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一、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钟晓[1](2021)在《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业态的监管需要,亟需新的监管模式。跟此前的理解不同的是,智慧监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统监管+互联网技术,而是一种新型的监管理念与模式。智慧监管秉持"大监管"的监管理念,主张监管主体和手段的多元化,提倡运用不同的工具组合,以最少的干预、最低的成本实现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共赢。本研究梳理和厘清了智慧监管的起源和概念,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类型学分析框架,从"智(技术)"和"慧(合作)"两个范畴分析智慧监管,按照监管技术和监管合作的高低程度将监管实践划分为传统监管、技治监管、合治监管和智慧监管四种类型,并对典型的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智慧监管改革的案例进行了分类比较,得出了智慧监管改革实践中存在的差异,由此对推进智慧监管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应该依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红利,实现更加精细化、更具回应性和基于监管对象自身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新型监管,让监管方式真正实现既智且慧,从而有效提升智慧监管的效能。

李文杰[2](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关系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分别在2015年4月与2018年12月完成一次修订与修正。2009年商务部开始选取北京、上海等十省市实施全国"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的首批试点工作,之后全国肉菜追溯体系、中药材与酒类追溯、重要产品追溯等建设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进行。目前,商务部试点建设的追溯体系项目涉及到的城市不低于60个、企业不低于1.8万家、商户不低于40万家。本文统计了58个肉类蔬菜追溯试点城市2018年与2019年的运行数据,运用一般的统计分析法分析节点的运行率、有效数据量等指标,通过分析发现在追溯链条合成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及时性方面还存在各类问题。虽然,从经济、组织、行为、社会和网络等理论的解释中能够很好理解企业组织间网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但从本文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食品追溯体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上下游众多节点类型企业,包括种养殖企业、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超市、产销企业、配送企业及团体餐饮消费等企业组织,且这些相关企业组织信息化基础与水平薄弱,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食品追溯系统的顶层设计与牵头建设部门以商务部为主,但如何从种植、养殖、基地源头进行追溯管理并加强流程环节的监管又涉及到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管等部门。因此,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政府、企业、行业与区域组织如何获取真实、完整、实时的数据显得较为重要。尤其,信息追溯企业如何根据追溯业务的运营网络环境进行组织间关系结构优化,构建良好有序的组织间关系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各类组织、企业及政府部门都有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考虑到如果只从政府某部门或仅从追溯企业的视角对组织间结构关系进行研究,相对于追溯系统这项复杂体系工程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从单一业务结构、企业架构、行业职能治理相比,大数据在数据统计、跨域共享、政府部门业务决策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本文运用组织协同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大数据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大数据为研究背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心性指标确定信息追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追溯企业对组织间结构点对点、点对链、点对网的三种关系开展研究与探索。作者发现本文的研究首先有助于提升信息追溯企业内外部竞争力与创新力;其次对于政府而言提高对责任主体和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还可提高追溯企业的信息化与组织化水平、为企业品牌增值与内部流程再造;最后对终端消费群体而言可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各环节信息,提振消费者信心。本文通过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关系结构优化的研究提出了“网链结构”的概念,并展望追溯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跨区域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方向。

陈镔镔[3](2020)在《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研究 ——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基层权力与分工都更加的具体化和专业化,各类社会问题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单一部门很难应对,必须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目前,我国正处于大部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的行政体制下,实现政府部门的高效运转,健全跨部门的合作成为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且纵观国际上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改革实实在在地减少部门的数量,改善部门之间由于职能交叠不清,而相互推诿的状况,切实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然而大部制改革后产生新的部门边界,亦会产生新的政府间关系的矛盾;部门之间的执法关系协调问题被忽视,继而产生新的冲突,导致部门执法合作上问题频发。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部门执法合作的基本理论出发,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分析大部制改革前后部门执法合作的转变,并归纳概括出部门执法合作不足的表现,梳理大部制改革对各部门执法合作的状态的影响、对部门执法合作协调机制的影响、对部门执法合作主观意愿的影响。并结合影响部门执法合作的要素进行全面的成因分析,包括合作执法部门文化的缺失、合作执法部门利益博弈的权衡、中庸文化对合作执法理念影响三个内在因素方面,及执法合作部门设置局限性、合作执法协调机制不完善、部门改革的缺失三个外在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治理对策:一是科学整合、细化标准,明确执法部门职责体系。二是融合兼顾、统一标准,优化部门执法合作机制。三是统一规划,灵活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四是目标导向、打破边界,构筑执法合作执法文化体系。本文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研究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的执法合作,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研究结论丰富基层执法部门之间执法合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冯思恩[4](2019)在《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文中指出生猪肉品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机构中占有重大比例,是人民生活主要的食用农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猪肉价格的波动性较大,病害猪肉、注水猪肉、瘦肉精猪肉等问题猪肉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生猪屠宰作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猪屠宰环节监管的缺失与不足,更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设提出了重要考验。2005年起,广州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由工商部门接管,并于2014年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部门接管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以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不断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生猪屠宰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基本安全。但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生猪肉品质量监管环节,尤其是生猪屠宰环节的肉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优化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对提高生猪屠宰行政监管效能,保障屠宰环节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提高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借鉴广东省其他城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成功经验,从公共管理角度对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对策: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刘增金[5](2015)在《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指出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消费最多的肉类产品经常受到质量安全问题的困扰,建立猪肉可追溯体系是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国所实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大多不能实现有效溯源,已有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和优化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是实现猪肉有效溯源以及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路径,因此,建立和优化既能实现猪肉有效溯源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又能全面考虑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已有文献缺少对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系统和全面研究,基于质量安全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研究的逻辑框架,以北京市为例,主要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分析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实证分析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厘清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逻辑框架;实证分析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构成及运行机理,具体内容包括基于市场需求的评价反馈机制、基于纵向协作的信息传递机制、基于政府干预的监督管理机制:实证分析生猪产业链利益主体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以及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猪肉质量安全保障作用;最后在总结上述各部分研究主要观点与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并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以政府主导模式发展更为迅猛,但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可追溯猪肉并未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方面的需求,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加深;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有效溯源的难点依然存在,并且广泛存在于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以及猪肉销售等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政府干预对猪肉可追溯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重要作用,但干预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利益主体普遍倾向于愿意参与当前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但缺乏主动深化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动力;当前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确实起到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但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据此,本文认为中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应从鼓励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加强生猪屠宰加工与猪肉销售环节利益主体之间纵向协作、建立健全不同销售业态溯源管理制度体系、鼓励部分猪肉生产经营者积极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猪肉溯源管理模式、明确政府监管职能、加强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适时评估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成果等方面做出努力。本文的特色与创新在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建立怎样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猪肉可追溯体系,需要建立在从经济管理层面探讨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运行机理基础之上,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在基于理论分析而构建的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运行机理、利益主体参与意愿、猪肉质量安全保障作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既能实现有效溯源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又能考虑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的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内容是开拓性的,逻辑框架和研究内容少有可供借鉴的数据资料或研究成果,本文获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和猪肉质量安全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为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等有关问题研究积累重要的文献资料。

乔娟,刘增金[6](2015)在《产业链视角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研究》文中认为为有效解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本文基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对北京市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分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病死猪被丢弃和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等隐患,其主要原因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和生猪保险补贴的覆盖面有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效率低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不完善。本文从健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角度提出从整体上有效解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缪冬梅,张院萍[7](2012)在《基层党员在行动》文中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激发畜牧兽医系统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创新争优活动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促进系统和谐发展,本刊特辟出"基层党员在行动"专题,刊登一批在推动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刘仓义[8](2011)在《山东省放心肉综合监管平台的分析设计与规划实施》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国家在肉类生产、流通这两个主要环节里,生产领域中组织化的程度、规范化的管理程度,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由于这样的原因,假冒伪劣的食品流入到消费市场,带来消费食品的问题。监管的手段和技术的措施不是很有效,这些也是需要全面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信息化的追溯体制和跟踪监管体制。因此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在各方面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公民的普遍关注下,必然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正规化、规范化、系统化、便民化,以良好的管理模式引导食品安全市场的正确发展。采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肉类食品追溯链的复杂性,实现针对肉类食品安全追溯与跟踪监管的“放心肉”全方位监管,本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本文首先调研了肉类管理行业的信息化现状,对肉类监管的业务需求做了分析,对整个系统的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然后设计了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了系统的组成,描述了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对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了系统选型;描述了系统在组建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组织保障、实施计划和运营保障措施,最后描述了系统各部分的实现和部署。系统引入“一物一码、物码合一、全程追溯”的先进理念贯穿于肉类食品安全始终,在生猪屠宰企业内部应用RFID技术,建立了一个养殖-加工-流通-消费-监测全程自动追溯体系。同时,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建立肉类食品安全与追溯中心数据库,实现信息的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环节提供针对食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的数据,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由此形成肉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肉类食品,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肉类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实现完全透明。平台的实施提高了放心肉综合监管业务处理手段,使得综合监管业务流程处理时间缩短,政府形象提高,增加监管透明度;网上公布企业规划及相关政策,避免企业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损失,公民可以从网上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还可以安全实现企业和公民网上的购销业务。市场监测可以实行实时监测,不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信息,随时可以把市场监测的信息上报政府部门,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可以及时上报省政府领导,为制定市场应急预案提供科学数据;为网上山东、诚信山东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邵涌河[9](2011)在《直面“放心肉”工程》文中指出曾几何时,放心肉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受到市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取缔私屠滥宰、实施定点屠宰、强化市场监管……一连串硬邦邦的举措犹如组合拳,直捣肉食品安全隐患之“巢穴”,令私屠滥宰肉、病害肉无立足之地,老百姓买肉不再提心吊胆,吃肉不再恐惧不安。那么?

姜桂根[10](2010)在《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备特征。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它己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保障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州市政府是一个十分负责任的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先后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猪肉等食品安全监管。然而,政府监管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公众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保障市场上流通的猪肉质量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理论来分析,构建分析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剖析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欧美发达国家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从法律体系、监管体制、监管模式、检测机制、预警机制、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等方面,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后,为了提高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扭转当前被动局面,提出一些完善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政策和建议:一是建立新型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二是完善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三是积极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体系;五是塑造良好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环境;六是加强教育、培训和信息供给。

二、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和概念清理
    (一)智慧监管的提出和起源
    (二)西方国家智慧监管改革实践和发展
    (三)智慧监管的含义和概念体系
        1. 主体分类、手段和政策工具
        2. 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组合
三、既智且慧:理解智慧监管的一个类型学分析框架
四、四种不同监管类型比较的案例分析
    (一)传统监管——X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技治监管——湖南长沙: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
    (三)合治监管——江苏常州:阳光餐饮社会共治平台
    (四)智慧监管——广东佛山:数智合治型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第一,有效整合数据,强化基础资源。
        第二,开展智慧赋能,创新监管工具。
        第三,推进深度融合,优化监管流程。
        第四,实施社会共治,改进监管机制。
    (五)研究发现和结论
五、推进智慧监管发展的建议与趋势
    第一,深刻认识智慧监管,牢固树立智慧理念。
    第二,推动技术和监管融合,构建和完善智慧制度。
    第三,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建立健全智慧机制。
    第四,有策略地使用监管工具,打好智慧工具“组合拳”。
    第五,构建智慧评价体系,大力提升监管效能。

(2)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关系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大数据研究背景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与社会责任
        一、食品安全
        二、社会责任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
    第一节 组织间关系的定义
    第二节 组织间关系的内涵
        一、从组织形式看
        二、从创新能力建设看
        三、从资源特性看
        四、从作用机制看
    第三节 组织间关系形态的演变与发展框架
    第四节 二元式创新
    第五节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一、社会网络分析法概念
        二、社会网络分析法实例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章 追溯行业概述与数据实证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现状
    第二节 食品追溯系统发展概述
        一、“放心肉”工程
        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三、中药材与酒类追溯系统
        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第三节 国家法规与政府各部门建设内容
        一、政府各部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
        二、追溯法规体系方面
        三、追溯指导意见与工作通知方面
    第四节 追溯大数据分析
    第五节 追溯体系中企业间与政府间关系分析
        一、追溯企业间组织关系分析
        二、政府部门间组织关系分析
第四章 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关系结构优化研究
    第一节 追溯系统的作用
    第二节 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点对点关系研究
        一、企业组织间点对点关系优化机制
        二、点对点关系结构优化理论应用与案例分析
    第三节 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点对链关系研究
        一、企业组织间点对链关系优化机制
        二、点对链关系结构优化理论应用与案例分析
    第四节 信息追溯企业间点到网关系研究
        一、企业组织间点对网关系优化机制
        二、点对网关系结构优化理论应用与案例分析
    第五节 信息追溯企业间网链结构研究与效益分析
        一、信息追溯企业间网链结构综述
        二、研究效益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大数据背景下追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研究 ——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大部制改革理论研究
        1.2.2 部门执法合作理论研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大部制改革
        1.3.2 行政执法
        1.3.3 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的职责
        1.3.4 部门执法合作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观察法
        1.4.4 访谈法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关系:案例分析
    2.1 大部制改革下基层执法部门工作职责转变情况调查
        2.1.1 大部制改革下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概况
        2.1.2 大部制改革下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组织结构转变
        2.1.3 大部制改革下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执法情况转变
    2.2 大部制改革后执法中各部门工作职责分工
        2.2.1 职责分工初认定
        2.2.2 基层部门职责分工再认定
    2.3 大部制改革后执法中各部门对合作执法意识转变
        2.3.1 组织架构管理分立激发竞争意识
        2.3.2 组织架构管理统一引导部门协同
        2.3.3 机构归并催生合作意识
        2.3.4 机构独立弱化合作意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部制改革后部门合作执法关系的比较分析
    3.1 合作执法关系强化
        3.1.1 合作执法协调机制强化职责
        3.1.2 考核强化协作能力
    3.2 合作执法关系弱化
        3.2.1 资源缺乏动摇合作基础
        3.2.2 业务竞争潜在影响合作意愿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部门间执法合作障碍现状与原因
    4.1 大部制改革对各部门执法合作的状态的影响
        4.1.1 部门间执法合作信息共享受限
        4.1.2 部门间执法合作协调机制不畅
        4.1.3 部门间执法合作主观意愿表达受阻
    4.2 执法部门有限合作的内因分析
        4.2.1 合作执法部门文化的缺失
        4.2.2 合作执法部门利益博弈的权衡
        4.2.3 中庸文化对合作执法理念影响
    4.3 大部制改革后各执法部门有限合作的外因分析
        4.3.1 执法合作部门设置的局限性
        4.3.2 执法合作协调机制的不完善
        4.3.3 部门改革的缺失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善部门间执法合作的对策
    5.1 科学整合、细化标准,明确执法部门职责体系
        5.1.1 科学化界定部门职责
        5.1.2 制度化遏制部门利益
        5.1.3 标准化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5.2 融合兼顾、统一标准,优化部门执法合作机制
        5.2.1 科学化地进行合作机制组织设置
        5.2.2 搭建标准化沟通协议机制
    5.3 统一规划,灵活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5.3.1 统筹信息资源规划
        5.3.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5.4 目标导向、打破边界,构筑执法合作执法文化体系
        5.4.1 以目标导向灌输合作执法文化
        5.4.2 破边界合作激发合作执法意识
        5.4.3 以信任协作维系合作执法文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基本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数理统计法
        1.5.4 访谈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生猪屠宰
        2.1.2 生猪定点屠宰
        2.1.3 监管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政府规制与激励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生猪屠宰监管部门
        3.1.1 协调机构
        3.1.2 职能部门
        3.1.3 基层单位
    3.2 生猪屠宰监管情况
        3.2.1 规划设置
        3.2.2 经营监管
    3.3 生猪屠宰法规保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4.1 机构部门设置不够健全
        4.1.1 执法监管体系
        4.1.2 检疫监督体系
        4.1.3 监管职能重叠
    4.2 职能部门协同不够到位
        4.2.1 协调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
        4.2.2 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困难
        4.2.3 部门刑事司法衔接不严密
        4.2.4 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4.3 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4.3.1 行政执法人员编制不足
        4.3.2 检疫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4.3.3 属地监管人员配备不够
        4.3.4 企业检验人员资质较低
    4.4 法规政策执行不够高效
        4.4.1 屠宰行业自律不规范
        4.4.2 屠宰场点规划不合理
        4.4.3 代宰制模式存在漏洞
        4.4.4 屠宰设施设备较落后
        4.4.5 环境评价结果不达标
        4.4.6 屠宰工无证上岗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其它城市成功经验及启示
    5.1 经验介绍
        5.1.1 佛山市
        5.1.2 东莞市
    5.2 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
    6.1 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6.1.1 构建集权式的生猪屠宰监管机制
        6.1.2 健全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管理体系
        6.1.3 整合生猪屠宰与动物防疫监管职能
    6.2 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
        6.2.1 发挥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
        6.2.2 建立生猪应急供应保障机制
        6.2.3 实行生猪肉品监测预警机制
        6.2.4 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机制
        6.2.5 落实牲畜屠宰属地管理责任
    6.3 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
        6.3.1 强化检验检疫监督和信息公开
        6.3.2 实施生猪电子标识信息化体系
        6.3.3 全面启用屠宰场远程监控体系
        6.3.4 构建“菜篮子”电子商务平台
        6.3.5 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
    6.4 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
        6.4.1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制度
        6.4.2 建立新型兽医管理体系
        6.4.3 落实肉品质量安全标准
        6.4.4 建设高水平综合执法队伍
        6.4.5 完善生猪产销对接制度
    6.5 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6.5.1 明确行业协会自律监管职责
        6.5.2 提高生猪屠宰的组织化程度
        6.5.3 实行生猪肉品市场准入制度
        6.5.4 生猪屠宰企业自主并购发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记录表
附录2: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创新说明
第二章 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
    2.2 北京市猪肉可追溯体系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3.1 相关理论基础
    3.2 基于质量安全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逻辑框架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市场需求的评价反馈机制分析
    4.1 分析框架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4.3 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的消费者猪肉消费与购买情况
    4.4 现实情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分析
    4.5 假想情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纵向协作的信息传递机制分析
    5.1 分析框架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5.3 生猪养殖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5.4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5.5 猪肉销售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政府干预的监督管理机制分析
    6.1 分析框架
    6.2 政府干预的原因与目标分析
    6.3 政府干预的手段与效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产业链利益主体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1 分析框架
    7.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7.3 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4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5 猪肉销售商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6 小结
第八章 猪肉可追溯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分析
    8.1 分析框架
    8.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8.3 北京市生猪产业链各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8.4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8.5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8.6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猪肉销售商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8.7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产业链视角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说明
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问题
    ( 一) 养猪场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以深埋和焚烧为主,但存在病死猪被丢弃和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的隐患
    ( 二) 饲养规模较大的养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更为规范,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 三) 养殖环节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认知度不高和补贴不到位的问题
    ( 四) 政府严防流通环节病死猪流入市场成绩显着,但仍存在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的隐患
    ( 五) 屠宰加工环节的高温高压化制为主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式,在政府补贴到位的情况下运行效果较好
    ( 六) 从屠宰加工到零售环节的“放心肉”工程有效杜绝了病死猪肉流向市场,但覆盖范围有限
    ( 七) 猪肉批发零售环节中的批发环节、大型连锁超市和猪肉连锁专营店等能够实现对问题猪肉的追踪溯源,但农贸市场因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的隐患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和生猪保险补贴的覆盖范围有限是部分养殖场户丢弃和出售病死猪的重要原因
    ( 二)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效率低是制约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 三) 基于全产业链的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病死猪肉销售监管难度大是出售病死猪( 肉) 的重要原因
五、对策建议
    ( 一) 政府和养猪场户共同努力从源头控制疫情,减少疫病和病死猪
    ( 二)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保障病死猪全部无害化处理
    ( 三) 积极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的同时,鼓励养猪场户通过生物方式就地进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 四) 加强生猪流通、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消除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的隐患

(7)基层党员在行动(论文提纲范文)

基层党员在行动
李昌充:无悔的青春丰硕的成果
    确保无疫区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农业部的评估验收
    牵线搭桥, 引入知名企业
    积极扞卫“无疫区”金字品牌
    加快畜牧科技推广
张绍军:创新兽医工作机制
    主持兽医科技攻关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为养殖业增加显着经济效益
    主持制定动物防疫技术标准, 推动了兽医行业技术进步
    主持兽医工作机制创新, 推动了兽医事业发展
屈红军:执着动物卫生监督事业
    执着事业, 打造市“放心肉”工程
    默默耕耘, 推动团队屡出硕果
冯晓林:山区畜牧兽医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严防死守, 确保一方净土
    身先士卒, 示范推广技术
    狠抓品改, 提升畜牧科技含量
    立足保护, 加强草原监管
孙贵民: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是他人生的追求
    “踏实做人、勤恳做事”是他做人的宗旨
    “无私奉献”是他人生的奋斗目标
卜国莲:无怨无悔的女动物检疫员
    勤学苦练强素质
    钻研业务出成果
    早起晚睡成习惯
    迎难而上干事业
    无私奉献树口碑
    衣带渐宽终不悔
苏慧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
    全心全意为养殖户服务
    时刻注意加强团队建设
    经常奔赴在生产最前沿
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锤炼党性, 转变作风, 畜牧业科学发展基础更牢
        1. 固本清源强基础。
        2. 典型引路转作风。
        3. 创先争优惠民生。
    二、抓好班子, 带强队伍, 畜牧业加快发展动力更足
        1. 以创建“四好班子”提升执政能力。
        2. 以营造良好环境帮助干部成长。
        3. 以严格责任追究提升机关效能。
    三、真抓实干, 奋勇争先, 畜牧业跨越发展措施更实
        1. 抓好第一要务, 增强科学发展动力。
        2. 落实第一责任, 筑牢健康发展根基。
        3. 强化第一抓手, 增添持续发展后劲。
围绕中心抓党建服务畜牧业谱新篇
    一、加强党建, 改进作风, 发挥总支战斗堡垒作用
    二、履行职能, 突出实效, 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走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以提升驾驭全局能力为重点,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二、以纠风工作为突破口, 促进行风建设
    三、以党建工作为抓手, 促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发展
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公司发展
    一、实行“三化”管理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持灵活施教, 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三、拓展实践舞台, 培养企业优秀人才
    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8)山东省放心肉综合监管平台的分析设计与规划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系统建设背景
    1.2 国内外同行信息化状况
    1.3 系统建设解决的问题及技术路线
    1.4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1.5 本文主要工作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综合监管平台需求
    2.1 行业现状
    2.2 放心肉监管业务需求
    2.3 对信息系统实现的目标要求
    2.4 功能性需求分析
        2.4.1 生猪屠宰企业管理
        2.4.2 肉品流通企业管理
        2.4.3 肉品可追溯和召回
        2.4.4 无害化处理监管
        2.4.5 监督执法与企业信用管理
        2.4.6 生猪屠宰过程视频监控
        2.4.7 行业信息发布
第3章 系统架构设计
    3.1 系统的组成
    3.2 系统的体系结构
    3.3 相关技术应用
    3.4 系统的选型与部署
    3.5 技术创新点
第4章 系统组建管理
    4.1 项目组织保障
    4.2 运营及保障措施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企业证章管理实现
    5.2 肉品可追溯和召回实现
    5.3 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三)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目的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5、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理论分析
    (一)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与政府监管的概念界定
        1、猪肉质量安全的涵义
        2、流通领域与政府监管的涵义
        3、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涵义
    (二)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1、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2、猪肉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
        3、猪肉质量安全的外部性
        4、消费者购买猪肉的行为决策
    (三)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调整
        1、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时市场主动调节方法
        2、流通领域猪内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可行性
        3、流通领域政府干预猪肉市场失灵的主要方法
    (四)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结构要素分析
        1、监管主体
        2、监管模式
        3、监管手段
        4、监管技术
        5、监管制度
        6、监管环境
    (五) 本研究应用的主要理论
        1、跨域治理理论
        2、无缝隙政府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一)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现状
        1、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状况
        2、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状况
    (二)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2、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3、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4、执法不严惩戒不力
        5、检测体系尚不完善
        6、信息共享尚未建立
        7、代宰制度尚不合理
        8、信息供给十分不足
        9、激励机制尚未健全
        10、行业参与严重不足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立法体系存在缺陷
        2、政府监督管理失败
        3、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
        4、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
        5、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弱
        6、监管环境恶化且复杂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一)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1、美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2、加拿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3、英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二)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1、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2、成立精简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3、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进行控制
        4、重视技术监管
        5、严格落实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
        6、强化经营业户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监控
        7、充分发挥社会中间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的积极作用
        8、重视危险性评估
        9、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0、加强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发挥社会舆论监督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新型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1、改革的基本原则
        2、监管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的监管体制
        3、构建统一界面,提供无缝隙服务监管
        4、加强跨域治理,创建新型的治理模式
    (二) 完善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2、统一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罚标准
        3、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
        4、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三) 积极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
        1、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
        2、大力推进猪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化
        3、建立统一协调的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体系
    (四) 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体系
        1、严格落实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2、推行猪肉质量安全管理的HACCP体系
        3、以科学为基础,健全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体系
    (五) 塑造良好的猪肉质量安全安全监管环境
        1、强化契约精神,重建道德信用体系
        2、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3、发挥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六) 加强教育、培训和信息供给
        1、根据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
        2、加大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供给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四、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J]. 刘鹏,钟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追溯企业组织间关系结构优化研究[D]. 李文杰.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3]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研究 ——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D]. 陈镔镔.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D]. 冯思恩.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5]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刘增金.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 [6]产业链视角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研究[J]. 乔娟,刘增金.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2)
  • [7]基层党员在行动[J]. 缪冬梅,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2(13)
  • [8]山东省放心肉综合监管平台的分析设计与规划实施[D]. 刘仓义. 山东大学, 2011(07)
  • [9]直面“放心肉”工程[N]. 邵涌河. 赤峰日报, 2011
  • [10]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 姜桂根.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实施“放心肉”工程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