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化设计和制造(论文文献综述)
闫红翔,鄢萍,吴鹏飞,赵斌,刘颖[1](2021)在《复杂重型装备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功能架构》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复杂重型装备制造类型多、复杂度高、客户高度定制,现有的串行生产制造模式效率低,成本控制难等问题。通过分析重型装备制造业务流程的特点,挖掘平台运营方、用户、设计、制造四个角色对平台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包含平台综合管理、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产品交付和协同运维的复杂重型装备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功能架构,并对资源虚拟化、客户需求规范化、任务分解、制造资源匹配与一体化动态调度、协同设计制造知识管理和推荐等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丁军妹[2](2015)在《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逐步形成,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产品个性化需求不断多样化、产品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含量不断增大,制造企业仅依靠自身内部的信息集成和设备柔性化等措施已经很难有效改善企业整体敏捷性,迫切需要通过企业间的强强合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实现多赢。云制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云制造是企业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制造全球化的挑战而实施的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制造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突破空间地域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约束,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制造模式下,传统的技术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要。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是指通过Internet和Web技术,通过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知识和信息,它是在产品和客户分散化、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实现对客户服务的一种新模式。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是为了适应企业制造的分散化以及客户和设备供应商的国际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它主要是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借助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建立的用于支持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云制造技术与技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的体系结构、面向云制造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面向云制造的制造信息采集与融合方法、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融合与重用、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任务指派与列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系统开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云制造的内涵与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技术服务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阐明了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2)分析了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了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了基于Multi-agent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3)建立了面向云制造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合作伙伴进行精选,运用遗传算法对合作伙伴进行优化组合并对所建立的优化算法进行了实例分析。(4)研究了RFID与条码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数据采集方法,建立了一种分布式管理集中存储的信息采集模型,提出了在感知层和数据层设置感知代理的思路,从理论上对智能采集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5)为了提高系统的智能化,进而提高技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研究了基于本体论的技术服务知识融合与重用,构建了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知识融合的体系结构,研究了技术服务领域知识本体库构建方法。(6)研究了云制造模式下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任务指派流程、分类与分配方法,建立了基于匈牙利算法的技术服务列队排序模型与任务指派的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验算。(7)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某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面向云制造的协同技术服务原型系统开发,并对系统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与使用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系统的试运行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与技术的可行性。
李聚波[3](2013)在《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螺旋锥齿轮作为相交或相错轴传动的基础件,因其结构紧凑、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机械、航空航海等领域中。由于螺旋锥齿轮的齿面几何形状、加工制造技术和啮合安装条件相当复杂,其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很难保证。随着我国齿轮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其加工效率和质量是目前螺旋锥齿轮制造所面临的紧迫任务。网络化制造,作为一种制造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制造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集成,以及制造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为螺旋锥齿轮的制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结合螺旋锥齿轮制造的发展需求,从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出发,综合运用螺旋锥齿轮加工制造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知识借鉴与技术创新,按照“研究相关理论、突破关键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全面、系统地探索和研究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构建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的理论体系,开发出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原型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系统分析螺旋锥齿轮的齿面几何加工特性及其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模式,并结合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数控设备集成控制体系结构模型,通过开发螺旋锥齿轮数控设备集成控制系统,实现了对齿轮数控制造设备的网络化集成控制和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的网络构建。(2)针对螺旋锥齿轮网络化过程中的制造信息集成与共享问题,在分析制造信息集成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XML的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信息集成与共享策略,建立了制造信息的集成模型和实现机制,并通过制定制造信息集成标准协议规范,实现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信息的统一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机制,实现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应用系统的松耦合集成,为螺旋锥齿轮的网络化制造提供了信息描述与集成共享基础。(3)通过对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功能特性与业务模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Web服务技术构建了集成平台的应用集成框架,并利用分层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软件开发和功能实现。(4)综合运用前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构建了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原型系统,详细阐述了原型系统的实施方案,分析了原型系统的应用集成模式;通过弧齿锥齿轮及准双曲面齿轮网络化制造的集成应用试验、效果分析,以及原型系统的企业应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有效提高了螺旋锥齿轮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邹璇[4](2012)在《昆山土山模具公司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十年来,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变革,日益增长的用户们的个性化要求使传统的制造理念渐渐不能适应新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所以要求现代制造业一定要有效结合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得到比较长足的进一步发展。PDM、MIS/ERP等系统逐渐引进到模具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其中一些实力较强的模具企业逐步开始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但受限于整体工业技术环境以及模具行业的特殊性,仅仅使用信息化软件基本属于“拿来主义”,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从模具制造行业的特点以及流程入手,在深入分析其特征后,针对该行业提出了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然后构建了基于XML的制造资源信息表达与传输机制,在XML载入SOAP信息的负载,并于进行SOAP传输前,对XML文档进行数字和加密签名,采用基于XML的数据传输模型可以解决网络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可以确保交互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了基于Web Service的服务封装模型,平台采用SOAP作为传输和封装机制,解决了互连网中分布式计算所存在的互操作性问题,安全验证和加密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制造资源信息交互系统的稳定性;讨论了基于Agent的代理设计,在网络化制造系统下为了完成某项大型任务,通常需要两个或多个Agent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消息传递过程,这就是多个Agent的交互,在通信过程中不仅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封装效果好也具有一定的柔性,因此使用交互作为分析Agent之间的通信的基本单位相对使用单个消息而言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建模,从而使得消息的传递和接受更加高效和安全。最后开发了模具行业网络化制造系统的验证原型,采用MVC的三层架构,利用Java EE以及相关Web工具,搭建了整个平台,系统的组织模式主要采用统一管理与功能模块化集成相结合的方式,由用户管理模块统一的把各个模块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数据连接中,采用了JDBC驱动,实现了连接池,而在原型系统的客户端则是基于CLDC规范提出的通用连接框架,最终通过客户端程序发出请求验证,服务器端能顺利作出响应,系统的各项功能也能顺利实现。
饶俊[5](2011)在《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产品信息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网络化制造(Networked Manufacturing,NM)技术是将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特别是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的所有相关技术和理论的总称,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必然产物。通过网络化制造平台,可以提供一个支持企业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的大环境,以支持企业开展网络化制造的应用。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平台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并构建了适合网络化制造、基于产品数据交换标准(the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STEP)的产品模型体系。根据三维产品网络模型的特点,本文结合STEP标准构建了一个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产品模型体系,从产品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实际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该体系的各种子模型,研究了基于STEP标准的网络化模型构建方法。2.研究了三维可视化模型的网络传输方法。考虑到网络化协同设计实时共享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流式传输(Stream Transmission)的增量传输(Incremental Transmission)方法。在运用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对比新旧模型文件,只传输修改过的文件块。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大减少数据冗余,并提高传输效率。3.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最大团(Maximal Cliques, MC)的三维模型特征检索与匹配方法。为了能对三维产品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该方法综合运用图论算法和组合优化技术,将较为复杂的属性邻接图简化为合并图,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求出不同机械零件的相似度。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也具备了更好的工程实用性。4.研究了在分布式协同制造环境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智能决策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对专家经验或历史案例的分析,提取产品生命周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候选伙伴的各项能力及综合能力权重表。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借助一个或多个候选伙伴的优势进行高效率的分布式协同制造。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昆山数控科技园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配套交易及会展网络交易平台项目为开发背景,以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孙卫红[6](2010)在《基于知识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技术及其在机床装备制造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正成为主制造企业利用外部制造资源、提高快速响应制造能力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机床制造企业的需要,在分析龙门铣床的结构和工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机床装备网络化制造形成的制造资源管理技术、任务分解、制造资源配置技术和制造工艺协同技术,提出了基于知识的产品工艺信息建模原理、方法和平台架构;基于知识本体的制造资源建模及信息表达;基于知识可拓网络化制造工艺资源匹配优化;基于知识挖掘的网络化工艺设计流程重组等,并结合企业具体应用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实际机床设计制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综述了网络化制造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基于知识的设计、网络化制造资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在分析现有的工艺设计不足的基础上给出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二章针对网络化制造工艺对知识设计的需求,在分析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化制造工艺知识的来源、层次、分类和特点,给出网络协同工艺元(NPU)、面向网络化制造的零件工艺规划(NPP)、面向网络化制造与资源相联系的零件工艺规划(NSPP)、网络化制造最终工艺规划(FNPP)的定义。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的工艺知识平台框架。第三章在分析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产品零件、制造工艺、制造资源本体建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的p-p-R的产品-工艺-制造资源的形式化表达模型,通过龙门铣床产品表达了典型零件分类和龙门铣床的制造中的典型工艺及可拓工艺信息描述。建立了基于本体的复杂零件加工特征、加工工艺、设备资源的P-P-R模型。第四章在P-P-R模型基础上构建P-P-R映射关系,通过可拓理论实现随时添加新的零件特征和零件的工艺特征来完成制造任务-资源的匹配,并实现了基于AHP的网络化制造资源选择,用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实现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给出了网络化制造工艺可重用知识获取、可拓理论铣床零件工艺和制造资源匹配和优化的实例。第五章为解决企业制造工艺流程灵活性不足及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提出了网络化制造工艺审批模型和工作流挖掘算法,描述了一种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工艺流程重组方案,通过分析日志记录,用虚拟节点代替工作流中的循环结构,用节点间的前驱关系判定工作流中的选择结构,从而重构出改进后的网络化制造工艺审批流程,并通过产品工艺审批实例证明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第六章主要结合机床企业在生产情况下对工艺信息系统的需要,针对机床制造企业的工艺特点,构建了网络化制造工艺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分析了网络化工艺系统的工作流程,开发了机床网络化制造工艺原型系统,实现了机床网络化产品零件信息本体建模、P-P-R管理模块、制造资源匹配优化模块、网络化工艺流程重组模块等工具集的开发,并给出了实例的应用效果。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贺平照[7](2010)在《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加剧,计算机技术促使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网络化技术已经和人们工作、生活融为一体,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与网络化的结合,网络化设计制造的出现加快了制造业资源的交流,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CAD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船舶传动系统的设计图纸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管理方面的迟缓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将网络化设计和船舶传动系统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方便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使信息的管理趋于自动化。论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网络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中间件和其开发平台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平台中主要针对用户管理、项目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进行设计实现,利用.NET平台中的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和数据库访问技术来实现平台中的数据库访问组件、用户管理组件和项目管理组件等组件,提供给用户所需的各种操作,实现了平台中相应的功能。论文中介绍了STEP标准以及STEP的描述语言EXPRESS,针对船舶STEP中的与船舶传动系统相关的AP214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STEP文件包含的大量信息中,重点研究了与产品管理相关的实体表达,对比分析了Pro/E和CATIA生成的STEP文件的区别,以Pro/E生成的STEP文件为例,对STEP文件中的管理信息进行提取并存入数据库中,在设计平台中,由存入数据库中的数据动态生成产品结构树,从而以产品结构树为基础进行各种BOM的生成,指导制造、工艺、采购、销售各部门的工作。
周晶[8](2009)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正朝着网络化、全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制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网络化制造是企业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制造全球化的挑战而实施的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突破空间地域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约束,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制造模式下,传统的技术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要。网络化技术服务是指通过Internet和Web技术给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知识和信息,它是在产品和客户分散化、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企业实现对客户服务的一种新模式。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是为了适应企业制造的分散化以及客户和设备供应商的国际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它主要是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借助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建立的用于支持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产品全生命周期与技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体系结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融合与重用、协同工作技术、服务信息的任务规划及网络化技术服务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系统开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内涵与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技术服务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阐明了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2)提出了网络化技术服务的定义,分析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了基于多Agent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3)为了提高系统的智能化,进而提高技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研究了基于本体论的技术服务知识融合与重用,构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知识融合的体系结构,研究了技术服务领域知识本体库构建方法。(4)实现网络化环境下的产品数据共享与交换是进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开发的关键与技术难点。STEP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数据交换协议,构建了网络化技术服务环境下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模型。(5)研究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协同工作技术。重点研究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满足网络化技术服务要求的系统工作环境构建方法、关键技术及工具。提出了应用程序共享技术与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相结合的网络化协同工作环境开发方法。(6)为了提高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序关系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算例详细论述了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绩效模糊综合评价过程。(7)为了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与技术的可行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某机床厂的实际需求进行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原型系统开发,并对系统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与使用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
张资良[9](2009)在《基于SOA的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为使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急需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如今网络化制造已成为这种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将计算机网络服务技术融入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以提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本文采用最新的软件架构理论: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XML,Web服务,服务总线(ESB),以及业务流程管理引擎(BPM)等相关使能技术,提出了一个面向互联网的羊毛衫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分布、异构、松耦合的特点。本方案将分布的概念从车间级分布,工厂级分布的规模扩大到了区域性的分布。借助Internet协议及Web服务技术,制造域内分布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任何生产功能实体都可以接入系统参与生产活动;该方案还使用Web服务充分地包容了异构的各功能组件,使得不同的系统,应用都能基于标准的XML消息实现互操作;通过引入服务总线技术,降低了分布系统间的耦合性,使得平台更具扩展性;通过使用业务流程引擎,将零散系统整合,编制入系统所需业务流程。在该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基于SOA的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结构上分成四个层次:资源层,集成层,业务层和应用层。在资源层进行生产资源的建模,发布为Web服务;在集成层创建整合服务模块来实现分散子系统功能的集成;在业务层使用业务流程引擎对整合后的服务进行编排与编制,为系统制定业务流程;在应用层,开发了针对不同参与者的系统应用,并将这些应用集成在单一的访问站点中。在四层结构的系统中,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这使得系统功能易于扩展。本文通过一个客户订购实例对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提升灵活性,可扩展性及可重用方面都有上佳表现。论文研究开发的基于SOA的羊毛衫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是对传统纺织行业生产方式改革的大胆尝试。
姜兴宇[10](2008)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网络化制造是在经济全球化、制造企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制造也正朝着开放的、智能的、分布的、协同的方向发展,以其敏捷性的全新制造组织模式,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质量管理系统是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质量是企业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战略武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它的研究已经成为制造业研究的热点。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的内涵已经由最终产品的质量扩展到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直到最后报废回收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由静态质量扩展到由时间决定的动态质量;面对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的新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因此,研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与质量控制技术对于发展我国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相关项目基金的资助下,针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质量管理模式特点,从总体设计、结构功能、核心算法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Java语言、JSP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出适于实际应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原型系统。本论文具有创新性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针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传统质量管理系统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动态的、协同的、分布式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框架,确定了系统功能与体系结构。(2)为了满足网络化制造企业间的协同质量管理,将CSCW技术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了质量管理的协同环境,解决了网络化环境下产品异地质量设计问题,实现了质量信息的集成与质量知识的共享。(3)应用相似工序、Elman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理论,构建集预防——分析——诊断——调整于一体的动态工序质量控制模型,实现了网络化制造企业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模式下工序质量的实时动态分析、诊断与调整,确保工序质量长期保持在稳定状态。(4)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方法,并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模型中,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精确,并以定量化的数值表示评价结果。解决了模糊数学和经典数学应用在质量评价过程中难以克服的一些缺点,改善了权重的客观性,进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性。(5)在Windows环境下,综合运用JSP、Servlet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原型系统,并以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为例,验证了前面提出的理论模型与算法,从而证明本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实施网络化制造的实际需求。
二、网络化设计和制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化设计和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重型装备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功能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复杂重型装备网络化协同制造需求分析 |
1.1 复杂重型装备生产制造特点及缺陷 |
1.2 复杂重型装备网络化协同制造业务流程 |
2 复杂重型装备制造网络化协同模式与功能结构 |
2.1 平台综合管理 |
2.2 协同设计模式与功能结构 |
2.3 协同制造模式与功能结构 |
2.4 产品交付与协同运维 |
3 关键技术 |
3.1 资源虚拟化技术 |
3.2 客户定制化需求信息规范化技术 |
3.3 任务分解技术 |
3.4 制造资源匹配与一体化动态调度技术 |
3.5 协同设计和制造知识管理和推荐技术 |
4 结束语 |
(2)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云制造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1.2.1 云制造提出的背景 |
1.2.2 云制造的特征 |
1.2.3 云制造的关键技术 |
1.2.4 云制造的优势 |
1.2.5 云制造的应用 |
1.2.6 云制造的研究现状 |
1.3 技术服务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3.1 技术服务的定义与内涵 |
1.3.2 技术服务的主要类型 |
1.3.3 技术服务的国外研究情况 |
1.3.4 技术服务的国内研究情况 |
1.3.5 目前技术服务研究的不足 |
1.4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来源 |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小结 |
第2章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 引言 |
2.2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分析 |
2.2.1 传统技术服务模式及其特征 |
2.2.2 网络化系统技术服务及其特征 |
2.2.3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主要功能 |
2.3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体系构建 |
2.3.1 云制造的层次化体系结构 |
2.3.2 云制造的运行原理 |
2.3.3 云制造环境下技术服务请求运行模式 |
2.3.4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系统的基本要求 |
2.3.5 基于SOA的服务系统构建技术 |
2.3.6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7 云制造网络管理模型设计 |
2.3.8 网络管理模型的工作流程 |
2.4 小结 |
第3章 面向云制造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 |
3.1 云制造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1 云制造虚拟企业的特征 |
3.1.2 云制造合作伙伴选择的目标分析与分解 |
3.1.3 云制造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指标建立原则 |
3.1.4 云制造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2 云制造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过程模型 |
3.2.1 过滤初选 |
3.2.2 常用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法分析比较 |
3.2.3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精选方法 |
3.2.4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组合 |
3.3 云制造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实例分析 |
3.3.1 项目介绍及项目分解 |
3.3.2 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 |
3.3.3 优化组合及算法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云制造的制造信息采集与融合 |
4.1 云制造下制造信息的分类 |
4.2 云制造下的信息采集 |
4.2.1 RFID和条码技术融合的采集技术 |
4.2.2 信息采集模型的管理框架 |
4.2.3 分布式管理集中存储的信息采集模型 |
4.2.4 智能信息采集模型的性能分析 |
4.3 云制造下的信息融合 |
4.3.1 云制造下信息融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4.3.2 信息融合的处理结构 |
4.3.3 对融合系统中信息分布模型的处理 |
4.3.4 基于μ检验法的信息融合处理 |
4.3.5 基于形态-小波阈值的数据融合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的知识融合与重用 |
5.1 面向云制造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的知识分类与表示 |
5.1.1 技术服务中知识的特点与分类 |
5.1.2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表示 |
5.2.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融合 |
5.2.1 知识融合概述 |
5.2.2 网络化技术服务中知识融合的体系结构 |
5.2.3 本体库的构建与管理 |
5.2.4 技术服务领域本体 |
5.3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重用 |
5.3.1 技术服务知识的重用过程 |
5.3.2 基于知识重用的知识库基本检索方法 |
5.3.3 技术服务系统的知识库组成 |
5.3.4 基于CBR和RBR的技术服务知识推理 |
5.4 小结 |
第6章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任务指派与列队 |
6.1 技术服务系统的任务列队与指派流程 |
6.2 技术服务任务的分类与分配 |
6.2.1 技术服务任务的分类原则 |
6.2.2 技术服务任务的分类 |
6.2.3 技术服务任务的分配 |
6.3 技术服务任务的列队 |
6.3.1 技术服务任务的排序模型 |
6.3.2 技术服务任务的排序权重计算方法 |
6.3.3 层次分析法(AHP)存在的问题 |
6.3.4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6.3.5 模糊一致矩阵表示因素两两重要性比较 |
6.3.6 任务排序模型的建立 |
6.3.7 技术服务任务排序计算 |
6.4 技术服务任务的指派 |
6.4.1 技术服务任务的指派模型 |
6.4.2 技术服务任务指派问题的数学模型 |
6.4.3 匈牙利算法的解题步骤 |
6.4.4 技术服务任务指派计算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原型系统 |
7.1 应用背景分析 |
7.2 系统的架构 |
7.3 系统的网络环境 |
7.4 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
7.5 应用实例分析 |
7.5.1 系统登录 |
7.5.2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 |
7.5.3 产品设计服务 |
7.5.4 工艺服务 |
7.5.5 质量服务 |
7.5.6 设备回收再利用 |
7.5.7 售后服务 |
7.6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作者简介 |
(3)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螺旋锥齿轮制造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啮合理论与设计技术 |
1.2.2 加工机床与加工技术 |
1.2.3 齿面偏差检测与修正技术 |
1.2.4 传动误差与振噪检测技术 |
1.3 网络化制造及其在螺旋锥齿轮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
1.3.1 网络化制造概述 |
1.3.2 网络化制造研究现状 |
1.3.3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及其数控设备网络化构建 |
2.1 螺旋锥齿轮的齿面及其成形工艺特点 |
2.1.1 齿面特点及分析 |
2.1.2 齿面成形方法 |
2.1.3 切齿工艺特点 |
2.2 螺旋锥齿轮的制造过程 |
2.2.1 齿面几何参数化设计 |
2.2.2 螺旋锥齿轮的切齿加工 |
2.2.3 实际齿面检测与修正 |
2.2.4 动态啮合性能检测 |
2.3 螺旋锥齿轮的网络化制造模式 |
2.3.1 传统制造模式及分析 |
2.3.2 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提出 |
2.3.3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 |
2.3.4 实施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的关键技术 |
2.4 螺旋锥齿轮数控制造设备的网络化构建 |
2.4.1 数控设备的通信性能分析 |
2.4.2 数控设备网络化集成控制体系结构 |
2.4.3 数控设备的网络化集成控制策略 |
2.4.4 数控设备集成控制系统开发 |
2.4.5 数控设备的网络集成控制及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螺旋锥齿轮制造信息的网络化集成与共享 |
3.1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信息的集成特性分析 |
3.1.1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信息流程 |
3.1.2 制造信息的异构性分析 |
3.1.3 制造信息集成共享的逻辑层次描述 |
3.2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机制 |
3.2.1 XML技术体系 |
3.2.2 基于XML的制造信息集成模型 |
3.2.3 基于XML制造信息集成共享的实现机制 |
3.3 网络化制造信息的集成基础 |
3.3.1 STEP与XML的映射转换 |
3.3.2 STEP标准产品数据的XML描述及转换实现 |
3.3.3 XML与数据库的映射转换 |
3.3.4 XML与数据库的转换实现 |
3.4 信息集成标准协议规范的制定 |
3.4.1 XML Schema的设计及建模 |
3.4.2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信息的数据流分析 |
3.4.3 信息集成标准协议规范的设计实现 |
3.4.4 基于XML的制造信息SOAP传输 |
3.4.5 XML信息的数据解析与处理 |
3.5 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 |
3.5.1 Web服务技术体系 |
3.5.2 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模型 |
3.5.3 Web服务的构建与发布 |
3.5.4 Web服务的调用运行机制 |
3.5.5 信息集成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构建 |
4.1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特性分析 |
4.1.1 集成平台的功能特性分析 |
4.1.2 集成平台的业务模型 |
4.2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框架体系 |
4.2.1 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 |
4.2.2 集成平台的功能结构模型 |
4.2.3 构建集成平台的关键技术 |
4.3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软件设计 |
4.3.1 平台的应用集成框架 |
4.3.2 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 |
4.3.3 业务逻辑功能的Web服务封装设计 |
4.3.4 平台的系统功能实现 |
4.4 基于集成平台的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集成 |
4.4.1 制造过程的信息集成框架 |
4.4.2 制造过程的信息集成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集成制造应用试验 |
5.1 原型系统方案设计 |
5.1.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5.1.2 网络支撑体系 |
5.1.3 原型系统的应用集成模式 |
5.2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应用试验 |
5.2.1 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整体过程 |
5.2.2 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应用试验 |
5.2.3 准双曲面齿轮网络化制造应用试验 |
5.3 原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5.3.1 弧齿锥齿轮制造过程分析 |
5.3.2 准双曲面齿轮制造过程分析 |
5.3.3 原型系统总体性能 |
5.4 原型系统企业应用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
(4)昆山土山模具公司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网络化制造概述 |
1.1.1 网络化制造的定义 |
1.1.2 网络化制造的内涵 |
1.1.3 实施网络化制造的意义 |
1.2 模具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
1.2.1 模具行业发展现状 |
1.2.2 模具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2.3 模具技术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1 基于XML的数据封装与处理 |
2.1.1 XML技术简介 |
2.1.2 XML对制造资源的描述 |
2.1.3 基于XML的企业间信息传输 |
2.2 基于WEB SERVICE的服务封装 |
2.2.1 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 |
2.2.2 数据的表示方式与传输机制 |
2.3 基于AGENT的代理设计 |
2.3.1 Agent与多Agent系统 |
2.3.2 网络化制造体系中多Agent的交互模型 |
2.3.3 网络化制造体系中多Agent的协作模型 |
第三章 模具企业网络化制造系统框架研究 |
3.1 网络化制造典型模式 |
3.1.1 企业动态联盟 |
3.1.2 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模式 |
3.1.3 协同产品商务 |
3.1.4 模具网络制造平台的构建模式 |
3.2 模具制造流程的分析 |
3.2.1 模具制造过程特点 |
3.2.2 模具制造的流程分析 |
第四章 模具行业网络化制造原型系统的规划与分析 |
4.1 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业务架构 |
4.2 原型系统体系结构 |
4.3 模具网络化制造体系架构研究 |
4.3.1 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功能研究 |
4.3.2 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技术架构 |
4.4 业务流程分析 |
4.5 系统管理结构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6.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6.3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
第五章 模具行业网络化制造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的开发工具 |
5.2 系统的开发环境 |
5.3 模具制造网络化系统的实现 |
5.3.1 网络通信程序的设计 |
5.3.2 安全验证与加密机制 |
5.3.3 协同设计子系统的设计 |
5.4 系统部署与验证 |
5.4.1 系统部署 |
5.4.2 测试与验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产品信息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1 课题来源 |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模式 |
1.3.1 网络化制造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1.3.2 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与管理 |
1.3.3 面向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1.3.4 网络化制造平台及关键技术 |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6 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模型构建研究 |
2.1 引言 |
2.2 产品建模概述 |
2.2.1 产品信息模型 |
2.2.2 产品信息分类 |
2.2.3 产品建模原理 |
2.3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模型特点 |
2.3.1 格式标准化 |
2.3.2 三维可视化 |
2.3.3 网络传输 |
2.4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
2.4.1 相关应用协议 |
2.4.2 中性文件几何信息元素描述 |
2.4.3 中性文件拓扑信息描述 |
2.5 网络化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 |
2.5.1 基于STEP 标准的网络化模型体系 |
2.5.2 模型构建 |
2.5.3 数据转存 |
2.5.4 应用实例 |
2.6 三维可视化模型的网络传输 |
2.6.1 流式传输概述 |
2.6.2 传输协议与过程 |
2.6.3 增量传输 |
2.6.4 应用实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维模型检索与匹配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三维模型检索与匹配概述 |
3.2.1 三维模型检索 |
3.2.2 特征提取 |
3.2.3 相似性匹配 |
3.3 属性邻接图 |
3.3.1 扩展边界表示法 |
3.3.2 属性邻接图的提取 |
3.4 基于最大团的特征匹配方法 |
3.4.1 合并图的构造 |
3.4.2 模拟退火(SA)算法 |
3.5 应用实例 |
3.5.1 构造属性邻接图 |
3.5.2 基于SA 算法的合并图求解过程 |
3.5.3 匹配结果及分析 |
3.5.4 结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品分布式协同制造的决策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协同设计与制造 |
4.2.1 理论基础 |
4.2.2 协同设计 |
4.2.3 协同制造技术 |
4.2.4 协作伙伴选择 |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协同制造辅助决策方法研究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一致性检验 |
4.3.3 组合权重计算 |
4.4 应用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平台与关键技术 |
5.2.1 系统简介 |
5.2.2 系统运行环境与开发环境 |
5.2.3 关键技术 |
5.3 原型系统架构 |
5.3.1 平台总体架构 |
5.3.2 系统层次结构 |
5.3.3 系统部署结构 |
5.4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
5.4.1 产品网络模型管理模块 |
5.4.2 协同制造辅助决策模块 |
5.4.3 网络营销支持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基于知识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技术及其在机床装备制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1 基于知识的设计 |
1.2.2 网络化制造资源 |
1.2.3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 |
1.2.4 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基于知识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平台构建 |
2.1 引言 |
2.2 网络化制造工艺中对知识设计的需求 |
2.2.1 网络化制造工艺知识表达的需求 |
2.2.2 网络化制造工艺知识查找获取的需求 |
2.2.3 网络化制造工艺知识重用的需求 |
2.2.4 机床装备网络化制造工艺系统的需求 |
2.3 网络化制造工艺特征 |
2.3.1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工艺设计 |
2.3.2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网络化制造工艺知识共享环境 |
2.3.3 基于知识的网络化工艺信息处理 |
2.4 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平台框架 |
2.4.1 系统目标 |
2.4.2 网络化制造工艺模型框架 |
2.4.3 平台结构和功能模块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知识本体的产品工艺制造资源(P-P-R)信息建模 |
3.1 引言 |
3.2 产品零件信息本体模型 |
3.2.1 本体论概述 |
3.2.2 零件特征的分类 |
3.2.3 产品零件信息本体模型 |
3.3 网络化工艺设计信息本体建模 |
3.3.1 工艺设计及管理领域本体论应用研究 |
3.3.2 支持知识发现的零件工艺信息模型 |
3.3.3 CAD/CAPP系统的工艺信息交换 |
3.4 网络化制造资源本体建模 |
3.4.1 网络化制造任务建模 |
3.4.2 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 |
3.4.3 基于P-P-R的制造资源建模 |
3.5 基于P-P-R的产品-工艺-制造资源形式化表达 |
3.5.1 复杂零件形式化描述 |
3.5.2 网络化制造工艺的描述 |
3.5.3 基于P-P-R模型制造资源的描述 |
3.6 实例分析 |
3.6.1 龙门铣床产品实例结构 |
3.6.2 龙门铣床制造典型工艺实例 |
3.6.3 铣床网络化制造工艺任务/资源需求实例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知识可拓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资源匹配优化 |
4.1 引言 |
4.2 网络化制造的产品工艺设计重用 |
4.2.1 网络化制造工艺数据处理机制 |
4.2.2 网络化制造工艺获取工艺知识的重用 |
4.3 基于可拓理论的协同制造资源发现 |
4.3.1 制造任务-资源语义匹配 |
4.3.2 复杂零件/工艺与制造资源的P-P-R映射关系 |
4.3.3 基于可拓理论的P-P-R匹配 |
4.4 基于AHP和蚁群算法的网络化工艺路线优化 |
4.4.1 AHP法的制造资源选择 |
4.4.2 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制造资源优化配置过程 |
4.5 实例分析 |
4.5.1 网络化制造工艺可重用知识获取 |
4.5.2 基于可拓理论铣床零件工艺和制造资源的匹配 |
4.5.3 铣床关键零件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知识挖掘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流程重组 |
5.1 引言 |
5.2 可挖掘网络化制造工作流分析 |
5.2.1 网络化制造工艺信息管理过程 |
5.2.2 Web服务工作流技术 |
5.2.3 网络化制造工艺工作流模型 |
5.3 支持知识挖掘的网络化制造工艺审批模型 |
5.3.1 网络化制造工艺审批节点 |
5.3.2 网络化制造工艺审批流转模型 |
5.4 基于知识挖掘的工艺工作流A算法改进 |
5.4.1 网络化制造工艺工作流过程挖掘 |
5.4.2 网络化制造工艺工作流挖掘的路由关系 |
5.4.3 改进的α算法工作流过程挖掘算法 |
5.5 基于知识挖掘的工艺审批流程实例 |
5.6 本章小结 |
6 机床装备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应用系统实现 |
6.1 引言 |
6.2 机床装备网络化制造工艺系统体系结构 |
6.2.1 机床工艺设计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
6.2.2 机床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功能体系 |
6.3 机床装备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应用系统典型界面 |
6.3.1 机床产品零件信息本体建模模块 |
6.3.2 机床网络化制造P-P-R管理模块 |
6.3.3 机床网络化制造资源信息表达模块 |
6.3.4 机床网络化制造工艺匹配优化模块 |
6.3.5 机床网络化制造工艺流程重组模块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网络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网络化设计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网络化设计研究现状 |
1.3.3 网络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
1.4 中间件概述 |
1.4.1 中间件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
1.4.2 主要的中间件开发平台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网络化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 |
2.1 网络化设计平台需求分析 |
2.1.1 网络化设计平台的特点 |
2.1.2 功能性需求 |
2.1.3 非功能性需求 |
2.2 网络化设计平台体系结构 |
2.2.1 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的特点 |
2.2.2 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 |
2.2.3 网络化设计平台的主要功能 |
2.3 网络化设计平台中的中间件开发技术 |
2.3.1 网络化设计平台中的Web Service技术 |
2.3.2 .NET与J2EE的比较 |
2.3.3 中间件的总体设计 |
2.3.4 平台中组件的类及其方法 |
2.3.5 平台中间件的具体开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中性文件管理信息的提取 |
3.1 选择中性文件进行提取的必要性 |
3.2 STEP标准 |
3.2.1 STEP的组成 |
3.2.2 船舶STEP的发展 |
3.2.3 STEP标准描述语言EXPRESS语言 |
3.3 包含管理信息中性文件的分析 |
3.3.1 文件的具体组成及其含义 |
3.3.2 包含管理信息实体语句的分析 |
3.3.3 不同CAD软件下包含管理信息的实体语句的分析与对比 |
3.4 管理信息提取的具体实现 |
3.4.1 文件中管理信息的数据流向 |
3.4.2 包含管理信息的各实体语句之间的关系 |
3.4.3 对实体语句的管理信息提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台中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及测试 |
4.1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1 船舶传动系统的特点及组成 |
4.1.2 产品结构树的概念 |
4.1.3 产品结构树的算法及其生成 |
4.1.4 产品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4.1.5 BOM的设计与生成 |
4.2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用户管理模块的分析 |
4.2.2 用户管理模块的具体实现 |
4.3 项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项目管理模块的分析 |
4.3.2 项目管理模块中主要页面的设计 |
4.4 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软硬件配置及开发实例 |
4.4.1 网络解决方案 |
4.4.2 操作系统的选择 |
4.4.3 开发软件的选择 |
4.4.4 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页面展示 |
4.4.5 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开发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1.2.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进展 |
1.2.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
1.2.4 国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情况 |
1.2.5 国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情况 |
1.3 技术服务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1.3.1 技术服务的定义与内涵 |
1.3.2 技术服务的主要类型 |
1.3.3 技术服务的国外研究情况 |
1.3.4 技术服务的国内研究情况 |
1.3.5 目前技术服务研究的不足 |
1.4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来源 |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小结 |
第2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 引言 |
2.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功能分析 |
2.2.1 传统技术服务模式 |
2.2.2 传统技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3 网络化技术服务及其特征 |
2.2.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的主要功能 |
2.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体系构建 |
2.3.1 系统的基本要求 |
2.3.2 C/S模式和B/S模式的比较 |
2.3.3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4 网络化技术服务的工作流程 |
2.3.5 技术服务请求信息的任务指派与列队 |
2.3.6 系统体系结构层次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融合与重用 |
3.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知识分类与表示 |
3.1.1 技术服务中知识的特点与分类 |
3.1.2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表示 |
3.2.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融合 |
3.2.1 知识融合概述 |
3.2.2 网络化技术服务中知识融合的体系结构 |
3.2.3 本体库的构建与管理 |
3.2.4 技术服务领域本体 |
3.3 技术服务中的知识重用 |
3.3.1 技术服务知识的重用过程 |
3.3.2 基于知识重用的知识库基本检索方法 |
3.3.3 技术服务系统的知识库组成 |
3.3.4 基于CBR和RBR的技术服务知识推理 |
3.4 小结 |
第4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
4.1 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综述 |
4.1.1 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的作用及意义 |
4.1.2 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 |
4.2 STEP标准 |
4.2.1 STEP标准概述 |
4.2.2 EXPRESS语言 |
4.2.3 STEP Part21文件 |
4.2.4 STEP标准的实现方式 |
4.3 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共享与交换 |
4.3.1 国内外有关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研究状况 |
4.3.2 基于STEP的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实现机制 |
4.3.3 XML在产品数据共享和交换中的应用 |
4.4 基于STEP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实现 |
4.4.1 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实现 |
4.4.2 CAD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过程 |
4.5 小结 |
第5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绩效评价 |
5.1 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
5.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5.2.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2.2 指标解释及内容 |
5.3 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5.3.1 序关系分析法 |
5.3.2 序关系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应用实例 |
5.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绩效评价 |
5.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5.4.2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和步骤 |
5.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服务绩效评价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系统的协同工作技术 |
6.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的概述 |
6.2 应用程序共享技术 |
6.2.1 应用程序共享的原理 |
6.2.2 Windows环境下应用程序共享方法 |
6.2.3 应用程序共享的优化方法 |
6.3 支持协同工作的多媒体技术 |
6.3.1 基于Internet的音视频的通用交流技术 |
6.3.2 音频系统的特殊处理 |
6.3.3 视频系统的特殊处理 |
6.4 基于层次的协同工具集成框架 |
6.5 基于NetMeeting的协同工作工具 |
6.5.1 NetMeeting的功能和系统结构 |
6.5.2 基于NetMeeting COM接口的开发 |
6.6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的协同环境 |
6.7 小结 |
第7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技术服务原型系统开发 |
7.1 应用背景分析 |
7.2 系统的架构 |
7.3 系统的网络环境 |
7.4 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
7.5 应用实例分析 |
7.5.1 系统登录 |
7.5.2 新产品开发决策支持服务 |
7.5.3 产品设计服务 |
7.5.4 工艺服务 |
7.5.5 质量服务 |
7.5.6 设备服务 |
7.5.7 售后服务 |
7.5.8 系统绩效评价 |
7.6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9)基于SOA的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课题研究背景 |
1.1 羊毛衫生产管理研究背景 |
1.1.1 羊毛衫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
1.1.2 羊毛衫生产管理技术的现状 |
1.2 网络化制造研究背景 |
1.2.1 网络化制造模式的研究发展概况 |
1.2.2 网络化制造研究现状 |
1.3 SOA技术研究背景 |
1.3.1 SOA的发展概述 |
1.3.2 SOA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羊毛衫生产管理技术分析 |
2.1 电脑针织横机 |
2.1.1 电脑横机简介 |
2.1.2 电脑针织横机结构 |
2.1.3 电脑针织横机控制结构 |
2.1.4 电脑针织横机机头数据信息分析 |
2.2 羊毛衫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
2.2.1 羊毛衫生产工艺流程 |
2.2.2 原料预处理工程分析 |
2.2.3 编织工艺技术分析 |
2.2.4 产品用料计算法则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网络化制造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
3.1.1 网络化制造与网络化集成平台的定义 |
3.1.2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中的关键技术 |
3.2 SOA架构技术应用于网络化制造平台可行性分析 |
3.2.1 网络化制造功能性需求 |
3.2.2 SOA架构特性 |
3.2.3 SOA架构可行性分析 |
3.3 面向服务架构(SOA)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
3.3.1 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定义 |
3.3.2 SOA体系结构分析 |
3.4 SOA中关键技术分析 |
3.4.1 Web Services技术 |
3.4.2 SOAP技术 |
3.4.3 XML技术 |
3.4.4 服务总线(ESB)技术 |
3.4.5 业务流程建模(BPEL)技术 |
3.4.6 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 |
3.5 SOA在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构架模式研究 |
3.5.1 SOA实现工具 |
3.5.2 SOA架构中服务分类 |
3.5.3 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SOA基础架构模式 |
3.5.4 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SOA联合架构模式 |
3.5.5 网络化制造系统中流程使能的SOA架构模式 |
3.6 小结 |
第4章 羊毛衫网络化生产中的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研究 |
4.1 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用户的功能需求研究 |
4.1.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与研究 |
4.1.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与研究 |
4.1.3 系统用户功能需求研究 |
4.2 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系统结构的功能需求研究。 |
4.3 小结 |
第5章 基于SOA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
5.1 系统架构方式研究 |
5.1.1 软件构架的定义 |
5.1.2 点到点架构方式分析 |
5.1.3 基于集成中间件的架构方式分析 |
5.1.4 与平台无关的点到点架构方式分析 |
5.1.5 基于SOA的架构方式分析 |
5.1.6 各种架构方式的比较 |
5.2 系统业务流程建模 |
5.2.1 主业务流程建模 |
5.2.2 子业务流程建模 |
5.3 信息采集子系统研究与设计 |
5.3.1 信息采集子系统设计 |
5.3.2 信息数据存储结构设计 |
5.4 基于SOA的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5.4.1 系统网络拓扑研究 |
5.4.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5.4.3 资源层研究与建模 |
5.5 小结 |
第6章 基于SOA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 |
6.1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
6.1.1 企业服务总线:Bea Aqua Logic Service Bus2.6 |
6.1.2 业务流程引擎:Bea Aqua Logic BPM6.0 |
6.1.3 应用服务器:Bea Web Logic Server9.2 |
6.1.4 服务开发平台:Bea WorkShop9.2 |
6.2 系统服务资源集成 |
6.2.1 资源服务封装 |
6.2.2 生产管理服务资源集成 |
6.2.3 信息采集服务资源集成 |
6.3 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开发 |
6.3.1 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开发 |
6.3.2 创建订单业务流程开发 |
6.3.3 羊毛衫设计业务流程开发 |
6.3.4 物流业务流程开发 |
6.3.5 财务管理业务和订单管理业务流程开发 |
6.4 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运行实例 |
6.4.1 客户应用 |
6.4.2 羊毛衫设计 |
6.4.3 库存管理 |
6.4.4 生产管理 |
6.4.5 流程结束 |
6.5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10)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网络化制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化制造的内涵与特征 |
1.2.2 网络化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产品全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 |
1.3.1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内涵与特征 |
1.3.2 产品全生命周期与质量管理 |
1.4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主要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1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
1.4.2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
1.4.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5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
1.5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来源 |
1.5.2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
2.1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
2.1.1 产品生命周期 |
2.1.2 产品生命周期的意义 |
2.1.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
2.1.4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
2.2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PLCQMS) |
2.2.1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信息的特点与分类 |
2.2.2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应用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产生的问题 |
2.2.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 |
2.2.4 NMPLCQMS系统与传统PLCQMS系统的比较 |
2.3 NMPLCQMS系统的结构设计 |
2.3.1 NMPLCQMS系统的网络结构模型 |
2.3.2 NMPLCQMS系统模型的设计 |
2.3.3 NMPLCQMS系统功能模型的设计 |
2.3.4 NMPLCQMS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
2.4 NMPLCQMS系统的集成 |
2.4.1 组织与技术的集成 |
2.4.2 管理过程的集成 |
2.4.3 质量信息的集成 |
2.5 NMPLCQMS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2.5.1 NMPLCQMS系统基本需求 |
2.5.2 NMPLCQMS系统的体系结构 |
2.5.3 NMPLCQMS系统结构层次分析 |
2.5.4 NMPLCQMS系统结构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 |
3.1 产品的质量设计 |
3.1.1 质量设计与设计质量 |
3.1.2 质量设计的产生 |
3.1.3 面向用户的质量设计 |
3.1.4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协同质量设计 |
3.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CSCW) |
3.2.1 CSCW的概念 |
3.2.2 CSCW协作理论 |
3.2.3 CSCW系统的体系结构 |
3.2.4 CSCW的关键技术 |
3.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协同质量设计的工具 |
3.3.1 顾客需求(VOC)获取与分析 |
3.3.2 质量功能展开(QFD) |
3.3.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
3.3.4 QFD与FMEA综合分析 |
3.4 基于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平台 |
3.4.1 基于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平台框架结构 |
3.4.2 基于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平台功能 |
3.4.3 基于CSCW协同质量设计的工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动态工序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
4.1 质量控制方法 |
4.2 工序质量控制 |
4.2.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
4.2.2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
4.2.3 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工序质量控制方法 |
4.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动态工序质量控制 |
4.3.1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
4.3.2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的意义 |
4.3.3 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框架 |
4.3.4 工序质量预防 |
4.3.5 工序质量分析 |
4.3.6 工序质量诊断 |
4.3.7 工序质量调整专家系统 |
4.4 实例计算与分析 |
4.4.1 实例仿真计算 |
4.4.2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5.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 |
5.1.1 产品质量评价概述 |
5.1.2 产品质量评价的意义 |
5.1.3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产品质量评价所面临的挑战 |
5.1.4 产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思想 |
5.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研究 |
5.2.1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过程模型 |
5.2.2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组织模型 |
5.2.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
5.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价方法 |
5.3.1 常用的评价方法 |
5.3.2 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
5.3.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方法 |
5.4 应用实例与分析 |
5.4.1 实例计算 |
5.4.2 计算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原型系统开发 |
6.1 系统应用背景与可行性分析 |
6.1.1 企业对系统需求的分析 |
6.1.2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
6.2 系统设计 |
6.2.1 系统的总体目标 |
6.2.2 系统的主要任务 |
6.2.3 系统设计方法 |
6.2.4 系统结构设计 |
6.3 系统功能设计 |
6.3.1 系统的功能模块的构成 |
6.3.2 系统的功能模块的设计 |
6.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6.3.4 系统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 |
6.4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 |
6.4.1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应用对象 |
6.4.2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市场需求调查 |
6.4.3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协同质量设计 |
6.4.4 双进双出磨煤机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6.4.5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售后服务与维护质量管理 |
6.4.6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质量信息发布 |
6.4.7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质量评价 |
6.5 系统应用效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附录1.部分编程代码 |
附录2.计量值控制图系数表 |
四、网络化设计和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重型装备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功能架构[J]. 闫红翔,鄢萍,吴鹏飞,赵斌,刘颖. 重型机械, 2021(01)
- [2]面向云制造的网络化协同技术服务研究[D]. 丁军妹. 东北大学, 2015(06)
- [3]螺旋锥齿轮网络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D]. 李聚波. 江苏大学, 2013(08)
- [4]昆山土山模具公司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邹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5]网络化制造平台的产品信息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D]. 饶俊. 天津大学, 2011(05)
- [6]基于知识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技术及其在机床装备制造中的应用[D]. 孙卫红. 浙江大学, 2010(08)
- [7]船舶传动系统网络化设计平台研究[D]. 贺平照.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7)
- [8]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D]. 周晶. 东北大学, 2009(06)
- [9]基于SOA的羊毛衫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研究及实现[D]. 张资良. 东华大学, 2009(10)
- [10]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 姜兴宇. 东北大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