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

一、如何看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论文文献综述)

吴舒钰[1](2021)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文中认为中国下一步发展,重要主题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中等收入倍增,二是如何解决收入倍增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本文聚焦美国和日本与当前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相近的历史阶段,研究美日两国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增量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发现,较高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实现中等收入倍增的关键,而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是改善初次收入分配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也会带来社会问题,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市场摩擦必须有效应对,此外,还需妥善处理收入倍增、人口聚集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大城市病,强化环境保护,保障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品资源的充分供给和公平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我国需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做大做强国内统一大市场,这将有效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我国还亟需提升超大城市规划能力和管理水平,让更多中等收入群体切实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李逸飞[2](2021)在《面向共同富裕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向共同富裕,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质量,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等收入群体的提质扩容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利用CHIP(2018)数据分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基本特征,发现城市、东部地区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分布地。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持续提升,未来仍然具有非常可观的提升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空间错配、收入不平等、人口老化等因素的挑战。在市场机制下,应当遵循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发展路径,可以从全局层面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提质扩容。为此,需要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根本,以市场机制为主线优化配置效率,相关改革政策应该瞄准不同群体精准施策。

赖德胜[3](2021)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文中研究指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平,而且我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共同富裕要紧紧围绕增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性、发展的平衡性以及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这三个方面做文章,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任保平[4](2021)在《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文中研究指明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其新内涵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不平衡问题,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其新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具有新的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富裕和共享的结合,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以提高发展共享性与普惠性为重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具有新特征,需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覆盖面上把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结合,把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系统性地推进共同富裕。它不是以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来实现的,而是在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实现。在实现新路径上,要以新共同富裕观为导向,提高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能力,完善制度保障,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建立科学的政策体系。

刘志国,刘慧哲[5](2021)在《收入流动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依照Milanovic和Yitzhaki提出的中等收入标准(人均每天收入12—50美元),2012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只占8.4%,到2018年已经达到28.9%。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主要来自于低收入阶层的向上流动。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低收入家庭能否向上流动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受到个体家庭微观特征的影响。文章运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家庭中就业人口的比例、体制内就业及城镇户籍等因素都对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质量、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李詹[6](2021)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发展与扩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依然偏低,城乡差异显着,职业构成多样,收入稳定性有待提升。对此,我国亟需准确把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分类制定对策举措等方面,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陈宗胜[7](2021)在《综合运用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及分配举措推进共同富裕》文中研究指明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方针,本文首先阐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人民的期盼,其中包含多维多重物质和精神富裕内容,需要按阶段分步骤有差别可测度地逐步推进。其次,立足于改革开放至今建立的更加扎实的基础,本文指出中国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是高质量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因为正是城乡二元制度下农村居民收入过低,导致城乡差别过大与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转变为"葫芦型",从而减缓"橄榄型"形成及共同富裕进程;同时应当既鼓励勤劳致富,又继续发展民营经济,以增加居民财产收入;综合运用城乡公平发展、城乡二元制度改革、三次分配制度,其中应重点发挥初次分配的激励和公平功能,加快乡村经济振兴与城镇化,努力消除城乡二元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标志性进展。

张天姣[8](2021)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文中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最直接表现。进入新时代,城乡、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无论从共享的主体、内容看,还是从共享的过程、结果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共享发展理念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此,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多政策齐动,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群体;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缩小收入差距的共享发展长效机制;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创新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形成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叶青,赵福昌,翟继光,李森,文峰,阮静[9](2021)在《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推进?》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材料: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聚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意味着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把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与改革作为一个主攻方向。

肖若石[10](2021)在《“十四五”我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及应对之策》文中研究表明"十四五"时期,加快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橄榄型"分配结构的构建,将有利于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但中等收入群体培育仍面临诸多瓶颈问题,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等收入群体抗风险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增长数量失速与发展质量下滑的"双碰头"风险逐步隐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已迫在眉睫。

二、如何看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看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论文提纲范文)

(1)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中国的发展阶段
二、主要发达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历史经验
    (一)美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 历史机遇和政策选择
        2.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程何以停滞?
    (二)日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代背景和政策选择
        2. 国民收入倍增过程中的挑战和对策
    (三)美国和日本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经验总结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2)面向共同富裕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战略意义
    (一)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1. 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对我国形成更加广泛稳定的国内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对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作为消费者,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 作为生产者,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
    (三)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1. 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2. 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强的坚实后盾
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
        1.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流动人口是潜在主力
        2. 城市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最主要分布地
        3. 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离“橄榄型”结构仍有较大差距
        4. 中等收入群体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5. 教育是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推动力
        6. 收入结构资本化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7. 潜在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地区
    (二)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面临的现实挑战
        1. 劳动力在空间范围内存在错配
        2. 收入不平等程度较为严重
        3. 当前人口结构与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间的矛盾
三、在集聚中走向均衡的发展路径中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
    (一)对中等收入群体内涵的再阐释及空间层面的考察比较
    (二)立足空间格局优化,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
        1. 一个简约的理论分析模型:在集聚中走向均衡
        2. 关于理论的现实写照:空间优化与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
四、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的政策建议
    (一)以提升经济效率为根本抓手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二)构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的新型空间格局
    (三)精准识别,制定差异化的政策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配置

(3)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1. 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同
    2. 共同富裕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更加强调公平
    3. 共同富裕有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
    1. 增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性
    2. 增进发展的平衡性
    3. 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1.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2.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4. 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
    5.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4)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目标
    1. 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
    2. 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3.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4. 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要求
    1.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 实现富裕和共享的结合。
    3.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4. 以提高发展的共享性与普惠性为重点。
    5. 以共同富裕为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特征
    1.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共同富裕。
    2. 在更广的覆盖面上推进共同富裕。
    3. 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结合。
    4. 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结合。
    5. 系统性推进共同富裕。
四、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实现的新路径
    1. 以新共同富裕观为导向。
    2. 提高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能力。
    3. 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4.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
    5. 构建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

(5)收入流动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划分标准的确定
二、我国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流动性
    (一)数据来源
    (二)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特征
    (三)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流动性
三、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其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分析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6)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发展与扩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现状
    1.1 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建构
    1.2 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界定
    1.3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变动
    1.4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结构特征
2 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主要因素
    2.1 微观因素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
    2.2 宏观因素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
3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对策建议
    3.1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3.2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3 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3.4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5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
    3.6 分类制定对策举措

(7)综合运用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及分配举措推进共同富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关于共同富裕的初步讨论
二、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需要在改革与发展中均衡把握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差别地逐步推进
    (三)共同富裕大目标中包含多重指标,而物质和精神“双富裕”是重要内容
三、我国当前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与重点
    (一)共同富裕在当今更具扎实基础,“共同”和“富裕”均得到较大推进
    (二)共同富裕的当下重点是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快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三)共同富裕需要实现分配格局转变,从“葫芦型”逐步转向“橄榄型”
    (四)共同富裕主要途径是勤劳致富,还要发展民营经济增加财产收入
    (五)共同富裕需发挥多种分配功能,近期重点在完善初次分配激励与公平功能
    (六)综合运用发展、改革及分配举措,新时代优先振兴乡村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8)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二)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
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共享发展理念的不协调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
    (二)民众的需求获得感尚未满足
    (三)“两个同步”原则尚未完全落实
    (四)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实现
四、以共享发展理念建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
    (三)优化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四)厘清政府权责边界,加强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力度
五、以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多政策齐动,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群体
    (二)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缩小收入差距的共享发展长效机制
    (三)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四)创新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形成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保障
六、结语

(9)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聚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探寻三次分配改革进路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10)“十四五”我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及应对之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四五”是中等收入群体培育的关键期
二、“十四五”时期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世界不平等加剧,全球中等收入群体呈现收缩态势
    (二)就业缺口增大,冲击中等收入群体增长基础
    (三)工资增长空间收窄,减缓中等收入群体增长动力
    (四)抗风险能力脆弱,中等收入边缘人群滑落风险上升
    (五)自我认同感不强,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感有待提升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编制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专项规划
    (二)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就业
    (三)拓宽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来源
    (四)降低中等收入群体生活负担
    (五)积极回应中等收入群体社会诉求
    (六)加快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改革

四、如何看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论文参考文献)

  • [1]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J]. 吴舒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6)
  • [2]面向共同富裕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探究[J]. 李逸飞. 改革, 2021
  • [3]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J]. 赖德胜.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J]. 任保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21(06)
  • [5]收入流动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J]. 刘志国,刘慧哲. 经济学家, 2021(11)
  • [6]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发展与扩大对策[J]. 李詹. 质量与市场, 2021(20)
  • [7]综合运用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及分配举措推进共同富裕[J]. 陈宗胜. 经济学动态, 2021(10)
  • [8]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J]. 张天姣. 当代财经, 2021(10)
  • [9]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推进?[J]. 叶青,赵福昌,翟继光,李森,文峰,阮静. 财政监督, 2021(20)
  • [10]“十四五”我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及应对之策[J]. 肖若石. 中国经贸导刊, 2021(19)

标签:;  ;  ;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