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玩具设计的创作素材(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赵海娇[2](2018)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儿童木制玩具的种类多种多样,给儿童带来不同快乐的体验,这是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但如果儿童木制玩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将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儿童木制玩具必然会很快被历史遗忘。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应该从儿童开始传承,儿童木制玩具的设计不仅应伴随市场与时俱进,也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同时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在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中,结合儿童木制玩具的功能、造型、审美、材料、工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表现形式进行综合设计,让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木制玩具重新回到儿童木制玩具的市场,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让设计发挥出民族的特色,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作品作为走向世界的根本。对现有的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后,发现了两者在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提出了合理将两者融合的策略,并通过自己的设计来进行论证,为今后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研究时提供参考。
郭华[3](2018)在《京剧人物纸制玩具的设计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纸张的发明带来了纸制玩具的发展,由于纸制玩具的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并且相对安全,对儿童无伤害,因此纸玩具拥有很大的市场。本课题提炼中国国粹京剧文化,将京剧人物设计成纸偶造型,并通过剪插拼贴的方式完成制作。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的同时,可增进其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蒋咪咪[4](2018)在《儿童益智类木制玩具的仿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子玩具应运而生,这些产品正在不断改变着儿童的成长环境,但是这些玩具从一定角度上剥夺了儿童的动手和想象力,但是有一种玩具是无论时光怎么流逝,它仍然可以做到启发儿童,从各方面不断锻炼儿童的能力,它就是木制玩具。作为玩具的一个分支——木制玩具,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其安全、环保、益智、不易损坏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当今是接受高等教育的80、90为父母的一代,因此对于儿童用品的质量、设计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结合当下最热的智力发展,儿童益智玩具将会成为一大主流,其木制益智玩具的仿生设计就是为学龄前儿童进行的设计,本篇论文是对整个设计项目以及设计作品的总结概述。本文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绪论,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阐述研究目的、意义、目标及内容。第二部分儿童木制玩具概述,通过对木制玩具起源发展的理解,在一定市场研究的基础和前景上,分析研究儿童木制玩具的设计。第三部分儿童与玩具,分析和研究儿童心理学,从儿童行为、心理以及认知发展等角度剖析设计木制玩具,从而探索心理学在玩具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部分仿生设计与理念,通过全面了解仿生设计,并结合益智在玩具中的应用,探索玩具设计的方式、方法。第五部分知名木制玩具品牌分析,通过对现有市场玩具品牌的产品、技术特点、外观以及可玩性分析木制玩具。第六部分设计实践,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设计体验玩具设计的相关操作,向大众展示玩具设计的流程,从而分析玩具设计的趋势和发展定位。最后是总结全文。本文从玩具、仿生的历史,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分析入手,认识木制玩具、仿生设计、儿童心理学、益智几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具可玩性和符合儿童同时又具有益智功能的木制玩具产品。
黄加贝[5](2016)在《儿童布艺拼图玩具视觉设计 ——以Mnimal品牌游艺拼图设计为例》文中提出玩具行业在我国近几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本课题以儿童拼图玩具视觉设计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需求,对传统的拼图玩具设计进行再创新,将儿童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结论运用于布艺拼图玩具视觉设计中。以自创游艺拼图品牌Mnimal为对象,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儿童Mnimal品牌游艺拼图的参与方式有所区分,分别完成了布艺实体拼图设计和交互界面拼图设计。该设计为今后的拼图玩具设计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设计创新点。需求调研报告,根据本课题研究与设计的范畴界定,主要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一是对拼图玩具设计市场进行调研,重点是对拼图玩具设计现状和相关类型优秀拼图类玩具设计形式案例的分析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市场上拼图玩具存在着功能设定简单、玩法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求的问题;二是对儿童几何图形、生物图形喜好的分析,通过100名乐图幼儿园儿童进行的问卷测试,总结出儿童对几何图形、生物图形的喜好情况能够为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这些为本课题的设计提供了创意切入点和设计表达方向,设计出从儿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能满足不同年龄需求的游艺拼图类玩具。文献研究报告,根据本设计创作内容的要求,对拼图玩具设计与儿童认知心理学相关文献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书籍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对儿童知觉中的形状知觉重点进行研究,总结出不同年龄儿童认知特征及其对拼图玩具设计参考,为本课题设计针对不同年龄儿童拼图玩具视觉设计及游艺方式提供理论支撑。设计实践报告,具体阐述了设计实践的整个过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用户拼图玩具需求特点自创Mnimal品牌游艺系列拼图,它不仅为有低龄儿童的家庭提供简单图形作为拼图亲子教育互动方式,也同样支持高年龄儿童在Ipad电子工具上独立创作拼图需求。实验表明,不同认知阶段的儿童,都可以很容易地使用Mnimal进行拼图创作。
高倩[6](2015)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玩具是人娱乐的工具,是现代人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玩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而且就其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是必然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玩具的发展离不开玩具产业的完善。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营销,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一个国家玩具产业的水准,每一个节点的薄弱都无疑会制约整体产业的提升。尤其设计领域是整个产业的关键。在我国玩具产业方兴未艾,而玩具设计产业则还未成熟。设计人才的缺乏,设计理念的落后是玩具设计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玩具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也与文化的特征息息相关。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的文化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有深远影响。对于玩具,不管是审美取向还是功能选择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在文化中的浸染。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玩具的设计以及人们对玩具产品的认同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即和谐。和谐的观念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和谐的观点是中国思想家的探索课题,也是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潜意识。和谐是方方面面的,自然也包括玩具。玩具的和谐体现在色彩、材质、形态等形式的搭配,也体现在外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同时现代玩具设计也有着自身的思想体系,其功能性理念、美学理念、互动性理念和发展性理念在传统文化中亦有跟可寻。在和谐观念的指导下发展现代玩具设计的理念,并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提炼思想,使现代玩具设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焕发活力,突飞猛进。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张冬松[7](2014)在《基于随境理念下的儿童玩具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玩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儿童玩具的种类琳琅满目,我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什么样的玩具才能吸引并适合儿童呢,这是摆在每个设计师面前的问题。本文儿童玩具的研究是以科技发展为契机。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使不断衍生出新的游戏方式,让游戏具有了仿真模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了交互性和体验感,这就是随境的理念。随境注重的体验感正是儿童与玩具交互时所需要的,所以笔者希望把随境的理念大胆地融入玩具的设计中去,让儿童在与玩具的交互过程中,获得随境一样的体验感。课题研究将以玩具市场的自主创新和儿童游戏的行为、感官等作为研究点,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将随境的理念融入到儿童玩具的设计中来。在随境理念与玩具设计结合的研究中,将充分考虑儿童与玩具的交流方式使设计出的玩具贴近生活情境,符合儿童游戏行为,更加人性化。对目标人群将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观察和访谈法来了解儿童的行为特点和感官体验。文章将紧紧抓住随境的特点让玩具设计更符合儿童的需要,使玩具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最后笔者会结合市场特点,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等研究手段,对随境理念下的儿童玩具设计进行理论验证和实践探索,为未来儿童玩具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实施的可能性。
王琳[8](2013)在《幼儿启智玩具开发研究与设计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和关注幼儿的早期教育,经济背景带动传统玩具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的市场需求刺激着启智玩具的不断更新。因此,对幼儿启智玩具进行设计研究非常有必要,在理论研究上也是极具价值的。启智玩具能够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心理成长状况和生理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幼儿以游戏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通过游戏认识社会,学习知识,获得快乐,可以说,幼儿的成长伴随着学习与游戏。玩具作为学前儿童进行游戏的必备工具,是游戏得以进行的必要载体。一件优良的启智玩具,既能在游戏中刺激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对其智力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积极促进作用。
宋雨菁[9](2012)在《苗巫文化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玩具是文化的产物,它载负着文化的信息。从古到今,玩具都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发达程度标志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浓缩了人们的信仰和期望。但是,当代中国大部分玩具设计都是模仿或者照搬西方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因此,中国的玩具设计发展在长时间内处于缓慢甚至停滞阶段。民族文化元素的积淀与迸发是玩具设计的创新之源,缺少独特文化元素内涵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设计。基于这样一种时代状况,如何将中国现代玩具设计做大、做强,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并与现代玩具设计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课题试图从神秘的苗族巫术文化里寻找设计创作素材,设计出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苗巫娃娃”系列玩偶,以民族文化作为创新之源。
李静[10](2011)在《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玩具文化源远流长,玩具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之一,具有鲜明的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木制玩具是玩具家族的一大门类,以其天然性、耐用性及益智性深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上有着其它类别的玩具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它卓越的性能,自问世以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本篇论文着重通过对木质玩具的研究和对儿童心理学分析与研究,得出木制玩具能够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结论。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通过儿童木制玩具设计引出研究课题,重点对儿童木制玩具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总结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二部分,通过对木制玩具的起源和分类的理解,在儿童木制玩具现状及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儿童木制玩具的开发研究。第三部分,分析和研究儿童心理学,例如儿童的行为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等等,探索了儿童心理学在玩具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第四部分,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分别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成长特点、形态特征对儿童的影响、如何挑选合适的儿童木制玩具等角度探索出它对木制玩具的设计要求。第五部分,通过对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的流程分析,探讨了玩具市场调查与定位分析、各阶段消费使用群心理行为分析、儿童木制玩具的设计调查和儿童木制玩具样品的加工步骤。第六部分,通过儿童玩具设计的特点、儿童木制玩具的特性分析、创意开发儿童木制玩具新产品的方法及最终结合我毕业设计的设计实例,总结和分析出未来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第七部分,总结,通过以上章节的分析与研究,对本文进行总结。该文从玩具的历史、我国儿童学习生活现状以及玩具消费市场的分析入手,认识到儿童心理学发展与其木制玩具的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对儿童玩具设计有意义的启示,就是从对儿童心理学的充分认识中了解儿童健康发展所需条件,设计出符合儿童天性同时具有教育功能的木制玩具产品。
二、谈玩具设计的创作素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玩具设计的创作素材(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2)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相关理论 |
2.1 中国传统文化 |
2.2 儿童木制玩具 |
2.3 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的关系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现状 |
3.1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现状 |
3.2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儿童木制玩具设计存在的问题 |
3.3 中国传统文化下儿童木制玩具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理念 |
4.1 国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研究 |
4.2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理念 |
4.3 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策略 |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竹马”玩具车设计实践运用 |
5.1 设计背景 |
5.2 设计理念 |
5.3 设计特点 |
5.4 设计方案 |
第六章 设计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京剧人物纸制玩具的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纸制玩具的设计理念 |
二、纸制玩具的设计实践 |
结语 |
(4)儿童益智类木制玩具的仿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5.3 实验方案 |
1.5.4 可行性分析 |
1.6 本课题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儿童木制玩具概述 |
2.1 儿童木制玩具起源发展和分类 |
2.1.1 儿童木制玩具起源、发展 |
2.1.2 木制玩具分类 |
2.2 儿童木制玩具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
2.2.1 玩具市场现状分析 |
2.2.2 前景分析 |
2.3 益智类玩具 |
2.3.1 益智玩具概述 |
2.3.2 益智玩具起源和发展 |
第3章 儿童心理发展在玩具、仿生的应用和联系 |
3.1 儿童发展心理基本理论 |
3.1.1 儿童肢体行为发展 |
3.1.2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 |
3.1.3 儿童认知发展 |
3.2 儿童与玩具之间的关系 |
3.2.1 玩具对于儿童的重要性 |
3.2.2 儿童心理特点对木制玩具的影响 |
3.2.3 选择木制玩具的原因 |
3.3 儿童与仿生设计之间的联系 |
第4章 仿生设计与理念 |
4.1 仿生设计 |
4.1.1 仿生设计概念 |
4.1.2 仿生设计分类 |
4.2 仿生产品衍生特性与设计原则 |
4.2.1 仿生产品衍生特性 |
4.2.2 儿童玩具仿生设计原则 |
4.3 仿生设计现状 |
4.4 仿生设计的思维方式 |
4.5 仿生设计在玩具中的应用 |
第5章 知名木制玩具品牌分析 |
5.1 玩具品牌定位 |
5.1.1 Hape |
5.1.2 木玩世家 |
5.2 木制玩具产品分析 |
5.2.1 生产技术分析 |
5.2.2 外观和功能分析 |
5.2.3 木制玩具可玩性分析 |
第6章 设计实践 |
6.1 研究课题概述 |
6.2 考察调研分析 |
6.3 设计定位及设计要素 |
6.4 设计过程 |
6.4.1 设计准备阶段 |
6.4.2 设计展开阶段 |
6.4.3 设计调整完善阶段 |
6.4.4 设计遇到的问题 |
6.4.5 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
6.5 作品制作阶段 |
6.5.1 小样尝试制作阶段 |
6.5.2 正式制作阶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儿童布艺拼图玩具视觉设计 ——以Mnimal品牌游艺拼图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Mnimal品牌游艺拼图 |
2. 设计程图片 |
第二部分:设计报告(创作报告) |
1. 玩具市场需求报告 |
1.1 调研的目标和方法 |
1.2 市场调研报告 |
1.2.1 国内玩具市场调研 |
1.2.2 国外案例调研 |
1.3 问卷调研 |
1.4 调研对于设计的指导 |
2. 拼图玩具设计相关理论研究报告 |
2.1 拼图玩具 |
2.2 儿童认知发展特征 |
2.2.1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特征 |
2.2.2 不同年龄儿童认知特征及对拼图玩具设计参考 |
2.3 小结 |
3. Mnimal儿童拼布玩具创作过程报告 |
3.1 选题阐述 |
3.2 面向儿童的拼图玩具需求特点分析 |
3.3 Mnimal拼布玩具设计目标 |
3.4 拼图玩具题材选用 |
3.4.1 动物系列 |
3.4.2 帽子系列 |
3.4.3 半圆岛系列 |
3.5 布艺拼图玩具视觉设计过程 |
3.5.1 Mnimal拼图草图设计 |
3.5.2 拼图图形在Mnimal品牌动态标志中的应用 |
3.5.3 拼图玩具图形设计方法 |
3.6 游艺拼图载体的应用研究 |
3.7 Mnimal拼图玩具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 |
3.7.1 界面设计 |
3.8 Mnimal儿童用户评测调研 |
4. 总结 |
4.1 设计理念针对更细分的受众市场 |
4.2 设计应用的可行性 |
4.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
2.1 传统文化 |
2.1.1 文化 |
2.1.2 传统文化 |
2.2 中国传统文化 |
2.2.1 中国传统文化 |
2.2.2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
第三章 现代玩具设计 |
3.1 玩具 |
3.1.1 玩具 |
3.1.2 传统玩具 |
3.1.3 现代玩具 |
3.2 现代玩具设计 |
3.2.1 明确自身定位 |
3.2.2 掌握市场的前言动态 |
3.2.3 创造性思维 |
3.3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 |
3.3.1 趣味性理念 |
3.3.2 多人参与性理念 |
3.3.3 独创性理念 |
3.3.4 绿色化理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契合 |
4.1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传统文化溯源 |
4.1.1 功能性理念 |
4.1.2 美学理念 |
4.1.3 互动性理念 |
4.1.4 发展性理念 |
4.2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发展 |
4.2.1 以人为本设计 |
4.2.2 适度设计 |
4.2.3 逆向思维设计 |
4.3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到现代玩具设计 |
第五章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应用 |
5.1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应用现状 |
5.2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创造性应用方式、方法 |
5.2.1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创造性应用的方式 |
5.2.2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创造性应用的方法 |
5.3 现代玩具设计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
5.3.1 安全 |
5.3.2 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片面理解 |
第六章 设计实践运用 |
6.1 《西游记》——绘画拼图 |
6.1.1 设计背景 |
6.1.2 设计目标 |
6.1.3 设计构思 |
6.1.4 设计方案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展望 |
8.1 运用科技元素 |
8.2 造型改良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随境理念下的儿童玩具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的解释 |
1.6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设计流程 |
1.6.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6.2 研究的设计流程 |
第二章 随境的概念、要素及特征分析 |
2.1 随境理念产生的背景 |
2.2 随境的概念 |
2.3 随境理念的主要要素分析 |
2.3.1 场景 |
2.3.2 互动 |
2.3.3 体验 |
2.4 随境设计的主要方法 |
2.4.1 情境演绎法 |
2.4.2 互动体验法 |
2.4.3 扮演角色法 |
2.5 随境设计的主要特征 |
2.6 情境理念在应用中的优势 |
2.7 随境理念在其他领域上的应用 |
第三章 儿童玩具概念、特征及市场分析 |
3.1 儿童玩具的定义 |
3.2 儿童玩具的分类 |
3.3 儿童玩具的特点 |
3.4 儿童产品市场消费的特点 |
3.5 儿童玩具市场发展的趋势 |
3.6 玩具的市场调研 |
第四章 随境理念下的儿童行为、感官和情感的分析 |
4.1 儿童年龄的界定 |
4.2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4.2.1 儿童的生理特征 |
4.2.2 儿童的心理特征 |
4.3 随境场景下的儿童行为分析 |
4.4 随境下儿童的感官分析 |
4.4.1 儿童的视觉分析 |
4.4.2 儿童的听觉分析 |
4.4.3 随境下儿童的触觉分析 |
4.5 儿童的情感体验分析 |
第五章 基于随境理念下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
5.1 国内外相关产品分析 |
5.1.1 国内相关产品分析 |
5.1.2 国外相关产品分析 |
5.2 随境理念下儿童玩具的设计目标 |
5.3 随境理念下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 |
5.4 随境理念下儿童玩具的设计具体的策略 |
5.4.1 场景的设计 |
5.4.2 型的设计 |
5.4.3 色的设计 |
5.4.4 材质设计 |
5.4.5 声的设计 |
5.4.6 互动性设计 |
5.4.7 体验性设计 |
5.5 设计方案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I:儿童玩具调查问卷 |
附录 II:科研成果 |
附录 Ⅲ:图片来源 |
致谢 |
(8)幼儿启智玩具开发研究与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1.1.1 儿童的心理特点 |
1.1.2 游戏与启智玩具 |
1.1.3 玩具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
1.2 课题的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范畴与方法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幼儿启智玩具的概述与发展 |
2.1 幼儿心理特征概述 |
2.1.1 幼儿对象的界定 |
2.1.2 幼儿心理特征表现 |
2.1.3 幼儿心理成长的特征 |
2.2 儿童启智玩具发展概述 |
2.2.1 启智玩具的定义 |
2.2.2 启智玩具的特征 |
2.2.3 启智玩具的分类 |
2.2.4 启智玩具与玩具的区别 |
2.3 启智玩具的发展 |
2.3.1 发展历程 |
2.3.2 发展现状 |
2.3.3 发展趋势 |
第3章 学前儿童游戏与益智玩具 |
3.1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
3.1.1 学前儿童游戏的意义 |
3.1.2 游戏与益智玩具的关系 |
3.2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与益智玩具 |
3.2.1 学前儿童智力的特征 |
3.2.2 学前儿童智力培养的原则 |
3.2.3 益智玩具有助于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 |
第4章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 |
4.1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要素 |
4.1.1 造型要素 |
4.1.2 色彩要素 |
4.1.3 益智要素 |
4.1.4 安全要素 |
4.2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
4.2.1 适龄性原则 |
4.2.2 创新性原则 |
4.2.3 安全性原则 |
4.2.4 环保性原则 |
4.3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程序 |
4.3.1 市场调研,需求定位 |
4.3.2 寻找灵感,发掘创意 |
4.3.3 创新策略、展开设计 |
第5章 幼儿启智玩具创新设计 |
5.1 设计方针 |
5.1.1 特定需求设计方针 |
5.1.2 体验互动设计方针 |
5.1.3 模仿组合设计方针 |
5.1.4 联想设计方针 |
5.1.5 绿色环保设计方针 |
5.2 设计方案 |
5.2.1 方案一:数字找位 |
5.2.2 方案二:拼音翻板架 |
5.3 设计方案评比 |
5.4 修改定案:英文吸笔 |
5.5 使用与评价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苗巫文化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现代玩具设计的基本分析 |
2.1 玩具设计的起源及发展 |
2.1.1 原始劳动生产和游戏是玩具起源的基础 |
2.1.2 宗教赋予玩具成型的环境和条件 |
2.1.3 民俗传统是玩具发展的生命轨迹 |
2.1.4 玩具的发展历程 |
2.2 中国的玩具设计现状 |
2.2.1 中国玩具设计所存在问题 |
2.2.2 与国外玩具产业发达国家所存在差距 |
2.3 小结 |
3 苗族巫术文化的思想 |
3.1 苗族巫术文化的涵义 |
3.2 苗族巫术文化产生的原因 |
3.2.1 独特的地理环境 |
3.2.2 复杂的历史背景 |
3.2.3 质朴的民风 |
3.3 苗巫文化的核心思想 |
3.3.1 苗族巫术的特征 |
3.3.2 苗巫文化之宗教信仰 |
3.3.3 宗教信仰的几种形式 |
3.4 苗巫文化的特征与价值 |
3.5 对苗巫文化的正面提炼 |
3.6 小结 |
4 苗巫文化与玩具设计的融合 |
4.1 玩具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
4.1.1 体现传统造型艺术的玩具 |
4.1.2 体现神话传说的玩具 |
4.1.3 体现宗教文化的玩具 |
4.2 苗巫文化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 |
4.2.1 苗巫文化神话角色的融入 |
4.2.2 情感色彩的融入 |
4.3 人物服饰造型的融入 |
4.4 苗族原始舞蹈的融入 |
4.5 苗族民间手工艺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 |
4.5.1 苗族民间手工艺 |
4.5.2 苗族手工艺与玩具设计的结合 |
4.6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附录 |
(10)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儿童木制玩具发展概述 |
2.1 木制玩具的起源和分类 |
2.1.1 木制玩具的起源 |
2.1.2 木制玩具的分类 |
2.2 儿童玩具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
2.2.1 中国木制玩具行业现状 |
2.2.2 儿童玩具市场的前景分析 |
2.3 儿童木制玩具的开发研究分析 |
2.3.1 玩具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儿童心理学分析与研究 |
3.1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
3.1.1 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
3.1.2 儿童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
3.1.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
3.2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3.2.1 环境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 |
3.2.2 左脑和右脑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
3.2.3 儿童在玩具和游戏中成长 |
3.3 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 |
3.3.1 儿童视觉能力分析 |
3.3.2 儿童听觉能力分析 |
3.3.3 儿童感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儿童心理特点对木制玩具的要求 |
4.1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成长特点 |
4.1.1 玩具数量及质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
4.2 木制玩具的形态特征对儿童的影响 |
4.2.1 积木类木制玩具 |
4.2.2 宝宝4 个月到5 岁的积木游戏 |
4.3 木制玩具与儿童年龄的划分 |
4.4 从质量与安全角度研究儿童玩具 |
4.4.1 玩具安全标准的要点 |
4.4.2 与玩具产品安全有关的要素 |
4.5 本章小结 |
4.5.1 选择木制玩具的理由 |
4.5.2 选择木制玩具的技巧 |
4.5.3 木制品牌玩具 |
第5章 儿童木制玩具设计流程 |
5.1 玩具市场设计调查与定位分析 |
5.1.1 玩具市场设计调查 |
5.1.2 玩具市场定位分析 |
5.1.3 总结市场调查结果 |
5.2 各阶段消费使用群心理行为分析 |
5.2.1 新生乳儿期的玩具设计特征 |
5.2.2 婴儿期的玩具设计特征 |
5.2.3 学前期的玩具设计特征 |
5.2.4 学龄初期的玩具设计特征 |
5.3 儿童木制玩具的设计调查 |
5.3.1 玩具设计市场调查内容 |
5.3.2 玩具设计市场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
5.3.3 玩具设计风格的研究分析 |
5.4 木制玩具样品的加工步骤 |
第6章 未来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分析 |
6.1 儿童玩具设计的特点 |
6.2 儿童木制玩具的特性分析 |
6.2.1 木制玩具的互动性 |
6.2.2 木制玩具的牢固性 |
6.2.3 木制玩具的先进性 |
6.2.4 木制玩具的刺激性 |
6.2.5 木制玩具的教育性 |
6.2.6 木制玩具的可玩性 |
6.3 创意开发儿童木制玩具新产品的方法 |
6.4 设计实例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谈玩具设计的创作素材(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研究[D]. 赵海娇. 长春理工大学, 2018(01)
- [3]京剧人物纸制玩具的设计实践[J]. 郭华. 装饰, 2018(02)
- [4]儿童益智类木制玩具的仿生设计研究[D]. 蒋咪咪. 沈阳理工大学, 2018(01)
- [5]儿童布艺拼图玩具视觉设计 ——以Mnimal品牌游艺拼图设计为例[D]. 黄加贝.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 [6]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玩具设计理念研究[D]. 高倩.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7]基于随境理念下的儿童玩具的设计[D]. 张冬松. 江南大学, 2014(05)
- [8]幼儿启智玩具开发研究与设计探讨[D]. 王琳.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9]苗巫文化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宋雨菁.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10)
- [10]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之研究[D]. 李静.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