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喜庆[1](2019)在《基于泛在网络的智能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根据相关统计调查表明,近5年来,在全国发生一次性伤亡10人以上的50起大型火灾中,绝大部分监控系统都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在火灾发生前后,如何保证火灾隐患被及时发现或者如何高效调度资源进行救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消防监控系统存在以下不足;(1)对联网单位消防设施监测不到位,采集信息量不够,故障无法及时发现;(2)联网单位分布式消防设施大量采用人工值班模式,效率过于低下;(3)对各级消防指挥中心保存的大量火情相关历史数据利用不到位,不能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论文结合国内外泛在网络的技术应用情况及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泛在网络的智能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泛在网络的社会单位全方位消防安全资源监控子系统。在深入研究泛在网络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资源的监控范围,对各类消防水资源、电气设备进行统一监控管理,为早期火灾预防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2)设计了一种智能电子值班子系统,当系统预先设定的异常或事故报警发生时,通过电子值班模块,以电话拨号或短信方式将报警信息通知指定的值班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消防单位相关人,提高了监控系统管理水平与事故响应效率。(3)设计了一种数据集中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基于智能计算,系统对泛在网络中采集、传输的所有相关数据以及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析、处理、融合,挖掘出对消防预警真正有用的信息,借以更好地改进以后的消防指挥工作。
叶茂[2](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伊海龙[3](2019)在《智能小区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已成为趋势。在小区管理中,通信、计算机、物联网、软件等技术的应用使小区的智能安全管理成为可能。该系统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并依赖于传统小区。借助强大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技术,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小区的统一管理。本项目研究的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相关技术,针对当前大型小区、高端住宅的涌现,人流与车流更加密集,小区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由此引起的如车辆拥堵、非法入侵、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等日渐突现的众多问题,提出了思路。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第一部分根据对“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探讨,介绍了智能化小区发研究现状,分析了小区服务系统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智能小区管理的总体结构,阐述了小区服务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思路,以及系统设计的原则和依据。(2)第二部分以智能小区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监管服务系统和安防服务系统进行了介绍,分别对的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重点对关键硬件进行了原理介绍和结构设计,对重要程序进行了软件介绍和流程设计。(3)第三部分通过对需求分析,介绍了智能小区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数据库的构建内容,阐述了系统运行环境及变量设置,对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实现和平台的运行测试进行了说明。智能小区服务系统的使用在住宅小区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显着提高小区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有效保障小区的安全服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卢皓[4](2019)在《基于BIM+GIS的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国家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既是拉动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又是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新支点。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其结构设计年限不低于100年,因此需要开发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管控系统作为支撑。本文以实现地下综合管廊安全运维管理为目标,创建综合管廊智能管控系统。首先根据管廊管控信息化的实际需求,从用户、功能、数据三个维度进行详细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其次采用互联网+模式、集成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于一体,采用面向服务的构架模式(SOA),搭建系统基础框架。管廊智能管控系统由安防子系统、消防子系统、环控子系统、通信子系统组成。四大子系统互相联动,实现了人员的精准定位和潜在事件的智能识别,解决了管廊本体安全、管廊附属设施安全、管廊管理人员安全等问题。最后通过沈阳市南运河综合管廊实际案例的论证与分析,提出引入大数据(Big Data)、人工智能(AI)来进行系统的优化升级。管廊智能管控系统利用BIM技术绘制管廊模型,实现综合管廊三维可视化。基于2DGIS技术运用百度地图实现管廊平面投影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节省数据更新成本。基于3DGIS技术通过StampGIS实现三维定位,提升管廊运维管理水平。集BIM、GIS与IOT技术于一体,实现管廊BIM模型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测。基于BIM+GIS的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管控系统的构建,实现了综合管廊安全、高效、智能化运维管理,为综合管廊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为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实现了综合管廊信息管理数据化、设备操控远程化、运维管理可视化以及应急管控智能化,有效的推动了城市综合管廊的可持续发展。
王炜光[5](2019)在《崂山区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崂山区现有森林面积36万亩,森林覆盖率52.58%,是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区之一。崂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青岛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当前崂山森林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森林火灾,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崂山区自2010年开始引进远程监控技术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由于当时的制造技术和高山环境影响,设备受到腐蚀、潮气、风力等外界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破坏,部分监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特别是近年来,该系统出现误报和漏报的情况越来越多,崂山境内的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导致延误了扑火时机,造成了大量损失,当前崂山区现有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无法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本文通过大量调查与走访,对当前崂山区现有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工程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研究提出崂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并对升级改造工程涉及的多光谱遥感雷达探测预警技术、分布式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以及工程系统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保证了工程方案技术可行。同时本文还对对升级改造工程的成本预算、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工程建设地点及进度、质量等管理措施提出了建议,为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马仲梅[6](2019)在《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改进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高速的发展,轨道交通行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综合监控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集成各专业机电设备重要信息,实现通风专业、给排水专业、低压配电专业、门禁专业等之间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协同共享,提高了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营生产管理组织水平和调度指挥业务水平。综合监控系统(ISCS)做为一种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成系统,主要是用来集成轨道交通的几个主要的弱电系统,从而达到监控层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协调统一,达到各系统集中监控和管理的效果,进而实现地铁机电设备、列车的运行组织、客运服务等的的监视和控制;同时完成机电设备和通信系统中央及车站监控,最终达到各相关系统之间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运用这种系统,管理人员可以用统一的中央及车站的综合监控界面,更加方便、有效的对整条地铁线路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管理。本文首先按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综合监控系统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结合昆明、广州、上海等多家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经验,设计出界面风格统一、结构简明、功能强大、方便实用、适合地铁调度员使用的系统。本文主要是结合目前地铁行业所使用的综合监控系统软件的现有不足,根据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研究出一套使用户操作容易、界面美观的综合监控系统。重点在“程序化控制功能”“时间表维护功能”“界面一致”、“高度集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使用功能上的创新和改动。通过对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研究,使电力、环控、行车各专业系统的集成,统一了界面风格,具备了用户程控功能,大大缩短了设备操作时间。具备了时间表编辑功能,可一键下发控制命令,启动相关设备。通过对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让我们对综合监控系统深度开发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实现调度指挥系统的自动化,使其在轨道交通指挥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逄文文[7](2019)在《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众多超高层智慧楼宇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和超大的建筑体量,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它们的火灾危害、疏散救援与火势控制难度、伤亡损失等均比普通建筑要大的多,因此对其进行预先的火灾风险防控研究、识别并控制火灾风险因素、把握建筑整体火灾风险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引入有效的数学方法处理评价指标,使得风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为火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总结国内外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发现,其一,目前的研究鲜有在评价体系的指标中考虑建筑的智慧特征给火灾防控带来的影响。然而实际中,大数据、物联网支撑下的智慧功能在建筑火灾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二,评价过程中关于对事物认知等具有的不确定性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其三,指标权重的确定仍然受到专家打分的主观影响比较大。因此,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本文的研究。本文以查阅火灾年鉴、分析超高层建筑典型火灾案例为背景,以综合论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以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为支撑,将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火灾风险防控的贡献纳入考量,识别、归纳和梳理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风险致灾因素,最终确定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构建起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考虑火灾评价中关于认知的不确定、知识的不确定、智慧因子影响衡量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引入未确知理论中的聚类分析,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聚类结果的相对确定性,使得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风险评价通过未确知聚类分析得以实现。选取国内超高层建筑,进行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根据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获取各个楼宇的调研信息得到指标的观测值,基于本文建立的火灾风险的未确知C-均值聚类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值,最终得到楼宇L1分别属于{危险、比较危险、一般安全、安全}的隶属程度为(0.0803,0.0803,0.3218,0.5176)。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样本进行火灾风险评价,经验证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符合实际。最后应用SWOT分析法对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防控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防火技术的改进思路。
洪岩[8](2019)在《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到21世纪以后,现代工业生产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工业生产中的制造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新的产业环境下,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相匹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举措对各行业融合升级的促进,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本文选取了消防系统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文献研究法等,基于商业模式生态系统模型对公司商业模式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其设计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首先,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生态系统,从战略定位、目标客户、业务系统、合作伙伴和盈利模式五个方面解释商业模式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其次,介绍了G公司的企业概况以及发展情况,通过对公司日常经营情况的分析,并结合着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力图寻找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找到了公司在战略定位、合作伙伴、目标客户、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剖析企业现在的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再次,结合商业模式创新6要素模型,从战略定位创新、客户界面创新、合作伙伴创新、业务系统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新的构想,结合理论知识基础,得出针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改进创新设计。通过与老的商业模式的对比,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点,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出新的策略。本文对G公司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问题及不足,着力以大数据及移动互联为纽带,为G公司打造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之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9](2017)在《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文中提出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超高层建筑发展速度惊人,作为现代化城市中的地标,已经成为国家、民族以及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虽然超高层建筑节约土地、利用空间,为城市升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其后期运营也存在诸多难题,而其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尚未形成聚集效应,洞悉超高层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行业规范和指引,就更是一个行业空白。
李柏[10](2017)在《某高校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工作是高等院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高等院校的建筑结构功能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危害极大,因此消防安全是高校安全的重要保障。广东某高校虽然在消防安全方面也非常重视,在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实验室等多个建筑物都装备了消防报警系统,但由于各消防系统独立分散、自动化程度较低,没有统一的数据通信格式和标准,不能实现信息的互连互通,需经过值班人员电话层层转报,从而延误灭火的最佳时机。因此,开展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的应用研究,设计一个消防联网平台,实现对该校区现有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集中管控,对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查阅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某高校为例,采用理论和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一)通过现场调查,SWOT分析,确定了该高校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的功能需求、各项功能的指标要求;(二)根据该高校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了消防系统联网平监控台的系统架构,将该平台建设划分为监控管理、支撑管理、系统管理、配置管理四大块功能模块,编写了报警数据的联网程序,完成了消防主机的联网,实现了对该高校多个消防系统的统一平台实时监控;(三)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对消防终端报警信息进行了筛选过滤,且具有实时监控、多媒体报警、图文显示、分级分角色进行人员管理、信号智能筛选识别和信息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初步实现了消防监控的智能化。作者对该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泛在网络的智能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5G移动通信与物联网 |
1.1.2 消防物联网 |
1.1.3 智能计算在消防物联网中的应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选题来源及意义 |
1.3.1 论文选题来源 |
1.3.2 论文选题意义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课题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泛在网络基础 |
2.1 物联网 |
2.1.1 物联网体系架构 |
2.1.2 物联网关键技术 |
2.2 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 |
2.2.1 NB-IoT |
2.2.2 LoRa |
2.3 宽带数据网络 |
2.4 智能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消防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
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智能消防监控系统需求现状 |
3.2.2 消防监控中心功能需求分析 |
3.2.3 消防设施监控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总体架构 |
3.3.1 系统架构调研分析 |
3.3.2 系统总体架构规划 |
3.4 实际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消防监控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
4.1 系统结构及组成 |
4.1.1 智能消防监控系统层次 |
4.1.2 智能消防监控子系统网络 |
4.2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4.2.1 多级监控中心平台设计 |
4.2.2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设计 |
4.2.3 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设计 |
4.2.4 电气火灾与消防给水监控子系统设计 |
4.2.5 视频联动子系统设计 |
4.2.6 消防维保工作监管子系统设计 |
4.2.7 消火栓监控子系统设计 |
4.2.8 独立式火灾报警子系统设计 |
4.2.9 警情与故障信息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消防监控系统开发实现 |
5.1 数据监控 |
5.1.1 地理数据监控 |
5.1.2 运营数据监控 |
5.1.3 实时数据监控 |
5.2 工程管理 |
5.2.1 网关型号管理 |
5.2.2 终端产品管理 |
5.2.3 终端型号管理 |
5.2.4 网关管理 |
5.3 移动端APP功能实现 |
5.3.1 报警信息 |
5.3.2 数据监控 |
5.3.3 查询统计 |
5.4 服务器端云平台搭建与简介 |
5.4.1 服务器端平台搭建 |
5.4.2 服务器端平台功能介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智能小区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智能小区概述 |
1.2.1 智能建筑 |
1.2.2 智能小区的概念 |
1.2.3 智能小区的功能及构成 |
1.2.4 智能小区的分类 |
1.3 研究现状 |
1.4 小区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整体架构与相关技术 |
2.1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能集成 |
2.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能集成相关技术 |
2.2.1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集成方案 |
2.2.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多功能集成开发平台选型 |
2.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小区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2.3.1 RFID技术的应用 |
2.3.2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设计 |
3.1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硬件设计 |
3.1.1 小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2 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3.2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软件设计 |
3.2.1 小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3.2.2 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设计 |
4.1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硬件设计 |
4.1.1 小区消防火灾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
4.1.2 小区电子巡更系统硬件设计 |
4.2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软件设计 |
4.2.1 小区火灾报警系统软件设计 |
4.2.2 小区电子巡更系统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应用实现 |
5.1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
5.1.1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5.1.2 智能小区服务管理系统子模块需求分析 |
5.1.3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模块设计 |
5.2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数据库的构建 |
5.2.1 数据库的选择 |
5.2.2 数据库的设计 |
5.3 系统运行环境及环境变量设置 |
5.4 智能小区服务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4.1 智能小区监管服务系统模块实现 |
5.4.2 智能小区安全服务系统模块实现 |
5.5 平台运行与测试 |
5.5.1 测试对象和测试结果 |
5.5.2 测试分析与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BIM+GIS的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管廊工程建设的时代需求 |
1.1.2 管廊管控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BIM技术 |
2.1.1 BIM技术概述 |
2.1.2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管控系统的优势 |
2.1.3 BIM轻量化 |
2.2 GIS技术 |
2.2.1 GIS技术概述 |
2.2.2 基于GIS技术的智能管控系统的优势 |
2.2.3 DirectX的三维可视化技术 |
2.3 BIM+GIS集成技术 |
2.3.1 BIM+GIS集成技术概述 |
2.3.2 基于BIM+GIS集成技术的智能管控系统的优势 |
2.3.3 BIM+GIS的面向服务构架 |
2.4 物联网技术 |
2.4.1 物联网技术概述 |
2.4.2 物联网技术构架 |
2.5 本章小结 |
3 管廊智能管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用户需求分析 |
3.1.1 管廊公司 |
3.1.2 管线单位 |
3.1.3 政府部门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安防子系统需求 |
3.2.2 消防子系统需求 |
3.2.3 环控子系统需求 |
3.2.4 通信子系统需求 |
3.3 数据需求分析 |
3.3.1 BIM数据 |
3.3.2 GIS数据 |
3.3.3 物联网数据 |
3.4 本章小结 |
4 管廊智能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 |
4.1.1 系统设计思路 |
4.1.2 系统架构设计 |
4.1.3 系统功能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用户表设计 |
4.2.2 设备表设计 |
4.2.3 BIM属性表设计 |
4.2.4 GIS定位表设计 |
4.3 系统实现 |
4.3.1 系统环境实现 |
4.3.2 系统界面实现 |
4.3.3 系统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以南运河综合管廊项目为例 |
5.1 案例背景 |
5.1.1 基本概况 |
5.1.2 构建智能管控系统的必要性 |
5.2 案例应用 |
5.2.1 安防子系统应用 |
5.2.2 消防子系统应用 |
5.2.3 环控子系统应用 |
5.2.4 通信子系统应用 |
5.3 应用效果 |
5.3.1 信息管理可视化 |
5.3.2 运维管理数据化 |
5.3.3 应急管理智能化 |
5.4 系统优化分析 |
5.4.1 与大数据的结合 |
5.4.2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崂山区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工程概述 |
2.1 工程简介 |
2.2 升级改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2.3 升级改造工程基础条件分析 |
2.4 国内同类系统运行情况 |
3 升级改造工程技术方案分析 |
3.1 改造方案总体设计 |
3.2 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 |
3.3 工程系统配置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项目管理与效益评价 |
4.1 成本预算和控制 |
4.2 工程进度管理 |
4.3 工程组织管理 |
4.4 工程效益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R语言代码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改进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综合监控系统 |
2.1 综合监控系统 |
2.2 集成和互联 |
2.3 系统构成 |
2.4 系统硬件 |
2.5 系统软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存在问题 |
3.1 引言 |
3.2 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目前存在问题 |
3.3 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服务对象分析 |
3.4 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关键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 |
4.1 单体设备控制 |
4.2 程序控制功能 |
4.3 模式控制功能 |
4.4 时间表功能 |
4.5 系统其他构成方案比选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关键功能的测试 |
5.1 测试步骤及内容 |
5.2 测试环境 |
5.3 测试过程及结果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火灾及其危害性 |
1.1.2 超高层智慧楼宇发展现状 |
1.1.3 超高层建筑火灾案例 |
1.1.4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特性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火灾风险评价概述 |
1.3.2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3.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2.1 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与体系构建依据 |
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依据 |
2.1.2 火灾致灾因素类别的划分 |
2.2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1 建筑防火性能指标 |
2.2.2 智能灭火能力指标 |
2.2.3 消防管理水平指标 |
2.2.4 安全疏散有效性指标 |
2.2.5 智慧管理系统可靠性 |
2.3 构建火灾风险评价体结构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未确知聚类模型的构建 |
3.1 未确知理论的基本原理 |
3.1.1 基本理论 |
3.1.2 聚类方法概述 |
3.1.3 指标分类权重的确定 |
3.1.4 未确知隶属度的计算 |
3.2 火灾风险评价的未确知C-均值聚类模型构建 |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3.2.2 样本初始分类 |
3.2.3 隶属度计算 |
3.2.4 分类准则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体系应用 |
4.1 超高层智慧楼宇调研信息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建筑消防系统概况 |
4.1.3 消防设施检查明细 |
4.2 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未确知均值聚类模型计算 |
4.2.1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得分 |
4.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2.3 未确知C-均值聚类评价结果与隶属度分析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防控的改进策略 |
5.1 SWOT分析的内涵 |
5.2 基于SWOT分析的防火安全策略 |
5.2.1 优势S分析 |
5.2.2 劣势W分析 |
5.2.3 机遇O分析 |
5.2.4 威胁T分析 |
5.3 超高层智慧楼宇防火安全技术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 |
1.2.2 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 商业模式概述 |
2.1.1 商业模式的概念 |
2.1.2 商业模式六要素模型 |
2.2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述 |
2.2.1 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 |
2.2.2 商业模式生态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G公司现有商业模式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G公司概况 |
3.1.1 企业基本情况 |
3.1.2 市场经营情况 |
3.2 G公司商业模式现状 |
3.2.1 战略定位 |
3.2.2 目标客户 |
3.2.3 合作伙伴 |
3.2.4 业务系统 |
3.2.5 盈利模式 |
3.3 G公司商业模式调查和访谈 |
3.3.1 G公司商业模式问题调查 |
3.3.2 G公司商业模式问题访谈 |
3.4 G公司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战略定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2 目标客户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3 合作伙伴界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4 业务系统界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5 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改进设计 |
4.1 G公司商业模式改进的原则 |
4.1.1 顾客价值最大化原则 |
4.1.2 持续赢利发展原则 |
4.1.3 创新原则 |
4.1.4 融资有效性原则 |
4.1.5 资源整合优化原则 |
4.1.6 市场定位准确原则 |
4.1.7 组织管理高效率原则 |
4.1.8 风险控制原则 |
4.2 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构成要素优化设计 |
4.2.1 战略定位创新设计 |
4.2.2 客户界面创新设计 |
4.2.3 合作伙伴界面创新设计 |
4.2.4 业务系统创新设计 |
4.2.5 盈利模式创新设计 |
4.3 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设计 |
4.3.1 主体业务模块 |
4.3.2 大数据模块 |
4.3.3 服务运营模块 |
4.4 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前后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
5.1 健全运行机制 |
5.1.1 加强组织领导 |
5.1.2 优化组织结构 |
5.2 完善创新体系 |
5.2.1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
5.2.2 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
5.3 强化人力资源 |
5.3.1 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
5.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3.3 优化人才环境 |
5.4 加强合作创新 |
5.4.1 建立战略联盟 |
5.4.2 整合产业链资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超高层建筑的背景及发展 |
第二章超高层建筑设计与物业管理 |
第三章超高层建筑的管理与运营 |
第四章超高层建筑物业未来发展趋势 |
结语 |
(10)某高校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高校消防形势及火灾特点 |
1.1.2 现有高校消防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
1.1.3 高校校园火灾应急体系现状 |
1.1.4 高校消防联网系统的重要性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消防系统联网监控研究现状 |
1.2.2 高校消防系统联网监控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消防安全监控管理平台硬件建设研究内容 |
1.3.2 消防安全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建设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可行性分析 |
1.6 本论文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某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SWOT分析 |
2.1 消防建设的S分析 |
2.1.1 工作责任落实与管理机制 |
2.1.2 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
2.1.3 队伍建设 |
2.2 消防工作建设的W分析 |
2.2.1 信息联网 |
2.2.2 专业队伍建设与培训 |
2.2.3 综合消防体系的状况 |
2.2.4 设备及监控条件 |
2.3 消防工作建设的O分析 |
2.3.1 信息化为高校消防工作建设提供了条件 |
2.3.2 对外交流平台建设方面 |
2.4 消防工作建设的T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WOT分析消防系统联网问题与目标分析 |
3.1 样本高校的消防系统状况 |
3.2 消防系统联网的问题 |
3.3 目标需求分析 |
3.4 消防主机联网软硬件要求 |
3.4.1 软件方面 |
3.4.2 硬件方面 |
3.5 希望实现的目标 |
3.5.1 现有设备监控的联网目标 |
3.5.2 集中监控,压缩值班人员的目标 |
3.5.3 消防管理信息化目标 |
3.5.4 与视频系统等其他安防设备的联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智能消防监控系统构建 |
4.1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 平台基本原理和系统软件架构 |
4.2.1 基本原理 |
4.2.2 系统软件架构 |
4.3 硬件设备配置 |
4.3.1 监控中心设备配置 |
4.3.2 前端采集设备配置 |
4.3.3 监控中心机房选址和安装要求 |
4.4 系统实现 |
4.4.1 用户界面 |
4.4.2 系统管理 |
4.4.3 配置管理 |
4.5 消防监控应急制度及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消防监控系统应用案例对比分析 |
5.1 实用性分析 |
5.1.1 集中监控 |
5.1.2 信息化管理 |
5.2 成本与效益分析 |
5.2.1 成本预算 |
5.2.2 管理效益 |
5.3 性能分析 |
5.3.1 安全性 |
5.3.2 可靠性 |
5.3.3 可操性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四、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泛在网络的智能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D]. 刘喜庆.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2]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智能小区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 伊海龙.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4]基于BIM+GIS的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研究[D]. 卢皓.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4)
- [5]崂山区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设计与实施[D]. 王炜光.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兰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改进方案[D]. 马仲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研究[D]. 逄文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8]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洪岩. 燕山大学, 2019(03)
- [9]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A].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7
- [10]某高校消防系统联网监控平台的应用研究[D]. 李柏.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标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联网报警论文; 数据集成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