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不定式简化宾语从句(论文文献综述)
闫鹏飞[1](2021)在《硬学科研究论文语篇内部变异的多维度分析 ——以材料科学为例》文中认为学术英语作为学科知识构建与传播的主要形式,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地位与理论研究价值。其中,研究论文作为学术话语行为呈现的典型语类,其语体特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大体遵循语类分析、元话语分析和语言特征分析三种路径,尝试对之进行深入描写与解释。但是,前人文献大多仅涉及少数的语言特征,且较少依托大规模语料量化考察研究论文的语篇内部变异,即摘要、引言、结果与讨论、结论以及方法部分之间的功能与语言特征差异,因此不足以全面反映研究论文的整体以及局部语体特性。基于前人学术话语和语体变异理论架构,依据Becher(1989,1994)学科分类框架,本研究选取材料科学这一代表性应用型硬学科,创建千万词级实证性研究论文语料库,提取主要篇章结构,依次是摘要、引言、结果与讨论、结论以及方法部分;之后,梳理完善前人语体变异研究所用特征(如Biber 1988,2006b;Biberetal.2004,2007),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spaCy和word2vec挖掘短语与语义特征,构建涵盖词汇语法、短语、句法、语义和语用层面的22类共计165个特征,并从中提取出88个极具区分力的学术语篇内部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维度分析,结合索引行与聚类分析,同时参照研究论文共核的语步构成与元话语属性,探究论文不同语篇部分之间的功能差异及特征选择。结果显示,硬学科实证性研究论文的语篇内部变异突出体现于六个功能维度,分别是1)知识概念阐释相对于过程步骤描述、2)论述语气与层级相对于信息平铺直述、3)命题关系提炼相对于图表数据呈现、4)信息抽象度与概指性、5)研究目的与结果概述、以及6)认识情态意义拓展。各个功能维度均依托多种词汇语法、短语、句法、语义或语用特征得以实现。前三个维度内部均包含共变功能及特征,后三个维度则呈现单一功能属性。对于各个维度而言,硬学科研究论文的不同语篇部分之间均呈现显着的功能差异及特征选择。本文结论整体呈现了典型学术话语行为及其实现方式,有力拓展了语体变异和学术话语研究观察视角;充分验证了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构建语言特征集与资源库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优化细化学术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及二语学术写作评测提供了数据支撑、真实示例和量化指标。
朱秀兰[2](2020)在《宾语从句简化“六法”》文中研究说明【方法一】当主句谓语动词是hope, decide, wish, choose, agree, promise等,后接宾语从句,且从句与主句主语一致时,从句可简化为不定式结构。如:Su Feng hopes he will be back very soon.→Su Feng hopes to be back very soon.苏锋希望能很快回来。We decided that we would help him.→We decided to help him.我们决定帮助他。
吴永文[3](2019)在《形式与意义兼顾视域下高中英语紧缩子句习得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形式”与“意义”是二语教学中需要权衡的两个要素。教学中只关注前者往往会使学习者在语言产出的准确性很高,但流利度会受很大的影响;而只关注后者会使学习者的流利度很高,但是准确性低。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折衷两者的优点,即在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在语言形式上,这为达成学习者目的语的流利度和准确度双赢提供了契合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高中英语教学主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宏观理论指导,旨在发展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语篇意义解读活动中,依托语篇意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达成解读语篇意义,同时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形式,实现双高的可能。英语紧缩子句是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并列句或从句的简化或者紧缩阶段,是句子的深层结构经历了不同的转换规则,最后生成语义等值于并列句或者从句的子句。它包括名词性紧缩子句、形容词性紧缩子句和副词性紧缩子句。从认知角度上来讲,紧缩子句是学习者较难习得目标语言形式,而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为紧缩子句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即在以“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的自然课堂环境中,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宏观理论指导,引导学习者在以语篇意义的交互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聚焦策略,构建融合式的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环境,引导学习者在文本解读活动中关注目标语言形式,最后促使促使学习者对目标语言形式的习得,最终实现目的语的发展和英语学科素养的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新疆某中学高二年级两个自然班级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紧缩子句为目标语言结构,进行5次教学实验干预整个实验历时5个星期。A班为实验班,采用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模式;B班为对照班,采用以形式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探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的紧缩子句的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和自由运用语法能力即时效应和延迟效应。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2个问题: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即时后测、后测和延时后测中,在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项目上的结果如何?是否存在显着差异?在自由运用语法能力上,写作基本单位、紧缩子句使用总量和频次、句法复杂度指标和紧缩密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2)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中的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的延迟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两个班级书面表达中的自由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上,句法写作基本单位、复杂度指标和紧缩密度指标的延迟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1)在前测、即时后测和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项目上均值上存在大小差异,但达不到显着差异水平;在延时后测中,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和控制性语法能力项目存在显着差异。在自由运用语法能力上,写作基本单位在前测中(除S和T)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后测中(除CP之外)均存在显着差异且实验班大于对照、在延时后测中所有指标(除CP)均存在显着差异且实验班大于对照班;紧缩子句使用频次和总量在5次即时后测中均不存在显着差异;5项句法复杂度指标(除T/S之外)均在前测中存在显着差异、后测中均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延时后测中(除MLS和T/S)C/S、C/T和DC/C存在显着差异且实验班大于对照班;在紧缩密度比率上,前测中(除ERS/DC和ERS/CT之外)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后测中(除ERS/CT)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延时后测中(除ERS/CP)均呈在显着差异,且实验班大于对照班。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呈不同的发展趋势。首先,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的即时效应无显着差异,但实验班的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延时维持效果较好,而对照班的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下降较大。在语法识别能力项目上,实验班能维持即时习得效果,而对照班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语法判断能力项目上,两者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实验班下降明显度低于对照班。第二、在控制性语法能力项目上,两个班级的即时效应均无显着差异,但延时效应差异显着,实验班有较好的保持效果,而对照班下降较大。在单句语法填空能力项目上,实验班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并在后测基础上持续些许的增长,而对照班也能维持后测效果,但维持度不够;在语内转写能力项目上,实验班能维持习得效果,而对照班下降明显;在语际翻译能力项目上,实验班的习得即时效果和延时效果均优于对照班。第三、在自由运用紧缩子句的能力上,由于紧缩子句的大量使用,学习者的书面语的句法复杂度和紧缩密度呈不同趋势的发展:(1)写作基本单位呈显着差异,实验班总体大于对照班;(2)两个班级的句法复杂度发展指标不一致,实验班由于紧缩子句的使用,句法指标均减小,表明句法更为简化和紧缩子句,而对照班呈线性发展,表明句法更加复杂,还未实现紧缩;(3)紧缩密度指标均差异显着,实验班紧缩指标(除与并列短语比率指标外)均呈线线性增长,表明紧缩子句的自由运用能力维持效果较好;而对照班紧缩密度指标(除与并列短语比率指标外)均呈线性下降,表明紧缩子句自由能力保持效果较弱。最后,本研究讨论了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的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的原因,并提供了三条教学建议:即构建“融合式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教学”环境、设置典型的文本解读活动和同时兼顾目标语言形式和创设语境以及为目标语言形式的使用提供真实语用环境,为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陈露[4](2019)在《高三英语书信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语言技能中,“写”是最难的,也最能体现学习者语言水平。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低于其他三项基本技能。英语作文中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样本,找出错误分布特点,探究错误成因,寻找提高写作“教”与“学”的对策,从而帮助高三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基于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本研究采用错误分析法对高三一个班学生的三次作文样本共150份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高三上学期学生英语作文中的错误类型有哪些?(2)各类错误的分布特点是什么?(3)错误成因是什么?通过对作文样本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发现:学生的写作错误主要体现在形式、词汇、句法、语篇四个层面。在形式层面,单词拼写错误较少,且多是元音字母和不发音字母错漏;在词汇层面错误较多,动词、介词、名词错误数量位列前三。其中介词错误以及名词错误占比极差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的作文命题对词汇层面上的介词错误和名词错误分布影响很大,对其他词类错误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在句法层面,句式单一、句子结构混乱、句子成分缺失、中式英语现象严重;在语篇层面,文章结构较合理,但逻辑联系语形式单一。以上错误及现象的成因主要与母语干扰和对目的语规则的掌握程度有关。通过分析错误和探讨成因,笔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加强语音练习、抓好词汇基础、增加语言输入、加大句型和写作训练、培养目的语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刘松显[5](2019)在《英德对比在二外德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语支,两种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德语教学中适当引入英德对比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英德语法对比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减少英语对德语负迁移,提高德语学习效率的有力措施。
张祥美[6](2018)在《宾语从句简化“六法”》文中提出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将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转化为简单句且使其与原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题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简化宾语从句的方法:【方法一】当主句谓语动词是hope,decide,wish,choose,agree,prom-ise等,后接宾语从句,且从句与主句主语一致时,从句可简化为不定式结
王阳光[7](2010)在《中考常见的五种同义句转换类型透视与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义句转换是英语句型转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也是全国中考英语的一个常考题型。所谓同义句转换,是指用不同的词汇、短语及句型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其出题形式通常是同时给出两个句子,第一句完整,第二句中设有几处空格,要求考生填入适当的词或词组,使第二句的意思与第一句意思相同。它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短语
黄英明[8](2008)在《学习宾语从句“七注意”》文中研究说明宾语从句可分为三类:动词的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和形容词的宾语从句。1.动词的宾语从句(1)大多数动词都可以带宾语从句。如:一、宾语从句的分类
胡建华,张卫东[9](2008)在《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文中研究说明采用被动转换的方法证明,英语主动语态具有突出的任意性或非逻辑性特征,而被动语态则表现出绝对的理据性或逻辑性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英语主动语态有大量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但不合逻辑的主谓宾结构,它们都不能进行被动转换;(2)用动名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不能进行被动转换,因为它们违背深层管辖原则;(3)mean的主动用法相对自由,但表示自然意义时不能被动转换。
何英[10](2007)在《高考语法与词汇题的命题特点及应试策略》文中指出考点一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为必考考点。题目的设置有注重情景化和结构复杂化的趋势。主要考查:1)用不定式、现在分词还是用过去分词作宾补;以及用不定式作宾补时不定式符号to的省略问题;2)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状语时的区别;3)用不定式、-ing式还是过去分词作定语;4)非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否定式、复合结构形式等。
二、用不定式简化宾语从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不定式简化宾语从句(论文提纲范文)
(1)硬学科研究论文语篇内部变异的多维度分析 ——以材料科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缩略语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价值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概述 |
1.3.1 研究目的 |
1.3.2 分析对象 |
1.3.3 研究问题 |
1.3.4 总体框架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英文研究论文语体特征分析综述 |
2.1 研究论文语体特征的理论架构 |
2.1.1 研究论文可视为特定受限语言 |
2.1.2 研究论文可视作典型科学语言 |
2.1.3 研究论文构成典型学术语类 |
2.1.4 研究论文蕴含特有元话语功能 |
2.1.5 研究论文呈现独特语言使用 |
2.2 研究论文语体特征的分析路径 |
2.2.1 语类分析 |
2.2.2 元话语分析 |
2.2.3 语言特征分析 |
2.3 研究论文语体特征的分析利器——多维度分析法 |
2.3.1 基本原理 |
2.3.2 实践应用 |
2.3.3 拓展完善 |
2.4 前人研究尚存局限与不足 |
2.5 小结 |
第3章 硬学科英文研究论文语料库建设及加工处理 |
3.1 建库目标与实施过程 |
3.1.1 来源期刊与目标语类 |
3.1.2 语料采集与清理原则 |
3.1.3 语篇结构标注与提取 |
3.2 语料加工与处理 |
3.2.1 词性赋码 |
3.2.2 短语识别 |
3.2.3 词向量模型训练 |
第4章 硬学科学术语篇内部变异特征集与多维度分析方法构建 |
4.1 硬学科学术语篇内部变异特征集构建 |
4.1.1 前人语体变异研究特征集及补充拓展 |
4.1.2 基于词向量模型的短语特征提取 |
4.1.3 硬学科学术语篇内部变异特征集提取与验证 |
4.2 多维度分析方法构建 |
4.2.1 特征提取与数据检验 |
4.2.2 因子分析与功能解读 |
4.2.3 维度得分与距离对比 |
4.2.4 特征聚类与微观描写 |
第5章 硬学科研究论文语篇内部变异的功能维度 |
5.1 功能维度1:知识概念阐释相对于过程步骤描述 |
5.1.1 维度1特征的典型型式 |
5.1.2 维度1特征的聚合次序与层级 |
5.2 功能维度2:论述语气与层级相对于信息平铺直述 |
5.2.1 维度2特征的典型型式 |
5.2.2 维度2特征的聚合次序与层级 |
5.3 功能维度3:命题关系提炼相对于图表数据呈现 |
5.3.1 维度3特征的典型型式 |
5.3.2 维度3特征的聚合次序与层级 |
5.4 功能维度4:信息抽象度与概指性 |
5.5 功能维度5:研究目的与结果概述 |
5.6 功能维度6:认识情态意义拓展 |
5.7 小结 |
第6章 硬学科研究论文语篇内部的功能差异与变化 |
6.1 功能维度1的语篇内部差异 |
6.1.1 引言、结论、摘要以及结果与讨论的功能特性 |
6.1.2 方法部分的功能特性 |
6.2 功能维度2的语篇内部差异 |
6.2.1 引言功能特性 |
6.2.2 结果与讨论、结论以及摘要的功能特性 |
6.2.3 方法部分的功能特性 |
6.3 功能维度3的语篇内部差异 |
6.3.1 摘要的功能特性 |
6.3.2 结论与引言的功能特性 |
6.3.3 结果与讨论以及方法的功能特性 |
6.4 功能维度4的语篇内部差异 |
6.4.1 结论、摘要与引言的功能特性 |
6.4.2 结果与讨论以及方法的功能特性 |
6.5 功能维度5的语篇内部差异 |
6.5.1 引言的功能特性 |
6.5.2 结论与摘要的功能特性 |
6.5.3 结果与讨论以及方法的功能特性 |
6.6 功能维度6的语篇内部差异 |
6.6.1 结果与讨论的功能特性 |
6.6.2 结论与引言的功能特性 |
6.6.3 摘要与方法的功能特性 |
6.7 论文语篇内部的功能组合及其变化路径 |
6.8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7.2 研究创新与启示 |
7.3 研究局限与不足 |
7.4 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宾语从句简化“六法”(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
【方法四】 |
【方法五】 |
【方法六】 |
【巩固提高】 |
(3)形式与意义兼顾视域下高中英语紧缩子句习得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源起和发展 |
(一)以形式为中心的的教学(FOFs) |
(二)以意义为中心(FOM)的教学 |
(三)以形式与意义兼顾(Focus on Form)的教学 |
二、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活动 |
三、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分类 |
(一)抢先式FOF(Preemptive FOF)和反应式FOF(Reactive FOF) |
(二)内隐的(Implicit)FOF与外显的(Explicit)FOF |
(三)说教式(didactic)FOF和会话式(conversational)FOF |
四、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
(一)协商 |
(二)反馈 |
五、国内外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研究现状 |
(一)形式与意义 |
(二)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 |
(三)任务类型 |
(四)输入与输出 |
(五)形式聚焦类型 |
六、国内外形式与意义兼顾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紧缩子句核心概念界定与形式与意义兼顾理论基础 |
一、紧缩子句与紧缩子句语法能力核心概念 |
(一)紧缩子句核心概念 |
(二)紧缩子句的语法能力核心概念 |
(三)紧缩子句的转换生成机制 |
(四)紧缩子句的类型 |
(五)句法复杂度与紧缩子句的关联性 |
(六)紧缩子句在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环境中运用的契合点 |
二、理论依据 |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
(二)课堂二语习得的理论 |
三、融合式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模式构建 |
(一)融合式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
(二)融合式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模型构建 |
(三)融合式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模式构建例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测试法 |
(三)文本分析法 |
四、变量 |
(一)因素变量和因变量 |
(二)无关变量说明 |
五、研究工具和材料 |
(一)研究工具 |
(二)测试工具 |
(三)干预材料 |
六、研究过程和步骤 |
(一)实验干预流程说明 |
(二)实验教学干预 |
第四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中结果与对比分析 |
(一)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 |
(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 |
(三)自由运用语法能力 |
二、即时后测数据分析 |
(一)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 |
(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 |
(三)自由运用语法能力 |
三、后测数据统计和分析 |
(一)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 |
(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 |
(三)自由运用语法能力 |
四、延时后测数据统计对比 |
(一)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 |
(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 |
(三)自由运用语法能力 |
第五章 紧缩子句的习得延时效果讨论 |
一、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紧缩子句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 |
(二)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的延迟性 |
二、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 |
(二)紧缩子句的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的延迟性 |
三、自由运用紧缩子句的能力 |
(一)句法复杂度对比 |
(二)自由写作的句法复杂性发展变化 |
(三)紧缩子句使用总量对比分析 |
(四)紧缩子句与写作基本单位比率对比 |
(五)紧缩子句与写作基本单位比率的延时发展变化 |
四、不同教学模式的习得效应讨论 |
(一)不同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紧缩子句的领悟性语法知识能力的习得效应讨论 |
(二)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紧缩子句的控制性复用语法能力的习得效应讨论 |
(三)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紧缩子句的自由运用语法能力的习得效应讨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教学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学启示 |
(一)构建“融合式形式与意义兼顾教学”环境 |
(二)设置典型的文本解读活动,同时兼顾目标语言形式 |
(三)创设语境,为目标语言形式的使用提供真实语用环境 |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紧缩子句知识与运用能力测试(前测) |
附录2:形容词紧缩子句能力测试卷(Ⅰ) |
附录3:名词性紧缩子句能力测试(Ⅱ) |
附录4:副词性紧缩子句-分词分句能力测试卷(Ⅲ) |
附录5:With复合结构能力测试卷(Ⅳ) |
附录6:副词性紧缩子句-独立主格能力测试卷(Ⅴ) |
附录7:紧缩子句能力测试卷-后测(Ⅳ) |
附录8:紧缩子句能力测试卷-延时后测(Ⅳ) |
附录8:干预材料Ⅰ |
附录9:干预材料Ⅱ |
附录10:干预材料Ⅲ |
附录11:干预材料Ⅳ |
附录12:干预材料Ⅴ |
附录13:实验教学活动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4)高三英语书信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术语的界定 |
2.1.1 错误 |
2.1.2 对比分析理论 |
2.1.3 错误分析理论 |
2.1.4 中介语理论 |
2.2 错误分析的已有研究综述 |
2.2.1 错误的分类 |
2.2.2 运用错误分析法的研究回顾 |
2.3 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已有研究综述 |
2.3.1 基于对比分析理论对中学生写作错误的研究 |
2.3.2 基于错误分析理论对中学生写作错误的研究 |
2.3.3 基于中介语理论对中学生写作错误的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形式错误分析 |
3.3.2 词汇错误分析 |
3.3.3 句法错误分析 |
3.3.4 语篇衔接错误分析 |
3.4 数据收集和分析 |
4. 写作错误分析 |
4.1 形式错误 |
4.2 词汇错误 |
4.2.1 动词错误 |
4.2.2 介词错误 |
4.2.3 名词错误 |
4.2.4 形容词和副词错误 |
4.2.5 冠词错误 |
4.2.6 代词错误 |
4.2.7 连词错误 |
4.3 句法错误 |
4.4 语篇衔接错误 |
4.4.1 宏观语篇衔接 |
4.4.2 微观语篇衔接 |
5. 针对写作错误的对策 |
5.1 教师教学对策 |
5.2 学生学习对策 |
6.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不足之处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样本中的三次作文话题 |
附录2 错误统计表 |
附录3 学生互评参考要点 |
致谢 |
四、用不定式简化宾语从句(论文参考文献)
- [1]硬学科研究论文语篇内部变异的多维度分析 ——以材料科学为例[D]. 闫鹏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宾语从句简化“六法”[J]. 朱秀兰.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23)
- [3]形式与意义兼顾视域下高中英语紧缩子句习得实验研究[D]. 吴永文.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4]高三英语书信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 陈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英德对比在二外德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 刘松显. 普洱学院学报, 2019(02)
- [6]宾语从句简化“六法”[J]. 张祥美. 初中生天地, 2018(Z3)
- [7]中考常见的五种同义句转换类型透视与解析[J]. 王阳光. 考试(中考版), 2010(11)
- [8]学习宾语从句“七注意”[J]. 黄英明. 高中生, 2008(06)
- [9]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J]. 胡建华,张卫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2)
- [10]高考语法与词汇题的命题特点及应试策略[J]. 何英. 考试(高考英语版), 2007(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