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选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可抵免所得税(论文文献综述)
宋艳霞[1](2010)在《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全球风力发电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我国政府抓住了这一契机。2005年2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以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量—跃进入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风电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风力发电的初始投资高、投资回报周期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先后制定了各种财税支持政策。我国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还很不完善,国内对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对支持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系统的研究也较少。公共财政手段作为政府扶持和引导风电产业发展的经济杠杆,是实现我国风电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如何运用财税手段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目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全文紧密围绕财税政策支持风电产业的动因、背景、政策指向和路径选择的研究框架,将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贯穿于各个章节。在研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财政、税收理论,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借助于数据分析、图形、表格、案例等,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风能将成为我国未来主流能源的重要战略地位,政府对发展风电的主导作用和采取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财政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发展机遇和主要障碍,以及现行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及其问题与不足,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分析,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政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风电技术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加大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风电并网工程和并网技术开发的直接投资补贴;打造风电产业融资平台,建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提出继续采取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政策,并通过对化石能源开征碳税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为促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支持风电产业的积极性。其次,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税收支持体系:针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产业各个环节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行增值税、所得税、关税等的风电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最后,在构建风电产业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同时,需要完善和加强我国风电产业的其他配套政策,如:完善风电电价、规范风电并网、加大风电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和法制建设、建立于完善风电产业的公共服务体系等。在财税政策体系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协调作用机制下,产生合力,共同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本文力图从采用财税政策支持的新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提出社会与环境成本效益作为影响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到财税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的框架中去,并用数理模型分析了财税政策手段对企业投资风电产业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框架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现行风电产业财税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这些政策建议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栗宝卿[2](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龙英锋[3](2009)在《中国税费减免退措施案的分析与建议》文中提出中国税费减免退措施案中美国及墨西哥指控我国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所得税抵免政策、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所得税抵免政策等违反了中国应承担的WTO义务。本文认为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不具有扭曲国际贸易活动的效果,没有违反SCM协议的相关规定。上述政策都属于财政性措施,应当适用GATT第3.2条的有关规定,美国及墨西哥依据第3.4条的指控是适用法律错误,应当承担败诉的结果。
刘艳霞[4](2007)在《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1999、2000年国内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情况,为配合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13号〗(以下简称办法),对技术改造国产设备
武彦平[5](2007)在《企业技术改造的纳税筹划》文中研究说明一、企业技术改造涉及的政策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的规定,为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
严善明[6](2007)在《谈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国内企业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1999年12月颁布了《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文件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
王康宁[7](2007)在《煤层气抽采企业技改国产设备投资如何抵免》文中研究指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煤层气抽采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6号)第三条和第六条的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对独立核算的煤层气抽采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或自筹资金从事技术改造项目
“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课题组,丁学东[8](2007)在《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文中研究说明
席卫群[9](2006)在《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税收政策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理论上投资抵免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成本,促进投资。我国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政策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改进投资抵免年度确认规定,改变投资抵免所得税的申报时限,明确企业改制、改组后分解或合并基数应缴所得税额的方法,加强国产设备购进抵免政策的管理工作。
薛钢[10](2006)在《外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在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主观题中经常遇到。该内容对外资企业所得税计算影响较大,同时制度规定又相当复杂,在学习中出现了许多理解上的难点,本文从享受投资抵免标准方面的要求、允许抵免的国产设备计价、国产设备的抵免限额和期限、允许抵免的国产设备的折旧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相信对于那些备战今年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的读者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企业选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可抵免所得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选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可抵免所得税(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风力发电——21世纪的替代能源 |
1.1.2 风力发电——应对气候危机的举措 |
1.1.3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成长的烦恼 |
1.1.4 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政府的职责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1 风电产业及其构成 |
1.3.2 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及其构成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国外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的研究 |
1.4.2 关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的研究 |
1.4.3 有关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相关研究 |
1.4.4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6 主要创新与不足 |
2 财政支持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理论内涵 |
2.1.2 理论原则 |
2.1.3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途径 |
2.2 产业发展理论 |
2.2.1 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
2.2.2 产业发展周期理论 |
2.2.3 产业后发优势理论 |
2.3 外部性理论 |
2.3.1 理论内涵 |
2.3.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2.3.3 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
2.4 财税政策的效应理论 |
2.4.1 财税政策的功能 |
2.4.2 财税政策效应 |
2.4.3 财税政策效应的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财政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3.1 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1 全球风电装机量的发展 |
3.1.2 全球风机制造业的发展 |
3.1.3 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趋势 |
3.2 财税政策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模式 |
3.2.1 美国模式 |
3.2.2 丹麦模式 |
3.2.3 德国模式 |
3.2.4 西班牙模式 |
3.2.5 印度模式 |
3.3 以上政策经验与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风电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其财政支持的必要性 |
4.1 风电产业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的战略地位 |
4.2 政府在风电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4.3 财政支持风电产业的必要性 |
4.3.1 风力发电的正外部性影响 |
4.3.2 财税政策支持风电产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
5.1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 |
5.1.1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 |
5.1.2 我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
5.1.3 我国风机制造发展现状 |
5.1.4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趋势 |
5.2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机遇 |
5.2.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 |
5.2.2 风电技术发展的后发优势机遇 |
5.2.3 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机遇 |
5.2.4 风电自身优势和我国风资源优势机遇 |
5.3 本章小结 |
6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
6.1 产业技术落后 |
6.1.1 风机关键技术依赖进口 |
6.1.2 技术吸收与自主创新不足 |
6.1.3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
6.1.4 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6.1.5 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
6.1.6 风机制造市场竞争加剧 |
6.2 风电并网障碍 |
6.2.1 电网规划滞后 |
6.2.2 并网审批机制的制约 |
6.2.3 缺乏并网技术标准 |
6.2.4 公共电网利益补偿机制缺乏 |
6.3 产业政策不配套 |
6.3.1 风电特许权招标机制不合理 |
6.3.2 配套法规不健全 |
6.3.3 风电融资渠道不畅通 |
6.4 风电专业人才短缺 |
6.5 本章小结 |
7 我国现行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回顾与评价 |
7.1 我国风电产业的现行财政政策回顾 |
7.1.1 风电上网电价补贴 |
7.1.2 支持风电设备技术研发 |
7.1.3 风电场投融资补贴政策 |
7.1.4 CDM项目补贴 |
7.2 我国风电产业的现行税收政策回顾 |
7.2.1 所得税 |
7.2.2 增值税 |
7.2.3 进口增值税、关税 |
7.3 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评价 |
7.3.1 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 |
7.3.2 评价 |
7.4 财税政策对风电投资影响的案例 |
7.5 财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的数理模型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 |
8.1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的指导思想 |
8.2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的原则和目标 |
8.3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 |
8.3.1 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 |
8.3.2 完善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财政政策体系 |
8.3.3 完善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税收政策体系 |
8.3.4 建立和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公共基金 |
8.3.5 支持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框架总结 |
8.4 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其他配套政策的建议 |
8.4.1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
8.4.2 进一步完善风电定价机制 |
8.4.3 加强风电并网规划与建设 |
8.4.4 加快风电人才培养 |
8.4.5 加强行业监管和法制建设 |
8.4.6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8.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2)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
一、水能 |
二、风能 |
三、太阳能 |
四、生物质能 |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
一、风力发电 |
二、太阳能发电 |
三、小水电 |
四、生物质发电 |
五、地热发电 |
六、海洋能发电 |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
一、高技术性 |
二、资金密集型 |
三、外部效应 |
四、产业化特征 |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
一、技术研发支持 |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
三、培育市场政策 |
四、鼓励消费政策 |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
一、目标的清晰性 |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
四、重视项目运营 |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
第一节 风力发电 |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二节 小水电 |
一、政策变迁 |
二、项目经济性 |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三节 生物质能 |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
第四节 其他建议 |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中国税费减免退措施案的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 案件经过 |
二、 案件争议事实 |
三、 案件争议的焦点及分析 |
(一) 关于SCM协议第3条的分析 |
1. SCM协议的目的和宗旨 |
2. 强制性与任意性条款 (Mandatory/Discretionary Legislation) |
3. SCM协议第3.1 (b) 和第3.2条 |
4. SCM协议第3.1 (a) 和第3.2条 |
(二) 关于GATT1994第3.4条的分析 |
(三) 关于TRIMs协议第2.1条及附录1 (a) 的分析 |
(四) 关于《中国加入协议书》第7.2—7.3段、第10.3段以及第1.2段的分析 |
四、 结论 |
(5)企业技术改造的纳税筹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技术改造涉及的政策规定 |
二、企业技术改造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1. 投资年度的前一年为盈利时的投资抵税案例。 |
2. 投资年度的前一年为亏损时的投资抵税案例。 |
(8)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支持创新的政府科技投入政策 |
(一) 通过立法保障政府的科技投入。 |
1.美国。 |
2.法国。 |
3.欧盟。 |
4.英国。 |
(二) 创新型国家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与强度。 |
1.政府科技投入总量稳定增长。 |
(1) 美国。 |
(2) 日本。 |
(3) 韩国。 |
(4) 德国。 |
(5) 奥地利。 |
(6) 瑞典。 |
(7) 加拿大。 |
2.政府研发预算增速超过GDP的增速。 |
3.为政府研发投入强度设立目标。 |
(三) 创新型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 |
(1) 美国。 |
(2) 英国。 |
(3) 韩国。 |
(4) 日本。 |
(5) 法国。 |
(四) 创新型国家政府科技经费的资助机制。 |
1.美国。 |
2.日本。 |
3.德国。 |
4.韩国。 |
5.澳大利亚。 |
(五) 创新型国家政府科技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
1.美国。 |
2.日本。 |
3.英国。 |
4.韩国。 |
(1) 对国家研究开发计划及课题的调查、分析、评价。 |
(2) 调查、分析、评价的程序。 |
(3) 调查、分析、评价及调整对象。 |
(4) 调查、分析、评价方法。 |
(5) 调整方法。 |
(6) 评价、调整的等级设定方法。 |
二、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
(一) 为促进本国企业创新而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
(二) 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政府采购。 |
(三) 对国产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首购政策。 |
(四) 为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实施限额采购政策。 |
(五) 充分利用国外技术产品带动本国企业创新。 |
三、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 |
(一) 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政策。 |
1.美国。 |
2.英国。 |
3.加拿大。 |
4.法国。 |
5.日本。 |
6.澳大利亚。 |
7.韩国。 |
8.新加坡。 |
(二)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税收政策。 |
1.美国。 |
2.日本。 |
3.韩国。 |
(三)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
四、支持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政策 |
(一) 政府出资设立专项基金。 |
(二) 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渠道促进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 |
(三) 鼓励投资机构向中小企业投资。 |
(四)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担保。 |
五、支持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的相关政策 |
(一) 设立专项基金和专项计划促进区域创新。 |
1.欧盟。 |
2.德国。 |
(二) 为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机构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
1.英国。 |
2.法国。 |
3.韩国。 |
(三) 产学研合作是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支持政策的重点。 |
1.加拿大。 |
2.日本。 |
3.德国。 |
4.韩国。 |
六、创新型国家财政政策的经验 |
(一) 政府的科技投入得到充分保障。 |
(二) 政府采购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创新。 |
(三) 税收政策对国家科技投入形成了有效的支撑。 |
(四) 政策性金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 |
(五) 政府的支持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 |
七、对我国支持创新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
(一) 切实保证政府的科技投入。 |
(二)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
(三) 税收政策要着眼于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 |
(四) 通过各种手段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 |
(五) 重视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
(六) 加强产学研结合产业集群建设, 促进区域创新。 |
(七) 完善重大自主创新产品财政补贴制度,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
(八) 加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的协调。 |
(9)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税收政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投资抵免的理论机理 |
二、 我国投资抵免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三、 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政策存在的问题 |
1.投资抵免年度的确认存在漏洞。 |
2.国产设备申请抵免时限存在盲区。 |
3.企业改制、改组后的投资抵免规定不完善。 |
4.投资抵免申报资料的确定问题。 |
5.设备投资抵免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
四、改革措施 |
1.改进投资抵免年度确认规定。 |
2.改变投资抵免所得税的申报时限。 |
3.明确企业改制、改组后分解或合并基数应缴所得税额的方法。 |
4.加强国产设备购进抵免政策的管理工作。 |
四、企业选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可抵免所得税(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 宋艳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12)
- [2]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 [3]中国税费减免退措施案的分析与建议[J]. 龙英锋.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9(01)
- [4]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刘艳霞.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2)
- [5]企业技术改造的纳税筹划[J]. 武彦平. 财会月刊, 2007(31)
- [6]谈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J]. 严善明. 财会月刊, 2007(25)
- [7]煤层气抽采企业技改国产设备投资如何抵免[J]. 王康宁. 税收征纳, 2007(06)
- [8]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J]. “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课题组,丁学东. 经济研究参考, 2007(22)
- [9]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税收政策的探讨[J]. 席卫群.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2006(06)
- [10]外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问题研究[J]. 薛钢. 财会学习, 2006(08)
标签:可再生能源论文; 新能源论文; 财税政策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