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邓伟冰[1](2021)在《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吴川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和教材改革的同步进行,初中古代散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前的古代散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重言轻文、重答题技巧的培养而轻人文性的熏陶等问题,与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相悖离,不利于培养学生文言文素养。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与促进能力的发展,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改善古代散文教学有一定价值。但也存在学生学习被动、任务设计形式化、情境创设虚化、评价方式单一等具体问题,学界的相关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亟待深入。本文以广东省吴川市某中学为例,对其古代散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现状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深入分析该校古代散文教学任务驱动法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任务设计、任务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评价方式等维度,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改善古代散文任务驱动教学的策略建议,为提高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任务驱动法实施水平提供新思路。
李东兵[2](2021)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群文阅读”与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文言文群文阅读过程中形成并积累阅读的主体体验,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本文将群文阅读理论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分析,希望对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推动、发展和改进做些尝试和努力。本文将从以下四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通过介绍“群文阅读”理论的研究背景、内容、意义,对群文阅读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释,同时简要叙述了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正文第一部分概述了初中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构成要素、理论基础及教学价值。正文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了解文言文及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对具体现象进行分析,着重从“群文阅读”形式有效改善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理想的契合点来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正文第三部分从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选定、文本组合、教师认知能力和制定合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分析“群文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将文言文群文阅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正文最后一部分以“《陈太丘与友期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为例对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从“群文阅读的价值和实用性”“群文阅读与文言文教学关系”“群文阅读教学进程”“找准提升语文素养与获得应试高分契合点”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韩江雪[3](2021)在《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文中提出自2017年9月起,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该版本教科书清晰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在潜移默化中陶染人格、形塑灵魂的特征,试图将国家与民族的育人要求熔铸于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健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在德、智、美三个层面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具体体现之一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传达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态度。然而,我们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发现,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失落和文本失落的双重问题,导致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无从实现,即学生没有从这一饱含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中获取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美感升华的滋养。因此,对文言文的育人价值进行细致考察成为必须,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和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还能促进对语文教科书“定篇”类选文的研究,以及丰富文言文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该研究选取统编版本的初中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文言文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课例研究法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从教科书文选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一步。其目的是审视与考察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实际情况,这通过思考不同文选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各方面价值和应然的文言文选文体系建构,继而对实然的文言文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编选的商榷意见,从而完善教科书编写和使用实践来实现。具体研究路径是,笔者首先借鉴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来创建教科书文选育人价值分析结构的“理想类型”,继而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实际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考察选文在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方维的价值水平,衡量现实情况与理想层面的差距,提出一些自己的商榷意见。从教学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二步。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进行育人价值分析,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文言文本在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与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育人价值,并且提出了完善教科书选文的一些商榷意见。这些选文育人价值继而面临着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也即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形态与要求的问题,这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出具体要求。文言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范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寻求“理解”,不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走向对自我的理解。因此,对文言文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应该落实为一种对理解水平的规定,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都应该形成特定的理解状态。在对理想层面的育人价值转化形态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当前一线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真实课堂中所发生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总经有效经验,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借助中西方理论资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已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与方法令人不甚满意,学习主体的自由受限,人与文化经典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意义裂痕。鉴于此,我们从千百年来中西方阅读、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经验中寻求到了一些理论启示,从征实原旨和自由开拓两种价值取向中切入对文言选文的教学思考。就选文的主导教学价值而言,选文可以被分为知识之文、思维之文、审美之文和文化之文。知识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使学生合理积累一定数量的古汉语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文学等知识,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向度的,而是通过掌握古代训诂的基本方法和文学涵泳的巧妙艺术,通过训诂与涵泳的循环进行的。思维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形象、逻辑、辩证等积极思维来理解文言文微言背后的大义,填补文本的空白结构,并对传统价值进行批判与颠覆,促进传统价值的更新与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之文教学要旨在于充分给予学生审美体验的自由,通过调动期待视野、引发认知冲突最终推动学生与作者的审美视域融合。文化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尊重文本的民族历史性,重点把握文章历史语境,尊重古今时间间距,辨明历史文本的当代文化价值。当然,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文言文选文价值难以束于一隅,往往需要多角度价值钩沉,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选择、调整、改良策略与方法,将前述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圆览会通。文言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经典教育,在全球化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经典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探索关系到国民精神塑造和个体的自我理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研究者、教科书编写者、学校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士,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配合,不断地在民族经典与学生建构价值关联,致力于使其作用于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由。
王璐[4](2021)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语文教学从理念到具体实施环节和过程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统编版高中语教材依据新理念编制,从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体例都突出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和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文言文词义历来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词义不通影响学生文言阅读效率和质量。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文言文词义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要全面普及之际,就文言文词义教学这个重点问题,以新的教学理念为风向标,依托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规律,提高文言文词义教学质量的过程和方法,试图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词义教学,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理念。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仔细研读,从词义教学内容、词义教学课型、词义教学方法、词义教学资源、词义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分述了文言文词义教学的一些明显转变。第二部分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基于对教学理念的提炼,提出了自主性、实践性、系统性三条原则。每条原则之下针对文言文词义教学具体分列了一些细致的要求。第三部分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词义教学方法。根据古汉语词义的内部规律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要求,结合文字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提出了几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分别为:字形分析法、部首推断法、因声求义法、成语断义法和文化阐发法,每种方法举了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第四部分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案设计,首先对教学方案实施的背景进行了阐释,说明了统编教材使用下,“方案式”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其次,对文言文词义教学实施的学段和课时分别进行了选择和说明;接着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说明;最后基于上述的理念、原则与方法,笔者尝试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简要的评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全面普及,在此之际,笔者对使用新教材进行文言文词义教学的理念、原则、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能在新教材使用下,提升学生的词义学习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为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师童童[5](2021)在《基于审美鉴赏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作品不仅包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学习这些文章,学生理应受到美的熏陶,从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了解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现状是,教师虽已经意识到文言文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文言文的审美鉴赏教学仍旧没能得到有效开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较为注重考试成绩;语文教师强调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文言文之美没能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初中文言文教学不注重对文言文本身所含之美的鉴赏,导致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作用。因此,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探讨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对学生体会文言文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之所以没能有效开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角度看,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美目标偏失、文本诵读环节设计薄弱、忽视课外阅读,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美主动性不强、文言文朗读方法不当。为真正有效开展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应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和诵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文言文文本结构,充分发掘文本的审美特点,从语言、形象和意蕴三个层面带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只有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学案例的设计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审美鉴赏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文言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深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陈亚男[6](2021)在《第三、四学段部编版教材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研究》文中提出散文是美在骨子里的,是最悠远的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特有的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中小学现当代散文教学存在教学目标重复、断层等问题。例如,教师反复教学修辞手法“比喻”,再例如,第三学段的现当代散文倾向于记叙文的教学方式,第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直接回归散文的本质,由记叙文教学到散文的教学缺少必要的过渡。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受挫。基于此,对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三、四学段阅读教学的区别和联系,深入挖掘了三、四学段部编版教材现当代散文中编排的知识点、能力点、审美价值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地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从相关理论入手,分别对散文、教学、教学衔接的概念进行明确地界定,并阐述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别从课程标准对现当代散文教学的梯度要求、部编版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编排的层级性、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现状,三个方面论述教学衔接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对部编版第三、第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立足于两个学段,主要对两个学段现当代散文中涉及的知识点、阅读能力训练点、价值取向点进行详细地分析、细致地比较,力图找到两个学段教材内容的侧重点。第五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文中列举大量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衔接”。“如何衔接”涵盖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目标的衔接包括两个方面: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避免能力的缺失和断层。教学内容的衔接包括三个方面:现当代散文知识点的衔接、现当代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衔接、现当代散文价值取向培养的衔接,三个方面互为表里,辩证统一,最终实现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江萌[7](2021)在《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中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既是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又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因此,对语文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古诗文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学财富,学习古诗文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因此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古诗文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在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文命题和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中考成绩直接相关,只有科学合理的命题和以试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此外,国家教育部也给予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在十年间先后制订颁布了两次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分别是国家教委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稿)》和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鉴于此,本文特以新课标颁布既新课改深化以来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遵义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考查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的变化,以期探索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再结合命题依据判断古诗文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命题与教学的相互适应性,比较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内容及形式的异同点,以突出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命题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命制的改进提出几点思考,并以试题为导向为古诗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使得语文中考与古诗文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论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介绍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的发展背景和命题依据,分析命制的影响因素;二是从试题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制特点与发展趋势;三是评析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着眼于试题是否符合命题依据的要求、命题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相互适应性,并将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突出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四是依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并以试题的特点和问题为导向对命制和教学的改进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郑雪[8](2020)在《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文言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期,论文以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试图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为文言文教学寻求一条既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又能落实文言文教学价值的道路。引言部分,简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了深度学习理论及其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了以往研究成果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第一章,利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偏重字词翻译、教学缺乏关联性等“浅层次”学习问题。文章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文言文艰涩难懂,二是考试内容单一化,三是部分教师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足,四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第二章,首先对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和界定。其次从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文言文教学价值两方面分析了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然后,在综合考虑教学现状、深度学习理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学生迁移运用能力。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等在测验学生阅读能力时于1976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相对,“深度学习”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并迁移运用到具体问题情境的学习。第三章,依据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一、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文言知识体系;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三、基于语言运用,进行审美鉴赏;四、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方法参考,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结语部分,总结了深度学习理论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潜力,认为深度学习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冯嘉欣[9](2020)在《人教版与翰林版高中古诗文选篇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科书的编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人教版、翰林版两版语文教材作为调查对象,全面考察两版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编选情况,同时兼顾部编版教材,总结短长。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古诗文内容和呈现方式两个角度对两版教材的古诗文编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版语文教材存在着共有的长处,人教版教材注重选文的经典性、时代性且强调“文质兼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化阅读要求;翰林版教材注重选文的完备性,拥有相对完善的国学体系。同时,两版教材也存在诸多问题,翰林版教材古诗文选篇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人教版教材古诗文选篇分布失衡,缺乏针对性课后练习,古诗文编选与课堂教学缺少充分融合等等。鉴于此,我们认为,未来语文教材编选需进一步突显语言能力建构,注重选篇分布的时代性、多样性、合理性,建立语言、文学、文化有益结合的完善体系。
辛勤[10](2020)在《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思维类型的均衡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之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因素。课标针对这一核心素养,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必修课程内容,并要求课内阅读篇目中的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来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体框架来看,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经典古代散文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学形式,是古代优秀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进行语言、思维及文化教育的宝贵素材,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的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言”的落实挤占“文”的研讨,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侧重浅表化的文言字词识记和内容理解,未能充分挖掘古代散文的思辨价值等。这些问题阻碍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亟待切实解决。将思辨性阅读教学与古代散文教学相结合,实施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问题、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思辨性阅读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明确应该如何来实施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系统的策略指导。结合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与特点,可以明确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深入挖掘教材与古代散文文本的思辨资源、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生成是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自主阅读、学习任务群导引阅读实践、质疑设问是基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要高效开展,还需要关注课堂之外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采取指导思辨技能应用、延伸课外资源等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补充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为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言文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言文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吴川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1.1.2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新的探索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任务驱动法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
1.4.2 任务驱动法在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研究 |
第二章 任务驱动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
2.1 任务驱动法的概述 |
2.1.1 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界定 |
2.1.2 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类型 |
2.2 古代散文教学任务驱动法应用的可行性 |
2.2.1 现有的实践基础 |
2.2.2 选文系统渗透任务驱动趋向 |
2.2.3 练习系统凸显任务驱动策略 |
第三章 任务驱动法运用现状的调查及归因分析 |
3.1 古代散文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的设计 |
3.1.2 调查的内容 |
3.2 古代散文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
3.2.1 学生被动对待学习任务 |
3.2.2 学生的学习任务需求不被重视 |
3.2.3 学习任务形式化 |
3.2.4 任务情境虚化 |
3.2.5 评价方式单一 |
3.3 古代散文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归因分析 |
3.3.1 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对待学习任务 |
3.3.2 教师自身条件不足,限制任务驱动法实施 |
第四章 任务驱动法在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4.1 考察学情,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
4.2 巧设学习任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
4.2.1 基于学生水平,设计多层次任务 |
4.2.2 基于文本体裁,设计多样化任务 |
4.2.3 基于文本内涵,设计多元化任务 |
4.2.4 基于文言特点,设计归纳性任务 |
4.3 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3.1 互换身份,引起情感共鸣 |
4.3.2 猜字游戏,调动学习情绪 |
4.3.3 示范诵读,营造学习氛围 |
4.3.4 播放音频,拉近古今距离 |
4.4 开展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
4.4.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
4.4.2 明确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 |
4.4.3 创设合作探究环境,鼓励师生互动 |
4.5 多元评价,考察学习成果 |
4.5.1 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
4.5.2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
4.5.3 注重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的结合 |
4.5.4 注重对小组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2)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相关概述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群文阅读构成要素的体现 |
一、议题的设定 |
二、多文本的组合 |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引导及单位教学时间 |
四、集体建构 |
第二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文言文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 |
一、认知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四、文本互织与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实施价值 |
一、丰富单篇阅读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资源建设 |
二、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综合素养 |
三、实现语文课标阅读量目标,充分挖掘群文阅读价值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设置困难 |
二、文本组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三、文言文群文阅读设计与普通群文阅读教学不完全兼容 |
四、教师对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全面 |
第四节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
一、教师职业技能问题 |
二、教研共同体问题 |
三、学生语文素养问题 |
四、教学环境问题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合理选择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 |
一、根据选文体裁确定议题 |
二、根据人文主题确定议题 |
三、根据作品风格确定议题 |
四、根据作者情趣确定议题 |
五、根据学生需求确定议题 |
第二节 结合议题构建文言文多元化文本组合 |
一、选文主题多元化 |
二、选文来源多元化 |
三、选文体裁多元化 |
四、选文审美多元化 |
第三节 提高语文教师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认知能力 |
一、提升教师整体人文素养 |
二、丰富教师群文教学经验 |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
第四节 制订合理的文言文群文阅读评价标准 |
一、全面推行“为了学习的评价” |
二、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
三、评价标准应与时俱进 |
第四章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及实施进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及评析 |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
二、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评析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实施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客观科学的认知群文阅读的价值和实用性 |
二、正确处理群文阅读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 |
三、严谨又不失灵活的设计群文阅读的教学进程 |
四、找准提升语文素养与获得应试高分的契合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着作及论文情况 |
(3)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宏观研究 |
(二)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价值研究 |
(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研究 |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
(五)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
(六)现有文献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
(一)语文教科书 |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
(三)文言文 |
(四)育人 |
(五)价值研究 |
四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调查法 |
(三)文献研究法 |
(四)课例研究法 |
五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言文育人价值的基本认识 |
一 文言文育人价值关注缘起 |
(一)“新基础教育”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
二 育人价值内涵界定 |
(一)智育价值:“求真”与增进理解 |
(二)德育价值:“向善”与促进关怀 |
(三)美育价值:“审美”与升华精神 |
(四)三育的关系 |
三 文言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 |
(一)知识积累价值 |
(二)思维训练价值 |
(三)审美陶冶价值 |
(四)文化教诲价值 |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探析 |
一 理想类型:文言文选文的应然育人价值 |
(一)知识价值 |
(二)思维价值 |
(三)审美价值 |
(四)文化价值 |
二 现状考察:统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分析与商榷 |
(一)知识现状分析与商榷 |
(二)思维现状分析与商榷 |
(三)审美现状分析与商榷 |
(四)文化现状分析与商榷 |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落实 |
一 选文育人价值实现的教学转化思路 |
(一)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 |
(二)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要求 |
二 文言文教学现状评析 |
(一)现状述评 |
(二)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
三 落实育人价值的文言文教学实施策略 |
(一)知识之文:循环型阅读教学 |
(二)思维之文:开放型阅读教学 |
(三)审美之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
(四)文化之文:历史型阅读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硕博论文 |
四、其他 |
附录 |
一、教师访谈提纲 |
二、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双基”时期的文言文词义教学 |
2.三维目标时期的文言文词义教学 |
3.语文核心素养时期的文言文词义教学 |
(四)研究方法 |
1.课例分析法 |
2.文本分析法 |
3.古汉语词汇学研究方法 |
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理念 |
(一)文言文词义教学内容更加整合 |
(二)文言文词义教学课型更加多样 |
(三)文言文词义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
(四)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
(五)文言文词义教学效果要求更高 |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词义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
(一)实践性原则 |
1.注重语文实践过程所得 |
2.关注学生的反馈 |
3.强调词义学习经验的总结 |
(二)自主性原则 |
1.重视文言文词义教学情境的创设 |
2.讲究自主学习的指导 |
3.进行科学的自主学习评价 |
(三)系统性原则 |
1.帮助学生建立词义联系观念 |
2.设计结构化的学习任务 |
3.引导学生将词义的理性认识与感性积累相结合 |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法 |
(一)字形分析法 |
(二)部首推断法 |
(三)因声求义法 |
(四)成语断义法 |
(五)文化阐发法 |
四、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案设计 |
(一)教学方案设计背景 |
(二)教学方案学段选择与课时安排 |
(三)教学方案目标设定 |
(四)教学方案设计 |
(五)教学方案评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审美鉴赏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文本中蕴含的审美特点 |
第一节 语言的审美特点 |
一、凝练简洁,自然畅达 |
二、准确生动,虚词传情 |
三、音韵协畅,整齐和谐 |
第二节 形象的审美特点 |
一、景物形象之宛在眼前 |
二、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 |
第三节 意境与意蕴的审美特点 |
一、意境之主客交融 |
二、意蕴之余味久远 |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指导思想与原则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总体概况 |
二、调查结果呈现与分析 |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生层面 |
第二节 问题存在的原因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第四章 改进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的策略探究 |
第一节 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的素养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生层面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实施策略 |
一、初中文言文语言层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
二、初中文言文形象层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
三、初中文言文意蕴层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设计——以《岳阳楼记》为例 |
一、《岳阳楼记》审美特点分析 |
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关于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6)第三、四学段部编版教材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现当代散文教学的梯度要求 |
第二节 部编版教材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编排的层级性 |
第三节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存在不衔接现象 |
第三章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材内容比较研究 |
第一节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语文知识点比较分析 |
第二节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阅读能力培养比较分析 |
第三节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价值取向比较分析 |
第四章 第三、四学段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 |
第一节 现当代散文教学目标衔接 |
第二节 现当代散文教学内容衔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背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附录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附录三:《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背景及命题依据 |
第一节 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历程概述 |
第二节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题依据 |
一、“课标要求” |
二、“考纲指导” |
第二章 中考古诗文试题考试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特点 |
第一节 试题考查内容特点 |
一、古诗文默写题 |
二、文言文阅读题 |
三、古诗词鉴赏题 |
第二节 试题考查形式特点 |
一、古诗文试题题型、题量及分值 |
二、主观题与客观题数量及分值比重 |
第三节 试题考查知识点特点 |
一、客观题考查知识点 |
二、主观题考查知识点 |
第三章 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评析 |
第一节 试题与命题依据一致性分析 |
一、从“课标要求”看古诗文命题 |
二、从“考纲指导”看古诗文命题 |
第二节 试题与教学相互适应性分析 |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
二、师生对试题的评价及对教学的看法 |
第三节 遵义卷与贵阳卷近十年古诗文试题比较分析 |
一、两地试题考查内容比较 |
二、两地试题考查方式比较 |
三、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优势及不足 |
第四章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凸显力度不够 |
第二节 课外选文难度与初中生文言能力不匹配 |
第三节 试题形式内容单一,趋于“模式化” |
第五章 改进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和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
第一节 改进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思考 |
一、创新试题形式,促进命题内容多元化 |
二、扩展选文体裁,改善文言文思想单一性 |
三、调整选文难度,考虑学生文言能力 |
第二节 针对中考古诗文试题的教学建议 |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
二、扩展学生阅读量,提升迁移能力 |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死记硬背文言知识 |
二、教学过程程式化 |
三、教学偏重字词翻译 |
四、教学缺乏关联性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文言文艰涩难懂 |
二、考试内容单一化 |
三、教师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足 |
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及目标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内涵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
一、初中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
二、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价值 |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目标 |
一、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
二、提升学生思辨创新能力 |
三、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
四、发展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文言知识体系 |
一、重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
二、寻根溯源,建构词汇系统 |
三、贯通古今,搭建语法框架 |
第二节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
一、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
二、利用冲突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
三、以点带多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第三节 基于语言运用,进行审美鉴赏 |
一、咬文嚼字,体会语言之美 |
二、想象联想,描绘意境之美 |
三、品味思想,感受文化之美 |
第四节 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一、积累巩固,知识迁移 |
二、探寻规律,方法迁移 |
三、活学活用,创意写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访谈方案 |
附录二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部分访谈实录 |
附录三 :部分山东省中考试题分析 |
致谢 |
(9)人教版与翰林版高中古诗文选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意义 |
(五)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文本分析法 |
3. 比较分析法 |
一、 两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依据与结构分析 |
(一) 两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要求 |
1. 课程理念 |
2. 课程目标 |
3. 教材编写建议 |
(二) 两版教材古诗文编选概貌 |
1. 两版教材古诗文数量及占比分析 |
2. 古诗文在两版教材中的编排方式与分布原则 |
二、 两版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篇情况的比较分析 |
(一) 古诗文选篇朝代及体裁的分析 |
1. 古诗文选篇朝代分析 |
2. 古诗文选篇体裁分析 |
(二) 相同作者古诗文篇目的比较分析 |
三、 两版教材古诗文编选的优势和可完善之处 |
(一) 两版教材古诗文编选的优势 |
1. 人教版古诗文编选的优势 |
2. 翰林版古诗文编选的优势 |
(二) 两版教材古诗文编选的可完善之处 |
1. 人教版古诗文编选的可完善之处 |
2. 翰林版古诗文编选的可完善之处 |
四、 语文教材古诗文编选及使用启示 |
(一) 古诗文编选应突显语言建构与运用 |
1. 增加针对性课后练习 |
2. 背诵篇目要具体明确 |
(二) 古诗文编选应注重时代性、多样性、合理性 |
1. 依据时代,科学分布 |
2. 基于体裁,合理分布 |
3. 考虑难度,适宜分布 |
(三) 古诗文编选应建立语言与文化有益结合的体系 |
1. 古诗文编选充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 |
2. 古诗文编选应注重地域文化 |
3. 教材编选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国学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相关说明 |
一、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概述 |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
1.“思辨”的实质 |
2.思辨能力的构成 |
3.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内涵辨析 |
1.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教学 |
2.一般的阅读教学与思辨性阅读教学 |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
(四)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 |
1.课程标准的明确指导 |
2.统编教材的全新编排 |
3.高考考查的内在导向 |
4.古代散文的思辨特质 |
5.高中生思维发展规律 |
(五)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
1.平衡泛阅读时代特点与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
2.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3.助力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发展 |
二、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
1.调查对象与方法 |
2.调查内容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三)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1.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
2.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
3.教学方案设计的实施情况 |
(四)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当前教学的“三重矛盾困境” |
2.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一)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
1.教材为主,深入挖掘思辨资源 |
2.细读深思,剖析文本思辨特质 |
3.平等对话,关注内容动态生成 |
(二)基于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 |
1.自主阅读为先,夯实思辨性阅读基础 |
2.学习任务群导引,串联思辨性阅读实践项目 |
3.把握核心问题,质疑设问推动阅读研讨 |
(三)支撑教学高效开展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
1.明确思辨目的,培养理性思辨意识 |
2.融入逻辑知识,指导思辨技能应用 |
3.延伸课外资源,拓展学生思辨空间 |
四、“学习之道”专题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 |
(一)教学方案设计 |
(二)课前导学案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生古代散文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文言文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吴川市某中学为例[D]. 邓伟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李东兵.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D]. 韩江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研究[D]. 王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于审美鉴赏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师童童.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第三、四学段部编版教材现当代散文教学衔接研究[D]. 陈亚男. 合肥师范学院, 2021(10)
- [7]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D]. 江萌.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8]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郑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9]人教版与翰林版高中古诗文选篇比较研究[D]. 冯嘉欣.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10]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辛勤.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