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鞍区肿瘤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患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柯炎斌,王业忠,姬云翔,陀泳华,张时真,高修众[1](2020)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中大型脑膜瘤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中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的13例鞍区中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术中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1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2例并发少量皮下积液,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出现反复低钠低钾,均予对症处理恢复,均无嗅觉障碍发生。随访3~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均≥80分。结论眉弓上锁孔入路手术完全适用于鞍区中大型脑膜瘤的治疗,具有美观、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周勇[2](2019)在《眉弓锁孔和Dolenc入路对前床突显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1.探索通过眉弓锁孔入路去除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ACP)显露鞍旁间隙周围结构的可行性方法。2.观察并测量ACP磨除后的鞍旁间隙周围三角,并确定该区域神经血管和解剖结构的位置、相邻关系和可行的操作间隙及范围。3.将眉弓锁孔入路与Dolenc入路显露的鞍旁间隙周围三角进行比较,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1模拟眉弓锁孔入路使用红蓝乳胶灌注的尸头标本研究ACP硬膜外磨除的方法,以及ACP磨除后暴露的鞍旁间隙周围三角的范围,并测量手术所涉及到的重要结构。2模拟Dolenc入路使用显微镜在尸头标本另一侧模拟Dolenc入路,研究经硬膜外磨除ACP及视柱后鞍旁间隙周围三角的暴露范围,并测量手术所涉及到的重要结构。3统计方法测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暴露眶脑膜韧带需磨除的蝶骨嵴范围(见图1表1)(1)眶脑膜韧带内侧位于经眶上孔下缘平行于矢状面的直线与蝶骨嵴相交处,外侧与眶上裂(fissura orbitalis superior,SOF)外侧角相对应,距离眶上孔下缘(A线)约(48.34±1.51)mm。(2)SOF最远侧与眶上孔下缘颅骨外板处间的距离(B线)约(46.92±1.53)mm。(3)外直肌嵴与眶上孔下缘颅骨外板处间的距离(C线)约(55.70±1.19)mm。(4)SOF最远侧与外直肌嵴间的距离(D线)约(17.85±1.16)mm。(5)视神经管(optic canal,OC)眶口与外直肌嵴间的距离(E线)约(10.24±0.33)mm。(6)OC眶口与SOF最远侧间的距离(F线)约(17.59±1.13)mm。2.眶上孔下缘颅骨外板处及翼点至ACP距离(见图1表1)(1)眶上孔下缘至ACP的距离(G线)约(62.85±4.56)mm(2)翼点至ACP的距离(H线)约(50.42±2.58)mm3.Dolenc入路硬膜外磨除ACP范围及磨除后增加的手术操作范围(见表2)(1)磨除范围:以蝶平面后侧垂直平面为基础,可安全移除的ACP长约(9.59±0.18)mm,宽约(12.33±0.15)mm,厚约(5.27±0.23)mm。(2)磨除后增加的术野范围:视神经(optic nerve,ON)长度:磨除ACP前(8.66±0.47)mm,磨除ACP后(20.00±0.86)mm。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长度:磨除ACP前(9.64±0.28)mm,磨除ACP后(13.58±0.52)mm。ICA与ON(Ⅱ间隙)间的宽度:ACP磨除前(4.47±0.65)mm,ACP磨除后(11.57±1.34)mm。ICA与Ⅲ.N间的宽度:ACP磨除前(6.84±0.83)mm,ACP磨除后(9.25±0.95)mm。磨除ACP前后视神经增加的暴露长度和Ⅱ间隙增加的宽度,P<0.05,磨除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磨除ACP前后ICA的暴露长度以及ICA与Ⅲ.N间的宽度没有明显增加,P>0.05,磨除前后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CP磨除后鞍旁间隙解剖三角的大小范围(见表3)(1)Dolenc入路(1)外侧三角(lateral triangle):内侧边为下颌神经V3,长约(5.47±1.30)mm,外侧边为上颌神经V2,长约(11.32±1.16)mm,基底边为圆孔与卵圆孔的连线,长约(11.72±0.98)mm。(2)前外侧三角(Mullan三角):内侧边为眼神经Ⅴ1,长约(12.97±1.26)mm,外侧边为上颌神经Ⅴ2,长约(7.80±1.30)mm,基底边为眼神经Ⅴ1入SOF处与圆孔FR的连线,长约(5.14±1.44)mm。(3)前内侧三角(Dolenc三角):内侧边为视神经Ⅱ.N,长约(9.63±1.13)mm,外侧边为动眼神经Ⅲ.N,长约(10.49±0.88)mm,基底边为OC眶内口和动眼神经Ⅲ.N入鞍旁间隙处的连线,长约(8.93±0.80)mm。(4)旁内侧三角(Paramedial triangle):内侧边为动眼神经Ⅲ.N,长约(10.62±0.68)mm,外侧边为滑车神经Ⅳ.N,长约(11.13±0.99)mm,基底边为动眼神经Ⅲ.N与滑车神经Ⅳ.N入鞍旁间隙处的连线,长约(6.26±0.82)mm。(5)Parkinson三角:内侧边为滑车神经Ⅳ.N,长约(11.11±0.98)mm,外侧边为眼神经Ⅴ1,长约(12.80±0.73)mm,基底边为滑车神经Ⅳ.N入硬膜处与三叉神经Ⅴ.N入Meckel’s囊处的连线,长约(7.28±0.81)mm。(2)眉弓锁孔入路(1)前内侧三角(Dolenc三角):内侧边为视神经Ⅱ.N,长约(8.52±1.12)mm,外侧边为动眼神经Ⅲ.N,长约(9.11±1.08)mm,基底边为OC眶内口和动眼神经Ⅲ.N入鞍旁间隙CS处的连线,长约(7.29±0.92)mm。(2)旁内侧三角(Paramedial triangle):内侧边为动眼神经Ⅲ.N,长约(9.95±0.78)mm,外侧边为滑车神经Ⅳ.N,长约(10.73±0.83)mm,基底边为动眼神经Ⅲ.N与滑车神经Ⅳ.N入鞍旁间隙处的连线,长约(5.96±1.00)mm。(3)Parkinson三角:内侧边为滑车神经Ⅳ.N,长约(10.69±1.11)mm,外侧边为眼神经Ⅴ1,长约(11.62±1.27)mm,基底边为滑车神经Ⅳ.N入硬膜处与三叉神经Ⅴ.N入Meckel’s囊处的连线,长约(6.55±1.42)mm。结论:1.ACP磨除是手术治疗中央颅底病变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对于鞍区和鞍旁病变。在实际手术中,磨除ACP可在直视下行手术操作,增加操作空间,既有利于鞍区病变的切除,也能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2.通过本研究5例10侧尸头标本的探讨,已证明经眉弓锁孔入路磨除ACP的方法切实可行。3.可通过眶上孔定位眶脑膜韧带位置。4.眉弓锁孔入路对鞍旁间隙上壁的三角能够达到与Dolenc入路相近的显露效果。眉弓锁孔入路对鞍旁间隙外侧壁的三角显露较差,仍需进一步研究手术操作方法或改进手术器械。
韦耀刚,张永福,周逸帆,顾克繁[3](2017)在《经眉弓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6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经眉弓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方法:对本院46例鞍区肿瘤患者采用经眉弓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结果:切口平均长度(6.22±1.24)cm,骨窗平均面积(8.51±1.80)cm2,开关颅平均时间(25.36±6.23)min,平均住院日(22.35±2.77)d,术后良好率86.96%,肿瘤全切率78.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87%。结论:经眉弓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医源性损伤小、手术后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保护患者的容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肿瘤组织巨大、质地较硬、与周围相关结构粘连紧密、血供丰富者,较难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陈安平,潘开昌,周宁全,黄英文,唐其权[4](2016)在《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露的解剖学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露的解剖学区别。方法选择10个经乳胶灌注后的成人防腐尸头标本,按解剖入路的不同分为翼点入路组与眉弓锁孔入路组,共10例,20侧;每例标本均一侧为翼点入路,一侧为眉弓锁孔入路进行解剖观察。比较两组标本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学情况。结果眉弓锁孔入路组中,颧突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23±0.25)cm,角度为(34.08±3.15)°,而翼点入路组中,翼点和同侧前床突距离为(5.03±0.24)cm,角度为(63.49±4.67)°,两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眉弓锁孔入路组在A1段、ACoA段、A2段的完全暴露例数均比翼点入路组少(P<0.05);眉弓锁孔入路组穿支动脉拉破、穿支动脉移位发生率少于翼点入路组[10.00%(1/10)vs60.00%(6/10),0.00%(0/10)vs 50.00%(5/10)](P<0.05)。结论翼点入路具有暴露范围广、操作空间大等优势,而眉弓锁孔入路虽暴露面积小于翼点入路,但其安全性较高,创伤小。
杨向斌,熊明松,唐智勇,钱加才,焦汝开[5](2014)在《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4例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眉弓锁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9月24例行眉弓锁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术后并发症:高热6例,1周后恢复;尿崩3例,5d后恢复正常;消化道出血3例,5d后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眉弓锁孔入路术式适合切除鞍区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黎玉珍,秦坤明[6](2013)在《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经额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对比研究(文献荟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效果,评价眶上锁孔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目前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中全部有关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文献报道,从中收集手术病人的相关资料及手术结果数据。按手术入路分组,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各组数据按亚组分层,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眶上锁孔入路组纳入26篇文献相关数据,共643例病人;单侧经额入路组纳入7篇文献相关数据,共122例病人。两组病人的性别比、术前症状、肿瘤病理类型的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及激素水平改善、术后短期死亡率及复发率在两组间基本相似。术后并发症中,尿崩在眶上锁孔入路组的发生率(25.2%)较单侧经额入路组(25.7%)为低(P=0.002),垂体功能减退在眶上锁孔入路组的发生率(17.1%)较单侧经额入路组(13.0%)为高(P=0.039)。术后电解质紊乱、癫痫、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同等大小的中小型鞍区肿瘤,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效果与传统的单侧经额入路相似,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结合神经内镜及导航后应用前景良好。
范勇,康丽玫,郑嫦娟,苏咏梅[7](2013)在《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疾病的手术配合》文中研究表明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08至今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疾病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其中颅咽管瘤5例,Rathke囊肿1例,垂体瘤9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瘤2例。所有肿瘤病人均接受颅脑CT和CTA、MR检查,肿瘤直径均<4.0cm。
黎玉珍[8](2013)在《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经额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目前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中,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冠状切口经额入路的手术效果及预后,评价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应用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6例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单侧经额入路切除鞍区肿瘤9例类似病例,对肿瘤全切率、术后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时,检索目前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中有关眶上锁孔入路及单侧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文献资料,收集报道的手术病人的相关资料及上述手术结果相关数据,按眶上锁孔入路组及单侧经额入路组分别进行汇总,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资料,两组在肿瘤全切率、术后激素水平恢复及视觉功能改善情况基本相似;术后尿崩、垂体功能低下、低钠血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眶上锁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短于单侧经额入路组。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眶上锁孔入路组纳入23篇文献相关数据,共579例病人;单侧经额入路组纳入5篇文献相关数据,共103例病人。两组均以中、小型肿瘤为主(直径≤5cm)。文献报道眶上锁孔入路组以垂体瘤、侵犯海绵窦者为多,而单侧经额入路组以脑膜瘤、累及视神经管为多。两组在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基本相似。眶上锁孔入路组中,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者为多,而单侧经额入路组中,术后激素水平部分恢复的比率更多。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中,均以尿崩及垂体功能减退为主。平均住院日以眶上锁孔入路组为短。结论对于中小型鞍区肿瘤,眶上锁孔入路可达到良好的手术疗效,且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不失为鞍区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陈晨[9](2013)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遵循微创原则,对Hernesniemi眶上外侧入路进行锁孔改良,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尸头解剖量化评价,探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可行性,明确其手术适用范围;并与眉弓锁孔入路及翼点锁孔入路比较,为临床病例选择合适的锁孔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分别用彩色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标本。分别模拟眶上外侧锁孔、眉弓锁孔、翼点锁孔及Hernesniemi眶上入路,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差异。以神经导航设备测量四种入路鞍区显露面积和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点、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M1段脉分叉部、大脑前动脉A1段与前交通动脉交汇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并利用手术分级系统对显露靶点进行评分。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的投射角度,四种入路均可良好显露鞍区及鞍旁结构。显露面积:眶上外侧锁孔入路435.43±22.80mm2,眶上外侧481.56±33.53mm2,两者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眶上外侧入路对所选四个靶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均高于锁孔入路,但仅后交通动脉起点及颈内动脉分叉部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露分级评分:眶上外侧锁孔总评分为29(51.79%),而传统眶上外侧为33(58.92%)。而三种锁孔入路显露面积:眶上外侧锁孔在S△DCJ、S△DEK及S△EFL高于眉弓锁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眉弓锁孔及眶上外侧锁孔均高于翼点锁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点锁孔对后交通动脉起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大于眉弓及眶上外侧(p<0.05),而眶上外侧锁孔及翼点锁孔对大脑中动脉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大于眉弓锁孔(p<0.05),眉弓锁孔及眶上外侧锁孔对前交通动脉与A1交汇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大于翼点锁孔(p<0.05)。显露分级评分:最大评分为86,眉弓锁孔总评分为35(40.70%),眶上外侧锁孔总评分为50(58.14%),而翼点锁孔总评分为48(55.81%)。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及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显露分级较眉弓锁孔入路为高。结论:眶上外侧锁孔可以安全、简捷地进行鞍区、鞍上、侧裂及鞍后部位病变手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入路。三种锁孔入路均能对鞍区及Willis环有良好的显露;对大脑中动脉瘤,翼点及眶上外侧锁孔较眉弓锁孔更易直接显露及操作;对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眉弓及眶上外侧锁孔优于翼点锁孔,更适合利用第二间隙进行操作;对累及对侧A1及A2的前交通动脉瘤,眉弓及眶上外侧锁孔较翼点锁孔更有优势;对眉毛稀疏、额窦过宽及眶棘明显者采用眶上外侧及翼点锁孔可避免外观影响及额窦开放;三种锁孔入路均能显露对侧M1,但操作均受限。
栗振中,王振海,张涛[10](2013)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鞍区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文中认为目的主要研究经眉锁孔入路鞍区肿瘤显微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医护人员在术前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手术所需物品以及器械做好准备工作,配合42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镜下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时间2~4h。手术后病人很快恢复,均康复出院,未出现感染和死亡的患者。结论通过显微镜进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在手术前后要密切进行医患沟通,相互配合。
二、鞍区肿瘤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患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鞍区肿瘤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眉弓锁孔和Dolenc入路对前床突显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器械及材料(见图2图3) |
2.标本灌注 |
3.实验方法 |
4.统计方法 |
结果 |
1.暴露眶脑膜韧带磨除的蝶骨嵴范围(见图1表1) |
2.眶上孔下缘颅骨外板处及翼点至ACP距离(见图1表1) |
3.Dolenc入路ACP磨除范围及磨除后增加的术野范围(见表2) |
4.ACP磨除后鞍旁间隙解剖三角的大小范围(见表3) |
讨论 |
一.磨除ACP的临床应用意义 |
二.本研究磨除ACP的方法 |
三.眉弓锁孔入路和Dolenc入路的比较 |
1.眉弓锁孔入路 |
2.Dolenc 入路 |
四.临床应用 |
临床病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表 |
附录 |
致谢 |
(3)经眉弓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手术注意点 |
2 结果 |
3 讨论 |
(4)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露的解剖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尸头标本测量数据(见表1~表4) |
2.2 两组开颅暴露完全例数比较 |
2.3 两组开颅后穿支动脉形态比较 |
3 讨论 |
(5)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4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症状 |
2.2 内分泌情况 |
2.3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7)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疾病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术前准备 |
3.1.1 器械准备: |
3.1.2 知识准备和人员培训: |
3.1.3 术前访视: |
3.1.4 静脉通道的建立和腰大池 (脑室) 引流: |
3.2 术中配合 |
3.2.1 改进器械车的摆位和洗手护士的站位, 使用监视器, 便于手术配合: |
3.2.2 制作薄、小的脑棉片, 便于术中使用: |
3.2.3 温盐水术中冲洗用, 减轻脑血管痉挛和缺血: |
3.2.4 注意细节, 密切配合: |
3.3 配合体会 |
3.3.1 手术入路的锁孔化是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1]: |
3.3.2 做好知识准备、人员培训, 为外科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
3.3.3 注意力集中, 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
(8)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经额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中文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参加会议、培训 |
致谢 |
(10)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鞍区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治疗组患者手术前: |
2.1.2 器械准备: |
2.1.3 患者在术前所需准备: |
2.2 术中护理 |
2.2.1 所需物品: |
2.2.2 进行手术过程中: |
2.2.3 皮肤缝合用物的选择: |
2.2.4 术中眼部保护: |
2.2.5 注意要点: |
2.3 并发症护理 |
2.3.1 出现问题及时报告: |
2.3.2 电解质紊乱: |
四、鞍区肿瘤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患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内镜辅助下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中大型脑膜瘤的效果分析[J]. 柯炎斌,王业忠,姬云翔,陀泳华,张时真,高修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08)
- [2]眉弓锁孔和Dolenc入路对前床突显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周勇. 青岛大学, 2019(02)
- [3]经眉弓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6例[J]. 韦耀刚,张永福,周逸帆,顾克繁.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6)
- [4]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露的解剖学对比研究[J]. 陈安平,潘开昌,周宁全,黄英文,唐其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6)
- [5]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4例的临床分析[J]. 杨向斌,熊明松,唐智勇,钱加才,焦汝开. 重庆医学, 2014(20)
- [6]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经额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对比研究(文献荟萃分析)[J]. 黎玉珍,秦坤明. 微创医学, 2013(03)
- [7]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疾病的手术配合[J]. 范勇,康丽玫,郑嫦娟,苏咏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11)
- [8]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经额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对比研究[D]. 黎玉珍.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9]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陈晨. 苏州大学, 2013(S2)
- [10]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鞍区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J]. 栗振中,王振海,张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