺血性中风形成过程中,气虚为本,瘀血、痰浊的形成是其结果,作为病理产物的痰瘀又加重气虚的程度。因此认为气虚、痰瘀互结为缺血性中风病的主要病机特征之一。中药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从整体上改善和保护脑缺血损伤。本课题基于脑缺血能量代谢及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特征,以脑缺血再灌注后GLUT-1,ICAM-1表达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制作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主要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具有益气活血化痰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脑络欣通合二陈汤加减对脑缺血后GLUT-1,ICAM-1表达的动态影响。主要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对神经缺损体征、拟气虚痰瘀证候的观察。微观研究方法是:对病证模型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Na+-K+ATP酶活性改变的观察,判断经过饥饿、疲劳、寒冷、促凝血状态、高脂饮食等因素作用,是否能使模型鼠气虚、痰瘀证候积分升高,初步具备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的一些特征,并具备和临床中风患者相似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粘稠度升高,血脂异常改变,AI(动粥)指数升高,能量代谢低下等生化特征。动态研究方法是: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痰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2h,分别再灌注3h、24h、72h。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h组、缺血再灌注24h组、缺血再灌注72h组、拟气虚痰瘀证缺血再灌注3h组、拟气虚痰瘀证缺血再灌注24h组、拟气虚痰瘀证缺血再灌注72h组、拟气虚痰瘀证缺血再灌注3h治疗组、拟气虚痰瘀缺血证再灌注24h治疗组、拟气虚痰瘀证缺血再灌注72h治疗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
二、达纳康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达纳康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复方益糖康防治糖尿病脑梗死的生信分析及调控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红参药对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潜在作用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中药复方益糖康调控糖尿病脑梗死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干预小胶质细胞极化防治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脾藏意主思”理论探究 |
1 历代医家对脾藏神理论的论述 |
1.1 脾藏营舍意 |
1.2 脾藏意主思 |
1.3 后世医家从脾论治神志病的理论探究 |
1.4 从脾论治神志异常的研究 |
2 脾藏神相关现代医学研究 |
2.1 脑肠轴与脾藏神功能的关系 |
2.2 其他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脑线粒体损伤与认知能力异常的研究概况 |
1 线粒体氧化损伤与认知异常 |
2 线粒体其他损伤与认知异常 |
2.1 线粒体结构损伤与认知异常 |
2.2 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与认知能力异常 |
2.3 线粒体生物合成障碍与认知能力异常 |
2.4 线粒体自噬 |
3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制备脾气虚证大鼠模型 |
2.2 实验分组及处理 |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
2.4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表现 |
3.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结果 |
3.3 各组大鼠症状量化积分结果 |
3.4 各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结果 |
3.5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结果 |
3.6 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
3.7 各组大鼠穿梭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与分组 |
2.2 检测指标 |
2.3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
3.2 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 |
3.3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检测结果 |
3.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ATP含量检测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SIRT3/MnSOD/OGG1通路及mtDNA氧化损伤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处理 |
2.2 指标检测 |
2.3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SIRT3蛋白表达 |
3.2 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MnSOD蛋白乙酰化水平 |
3.3 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OGG1蛋白表达 |
3.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8-OH-dG含量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两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造模方法比较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两种脾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大鼠症状量化评分结果 |
3.3 旷场实验结果 |
3.4 血清D-木糖含量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科研情况 |
2 发表文章 |
3 参与编辑书籍 |
4 所获奖励 |
(3)清脑益元汤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MBP、NF200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试剂配制方法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造模方法 |
2.3 动物给药 |
2.4 实验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
2.5 TTC染色原理、方法 |
2.6 切片制作与HE染色方法 |
2.7 RT-PCR法检测脑组织MBP mRNA表达 |
2.7.1 提取脑组织RNA |
2.7.2 反转录 |
2.7.3 qPCR扩增 |
2.7.4 结果计算 |
2.8 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NF200 蛋白表达 |
2.8.1 提取组织总蛋白 |
2.8.2 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 |
2.8.3 配胶、电泳 |
2.8.4 抗体孵育 |
2.8.5 显影成相 |
2.9 统计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实验动物造模结果 |
3.2 实验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
3.3 脑梗死范围观察结果 |
3.4 各组大鼠神经元HE染色结果 |
3.5 RT-PCR检测脑组织MBP mRNA表达结果 |
3.6 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NF200 蛋白表达结果 |
4.讨论 |
4.1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渊源探究 |
4.2 中风病与五脏病因病机探讨 |
4.3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
4.4 MBP、NF200 蛋白与缺血性脑损伤疾病 |
4.5 清脑益元汤防治脑中风的思路及策略 |
4.6 清脑益元汤治疗脑缺血损伤大鼠的效果探析 |
4.7 清脑益元汤组成用药机理分析及现代研究概述 |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药物 |
1.2 试剂 |
1.3 仪器 Mini Trans-Blot Transfer Cell转移电泳槽、Mini-PROTEAN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
3.2 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的影响 |
3.3 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
3.4 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 |
4 讨论 |
(5)葛根素纳米给药系统药动学特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血脑屏障与药物的传输 |
1.1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点 |
1.2 由血液进入BBB的途径 |
1.3 药物透过BBB传输入脑的方法 |
2 纳米给药系统在脑靶向给药中的应用 |
2.1 脂质纳米粒 |
2.2 纳米乳剂 |
2.3 聚合物纳米粒 |
3 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
3.1 聚合反应 |
3.2 表面修饰 |
4 缺血性脑疾病的治疗 |
4.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4.2 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 |
4.3 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 |
5 葛根素研究 |
5.1 葛根素的理化性质 |
5.2 葛根素的药理活性 |
5.3 葛根素的制剂研究 |
6 本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葛根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
1 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PUE-PBCN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
2.2 PUE-PBCN制备工艺处方筛选 |
3 实验结果 |
3.1 PUE-PBCN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
3.2 PUE-PBCN制备工艺处方筛选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葛根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表征 |
1 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形态观察 |
2.2 粒径分布 |
2.3 表面电位测定 |
2.4 差示扫描量热法 |
2.5 红外光谱研究 |
2.6 X-射线衍射分析 |
2.7 体外释放研究 |
3 实验结果 |
3.1 形态观察 |
3.2 粒径分布 |
3.3 表面电位测定 |
3.4 差示扫描量热法 |
3.5 红外光谱研究 |
3.6 X-射线衍射分析 |
3.7 体外释放研究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章 葛根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葛根素纳米粒静脉给药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2 葛根素纳米粒口服给药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2.1 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数据统计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3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葛根素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药品及试剂的配置 |
2.2 模型制备 |
2.3 指标检测 |
3 结果 |
3.1 神经功能学评分 |
3.2 体重测定 |
3.3 脑含水量测定 |
3.4 脑梗死体积测定 |
3.5 病理组织学检查 |
3.6 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的测定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文章目录 |
附录 已发表或待发表英文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药物 |
1.1.2 实验动物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 |
2.2 大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
2.3 大脑梗死体积的测定 |
2.4 对脑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
2.5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见表4) |
3 讨 论 |
(7)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脑梗塞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塞的认识 |
三、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9)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1 古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2 近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及针刺对脑缺血疾病脑组织、血液中NO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西药的相关性研究 |
2 中药的相关性研究 |
3 针刺的相关性研究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概况 |
1 体针疗法 |
2 头针疗法 |
3 腹针疗法 |
4 眼针疗法 |
5 火针疗法 |
6 围针疗法 |
7 其他针法疗法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分析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
3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
4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 |
5 实验性脑缺血血清NO与TNF-α的关系 |
6 本实验的不足及改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病理图片 |
(10)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章 中风病气虚、痰瘀互结机制研究现况 |
1.1 中风与气虚之间关系 |
1.2 中风与痰之间关系 |
1.3 中风与瘀之间关系 |
1.4 气虚与痰、瘀之间关系 |
1.5 痰与瘀之间关系 |
1.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2.1 脑缺血时 ICAM-1 的表达及作用 |
2.2 影响 ICAM-1 表达的一些因素 |
2.3 中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对 ICAM-1 表达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3.1 GLUT 的生物学特性 |
3.2 GLUT-1 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3.3 中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对 GLUT-1 表达的影响 |
3.4 GLUT-3 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拟气虚痰瘀证候的大鼠模型建立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益气活血化痰法对拟气虚痰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表达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免疫组化照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达纳康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复方益糖康防治糖尿病脑梗死的生信分析及调控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D]. 佟奕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董一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清脑益元汤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MBP、NF200表达的影响[D]. 曾宪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华佗再造浸膏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郑咏秋,姚明江,刘建勋,宋文婷,李磊,刘声波,胡燕,锶景希. 中国中药杂志, 2013(04)
- [5]葛根素纳米给药系统药动学特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赵丽霞. 山东大学, 2012(05)
- [6]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郭沛鑫,阳勇,苏芝,高小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1)
- [7]电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朱肖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2)
- [8]中药对神经元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 张伯礼,周志焕.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 2007
- [9]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D]. 张青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D]. 韩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